《昆明的雨》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11-26 10:03:2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关于《昆明的雨》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昆明的雨》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昆明的雨》的教学反思

  《昆明的雨》的教学反思 篇1

  一、做得好的方面

  1、教学环节清晰,课堂结构清晰。整堂课由导入,课前预习(字音字形、文学常识)检测,朗读课文——走近文本,拓展延伸——走出文本构成,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2、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学与思。在预习检测环节,不仅检测读字音的能力,而且检测他们写的能力,并让学生自己强调某些难点字音字形。自读课文时,给予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时间,让他们自学完成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并做好圈点批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用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并在小组内展示交流。最后,拓展提升,仔细观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抓住其特点,并披情入文,写一点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悟的文字。

  二、做得不好的方面

  1、引导学生对散文语文的体会不够。这篇文章语言朴实平淡,但淡中有味。对于曾琪散文语言的品味不够,对于优美语言和段落的朗读也不够。

  2、课堂时间把握不太好,整堂课显得头重脚轻。由于前面花太多时间进行个性化解读,导致最后一个片段写作环节未能在课堂上完成,未能展示孩子们心中对花草树木的独特感受。

  《昆明的雨》的教学反思 篇2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修改、磨课,终于完成了《昆明的雨》录课活动。在整个打磨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深刻而艰难的思考与琢磨,都说磨难使人成长,无关结果,仅此次录课活动我已提升不少,感谢这次录课,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体来说,本节课优点与缺点并存,收获与反思常在。

  我个人认为本节课较以前的公开课有所进步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课堂环节完整,过渡自然。

  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到检查预习情况,再到细读品味、小组探讨、仿写练习、课堂小结,整个过程较为完整,而且从前到后逐渐深入,符合认知规律。《昆明的雨》是一篇非常具有文学特色的散文,语言淡而有味,内容上形散神聚。在进行本节课时,考虑到文体以及本文特色,我将教学重难点设置为品味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理解形散神聚的文体,并能拓展迁移,学以致用。因此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按照逐层递进的方式,设置如下:

  (1)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事及其特点,并据此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细读品味、小组研讨,感悟并谈谈汪曾祺散文语言“淡而有味”的特点。

  (3)在目标一、二的基础上,仿写第八自然段。

  2、以读促讲,朗读形式多样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因此,本课先让学生默读,圈点勾画,再让学生细读品味,朗读展示,整堂课贯穿默读、跳读、自读、互读、朗读展示、师生共读等多种形式,真正做到了从文本出发,以读促讲,把课堂还给学生,回归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3、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学评一致。

  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展示、学生评价,运用了生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整个教学环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评价标准设置清晰合理,符合教学评的一致性。

  当然,本课有以下几点还值得反思改进:

  1、指导学生朗读不够细致。

  在学生起立展示朗读后,学生进行评价过后,教师应适当进行朗读指导总结,可以从重读词语、语调上扬与下降、语气欢快与舒缓等细节处着手,给学生更加细致的朗读指导。

  2、学生展示时间不够。

  本节课两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细读品味和仿写展示,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虽然特地预设了足够的时间,但是课堂上学生赏析热烈没有充分展示,尤其是学生仿写展示环节,很多学生写得都很精彩,但因时间有限,只展示了三四个学生,其他学生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没有给学生留足展示评价时间。

  通过此次录课,我也更加明白,永远没有完美的课堂。每节课都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我们应该尽力做到让我们的课堂尽善尽美。只有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今后才能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真正成为一名成长型反思型教师。

  《昆明的雨》的教学反思 篇3

  《昆明的雨》对学生而言,兴趣不高,属于比较没意思的课文。针对这样的学情,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篇美文。是我思考的重点,借助公开课的经验,以问题来引导,以任务来驱动。

  主问题:标题为昆明的雨,文章仅仅写雨吗,围绕昆明的雨写了那些事物,通过这些物表达作者什么情?学生早读读了三遍课文,还不知道答案,看来我的问题太笼统,细化不够,具体不明。我就引着学生,写雨的有几个自然段?学了昆明雨的什么特点?雨之后写了什么?有什么样的独特作用?一路的问题推进,特别是菌类,设疑这几种蘑菇可以换位置吗?然后带入生活你吃过那些菌类?和文章比起来,哪个好?为什么文章写的好?品析句子“这东西这么好吃!”加入感叹词品味。学生的兴趣很浓,顺带用同样方法品了另一句类似的话“这种东西也能吃!”

  以此类推带着学生把课文梳理一遍,最后问这么多的事物人中,你最喜欢那一个。学生说:“卖杨梅的小女孩!”分析原因,小女孩美——穿着美,声音甜美,有分寸的距离美,有在这样的雨季中的和谐美。顺带问那另一个房东有什么特点?善良,惜花,人情美!昆明的雨中处处有感动,细处有体会,看这描写的如此之多的内容,却不感到凌乱,原因何在?学生讨论,原来每一处的景都融入了作者的情,对昆明的景喜爱,对昆明的事怀念,对昆明人的欣赏,总之对昆明的喜爱!就是这样深深情把这些事与物贯穿起来,显得紧凑。

  这节课以调动学生思维为主,设置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喜欢还差很远,不过先引起他们的注意力,重视起来,在从生动趣味入手。

  这节课的不足:条理性不强,备课时没有深入,问题设计还不到家,随意性太强,谋而后动,我的谋太差!语言是汪曾祺的特色,我也没有涉及到。下节课一定要多思考,多动脑。设计的问题紧凑而又合理,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

  《昆明的雨》的教学反思 篇4

  上完《昆明的雨》这一堂课,收获有三:一是从容;二是勇气;三是技巧。《作业本》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法宝。本堂课我借鉴了《作业本》学习任务二,以此为支点,从雨季之美到情感之美,到语言之美、文化之美,再到课外拓展,进行课堂教学。因此,教学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再经过多次的试讲磨课,学会了对教学问题的处理,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也更加清晰准确,这让站在台上的我有了些许勇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时也就更从容更淡定了。

  当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第一,时间的安排。临场经验不足,在面对学生的一些新的回答时,显得措手不及。第二,细节上的瑕疵。教案的逻辑较为清晰,但引导语言的设置,还是有欠缺的。第三,引导时的耐心。在等待学生思考时,学生还没有达到,我就急于告诉答案,使整节课的节奏过快,学生囫囵吞枣。

【关于《昆明的雨》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昆明的雨汪曾祺05-08

关于雨巷的教学反思02-27

汪曾祺昆明的雨课件06-16

《桂花雨》的教学反思10-08

秋天的雨课件教学反思09-30

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学反思09-02

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学反思03-08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15篇)11-27

《雨的四季》教学反思10-09

《桂花雨》的教学反思13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