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1
《顶碗少年》是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在第一次教学的时候我抓住了“惊心动魄”引导孩子们读书,从“碗、少年、观众”这三个方面的描写去体会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然后引导孩子们引导课文结尾的省略号的意义,并让孩子们动笔写出作者省略的内容。一堂课下来,感觉并不是太好。教学环节不是太紧凑,教学的重点不太突出,总之,失败!
第二堂课的时候正好听了学校的谭老师执教的《顶碗少年》这课,结合自己的上课,觉得受益匪浅。于是我在课间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依然从“惊心动魄”入手,边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同时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之为拼搏,你认为是什么的拼搏呢?”有些学生的回答让人满意,有的说是顶碗技术的拼搏,有的说是意志的拼搏,有的说是心理素质的拼搏!总之,孩子们认识到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表演,而是一场拼搏,一场较量!这场拼搏可以让顶碗少年受益终生!然后是引导孩子们展开写话训练,补充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最后带着孩子们去体会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我感觉第二次上课比第一次成功,主要是时间分配的合理。而时间分配的合理来源于借鉴了谭老师课堂的宝贵经验。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2
五六年级分别学过赵丽宏的《与象共舞》《山雨》,今天再次学习他的另一篇叙事散文《顶碗少年》,“我的散文,没有什么惊人之谈,也没有什么动人的情节,有的只是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一点感受,对身边一些普通人的认识和赞美。”这是作者本人的谦虚之词,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顶碗少年的三次表演过程,从普通人中揭示出不普通的内涵,作者细腻的观察描写,使这个敢于拼搏、献身技艺的强者形象跃然纸上,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在写法上,在情感体会上值得品读借鉴。
结合略读课文的安排,一节课时间,我主要从几个环节更多的是放手让学生去感受文章。
1.提取重点结合板书感悟道理。
在导课后,我让学生快速默读,在文中找到作者对这场表演感受的句子,“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理解“惊心动魄”,设计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回到全文,了解这场杂技表演了三次,第三次采取了成功,把这三次表演的结果和再次努力进行板书,而后,看着板书梳理课文“写什么”;再来,看着这个板书,你会想到什么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生脱口而出。感悟道理直观、直接。
2.聚焦板块结合朗读体会写法。
作者是如何写这三次表演的呢?让学生继续读文,每一次描写作者都聚焦了“少年、碗、观众”来写,各有侧重,通过指名读、齐读、比较读,引导学生发现,在内容上,每一次描写都一样,第一次,少年表演难度大,技艺高超,虽然失败但仍不失信心和勇气,第二次少年再次失败沮丧、尴尬的样子跃然纸上;第三次少年经历两次失败,没有被吓倒,承受压力,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取得成功;通过比较朗读,学生也发现了写法的秘妙,那就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点面结合运用得特别好,还有详略得当的处理方式特别妙;当然还有具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感受的画龙点晴。体会写法,感悟作者是“怎么写”的,积累课内方法,运用课外迁移。
3.回扣全文结合续写深化领悟
自主学习与发现,课的结尾进行回归整体,首尾照应的写法,文章的结构清晰,这还是一场怎样的演出?让学生继续补充,目的是引出文章蕴含的道理除了有“失败乃成功之母”,还有“成功需要自身不断努力,要有面对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还离不开他人的鼓励。”最后就是让学生续写,写写你从省略号中读懂了什么,突破难点。学生练笔,我引导可以从谈少年和自己两个角度来写,再出示赵丽宏的原文与学生的参照,动笔修改,提升认识,不仅从思想上,还从表达上。
有收获也有遗憾,课总是遗憾的艺术,开学一周多来,总体觉得学生是认真的,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够,参与面不广,自己耐心也不够,不能过于强势,过于着急,要相信学生,学会等待。是为记!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3
《顶碗少年》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的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仍然从头表演;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解读教材时发现文本有很多的点可以切入,如顶碗少年的表现,观众的反应,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的几次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不可能照顾这么全面,权衡之下,只能忍痛割舍,抓住少年的表现来设计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为了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抓住少年的神情表现来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同时穿插观众的反应,老者的描写,既深化了少年的形象又适时进行习作的指导。
通过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通过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领悟做人的道理。
本课教学基本上按预先设计完成,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少年两次失败的时候语句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写作上的技法没有点明,以致后面的相关教学有点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学生后面的理解会更轻松,更到位。其次是课文结束的省略号的处理,我只是把学生停留在少年的身上进行想象,而没有让学生更深地领悟少年身上的精神,最后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微微激动”上展开想象,这样或许会更好。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4
六年级语文下册《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尝试着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让他们用平时学到的本领去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结果,效果还真的出乎意外,让我比较满意。至此,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一、教会学生解决阅读上的障碍
阅读障碍包括难读的字词,难写的字词,难理解的字词,这些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熟练的使用工具书,短时间内处理掉。难读的句子即表示观众复杂心里的句子,让学生正确断句,读通顺、流畅。个别段落,老师有必要再次范读。
二、放手让学生自学
选编略读课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精读课文的教学老师教给学生不少阅读方法,怎样抓住文章的中心,怎样领会词语、句子,怎样掌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怎样积累优美的字词、句段等等。再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我大胆做到放开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一切。老师切不可把时间都包揽下来。我认为,老师要做的就是进行检查、督促,严防个别学生走过场,个别问题老师还需要及时点拨。
三、深刻理会“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是本文的主旨,作者写这一场复杂的表演,惊心动魄的表演,难度很大的表演,都是为了突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都是为了教育学生学会自强、自立,面对困难不气馁,不被困难压趴下。教学中一定要不偏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美的句子,老师一定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积累,去阅读、去体会。如果每课教学都能做到这些,学生的词语量就会快速上升,作文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5
《顶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我以《桃花心木》一课引入,复习单元的核心问题,让学生说课文讲了少年成长中的一件什么事?然后同学们回概括为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历经两次失败,最终在一位老者的鼓励以及少年自身的坚定意志下获得成功。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课堂教学中我围绕两个自读提示中的问题贯穿课堂教学,一节课下来感觉课文整体教学主线不是很清晰,具体反思如下:
1、单元核心问题应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整合,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本单元其实就是所谓的小故事大道理,无论《学弈》的专心致志做事,还是《匆匆》的珍惜时间,都是通过故事折射道理,所以学习到第四课已经轻车熟路。少年的两次失败还能成功不单单是勇气,而是平时的扎实基本功以及信心。从文本中高度概括了“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深入阅读观众的宽容,老者的鼓励又是给予别人多一份鼓励的呈现。在同学们汇报感受的哲理时,宫恩宁同学引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应表扬他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平时的课内外积累学以致用。
2、朗读的落实到位,少年高难度的动作,碗的拟人化写法,赵丽宏的文笔细腻、精彩,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一位现场的观众,为少年第一次失败时的镇定有自信而鼓掌,为少年的第二次失败时气馁、慌乱紧捏一把汗,更为少年第三次的成功而呐喊。语文课一定要书声琅琅,才能走进文本。
3、在单元核心问题的引领下,更应在高段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从重点语句中品味少年的成长故事是如何写的。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让读者更能清晰的阅读文本,结尾的省略号又留下无尽的思考空间,让人意犹未尽。同时可以播放杂技表演的现场视频,把生活教育与课本教育结合起来,也就是行知教育的“知行合一”。
4、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小练笔时间,学习后可以写下你对少年想说的话,也可以写一段你感受的人生哲理。但是课堂容量还是不够,在曹主任建议下,我也觉得可以再带一篇课堂阅读训练,八单元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更能熟练驾驭。
每讲一堂课,就是让自己在成长,在完善课堂教学,最终目的是在有限的40分钟让学生受益得法于课堂,拓展用法与课外,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不断提升。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6
《顶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历经两次失败,最终在他人的鼓励以及自身的坚定意志下获得成功。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本课要让学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令人难忘……”展开。我一上课在学生充分了解学习本课要解决哪些问题之后,首先抛出一个问题“这是一次xx的杂技表演”让学生默读思考,抓住了文章的主线,以此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整节课我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自由读文,解决问题。学生汇报时,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围绕“这是一场xx的杂技表演”这一中心进行。这样设计,既找准了切入点,又适当地进行了变序教学,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学习语文,除了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外,课文提供给我们的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很好的习作的范本和训练材料,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做到了学习文本的拓展和迁移。文章中的省略号是学习本文一个很好的训练点,我在学完课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以“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老者,想起……”为开头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这样既是对文章留白处的补充,又是学生再次对课文的深层领悟。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7
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本课内容更加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有同感,借鉴意义更强。因为他们和“他”都是“少年”。本课的内容学生是读得明白,较容易理解的。不需要我多费多少唇舌,我只要适时地多注意提问、引导、迁移、点拨,就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如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也是自己一直追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境界。只是到了课堂上实际操作中,自己的嘴像拧开的水龙头,说个不停,唯恐学生学不明白,往往问题无大小,事无巨细,张口就说,没给学生留出思考、消化、反馈的时间,等于嚼饭哺人,学生嚼不出“馍”的原汁原味,慢慢味蕾会退化的,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毫无帮助,只是为自己按照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便利,于是学生不能体会“咀嚼”的快乐。
久了,把学生培养成了看客、听客,旁观者,这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相违背的。而有时,自己还抱怨学生不爱动脑。岂不知,他们目前的状况,正是自己有意或无意造成的.。课堂怕走两个极端,一是讲得太少,该讲的没有讲,学生没有学到、学会该学的知识,这是儒家所谓的“不及”;另一种情况,自己好为人师,到了课堂上,有时口若悬河,管不住自己的嘴,这是儒家所谓的“过”。以中庸之为德衡之,皆不足取。而我在这两方面,我或多或少皆有之。特别是“过”的方面,尤为明显,不免有在课堂上逞才之嫌,要不得。
正确的做法是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知易行难矣!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8
《顶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历经两次失败,最终在他人的鼓励以及自身的不懈拼搏下表演成功。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本课要让学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道理深刻,是进行读写训练的好教材。我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提升阅读技能,享受阅读成功的乐趣。让学生从文本和画面中真切的感受到:在生活中,当我们面对挫折时,只有不懈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结合我的主题教研个人主题——“读写结合学表达的方法研究”,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会课文的一种写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让学生在感悟文本内容的同时,培养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尽可能地使读写实现有机融合。现结合个人的教研主题,将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挖掘字词,想象表达
课文内容较简单,描写了顶碗少年的三次表演经过,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课堂中我先抛出一个问题:“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为什么说是一场( )的杂技表演。”由此引导学生抓住感受最深的句子,紧扣重点字词感悟文本。品读时,我又重点带领学生感悟第一次表演,通过扣词——自悟——自读,从少年、碗、观众三方面感受到了表演的惊心动魄。特别是“屏住气、目不转睛、忍不住”等词,学生感悟深刻,想象丰富,有的说到:“观众生怕大声呼一口气都会打扰了少年。”有的说到: “少年的表演太精彩了,观众是不由自主地拍巴掌。”有的抓住少年的动作,有的抓住少年的神态,一一感悟到了少年表演的惊心动魄。在字词的深度挖掘过程中,学生们也进入了情境,学会了循作者的思路进行想象补白,读的独特感悟与表达实现了互联互通。
二、写法学习,铺垫写作
回忆自己以前的阅读教学,往往是只注重对语言的感悟、积累,而忽视了对语言的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的因素太少,学生没能通过阅读认真感悟文章的语言、写作方法,没有及时地吸收内化。这篇略读课文,最明显的一个写法是作者采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方法来写出少年表演的惊心动魄和坚持不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少年、碗、观众三方面感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语言的凝炼优美,在赏析交流中领悟写法的独特奇妙。最后经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小结升华,告诉学生什么是正面描写,什么是侧面描写,以后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可以用这样的写作方法。学生从阅读实践中学习,把积累的写作技法知识及时转化为能力,可操作性很强。读了一篇文章后,经过老师有效地指导,便能尝试写出与范文相类似的习作,降低习作的难度,让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且有了参照、借鉴,使学生乐于表达,这也是我们搞读写结合训练的终极目标。
三、领悟道理,延伸生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经过反复的读与悟,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文章最后作者也写到,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所以每每想起,作者内心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他想到了什么?配上音乐,让学生联系自己实际或听到过的故事写下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的心灵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课内的读,不但使学生习得了技能,更使学生感悟到了人生哲理,事理型文章的写法也于无形中被学生所领悟。
四、不足之处:
对于略读课文,虽然设计的时候力争让课堂粗放些,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真正课堂实施起来还是不够理想。围绕语言文字的品析较多,而对于写法的教学,还没能真正做到渗透、润无声的境界,这都需要在以后的研读教材、精心备课环节过程中潜心钻研,创新设计。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9
《顶碗少年》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的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观看杂技表演时,曾经见过一个英俊少年在表演顶碗时,两次失败都没有气馁,最后获得成功的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道理。
针对本课的教学,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准备这篇文章的备课时,我以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为出发点,并让学生掌握为一定的写作方法,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人生哲理为目标。从上课的情况和老师们的反馈情况来看,我认为本堂课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1.重视字词的掌握,本课虽然是略读课文,但是由于本课篇幅比较长,难记难认的生字也比较多,因此,在初读课文时,我依然给学生留足了时间,让学生能够用心把课文读完整,而不是应付,课文读完以后,我还是留足了时间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比如有两个字学生依然读错,“愧疚”“迷惘”学生还把声调读错,我有耐心让其他学生给他们纠正,并且给他们重新读正确的机会,这也为下面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更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是略读课文,也要重视字词的认识、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那讲读课文就更不用说了,更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2.我还特别注意加强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我让学生先交流预习中了解的作者的情况,这既是对学生预习方法的鼓励,同时也是鼓励学生要学会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略读方法的指导
既然是略读课文,教师在教学时更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读课文的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这几方面给学生一定的引导。
引导学生要抓住课前的“连接语”看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阅读要求,我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课前的“连接语”,看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阅读要求,学生很认真地读要求,然后总结出阅读要求有两条: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2)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我又通过一个表格的形式,给学生提出了具体一点的要求,比如,少年每次表演后的表现(要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看反映了少年怎样的心情;还有观众的反应,描写观众反应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在默读课文思考时,就会有一定的扶手,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2.学生自学时注重方法的点拨。在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一定及时巡视,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比如,有些问题是个别性的,我就给学生一对一相应的指导,而有些问题是共性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地、有效地、快速地进行全班指导,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存在的问题,比如,在课上学生自学时,我发现有不少同学只是画出了线,但是没有做上标记,但是由于牵扯的问题比较多,一会儿交流的时候肯定会糊涂,我引导学生找到一定的问题一定用简短的词句做上标记,学生很快纠正了问题,提高了效率。还有个别同学只是为了找问题而找问题,读到感受深的地方没有随时记上标记,我引导学生,好笔尖不如烂笔头,要把你的思考、发现随时写出来,这是你思考的结晶。这样,我运用这种轻松、不留痕迹、自然的方法,给学生轻松有效的点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注重体会写法
好的课文就是一个好的例子,本课写少年顶碗的三次表演,每次都不一样,尤其是少年两次顶碗失败后的表现更不一样,所表达的心情也不一样,那么作者是如何把少年的两次失败后的心理活动的通过抓住少年的动作、神态来表现出来的呢?这也恰恰是本文学习的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在学习这一写法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表示少年动作、神态的词语,并说说从中得到的体会,我让学生尽量发言,让大家的思维产生碰撞,互相能够启发,当学生体会不够到位时,我再适时点拨,让学生切实能体会到作者这样写的好处,进而我引导学生,今后,我们在写文章,要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时,也要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既让人感到真实,又能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性格、品德特点。
通过本课的教学,以及听了各位老师的评课之后,我认识到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需要改进之处,比如,在前面生词的教学环节中,对于高年级尤其是六年级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本次教学中暴露的问题,我决定采取课前发预习纸的方式,把本课重要的词语让学生课前预习好,这样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分化了课上的任务,从而达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方法的自动学习,让学生针对前面的语文学习的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10
《顶碗少年》是一篇离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文章,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有教育意义。这篇文章,我是下了功夫让孩子们进行学习的,回忆课堂有以下几个成功的地方:
1、寻找异样的声音
我让孩子们对文中的杂技表演进行评价,是否成功!在大多数孩子都认为成功之后,我试图寻求异样的答案。果真,班级里有了不同的声音。这样的阅读才会引发孩子们真正的思考。
2、在辩论中学习
找到成功与失败两种不同的看法之后,我让孩子们自由地进行了辩论,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提高了。同样,在寻求依据的过程中理解的课文内涵。
总之,学生对于课文理解的比较到位,但是整节课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学生缺少自己的思考。部分孩子没有主见或者说懒于思考,不敢提出不一样的想法,致使课堂上很少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语言匮乏。孩子们能够理解文本的含义,但在表达时语言却过于苍白,没有说服力。
改进措施:
1、大力表扬敢于质疑的孩子,让孩子们能够有意识地提出不一样的问题,拓展思维。
2、体会文本在把握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应该布局全文,不能把眼光放在一小段内容上。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11
1.本课的三个生字的读音都容易读错。“疚”读“jiù”,不要读成“jiū”;“胛”读“jiǎ”,不要读成“jiá”;“颓”读“tuí”,不要读成“tuī”。
2.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读起来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课文层次清楚,内容比较好把握,关键是要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进而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要引导学生体会它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当它第一次出现时,我们只有大概的印象;当它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我们不仅记住了那“一大叠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而且知道了它的数量“十二只,一只不少”,这意味着少年在挫折面前不退缩,从头再来;当它第三次出现时,我们发现碗是在白发老者手里,是老者把碗交给少年,同时给了他赞许与疼爱,给了他力量与信心;当它第四次出现时,是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响在“我”的耳畔,则让人想到的是顶碗少年常常给我以激励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4.“我相信他是不会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之路上颓丧或者退却的。他是一个强者。”为什么在以后二十年的岁月里,我会做出这样的判断?正是因为那一夜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他的表现太让“我”感动了:一个小小少年,从小就能在失败与挫折面前表现得那么坚定,那样勇于拼搏,并且获得了成功,那么,他在以后的人生和艺术之路上肯定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坚定。因为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5.课文的最后一句“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就是那位少年给我的启迪。”在这句话中“山穷水尽”指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多用来比喻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就是说在绝境中不怕困难,再搏一下,就会走出严冬,就会看到希望,就能获得成功。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所写的这件事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不困难的。
6.本课虽然是略读课文,但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耐人寻味,对顶碗少年不怕挫折和失败、敢于z拼搏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得非常生动感人。可以适当地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他们不曾感受过的生活,这对引导学生体会顶碗少年当时的心情和他那种勇于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会很有帮助的。对课文中含义较深,又对人有所启迪的句段还可以鼓励学生背一背。
7.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12
《顶碗少年》这篇文章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文章在于引导学生体会顶碗少年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精神,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反应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因为观众的反应只是为了能更好地衬托少年,所以,我以三次表演时少年的反应为主线,以观众的反应为副线。
文中分三次对他的表演进行了描写,尤其是第一次演出时,对他的精彩表演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他完成的一系列动作我们不难体会到表演杂技时的艰难困苦,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精神,是绝对做不到的。为了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我让学生结合平常所看到的杂技表演节目想象少年表演时的情景,体会顶碗少年表演杂技时的不易。两次表演之后以及第三次表演之前都写了少年和观众的反应,考虑到人物心理通常由动作、神态表现出来,于是,在体会少年三次表演时的心理变化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表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去想象少年在台上以及观众在台下的情景,特别是第二次失败以后,面对观众的叫嚣,我让学生们想象:如果你是他,你会怎样面对这种情况呢?因为给学生创设了情境,所以学生很能体会少年当时的心情,有的说愧对观众,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有的说真想一走了之,有的说还是鼓起勇气再来一次?不过,不管少年有什么想法,他都挺过来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老人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当文章阅读到那里时,我让学生猜测那个老人的身份,想象那个老人对少年说了一句什么话。学生们的猜测、想象合情合理,我为学生的聪敏而欣喜不已。他们抓住“从后台走到灯光下”猜测那可能是他的师傅,从他的表情、动作推断他一定是说了一句鼓励的话。因此,当音乐第三次奏响,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不再像前次那样“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而是“轻轻”抖了一下脑袋,一个“急忙”一个“轻轻”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两个词语把少年不同的心理表现得细致入微,在阅读时我也引导学生进行了细细的品味。
当顶碗少年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一步步丰满,最后,再让学生读首尾两个自然段,体会顶碗少年给作者的启示,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面对困难或挫折时的表现以及日后应持有的态度,也让学生集会到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13
《顶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历经两次失败,最终在他人的鼓励以及自身的坚定意志下获得成功。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本课要让学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在本文教学中,由于文章较长,我从“说说你对顶碗少年的印象”入手,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感受。在这个环节里,其实学生也已经能够找到相关少年失败后坚毅表现的句子来说明人物形象的了,这对进一步领悟文章蕴含的人生道理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这个少年最终获得的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我设计了让学生去了解“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文章多处找到相关的句子来品析这场表演的“惊心动魄和超高难度”。在学生找到的句子中,我尝试引导学生从“表演者表现”以及“观众反应”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品味表演的不同非凡。以此又顺势温习了“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对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领悟,我设计以下的环节。首先是“对比”,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少年两次失败的不同表现,让学生知道在少年成功的途中出现了巨大的挫折以及信心崩溃。借以引出“这时在少年通往成功的路上,最需要什么?”这个问题。然后文中给予宽容以及鼓励的老者出现了,学生也同时理解了在少年成功的路上,少不了他人的鼓励以及支持。本来上到这,文章即可进入结合自身生活谈人生启示的了。突然我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你认为少年算是成功吗?”这时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辩论,有同学认为:他不成功,因为他在第二次失败时退缩了,倘若没有老者的鼓励以及宽容,他就没办法完成表演了。倘若日后也遇到类似情况,可是却没有那么幸运再遇到像老者那样宽容的人,那么他将会再次退缩。而有的同学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经历两次失败的少年始终没有放弃,是坚持不懈以及坚强的意志力让他完成了表演。倘若没有面对挫折的坚毅,即使别人再怎么鼓励同样也是失败的,而少年的表演的成功正好说明了他自身就有追求成功的勇气。这个激烈的辩论达到了我的目标,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成功的定义同时也感悟成功的要素。所以在最后,“请你谈谈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时,同学的归纳让我很吃惊,他们理解得竟是如此到位。
课堂上一次激烈的讨论,有时候会给学生一个感悟的契机,而这往往来自于一个一闪念的想法,这些就是课堂具体环境下生成的课堂资源,这无法预测,却是根据学生的反应以及对教学思路适时调整而得的。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14
顶在少年头上那醒目的十二只金边红花白瓷碗,在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终于稳住了,掌声、欢呼声像火山爆发在上海大世界露天剧场上空久久回荡着
顶碗少年在二次失利的情况下,面对台下的观众的一片喧哗,他沉着镇定,最后成功地征服了观众。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这是对自己意志的挑战,这是战胜自我的表现,这种惊心动魄的拼搏精神深深地感动我。
是呀,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有些人在挫折面前退缩了,甚至走上了绝路,但更多的认是像顶碗少年那样在困难面前自己做自己的鼓手,敲出自信,敲出勇气,敲出自己成功之路。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大发明家爱迪生曾为一项发明做了将近8000次实验,都失败了。但他没有沮丧。他说: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8000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8000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正是这种不畏艰险,不怕失败,敢于开拓的精神才铸就了一条通向发明王国之路;保尔与病魔抗争,写就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垂文学史;海迪姐姐高位瘫痪,但她克服了种种困难自学成才我在学习中也有同样的体会。
就拿学奥数来说吧!多少人向往进入奥数班,因为它是通向奥林匹克数学大门的天桥,可是进入这个班并不难,难的是你能否坚持下去:平时中午和傍晚的辅导课加上节假日的辅导课占去了大量的课余时间;题目难度大,上课时,我时时提醒自己专心听讲,但听懂了未必道道题目都能做,有时为了解开一道道难题,化了几个小时还一无所获,累了,困了,我总想放弃,但又转念一想,半途而废总不是办法,于是咬咬牙又坚持,随着知识不断地加深,我真的有些力不从心,放弃、放弃、这两个词不断地在脑海中闪烁
很幸运,今天顶碗少年为我树立了榜样。第一次失利了,不慌乱,不失风度,第二次失利虽然有些不知所措,但依然保持镇静,第三次在紧张的气氛中他走向成功!这可是高难度的杂技表演,表演者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年,如果没有失败时坚信我能行的自信与顽强,他或许与成功失之交臂了。是呀,我在学习中碰到小小的困难算得了什么呢?正像作者所说,人生是一场搏斗,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是命运的主人。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我相信自己再拼搏一下,一定能闯过奥数难关。
在迷茫、消沉的时候,做自己的鼓手,定能敲出成功的乐曲。感谢顶碗少年你带给我的启迪!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15
《顶碗少年》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篇文章的教育意义特别大。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养尊处优,环境过于优越。很多孩子不知道失败的滋味,不知道挫折的滋味。因此,极少有孩子能正确面对人生中的不确定。而我们这个社会是个多变的社会,有着人们无法预料的太多的意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如何能面对着人生中的变数呢?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就设计了教学难点是接受失败,走向成功。
因为是阅读课文,我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孩子们。在弄清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以及主要内容后就把时间完全交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围绕“这是一场怎么样的表演?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这仅仅是一场表演吗?你认为是什么?为什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学并展开讨论。
学生的态度很积极,在第二堂课的时候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交流。其中第四个问题孩子们讨论的结果让我很是吃惊。
“我认为这不是一场表演。而是一场拼搏,因为这是顶碗少年自己和自己的拼搏,自己和碗的拼搏,他终于战胜了自己,战胜了碗!”
“我认为这是一场较量。是顶碗少年自己和失败的较量,他终于在较量中获胜!”
“我认为这是一场心理战斗。顶碗少年打败了害怕失败的心理,打败自己的懦弱。他终于战胜了自己,获得了表演的成功。”
“我认为这是一堂课,顶碗少年在这堂课里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失败,如何接受失败,如何走向成功。”
“我认为这是奇迹。因为小小年纪的顶碗少年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化失败为力量,对我们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是我,早就掩面而逃了。而他居然能让奇迹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因此我认为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尽管我没有看孩子们所写的收获,但是我认为已经足够了。孩子们已经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
【课文《顶碗少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文《顶碗少年》的教学反思12-04
顶碗少年的课文反思12-18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05-25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01-01
《顶碗少年》的教学反思10-16
《顶碗少年》的教学反思10-26
课文《顶碗少年》的教案05-07
顶碗少年课文原文12-01
《顶碗少年》的课文原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