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精选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意在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计算;能正确进行分数之间的混合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相应的练习,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练习的活动中,教育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善于与同伴交流想法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堂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这部分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在每一环节上都进行了相应的练习,各环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并能认真思考和积极回答老师的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情况,设置的题型也是由易到难,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各个智力发展阶段,通过全面而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加深了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理解,把分数加减法的方法简单概括为:“一看,二通,三算,四约,五化”。
具体的就是一:看清是同分母还是异分母,二是异分母先通分,化成同分母,三是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四是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五是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以后同学们做这种题目就可以按照这种方法去做,简便又不易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探索空间。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者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
本节课我没有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先学意义,后总结计算方法,而是倒过来,先学习计算方法,再学习意义。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分数,并能根据分数单位进行口算,另外,孩子发现一个问题量,最想知道的就是他的结果,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特点故做出上述处理。教学时让学生举出分数的例子,口答分数加减法,举例列算式,再观察,计算,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经历一个“口算——举例——比较——交流——概括——验证”这样一个全过程。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2
本单元内容分为三小节,其逻辑联系性强。先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相同单位的分数相加减的算理,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再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转换的思想方法,即将异分母分数转换成同分母分数计算,形成基本的分数加法运算能力;最后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分数,提高分数运算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本单元的教学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1、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只有相同分数单位的数才可以直接相加、减的算理”。让学生经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过程。鼓励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揭示算理,培养数感。
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虽内容较少,但无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沟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新知,这样更能省时、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
3、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
本单元中涉及的.分数分子、分母都较小,应提倡学生口算,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注意指导学生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计算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
4、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从而确定运算顺序,重视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3
上完这节课后,我百感交集,下面就说说我上完这节课后的反思: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内容并不复杂,而且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时已经学习了分数的简单计算,已经能够说出1个加2个等于3个,就是,所以这节课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这一内容我想给学生大一点空间,没有指定非要让学生通过折纸来理解。我是想如果学生小组交流有困难时,再提醒他们可以借助折纸图形来理解,结果学生都比原来预设的要好,我也就没刻意提出这一点,我觉得这并不妨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但是当学生都说出了1个加3个等于4个之后,我如果再追问一句“为什么1个加3个是4个?让学生小组内进行探究。我想学生从分数单位这一角度理解算理会更透彻。另外,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得到计算结果还可以用表示时,本来是把妈妈吃的一份揭下来贴到另一边凑成半圆的,结果忘了,这一点效果也就降低了。
对于第二个问题,因为有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法,所以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归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觉得我设计和处理的较好。要归纳一类题的计算方法必须三道题以上,我在处理完两道例题以后,又让学生做了一组题(6道),然后再观察它们的共同点,找出共同点之后再归纳计算方法,水到渠成,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和掌握。从课堂上看,学生归纳的较好。
在练习材料的选取上我以“有效性”为前提,设计体现了“密度”和“梯度”的特点。第一题直接检查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运用掌握情况;第二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三题注意了开放性,关注学生思维个性化的彰显。
面对活生生的学生,面对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反馈出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我深深感到自己驾御课堂的能力有限,缺少必要的教学机智。在学生找出+=中、、分数单位相同后,问还发现了什么学生答不上来,我就直接引导学生说了,如果能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可能学生理解的更好。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在这堂课上是必须说的,学生对于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的含义是相同的没有异议,当对“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的含义也是一样的”表示的有些含糊时,我应该结合算式再给学生强调一下,而我只是又问了一遍。
在时间的把握上,有些前松后紧,前面新课用的时间有些多,导致最后一道练习题没有办法在课上完成,是个遗憾。在评价学生方面,虽然我努力做了,但总觉得评价语有些生硬,还需要再好好提炼。
总之,我感觉个人需要提高的地方还很多,需要向优秀教师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我一定会努力,让自己更快的成长。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4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利用分数墙掌握了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和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的方法,也已经能熟练地应用。本节课承接上一个课时,用分数墙引入,与教材内的教学情境进行了整合,将两个小动物请到了分数墙上,再根据它们爬墙的情况,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在复习前一节课分数大小比较的同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分数的加减法。同时将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一一列出,使课的框架非常明晰。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生能初步讲清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后,再次利用分数墙:简洁、分数单位明显、可操作性强的优点,请学生根据初步建立的分数加减法的表象来自己列一列算式,讲一讲意义,比一比过程,从而悟到算理。在学生总结出方法后,离开分数墙这个工具来解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巩固算理,加速规则内化的进程。
在课的导入阶段,就把主动权丢给了学生,提出“根据所爬的距离,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对于教师,就需要充分预设到各种可能性。根据学生可能会提到的4个问题,利用媒体使问题的出示更具随机性,同时,利用板书配合学生的回答,将学生的回答看似无意其实又有意识地牵住课的主线:分数的加减法进行下去。
在课的中心环节,先利用两个小动物爬墙得到的距离来分析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分数墙每一层分数单位明显,教师在根据学生回忆加法过程点击分数单位的时候,易于分数算式意义的理解,也将学生思路打开,为下一层次理解算理打下基础。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5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三年级上册学习过的(10以内)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提升,内容简单,但是要让学生把所学过的分数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去真正理解其中的算理并不容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有以下两点
一、注重了情景的创设和问题的生成
我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吃饼情景入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列式-验证-分析算理-总结方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同时让学生分组探讨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降低了难度
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起:“整数,小数加减法的含义?”时都说不出来,但是问起对某道用加法或者减法解决的问题自己选择原因时都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所以采用了课堂中的:“想一想你为什么要用加法(减法)呢?”。
同时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
一、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不够,没有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导致对课堂重点和难点的处理厚度不够。
二、备课不等于背课,上课过程中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随时调整思路,引导学生。课上的太死板。
三、虽然课前作了充分准备,但对于课堂上的突发情况处理的不够完善,这说明了我教学经验的不足,驾驭课堂的能力不高。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
四、在学生学会了同分母加法后处理同分母减法的时候又过多的包办,没有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在让学生分组交流总结方法后没有及时用练习巩固,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达到全面检查、及时了解、及时矫正的目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整堂课中缺少了书面练习,没能真正的了解到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没有真正体验到收获的快乐,课堂的实效性不高!
五、课堂中的评价语言不丰富,说出来的评价也很生硬,不能达到对学生的激励,也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参加本次活动,真切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不断的提高,对教材、教参需要下大功夫去钻研;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认知水平的把握;对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注意积累,为以后实施成功的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评:张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在认真研究了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以“立足教材,关注常态”为指导思想,精心预设了教学环节,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生成,通过有效探索、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纵观本课的教学设计过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境的创设“好”
和家人一起分吃圆形大饼几乎是每一位儿童都曾经历的“凡人小事”,这样的素材不仅能直观的、浅显的帮助儿童理解算理,而且还便于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本节课情境的设计分了两个层次,先求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也就是把爸爸吃的张饼和妈妈吃的张饼合起来,使学生直观的感觉到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是一致的。然后出示爸妈和小兰一共吃掉了张饼,知道了爸妈吃了张饼,求小兰吃了多少张饼的情境图。学生自然地知道了这里是已知两个数的和和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就要用减法算。这样通过两次情境,很好的沟通了分数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的联系,而且学生也理解了分数加减法是因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
2.探索的时间“足”
本节课给足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真正摆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共设计了三次探索。解决同分母分数加法时,是让学生利用圆片等学具,在小组内,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方法来探索加法计算的算理,进而总结方法。解决同分母分数减法时,是让学生根据加法的研究思路,自己探索总结计算方法。然后在两次探索的基础上,又以小组为单位,探索交流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法。三次探索的效果都是很好的,这就应了一句话,“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给你一个惊喜”。
3.练习的设计“妙”
本节课的练习,既有基本练习,又有变式练习。卡片限时算,解答时让学生只观察口算卡片几秒钟的时间,然后将卡片平放学生思考,在大多数学生都有了结果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汇报答案,这样即训练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度,又改变了题目出示后只有部分优等生参与回答的现象。+=的设计更是巧妙,即训练了算理,又训练了算法,学生尝试并能用字母总结出一般化的方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涨,效果很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
总之,本节课就是在生活情境背景下,通过教师的的有效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来完成对算理和算法的寻求和总结,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与内化。来全面落实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彰显、“真实、朴实、扎实、充实”的本色。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6-19
《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6-27
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08-04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6-12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1-14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6-1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3-06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4-20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11-17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