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14 17:10:1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范文

  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

  估算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基本技能、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较好载体。二年级教材中估算内容的编入,体现了新的课改理念,也给我们教师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了生活情景的创设,努力体现数学学科特色。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我在出示课题、引入问题、展开讨论、进行猜想等环节上,都创设了不同的、具体的生活情景,有猜健身房器材的价格,有买运动会用品款的估算等。这些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于校园文化底蕴,显得自然贴切,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体现估算学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我在教学中发掘和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估算形式的个性化。如:分别估算排球、跳绳、羽毛球拍价格;三种物品价格先加起来再估算;用口算估算;用心算估算;用笔算估算等等。充分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三、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我在实施运动会前买体育用品、统计参赛人数、安排啦啦队员,运动会后就餐、划船这些教学环节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比较、合理估算,从而细雨润物般地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逐步发展学生爱思考、善表达,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

  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2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重视估算教学

  在上“加法估算”这节课前,我查阅了不少资料,估算对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也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二年级学生虽有近似意识,能把一个两位数,三位数估成跟它近似的整百,整十数,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简单的估算,但还未形成估算意识,养成估算习惯,不理解估算的多种策略和方法。所以我大胆的挖掘、开发教材资源,设计了一节典型的“加法估算课”,整个设计流程科学,结构安排合理,学习思维灵活,积极性高,兴趣浓。

  (二)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意识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设计了“笑笑和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小鬼当家”等情景,将估算教学置于解决问题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从而感受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

  (三)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估算过程

  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在课堂上,我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四)利用估算提高精算质量,形成自我监控的学习品质

  把估算和精算有机结合,促进精算的正确率。让学生在精算前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预测,计算后要求学生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验证。这样学生在运用估算时体会到估算的数学价值,相信估算是有用的,如果长时间坚持在计算前估算,学生肯定会偿到估算的“甜头”,就会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

  (五)估算是一节很难上的内容,灵活度强,学生思维开阔,从本节课的学生表现也可以看出,学生的表现不是太好把握,教师点拨、总结不到位。

  1、例题的数字给得较多,较难,让学生算起来不太容易,不利于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2、在设计的“二次反思,提升认识”,你对刚才自己的估算结果做一点评价和思考吗?你比较欣赏哪种估算方法?我点拨和总结的不到位,就草草收场。没能让学生在对自己估算方法的自我剖析中,发现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在体验中把方法优化。

  3、四舍五入到哪一位等细节性的问题?讲的不够明晰,清楚。

  总之,通过这节估算课教学,给自己、给学生,都很多的收获、很大的启发,是个大胆的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重视估算教学,以提高学生估算能力,培养数学涵养。

  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3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这节内容,这是小学生估算学习的开始。

  笔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小学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口算、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而估算则可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预测的过程,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笔算、口算能力的培养,对估算的要求较低。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离不开估算,比如:从家到市场估计有1千米,步行上学估计要用15分钟;带了20元钱去买菜,估计只能买一斤猪肉和2斤白菜19+32经估算知结果应是50左右……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我思考这个内容时,是反复考虑要不要讲“四舍五入”法;要不要讲“约等号”;估算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因为人教版二上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这块知识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后来我反复学习了教参,又请教了几位老师,老师们说在考试中会涉及估算并且要写过程,所以我教给学生书写格式和“约等于号”的写法,“四舍五入”法没有讲,因为只要学生会把题中的数转化成与之接近的整十数就可以啦,出现个别问题再个别解决。

  在进行练习时又碰到了一个难题。练习六第一题“先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这里有两个指令,先估算,再比较。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先让学生写出估算的过程,来巩固估算的`方法,但是解决第二个问题,又不能只看估算的结果,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只能让学生把精确计算的过程也写出来,来帮助解决第二个问题。

  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4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有目的地进行创设的,我在“加减法的估算”这节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多次设计,尤其是在导入环节的设计处理上,收获较大。

  加减法的估算这节课,从课的设计开始,我力求体现课改精神,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方面强调的内容,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方案,从学生喜欢生活情境入手。第一个方案,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创设了学校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三年级的学生了解到矿泉水瓶可以回收利用,就收集矿泉水瓶,出示了书上的例题,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解决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接着进入下一个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我的教学组织费劲,课下询问了几个学生,发现,接受能力强的孩子学会了,但有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问题出现在哪呢?我仔细看了教学设计,回想了课堂的整个过程,是不是问题出现在这——我重视了情景的创设,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情景,但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过于单一,整节课学生都是一种学习方式,孩子会厌倦的。刚开始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很高,但课进行了20分钟后,有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集中了。

  再者,创设情景,这种情景是孩子喜欢的吗?在这节课中,对于学生评价也非常的少,评价的适时、到位是非常必要的。想到了这种情况,我改进了教学设计,在另一个班上了这节课,这次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考虑到学生对书上的主题图形创设的情景不感兴趣,课一开始,估数游戏导入,游戏的形式开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被调动了起来,估数游戏也不是单纯的做游戏,游戏内容为新课引入做了良好的铺垫。接下来,以谈话的形式询问学生是怎样来上学的,学生一听和自己有关,发言积极性异常高涨,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兴趣很浓,下面环节看书——收集矿泉水瓶——植树,几个不同的形式学生很高兴的在学习、活动,对于植树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自选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己选题,解决。这种方式学生是非常喜欢的,但是在课后小结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知道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估算,学生说不出,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并用于生活中,如果只会做题,不会运用于生活,那么这部分的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是和课改倡导的相违背的。这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都比第一次好,解决问题也比较熟练,问题出现在哪呢?我又一次回忆了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原因是不是出现在这儿——整节课我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素材有关生活中的就很少。

  我尝试设计了第三种方案,结合情景估算,以植树活动为主线,设计了相关内容,乘车——植树——浇水——水果——农民种菜,将活动串成串,给学生自己选择的权利,引出以拍皮球等一系列生活中有关估算的知识,增加了趣味性,将学生的思维和课堂外的情景联系起来,充分挖掘了学生想象。同时一节课三种不同的设计,三种不同的效果,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可以说,考虑到学生的越来越多了。通过不断的反思,一次又一次的深切体会了课改的含义,体会到了什么样的课是让我满意、让学生满意的课。

《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范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案例估算分析与教学反思03-18

《乘法估算》的教学设计03-3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3-0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5篇03-04

《整千整百数加减法口算》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12-23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2的加减法》09-23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课件09-12

《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教学设计03-03

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反思范文04-17

祁黄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范文03-08

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范文

  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

  估算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基本技能、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较好载体。二年级教材中估算内容的编入,体现了新的课改理念,也给我们教师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了生活情景的创设,努力体现数学学科特色。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我在出示课题、引入问题、展开讨论、进行猜想等环节上,都创设了不同的、具体的生活情景,有猜健身房器材的价格,有买运动会用品款的估算等。这些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于校园文化底蕴,显得自然贴切,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体现估算学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我在教学中发掘和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估算形式的个性化。如:分别估算排球、跳绳、羽毛球拍价格;三种物品价格先加起来再估算;用口算估算;用心算估算;用笔算估算等等。充分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三、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我在实施运动会前买体育用品、统计参赛人数、安排啦啦队员,运动会后就餐、划船这些教学环节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比较、合理估算,从而细雨润物般地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逐步发展学生爱思考、善表达,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

  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2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重视估算教学

  在上“加法估算”这节课前,我查阅了不少资料,估算对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也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二年级学生虽有近似意识,能把一个两位数,三位数估成跟它近似的整百,整十数,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简单的估算,但还未形成估算意识,养成估算习惯,不理解估算的多种策略和方法。所以我大胆的挖掘、开发教材资源,设计了一节典型的“加法估算课”,整个设计流程科学,结构安排合理,学习思维灵活,积极性高,兴趣浓。

  (二)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意识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设计了“笑笑和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小鬼当家”等情景,将估算教学置于解决问题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从而感受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

  (三)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估算过程

  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在课堂上,我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四)利用估算提高精算质量,形成自我监控的学习品质

  把估算和精算有机结合,促进精算的正确率。让学生在精算前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预测,计算后要求学生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验证。这样学生在运用估算时体会到估算的数学价值,相信估算是有用的,如果长时间坚持在计算前估算,学生肯定会偿到估算的“甜头”,就会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

  (五)估算是一节很难上的内容,灵活度强,学生思维开阔,从本节课的学生表现也可以看出,学生的表现不是太好把握,教师点拨、总结不到位。

  1、例题的数字给得较多,较难,让学生算起来不太容易,不利于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2、在设计的“二次反思,提升认识”,你对刚才自己的估算结果做一点评价和思考吗?你比较欣赏哪种估算方法?我点拨和总结的不到位,就草草收场。没能让学生在对自己估算方法的自我剖析中,发现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在体验中把方法优化。

  3、四舍五入到哪一位等细节性的问题?讲的不够明晰,清楚。

  总之,通过这节估算课教学,给自己、给学生,都很多的收获、很大的启发,是个大胆的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重视估算教学,以提高学生估算能力,培养数学涵养。

  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3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这节内容,这是小学生估算学习的开始。

  笔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小学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口算、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而估算则可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预测的过程,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笔算、口算能力的培养,对估算的要求较低。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离不开估算,比如:从家到市场估计有1千米,步行上学估计要用15分钟;带了20元钱去买菜,估计只能买一斤猪肉和2斤白菜19+32经估算知结果应是50左右……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我思考这个内容时,是反复考虑要不要讲“四舍五入”法;要不要讲“约等号”;估算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因为人教版二上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这块知识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后来我反复学习了教参,又请教了几位老师,老师们说在考试中会涉及估算并且要写过程,所以我教给学生书写格式和“约等于号”的写法,“四舍五入”法没有讲,因为只要学生会把题中的数转化成与之接近的整十数就可以啦,出现个别问题再个别解决。

  在进行练习时又碰到了一个难题。练习六第一题“先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这里有两个指令,先估算,再比较。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先让学生写出估算的过程,来巩固估算的`方法,但是解决第二个问题,又不能只看估算的结果,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只能让学生把精确计算的过程也写出来,来帮助解决第二个问题。

  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4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有目的地进行创设的,我在“加减法的估算”这节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多次设计,尤其是在导入环节的设计处理上,收获较大。

  加减法的估算这节课,从课的设计开始,我力求体现课改精神,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方面强调的内容,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方案,从学生喜欢生活情境入手。第一个方案,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创设了学校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三年级的学生了解到矿泉水瓶可以回收利用,就收集矿泉水瓶,出示了书上的例题,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解决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接着进入下一个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我的教学组织费劲,课下询问了几个学生,发现,接受能力强的孩子学会了,但有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问题出现在哪呢?我仔细看了教学设计,回想了课堂的整个过程,是不是问题出现在这——我重视了情景的创设,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情景,但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过于单一,整节课学生都是一种学习方式,孩子会厌倦的。刚开始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很高,但课进行了20分钟后,有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集中了。

  再者,创设情景,这种情景是孩子喜欢的吗?在这节课中,对于学生评价也非常的少,评价的适时、到位是非常必要的。想到了这种情况,我改进了教学设计,在另一个班上了这节课,这次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考虑到学生对书上的主题图形创设的情景不感兴趣,课一开始,估数游戏导入,游戏的形式开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被调动了起来,估数游戏也不是单纯的做游戏,游戏内容为新课引入做了良好的铺垫。接下来,以谈话的形式询问学生是怎样来上学的,学生一听和自己有关,发言积极性异常高涨,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兴趣很浓,下面环节看书——收集矿泉水瓶——植树,几个不同的形式学生很高兴的在学习、活动,对于植树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自选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己选题,解决。这种方式学生是非常喜欢的,但是在课后小结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知道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估算,学生说不出,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并用于生活中,如果只会做题,不会运用于生活,那么这部分的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是和课改倡导的相违背的。这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都比第一次好,解决问题也比较熟练,问题出现在哪呢?我又一次回忆了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原因是不是出现在这儿——整节课我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素材有关生活中的就很少。

  我尝试设计了第三种方案,结合情景估算,以植树活动为主线,设计了相关内容,乘车——植树——浇水——水果——农民种菜,将活动串成串,给学生自己选择的权利,引出以拍皮球等一系列生活中有关估算的知识,增加了趣味性,将学生的思维和课堂外的情景联系起来,充分挖掘了学生想象。同时一节课三种不同的设计,三种不同的效果,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可以说,考虑到学生的越来越多了。通过不断的反思,一次又一次的深切体会了课改的含义,体会到了什么样的课是让我满意、让学生满意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