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每天》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每天》教学反思1
本周教授的歌曲《每天》,是一首说唱形式的歌曲,是动画片《可可可心一家人》的片头曲。由于演唱形式与以往不相同,所以在开始我就设置了问题,让孩子们听完歌曲后来说说,这首歌曲与以往所学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们很容易发现,这首歌曲不像我们之前学习的歌曲那样有旋律、有音高,这首歌曲全部是节奏,按节奏说出来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告诉孩子,像这样的演唱形式叫做说唱。
歌曲全篇都是节奏,所以我带着学生一句一句的进行节奏的击打。在打节奏的同时,强调四四拍的恒拍,让学生明白四四拍每一小节有四拍,每一个不同节奏型的单位拍和恒拍要对应起来。歌曲大量用到附点节奏和连续的四个十六分音符,附点节奏本身就是一个难点,我强调见到附点要唱长一点,而附点音符后面的音符则要唱的很短,并且和下一个音符挨得紧凑。带领学生反复的击打,学生也可以接受。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不仅要加快速度,更要打的平稳均匀,对学生来说能完全击打准确也是不太容易的.,因为孩子们的节奏稳定性不是很好。我让学生先慢速的边打边用手画“W”,然后再慢慢的加快速度。把所有的节奏熟悉以后,再带着学生加入歌词,自己来说一说,手上依旧打着恒拍,锻炼孩子们的节奏稳定性。
通过这样特别的一首歌曲,我问学生:你们觉得作曲家用这样的节奏,在表现什么?孩子们有了丰富的回答。我开始进行引导:歌曲的速度比较快,而且节奏连接紧凑,是不是可以表现我们每经过的一天都是紧张忙碌,而且时间永远不会间断呢?所以我们要珍惜宝贵的时间,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生命。
本节课其实还可以设计一些节奏游戏和打击乐器的伴奏,来丰富教学的环节,这点以后要多注意,让学生在玩中学,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每天》教学反思2
刚接手三年级五班不久,一日接到某家长的电话:“丛老师,你问过二年级老师我家孩子以前表现怎么样吗?”一听这句话,我马上反应:这个孩子肯定以前表现不是很好,怕老师种下坏印象。我笑着回答:“这很重要吗?我开学第一天就对孩子们说过:现在你们在我心目中都是一页白纸,无论二年级是好是坏,已成过去。我希望你们都能站在新的起点上,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相信升入三年级的你们每天也会是新的。”听我这样一说,她连声道到:“这就好,这就好。”放下电话,我陷入了深思。为什么家长会有这样的顾虑?这种顾虑是不是有点多余呢?紧接着发生的另一幕让我再次感到问题的严重性:
虽然新的班委还在酝酿之中,但是课代表需要马上履行职责。所以开学的第三天我对孩子们说:“我先临时指定四个数学课代表,每天负责作业的收发工作。这也算是对大家的一次考验吧。”学生们期待的小眼神全聚焦在我身上。“一小组丛萍”热烈的掌声发自内心地响起。“二小组迟富元”……当说到“四小组吕品品”时,学生中一片唏嘘声,叽叽喳喳地议论声此起彼伏,只见吕品品的脸颊红红的,头低低的。从同学的反应我猜测,这个孩子可能数学学得不算好,觉得不配做课代表。我略一迟疑,马上对同学们这样说:“由于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所以每个孩子在我眼中都是最棒的。老师相信我指名的这四位同学都不会辜负老师的信任,会把工作干得非常出色的。好,请大家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下课后,我留意到这个女孩子马上拿出了一张纸,不知在写着什么。走近一看,她正在打表格,把全组同学的名字都写下来了。我不解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她不好意思地小声说:“我想用它来记录谁的作业交了。这样你一批我组的作业,马上就知道我组作业齐不齐了。”多有心计的孩子,想得多周到!有如此强的责任感还愁干不好工作吗?我立即在班上表扬了这位同学,并请小组成员要配合好她的工作。接下来这个孩子的变化让我更加欣慰:每节数学课坐的最端正的是她;听讲最投入的是她;作业写的最认真的是她;收作业最及时的是她,而且谁交谁没交她记得一清二楚。面对今天这个孩子的表现,试想一下,无论昨天的她有多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又何妨呢?孩子每天都是新的。
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我要说我们教师每一天也是新的,因为我们面对着的是朝气蓬勃的生命,面对着的是日新月异的孩子。孩子每天都是新的,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他们的智慧和聪颖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只要我们不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也不要揪着学生的小辫子不放,我坚信:孩子每天都会是新的!每天都会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信心百倍地向终点冲去!
《每天》教学反思3
带孩子自由活动后,刚刚走进教室,就发现娃娃角的一只小碗坏了。我马上回头问孩子:“是谁把小碗弄坏了?”“孔岩!”孩子们不假思索,大声回答道。“不是我弄坏的!”孔岩马上站起来反驳。
一看是孔岩,我当时就火了,这个孩子,调皮捣乱,几乎天天给老师惹麻烦,一批评,他就摆出一副“不是我”的被冤枉的样子。我生气地说:“是不是你弄的,孔岩?”“不是我!”还是不认错的坚决样。“那你看见是谁弄坏的?”“是孟文迪。”孟文迪?班里最老实、听话的孩子?我把头转向孟文迪,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她。只见孟文迪满脸通红,低着头站了起来。原来,小朋友玩娃娃家的游戏时,把小碗碰到了地上,孟文迪不小心给踩破了。
我当时哑口无言。
过了一会儿,我在班上给孔岩道了歉,告诉孟文迪以后要小心。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也引起了我的反思:孩子们不明真相,为什么会说是孔岩呢?我没有弄明真相,为什么会对孔岩发火呢?
思来想去,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成见”。我因对孔岩一贯调皮有成见,孩子们则以老师的成见作判断。幸亏孔岩看见并据理力争了,否则,我不是冤枉了他吗?
由此,我不得不继续反省: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己到底还抱有多少这样的成见?面对这群与我朝夕相处的孩子,自己是否因对他们最初的印象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态度?是否根据某些理由给个别幼儿挂上了“好孩子”、“坏孩子”等不同的标签?值得欣慰的是答案是否定的。我爱这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是他们给我带来了欢笑,是他们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意义!
孔岩这件事让我明白:千万不要对孩子有成见,孩子每天都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