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篇1
现在九年级复习已经进入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了,学生的学习也进入了僵持的阶段。如何上好复习课,对这段时间的复习课进行反思,总结如下:
一、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思
1、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制定明确的、适宜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本次复习课正是围绕着各单元相对应的目标,特别是基础性目标去设计的。
一节课只有45分钟,一味地“赶时间”把复习内容硬塞给学生,可能只能勉强完成教师的“复习任务”,却达不到实际的“复习效果”。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不能实现,那么这个课堂也是无效的,教师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反效果。于是,我没有按照一节课复习整个单元的进度,而是采用了一节课复习其中一课的复习方式。只有学生真真正正在每一堂课都有所收获,该掌握的主干知识掌握好,该做的练习做了而且都释疑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2、对复习备考的分析:
山西省的中考,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还对学生的能力,思维品质以及研究性学习都有重要的考查。估计这次备考能激励一部分困难学生有信心学习思想品德课,至于中上程度的学生,则要鼓励他们更严格、更高标准地要求自己。现在的复习,我以为还是要过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备考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过好基础关,该背的东西必须背;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在次前提下,训练和培养各种学科能力,如识记能力——包括再认能力(了解或识别),再现能力(记住并正确表述);理解能力——包括描述或说明,分析、比较、辨别,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合理推论等;应用能够能力——包括认识、判断、分析实际问题,在新情境中谈感受、体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建议或行为要求等。
因此,这一阶段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对九年级各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梳理
(2)能力目标:
①通过练习,学生能巩固知识点,并了解考察知识点的基本题型
②通过讲练结合和自主探究的方式,学生能掌握一些开卷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学会分析材料与课本知识点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明确务实基础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提高对学好思想品德学科的信心,而这一节复习课的重点和难点设定为:
(1)教学重点:对各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梳理,并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点
(2)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究,掌握一些开卷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学会分析材料与课本知识点的联系
3、对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要兼顾六科文化课的学习,在时间分配上肯定会有所侧重,很难要求学生花很多课余时间在思想品德这一科上,所以要求在45分钟的有效课堂上出质量。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也更乐意接受不占用其课外时间的学科(老师)。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我考虑到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及心理氛围对教学目标达成的促进作用。注意了适切性(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即在设计时,多数的问题和练习都是能够回答的,都是“伸一下手就可以摘到桃子”的,可操作性较强。
4、设计特色:
(1)讲练结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课堂有效性。讲解时,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力求做到做一题,学一法。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机会,采用“练——讲——总结方法——练”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大体思路。立足40分钟的课堂教学,确保有20分钟左右的练习、讲评时间。
(2)明确教学目标后,在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力求围绕教学目标去实施的。
活动一的“知识梳理”,通过“知识树”进行归纳概括,把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使知识形成网络化,使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一目了然,明确第一单元有哪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使学生作答更加清晰、系统、全面。
活动二的“熟悉页数”是考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点所在页数的熟悉程度,目的就是提醒学生在考试中若能熟练“翻书”便能节约答题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活动三的“精做闭卷”,选取了第一单元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以及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训练。在讲评时,更注意了抓住这些典型试题,老题新做、一提多讲,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活动四的“巧做开卷”,选取了知识点紧密联系的材料题,通过先“例题示范”再“活学活用”的方式,循循善诱,让学生懂得“审题,抓住关键字词:①找出与课本相对应的知识点,确保不偏题,能得分。②但凡题目有“结合材料”要求,必须紧扣材料来组织答案,从而得高分,得满分。”
活动五的“小结成果”设计了“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该课共有多少个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通过闭卷和开卷的练习和巩固,我们复习了哪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开卷练习中,你认为老师说的“巧做开卷”的“巧”在什么地方?“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以及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活动六的“拓展成果”是本节复习课的延伸,希望学生能在练习册、练习卷中找出相对应的题目,以及学生自己出题来检验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让学生更加明确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二、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1、值得肯定的地方:
(1)能按照教学设计展开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明确,可操性较强。
(2)能想方设法克服异地教学的困难,在课堂开始时以“爱的鼓励”这一团康技巧来“融冰”,有亲和力。
(3)教学过程有序、充分,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引导得法,环节流畅。
(4)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2、今后改进的地方:
(1)由于时间关系,所以在“备学生”方面还是做得不够细致,例如在“知识梳理”环节时,我所提出的22个知识点,有些学生对该知识点对应的内容比较模糊,但是我没有及时在堂上进行梳理。
(2)教学设计一共有五个活动环节,但是一节课下来,只完成到“活动四”,所以今后在教学节奏方面的把握还有待加强。
(3)在“活动四”中,有一个小环节是学生讨论,说出“上述两道例题给你的启示”,但是为了“赶进度”,我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也没请学生自己说出,而是老师直接说出来了。今后在如何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还应该多花心思和落实到位。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篇2
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它课,其学科特点决定了自身的课堂教学结构。我们根据教学整体的系统观点,以教育这个大系统为出发点,设计了思想品德课“五环式”电化教学结构,其基本模式为:导入(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明理(提供事实,充分感知)──激情(举例验证,激发情感)──辨析导行(设难置疑,巩固强化)──总结延伸(深化观点,培养习惯)。
一、艺术地运用导入环节,诱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应该简洁明快,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这课的需要。教师要发挥创造性,使开头新颖、别致、巧妙。
列举几种常用的开头形式予以说明:
1.问题引入:根据教学内容的设问让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情境渲染:通过播放录音、电影、录像片断、放映幻灯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
3.启发谈话:把握教学要求,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用情真意切的语言,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
4.设置悬念:教师先把课文中的故事或事例的矛盾冲突揭示出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5、游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游戏、竞赛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艺活动导入新课,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除此之外,还有“以情激情”、“实物、图片演示”、崐“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对比分析”、“故事引题”等导入新课的方法。总之,思想品德课的导入环节没有固定模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精心设计。
二、认真把握明理环节,提高道德认识
明理,即讲清观点,使学生对本课的道德要求有个明确的认识。
本阶段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道德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初级阶段,是一节课的主体部分,是教学的重点,这个阶段要在“理”字上作文章。要把握明理这一环节,就得深入挖掘教材的明理内涵,找出与学生道德认识的结合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对行为的评价多是着眼于行为的、直接的的后果,而不是着眼于行动的、间接的、深远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教师对那些思想深刻、意义深远的教材难以把握,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认真把握明理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如教“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课时,教师对这类看起来较为“口号式”的教材进行分析时,指出:“利益”是什么?“人民”指群体还是指个体?个体是人民的什么?在此基础上深入阐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有三个层次:低层次,要热爱人民,而热爱人民须先从爱同桌、同班、同校的同学,爱师长、爱邻里做起;中层次,努力学好各门功课,长大后去努力为人民服务,教师可进一步点明:在我们的国家,过去、现在和将来大多数人只能是这个层次;高层次,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而这一层次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录音、投影、录像等电教媒体列举出过去革命战争年代,80年代在祖国南疆的英模,小英雄赖宁等的事迹,使学生从中逐渐感受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是可以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的:通过分析讲评,表扬好人好事,使学生认识逐渐升华到新的高度,达到明理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深化环节,培养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的培养是思想品德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品德课中深化环节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契机,不可忽视。在教学中,明理和激情环节结合尤为紧密,二者相互依存,有机结合。
四、切实落实导行环节,指导良好的道德行为
导行是在讲明道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分辨是非,使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同时要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并具体指导行为方式。
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评价能力、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关键,也是由“理”到“行”的过渡阶段,是对明理环节的论证。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辅助材料丰富观点、运用观点、深化观崐点,增强教育的效果,使学生不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精神,让学生敞开思想,解决模糊认识,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升华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志。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篇3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科目试题实行开卷考试。这一考试模式的改革必然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发生冲突。但是,它的实施对于促进思想政治课堂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活跃课堂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进行开卷考试,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政治老师,必须对开卷考试后产生的新情况作出判断和分析,以便得出对应办法。
开卷考试最大的变化就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了,学生就要适应这种考试模式,调整学习方法。首先该记的内容还是要记,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一定程度的记忆,没有知识的积累,运用时就难以得心应手。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扎实的知识基础是所必需的。由于新中考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讲解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变“灌”为“导”。即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复习课上得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复习的效果。因此,采取多种形式上活复习课是非常必需的。例如,进行小组复习竞赛、让学生来上提问其他人答疑等,都是一些有效的形式。
第二,指导学生把知识归类、比较,从而理清知识脉络,更好把握教材。例如,第初一第七单元初二第八单元和初三第六课都是在讲法律方面的内容,可以就某些案例一起复习;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探究型学习,已经成为这几年的热点问题,它侧重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等等…
第三,抓住热点,释疑难点,理论联系实际。即引导学生关心时政热点,关心天下大事,把课堂内容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杂志,并做好摘记;二是让学生多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社会写真》等节目;三是开展社会小调查,撰写实践报告,进行班内评比。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第四、突破传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目前,广大政治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政治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最后,在复习教学中还必须重视学习实用性,对学生进行定量的训练是必要的,但切忌以题海战术反复做题,检查的内容要注重灵活性和创造性,而且要讲求质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篇4
一、尊重学生,坚持正确的学生观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人。在教学中,我自始至终都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进行深入的讨论,让他们自己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就是学生有了思想上困惑或错误的认识也不急于把正确的东西灌输给他们。正是这样学生才有了充分的、反复的讨论交流机会,种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在反复的分析中进行了激烈的碰撞;在激烈的碰撞中,学生的认识更加清楚、观点更加明朗,学生的选择也会更加的理智。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体验出课堂教学的乐趣。
学生是一个有独立的思想、见解和情感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正在成长、需要指导、需要进一步发展的人。学生受方方面面的影响,难免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有些学生的“见解”有些离谱,让人觉得可怕;我在教学中,没有立刻给予否定,只是说“这也是一种选择”,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行为后果”;在分析中,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这样是不对的。有些学生的问题可以说是她深思后的困惑;对于这样“深刻”的困惑,我首先是表扬“问题问得好”。这些都说明我是在小心翼翼地“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因势利导,突出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而难以预设的,具有极强的生成性。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许多教学情形是预料之中,但也会有一些是出乎意料的。个别学生的问题是我在备课中并没有预计到的。对于这些问题,我开始着实“惊”了一下,但最后还是冷静了下来,妥善地处理了。我觉得这些偶发因素其实就是生成的教学资源,正是这些偶发的、生成的教学资源“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课堂增添了亮色。所以,在以后的备课中,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真正实现“备学生”的要求。
同时,在处理偶发的、生成的问题中,我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学生的“见解”正反映了当前存在的不健康的思想品质和错误的观念,虽然这已经超出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但如果在课堂上加以澄清,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对这一错误观点的默认,很有可能会使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真的这样做了。那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何以体现?我是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引导分析其错误性之后还特意进行了小结。这些其实都是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的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用时过多、我在课堂上全体学生的调动还不够、我的教学机智有待进一步提高。创造课堂教学的最大值,应该是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我们要在不断的教学积累与教学反思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的效能与素养,实现自己成长和专业发展。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篇5
一学期转眼即逝。.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政治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政治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时时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效果。
反思带来的快乐我感受颇深,如今尝到了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篇6
一、学情分析:
现在的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宠爱,对他们来说承受太多的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灵产生爱的麻痹。他们往往认为所有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服务都是理所应当的,习以为常,不以为意。对父母都难说一声“谢谢”,更难对其他给予自己帮助(或服务)的人真心诚意地表达感谢。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了解社会各行各业中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辛勤工作的人,在发现、体验中有所感悟,激发他们尊重并感谢劳动者(包括身边的人)的情感。学习参与社会,做有爱心、有感恩之心、有良好文明习惯的人,并以良好的文明行为回报他人。
二、针对以上分析本节课我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
(一)播放儿歌,导入课题;
(二)回忆生活,说声谢谢;
(三)体验感悟,认识谢谢;
(四)真情放送,表达谢谢;
(五)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六)总结生活,心存感谢。
这些活动都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兴趣、需要、体验和能力基础上设计出的活动方案,这些“活动”力求很好地为实现“目标”服务,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儿歌导入,引出谢谢这一环节,我用孩子们喜欢的儿歌引入,孩子们边唱边做动作,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而且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使得课题在孩子们的交流中很自然的引出。
2、在回忆生活,说声谢谢这一环节,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亲身经历入手,引导学生梳理往事,学会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服务、鼓励和关爱,让学生感到在接受别人帮助和服务后需要说声“谢谢。
3、在体验感悟,认识谢谢这个环节,我主要抛出两个问题,“你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和有没有为别人做了什么而没有得到感谢的时候呢?”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体验到得到别人的感谢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同时也懂得了帮助别人不一定要得到什么,提高了人的文明素养。并且通过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告诉学生说谢谢的重要性。
4、在真情放送,表达谢谢这一环节,我注意了学科整合,把用于美术课制作感谢卡用在品德课上来抒发情感,将美术课与本堂课联系起来。孩子们真实的情感在美丽的卡片上尽情挥洒,表达的谢意更加细腻、感人。最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师生合作配乐朗诵《感谢你》,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美的熏陶,懂得感谢是一种美德,学会谢谢,心中有爱,世界才更加美好,更和谐。
5、在挖掘课堂资源方面,我灵活运用教材,如文本中的图片,并且搜集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图片,还配上了有关感谢的歌曲和诗歌,这样既能活跃课堂,又能让学生体验、感悟、学会谢谢。我还特别注重课堂生成的资源,把自己的在课堂的亲身经历,对班级老师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忘记谢谢补上谢谢。对小组长帮忙分发卡片忘记说谢谢,也补上谢谢。从而影响了学生,当学生说忘了对自己班的同学说谢谢时,我马上给他机会,叫他主动补上谢谢。把握好这些课堂生成的资源,对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针对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孩子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设计了提前留心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创设情境发现、做感谢卡、诗朗诵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动心”到“动情”再到准备“行动”,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深情的话语。
7、三年级的孩子是低年级刚到中年级的第一年,他们的注意力的时间还不长久,所以也要注重课堂的组织教学,所以在课的始终,我用小组竞赛的手段调动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在课的结束,也有总结奖励。
存在的问题:
1、《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2、教学时感情投入不够,缺少教学激情。一节成功的课首先肯定是教师要能在教学时自己打动自己,特别是品社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如果不能百分之百感情投入,不能打动感染自己,也很难打动感染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我觉得我这节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参与不积极主动,影响了我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后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改正。
3、在制作感谢卡时,我只定格在一张感谢卡,所以学生也定式思维,大多都只写给父母,思路不广,所以在这里边听音乐,边制作时,可循环播放几张给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感谢卡,这样就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4、学生如果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效果就更理想。如在体验感悟,认识谢谢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生活在现,学生的感谢就更加深刻。
5、教学评价较单一,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个得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总结,提高。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篇7
思想道德教育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思想道德教育也充满了乐趣,总是有无穷无尽的探索。接下来,我将对初中政治教学进行以下思考:
1.坚持联想教学: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是一个关键问题。联想教学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特点,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就我个人而言,我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接触已知知识,发挥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和老师一步一步地讨论和延伸,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享受生活。这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师讨论和交流的教学方法称为联想教学。
2、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一般方法,不仅是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目标的一部分,也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深入学习教材,探索教材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启发问题。问题本身是一个学生不知道的新问题,能够反映教学的关键材料,适应学生的认知技能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但又难又易。这是他们跳跃后可以摘的“桃子”。问题的表达清晰明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相互尊重为课堂教学的基准。没有情感的教学就没有生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科学习有强烈的兴趣时,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课堂教学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前沿科学知识,从学科、生活、社会的结合点出发,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始终对每一门学科充满神秘感,坚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4.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一些活生生的动态知识总结成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使学生注重知识点的记忆,而不是学生去探索和思考。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探究活动的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惯性,摒弃“依赖”、“恐惧”等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应始终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激发探究动机,努力营造浓厚的探究学习氛围。
一句话,教师应该努力开辟一个多维互动的课堂,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发挥,减少规章制度,让非统一的教学模式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迸发智慧的浪花,激发创新的活力和成功的喜悦,教师的劳动将显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篇8
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以知识传递的教学理念为价值取向,教师以教学方法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不仅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学生优秀素质的构成和发展。
首先,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我们应该认识到新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的两个转变:一是从强调知识教学向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转变;二是实现从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实现科学、全面、实用的教学,即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加强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教师应该努力创造一个简单的教学环境,让微笑走进课堂。正如俗话所说,“我们必须;人不是植物,可以冷酷无情。攻击性情绪会带来攻击性影响,而消极情绪会带来负面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师每天都要与学生打交道。他们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纪律不同。因此,当教师进入课堂时,他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情绪,如喜悦、平静、易怒或兴奋。心情好的时候,教学语言会更感性,课堂教学会更生动、更有感染力。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优化,使教与学进入最佳状态,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的老师应该面带微笑走进每一位学生。
三、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和加强师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空间。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它是互动式教学。互动教学要求师生进行伙伴交流,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解放学生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我们必须摆脱传统意义上的简单方式,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法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分享信息、提出建议、表达意见或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演讲时,教师应注重营造民主、轻松的氛围,始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发言的学生,及时评价并热情鼓励,帮助演讲者克服在众人面前演讲时的紧张和恐惧。
IV.认真设计课前讨论活动。围绕主题进行有效的讨论有助于自由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构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多维技能,丰富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进而转变学生的观念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创业道德价值观,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有效的多元沟通和互动,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v.教师应该更加注意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教师的教学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不要让老师听懂,但学生们会感到困惑,因为他们说得更多。永远记住,老师不能承担责任。他们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在正常的教学中,不存在任意性、强迫性和灌输性。在教学中,教师善于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适宜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讨论、调查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和自己成长。通过自主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欲望,提高自己成长的需要,珍惜学习的时间。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篇9
敬爱的党组织:
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几点反思体会。
一、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第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第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
2、勇于反思。
3、为人师表。
4、老师要尊重学生。
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因此,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习有关的,我几乎都要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引导他们学着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结合社会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的实际,开阔学生的视野,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写德育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例如,针对学生厌学,在讲“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时,考虑学生去落后农村不方便,我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上网搜集落后学校条件的相关内容和图片,加上自己集的,做成课件,通过和我们学校的条件对比,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反思带来的收获我感受颇深,如今也尝到了一定的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篇10
自20xx年至今,我担任思想品德课教学已有5个年头了。反思过去的五年,良多感慨。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几点反思体会。
一、“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成为一条江”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过去有一种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可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仅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了,教师应该成为一条源源不断的江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不断学习。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给自己“充电”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知识是相关的,互通的。因此,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尤其是现实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有学生对我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是没兴趣,喜欢你上课,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为了充电,我经常上网,浏览时政要闻,了解思想品德教学的相关知识。。尽可能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丰富经历,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也许才有如此效果吧。
2.敢于反思。老师不仅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几乎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思考几分钟,甚至写上那么几句,并坚持一周一次认真反思,形成反思集。只有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学生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在意。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有个学生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您以后能把课堂内容讲得更生动些吗?”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较为简略,所找案例较少,关键在于我准备不够充分。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本身就是教学要求啊!“吾日三省吾身”,很难做到,但常反省自己还是可以的。
3.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①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不成熟。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比如,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语速快,讲课时我就提醒自己注意。当我普通话发音不准或有错别字时,学生能及时指出帮助我改正,同时,我本人也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的收获。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犯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记得一次在初三上课时,有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不要紧,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我话刚说完不到半分钟,就有个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欣慰,不是因为知道了哪一个学生犯错,而是我觉得自己没去一个个查,导致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却能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通常认为学生尊重老师是应该的,但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就难了。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认为自己是为学生好,而常常忽略学生的权利。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活动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甚至自己做法欠妥当,也不敢面对。记得上学期,有一次上课时,也许因现在中考思想品德科是开卷考试,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还比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课没兴趣,就抄写英语。我提醒了一次,她仍然我行我素。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大家知道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在一片沉寂中,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我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再次上课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这位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说上思想品德课写英语就是不对啊!对此我没多解释,主要说明了教师也会犯错误。记得很清楚,当时班上同学给我鼓了掌。这样,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很多学生有什么心理话经常找我说,甚至请我为他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这也许是作为教师比较幸福的事了。
5.老师要保持乐观心态、豁达的胸怀。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可有的教师却把情绪带进课堂,加之于学生,细想那是多么的不应该。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就应有豁达的胸怀,包容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并且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课时,教室里闹哄哄的,几分钟都难以安静下来。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学生一会儿就安静了。这时有个学生就说,老师请别生气,生气会老的。我乐了,赶紧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我又在自己的本子上划了几笔。总之,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是比较融洽的。因此在学期结束时,学生对我满意度打的分,还是挺高的。
二、认真对待课堂45分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因此,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习有关的,我几乎都要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引导他们学着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初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中学的学习有很多不适应,我在讲完“学习新天地”的内容后,还经常问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结合社会实践,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课堂。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结合社会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的实际,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写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例如,针对学生厌学,在讲“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前,我先布置学生回家访问自己的父母或长辈,听听当年他们上学之艰难。让他们感受以前农村学生尤其山区学生不容易,学习条件不好甚至恶劣,生活环境那么艰苦仍然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
只有不断的反思,才有更多的收获;只有不断的总结,才会使自己不断进步。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做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所倡导的,对此,我深知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篇11
时间如捧在手中的沙,在不知不觉中已悄然逝去。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今年九月,我正式踏上了教学岗位,成为一位思想品德教师。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实践,在学校各位同事的帮助下,我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认识有了新的认识。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原本以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是理论化、抽象化的,经过实践和反思发现,真正幸福的思想品德课堂是生活化的。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和规范。如何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如果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我们的授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通过教学我发现,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让课堂导入生活化。在上录像课《走进老师》这一课时,上课前让学生讲述是否发现过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犯过错误?发现老师犯了错误之后你又是怎样做的?等学生讲述完毕之后,再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的错误。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之中,学生带着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思想品德是历史的、现实的,不同历史时代、从事不同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的思想品德都有所不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是在现实生活中自主构成的。因此,要做到联系生活,而非全盘灌输。如何联系生活呢?首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讲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为他人开一朵花》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哪些人的行为没有做到“心中有他人”?你是怎样看待这样的行为的?自己生活的哪些行为考虑到了他人的感受?通过这样的生活经验交流,使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做到心中有他人。
其次,要关注时事,吸收现实社会的信息。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要求学生来说最近国内外发生的新闻事件,通过这些新闻你会有什么收获。通过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来共同讨论,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教育源,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想品德、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地球的叹息》这一课中,通过坎昆国际气候大会这则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兴趣。同时通过舟曲特大泥石流、北美恶劣天气等引导学生体会人类的一些行为对全球环境、气候的影响,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三、教学活动生活化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知道了!这句话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与体会,不能让他们成为观众。在《我的自律宣言》这一课中,我组织学生对“要不要穿校服”进行辩论,通过辩论不仅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约束的重要性,学校的公共生活离不开约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辩证分析能力,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在《第一次“握手”》的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好朋友的名字,结果发现许多学生把好朋友的名字都写错了。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准确记住他人的姓名的重要性,这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在《走进老师》这一课中,我组织学生对老师进行采访,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了解老师、理解老师,走近老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源自于生活,幸福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向生活开放的,向现实开放的。如何让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篇12
随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应从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素质教育及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重视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在低年级,结合生动具体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低年级学生有强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周围的环境好奇、敏感、喜欢模仿,但明辨是非能力差,对某些事的判断容易出现偏激,可能出现盲目模仿的现象,甚至做出一些让人吃惊的事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危害。在教学中做好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如何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渗透,引导,显得至关重要。联系自己多年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验中谈几点看法及感受。
一、把握住《思想品德》教材和心理素质教育的结合点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帮助中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中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对于低年级中学生,根据他们生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主要是要培养他们能够适应步入小学后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克服孤僻、胆心理,能感受在班队集体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学会在与同学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谦让,在学习中乐学好学,克服粗心、马虎,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
1、发挥榜样力量
从低年级中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一般他们都十分崇尚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把英雄人物作为自己追求、模仿、学习的楷模。真正的英雄人物本身往往就是有健康、理想的人格,具有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认识观的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渗透。从一些小故事中让他们
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自觉的受到感染,从而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根据课本中的内容联系实际,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做感情方面的渗透,感悟人世间的真情。让勤劳勇敢、善良正直、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珍惜时间等一些优良品质,在他们头脑中自然而然的形成,影响日常生活行动,成为行动的指南。从一些非常感人的家庭故事中,逐渐体会父母的辛苦,家庭生活的温暖。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知道父母之爱是是人世间最纯结、最无私的爱,我们应该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让他们实实在在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让他们也有一颗纯洁美好的心灵,心中充满爱。这样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承受搓折、历经失败后,也不会做出一些让人易想不到的事,不会出现过激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因此在教学进程中,我们必须要善于开掘榜样人物的心里动态,激起学生的共鸣。
2、紧扣生活实践
低年级中学生刚步入学校学习,开始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学习各种实践技能,学习创新精神,成功使他能更加勤奋,不断进取,增强自信性和自主力,而挫折会使他退缩、害怕困难,产生自卑,产生厌学及其它行为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实践活动,实施素质教育要靠全面推进,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体现了把德、智、体、美等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教育活动过程中,针对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发展。
人的心理素质要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培养,如同小学的体魄要在锻炼中得到增强,文化素质要在实践得到提高,道德素质要在道德行为中发展一样,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只有在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断磨砺,才能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低年级中学生,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有较强的开放性,他们的心理发展有较大的可塑性,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心理素质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所以更需要重视在生活实践中训练道德行为能力,健全人格,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把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对培养中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很好的效果。注意观察挖掘学生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进行教育。从日常生活中感悟生活,从中受到教育。比如让他们种几棵小树,栽几株花,喂养一些小动物。这样他们在植树、种花、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做事耐心、负责、有爱心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增长了很多有关动物、植物的知识,培养了一种兴趣和爱好。可以进一步与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联系中国的人口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以及气侯变暖以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中学生对各方面问题的兴趣,培养讲卫生,保护环境,从而为保护环境自觉行动起来,做个“环保小卫士”。
3、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受到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呢?在教育方式上,更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课的综合知识和中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中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的身体特点,比较好奇、喜欢探究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心理需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为每一位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注意让中学生以游戏的方法体验或表演自己的心理和行动。常让中学生自编、自演一些生活小品、小故事,比如《小红帽的故事》,《狼和狐狸的故事》等等。中学生在课下都很认真地准备,在课下自行组织练习、表演,从而,在表演中去领悟、体会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中学生们尽最大的能力模仿人物角色,体验故事中人物复杂的心理特点,感悟丰富的思想感情。把自己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融于故事中。因此我经常把一些喜闻乐见的小品、竞猜、竞赛、抢答、辩论等感兴趣的话题拿到课堂上来。引导中学生课后继续去进行探索、探讨、交流有关信息。这样既可以获的多方面的知识,又培养了优秀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在生活中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从生活中受到思想感染,从而也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篇13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品德与生活》也承载着新理念步入了校园与课堂、回归到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来。在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凭借新教材所呈现的一个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精心构筑生活化、有童趣、多形式、开放性的活动平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获取富有个性的真切体验,提取蕴涵多重价值的生活经验。
一、课堂生活化——融入生活,激活真情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现实的生活为背景,围绕低年级学生生活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主题向学生呈现了活生生的思想品德、生活常识、社会常识、科学常识、手工制作等生活素材,为学生回归生活、体验感悟提供了清新的源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大胆地从教材出发,通过创设鲜活的载体来引导学生真情地走进并“点击”生活的精彩、享受生活的情趣、体验生命的价值。
1、融入生活——真心参与
新教材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层面设置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了真情拥抱生活的时空,如《我们的校园》《春天来了》《我们和太阳做游戏》等。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放开手脚,通过考察、调查、访谈、服务等自己乐于参与的方式去熟悉生活环境、体验生活情趣、感受内在价值。在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融入校园、田野找春天——在沟崖迎春的嫩黄中、在山坡清新的草香中、在小河潺潺的流水中、在舒展腰姿的柳条上、在钻出泥土的小芽中,学生闻到了春天、听到了春天、看到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他们情不自禁地用欢笑亲吻着大地、用歌声迎接着春天、用画笔描绘着春天……在生活气息浓郁的自然环境中,学生率真无忌地展露着情感、充盈着心灵、飞扬着个性——这就是生活化的课堂。
2、影像回放——激活真情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变换,某些生活中完全逼真的场景往往难以迁移到学习中来,如《祖国妈妈的生日》一课中的“开国盛典”“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大阅兵”“各族人民欢庆十一节”等。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借助直观、形象、动态、多维的声像信息的回放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撞击学生的心灵——学生“亲临其境”般回到了开国大典和国庆盛典的历史性时刻,听到了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看到了海陆空三军将士的飒爽英姿和中华儿女的欢庆振奋以及祖国处处花团锦簇的场景,学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由衷自豪,并纷纷情绪饱满地投入到下面的“我们也来用实际行动来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这个环节中来。
二、教学活动化——超越文本,碰撞生成
“儿童对于活动的需求往往比食物更强烈”。作为一门活动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低年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形作为场景,从儿童与自己、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个方面,为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内化构筑了宽泛的平台。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冲破“先借助虚构的生活故事的演绎(激情、学文本)来阐释某一道德观念或价值规范(明理),后联系实际并通过虚拟的场景和情形来调节并考察行为效应(导行)”的传统的思品课教学模式,以真实性、多元化的生活实践活动为纽带,十分顺畅地将空乏的道德价值、生活常识等的说教和训诫融化为低年级学生自主的、内在的“亲历习得”。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篇14
今年,我担任了三、四、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刚刚接触,没啥经验。鉴于这些现象,我除了向老教师请教经验外,自己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深刻认识到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己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指出那些不文明行为》一课中,我因势利导,除了找出图中的错误做法外,还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文明的时候,从而分清是非,有利于今后规范自己。这样不但学会了观察事物,锻炼了表达能力,又进了文明礼貌教育,同时又培养了交流与合作意识,课堂氛围较活跃。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讲到《中国地图》一课时,通过对地图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矿藏,有待于学生们去开发资源,振兴中华。
在讲到《可爱的家乡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家乡人的可爱,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作出的贡献,激发对家乡人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让学生准备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上课时一起体会歌曲的意境,然后让学生说说对家乡的理解,以及对家乡的印象。再说说家乡的一些情况,特产、方言、并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以及简单了解家乡杰出人物作出的贡献,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真正理解了“家乡哺育了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乡,感受自己的家乡人,体会了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刚刚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教师难当了。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相机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人格行为”不要过分要求。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平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你就能撑起一蓝天,用你的道德行为感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 篇15
思想品德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思想品德教学又是充满乐趣,总有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政治教学作以下反思:
1.坚持联想式教学:把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2.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总方法,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近几年,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问题本身是学生未知的新问题,且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与学生的认识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相适应,不过难也不过易,是他们跳一跳后方能摘到的“桃子”;问题的表述清楚明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互相尊重作为课堂教学的基准。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科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求知的强烈愿望,因此课堂教学要增强趣味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前沿科学知识,并从学科与生活、社会的结合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对每一门学科始终充满一种神秘感,保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4.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一些活的动态知识总结为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注重对知识点的记忆,而不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科学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探究活动的难点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惰性,抛弃“等”“靠”“畏”等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始终考虑怎样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激发探究动机,并努力创设浓厚的探究学习氛围。
总之,教师尽可能联系实际开辟多维互动的课堂,多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发挥,少一些条条框框,让不拘一格的教学模式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的劳动也就涌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11-20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8-25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8-25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5-27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1-03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8-25
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反思06-13
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范文06-13
思想品德活动教学反思06-29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反思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