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1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分析比较课后习题2中三对句子间的不同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思路:
在通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出课文的教学重点,然后通过实物演示和分析联想,落实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出课题。
教课前,教师先讲有关曹冲的故事,使学生对曹冲的聪明才智有初步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急于知晓曹冲小时候的故事的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状态。接着板书课题,在引导学生审题中
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曹冲的另一个故事——称象。然后启发学生:“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
腿像四根柱子,这么大的象怎么称呢?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弄明白曹冲怎么称象的,他称象的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二、展开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后复述故事情节。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
3.联系课文内容讲讲“又高又大”、“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等词、句的意思。
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因人而导。
四、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学习情况,复述故事。
五、练习填空:
1.官员们想出来的办法一共有两个,一个是(),一个是()。第一个办法别的官员认为(),第二个办法曹操()。
2.曹冲称象的办法是()。
第二课时
一、对比分析,突出教学重点。
先指导学生把曹冲的称象和官员们的称象进行对比分析,在比较分析中使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高明之处。
要求学生读课文思考:
1.官员们想的第一个称象办法是什么?(砍一棵大树做秤杆称)
这个办法好不好?(这个办法不好,因为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2.官员们想的第二个称象的办法是什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这个办法也不好,因为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大象活不成了。)
3.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曹冲称象的办法与官员们称象的办法相比较,谁称象的办法好?
(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曹冲称象既不需要造大秤,又不宰大象,这个称象的方法很科学。)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曹冲称象的段落,仔细分析曹冲称象的方法。
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曹冲称象的步骤讲出来。
第一步,大象上船,人在船舷上画线;
第二步,大象下船,船上装石头;
第三步,石头装到齐线的地方,然后分几次称石头;
第四步,把石头的分量加起来。
三、实物演示,让学生按曹冲的称象方法操作。
1.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这几句话:“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读后要求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把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与词句训练结合起来。
2.在学生理解以上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演示的程序是:先把小象放到船上,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接着把小象拿出来,
把石头往船里装,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时,停止装石头,石头有多重,小象就有多重。
四、分析联想,深化教学重点。
1.读课文,联系演示操作,想想曹冲在称象中联系了哪些实物?(船、石头、水)
2.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实物想想,曹冲称象的科学道理在哪里?(水能载船,船上放了石头,船就会下沉,东西越重,下沉得就越多。
石头是一块一块的,可以一块一块的称。大象在船上时,沿船舷画一条水平线,然后用石头代替大象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这时称船上的石头,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3.请学生根据这个科学道理,讲讲怎样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促使学生把理解的原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会用“一边┅┅一边┅┅”造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理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
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
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称出来没有?
三、学生感知课文:自读、小组读;认识生字
1、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自己读读故事吧。要求读通句子。
2、小组读:
⑴、交流认字情况。
⑵、有几个字特别难认,你怎么记?
⑶、读通课文。
四、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用猜字的游戏检查认字情况。
2、男女同学比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3、自愿读课文。
4、在小黑板上出示读得不够好的长句练读。
5、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提示:
⑴、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用横线勾出官员说的话,读一读。
⑵、出示玩具杆秤: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官员们的办法?
⑶、你觉得这些办法好吗?曹操的态度怎样?理解“直摇头”。
⑷、曹冲的办法是什么?再读一读。
⑸、这个办法可行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曹操的态度怎样?他会说什么?
五、有疑就问
1、把不懂的地方做上符号,小组讨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
思考理解:官员们同时做了哪两件事?从什么词语可以看出是同时做的?
想想我们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还可以做什么?
想想谁还可以同时做什么事?说说句子。
2、梳理学生的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有些问题留待第二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生字。
2、纠错分清字音。
3、上节课我们还有什么收获?
二、学习重点段
1、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大象的?请找出来读一读。
2、曹冲提出了怎样的办法来称象?
3、四人小组读课文。
⑴、要求:看哪一组读得最好,能理解称象的办法。
⑵、你有什么收获?
4、学生说边做动作
三、把曹冲的办法和官员们的办法比一比,说说它好在哪里。
1、曹冲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
2、小朋友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办法?
3、给想出了妙法的孩子发“聪明这星”标志。
四、朗读课文:用喜欢的方式、读给喜欢的人听
1、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想怎样读?可以自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2、你想读给谁听?
3、展示台:你把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好,读给大家听。
4、谁想读给老师听?
五、讲故事:愿讲、能讲
1、愿意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愿意讲给谁听?
2、故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可别弄错了。
3、谁能讲清醒官员们的办法?谁能讲清曹冲办法?
4、同桌讲故事。
5、回家后想讲给爸爸妈妈听吗?爸爸妈妈听到你讲的故事,会怎样说?
六、写字
1、读要写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谁能用“象”、“像”组词或说句子?
2、这些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怎样记清字形?
3、哪些字比较难写?我们来观察一下,怎样写好这个字。根据学生观察和回答示范:“象”的笔顺;“再”的笔顺;四点底的写法。
4、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姿势正确的学生。
七、课外拓展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看还有哪些办法可以称象。
板书设计
21、称象
直摇头 微笑点头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秤 赶象上船
宰象 画线装石
称石头
反思
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于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是因为他注意观察,善于动脑。小朋友们能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称象的方法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办法,一会儿汇报。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孩子们的方法很多。有的说:“可以把石头换成人,一样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有的说:“可以用吊车用磅秤”,还有的同学说:“可以将大象的细胞抽出来,进行化验分析,直接用生物技术测出大象的重量。”
当了解曹冲这个形象的时候,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曹冲吗?为什么?”孩子们的回答更是让我惊讶。
看来,他们小小年纪就能够开动脑筋想办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不能看低他们。
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3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教育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3、继续学习默读。并且乐于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曹冲称象的步骤。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那谁还记得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尤其强调腿像一根柱子和身子像一堵墙)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和大象有关的课文——称象。(板书:称象)
2、解释称:你知道称是什么意思吗?你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过称什么的?
由学过的课文《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入,把学生直接领入到大象的样子上,这样再去介绍课题称象,使学生对大象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解决了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使学生了解称,知道“称”的读音、理解“称”的字义。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书来,自由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叙述这个故事的。在读得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解决。并且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2、班内交流学习成果,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和由词语组成的一段话。(开火车读词语、扩词、说句子等)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的声音洪亮、正确流利、而且同学们都爱听。
给学生创设自主识字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班内汇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通过用词语组成段落,使学生在大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三、合作探究、品读体味:
这篇课文的课题是《称象》,那都是谁用了什么办法称的大象呢?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班内交流汇报:
1、官员们出了主意。板书(官员们)并且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以指名读、齐读的方式来分析官员们的办法,随即板书:造大秤 宰大象。出示官员们的办法,体会“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的场面,理解词语“议论”。
2、曹冲出了主意。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勾画出描写曹冲称象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勾完之后可以和同桌说说。
3、学生汇报交流。
4、出示课件:曹冲称象的步骤,帮助理解课文。
5、对比官员们和曹冲称象的办法优劣。谁的办法好?好在哪里?从哪些词语看出来?板书:直摇头点头微笑
在小组内交流,锻炼每个学生的说话能力,并拓展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用学生充分的读概括官员们称象的办法,锻炼孩子们的概括能力。
把识字教学引入具体情景中,理解了词义。
曹冲称象的步骤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主要通过默读,边读边想(这也是本单元的新的阅读要求)、勾画动词、交流和课件的展示来帮助理解。
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好与坏,体会曹冲遇事动脑筋、积极思考想办法,学习曹冲。
四、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称象,你认为曹冲是个怎样的人?2、如果说在现在的情况下,你打算怎样称象?3、课下搜集曹操、曹冲的小资料,我们下节课展示采蜜集。
让学生们自由想象称象的`办法,打开思想的闸门。
《称象》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讲课,使我有了一次很大的提升,感觉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自己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处理生成上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反思总结得与失,以便指导以后的教学。
首先,为了本次讲课,我深挖教材,参考了众多的设计,最后制定了切合学生实际的、更为学生所接受的引课和难点突破的方法。在引课上,我采用了以前学过的《盲人摸象》,这样就使大象的样子很清晰的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解决了理解大象的高大的这部分内容,也使学生产生了称象怎么称的兴趣。在突破难点上,我采用的是通过学生默读、勾画描写称象动作的词语、交流汇报和课件展示的方式来理解称象的步骤,体会曹冲称象的巧妙和学习曹冲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
其次,在字词教学上,我采用了通过字义识字(比如教学“称”时,让学生想自己看到过称什么的。教学“秤”时,通过秤字右边的“平”说明秤的含义)、换偏旁识字(比如教学砍,学生们想到了次、歌、吹、欢)、结合具体情景识字(比如议论,是在出示官员们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来理解的,还扩充了词语议论纷纷)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积累识字的方法,为以后读书识字打好基础。
第三,在学习了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我扩展了如果是你,怎样称象的问题。没想到学生们提出了用人代替大象走上船、制作大的跷跷板、用地秤来称等方案,发散了学生思维,不把曹冲当做神仙而不敢去突破,树立了学生的信心。
我认为本节课中处理不当的环节有:在学生勾画称象的动词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一来是自己着急了,二来怕学生们说不好,所以想降低学生的难度直接播放了课件。另外在教学“称”和“秤”时应该再次比较一下两个字的区别,这样在以后的读课文过程中就不会有学生误解了。还有在学习曹操和曹冲时,做一下简介会更好。
总之,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要想讲一节成功的课除了需要精心备课之外,更需要一个教师多方面的素质(调控课堂能力、处理生成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与积累、改进与创新,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4
学情简析: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部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复述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觉得怎样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
师:只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称象”。(板书)
3.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新授:
1.相信你们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赶快打开书P35,自己读一读课文,想办法解决生字;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学得那么认真,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我们一起挑战第一关。
出示课件,自己读一读词语,红色的生字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听。(指名读词语)
考考你们记住没有?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读。
那么快就认识这些生字了,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写好。看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最难写,描一描体会字的结构。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好;直接写在田格里,写完后让同桌检查检查是否正确。
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吗?愿意怎么读?(学生自己选读法)
3.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想到第二关看一看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下面我们挑战第二关。
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怎样把这几句话读好?(出示问句)指名读,评读。
4.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是怎样称象的,现在就默读课文,哪一段是写称象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5.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6.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7.用上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8.到了第三关就更难了,还闯吗?为自己鼓劲,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9.再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曹冲受到了哪些启发。
师小结:我们动脑筋想办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
10.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11.通过今天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12.试着自己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和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对一些有难度的文章来说,教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讨论,通过读文解惑,是极好的教法和学法。在这种平等、互动、积极的学习气氛中,既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胆的表现自己。使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得到锻炼。我组织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说给大家听听。然后通过看幻灯片看一看称象的过程。再换一些连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推选最好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后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表达自己。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复述课文之后,让学生评一评,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看到优点,更有自信。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更好的提高自己。
不足之处,在学生认识生字之后,应注意生字的巩固理解,不应该学字是学字,读文是读文。生字与学文脱节。
学生质疑时,遇到课文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应给学生及时解决或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如:一生提出来大象有多重时课文中没有涉及到。老师应随即补充一句“哪个同学知道?请你告诉他”或者鼓励大家查资料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老师置之不理。我觉得上课时还应加强自己课上应变的能力。下次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教学点评
一堂课的教学就是诸多要素的有机组合体。相同的要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结构,其功能却不一样。这就是说。“系统的结构不同,系统的功能也往往不同”。这给我们以启示:不改变课堂教学的要素,只对这些要素进行科学排列组合,使之成为优化的结构,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功能。刘老师在这一点上是有她独到之处的,《称象》的教学正体现了她这一教学特色。
从这课书的识字教学来看,教者十分注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建立生字的音、义、形的统一联系,但对音、义、形又是分步侧重处理的。即,初读课文时侧重字音,理解课文时侧重字义,复习巩固时侧重字形。这就改变了过去的“先教字,后阅读”和识字时音、义、形一次解决的教学结构。这样处理,体现了寓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既分散了识字的难点,又使生字的音、义、形分步得到落实。如教“议论”的“议”。初读课文时,只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课文时,联系语言环境理解字义,“议论”一词本来出现在第二自然段,而官员们议论的具体内容则在第三自然段,教者便把二、三两个自然段结合在一起学习,学生不仅从具体语言环境里懂得了词义,还理解了有关句子的意思,同时还朦胧知道了一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在学完课文后进一步进行基础训练时,用“义”和“议”作比较,让学生有意识地识记字形,并指导书写。从这一教例我们不难看出,刘老师对阅读教学中生字的音、义、形的处理以及识字教
【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称象》教学设计课件04-20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2-31
称象说课设计11-12
称象说课稿11-04
称象说课稿12篇11-13
《称象》课文片断赏析12-30
《背影》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09-26
《木兰诗》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2-22
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0-13
《曹冲称象》说课稿5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