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位置》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位置》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认位置》的教学反思1
上《认位置》这一节课时,我先通过游戏导入: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伸,再摸后脑勺,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孩子认识自己的上下,前后,并通过提问:刚刚回答的时候是举哪只手,引出右手,通过了解右手的功能,加深对右手的认识,然后引出左手,再通过找身体上其他的好朋友(右脚和左脚,右耳和左耳,右眼和左眼),进一步认识左和右,然后通过游戏二: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握右耳,右手握左耳,在加深学生对左和右的认识的同时,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在此基础上,出示例题图,弄清图片的意思,让学生判断练习本和课本,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并让学生看图再说一说。接着讲解想想做做。
我教两个班,两节课是紧接着的,对于自己来说,明显感觉后上的那节课相对比较顺,这一点不仅仅限于《认位置》这节课,我想这个是我接下来要思考的:能不能把前面的那节课上的和后面那节课一样比较顺,能不能在给孩子上课之前,自己就把课理顺弄清。不然,总感觉先上那个班的孩子比较吃亏。当然,在先上的那个班,会出现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在课前是想不到的,那样也是很好的,也可以有机会给后上的班新的引导,新的启发,我想这也是同一节课上两次的好处。
在《认位置》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先上的那个班,发现了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分清上下,前后,但是,要分清左右,对于一部分同学很困难,甚至有的孩子还没有学,就已经对自己有左右不分这样的观念,这对他接下来的学习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所以,在后上的那个班级,我只能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来解释,以及添加一些技巧的动作示范。比如说,在解释左右手的时候,说明右手是我们的好帮手,能帮我们做很多事情(举手,写字,画画,吃饭等等),是勤快的手,而相对于它,左手就是很懒的。在判断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时,先帮助学生找到“参照点”,当然不说明参照点这三个字,然后以参照点为中心,让学生说谁在谁(参照点)的哪边,先伸出手,是左边就伸左手,是右边就伸右手,伸出了手之后,再让学生根据伸出的是哪一只手,来判断左边还是右边。
本节课,本来打算上课时的,后来还是觉得来不及,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上了两课时。而且,我在上这两个班的课时,都没有做到让学生很好的用:谁在谁的哪边的句型来表达。这让我希望能在有第三次上这节课的机会,可是这一节课毕竟已经过去了。
《认位置》的教学反思2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前,我似乎觉得“上、下”的位置关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应该都懂了,但后来我想:学生对“上、下”的位置关系,肯定只是表面的感知,一种比较浅显的理解。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内容,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练一练,谈一谈等,在设计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经过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学生对“上、下”的位置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事实证明,教师对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都不能掉以轻心,要持严谨的态度对待。
《认位置》的教学反思3
一年级的同学对于方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很多同学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左右不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强调对左右的认识。
1)由教室引入本课学习内容,从学生身处的教室出发,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有些什么,再出示书本的主题图。让学生们说一说教室里的人或者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紧密结合同学们的教室环境,学生们会觉得十分的亲切熟悉,也易于接受。
2)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想想做做的游戏,并背对学生喊出口号,一起进行。学生完成后,要及时再进行强调左右手之分,设置游戏:“左手,右手,左手,左手,右手……”学生在游戏时发生错误,其他同学会及时的发现并进行纠正。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加深刻的认识左右方位。
3)完成思考题时,学生可以明确的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做题时,我高举右手,背对学生,再向后转,手不放下,学生可明显感觉到2次右边的不同。
4)习题练习时,要求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按照要求摆放好物体位置关系,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来描述位置关系,并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不足之处:没有发挥小组同学的协作学习作用,进行相互检查和评价!
《认位置》的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认识左右。
在这块内容的教学上做了直观引导,“小朋友写字用哪只手?”(右手)将它举起来,抓筷子用哪只手?(右手)在举起你的右手。我们以后举手就要举右手。但是一到上课还是错误频出,时常要提醒他们左手代表左边,右手代表右边。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而言,他们能正确说出谁在左边,谁在右边。但是今天的教学需要科学完整地表达出“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对于挂图上的上下、前后、左右、学生能清晰地辨认。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有时他们搞不懂“谁在谁的位置”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问两个问题:
1、这个问题是让我们确定谁的位置。
2、这个物体时在我们的左手边还是右手边。可以试着举起你的手来想一想,帮助学生思考。
在完成《补充习题》第4页的第1题时遇到了写字问题。这题能考察学生对上下左右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新知。但是学生不会写字,这时只能在黑板上写出“上、下、前、后、左、右”教他们跟着我多读几遍,只要能大概辨认出着几个字然后照葫芦画瓢把字写出来。看着他们写得歪七八钮、到笔画也很严重。我觉得题目应该出示六个字让他们圈一圈。或者可以尝试让学生认识这些字,并能联系写一写。
这是一个九宫格的题目,最糟糕的是他们分不清“前后跟左右”,应该这个题目里答案只有上下跟左右,但是部分学生会把左右用上下来表示。我让他们把自己放在哪个动物的位置去感知他们也很难理解。确实,我不能用我的思维去衡量建议他们。今天睡觉快醒来时突然梦到:在你的肚子(脸)前面的是前面,在你脑袋后面的是后面,在你肩膀两侧的是左右那么你看,拉几个同学上讲台摆成九宫格。让学生形象地说出前后、左右分别是谁。然后再把小动物等看做人让他们去辨别。可能会更形象易懂。
《认位置》的教学反思5
首次尝试一年级教学,心中多少有点忐忑。拿起一年级数学教科书,心中一阵狂喜:内容真的很简单!这有什么难教的,太容易了!
第一天,数一数,基本都会。
第二天,比一比,有点糊涂。
第三天,分一分,出现不会。
第四天,认位置,很难理解。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清楚辨认上下、前后,但不少同学对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本节课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在课堂中,反复训练,还有个别学生不分左手和右手。为了辨别左右手,我先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都是学生喜欢的,但是要反复进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光这个游戏,就花了一节课。第二节课,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这样的语言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不算强。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
“想想做做”第2、4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表达语言是多样的,学生喜欢怎样说就怎样说,只要求表达正确完整,不要求用统一模式的语言,更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
认位置足足用了三节课,从这里我认识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在什么位置,今后我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到适合教学一年级学生的好方法,达到事半功倍。
《认位置》的教学反思6
今天教学了认位置这一课,学生对于上、下、前、后已有所认识,所以重点应放在认识左、右上。
在课的开始,我先通过游戏的方式进入教学,学生非常高兴。然后在教学了左、右之后又进行了一个游戏,这两个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寓学习于快乐之中,学生学习欲望很强烈,效果也不错,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左和右了。
可到了教学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时,就有不少同学有问题了。他们不会描述谁在谁的左面、谁在谁的右面。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许多同学语言表述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差造成的。如:他们知道小红在右面,小明在左面,那小红在小明的右面,这些同学当成小明在小红的右面,不知道把谁看成标准来说。看来后面的学习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帮助学生很好的表述这些物体的相对位置。
在教学想想做做时多问一个为什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第5题我多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前面有一个同学,后面有四个同学,那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呢?为什么?学生说得非常精彩:这一排有6个同学,因为还有他自己。说得多么好呀!看来我们的课堂有时适当拓展一下对学生的思维是大有裨益呀!
《认位置》的教学反思7
《认位置》这节课的内容是要认识及分辨上、下、左、右、前、后,其中辨析左、右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我们生活的空间,学会描述空间中物体相对位置的一种常用方法,从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内容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首先,一年级小朋友极少认识汉字,存在书面语言障碍;其次,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尽管儿童在日常生活对它们有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判断,尤其是对左右的认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左右”认知有因难,当说到“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时还需多练,学生对于左右手能分清,但是说物体左右时,需要头脑中的左右手表象,这表象形成的快慢是较重要的。
《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通过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学时,我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然后注意结合教室里的情境,让学生看看课桌上的物体或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或物体,用“上下、前后、左右”说说位置关系,同时让学生转换方向再说一说,这样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左、右奠定基础。围绕学生间座位关系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在描述两个物体位置时,应说清谁在谁的左边(右边)。再通过学生相对而立,伸出右手握一握,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对面的同学与自己的方向不一样。初步感知对面同学的左右方向和自己的左右相反。进一步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这样的组织教学联系实际,操作性强,能够充分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前,我似乎觉得“上、下”的位置关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应该都懂了,但后来我想:学生对“上、下”的位置关系,肯定只是表面的感知,一种比较浅显的理解。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内容,让学生玩游戏,说一说,想一想,练一练等,在设计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认位置》的教学反思8
1、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认识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在此基础上认识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用方位名词去形容物体的位置。一年级学生新课的设计情境很重要,可以很快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为了方便认识和实践操作,我选用了书本的教室情境图,结合实际教室一同用作材料,可以让学生边学边操作。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先教一个方位,学生跟着做、练习、说一说的方式进行。教师的教占小部分,学生的练、说占大部分。大部分学生能跟上节奏,一起说一说、练一练。少数学生对于左、右方位分辨存在困难。
3、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正措施。
1)六个方位中学生分辨困难的是“左、右”,教了方法:吃饭、写字的手是右手,听到“右”,就想到吃饭写字的手那边。但是有的学生反映还是有点慢,后面还需要再多问、多练。
2)学生能说出物体的位置关系,但是对于题目中要求全出正确的答案就有困难了,学生对于表示方位的这几个字,认识不到位,知道答案是“左“,但不知道哪个字是“左”。所以对于方位的词,之后还要加强认识一下。
3)对于两个物体的位置的相对性掌握不好,“谁在谁的哪边”,有学生分不清楚谁是主体,像这类题还需要多练习,对于个别学生要个别指导。
一年级学生有个别注意力特别不集中的,就可以选用单独辅导,平时还是要多做练习,多说一说。
【《认位置》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相关文章: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02-10
《认一认5》教学设计12-18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5篇02-10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15篇02-21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反思范文12-23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课后教学反思范文12-28
关于甲方认质认价材料操作细则11-21
《面积》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12-23
《村居》的教学反思(通用11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