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3-24 10:01:3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1

  一、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学期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一个衔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一个关键的学期。学生由小学的语文学习到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要经历大的跨度。初一年级识字不是教学的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有困难;阅读应该是学习的重点,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因此,本学期我在注重加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基础上,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第一堂语文课开始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让学生树立“生活处处有语文”的思想,要勤于阅读,善于读书、读生活,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语文学习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我要求学生坚持阅读《读者》等,文章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同时坚持写读书笔记,每篇读书笔记包括三部分内容“故事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美文佳句”,让学生自主摘抄,扩大学生的词汇语句积累量;“点亮心灯”,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又教给学生圈点批注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养会有所提高。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二、培养学生勤练笔的习惯。

  我变周记为练笔,变自定题目自主去写为规定选题系列写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身边一个细节或场景,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可长可短,然后试着写成绘声绘色的文章。每周的练笔都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赏析,由于是写身边所熟悉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很多孩子逐渐能写出生活的情趣。

  三、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培养良好的语感。

  文言文知识量大,需要大量记诵,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想学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本学期在文言文、诗歌的教学上,着重注意了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和朗读背诵培养语感两个方面。文言文的翻译必须放到课堂完成,课下进行巩固。

  诵读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体现,课堂上经常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背诵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我决心用智慧经营教学,用感情去灌溉学生,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出应有的努力。

  四、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初一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五、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2

  培养的好习惯是“勤查字典”、“主动识字”。这两个好习惯也是有联系的,“勤查字典”也是“主动识字”的一种好方法。

  “勤查字典”这个习惯主要落实在一个“勤”字上,现在很多孩子都懒得查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时,总是跳过去。所以在讲第一个学习习惯的时候,我就让学生查查字典,理解“勤”字,既复习了音序查字法,又明确了“勤”字的含义,查完字典,我再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做到这个“勤”字,这样比我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很多。

  “主动识字”方面孩子们做得比较好,他们都告诉我,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家里就都有识字卡片,识了不少生字,每次到超市里去的时候,看到食品包装上不认识的`字,都会问爸爸妈妈。我想:把生活看成是一个大课堂,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孩子们才会感到学语文的乐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还必须要坚持进行长期训练和平时的严格要求。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从小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高度的责任感,以塑造人、培养人、关心人,对孩子一生负责的态度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入手,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认真严格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勤查字典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也会自然形成的。

《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12-2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件设计05-04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活动总结01-11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文-关于习惯的作文01-24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演讲稿02-28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案例研究07-28

关于良好的习惯作文五篇03-09

关于良好的习惯作文8篇02-05

良好的素质来自良好的习惯_1500字01-26

《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反思范文12-18

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1

  一、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学期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一个衔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一个关键的学期。学生由小学的语文学习到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要经历大的跨度。初一年级识字不是教学的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有困难;阅读应该是学习的重点,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因此,本学期我在注重加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基础上,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第一堂语文课开始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让学生树立“生活处处有语文”的思想,要勤于阅读,善于读书、读生活,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语文学习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我要求学生坚持阅读《读者》等,文章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同时坚持写读书笔记,每篇读书笔记包括三部分内容“故事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美文佳句”,让学生自主摘抄,扩大学生的词汇语句积累量;“点亮心灯”,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又教给学生圈点批注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素养会有所提高。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二、培养学生勤练笔的习惯。

  我变周记为练笔,变自定题目自主去写为规定选题系列写作。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身边一个细节或场景,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可长可短,然后试着写成绘声绘色的文章。每周的练笔都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赏析,由于是写身边所熟悉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很多孩子逐渐能写出生活的情趣。

  三、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培养良好的语感。

  文言文知识量大,需要大量记诵,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想学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本学期在文言文、诗歌的教学上,着重注意了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和朗读背诵培养语感两个方面。文言文的翻译必须放到课堂完成,课下进行巩固。

  诵读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体现,课堂上经常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背诵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我决心用智慧经营教学,用感情去灌溉学生,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出应有的努力。

  四、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初一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五、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教学反思2

  培养的好习惯是“勤查字典”、“主动识字”。这两个好习惯也是有联系的,“勤查字典”也是“主动识字”的一种好方法。

  “勤查字典”这个习惯主要落实在一个“勤”字上,现在很多孩子都懒得查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时,总是跳过去。所以在讲第一个学习习惯的时候,我就让学生查查字典,理解“勤”字,既复习了音序查字法,又明确了“勤”字的含义,查完字典,我再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做到这个“勤”字,这样比我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很多。

  “主动识字”方面孩子们做得比较好,他们都告诉我,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家里就都有识字卡片,识了不少生字,每次到超市里去的时候,看到食品包装上不认识的`字,都会问爸爸妈妈。我想:把生活看成是一个大课堂,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孩子们才会感到学语文的乐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还必须要坚持进行长期训练和平时的严格要求。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从小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高度的责任感,以塑造人、培养人、关心人,对孩子一生负责的态度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入手,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认真严格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勤查字典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也会自然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