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精选13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1
这节课一开始,我刚说了:“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不料话语还未落地,便听到了那些爱表现、喜炫耀的声音:“我会、我会!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好几分钟后,“嘘!老师看你呢!”同桌悄悄地捅了捅他们,他们下意识地吐了吐舌头,赶快挺直坐正了可是又有一些同学好像并没发现什么似的,也随之怡然自得且摇头晃脑地向周围的人炫耀……更可恶的是居然还有一些学生做他们的热心听众,并不时地插上几句,整个教室的后排起了“嗡嗡”的声音,前面有些孩子急忙劝道“别说啦!别说啦!安静!”于是,“嗡嗡”的声音开始逐渐地减弱,同学们也开始逐渐地坐正,教室里终于安静下来!“都会了?”带着这样的一丝疑惑,我开始问道:“哪些同学已经会背6的乘法口诀了?”孰不知,这一问,同学们的眼睛顿时一亮,那一双双小手就像雨后春笋般“刷刷”地举了起来!“这可怎么办?”我心底不禁升起一串大大且长长的问号“讲,还是不讲?”“讲,已经都会了,不讲,又不合适。”“怎么办?怎么办?”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几秒钟之后,我稍稍镇定,问道:有谁愿意站起来大声背一次6的乘法口诀?”这时,我发现有一只犹豫的小手缓缓地举起来,于是便决定请这位平时少言寡语的同学来背。“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声音虽然不大,但却足以让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听得清楚!其他的同学似乎也跃跃欲试。而此刻,我的心情慢慢转晴,但新的疑惑却又在心底油然而生:这么熟练的背诵,是否来自真正的理解呢?于是我便问道“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是我爸爸教的”“从铅笔盒上看到的”“我从书上看到的”……趁机我表扬“这是一个好现象,很好,大家都懂得预习了!可是,你们知道每一句口诀是什么意思?它是怎么得来的吗?”举起的小手竟在瞬间变得寥寥无几,大多数学生的脸上一片茫然!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学习口诀的意义,整节课的气氛非常好,绝大多数同学在下课时都已会背6的乘法口诀。
回想这一节课的教学,课的开始,一部分学生已能流利的背诵6的乘法口诀,这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还没学,学生就能背诵,完全打乱了我教学设计的阵脚。但是我没有压抑学生的“不教先知”,没有制止学生的“畅所欲言”,而是在学生叽叽喳喳的背诵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及时调整。学生不是一张白纸,给学生自由,给学生鼓励,孩子们才会学得更主动。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2
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内容是再学生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呈现的,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旨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已初步具备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新课时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有关6的乘法算式,根据算式自己编口诀,先让他们自己探讨6的乘法口诀,然后小组(同桌)合作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编的口诀是怎样想的,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我让学生在情景中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存在以下几点应该进一步改进之处:
1、让学生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还应大胆的放手,可以不引导学生编前三句,因为前几句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口诀,直接编制6的所有的口诀,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说说“你觉得哪几句口诀你编的时候有困难,从而引出这节课学习的新口诀只有“六六三十六、六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六九五十四”四句。
2、学生合作学习研究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理念,但应考虑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把合作学习的要求分几步进行,根据学生情况适时调整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内容。
3、在记口诀一环节中,采用了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等多种方式,但是时间有点短,老师觉得学生的口诀记得比较熟练了在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速度比较快。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课堂教学严谨,进行的紧张而有序,老师的教态自然,有一种亲和力,给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受。”这是听课老师给我的评价,但我常常体会到教师上课光有激情是不够的,还需要灵活机智的运用课堂资源,教学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去反思。并应用于下次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通过《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新课程标准》提出,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和新知识的应用。所以,这节课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体现这一理念头。
1、情景教学法:
课前我创设了一个“小鱼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的”教学情景。这样的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去解疑,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摘苹果”、“数蚂蚁”、“送信”3个教学小游戏。即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人,教师是知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作者“的功能。
3、合作交流法。
以“同桌互相帮助,完成表格”为合作交流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知识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4、指导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观察小鱼,合作讨论,填写表格,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方式。
二、用激励性的语言,创设激情的课堂。
在上课这前,我曾经短时间的接触这些学生,刚一见面我就说:“我在没来咱们班这前就听说,二年一班的学生是纪律最好的一个,你能表现给老师看看吗?”学生一听马上就安静下来,坐得直直的。我又说“我还听说你们是最聪明的,你能看懂我这个姿势吗?”学生马上回答说“你这是让我们把双手放在桌子上,不乱动。”我又连忙说:“你真聪明,只有这样做你才能认真的听课,学到新知识。”
上课时,我让学生倒背6的乘法口诀,发现有几个小学生,把自己的眼睛给捂住了,我对其它的学生说:“刚才同学们背诵乘法口诀时,我发现有几个小学生,把自己的眼睛给捂住了,来证明自己是在背诵,像这样诚实的孩子,才是值得大家表扬和学习的,把掌声送给他们!”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就这样,我不断的用激励性的语言,创设了一个富有激情的课堂,使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受到了感染,兴趣盎然。
三、教学不足。
无论是多么严谨,多么有激情的课堂教学,都是有缺陷的,有人说:“教学就像维纳斯一样,都是有缺陷的艺术。”这节课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1、对突发事件处理的不够好,教学机智不灵活,理念落实不到位。
在学生自主编写乘法口诀时,我提出这样一个要求:“你能不能用6的乘法口诀,编一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应用本课所学知识编写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有一个小朋友说:6×5-7等于几?这是模仿我前面的6×4-3提出来的,和我预设的不一样,因此,我马上拿出事先预备好的习题,继续练习下去。
训练学生自主编写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其理念是好的,但贯彻的不够好,挖掘的不够深。我在上这堂课时,如果马上追问一句“还有谁能提出和他不一样的问题?”或者以我校为例当堂编写一道数学问题“因为通勤的关系,我们学校每天只上6课,那么两天能上几堂课?三天呢?”“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新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就有可能结合所学说出解题方法,这样的教学机智,不但引导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教师还起到一个好的引导者的作用。
2、数学课应该是严谨有趣的,在本次教学中却忽视了数学书的作用。
本节课进行的紧张而有序,从头至尾学生和老师互动的非常好,高潮迭起,也有很强的趣味性,特别是我出示蚂蚁图片时,有个小朋友错把2条触角当成了腿时,说蚂蚁有8条腿。全班哄堂大笑,我马上又请另一位小朋友帮忙纠正那两条是触角。最后确定一只蚂蚁6条腿。练习题设计的有梯度,层层渐进,可是从头至尾学生都没看过一眼教科书,书始终是教学的载体,完全脱离了书本,忽视教科书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取的。
总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充满激情的课堂,还需要教师的机智去完善课堂教学。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完成新的学习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学习重点是记忆6的乘法口诀,学习难点是记忆“六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六九五十四”这三句口诀。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更好地解决重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我设计了: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环节与时俱进,以国庆为主线,大胆设计小猴在运动员进行曲的伴奏下,呈方阵行进入场,既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又不失活泼可爱,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紧接着,根据图形和表格,半扶半放地编出“一六得六”“二六十二”这两句口诀。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环节。
(2)让每一位学生充分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此环节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口诀,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成就感。同时让学生读、背自己编出来的口诀,师通过提问“你觉得哪几句比较好背?为什么觉得好背?”“哪几句口诀不好背?谁能有好方法能记住这句口诀?”进一步教给学生记忆口诀的方法。最后通过师生对口令、男女生对口令、集体背口诀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3)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口诀的实际应用价值。此环节与第一环节遥呼相应,以国庆为主线,穿插“小猫摘苹果”,最后出示“动物庆国庆”的思维训练题。这一组练习题,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渗透不同的数学小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
(4)设计一系列扎实有效的课堂活动,力求达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让每一位学生在训练中都得到发展。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是很好的,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了新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充分地进行师生沟通、生生独立思维、再师生沟通,完成对6的口诀的编写,使每一位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也体现了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因材施教”,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方法进行记忆口诀,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口诀的方法。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所以,我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首先以贴近时事的“小猴庆国庆”导入课题,变静为动,教学效果好。再以“鸽子送信”对“想一想”和“想想做做”第3题进行组合,这样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又使学生对相应口诀与相应算式之间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形成。然后用“国庆蛋糕图”对“想想做做”第1题进行组合,既变静为动,提高孩子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用“小猫摘苹果”对“想想做做”第4题重新设计,让学生不再在枯燥的口算中练习,而是在抢答中,人人参与,快乐积极地主动思考,达到练习目的。最后还是以“国庆”为主线,设计了“爸爸庆国庆”和“小动物庆国庆”,既把“想想做做”第5题不着痕迹地揉合进练习中去,又深化融合了乘法意义和1—6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6
这节课的授课内容是6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是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并且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在课前,我先6上网查阅资料,看一些相关的课件,然后和教研组进行讨论6修改课件,还在两个班进行了试课,之后又进行了研讨修改。
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豆荚微笑的教学情景,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去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间通过合作交流,同桌互相帮助完成表格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无论是多么严谨,多么有激情的课堂嗯,都是有缺陷的。第一个是突发事件处理的不够好,教学机制不够灵活,理念不太到,理念落实不太到位,比如说在表格呈现的过程中,学生回答的内容不是预设的问题,处理的不够完美。其次是要让学生理解,从乘法的含义入手找出几个6,与今天所学的6的乘法口诀联系起来从而解决问题。第二是在教学的练习的过程中,练习的题目没有梯度,需要提升一个高度,还有一点就是课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充满激情的课堂,还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融入到这个课堂中。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7
《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十一课时的内容。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2、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根据教材的主题图,我逐一出示小鱼(1条小鱼由6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共出示6条)。
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填表。
②、根据表格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③、根据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④、根据“口诀”还能想出另一道乘法算式吗?
前面已对“2—5的乘法口诀”有了理解和掌握,再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本课的难点就被一步步地突破了。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如:①61页“做一做”,呈现用6根小棒摆成的六边形直观图,以口答“摆2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摆……”巩固6的乘法口诀;②63页第6题,填空题,题目以图文结合形式给出一只蚂蚁6条腿的条件,让学生分别填出3只、6只蚂蚁多少条腿;③怎样很快地算出在上课的学生的人数(每6人一组,共6组)?
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和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我又设计了下面一系列相干的“游戏”(播放音乐)。让学生在游戏中有所巩固,有所收获。如:①开火车:让同组的同学按顺、逆时针的方向,接下去说“口诀”;②投信:把写有算式的卡片投放到写有口诀的盒子里;③摘苹果:先说出想要摘那个苹果(6乘几或几乘6),再说出其相关的口诀,说对了就把苹果摘走,否则不能。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8
1、6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已经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多数学生能熟练背诵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在设计时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先让学生自由地说出6的乘法口诀,或者让学生根据以前的经验进行猜测。
2、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自由验证,课标指出,有效的学习方法应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当学生得出6的乘法口诀后,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验证,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让学生发现6的乘法口诀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交流等数学能力。
3、设计多层的练习,为让学生熟练地掌握6的乘法口诀,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对口令,小袋鼠跳远,小组游戏等练习,将几种记忆方法进行归纳与表演,以求更好的掌握,同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9
新课程改革最根本的是要求教师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就数学学科而言,就是要变传统的计算应用教学为一种新型的数学教育。施瓦布:“如果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能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去更好呢?”因此我在没计时力求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构和形成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比如:在小组合作交流时,通过动手摆一摆(骰子),数一数,算一算的形式,得到6的乘法口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的学生。真正地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像蜜蜂那样去寻找花源,会采集、会酿蜜。
2、变换形式,保持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法动中保持学习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了,因此,引导学生进行组际之间的竞争比赛,利用"智力大比拼"的形式,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提问、回答。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培养了学生的'竞争,团结意识,其实学生挑战谁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正是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这也是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用心良苦之所在。在练习阶段又以“找朋友”游戏活跃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把所学的知识得以加深,巩固落实运用。
3、转换教师的角色
在课堂中我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高涨的热情投入数学学习过程中,改变以往的交流形式,形成生生,师生互动的交流、发展过程。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创设了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我,给学生更多的鼓励,欣赏学生的成果。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同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更重要的是我关注了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看学生是否能积极投入合作交流过程中,想了没有,参与了没有,能否从数学角度去提问题,思考问题。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10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对乘法口诀的进一步学习。如果仍然按照前面的教学方法学习,势必会给学生造成烫剩饭的感觉,如何设计这节没有难度的课,让学生有兴趣的、有激情的投入到课堂学生当中去呢?我按照下列方法教学效果不错。
一、从学生已有的加法入手,寻找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我首先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今天王老师给你们买了一些台灯,一盏台灯6元,两盏呢?学生很快说出了结果12元。我接着问,3盏呢?4盏呢?……你们为什么会算的这么快呢?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计算规律。学生争先恐后的说,是把上一个结果直接加上一个6就可以了,所以算得很快。
二、接着我又出示了学生喜欢的小动物(6条腿的虫子),让学生发现这只虫子有几条腿,是几个6呢?1个6怎样列乘法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两道乘法算式是1×6=6或6×1=6,你能编出一道乘法口诀吗?学生很快编出了一六得六;接着又出示2只小虫子呢?学生马上就说出了是2个6,怎样写加法算式呢?学生马上就列出了算式是:6+6=12,乘法算式呢?学生同样能写出算式2×6=12或6×2=12,并编出乘法口诀二六十二。同时我鼓励学生你们太棒了!自己能编口诀了,接下来你一定编的更帮!于是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编口诀当中去。
三、变式练习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学生把乘法口诀编出来了,也找到了口诀的规律,我设计了如下练习:1、同桌对口令,一人说前半句,一人说后半句。2、开火车,要求快速接着说,3、看算式说口诀,4、看口诀说算式,5、看图写两道算式,并说出所用的口诀,6、解决问题,这类题目我没有按照惯例出示应用题,而是结合图示让学生先提出问题或补上条件,然后再解答,增加了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问题,越有挑战性学生越有成就感。
总之,我们在备课时,只要立足于学生,立足于学生的需要,每节课我们都会上的非常成功。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11
《6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让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教学重、难点是编制、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教案时采用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复习旧知,创设生动的情境,导入新课。
二、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出6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熟记6的乘法口诀。
四、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这节课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而且抽象,再加上好多孩子在家父母已经教过,学生学起来难免会感到无趣。我就想有什么办法让学生学得更主动些呢?施瓦布说过:“如果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能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去更好呢?”因此我在没计本课时我从学生容易理解的,感兴趣的游乐场旋转木马入手,先学会编制“二六十二”,然后把编的问题交给学生,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觉得有挑战成功的喜悦感,接下来学生就能进行快速有效的自我探索,从而由被动变为积极主动,教师只要稍加牵引就行了。
在口诀编写这一块,我让学生自主编写,当然编写之前我利用低年级儿童好奇的心理,先让他们猜一猜,如“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口诀中一定有谁?”“它在什么地方?”等问题,有效的再次激发本已下滑的积极性,然后在孩子自己信心满满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编写口诀,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且记忆效果也是不容小视的。而事实上学生编写口诀的情况也非常好,这远远比老师给,学生在记的效果好。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12
二年级上册利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情境图是地里种了4棵玉米,每棵玉米上结了3个玉米,小熊掰走了一个,小天使提出问题“还剩几个?”三只青蛙分别想出了三种算法(1)3+3+3+3+3+2=11(2)3×3+2=11(3)4×3-1=11这样的编排打破了以往呆板、机械、每个问题都有现成结论的思维模式,注重了算法多样化,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同时启发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多种计算方法过早的选优。教师正是借助教材这一知识的载体和依据,对类似这样的内容作了恰当的处理。如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要求还剩几个玉米棒,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说说你的想法”,结果学生的奇思妙想令老师始料不及。(下面是学生的算法和想法)“3+3+3+3+3+2=11,我是把4棵玉米上的玉米个数全加起来。”“3×3+=11,我先把左边3棵算出来,再加上右边1棵上的2个。”“2×4+3=11我是把每棵玉米都看成有2个玉米,再加上多出来的3个。”“3×2+5=11我先把左边2棵算出来,再加上右边2棵的5个。”更令老师没想到的是有的学生做出了这样的回答“1×4+7=11我想一棵玉米只能结一个,就用1×4,多结的7个可能很小就加7。”……教材算法多样化的突出,使我们又一次体验了新教材实验带来的课堂变化,不仅使学生体验了向他人学习,不断修正自己观点、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把数学知识自己发现或再创造的重要意义,也使教师又一次领悟了要尊重每个孩子思维的个性、支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13
“乘法口诀”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许多教师认为,口诀只是单纯为了计算而存在。于是,“熟记口诀”和“用口诀计算题目”成为了他们建构课堂的两个核心视点。这样,数学口诀服务于数学计算的“工具性”虽然能充分显现,但数学口诀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体价值”能体现出来吗?本人经过精心构建口诀教学新格局 6的乘法口诀一课,突破了“乘法口诀”的传统教学模式。本节课我在以下两方面得到了突破:
一、凸显探究意味
首先是设疑引探——“准”。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见引导者的重要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同样要当好“舵手”,准确把握探究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少走弯路。教师在片断一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时先出示一条鱼,并问“你从小鱼的身上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科学地有则重地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是从小鱼身上去发现,而不是海洋图中的其它地方,正是教师引探准,把握好探究的方向,学生在探究时才能明确地把握好探究的目的,所以学生交流后的发言很准确,不会出现某些偏离。可见,准确的引探,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而且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清晰的数学知识。
其次是合作探究——“放”。在片断一、二中,教师都让学生进行了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和同桌二人交流,如出示第一条鱼时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目的是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互相帮助,提高小组各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出示第二条鱼时让他们同桌交流,是建立在第一次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的,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同学的爱心,让课堂更加活跃。片断二在创编口诀中也采用了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采取的,既可发挥优生的创造力,又可以让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受到感染,实现了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上述的每次交流,教师都能放手让学中去发现、去表达,把听数学变成了“找数学。”
再次是自主探究——“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习中,自主探索无疑满足了儿童的这种需要,为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供了赖以植根的土壤。在片断一从出示第三条鱼开始,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自己的发现,把学数学变成了“找数学”,增强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正是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才会有片断三中感悟口诀特点时学生的回答一个比一个精彩,教师此时并不是停留在学生的表面回答上,还不断地问“为什么”,让学生的答数学走向“问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地问,不仅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能力大有帮助。
二、 喷射生活色彩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正符合这一点,虽然许多学生没有真正看过海洋,但他们常从动画片、或各种电视节目中见过海洋,在头脑中已形成了表象,因此当我出示课件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到海洋里学习数学,于是我就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同桌二人交流等方式去发现水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均能各抒己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其次是练习设计的生活化。新课程标准强调: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中,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个案例从主题图——学生熟悉的海洋图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海洋里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又在学生掌握初步的乘法口诀之后,寻找生活中的事物哪些可以用口诀来计算,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案例的“火柴棒的计算、生活数学、计算学校一共有多少个班?”等应用口诀环节,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既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美,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
不足之处:
1、在解读品味,感悟口诀中,学生发现了口诀的特点后,最好能花一点时间让学生根据口诀的特点去熟记口诀。
2、多维应用,深化口诀中,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时,把生4的回答再深化,与3×4对比,区别6×2与3×4的意义更好。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1-31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8-31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8-31
《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08-24
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12-06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1-27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1-10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8-31
《6的乘法口诀》优秀教学反思03-04
《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范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