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反思1
《雨点儿》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知道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会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变化。以下是我对于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反思:
一年级学生对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比较感兴趣,也比较熟悉,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导入课题的时候就播放一段下雨的声音来引出课题,课题《雨点儿》中的儿化音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指名学生朗读后发现问题,于是提醒学生注意有个“儿”,但是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听我读然后再让学生读,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但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出现了这个儿化音,学生却读不好这个儿化音,特别是放到句子中,总有一些学生会读错。我又进行了示范,但是这次的效果不太明显。在句子中的儿化音学生总是不能适应,因此在读句子的时候还有许多学生没有读准。
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生字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将生字圈出来,然后让学生自由读生字,自己学习生字(可以说说生字的拼音、偏旁、组词等。)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碰到生字的时候可以知道认识这个生字的一些方法。接着我将生字出示,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如:“数、清、方”提醒学生正音,“飘、落”指导学生记字形。有一些学生还主动介绍了他们认字的方法:“门加口就是问。还有在出示生字后再出示搭配的词语,柚子到词的学习,这样能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为学生自主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反思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雨点儿》这篇课文,不仅仅要告诉学生雨水与植物的生长关系,还蕴涵着更具有人文性的东西。这要通过学生反复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让学生感悟到虽然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去的地方不一样,但它们的生命同样精彩。因此不仅要教会孩子们一般的语文知识,还要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在学习中学会做人。本课的难点就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雨水与植物的生长关系,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在学习中学会做人。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但通过学习也很容易就悟到了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可是语文教学不能像常识课那样教学,因此我的教学目标设为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都能达到这个目标。
在课上关键还在于朗读的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要求1~2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于正处于阅读起步阶段的一年级孩子来说,让他们初步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兴趣,从而喜欢阅读,是这个阶段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因此,我们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课文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学生爱读并且能自己读懂。在教学设计时,我根据课文的特点,以读为主线,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入情入境地读、有滋有味地读,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有所创新,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读出雨点的纯真。但是美美地读一读,比赛读一读,分角色读一读,关键都要在学生对本篇课文熟悉的情况下,可是这节课学生显然对文本还不是很熟悉,要想让一年级的小孩子刚刚接触这篇文章就能很有感情地朗读确实目标定得有点高,除非课外教师让学生去把文章读通,所以学生在课上读起来还不能很好的表现他想要表现的感情,甚至还有些拖。这也许也是在告诉我:以后的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思维在其间任意驰骋,“悟”出文本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雨点儿》时,我首先用猜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中来,为上好这堂课打下基础。
我认为,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种美丽的畅想。在追求自主感悟、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美丽畅想的情境和空间,让他们在美好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培养语感,张扬个性,陶冶行情,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在课文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元的学习策略,如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响并茂的效果,为学生学习创设美好的.想象空间,提供学生体验、感悟,引导学生美美地学习课文……如,在课始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让学生跟着音乐数雨点儿,把雨点请到我们的教室里来,和雨点儿交朋友,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在第5段教学中,我运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再现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电脑课件展示雨过天晴,满眼是红艳艳的花,绿油油的草,水珠在花瓣、叶片上滚动,蜻蜓、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种子开始发芽、长叶、开花,田野里冒出了各色的野花,嫩绿的小芽的画面。让学生看着画面内容,感情朗读第五小节。教师适当范读,引导学生读出意境,读出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反思3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这句话既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又可以说是对朗读重在感悟这一内涵的高度概括。我校周小平老师在教学《雨点儿》一文时,正是以读代讲,注重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悟,效果出人意料。
环节一:通读全文后,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周老师不讲一字一词,让学生开火车读,等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时,才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的。于是,有的学生说“数不清”是说雨点儿多,有的学生用手势表示“飘落”,是说雨点儿落下来很轻。周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后,小朋友就自觉地边朗读边做动作,读得入情入境。
环节二:出示课文第2—4小节,让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用笔划出描写大雨点和小雨点对话的句子。划好再读,校对后同桌互读,提醒别人注意读正确读通顺,然后自由找伙伴把对话内容表演出来。指名汇报表演时,小朋友读得绘声绘色,还加上了动作,表情。好几对伙伴争着上台,演了还想演,读了还想读,老师都有些欲罢不能。
以上是这节课中朗读教学的两个环节,它把老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显性要求——非常投入地朗读,以自己的情感理解,达到与别人产生共鸣——巧妙地内化成学生自身的需求;同时对学习的隐性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见解,善于合作,对自己充满学习的信心等——渗透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实践活动中,成为孩子自身的感悟。
这两个教学环节至少给我有以下两点启示:
一、读中有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周老师的做法告诉我们: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周老师正是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一句话,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当学生读着读着,就自然而然地用动作表演出课文的内容,不用老师示范,就把课文读得美美的,我们着实感受到“文贵自得,熟读自悟”所带来的喜人效果。在课堂中注重强调“读”和“悟”,能自然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自始至终能有滋有味地活记乐背,卓有成效地吸收,内化,积累,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二、学中有导
在周老师的课上,我们会发现她像学生的朋友一样,她已经把自己变成学生与学生,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上课中,周老师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课文,掌握课文,调和学生间的学习行为的影响,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此时,她的作用是帮助,而不是代替。课堂上我们能见到的只是周老师忙碌穿梭的身影:抚摸一下学生的头,轻拍一下学生的肩,或俯下身子倾听,或偶尔与学生耳语……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老师在关注他。其间有关课文内容如何理解,如何朗读等,周老师很少提及。孩子们指导别人的过程也即是他们自己练习,感悟,提高的过程。更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是一群刚入学三个月的一年级的小朋友,但学习活动却进行地有章有法。看来,是周老师的“学中有导”,不落痕迹的“帮助”演绎出孩子们成功的学习场面。
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反思4
昨天布置的作业是让孩子们读熟课文《雨点儿》,我晚上也加班找到了《雨点》这篇课文的课件,在学课文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注重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悟,效果出人意料。
一、通读全文后,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我没讲一字一词,就让学生开火车读,等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时,才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的。有的学生说“数不清”是说雨点儿多,有的学生用手势表示“飘落”,是说雨点儿落下来很轻。
二、课文第2、3、4小节,我让学生自由读,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用笔划出描写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对话的句子。划好后再读,校对后同桌互读,提醒对方注意读正确、读通顺,然后自由找伙伴把对话内容朗读出来。指名朗读时,小朋友读得绘声绘色,还加上了动作、表情。好几对伙伴争着上台,演了还想演,读了还想读,老师都有些欲罢不能。
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反思5
今天这节课作为一堂年级公开课,应该说我的备课还是比较充分的,课上环节也比较顺利,基本上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这堂课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一是本堂课有一个环节,即在文中找出含有“数不清”“云彩”“飘落”这三个词的句子这一个环节漏掉了。后来虽然补上了,但是显得生硬,导致了教学内容的脱节。究其原因,是自己的准备还不够充分,临场的应变能力不足,这里漏掉的环节其实可以省去。二是教师扶得过多,学生的自主性不够明显。如,飘落一词的含义,可以放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不一定非得说出意思不可。三是朗读的指导不到位。如,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的对话,学生并不明白所谓的对话是什么,读起来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一问一答不明显,语气平淡;第五自然段没有读出感情,感觉不出雨后景色的美丽、漂亮。四是受条件限制(无多媒体),无法使用课件,只能借助图片、描述、想像等辅助手段,无法让学生更生动直观地了解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尤其是“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一句,“更”字很难从图片中体现出来。
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反思6
[案例]
一年级上册第12课《雨点儿》
试教时:
识字环节:出示“数、清”等10个生字,引导学生读准音,特别注意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用联系生活、加一加、换一换、演一演、数笔画、猜谜语等多种方法记住形。通过指名读、跟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齐读等方式加以巩固。
阅读教学片断:在课间操《小雨沙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4小节,听听雨点儿说了些什么,一边读一边用笔划出大雨点和小雨点说的话。划好后同桌互读,而后分角色读,表演读。再启发学生针对雨点的对话质疑并加以感悟,使学生理解有花有草的地方需要雨点儿的滋润,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更需要雨点儿的滋润,让种子能在这里安家。
公开课上:
识字环节:结合语境,只出示“数、清、彩、飘、落”等出现在同一句话中的5个生字作为重点来教,通过联系生活记住“数”、加一加或换一换记住“清”与“彩”、创设情境演一演“飘落”等方式,突破了识字教学的难点。同时还理解了文中带有这5个生字的那句话。另有“空、问、回、答、方”这5个生字,音形义相对较易掌握,就将它们分散在理解课文时进行教学。其中“方”字还作为书写指导的重点,指导学生注意笔顺与笔画位置。再在学文后的巩固环节来做“跟生字宝宝捉迷藏”、“你说我猜”等游戏。
阅读教学片断:在课间操《小雨沙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2—4小节。我先带着学生划下大雨点问小雨点的话,指导读好这个问句之后,再引导学生找出其他的对话内容,并进行师生对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而后启发学生针对雨点的对话质疑并加以感悟,使学生理解有花有草的地方需要雨点儿的滋润,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更需要雨点儿的滋润,让种子能在这里安家。
效果:试教时,在识字环节,全场就冷了,没有几个孩子能积极参与,更不用说能用多种方法识记了。在接下来的阅读教学中,又因为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要求——“用笔画出雨点儿所说的话”难倒了大多数学生,使得整堂课连牵带拽的,没有了自主参与,没有了兴味盎然,没有了轻松愉悦,更没有了我所期望的精彩,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而在公开课上,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积极投入,思维活跃,学得兴致勃勃,连质疑时所提的问题都很有思考价值,学习状态相当不错,效果自然令人满意。
[反思]
从试教到上公开课,前后也就两天时间,为什么同样的教学内容,同一个老师,同样都是入学不到三个月的孩子,两堂课的教学效果会相差如此之大呢?在试教时,我也是作了充分的准备,信心十足地走进课堂的。满以为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或许还会有不期而至的精彩。没想到,结果完全事与愿违。于是,我进行了反思,加以了改进,才有了之后那堂课的收获。从中,我得到了不少启示。
一、“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些孩子入学还不足三个月,这一阵子大多时间用来学习汉语拼音,课堂上教的也才百把字,而课文,几乎还没怎么接触过。如今,我把几个单元之后的课文提上来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这跨度相当大,真是勉为其难呀!难怪在试教时一出示数量和难度都超过他们想象的生字,他们就闷了,更不用说放手让他们找文中人物的语言了。而在后一堂课上,由于分散了难点,且有了教师的适当引导作铺垫,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看来在教学中,什么时候都不能把学生撇在一边,不顾他们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一味地按着教师设定的步子走,要知道,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一定得找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教学的梯度,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既非轻而易举让学生感到乏味,也非高不可攀令学生丧失信心。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就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孩子们对待学习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时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在以上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中,努力体现了识字方法的多样性,识字过程的趣味性,在阅读教学中则通过启发学生质疑解疑、想象体验、朗读感悟、迁移运用、表演激趣等来体现自主性与趣味性,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读读记记说说演演中轻松地达成目标。
三、“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有明确阐述:“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后一例教学中,我们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教给了孩子一些阅读的方法,再给他们放手实践的机会。同时,还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的精神,并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即思考解决“为什么小雨点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这些问题时,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到审美的乐趣。之后的想象环节“如果你是雨点儿会到哪里去”,孩子们说得有理有据,相当感人。这正是因为孩子们的灵性得以释放,创造潜能得以激活,思维火花得以点燃所带来的良好学习状态与效果。只有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扬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生命的色彩。
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反思7
我执教的一年级上册第十二课《雨点儿》。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认识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前两点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认为,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种美丽的畅想。在追求自主感悟、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美丽畅想的情境和空间,让他们在美好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培养语感,张扬个性,陶冶性情,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
在识字环节,由生字引出词,再由词引出句子,并让学生自己想方法记住某些字。这里不仅让学生自主的掌握了识字方法,而且让学生对生字牢固地掌握了,还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指导朗读雨点对话的环节中,我力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读出雨点的纯真。
通过上这节课,明确了以后自己上课应改进的地方,我会更加努力,争取让自己的课能更上一层楼。
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反思8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首先用猜谜语的方法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中来。
二、随文识字,理解积累运用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放弃了集中识字法,选择了随文识字。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个词语“数不清”和“飘落”。为了让学生理解“飘落”一词,我用直观演示法,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飘落”一词,并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进行说话练习。如:“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当学生读到“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一句时,我接着学生问“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说“落叶”有的说“星星”还有的说“蚂蚁”等。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而且还学会运用这些词语。从积累到运用效果不错。
三、角色朗读,注重个性
小学生的表现欲望一般都比较强,角色朗读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会努力使自己的朗读更符合角色特点。于是我有意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儿的滋润,它们会对雨点儿说什么?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后,并相互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如:“你要到哪里去”这一句,不同的理解完全可有不同的读法,可以读出大人关心小孩的语气,也可以读出焦急的语气,还可以读出好奇的语气等等,让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应该读怎样的语气,就怎样读。
四、借助媒体,培养语感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生动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学生不但兴趣浓厚,而且更容易理解语境,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通过播放雨过天晴的配乐的画面:满眼是红艳艳的花,绿油油的草,晶莹闪亮的水珠在花瓣、叶片上滚动、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种子开始发芽、长叶、开花,田野里冒出各种野花,让学生看着画面内容,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这时,这时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了。
五、板书新颖,突出重点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我就事先在黑板上小雨点对下来的地方画上淡淡的花草,当说有了小雨点后大地的变化时,我就趁机加重颜色,“看,花是不是更红了?草是不是更绿了?”当说到有了大雨点大地的变化时,我手指黑板上大雨点正对下的空白处说:“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怎么办呢?”在生回答后,让生画上雨后的景色。这样就形成了整个板书,用画代表文字,形象新颖。
【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相关文章:
《雨点儿》教学反思10-15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雨点儿》02-19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2-28
《雨点儿》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12-28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说课稿12-17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5篇范文12-28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学反思12-23
一年级上册语文《阳光》教学反思12-16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01-22
高一年级语文上册《雨巷》教学反思范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