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08 14:23: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落花生》教学反思(精选12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落花生》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落花生》教学反思(精选12篇)

  《落花生》教学反思 篇1

  教学完《落花生》一课,我的感触颇多,我觉得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值得关注。

  一、教师应从始至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导入的悬念到文章资料的理解,以及写作方法的说明和对教材资料的补充,应充分思考到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从头到尾都沉浸在一种我想探究,我想学习,我渴望解答这一问题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把理解资料,升华感情与实践导行三者有利地结合起来,真正到达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教师应当营造平等、愉悦的交流环境,还要适时引导。

  语文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但被激发,就会问题多,答案多,话题多,有时甚至会与课文资料毫不相干,这时教师就要营造一个平等的交流氛围,但要避免学生谈的漫无边际,教师就要全面调控课堂,对于学生说得离谱时要采用适时适度的评价性语言及时把他们引导到课文的相关资料中来,还应注意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用心性,保护他们的求知欲。

  三、学生搜集信息与理解课文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本课教学,我觉得学生搜集信息的潜力和途径都很差,因此时理解文章资料造成了必须的障碍,只能从教师搜集的资料外获得信息,相对来说,信息比较少。

  《落花生》教学反思 篇2

  《落花生》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为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既要求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又要求学生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详略的合理安排,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课前,我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来历。由于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我注意先把花生的品格(好处),特别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贵”的那一点理解到位,然后再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此外,我还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亲说那段话的本意,在深入学习时,重点应放在理解爸爸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学习落花生内在秀美,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讨论外表好看和不好看与有用和没有用的关系时,我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由于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在充分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讨论: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怎样的人?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做着奉献?通过联系实际,学生能认识到自己身边的,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就像落花生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他们的劳动成果也许并不引人注目,但他们切切实实在为大家服务,例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等等,他们是有用的,是值得我们敬重的。我们学习落花生,不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实际有用的人,而且自己也要甘愿像落花生那样,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带去更多的好处。课文在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色。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课文中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几个词一笔带过,而过花生节,只是一个晚上的事,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那天晚上一家人边吃花生、便议论花生,可文章一字未提用花生做成的食品味道怎样,他们又是怎样吃的,只是在文章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我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次,详略有具体的感受,懂得文章主次,详略,是从中心思想的表达需要出发,进行裁减的。体会恰当安排详略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落花生》教学反思 篇3

  在课前,我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了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从而让学生知道花生名字的来历。这样更好地,以及更深刻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篇文章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却很深刻,富有教强的教育意义。在上这节课时,我先引导学生把花生的品格(好处),特别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贵”的那一点理解到位,然后再让学生与做人道理联系起来,以便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花生那优秀的品格。

  在课文中,重点应该放在理解爸爸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到做人的道理。让学生深刻懂得生活中的道理,是无处不在的。

  课上孩子们都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听讲,同时也能积极发言。只有个别孩子仍然思想“开小差”,不能控制自己,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本周即将期中考试,衷心希望孩子们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落花生》教学反思 篇4

  《落花生》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状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抓住重点,整体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资料后,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资料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资料,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并在无拘无束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明白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好处。我在设计时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配合读,分主角读,齐读)等,去体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蕴涵的哲理。这样一遍一遍的要求到达了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潜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资料,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围绕这句话进行热烈地讨论。对于当今社会,你想做花生一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桃子、石榴一样的人?我在课上设计了《实话实说》栏目,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我的目的是不干预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有独立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无论他想做何种人,只要他的理由是充分的。学生课上说得十分精彩,并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有的学生说想做落花生一样的人,对社会默默奉献。有的同学说想做苹果、桃子、石榴一样的人,也讲究体面,敢于表现自己,也能对社会有贡献。多数同学说要做花生、苹果、桃子、石榴两种结合的人,该默默奉献时奉献,该表现时表现。我真的为学生有这样的见解而感到高兴。并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际谈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学生感悟到清洁工、教师、建筑工人、医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这一环节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升华。

  四、体悟情感,课外延伸

  在课的结尾,我还设计了本文的写作方法的点拨。用“花生,我想对你说……”作为开头写一段话,让学生说出心里话,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落花生》教学反思 篇5

  《落花生》一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通过谈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以下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一、开放的教学目标

  本课根据学生的特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花生的品格及明白做人的道理。

  3、了解课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

  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认为“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课下搜集信息,并弄清楚“落”与“花生”的关系,从而探究这一豆科植物的开花结果的与众不同。

  三、运用直观手段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通过直观手段了解花生与另三种水果的不同,我制作了一组课件进行对比,使学生很直观地看到桃、苹果、石榴这三种果实高挂枝头与花生埋在地下默默无闻。同时结合课件引导学生理解“爱慕”一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读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对于文中重点的句子(“父亲两次议花生”“我的感受”)则通过课件展示,反复朗读,读中感悟的方法去理解,学习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知道做人要做有用的人的道理。从而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应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进行对话,真正达到教育目的。

  五、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重点讲解了“借物喻人”,“主次分明”的表达方法,以便让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加以运用。

  不足之处,感觉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稍差些,自己的教学观点还不够开放,应结合现实让学生做到既外表美又内心美,适当展示自己。

  《落花生》教学反思 篇6

  一、落花生的精神。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似乎有过时之嫌,然而它经久不衰,也让我们感到了默默无闻、不图名利的可贵之处。课上让学生自读自悟,体现个性解读,明白学生的价值取向,看到学生的个性张扬。

  二、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在课上鼓励学生质疑,创设民主氛围,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如:为什么父亲很难得跟我们在一起?父亲在批评苹果、桃子、石榴吗?在买种,翻地,播种,浇水,中间为什么加上逗号,不加顿号呢?还有许多的问题生成。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要,还让学生能够带着一个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进生活。

  三、预设的问题有生成性。

  在理解文章时,让学生说: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结尾让学生说有什么收获?这样没有把学生的思维局限起来,学生能从自己的理解、体验、感悟上有感而发。也能看到学生的精彩。

  我认为,一堂好课,不仅有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教师的素质,更重要的是课上学生的表现。而一堂好课学生的表现,是平时每堂课的训练结晶。在本堂课上,学生发言还是比较吃力,语言不够美,还需要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的传播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加强听、说、读、写的能力。在以后的每一堂课里,对学生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对文本悟其义、悟其情、悟其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潜能。注意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实现有效的语文。

  《落花生》教学反思 篇7

  特别感谢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历练的机会,同时还有我的师父朱婷老师和语文组其他老师细致的指导及鼓励。这是我的第一堂公开课,也是第一次有这么多高水平的老师对我的课进行深入的讲评,我感觉受益匪浅。

  课后,我对我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多让学生动脑想,动嘴说。

  在本节课中,我的讲解过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太少,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想得少,说得少,这与我们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是不协调的。其实,让学生说的过程中,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他们回答问题也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并且进行表达,这样其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践行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原则。

  二、深层次地挖掘知识,不能仅限于课本。

  在《落花生》这篇课文中,作者用花生同苹果、石榴、桃子作比较,用花生的品质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是课本中需要大家明白的道理,那其实我们可以再深入研究:苹果、石榴、桃子就是不好的吗?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既讲究了体面,又对别人有好处的人呢?也许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本的知识已经足矣,但是,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就要掌握的更深入一些。所以,作为教师,课下所准备的知识一定要源于课本并且高于课本,以一种更高的姿态来对知识进行讲授,就会有另外一种更好地效果产生。

  三、严谨用语,避免产生歧义。

  在本节课中,就“对比”是否是修辞手法产生了歧义,这属于我的用语不够严谨。而语文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以后我一定会注意,并且锻炼自己的科学用语。

  四、注意每一个小细节,严格要求自己。

  首先,这节课就出现了重点生字没播放书写顺序,这是我在准备的时候疏忽的地方,以后一定要注意。其次,我的板书结构也不是很好,显得有些混乱,主线结构不够清晰明了,以后一定要加强训练。

  教学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有遗憾,才能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争取使自己在不断地磨练中一次次完善自己,做一个无愧于学生的教师。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更好的课堂。我要不断的努力,每堂课都要像上公开课一样,精心准备,备教材,备学生,认真总结每堂课的得与失,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落花生》教学反思 篇8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学要个性化和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深刻领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落花生》这篇课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了“议花生”这部分内容。教学完《落花生》一课,我听取东石镇教委办刘老师、东石镇第二中心小学许老师、曾厝小学孙老师以及型厝小学全体同仁的宝贵意见,悟出了以下几点思考与改进措施:

  一、以“读”为本,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做到以读为本,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在教学中,我抓住父亲所说的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本班学生的朗读水平有限,我应该课前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课文讲解完,让学生回过头来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设置悬念,大胆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教学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这样的课堂讨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敢于直言,个性得到发展。要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但被激发,就会问题多,答案多,话题多,有时甚至会与课文内容毫不相干,这时教师就要营造一个平等的交流氛围,但要避免学生谈的漫无边际,教师就要全面调控课堂,对于学生说得离谱时要采用适时适度的评价性语言及时把他们引导到课文的相关内容中来,还应注意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他们的求知欲。

  三、循循善诱,渗透德育

  众所周知,语文课文的背后其实都有着高尚的主题意义,作为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的背后所要表达的道德意义。课文教学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伟大体面的人。”体会这句话的内涵时,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我借助:能用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由学习落花生的特点进而学习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这部分教师应该充分把主权让给学生,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

  因此,通过此次的教学,我深深地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还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这样就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落花生》教学反思 篇9

  每堂课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就像很少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一节课中有“败笔”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去发现,总结,提高!今天讲的《落花生》,对于一心想上出最佳“境界”的我来说是一堂不成功的课。当下课的铃声响起的时候,天平的一端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天平的另一端却有些遗憾。在整节课中老师讲得稍多,学生说的偏少,读的还不够。《落花生》是篇传统课文,尽管自己也花了很多时间去查找去设计,但却未能推“陈”出“新”,整个教学环节是比较清晰的,但落实到小的环节具体的环节,其教路和学路还有些零乱,自己没能做到成“竹”在“胸”,提的问题零碎,没能很好的给问题做些铺垫,有些学生回答无所适从,有时只好胡乱而猜之,使得师生双边活动受到限制,而自己在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得很不够,使得课堂气氛有些沉闷,不活跃!

  教学时以谜语导入是好的,若能充分利用语文资源,如先出示谜面,让学生读(给学生读的机会),然后学生猜,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因为谜面是围绕谜底“花生”而设计的)先让学生了解花生的一些习性和特点,为后面的理解做更好的铺垫,这样可以避免陷入为导入而导入、为教学而教学的浅滩中!此外,在教学中与内容无关的尽量少说或者不说,比如在问学生花生有什么好处时,我却随兴说“多吃花生可以延年益寿,这是以前历代想长生不老的君王都不知道的秘密”,这些话与教学中心无关,没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也冲淡了教学内容。

  《落花生》教学反思 篇10

  《落花生》是一篇语言朴实、篇幅较短小、道理明晰的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来写,有详有略。我本课导学案的四环设计,从字词入手,整体感悟,层层深入,再围绕“议花生”这部分让学生开展互学、共学,进行探讨,交流,感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在课堂上四环学习中,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因此整节课的推进还是比较顺畅的。大部分学生在课前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独学,当学生在品读重点部分父亲的话时,经过互学,共学谈体会时,发言的学生都讲到点上了,遗憾的是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再往深一层说出抓住哪些关键词谈体会的阅读方法。而教师这一适时的“推波助澜”恰恰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关键,因为这是方法的指导。对中后进生尤为重要。因此,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生成。

  同时,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里面蕴含做人的道理,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谈到了对父亲那段话的理解,但也许是课前独学时借助了教材详解等工具书,学生的理解也许是流于形式的,很多道理可能要让学生在以后人生历程中慢慢体会。所以,在重点段落的处理上,如果不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多读了几次,而是尝试让学生把重点段落背诵下来,再慢慢在生活中体会可能会更好。课后我细细回顾,可能这是我在备课时忽略了的`。

  课后评课,姚主任给出了建议:备课多关注单元导读,关注课后问题,关注园地拓展活动,这样教学目标定位更准确,设计出的导学案更有实效。

  《落花生》教学反思 篇11

  《落花生》这篇课文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主题课文,它是许地山先生的作品。课文主要记述了作者一家人在茅亭里议花生的事情,从中体会到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执教这篇课文后,给我留下几点思考。

  一、挖掘文本,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课标在第二学段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课堂上,我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引导他们体会文字背后的意思。譬如在第一自然段中,我抓住了“居然”这个词,抛出一些问题:“居然”是什么意思?“居然”用在这里作者想要说明什么?可以换成“当然”或“果然”吗?得到了这些问题后,学生展开了思想的碰撞,学生也明白了“居然”在这里写出了一家人喜出望外,对花生能够在荒芜的土地上长出花生而高兴、激动的心情。在课文中,关键词句还有很多,如“羡慕之心”、“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等,教师应该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引导,把课文读薄、读厚,最后得到思想的升华。

  二、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探究。

  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一群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尊重孩子。在课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要大胆提问进而探究。譬如在课堂中,学生有这样的疑问:课文中桃子、石榴和花生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会提问题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我首先鼓励了他,然后引导其他孩子讨论。毫无疑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被打开了,他们各抒己见,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答案不一样,但是我想这都是发自他们内心最真实的话语。这样的课堂既尊重了孩子,又激发他们敢于探究的欲望。

  当然,这样的课堂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由于时间关系,个性朗读这方面做的不到位;课堂小练笔——“落花生,我想对你说……”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旁敲侧击,引导他们有话说,有话写……

  有所尝试,有所收获,愿意且乐意在反思中成长。

  《落花生》教学反思 篇12

  本周我的听课内容比较少,不过,还是和往常一样,我批改作业的量比较大,因为我的实习指导老师,是个什么事情都做的很细的老师,因此她的作业相比其他同年级的老师就比较多。怎么说呢,改了这么多作业,当看着学生错的太多时,有时候真为他着急,或许这算是进入当老师的状态了吧。特别是作文,记得最开始,一次大作文,我几乎要花整整两个下午的时间来批改,甚至有时候还会带回学校批改,一是班上50多个人,数量有些多,二是因为四年级作文刚进入中段,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还不好,能把一篇作文写通顺就不错了,改了几次大作文后,已经能有耐心去批改那些语句不通顺的作文了,现在最大的收获或许就是,现在更能根据他们每个人的作文水平适当的写出有针对性的评语了。

  除了批改作业,必须得谈谈的就是,自己在本周三上的一节课《落花生》,说实话,自己在上这节课之前还有些担心,因为之前大伟老师说他上过一节《落花生》,感觉效果不是很好,因为这篇课文最难处理的便是理解父亲希望我们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中父亲谈做人是这样写的:

  爹爹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爹爹说:“这是我对于你们的希望。”

  说实话,在这里处理起来总觉得有些困难,在现代社会,说做不伟大的人确实是有些不实际,因而,我尽量把学生往做“有用”的人,而不仅仅是做一个“体面、伟大”的人方面引导,或者是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谦虚、踏实、不张扬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只是外表光鲜亮丽的人。

  确定了这一主题之后,想了很久,才想出应该从哪里找突破点。那就是抓住“有用”,尽量不让学生去过多的讨论是不是要做一个“伟大、体面”的人,因为许地山写这篇文章是有很强的时代背景的,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下,他们很可能就只凭字面理解,得出“我们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绝不做一个伟大、体面的人”,去跟他们讲时代背景又显得较深。在这个问题上,自己确实花了很大心思,去想怎样才能不让学生走偏。或许是因为自己想的有些多,因而,这堂课上下来,没有出现走偏现象。在这一点上,自己感到有些欣慰。为自己,也为学生。

  但是,上课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落花生》时,我也出了许多问题,因为当时老师是要求我一节课上完,而我用了一节半的时间来上,上完之后看得失,分析原因,主要就在于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准,当然也有第一次上单元新课的原因,下面我就具体说说自己上这篇课文的得失。

  一、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少不了的便是学习生字词,在上生字词时我采取的是先齐读再重点强调字音然后再开火车读,在学习生字这一环节,老师建议的是我应该先让学生自读、再开火车读,从学生读的过程发现问题,再集中强调学生易错的字音,最后让学生齐读。虽然只是把顺序变换了一下,但确实效果就会好很多。另外在讲生字词时,老师建议我在学习学生容易写错的生字的时候,可以采取“书空”的方式,让学生跟着自己一笔一划写。虽然是四年级,但是在一些写错频率极高的生字上仍需要“书空”。还有去掉拼音读时,也建议我先让学生自读,再开火车读,再齐读。

  二、生字学完之后,就要初步感知课文,划分课文层次。在这一环节,感觉自己做的还不错,老师也说处理的比较好。面对学生分的层次和自己预设的不一样时,能较为灵活的处理,就是在表达时稍显啰嗦,老师建议语言尽可能简洁。

  三、划分层次之后就涉及到对重点词语的讲解和课文的分析,这里我分了两个方面分析:

  (一)在讲词语时,老师建议讲词语一定要让把词语带到课文里面让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词语意思,并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用这个词造句,一定要出示一些范例句子,让学生齐读之后尝试着自己造句,在上这一环节时,我在引导学生朗读这一方面做得不是很好,甚至是有些时候,忘了让他们齐读感受句子。

  (二)在分析课文时,感觉自己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还不够强,当学生的答案和自己设计的答案偏差有些大时,感觉自己在引导这一方面还有些欠缺。不过还好,这堂课上几乎在引导方面没遇上什么大问题,只是在面对学生的思维有些超前时,自己的应变能力不够强,怎么说呢,如果一堂课有学生走偏,教师就应该想想是不是自己引导的不到位,相反,如果一堂课上,原先以为学生会走偏,却到最后未走偏,甚至是进程拉的有些快时,教师就得想想是不是自己讲的太浅,深度不够。恰巧,这次上课我就属于后者,在上本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的时候,学生不但没有走偏,甚至在我认为难理解的地方,对他们只需稍作引导,学生就能说出我想要的答案,有时候,会想是不是自己讲太浅了?反而是在我认为不怎么困难的“借物喻人”上,引导的稍显困难。

  四、评价表扬要有针对性,要具体化。感觉自己在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出适当反馈这一方面还很欠缺,老师建议自己反馈时应有针对性,不能只是简单的一句“嗯,真棒,真不错”,于是我就在听课的时候特别注意记录了老师的一些评价语。比如在让学生读课文时,可以用树立榜样的方式让其他学生立刻进入状态,可以说“小明读课文的时候非常认真,老师喜欢这样的孩子”,“小刚同学在读课文的时候,知道用笔在书本上勾画字词,真棒!”,在让学生读生字时,可以这样表扬学生,“你把某某生字的字音读的非常准,真棒!”在回答问题时,如果回答错了,可以说“没关系,你能举手回答问题,真是个勇敢的孩子!”在学生回答的答案和自己设计的有差别时,可以说“你真是个有想法的孩子!但是……”,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说“眼睛最明亮的的孩子看着老师或看着大屏幕”,总之,表扬和反馈都尽量有针对性,能具体化。

  一言以蔽之,这堂课上下来,有得有失,得在自己考虑的比较多,所以在第二课时,也就是在分析课文时特别是在把握重点这一方面,感觉还比较顺利,学生也没有走偏。或许是吸取了上次上的作文课《我喜欢的工艺品——》没有抓住重点的教训吧。失在对学生的学情把握度不强,自己在基础知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还有讲的不够深入,感觉自己在重点分析上还欠缺深度。

  虽然总结了这么多,但是我知道,一节课上下来始终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不求自己一定要将这些问题攻克,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尽量避免过失。

  希望在下一周要上的《桥之思》这篇课文上,能有进步!

【《落花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07-04

落花生教学反思07-05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06-19

《落花生》教学反思01-20

落花生教学反思05-24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11-22

《落花生》教学反思01-02

《落花生》教学反思01-02

《落花生》的教学反思01-07

《落花生》教学反思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