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静悄悄课后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6-29 19:02:2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山谷静悄悄课后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谷静悄悄课后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谷静悄悄课后的教学反思

  山谷静悄悄课后的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从教师的演唱,学生集体演唱,个人演唱和合作效果等多个环节入手,在学生真正有比较、有感受、有话可说的时候及时展开师评、自评与他评,引导其作出富有导向性的评价。现反思如下:

  一 、深挖教材,创设情境。

  乍一看,《山谷静悄悄》这首歌很简单,就是四段描写山谷的乐段,曲调也相同,但仔细推敲会发现旋律上确实是有着象山脉一样连绵不断的感觉,好似薄雾的飘动、动物奔跑时的起伏。歌词每段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前三段是无声的山谷,第四段是有声的。而前三段又是层层递进的,先是只有轻烟薄雾犹如沉睡、再到花儿绽放好似苏醒,最后是溪水奔流、动物欢跳充满生机。把这些感受融进教学,设置沉睡、苏醒、生机勃勃三个不同情境的山谷,师生在美的情境中进行对唱和难点乐句的练习,充满情趣。

  二、歌曲学习体现多种过程与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单纯“听”来接受音乐,有各种局限性,应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本节课的学习方法除了模仿、体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表现歌曲外,学习歌曲时我还设计了自学的环节,当然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请他们两人结合任选其中一段,用这种方法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重难点的突破巧妙有效

  本节课重点为力度的处理。我设置了三次力度的感受,第一次是鼓声模仿的游戏从直观上感受强弱的对比,渐强、渐弱的区别。第二次是感受力度处理在歌曲中的效果,通过教师的演唱,让学生对比发现其不同的效果。第三次更进一步,是通过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用歌声的减弱形式表现四部回声的效果。进一步感受和掌握带有力度变化的演唱技巧。歌曲最后一个乐句是难点,我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分解节奏时值,运用直观的点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歌曲。切分音和315、 531大三和弦的换位进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也不容易唱,学习时我用到了旋律线,第一乐句的学习我在范唱时加入了手势变化,引导学生从形象上去感知、去体验。

  山谷静悄悄课后的教学反思2

  《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一开始用“X0 XO X—|”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歌词描写了“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最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寂静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们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情境,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很好地掌握了歌曲的要领,能有感情地演唱全曲,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一、创设故事情境

  以山谷的图片引入欣赏歌曲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内容。清晨,美丽的山谷到处弥漫着薄薄的雾,淡淡的烟,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整个山谷静悄悄的,还在沉睡之中。不知什么时候山谷里薄雾散去,淡烟飘走,露出了紫杜鹃、红梅花的笑脸,山谷苏醒了······学生们通过对歌曲内容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歌曲奠定了基础。

  二、图画、录音再现情境

  利用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音乐。

  当学生听完了故事后,迫切地想听听这首歌曲的曲调,这时,通过流动的画面,同学们欣赏了歌曲《山谷静悄悄》。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沉睡的山谷、苏醒的山谷、热闹的山谷,进一步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再教唱此歌时,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中,学得非常认真,曲调掌握很快,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课上,学生们或唱、或跳、或演,通过音乐的表现,使学生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获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喜悦。

  快乐的音乐情境教学使学生们在快乐的音乐课中轻松地学到并掌握了新知。

  山谷静悄悄课后的教学反思3

  音乐教学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征,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采用“创造情境陶冶心灵,视听结合激发兴趣”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了音乐课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所以在前半节课的过程中层层递进,让学生乐在其中。但是由于准备时考虑的不够周全,在上课的过程中也留下了不少遗憾:

  1、学生的声音。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一再的提醒自己,要在下课时让学生歌唱的声音有所提高;但上课时,我在注重重难点落实的同时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要时刻提醒学生声音的美感,虽然在后来的情感处理环节中提到了对声音的要求,但是对整个教学过程而言,没有突显歌唱课、对声音的训练没有到位。

  2、教学环节的“比例”。这次上课的主题是以唱歌为主,所以在导入部分用了比较多的发声练习,比如说用手心点小雨滴滴答滴答的声音,让学生模仿溪水哗啦啦的声音,模仿骑马哒哒的声音还有开火车打雷的声音引出弱,中弱,渐强,渐弱的音乐记号。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演唱不同的声音来突出声音的特点。在听音乐和教唱的环节中让学生模仿的比较少所以学生声音的.美感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没有很好的把学生引入音乐美的意境中来。我的解答:音乐教学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层出不穷,但这些方法和手段,不是随机想出来和随机搭配的,而是有一定科学性、规律性的。歌唱教学,需要有声音概念,即,教师心中需要有美好动听的声音概念,然后,便可在教学中,按照这个概念,设计有效的步骤,去一步步达成。还能对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关注并进行纠正。歌唱的声音概念是什么样的呢?从听觉的感受性来讲,它讲究声音的质感与情感。所谓质,是指声音的物理属性,指声音的长度、强度、高度、刚柔度等,任何一种机体上的物理变化,都会引起质的改变,而姿势、气息、口形、声音位置、出声时的保持状态等,都会令声音产生不同的变化,于是便有不同的音色(暂且忽略个人噪音的音色特点),这些音色,凡在我们欣赏口味内的,便被视为悦耳或动听的,不然,就是不好的声音了。所谓情,是情感。当学生掌握了声音的演唱技术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唱出感情来,并且是运用声音的表现技巧,结合对歌词意义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感情。这便有了“声情并茂”的歌唱声音了。

  在师生互动方面,也有许多种方式,全体、小组、双人、个别、师与生便有了多种组合形式,再配上上述各种教学手段,便又有许多种所谓的“教法”了。但想出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前提,还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深刻领会,当你知道了需要学生唱得怎样时,你才会可能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不然,即使再多的方法,再多的手段,还是不能有的放矢。结合自己的教学,好好思考一下,该从哪些方面加强教学的关注程度。让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将思考付诸行动,并不断调整思想和行动,你终将获得成功。

【山谷静悄悄课后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乡愁》课后教学反思11-14

《背影》课后教学反思10-30

《壶口瀑布》课后的教学反思12-18

正弦定理课后的教学反思12-18

苯酚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12-18

《精细的描写》课后教学反思12-28

感恩的课后教学反思范文12-28

数学课后教学反思12-28

《乡愁》课后教学反思范文11-14

《将进酒》课后教学反思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