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教学反思

时间:2021-07-08 11:21:2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数学教育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育教学反思

  数学教育教学反思1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任何一堂数学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留有不同程度的遗憾。而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因此笔者以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几种意识的加强,相信只要有不懈的努力,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数学课程改革也一定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应用意识的加强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学生的应用意识淡薄。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缺少了“应用味”。绝大多数都是凑好数据编好题型直接塞给学生的。学生做了千百道应用题,还是只会按类型解题,不懂得怎么应用。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又不知道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怎样获得数据。绝大多数学生只在考试时感觉到数学有用,而走出教室,离开考场,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积极倡导应用意识,根据教育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目的地培养一种应用数学的欲望和意识,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特别强调,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自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意识的加强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欲望和信念,其核心是自我批判得意识,不受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勇于立新。创造性的设计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创新主要包括:

  (1)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例如,对教材内容的解构与重组;对概念、命题赋予不同的现实模型和不同的数学模型;对例题、习题的改造与扩充等,均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

  (2)教学模式构建的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教学模式,更应该注意综合一些教学模式,创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

  (3)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4)教育技术的创新。主要是多媒体的合理组合,课件制作更富创意等。

  三、主体意识的加强

  “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必须倡导鲜明的主题意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而不仅仅是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而要关注学生在45分钟里的变化和发展。

  四、效率意识和训练意识的加强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收获,教师就必须具有效率意识。另一方面,学数学离不开解题。特别是对数学的基础知识,不仅要求要形成一定的技能,还要在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这些离开必要的训练是不行的。所以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有训练意识。

  五、反思意识的加强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的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景的能力。反思意识是教师自觉产生对自己的活动目的、活动计划、活动策略、活动过程及活动评价的反思欲望和信念。反思不是单纯的事后行为,还包括事前和过程中的反思。

  首先,要对教学目的进行反思。数学知识的建构、数学技能的形成、数学能力的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体验等,都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多个教学目的,有的是主要目的,有的是次要目的;有的是直接目的,有的是间接目的,设计时要统筹把握。

  其次,要对数学程序的设计及教学策略的选择进行反思。反思知识展示的顺序是否合理;选择的教学策略是否恰当;例题与习题的搭配是否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采用的媒体是否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教学程序。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教学策略等等。

  第三,教学实施后的反思。主要是对教学效果及评价的反思。如何改进教学设计的反思。

  六、合作意识的加强

  实施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是应该有学生积极参与的,不断有新见解、新思维孕育产生的生机勃勃的教育,而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建了独立学习和相互研讨的平台,在合作学习中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开动创造思维,使认识升华。

  首先,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氛围。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如果要大量开发人的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办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教师应发扬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有一定的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其次,展示合作过程的魅力,品位成功的喜悦。教学合作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其间充满无穷的魅力。如教师引导: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思维和方法,同时也包括价值观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告诉他的方向,而是引导他怎么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舞他不断攀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导演”,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导学”与“解惑”作用。这样,课堂上的学生就处于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经历困惑、喜悦、失败、成功多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合作中品位成功的喜悦。

  数学教育教学反思2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虽经验不足却对于教育教学有诸多热情,并视之为终身使命。平时一直关注新教育的改革,身为数学教师的我,力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新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以下是我的一些教育教学反思。

  一、数学学习需要最佳心态

  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而且也应是在情感心态的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构成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态呢?我认为,要构成数学学习最佳心态,就必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

  二、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不仅要能“做”、“会理解”,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去“理解”,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辨证等方面去展开。

  以函数为例,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特殊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的全部。

  教师在教学生时,不能把他们看作“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三、多媒体走入课堂势在必行

  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于实践,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信息技术与新教材的整合更能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高中数学新教材简洁、实用,一改过去教材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结果轻过程”,对背景知识的关注和应用不够;不注重实践和应用。新教材中选取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和学生熟悉的教材,用生动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结论及思想方法发生发展过程的学习情景,使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不仅优化了教学效果,扩充了课堂容量,而且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多媒体的应用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轻松感、愉悦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一改老式数学教学的苦燥无谓。因此,多媒体走入课堂势在必行。

  数学教育教学反思3

  我班的教室在3楼,每次小朋友排队下楼梯时,都会手扶着幼儿扶手。由于扶手是沿着楼梯的走向加设的,扶手会由上而下越来越贴近楼梯台阶。所以孩子们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走一段楼梯的最后几阶时如果手不离开扶手的话,身体就必须弯下来或蹲下来,看上去就像人变矮了;而转到下一段楼梯后,站直身体就能扶到扶手了,看上去就像人又长高了。孩子们对这个游戏乐此不疲,觉得自己仿佛是个魔术师。为了提高幼儿对高矮的兴趣,将这一现象从生活中的偶发情况转化提炼为数学知识,我先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有关比高矮的瓶娃娃材料,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幼儿在探索感知一段时间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不会正确使用比较高矮的方法,对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做比较还不甚理解,对两个物体高矮差别不显著的比较易出错等等,有部分幼儿使用“高”、“矮”的词不当,把“矮”讲成“低”等等。于是,我设计安排了数学活动《比高矮》。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学着比较高矮和一样高;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活动难点是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并注意要将高矮差别不显著的物体进行正确排序。

  在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从小铃下走过,通过一位幼儿走过小铃没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儿碰到了小铃发出声响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图片比较印证上一步得出的结论。

【数学教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通用5篇)12-28

数学教学反思10-28

《用数学》教学反思11-09

数学的教学反思12-27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0-09

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2-27

《入学教育》教学反思01-21

大班教育教学反思11-27

初二数学教学反思12-24

数学教学反思15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