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9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想象奇伟,意境雄浑。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设计思路是:
1、了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朗读课文,赏析语句,来分析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
4、观看开发大西北的图片,感受大西北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以下几点:
注重文本意识、人文意识
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安塞腰鼓》是一篇闪现关人文之光的文章。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很注重文本。整堂课,大块时间是朗读课文,品味语句。紧紧围绕课文,朗读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通过朗读品味,不仅仅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领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使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注重对话意识
课堂上,我和学生平等对话。除此,我还设计了读者和文本的对话环节,不同的读者对《安塞腰鼓》主旨不同理解的展示,让学生思考,理解,探究,从而使学生对文本主旨有多元化的理解。
注重问题设计
在朗读品味这个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是:请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这个问题一提出,能统领下面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很明确。这样的问题是主干性的。在教学多元化探究文本主旨这一环节,提问:你比较倾向于哪种观点,你的理由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现存的,而是要学生经过选择,独立思考,组织语言陈述出来的。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我也清楚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注重结果,忽略过程
课堂教学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的。我在教学时偏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如:有学生赏析“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这句话时,她的答案完美无缺,我很欣然,其实这答案是教学资料上的照本宣科,并不是她思考的结果。如果,我不沉湎于这个完美的答案,而提问一下他是怎样理解的这个思考过程,这样的课堂也许就更实在,更有味。
问题设计有待推敲
在朗读和品味这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两个问题是:
①你认为哪几个段落比较精彩,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②你最喜欢的哪几个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这两个问题其实有重复,一般来说,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往往就是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应该把两个问题合并为:哪些段落你最喜欢,用你认为恰当的情绪和节奏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缺乏追问艺术
在品味语句这个教学环节,本应是很出彩的环节,但由于老师缺乏追问的艺术,而平淡了不少。如一个学生在谈理由时,讲他喜欢这个句子是因为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老师没有追问排比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这样课堂就显得浅薄,缺少深度。
总之,反思使我清醒,反思使我进步,这堂课的缺憾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弥补,不断改进。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中丑小鸭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后,对我有一种深深的触动,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体现在哪里?我想应该是师生之间心灵的真正撞击。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心路的历程,由自卑、懦弱、四处碰壁到最后的有所追求,我想这是决定丑小鸭美丽蜕变的决定因素。丑小鸭这样不满足于现状,不怕打击、不怕辛苦。这不正是我们当今青少年所缺少的吗?我们不能用以往的告诉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正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最好时机。我找到了,并开始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这次心灵的碰撞。
我假设了这样一个问题:丑小鸭本是一只天鹅蛋却生在了鸭群里,那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白天鹅吗?这下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们班平时不太爱发言的一男生举起手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白天鹅,因为它本是一只天鹅蛋不会变成一只鸭子或母鸡”这引起全班同学的笑声。有的学生回答道:“那可不一定,丑小鸭也许会永远在鸭群里生活,不会飞,自暴自弃。也许会活的很悲惨而死去”。这两种假设的情况反映了学生们最真实的想法,我发现了学生们的心声,这正是我想要的。我接着问:在现实生活中也许真的有像丑小鸭一样生活的人们,他们生活的很悲惨,受侮辱、受排斥、受嘲笑。我看了看同学们的眼神,可以看出不少同学听了我这段话很感动。此时我觉的这篇课文真正的精髓学生们已经领略到了,用了这样一句话我送给了“丑小鸭”们——不抛弃,不放弃。
初一的学生好动,初一的学生勇于质疑,虽然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但是他们敢于也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又设计了他们想与童话中那一个“人物”对话,想说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看法,课堂气氛活跃。
本课学生用自己的感情和爱憎与“丑小鸭”共悟,用语言和逻辑思维的训练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让每一个学生都开口说话”,这是中学语文教学追求的最基本而又是最实际的目标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
怎样才能把这堂课上好呢?这个问题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几乎令我寝食难安。作为一堂面向全省的公开课,备课组给我的定位是:深挖教材,上出新意。为了实现这一定位,我对教材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材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教材的编写者更加强调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加凸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和培养,同时,也为广大教师进一步发挥教学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当做一种自觉行为。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专业特长、个人智慧,既依据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凭借教材又跳出教材,使教材的内涵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灵活,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二、深入研究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和基础。
在《棋王》的备课过程中,我对教材的节选部分和原文进行了反复研读。并参考大量的评论文章,对作者阿城的成长历程、创作经历、作品风格等进行了深入了解。同时,对寻根文学这一特定的文学潮流进行再学习。通过这一系列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对《棋王》这部小说背景和主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第一次试讲的时候,我忽略了对小说中“老者”这一形象的分析和探究,只是简单地把他当作一个陪衬人物处理。后来备课组的老师觉得忽略“老者”的做法不妥,提醒我对文本中老者的外貌、语言、动作再作进一步的深入研读。采纳了这个建议后,我对文本中“老者”出场的一段文字进行了仔细阅读,发现简短的文字里面暗藏乾坤!于是,我改变了第一次试讲时简单处理“老者”的做法,把“老者”当作一个重点和难点来分析,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老者”身上承载的文化内涵。这一做法完全超出传统的《棋王》教学设计,另辟蹊径。事实证明,这一“创新”之举深受学生欢迎,在引领学生深入探究作品内涵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这一节公开课增色不少。
三、打破常规,大胆取舍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举措。
在第一次试讲的时候,我只是简单地按照小说教学的惯用思路,围绕情节、环境、人物三个要素进行探讨。课堂思路清晰,中规中矩。同行听完后,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自己讲完后也觉得不满意。究竟缺少了什么呢?新意!经过反复思考,我认识到到,作为一堂公开课,一堂在同行面前展示的研讨课,中规中矩是不行的,没有自己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是不行的。于是,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对情节和环境这两个要素大胆舍弃,而重在从文化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这样课堂重点突出了,学生探究的中心明确了,舍弃了一些枝节问题,为重点问题的探讨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在备课组的同仁对作品反复讨论过程中,他们又给我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问题:谁是真正的棋王?对于这个问题,说实话,我一开始无法接受,我认为小说中已经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王一生是当之无愧的棋王!后来我和备课组的同行对作品再次进行研读和探讨,渐渐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于是,在最后的公开课中,我采用了这个问题,结果,学生在认真预习文本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独到而新颖的见解,整堂课中,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成了最精彩的环节!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令听课的同行赞叹不已!没有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不可能发现和设计如此有价值的问题,没有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不可能将这个问题演绎得如此精彩。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对创造性使用教材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值得永远探索的命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不断总结经验,开创有效教学的新境界。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4
关于这堂课的设计,最让我犹豫的是主题的提炼,总想不好一个更好地走向。其中关于“不因个人喜好而影响对人、对事的客观公正的判断”的确定是毋庸置疑的。其实本篇文章可以多角度挖掘。所以最后设计让学生自己说收获,来引导总结。可能因为时间长空不够到位,导致主体探究提升方面并不深入,学生只提到了一两点,而且我也来不及拓展,造成了本堂课最大的遗憾。
非常有幸能接受陈为群老师的意见指点,使我对这堂课有了更全面、客观地认识,结合陈老师和前辈们的意见,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1、语感教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于文本解读。具体包括,如何通过品味语言解读文本,挖掘语言背后的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在《猫》的教学过程中,抓住关于三只猫的不同性情以及“我”和家人对他们不同的态度语言,作为感知主题的两条线缓缓推进,意在水到渠成感悟主题。
2、设计替“我”说出几句话的环节(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展开),本身也是一种语言的训练,这是语感教学除了品味语言外的另一种形式。这些中间环节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创造都是来自本体,不要搞一些形式化的“作秀”,或是脱离文本的内容。任何课堂形式的创造都要体现有效教学的原则。
3、读——要成为语感教学的手段,不要为读而读,或是随行所为,想到了就让学生读一下。朗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具体在课堂中,如当学生无法理解而造成“僵局”,可以通过“我们来读读这些句子”化解。或者当品味了一些精妙语句后,可以通过朗读感知其中的妙处或情感。真正做到以读促解,以解带读。
4、除了朗读训练外,字词的敲打需要更注重精读、细读,停留的地方还需要多。例如,抓住3只猫“是怎么来的”。前两只都是自己或家人主动要来的,而第三只猫是在门口捡到的,从而得到花猫地位的卑贱。又比如“晒太阳”的细节也各有不同,花猫是“蜷伏”,感觉很凄凄,可能平时对它并不好。又比如“若有若无”引出后,可以追问,“还有那些此配合它”。总之,这些“点”应该再明确、最多点、再停留。又如,在引导“为什么冤枉,是因为不喜欢”这个问题时,抓住“一定是……一定是……”,表现这种偏见已经是根深蒂固了。
5、主题探究方面,学生可以领会的部分,可以简单的提到,甚至是不讲,教师更要去考虑一些学生不能了解的。如本篇文章可思考:这三只猫他到底喜不喜欢?有人认为它其实对三只猫都不是喜欢,纯粹是兴趣爱好,当作宠物看待,人并不尊重这些生命。主题可以引向同情弱小上来。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揣摩其写作的意图,这点主题的提升是合乎情理的`。这也就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解读文本,要对文章的写作背景、目的进行了解。
正如我的导师赵飞燕老师所说,语文课堂永无满足,永远在不断修改完善中的前进,她的这种精神对我触动很深。就好像在修补一条路,我们应该不时地看看我们曾做过的:不平的地方再磨一下或填补一下,或者在道旁栽一些花草树木。如此下去,相信有一天当我们回过头去看,这必定会是条花团锦簇的康庄大道!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在上本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领会本文所表现出来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为目的。笔者从整体感知课文,欣赏优美句子,合作探究等三方面做了教学预设。
在课堂教学中,从回顾本单元前两课内容入手,将学生引入到本节课内容。然后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交流体会,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接下来是欣赏句子,学生们发言积极,表述也非常的棒。老师的心情也随着学生的激情不停地愉悦。在合作探究中学生们探讨了三个问题。一个是领会课文的中心,一个是明确课文的线索,一个是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最后是比较阅读,让学生将本文与《童趣》进行了比较,指出它们的异同。这样,即深化了本课的内容,又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容量是比较大的,有朗读课文(两千多字的文章),有欣赏句子,有探讨问题等。整个课堂学生们紧张而又活跃,兴奋而又激情。老师只是一片绿叶,除了适当的点拨外,节约了很多的语言。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学设计中所创设的环境必须要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兴趣。设计的各个环节的流畅性要符合学生的思考、探索、求知过程,逐层诱导深入,理解巩固,深入浅出。课堂活动的组织要克服随意性,提问、讨论及其他课堂活动,都应该事先准备充分、设计精当,以便更好的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6
一、选课缘由
《青铜葵花》的作者是曹文轩,他的文笔清新细腻生动,笔下的人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学生面对学习,得过且过,畏难情绪严重,享乐主义滋长,尤其是个别同学遭受一点挫折就冒出轻生的念头,做出过激的行为,所以本月共读的课外书,我给大家推荐了这本,青铜和葵花,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故事娓娓道来,情节紧凑,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没有长篇大论讲道理讲,但他们如何面对苦难,如何“笑着”生活,这样的感悟会不自觉的深入到我们的眼中脑中心中。
二、目标层递进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更是为了让学生学着乐观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设计了这节阅读分享课,目标的达成也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文字的欣赏到内容的思考,最终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导课直切入
问题导入,主要通过介绍作者的成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个年龄的学生,对获得成就的人会产生大大的佩服,也就更愿意去接触,由作者介绍到引出作品,水到渠成。
四、课堂乐分享
由于我们是农村学校,个别学生自制性差,经常布置的读书任务完成不了,所以我先调查了下学生的阅读情况,果不其然,大概有六七个同学没有完成,请完成的同学讲讲他们是通过哪些时间阅读的,也是侧面对没完成同学的一种激励和指导。
课堂中组织学生分享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和最使你感动的情节,采取小组讨论,全班分享的形式,在这样的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谈到了阅读方法,有的介绍性的内容自己看的很快,采取了泛读的方式,精彩的语句段落采用了精读,也圈点勾画出来,使自己感到的片段在书旁做了批注,有图画批注,也有文字批注,有谈感受的,有谈困惑的等,说明我们的同学动脑思考了,把精彩的片段读出来,在这样的过程中,阅读就是一种享受,也激发没读的同学的阅读兴趣,但课堂时间有限,分享的内容有限,我看到了还有同学因为时间原因而没有分享,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分享的欲望已经被激发了出来。
在最后,谈到了如何面对苦难,只要学生能有所感悟就值得肯定,不一刀切的要求大家都有体会,所以在后面的作业布置中是写读后感,就是给大家一个再思考的过程。
最后对这节课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奖品是老师用硬纸叠的书签,上面亲笔写了名言警句,拿到奖品的学生很高兴,没有拿到的争着去看,这对全体学生都是一种激励。
总之,这样的课外阅读课第一次上,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但肯定的是,这样的课堂是必不可少的,以后要多花时间,上好课外阅读课。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7
由温中教育集团组织的这次教学研讨课的机会对每一个集团内的教师来说都显得弥足珍贵,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拿出一堂好课来,每个参赛教师都面临着极大压力,但俗话说得好:有了压力,人才能进步。我坚信这一点。
课前我们语文组一同设计教案,希望在教学时完成三个教学目标,即
1、训练整体把握课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为了很好的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对应设计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整体感知,理解大意;
3、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拓展延伸,感悟情感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虽然经过了精心准备,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有一点遗憾。
1、语文课的趣味性稍差一点;
2、学生的朗读稍显不足;
3、教师如何在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同时收放自如,如何在交流时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适当调控。这是一个重要问题。这堂课由于对学生的活动时间没有调控好,导致后面的一个教学环节没有完成。
总之,不仅仅是这节课,在我的以后的整个教学生涯中,都要不断的向优秀老师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让自己能够不断的进步!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8
首先谈谈我我在《斑羚飞渡》的教学过程中的设计思路:以感人的故事lt;蚁国的故事gt;导入,激发学生情感,锻炼学生口头说话能力。在简介斑羚之后,学生自由浏览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最感人的高潮段落。在初步交流后,学生即能得出“第一对斑羚成功试跳”是最精彩的段落,然后对此段进行精彩研读。在研读过程中,采取朗读,小组合作,师生共同探究的形式,交流品评课文的基本思路。然后,以点带面,对全文感情较深的语句进行深情朗读,有效点评,交流合作,充分感受课文语言的精彩,场面的悲壮,最终归纳出斑羚的精神。即“斑羚群体的自我牺牲精神、团队精神等”。并由此揭示本文的主旨。拓展延伸阶段,设计了两个说话练习,“猎人我想对你说——”“小斑羚我想对你说——”学生围绕此问题展开发挥,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斑羚精神”、“珍爱生命”、“关爱动物”方面的德育教育。最后,布置课外作业。
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不如意。教学是遗憾的艺术,遗憾之外,更需反思。
反思一: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对于上语文课,营造轻松、愉悦、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尤为重要。在这节课中,我总觉得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活力。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呢?我课下反思,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老师教态及说话要自然。优质课展评,教师往往太过重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及课堂语言。一旦使用不灵活,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便达不成共鸣。我上课开始时,便出现了这种情况。幸好及时的进行了调整。因而,教师要面带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亲善、和蔼之感。且莫紧张、严肃,让学生觉得教师严厉,不好接近。借班上课还要注意课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交流中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和赞赏学生,以便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自信力。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有鼓励性的评价。
2、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这节课试讲时,我没有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朗读方式单调,课堂死气沉沉的。正式讲课时,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的小组交流活动,及时总结交流收获,并且安排了齐读,单人读,口头语言表达训练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反思二:教师如何在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同时收放自如,如何在交流时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适当调控。
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斑羚飞渡》这篇文章中,我在“研讨赏析”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大问题,即“文中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结合语言赏评,期待着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同时能引出一系列有关问题,但有时学生先说出的不一定是教师所期待的,或先谈出了适合总结性归纳的部分,这时该怎么办?课后我想,若在交流之前适当地限定范围,比如说可以问学生:“文中哪些艺术形象和情节是最重要的?”学生说出后再说:“谁找出的是有关镰刀头羊的句子?”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提示和追问。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教师调控的难度。
反思三:课件的使用要以实用为主。
我设计的课件由开始的21张,减到后来的14张,反复备课过程中,仔细斟酌,又减到了现在的8张。连我起初最喜爱的flsh动画都毫不留情的删减掉了。由此,我总结出一堂好课,关键是教给了学生什么,并不是课件设计的多么精美,一个原则,实用就是好的。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一段生命历程。同时,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因为锻炼是财富,成功是经验,遗憾是艺术,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改进,提高,努力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9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有着7年教龄的语文教师,我清醒认识到,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于《春》一文,粗略想一下,从自己上班起,已经交了5、6遍了。回想以前的课堂:字、词、句、章、语法、修辞等等一拥而上,教师站在讲台上慷慨激昂、滔滔不绝,不是”满堂问”,就是”满堂练”,一篇课文化作几十道阅读题,搞”碎尸万段”,但最后结果,往往是大部分学生不灵单。原因是传统教学仅限于讲解课文内容,过于强调了学科本位。
读过朱自清的《春》一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既然如此,为何不在语文课上描绘春天。歌唱春天呢:
于是,在本学期的课改实验班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大胆引用绘画,唱歌,名曲欣赏,配乐朗读。甚至让学生用雕塑动作去感受春天;有的同学不仅用五彩画笔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春天。还取了富有诗意的名字:像百花争春、轻风唱春、烟雨润春等;还有的同学唱《春天在哪里》、《北国之春》又有的拿了世界名曲《春之声》等。这样通过学科整合,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嗅、触等各种感觉器官去用心体味春天,达到了全新的效果。春、自然会在同学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阵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我认为,传统的课堂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课改后的课堂应是“春雨润物细无声”使学生人文素养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
这次《春》一文的教学实践,让我坚信可以建立语文学科通向其他学科的互连网。语文作为母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今后我不仅尝试用音乐语言、美术语言去阐释语文课文,还尝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仅就语言学习而言,可以从历史中学习语言的描述性,从数学中学习语言的逻辑性,从物理中学习语言的精确性,从法律中学习语言的严密性,从哲学中学习语言的深邃性。这些更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实践。
课程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观念转变到位,教学实践到位,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犹如春天般生机盎然。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9篇)】相关文章: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学反思01-26
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2-1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建议12-06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建议12-06
部编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精选5篇)12-17
部编版《寒号鸟》教师教学反思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