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健康活动教学反思

时间:2021-07-17 18:00:5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中班健康活动教学反思(通用6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健康活动教学反思(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健康活动教学反思(通用6篇)

  中班健康活动教学反思1

  活动片段:这是一个中班健康活动《食物的旅行》的片段。该教师借助多媒体将食物经过嘴巴、食管、胃、小肠、大肠等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其中,有一段师幼的对话是这样的:教师指着屏幕画面上“胃”的位置,问小朋友,“你觉得胃像什么?”小朋友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其中有一位小朋友眼看自己没有机会被老师请上来发言,便在座位上很响亮地说:“胃像心脏”。老师听到后马上纠正道,“不对,胃像一个袋子”……

  分析:案例中该幼儿的“这一响亮的回答”在成人看来是十足的错误。但小朋友为什么会说“胃像心脏” 呢?他的这一说法的依据又是什么?老师没有通过提问等方式去探究幼儿为什么会持这样的观点,而是直接以成人的标准作出明确而迅速的判断。儿童的世界是不同于成人世界,儿童拥有其自己独有的“逻辑世界”,这是专业常识。如果我们能有耐心地让幼儿进一步地将支撑他的观点的证据说出来,或许我们也能接纳、或者说是谅解他的这种观点。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让幼儿说出他的证据之后,再向他指出支撑他的观点的证据的“缺陷”,使其意识到他的观点是不成立的,即让他在事实证据的面前自动去修改自己的观点。让幼儿意识到他的观点的证据是有“缺陷”的,并能在充分证据的面前自动修改自己的“错误观点”,这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更能让幼儿从小养成尊重事实的好习惯。

  教师如何面对幼儿的错误?如何让幼儿在修正错误的过程获得主动成长?这其实是值得教师去研究的,因为幼儿在其成长的历程中会出现许多“错误”。但遗憾的是,教师在面对幼儿的错误时,往往是迫不急待地将所谓“正确的”答案直接递给孩子,以为给了孩子正确的答案,孩子就会自动地将其错误的观点去除。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的孩子还是会坚持他们朴素的观点,也许可能会因屈服教师的压力而违心地说出教师刚才所递给的正确的答案,但这对幼儿来说,只是一种简单的复制过程,在整个思维过程中也只有记忆的因素在起作用,这种简单的记诵并不能真正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当然,在面对幼儿错误时,如果你觉得没有很有效的应对策略,笔者认为,诸如案例中这种对幼儿行为准则、认知方式并未产生威胁的所谓常识性的“错误”,宽容或默认幼儿的错误,也不失是一种权宜之计。也许随着其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他会自动地纠正自己先前的“片面的观点”。这种处理方式,就好比让幼儿向老师抛来的球,让它悄然落地,总比当着幼儿的面,将他抛来的球接住了,然后再用力地“扔掉”,对幼儿的'伤害性程度可能会来得少一些。

  一旦发现幼儿有错,教师总是迫不急待地将正确的答案告诉幼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肩负传递正确的知识的使命感过于强烈。总是生怕幼儿获得的知识不够正确,而影响了幼儿的成长。但是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来看,知识是具有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对幼儿来讲,关键并不在于他获得多少正确的知识,而是掌握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精神。

  中班健康活动教学反思2

  本月,我们中班组老师经过精细的筛选,选择了一节健康活动《可爱的毛毛虫》,本次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学习如何半蹲着走路,在合作中体验。教师们通过认真的备课,准备材料。下面我首先反思一下我自己上的课。

  为了吸取教案中各环节的精华,我首先认真的准备了材料,将活动中的每一句话都背了下来。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孩子们在“走路”的歌曲中,模仿了各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通过观察和模仿毛毛虫的走路方式,让孩子们学习半蹲着走路。在两人分组和三人,四人等多人合作中,让孩子们学习半蹲着合作走。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比较积极的跟随教师进行活动。在合作游戏时,我发现孩子们的合作意识都比较差,他们需要教师的个别的引导。

  我观看了车晶教师,刘洋老师,李岩老师的教学活动,活动环节大同小异,只有个别的小环节,教师处理的方法,不太一样,但是小环节却决定整个活动的效果。通过互相借鉴,相信老师们都有所收获。

  中班健康活动教学反思3

  本次活动始终以幼儿感兴趣的佩奇形象贯穿始终,通过创设“佩奇感冒了”情境,引导幼儿通过“佩奇感冒了”、“绘制健康小手册”、“看望感冒的佩奇”和“佩奇看医生”这四大环节让幼儿由浅入深的在情境中梳理治疗感冒的方法,进一步增强预防感冒的意识,并引导幼儿懂得关心生病的小伙伴。

  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体验法”“交流讨论法““实际操作法”,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获得知识,丰富经验,总结提升。首先是第一环节直接以佩奇的形象导入,通过佩奇音频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感冒的症状,进而交流讨论,了解感冒很难受。孩子们大都有过感冒的经历,幼儿的回答基本全面。

  充分遵循“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幼儿大都能说出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水等方法,但对于开窗通风、多休息等方法了解的比较少,因此我以健康小妙招的形式呈现到幼儿面前,开拓幼儿思维,丰富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绘制健康小手册,让幼儿对治疗感冒的方法进行表征,进一步梳理幼儿已有经验。

  通过幼儿亲身体验看望佩奇,进行情感升华,萌发初步的爱心和同情心,懂得关心生病的小伙伴。先让幼儿说一说看望病人可以带什么礼物,如何表达对佩奇的关心?随后教师出示实物,幼儿根据喜好自选,一起出发去看望佩奇,让幼儿大胆表达对佩奇的关心。最后以佩奇看医生这一环节,增强幼儿预防感冒的意识。

  整个活动流程思路清晰、条理性强,但在执教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机智和现场调控能力还需要加强和提升,针对每个幼儿的问题和回答要给予精炼度更高和概括性更强的小结。

  中班健康活动教学反思4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有了更多与他人合作、交往的机会和需要;但是有些幼儿不能和同伴友好合作、交往,常为一些小事发生纠纷。究其原因,幼儿不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不会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合作交往。为此,设计本次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协作、商量的口吻与人合作交往,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下面我就本次活动实施的情况做一些反馈:

  ⒈以绘本为载体,感受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和互相原谅。 本次活动我主要围绕绘本《对不起》来展开,选取了做饭、睡觉、争抢这三幅画面,分别引导孩子了解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互相原谅。配合故事情境来总结这些抽象的情感概念,孩子相对来说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而且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尤其是从好朋友到互不理睬对方的对比,孩子明显体会到了小熊和小兔的孤独与难过,从而体会朋友的珍贵,知道要原谅、珍惜朋友。

  ⒉迁移经验,回忆自己与好朋友的故事。 此环节我运用了表格的形式,主要请幼儿从绘本的三张图片延伸出自己与好朋友的故事。只是中间出现了一个小失误,我把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对应的图片贴反了,在教具方面我应该多加检查,不然会引起教学失误。但是孩子们对于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还是很乐意分享的,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另外,针对每种情况,可能分别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会更好,这里孩子说的机会还是不够多。

  ⒊以游戏形式升华情感。 在活动的导入和结束部分我分别采用了游戏的形式,一是为了激趣,二是呼应主题,让孩子切身感受与好朋友玩游戏的快乐。最后的《口香糖粘又粘》的游戏,我运用了背景音乐,并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可是问答与音乐的节奏不是很贴合,环节进行的节奏感不是很到位,这样会影响游戏的效果,这是我需要注意的地方。

  社会活动注重的是情感体验,如何让孩子乐意接受抽象的情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我觉得游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让孩子边看边想边玩,这比单纯的听或者看有趣的多,效果也更好。所以,教师不管在哪个活动中,都可以融入游戏,寓教于乐,让孩子学得更精彩。

  中班健康活动教学反思5

  呼啦圈是我班的健康特色活动,在活动的前期开展中,我们发现孩子的兴趣很浓厚,但部分孩子喜欢拿着圈乱跑,同伴间不会学习交流各种玩法,玩法较单一。为此,我生成此活动,目的在于提高班级特色活动质量,让幼儿学习创新玩、合作玩。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自信心,使其学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本次活动着利于充分挖掘和利用呼啦圈来让幼儿积累多方面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多种玩法,鼓励幼儿一物多玩,合作玩,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由此,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也随之大增。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我们班幼儿的能力,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探索呼啦圈的各种玩法,体验玩圈的乐趣。

  2、学会一物多玩,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合作意识。

  我把整个活动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热身活动、基础部分、游戏及放松活动。热身活动是利用呼啦圈引导幼儿做简单的器械操,培养幼儿做操的兴趣。也从一开始就引入呼啦圈,让幼儿清楚的明白我们今天上的内容离不开呼啦圈。整堂课的重点在基础部分,让幼儿在自由探索及结伴探索中,认识到呼啦圈的多种玩法,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我的第二个目标。游戏的进行是为基础部分服务。最后一个环节是放松活动,也让幼儿学着帮老师一起整理物品。这个环节在健康活动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

  我觉得整堂课上下来,有成功之处,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成功之处是:选材适合我班的幼儿,呼啦圈是一种常见物品,而且是我班的班级健康特色,它轻巧、安全,让幼儿有很多空间去研究、探索它的玩法。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整个环节比较清晰,三个目标基本达到。当幼儿自主探索呼啦圈玩法的时候,能及时关注幼儿,并有效的与孩子进行很好的互动,一些幼儿想出的玩法,我能及时给予肯定及鼓励。不足之处是:在热身活动中,热身的力度还不够,没有很好的活动开,尤其是颈部、手部及腿部,呼啦圈操的内容还不够丰富,没有达到很好的热身效果。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我充分认识到在健康课中,要在“引导幼儿探索、相互交流,掌握动作要领”上下功夫,让孩子在探索中,互相学习中提高学习动作的积极性。教师的讲解要精炼、透彻,把握好幼儿活动的密度和强度,一节健康活动才能真正的使幼儿体质逐渐增强、动作发展更完善。

  中班健康活动教学反思6

  本次活动是一次心理健康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活动了解一些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从心理上克服对医生的恐惧心理,勇敢的看病打针。现在已经是秋季,天气渐渐转凉,秋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幼儿由于年龄小,抵抗力差很容易生病,而他们又非常怕打针,只要家长说带他们去医院看病他们就很反抗,因而这次活动对幼儿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活动中我首先引导幼儿观看了动画故事《不怕看医生》,并观看了很多小朋友们看病的图片,引导幼儿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也了解了一些关于就医的安全事项,从图片和动画故事中幼儿体会到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都说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看医生。

  但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常见的看病的工具,例如:听诊器、酒精、口罩、针筒等,引导幼儿认识到这些常用的工具并没有那么可怕,幼儿会更感兴趣,在以后的活动中尽量提供一些实物给幼儿,让幼儿能更清楚直接地接触到,幼儿掌握起来也会更快更好。其次可以教给幼儿一些克服紧张情绪的办法,例如准备一些图片:

  (1)深呼吸,同时在心里慢慢数数1-5,一下子针就打完了(药就吃完了);

  (2)自我暗示:我是最勇敢的,打针吃药我不怕!

  (3)通过在心里唱轻松愉快的歌等方法来面对打针吃药的恐惧。通过这些具体的方法,让幼儿逐步消除对医院的恐惧。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克服看病打针的紧张心理,可以请幼儿来扮演小医生和小病人,尤其是平时胆子比较小的孩子,让幼儿穿上小医生或者小病人的衣服,教师引导幼儿看病,体验看病的过程,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更容易接受,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及时给勇敢“看病”的孩子奖励,用鼓励的方式正面引导幼儿做个勇敢的孩子,还可以让幼儿说说除了看病的时候要勇敢还有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也要勇敢呢?用生活中的事情帮助幼儿树立勇敢的精神。

【中班健康活动教学反思(通用6篇)】相关文章:

中班健康活动《哭哭脸和笑笑脸》的教学反思范文12-18

中班音乐活动《听》教学反思01-10

中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保护牙齿》09-23

中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保护鼻子》09-23

中班健康假期安全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12-28

中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战胜小蛀牙》09-23

中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好玩的圈》09-23

中班主题教学活动反思《落叶飘飘》09-23

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2-27

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健康检查》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