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域地理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区域地理的教学反思1
一、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同时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合理按排,尽量变讲授内容为探究内容和活动内容,给学生提供发现和掌握知识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在这节课上,我展示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和各个活动地图,让同学么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能够经历探索过程,得出界线ABC的确定主导因素、具体分界山脉、四大区域的具体位置范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自主的得到了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己学习主体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实现了教学角色的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
二、反思是否强化了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作为教师,你想过没有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分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这节课我通过展示地图,使学生能够清楚的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充分利用地图,学生也强化了读图析图的能了。
三、反思教学环节是否齐全
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每一个环节的缺失必然会使一节课在某些方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也不能落入教学环节的窠臼中。本节课我将教学环节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在时间分配上进行了思考。在教学活动中我侧重新授、练习和当堂验收,重练习,轻理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掌握得分的技巧和能力。
四、反思是否照顾全体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尖子教学,教育要面向全体,从最后一名学困生抓起。这是我在教学活动中的难点,学困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面对这样的困难,我努力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从生活出发,由浅入深,渐渐培养学困生的兴趣和能力,缩短与他人的差距。另外,我还尽量发掘学困生的优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树立信心后很多学生都活跃起来,积极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本节课中我虽然调动了大部分的同学积极性,但有些问题的设计还是超出了某些同学的能力范围,或没有激发他们的兴趣。 以上教学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如语言设计如何既生动又严谨、板书如何能既简练又全面,等等。总之,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学科研的智慧。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急学生所想,为学生所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才能不阿断地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区域地理的教学反思2
通过本节教学,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少缺点和不足。要适应新课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我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新课的导入,我以介绍24节气的"小满"作为开始。对于二十四节气,很多学生只是略懂一二,所以兴趣相当高学生想不到的,感到意外。讲授时间正好在五月二十一日附近,时令节气本来就是气候的因素在农业生产,生活上的反应,而对于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又有所不同。学习完不同的地理区域一目,对区域类型以及区域的划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实践。我又设计了一个给本校划分区域的活动,很有实践性。利用生活中现成的材料学习地理,来印证地理原理,不正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吗。身边的例子更直观更生动更易于理解,不必舍近求远,非举千里之外的例子。活动结果是学生积极参与。有按院落划分的:有按学习区活动区划的;有按平房楼房划的。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深刻理解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标准不同,划分的区域不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并初步懂的具备地理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画中国轮廓图。画简笔画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画出这个图,再画出地理界线A、B、C。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一目了然。再讲解界线A、B、C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我做了一个启发:我们学校与外界有没有界线?学生:有。又问:是什么?学生说:砖墙和大门。同理让学生看中国地形图,看界线A、B、C位置有什么典型的地理事物,学生马上找出有关的山脉河流。至此,学生在探究P5探究活动1、2、3会很轻松自然地完成。
不足之处: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不流畅,缺乏丰富的语言做润滑剂;对学生激励性评价单一缺乏多样性,就是"好"、"你很棒"、"非常正确"等语言贫乏;时间没有安排好造成教学内容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又不能及时调整思路应对,在适当的地方做结尾,缺乏教学机智。总之是教学素质不过硬。
反思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能够在老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做到了从"学会地理"向"会学地理"的转变。不足之处是我没有将准备的所有知识都展示给学生,非常遗憾。
如果在上这节课我做这样调整:将让学生阅读P2---3正文与图5.1移到展示图5.1之前效果会更好。其次丰富课堂语言,尤其是环节与环节之间的链接语言多加推敲与锤炼。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要丰富多彩。
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学习,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技术顺畅地结合。
区域地理的教学反思3
本学期并不是我第一次任教理科班的地理教学,比较以往的教学教训和经验,本节课通过精心设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出发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目的展开教学。实践表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比较活跃,激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有所获。基本杜绝了上课睡觉、说闲话、做理科高考科目作业练习、摆弄电子产品、看闲书等现象。如果想搞好理科班的地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科学素养,我觉得我们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端正教育思想和态度,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
教师本身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认识,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服务,站住课堂主阵地,发挥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素养。
2、更新知识结构,丰富课堂内容
由于很多地理教师属于理科专业出身,所以在高中阶段偏文科性质的地理教学中,理科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均比较强,但是缺乏文科知识底蕴。为了使课堂教学充实有趣,地理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的充电,博览群书,特别是加强对区域历史、政治背景知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特点,培养学生用综合的观点看问题。
3、改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不参加高考,也没有会考的理科班学生来讲,如果地理课堂毫无趣味,学生肯定不会买账。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听进去,课堂中参与进来,就更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以讲授为主的死板教学模式。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设置课堂有趣的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时事紧密联系等都是必要的教学方式。
4、改变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
虽然新课程改革后评价方式中增加了学习过程的评价,但是很多的时候都流于形式,仍然以期末统一考试为主要的评价方法,而且考试多像曾经的会考一样,发复习提纲和试题,然后选取比例很高的原题考察,不仅埋没了很多学习认真同学的成绩,也给很多学习开小差的同学开了“绿灯”,显然有失教育评价的公平合理性。所以改变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也是促进理科班地理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理科班地理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旗帜,以教师的角色转换为突破口,让学生释放鲜活的生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让课堂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体现地理的魅力。只有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乐学、好学、善学、巧学”为第一要务,才能让理科班的地理课教学之路越走越宽。
区域地理的教学反思4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区域。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种"身份"。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关于区域地理方面的知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还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堂上,不仅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区域类型,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读图分析四大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的特点,最终达到爱学地理、会学地理、活学地理的教学目的。
读图5.4"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首先要通过界线A、界线B、界线C的具体分布,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界线A是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界线B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把界线C说为青藏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效果会更好,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更加明了清晰。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是对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学方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就会有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充当学生的"向导"——把学生引向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向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学生自能乐学、善学。在教学中,对于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色、气候特色、产业特色、人文特色及资源特色这些基础知识,我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区域地理的教学反思5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同,我国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学生 刚刚接触区域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还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区域类型外,还应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的培养。最终让学生 自己能读图分析四大地理位置、范围、气候、地形等方面的特点,达到会学地理、活学地理、爱学地理的的教学目的。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 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 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 铺垫;其二,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选择的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盖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 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的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本 节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区域地理的教学反思6
第五周终于把第六章的新课讲完,现在总结并反思一下。第六章共三节,我分别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是打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领悟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下面以每一节的位置、地形、气候讲解思路为例。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我基本上按照教材的思路,先指导学生看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用填空式的板书引导学生一步步概括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然后小结套路,再让学生按套路看图概括欧洲的情况,最后用三到四个短语分别描述亚洲、欧洲的典型区域特征。
第二节,非洲
因为内容比较简单,加上之前已经用了四节课的时间给学生示范过怎样描述一个大洲各方面的特征,我就尝试换另一种教学方法。先通过播放《狮子王》片段,引导学生从中找出非洲自然环境的典型特征,并用“高原大陆”“热带大陆”来形容,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查阅手头上所有资料,找出说明“高原大陆”或“热带大陆”的依据,提示学生从原因和所导致现象两个方向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时,我在其中巡堂,发现学生除了懂得从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特征入手之外,还能够考虑到位置、地形、气候的相互关系,甚至有更广阔的思路,如:东非大裂谷之所以深邃,是因为纵跨非洲大陆东部的高原,相对高度大;撒哈拉沙漠地区之所以少雨,可能是因为处于非洲大陆东部高原的背风坡。小组汇报的时候,我继续提示学生思考地形、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又马上补充很多依据。我一一板书下来。
第三节,美洲
我采用了对比学习法,主要目标是揭示位置、地形、气候三者的联系。先让学生尝试按学过的套路分别描述北美洲、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再让学生对比:南、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北美洲、亚欧的气候类型特点;南美洲、非洲的气候类型特点;南、北美洲的气温、降水特点。在对比时,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它们之间差异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与面积;北美洲三大南北纵列带使北美洲夏季普遍高温,冬季普遍低温,而南美洲的地形使其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同地理位置,板块运动和外力作用存在差异,则各大洲地形不一样……最后简单板书,则位置、地形、气候的相互联系一目了然。
反思一下,可以继续完善之处主要有:板书可以再优化,合并同类项,设计得更简练;视频可以更丰富、更简洁;注意及时进行知识梳理,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教材与图册。
区域地理的教学反思7
通过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本节教学,自己感慨万分颇觉身上压力大,任务重,需要我继续探索研究的地方太多了。我必须加大学习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力度,彻底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这种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及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薄弱,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种状况在我教学中大量存在,我也试图改变,而不能彻底改变。所以要转变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首先,要明确新课程标准和新材料的基本理念:要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教学: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等。因此,我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等方面,都应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己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实施教学,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世界都在转变,我为什么不能转变呢?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我引入新课时对24节气“小满”做了简单的介绍时学生想不到的,感到意外。讲授时间正好在五月二十一日附近,时令节气本来就是气候的因素在农业生产,生活上的反应,而对于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又有所不同。学习完不同的地理区域一目,对区域类型以及区域的划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实践。我又设计了一个给本校划分区域的活动,很有实践性。利用生活中现成的材料学习地理,来印证地理原理,不正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吗。身边的例子更直观更生动更易于理解,不必舍近求远,非举千里之外的例子。活动结果是学生积极参与。有按院落划分的:有按学习区活动区划的;有按平房楼房划的。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深刻理解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标准不同,划分的区域不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并初步懂的具备地理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画中国轮廓图。画简笔画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画出这个图,再画出地理界线A、B、C。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一目了然。再讲解界线A、B、C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同理让学生看中国地形图,看界线A、B、C位置有什么典型的地理事物,学生马上找出有关的山脉河流。至此,学生在探究P5探究活动1、2、3会很轻松自然地完成。
不足之处。教学环节与环节之间不流畅,缺乏丰富的语言做润滑剂。对学生激励性评价单一缺乏多样性,就是“好”、“你很棒”、“非常正确”等语言贫乏。时间没有安排好造成教学内容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又不能及时调整思路应对,在适当的地方做结尾,缺乏教学机智。总之是教学素质不过硬。
反思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能够在老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做到了从“学会地理”向“会学地理”的转变。不足之处是我没有将准备的所有知识都展示给学生,非常遗憾。如果在上这节课我做这样调整:将让学生阅读P2---3正文与图5.1移到展示图5.1之前效果会更好。其次丰富课堂语言,尤其是环节与环节之间的链接语言多加推
敲与锤炼。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要丰富多彩。
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学习,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技术顺畅地结合起来。
区域地理的教学反思8
一、学情反思:
对于学习第二节知识,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相关知识不足。学生对全球定位系统(GPS)非常感兴趣,但是对这一全新的地理信息获取技术的认识是陌生的。不仅与初中地理中没有涉及相关知识有关,而且与前面已学的地理知识存在一定的跨越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方法处理得不当,会让一部分兴趣不高的学生因难而退,失去学习的兴趣。
2、从能力上看,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收集、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全球定位系统知识十分有限。再加上受现实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发挥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的能力。体现在对“阅读”理解,“活动”的实施以及对GPS各应用领域情况掌握等方面。
鉴于以上的学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收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和图片,加强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由于GPS的技术含量高,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有选择地引导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3、困难和生成性问题预估
(1)学生在参与本课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应该主要集中在地理空间想象力和地理信息收集、分析、加工的能力训练。
(2)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可能会出现在对全球定位系统组成中的空间星座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反思
在必修3的学习中区域的信息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各种各样区域图中获取,切忌老师把结论端给学生,新的案例学生要能分析才是学生要达到的发展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讲授3S技术时,我们向学生展示家乡不同时期的.遥感图片,让学生体会到家乡城市的变化,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在Googleearth上找到家乡、找到学校,找到相关的信息,上传手中的资料,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有用的知识的获取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理解地理学习对生活的有用性,有了发展的动力,形成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的大智慧。课堂教学的效果,着眼点并不仅仅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新的课程给有创新意识、用心的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区域地理的教学反思9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区域,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种“身份”,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同,我国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课堂上,不仅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区域类型,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读图分析四大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的特点,最终达到爱学地理、会学地理、活学地理的教学目的。
读图5.4“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首先要通过界线A、界线B、界线C的具体分布,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界线A是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界线B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把界线C说为青藏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效果会更好,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更加明了清晰。
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把学生引向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能乐学、善学。我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区域地理的教学反思10
《中国的区域差异》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地理的衔接点,是在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
其中《四大地理区域》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第二是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按照区域名称,区域位置范围,区域划分依据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四大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是: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结合本人本节教学实例,教学反思如下:
一、反思教学过程:引入自然,承转过渡连贯,层层推进。创设的情境、问题都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如:
1、从复习上学期的章节目录开始,到打开新课本浏览目录,既使学生了解本学期所学内容,又启迪学生目录说明与上学期有何不同?让学生清晰认识:上学期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今个学期进入区域地理学习。而本节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2、在"认识不同的区域"教学中,按照"感受区域的存在", "尝试划分区域"、"认识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区域"顺序逐步推进,引导学生加深对区域的认识。如设计有以下
问题情境: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感受到区域的存在,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找一找。(如长途电话号码、家庭住址、邮政编码)
2)长途电话号码、家庭住址、邮政编码,让我们更多感受行政区域的划分,其实区域的划分有许多,想一想,有哪些?(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三级阶梯的划分、干湿地区的划分、温度带的划分、内外流区域的划分)。同学们会划分地理区域吗?
3)让学生完成第三页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地理区域的划分,体会划分地理区域的方法。
区域地理的教学反思11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区域地理教学,对于必修班来说如同鸡肋,厚厚的一本书,繁杂的知识点,众多的案例,但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分值却最多占到10—15分左右,真是舍也不是留也不是,又因为面临学业水平测试,课时紧,必修一二的复习要占用大部分时间,因此一直以来必修三的教学如走马观花,上课划划重点,督促学生背记,这种方法往往在考试中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每一轮教学之后,将自己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地理教学更宽广的社会实践角度回头看总觉得非常遗憾,长期以来,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都是在应试的被动条件下形成的,简单的一轮轮的重复或沿袭,一切为了成绩而忽略了新课标地理教学的新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怎样才能在紧张的应试大环境下,让学生能系统学习区域地理,增长实践应用能力,又能在学业水平测试考出好成绩呢?
反思自己教学的得与失,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确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著名教育家陶行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两句话似乎特别适合区域地理的教学,因为区域地理的内容涉及生活、生产、社会文化现象等诸多方面。
一直以来自己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忽略了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今后教学中应该改变一言堂的局面,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关注学生的经验、选取生动的区域活动案例,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2、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最优化,探究问题和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生搬硬套统一的教学目标,要针对学生情况,确定具体的细致的教学分解目标。例如在区域整体性特征的教学中,以前是使用教材提供的厄尔尼诺现象为教学案例,学生本身对厄尔尼诺现象就很生疏,以此分析整体性更不知从何着手,本轮教学中我采用了西北干旱荒漠环境的特征成因,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分组讨论研究后,总结概括出因为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稀少———植被具有耐寒特征———河流短小水量少———土壤肥力低等等,由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影响、制约概括出区域的整体性特征,课堂生动活泼,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参与讨论,效果很好。
3、课堂教学失误的反思
课堂教学复杂多变,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设,教师也不是圣人,不能保证每堂课不出一点失误:预设目标脱离学生实际,不成功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讲到某问题时被卡住,教具准备不充分,表达不清、令人费解,举例不当等,我尽可能做到及时反思失误,引以为戒。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一个认识过程。既是对过去的总结,又可以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启示。通过一轮轮的教学反思,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再认识的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进而修正,调整,使之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这样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区域地理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地理的教学反思10-22
地理教学反思10-22
地理教学反思07-05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01-15
地理教学随笔与反思01-17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反思01-15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范文12-16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01-23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01-18
高中地理教学课后反思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