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猫》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文《猫》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猫》教学反思1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因而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询问,最后还是不明白快乐是什么。而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从燕子、蜜蜂、青蛙的话去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教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以下的几点是我在教学中做得比较成功的:
1.以读为主,以学生为本。《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我就让学生通过有目的性的自读、小组读、个人读、男女赛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来理解燕子衔泥造窝、蜜蜂采蜂酿蜜、青蛙捉虫保卫庄稼的辛苦。体会他们快乐,明白波斯猫为何不快乐及 “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整节课,我非常注重朗读的指导,除了老师范读外,我还以各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为了让学生掌握波斯猫听完燕子的回答后那种瞧不起的的态度,我做了个瞧不起”的表情,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模仿老师并带着表情边朗读,既降低了难度又达到了效果!在指导朗读青蛙回答波斯猫“捉害虫、保卫庄稼是我最大的快乐!”这一句话,我先让学生观察图,青蛙回答时做了什么动作,看出它的心情如何?然后全班同学和老师朗读这句话也带着动作一起朗读,朗读指导就水到渠成了!
2.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学生读得好,说得更好,一位女生说,她从“一口一口”体会到燕子衔泥造窝的辛苦;另一男生从“千千万万”感悟到蜜蜂采蜜酿蜜的辛劳,读时声情并茂。老师再用资料补充:一只青蛙一天捉70多只害虫,一年能捉15000多只害虫此时,让学生感受青蛙为人类的贡献。学生的情感油然而生,饱含激情的朗读至今另我难忘。
3.学习中穿插游戏。为了巩固上节课的生字词,帮助本课的朗读,我在讲授新课前设计了一个“和谐号”多人座火车,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学生的兴趣非常浓,积极性高,效果很好!
4.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课文《猫》教学反思2
这篇课文分为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可爱两部分,全文字里行间表达了老舍先生浓厚的爱猫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
一、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年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刚上课时,我请学生说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创设了自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这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整节课中我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自信心。
在学生填“猫既它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个空时,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填。当学生理解到“小梅花”能体现老舍先生爱猫之情时,我能与学生呼应,利用手势表现五个瓣的小梅花形状,引导学生理解老舍先生爱看这小梅花,越看越觉得美,自然而然地体会了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这节课上我与学生始终能进行平等对话。我认为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课堂对话才是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在理解完猫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时,我利用课件出示一组省略号,这是我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这样既能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猫的性格古怪,突破教学难点,又能对冒号的用法进行巩固复习。意在培养学生创造潜能的同时复习基础知识,力求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学生在补充省略号的内容时结合生活实际讲得较好。我在处理第四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时使用以读代讲的方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读书时间、自由的理解空间。
这节课上学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时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读的水平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教师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收效较好。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驾驭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写作方法,使学生产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对课文理解从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刚上课时请学生自读全文,说说老舍家的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意在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即“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可爱”,在学生不能准确归纳第一部分主要意思时,我引导学生再读书谈印象。我想,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深入地继续理解课文。体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的教学理念。
理解完猫的性格古怪这一部分后,我又利用课件归纳出猫性格古怪的几方面表现,以求对这一部分的理解进行整合。学完全文后,我又请学生浏览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深入,所以学生能准确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平时与学生交流,我了解到学生喜欢猫等小动物,很多学生家里养着小动物并乐于欣赏小动物的照片。为了更好地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我在下课前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猫的照片。在学生兴趣盎然时我又留了自主选择的作业: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学生搜集到猫与小孩、猫与狗、猫与螳螂等图片实在令我惊喜不已,这些图片充分展示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情景。还有一些精彩图片没有在课上一一展示。我深深地感受到课程资源给孩子们创造了无穷广阔的学习空间,孩子们在其间兴奋遨游的同时体会到了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这种快乐也深深感染了我。我感到对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教师体会到了教学的无穷乐趣。
三、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式读书,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到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读书是语文教学的特质,只有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真真切切地读才能使学生感受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才能使学生与老舍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这节课中,为帮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我设计了自由读、默读、浏览、指名读、有体会地读、师生共读、推荐读、边想象边读、评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在各种读的形式中,学生由于各自的理解不同,对不同字句语调、重音的处理也不同,读得效果较好。这样设计是为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只有利用多种方式读书,才能发挥学生个性化特点,产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教学效果。在各种读书形式的穿插运用中,学生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始终边读边悟,最后深切地体会了老舍先生的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我感到学生在读“猫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时读出了自己对性格怪的猫的喜爱之情,在读满月的小猫玩鸡毛、玩线团、撞桌腿等词句时再现了满月小猫更可爱的情景。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个性化地再现了老舍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达到了我所设想的“以心悟情、以声传情”教学效果。
这节课上我还利用想象、展示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进而激发学生对猫等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由于学生对前文有了正确的理解,所以在学生体会满月的小猫把满院的花草弄得枝折花落老舍先生“绝不责打它们”时,学生能准确体会老舍先生爱猫之情,读得较好。爱猫、爱花、爱生活是老舍先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我能通过学生课上积极踊跃的表现、深入地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到每一个学生对猫的喜爱、对小动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新课标、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会不断思考、不断改进。
课文《猫》教学反思3
《猫》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本文时,我注意围绕“人爱猫,猫爱人”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词句。
首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和猫之间的喜爱之情?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再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接着,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全班汇报。在交流汇报的时候,我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引导。如,“蹭”字,让学生体会猫在撒娇,对主人很亲。“任凭……也……”、“无论……也……”、“非……不可”等句式让学生练习说句子,加深对猫的古怪性格的理解。
最后,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把“人爱猫,猫爱人”的感情读出来。
课文《猫》教学反思4
我在教学《猫》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文章构思精巧,意味隽永,针对文本的这一现状,我教学设计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更规范有效的语言训练,于是,我选择了“说读”这个课型。
说读,就是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选择了三个话题:说猫,说人,说文。每一个话题,分说两个方面的内容:说猫,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说人,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说文,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
整个课堂,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走,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积累丰厚自然。
我觉得,这堂课我的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大胆尝试了课堂教学中的“无提问设计”。
从“提问”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碎问”,时时在问,问得密度很大,可以说已经不能称之为“提问”;二是“多问”,问得比较多,“提问”的质量不高;三是“主问”,只提出几个主要的问题,提问有深度,有牵引性,学生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最后一种情况,最精妙最有趣,就是“不问”,不使用提问来建构课堂,也不使用提问来组织教学。
反思《猫》这堂课的教学,对于“无提问设计”的尝试,我有如下的几点收获——
一、课堂既然可以“提问”,那么,也应该可以“不问”。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并没有因为“不问”而松散,相反,学生围绕三个话题,充分进行说读活动,读得动情,说得到位。也因为老师的“不问”,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读得透彻,说得精要。
二、教师可以“不问”,但是必须“有为”。
这种“无提问设计”课型,着眼于学生的课中活动丰富,课堂时间几乎全部交给了学生,如此,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师的“无为”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师的“有为”隐含在教学的设计中:“说猫、说人、说文”三个话题的设计,是逐层深入的,且三个话题涵盖了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这三个“切口”,是到达文本深处的捷径;教师的“有为”还表现在课堂的点评中:对学生的“说”,教师或概括,或校补,或提升,或总结,或追问……我觉得我的对于学生发言的点评,能够推动话题向着更深入的目标前进。
三、教师要做到“不问”,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精加工”。
“无提问设计”的课堂,要求教师改变角色,由以讲析为主改变到以艺术设计、艺术调控、艺术指导、艺术点拨为主,因此,教师的深入研读教材、找准话题以及思考自己如何精要点示就显得犹为重要。这篇课文的“深加工”,我做得很艰苦,可以说,前期的研读教材花了9分力,后期的教学设计只花了1分力。也正因为前期的加工到位,才保证了后期的活动实效。
反思《猫》这堂课的教学,对于“无提问设计”的尝试,我也有如下的几点疑惑——
一、没有“提问”但是应该有“问题”,那么,这个“问题”,除了以话题的形式呈现以为,有没有其他的呈现方式了呢?
二、在围绕话题进行说读活动的时候,如果发现学生说得不够深入,此刻,老师的“追问”,算不算“提问”?如果算,那么,这个课型算不算“无提问设计”?
三、在学生说读活动中,教师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他需要通过艺术的“介入”来调控活动方向,来增强活动的厚度。那么,教师的这种“介入”应该控制在怎样的一个“度”上,才不至于喧宾夺主,不至于越俎代庖?
课文《猫》教学反思5
《猫》是老舍先生笔下的一篇描写动物
的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平实无雕琢的语言,表现出猫性格的古怪,以及刚满月小猫的调皮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新课标指出四年级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求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以研究性阅读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说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理解。创设情境来让学生感受作者和《猫》之间的真情,感受“人爱猫、猫爱人”的和谐画面,体 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并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教学时,我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第一自然段中的“老实、尽职、贪玩”感受猫性格的古怪,重点分析、体会、朗读第一自然段。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第2、3自然段来突破难点。
在开头和结尾分别只用有概括句子的文章和老舍的文章作对比,让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抓住动物的神态、动作、声音来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只可惜这点指导得不够详细,只是让学生感受到,而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另外还有两点是需要我注意和改进的:1、本文是一篇要求背诵优美语句的文章,应给学生一些背的时间。2、在指导“屏息凝神”这个词语时“屏息”指导得不够准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和有活力的年轻教师探讨,不断完善自己,还请各位同事多多帮助、多多指导,谢谢大家!
课文《猫》教学反思6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因而去找燕子、蜜蜂、小青蛙询问,最后还是不明白快乐是什么。而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从燕子、蜜蜂、小青蛙的话去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教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以下的几点是我在教学中做得比较成功的:
一.以读为主,以学生为本。
学习本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有目的性的自读、小组合作读、个人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来理解燕子造窝、蜜蜂酿蜜、小青蛙捉害虫的辛苦。体会他们的快乐,明白波斯猫为何不快乐及“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快乐”的道理。并且我在教学中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自己对“燕子、蜜蜂、小青蛙为什么觉得快乐。而波斯猫却不觉得快乐”的理解。学生因为对课文熟悉了,有的学生就说:“燕子一口一口地衔泥来造窝,创造窝的过程很辛苦,所以他很快乐。”有的学生说“燕子的窝是自己造的,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才得到的,所以它很快乐。”有的学生说:“蜜蜂通过千千万万朵花中才来花粉,才可以酿成蜂蜜,他劳动得很辛苦,并且它的劳动创造出了成果,所以它特别快乐。”有的学生就说:“小青蛙整夜整夜捉害虫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想到能帮助人们除害,知道劳动有了回报,就觉得是它最大的快乐。”有的说:“波斯猫不劳动,总依赖主人给它东西吃,所以它不会觉得快乐的。”这样,通过读、说,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二.注意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本课的说话训练,我采用了“巧设问题,激发说话动机”的方法。在学生学完这一课时,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我想对波斯猫说什么?波斯猫听了大家的话会说什么?做什么?学了本课,我明白了什么?这一个个问题看似连珠炮,其实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火花被引燃了,说话的兴趣被激发了。当学生的
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想象奇特,丰富多彩。有的说,波斯猫,我要告诉你,只有靠劳动的来的成果才是快乐的。有的说:听了大家的话,波斯猫说:“原来快乐这么容易就能得到”。说着它就去捉老鼠了,每捉到一只老鼠,它的心情就特别高兴,还感觉到了主人给他的蜂蜜特别甜、炸鱼特别香。有的说,波斯猫知道了劳动能创造快乐,所以他天天去捉老鼠,帮助主人把家里的老鼠都捉完了,他还去邻居家捉,他从此就过上了快乐的日子,知道了快乐是什么滋味了。通过这一训练,学生把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起来,对文本有了一个更深的感悟:劳动能创造快乐。
执教后,我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有个别同学在这么有趣的学习气氛中还是不能集中注意力?一个严肃的问题再次出现,那就是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
课文《猫》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实具体地进行描写的。
4、.帮助学生学会本课“蹭、稿、秧”三个生字和“痒、稿、凭、殃”四个会写字。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实具体地进行描写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欣赏了几张猫的图片,哪些小朋友家养过猫?猫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的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怎样的?
二、复习检查
出示词语:
稿纸、任凭、遭殃、蹭、无忧无虑、丰富多腔、屏息凝视、枝折花落
1.指名读
2.师纠正读音
3.齐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猫的哪几个方面?
2、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猫的性格古怪?
四、学习第一部分
(1)古怪是什么意思?
(2)看看猫古怪的性格体现在什么地方,画出相有关的句子,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然后,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A、说它老实吧……理解无忧无虑
B说它贪玩吧…….理解任凭
C说它尽职吧…….理解屏息凝视
小结:
说它“老实”可是又很“贪玩”。说它“贪玩”可是又很“尽职”,这本都是矛盾的特点集猫于一身,由此看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学习2—3自然段
(1)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了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2)指名说,找出相关语句。
(3)品味“蹭”,蹭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表演“蹭”的动作?大花猫在“蹭”主人可能在想什么呢?
(4)比较句子
出示: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脚印。
读出了什么感情?
(5)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象……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6)指名学生学学猫的叫声。
(7)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味道。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自学第四自然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2.交流
3、尽管小猫如此顽皮、淘气。但我会责打它们吗?(不会)我会讨厌它们而不要它们吗?为什么?
满月的小猫就像孩子,它淘气、天真、生气勃勃实在是太可爱了。
2.师和学生一起来读,师引读: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一根鸡毛,一个线团……
一玩儿起来……
它的头撞在了门上…….
六、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实在有些古怪,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实具体的进行描写的?
板书设计:
古怪老实贪玩尽职
高兴时不高兴时
可爱
胆小勇猛
课后反思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风趣亲切,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为了让学生感受课文中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我找一些有关猫的有趣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并配有猫叫的音乐,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看。一下子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对这些活泼可爱的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及时加入了导语: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的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师怎样的?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起初,学生对大猫、小猫特点的可爱和古怪统一,从这两点入学生的兴趣勃然高仰,我能明显地感受到跃然在他们脸上的那份喜爱,很多学生都坐在下面轻轻地叫着,“大猫古怪”“小猫可爱”。这一叫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抓住朗读课文的最佳时机,让他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这种情感。
在指导学生体会猫老实、贪玩的矛盾性格时,总想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任凭、屏息凝视、蹭”等重点词语谈理解,几名学生回答后,总觉得答得不到位,所以在这一环节耽误了不少时间。使得在学小猫可爱这一段时时间较紧,学生没时间背一背课文。课后仔细想想,如果老师当时能及时点拨一下:“你是从那些词语读出来的?”学生会较快说出感受,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
为了体会老舍先生写猫叫声运用的“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我让学生们模仿猫叫,大家踊跃举手,争相模仿。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两个词的妙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望着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我感受着这份跃出文本的生命之爱,再次惊讶语言的魅力。
由于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读课文,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主要是文本的内容与学生体验有一定联系,重要的事,课堂上的一些训练从课文内容出发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设计,再加上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课文的指导训练,使师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激情充沛。
课文《猫》教学反思8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平时与学生交流,我了解到学生喜欢猫等小动物,很多学生家里养着小动物并乐于欣赏小动物的照片。为了更好地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我在课前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猫的照片。学生搜集到猫与小孩、猫与狗、猫与螳螂等图片实在令我惊喜不已,这些图片充分展示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情景。我深深地感受到课程资源给孩子们创造了无穷广阔的学习空间,孩子们在其间兴奋遨游的同时体会到了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这种快乐也深深感染了我。
在这节课中,为帮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我设计了自由读、默读、浏览、指名读、有体会地读、师生共读、推荐读、边想象边读、评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在各种读的形式中,学生由于各自的理解不同,对不同字句语调、重音的处理也不同,读得效果较好。这样设计是为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只有利用多种方式读书,才能发挥学生个性化特点,在各种读书形式的穿插运用中,学生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始终边读边悟,最后深切地体会了老舍先生的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我感到学生在读“猫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时读出了自己对性格怪的猫的喜爱之情,在读满月的小猫玩鸡毛、玩线团、撞桌腿等词句时再现了满月小猫更可爱的情景。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个性化地再现了老舍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达到了我所设想的“以心悟情、以声传情”教学效果。
课文《猫》教学反思9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构思精巧,意味隽永,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把大猫的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述得栩栩如生。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学生也非常喜欢并且爱学。我在教学中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思考:猫的性格怎样?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猫的这个性格?这些性格特点怎样?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矛盾的词语连接起来的?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以后,再通过朗读、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学中,由于行文特色和第一自然段大致相同,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在反馈交流时,赵茜同学条理清晰,很快讲出了猫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的表现以及勇敢和胆小的性格特点,这是高于一般学生的思维广度,也显示出了赵茜非常强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正是我们着力想培养学生的方面。也许因为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找的重点词相当准确,紧接着学生又结合具体的语句深入谈了自己的体会,也为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猫的性格:
在学生找到猫那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以后,分别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并从中找出重点词语。比如:无忧无虑、一天一夜、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学生有亲身体会,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对于“屏息凝视”这个词语的理解,我采用了让学生亲自体验,再加上“一连就是几个钟头”的理解,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了猫“尽职”的性格。
2、在小结中升华,深入理解“古怪”的含义: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猫那三方面矛盾的性格以后,我为学生出示了填空题: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这些看起来互相矛盾的特征,但又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学生通过学习以及板书很快理解了这些古怪之处,并且准确的做出了填空。
3、通过对比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最为关注的`还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第二自然段的句子,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与学生实际的理解有距离,特别是“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个句子。为此,我首先设计的是比较朗读,其次是以梅花图引发美感,最后提出反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能把那脏脚印看成梅花呢?”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的学习价值得到实现,而不是在课堂中虚度光阴。那么,用什么可以显示出学生的感悟提高了呢?朗读能很好的体现,读出自己的特色,而这篇文章又适宜用朗读来体现,在实际学习中学生由对句子的理解和认识而读得津津有味。
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理解了这篇课文,理解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理解了人爱猫,猫亲人这一主题。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我感觉课堂上没有让学生更充分的朗读,因为时间仓促,小猫那部分内容学生理解得不够充分,课堂上有些问题只要有学生回答正确,我就给予肯定,而没有给其他学生思考的空间,因此没有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
另外,为准备这节课,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精心画了一幅课文插图,却因为时间关系,仅出示图画并粘贴在黑板上,而并没有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图画中那栩栩如生的猫,有点遗憾。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探究语文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文《猫》教学反思10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文章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从全文看,重点在第三只猫。故事的主体是“我”,主旨在于冤案的教训。作者告诉人们,仅仅根据一点可疑的迹象,就得出主观臆断是错误的的,依靠自己的强势话语权和暴力进行随意的惩罚只会伤害无辜。让学生读懂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泛泛的讲述`分析对学生来说,只不过是浮于浅表的被动接受。仍无法体会`领悟文章的经典之处,独到之处。在教学文本时,我实施了探究研读的方法。
这篇文章,描写很生动,无论猫的各种形态还是一家人的喜怒哀乐,都跃然纸上。我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提出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先让学生画出抒情议论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探究。重点放在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思想感情。如:提问可以设计为:1。文中写“我”家养的三只猫,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及亡失时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2。文中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3。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件事你想对“我”说点什么?
4。为什么“我”明白自己的错误后会感到如此痛心?
5。作者这样自责的结果就是“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你知道他这样做的原因吗?
因此,这样探究就是探究课文的抒情议论,探索作者究竟想说什么,讽喻的是什么社会现象,在哲理层面上是什么意思。明白了这些,才算理解了着篇课文。
课文《猫》教学反思11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虽然短小,但内容具体,描写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的范文。猫虽然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却显得那么生动活泼,那么惹人喜爱。这篇文章细致生动地描述了长大后猫的古怪性格,刚满月时小猫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猫是较常见家养小动物,绝大多数学生《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虽然短小,但内容具体,描写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的范文。猫虽然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却显得那么生动活泼,那么惹人喜爱。这篇文章细致生动地描述了长大后猫的古怪性格,刚满月时小猫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猫是较常见家养小动物,绝大多数学生见过猫,不少学生还养过猫,因此,在第一课时里,我首先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在学生自由讲述自己喜爱地动物,喜爱猫的原因的基础上进入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以及展开想象等方式具体感知小猫的可爱淘气,体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并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喜爱之情,从而为第二课时打好基础。
因为本篇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并没有在内容上花太多的功夫,而是把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中心句,同时边读边用笔划出能够体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语句,在此基础同桌交流。在教学中心句时,我用幻灯出示一组话:猫的性格古怪。猫的性格有些古怪。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让学生通过反复品味,体会语气的不同。学生通过品读,体会出作者语言的准确具体,以及作者渗透进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教师相机紧扣喜爱之情,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
同学们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予以适时地引导,让学生通过体会关键字词,体会喜爱之情,并进行读书指导。在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来再现猫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的基础上,猫的老实贪玩等性格特点也就一目了然了。在对语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猫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等特点,并及时的板书出示,并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作者看似矛盾的安排,实际上更加突出了猫长大后的性格古怪。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品位语句。比如在处理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个部分时,我请一个学生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屏息凝视,这个学生通过预习理解此词的意思,打仅限于此学生不能对这词有很深刻的体会,于是我让学生做出这个动作,并用从早上到学校上课直到中午放学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理解一连就是几个钟头尽职不言而喻;我还让学生通过找关键词语,借助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理解句子,通过学生惊讶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但是,再有些地方也觉得仍有遗憾,比如:在处理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处,我觉得在这个地方我个人讲的多了,学生有能力自己谈论出来的,那么我在这里指导的不到位,如果在理解完小梅花指猫的脚印后,紧跟一步问见过猫,不少学生还养过猫,因此,在第一课时里,我首先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在学生自由讲述自己喜爱地动物,喜爱猫的原因的基础上进入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以及展开想象等方式具体感知小猫的可爱淘气,体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并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喜爱之情,从而为第二课时打好基础。
因为本篇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并没有在内容上花太多的功夫,而是把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中心句,同时边读边用笔划出能够体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语句,在此基础同桌交流。在教学中心句时,我用幻灯出示一组话:猫的性格古怪。猫的性格有些古怪。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让学生通过反复品味,体会语气的不同。学生通过品读,体会出作者语言的准确具体,以及作者渗透进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教师相机紧扣喜爱之情,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
同学们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予以适时地引导,让学生通过体会关键字词,体会喜爱之情,并进行读书指导。在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来再现猫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的基础上,猫的老实贪玩等性格特点也就一目了然了。在对语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猫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等特点,并及时的板书出示,并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作者看似矛盾的安排,实际上更加突出了猫长大后的性格古怪。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品位语句。比如在处理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个部分时,我请一个学生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屏息凝视,这个学生通过预习理解此词的意思,打仅限于此学生不能对这词有很深刻的体会,于是我让学生做出这个动作,并用从早上到学校上课直到中午放学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理解一连就是几个钟头尽职不言而喻;我还让学生通过找关键词语,借助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理解句子,通过学生惊讶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但是,再有些地方也觉得仍有遗憾,比如:在处理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处,我觉得在这个地方我个人讲的多了,学生有能力自己谈论出来的,那么我在这里指导的不到位,如果在理解完小梅花指猫的脚印后,紧跟一步问:你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另外蹭字上,学生通过做动作体会出作者对猫的喜爱后,如果进一步点明人爱猫,猫爱人这一点会更好。
课文《猫》教学反思12
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捕捉。它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
今天上了《猫》一课,在学习“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一段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读文章,从文中哪些词句中你感受到小猫的可爱?
“我从‘小猫到院子里来了,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感受到小猫的可爱。”学生的侃侃而谈令我高兴,全班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谁也想来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受?”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班上的小军怯怯地举起了手。“什么问题,你请说吧!”我笑着,期待着。小军习惯性地摸了一下自己的鼻子,说:“我觉得文章中‘小猫在花盆里摔跤。’这个句子不对。因为我看过体育节目,摔跤是两个人摔的。这里只有一只小猫,它怎么能摔跤呢?”小军的问题一出,课堂上顿时想起一片窃窃私语,学生们三三两两讨论开了。
是啊,一只小猫怎么摔跤呢?这里的“摔跤”如果只把它理解为因为走路不稳而摔倒,显然是不妥的。教过老教材的都知道,原来《猫》中有一群小猫,它们当然可以“摔跤”,现在新教材中“它们”已经改为“它”了,那这个“摔跤”该怎样理解呢?我一时也不免有些困惑,责怪自己课前没有仔细认真地钻研教材。现在学生提出来了,我该怎么回答好呢?急中生智,我想到了——学生既然把球踢给我,我何不再把球踢回给学生,让他们来谈谈呢?于是,我赶紧让学生安静下来,说:“同学们,小军同学真是会读书,能从课文中发现问题,他发现的问题你们发现了没有?你们觉得这里写‘小猫在花盆里摔跤’对不对?”
球踢出去了,教室里一片静寂。突然,小明举起了手,我赶紧请他站起来说。“我觉得这个句子写的没错。因为我有时走路走不好也会摔跤的,那么小猫在花盆里走不好,也就会摔跤。”小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我不这么认为。”坐在小明后面的小红急了,站起来就说,“我觉得小明的说法不对。小猫调皮才会像我们小孩子一样玩摔跤,如果说它走路不稳才摔跤,那么这只小猫就不可爱了。”
“我同意小红的说法,这个句子作者写的不对。摔跤是两个人才能摔的,一只小猫怎么摔跤呢?”
“我不同意。我觉得这个句子是对的。如果我是这只小猫的话,虽然我只有一个人,但是我可以把花盆中的花枝当作玩伴,和花枝玩摔跤,不可以吗?”小乐振振有词。
“我同意小乐的说法!”
“我也同意!”
“我也同意!”
……
课堂里又一次热闹了起来。此时的我无须表态,看着学生们那股兴奋、满足、自豪的表情,我觉得句子是否正确对学生来讲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们自己会读书了,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了。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
睁大发现的眼睛,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我们的教学就会因之而充满生命的律动,课堂就会因之而精彩纷呈。
课文《猫》教学反思13
《猫》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观察大黄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小猫的淘气来表达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
在研读教材时我发现,这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而且在遣词造句的运用上也十分生动和生活化,妙趣横生。因此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引导学生鉴赏和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
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
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在整堂课中,我觉得各环节处理的基本到位,检测预习后发现学生在多音字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进行多次强调,让学生多读多记。理解课文中学生品读词句也到位,学生理解了猫的古怪性格的具体表现。不足之处是:在总结写作方法时,有点仓促;拟人的手法也应该让学生总结出来;板书有点乱,应
该把学生总结出来的词即时写于黑板。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激情不足,声调过于低沉平缓,不够抑扬顿挫,对学生的表扬的力度和方式也不是很到位,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改正,做到更好。
课文《猫》教学反思14
这篇课文是我比较喜欢的课文之一,在作者笔下可爱的小猫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眼前。教学前我找了相关的资料,教学时还是发现一些问题。
1、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不均匀,提前预习好的同学已经能流利的朗读课文了,但是一小部分同学朗读时还是比较困难,其原因就是这部分同学没有去预习或者认真预习,预习时遇到自己读不来的生字一笔带过,不闻不问,这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这样的预习习惯,很不好。
2、学生的概括能力不是很好,四年级的语文和三年级语文相差挺大的,以前都不怎么让学生去概括课文的大意,段落大意。但是四年级却有了明确的要求,从开学到现在,一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了这种能力,但还是不尽人意。同时发现班里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特别是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都是跟爷爷奶奶在一起,家庭作业上家长指导不了,因为没有大人的监管学生也开始懒惰。虽然学校里的作业能勉强完成,但还是解决不了实质的问题。
3、在仿写这一块学生积累的语言不多,都是自己比较简单的几句话。语言积累有待加强。
在课堂上出现问题的基本上都是中等偏下的同学,这些学生一般有不预习课文的不好习惯,比较懒惰。针对这样的情况还得跟家长取得联系,希望能改掉他们不好的习惯。
课文《猫》教学反思15
《猫》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写了大猫的古怪性格,是从三个方面来写的,老实又贪玩,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小猫的淘气可爱,从而表达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认真反思感觉在这节课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做的比较成功。
1、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时有趣的活动方式,是学生个性展现的绿地。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有他们感觉安宁和自由时,记忆力才会大大增加,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猫》这课中,我在体会作者的情感时,创设了情境,让学生说说明明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猫,猫生性就爱动,猫抓老鼠也是天经地仪的事,可在作者的眼中都说成是老实、贪玩、尽职,这是为什么呀?在这个氛围中,教师也是一个活动的参与者,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爱说,敢说。别具一格的活动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独具慧眼,精彩至极的发言,让他们的个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教学中,学生对猫的性格特点,感受是多元的。在交流猫是老实的这一点时,一位学生马上提出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他认为这是懒惰的表现。我没有否定他,而是尊重他的见解,(他认为这是懒惰的表现)准备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而此时,有同学马上反应过来了,列举了课文中的句子加以比较,说明这是老舍先生爱猫的缘故。顺着学生的思路,我又问还能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学生讲到的是蹭字,尔后就有了那么多对蹭的个性化感受。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要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不在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一个蹭字的教育,让我深刻理解了洛克这句话的体会。
3、授之以渔:
仔细阅读教材,我们就会发现,教材给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多方面的,不仅提供了学生学习的知识,还提供了学习知识的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方法因素来组织教学,可以使学习什么与怎样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在不露痕迹中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本案例中,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尽职尽责这个词在文中的具体意思,从而小结出解词的方法。在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写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后,及时地小结出,我们读课文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更深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课堂教学富有情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4、入情入境地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起初让学生整体地读,理解文章的思路。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先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后悟出作者表达的情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都通过优美动听地读表达出来,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说读是文章中的一条主线。
【课文《猫》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猫教学反思11-28
四年级上册课文《猫》教学反思12-15
《猫》课文教学分析12-29
课文《画》教学反思12-23
课文教学反思12-08
课文《背影》教学反思01-20
课文《乡愁》教学反思08-11
课文:观潮教学反思03-02
课文《观潮》教学反思02-28
课文观潮教学反思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