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学反思(精选19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开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
立定跳远是小学体育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每个水平段的学生学习要求都不相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只需要他们初步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能说出动作名称和简单的技术术语,能运用双脚起跳、双脚着地的技术方法。
在教授本内容时,我一共用了五个课时,先从单脚跳开始,然后进行双脚跳,接着进行多种方式的跳。通过前面教学铺垫,最后过度到主要教学内容上去。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我采用的是“三拍法”。先让学生原地练习动作方法:手臂的摆动、双脚的弯曲等,然后分组原地向上跳,然后再向前跑一小步,再一个个进行过关练习,并单独辅导差生。
通过教授本内容我发现,很多同学在原地进行练习时动作方法很标准,但到实际跳时,很多同学的动作技术脱节,起跳时双脚不同步。下课后我也进行了思考,发现在教学本内容时,我的方法过于机械,没有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引导练习时教师的语言要精练,提示方法要恰当,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并通过各种小游戏达到层次性学习,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并掌握基本技能,同时要注意学生观察与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要让学会互相鼓励,学会互相帮助,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往与进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小组之间的竞赛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由于学生的荣誉感强,在开展竞赛的过程中,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小组争光,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加大小组合作学习的力度,达到积极锻炼的效果。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2
《麻雀》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文章的篇幅不长,但语言凝练而传神。刚读到这篇课文时,我就被文章新颖的构思和优美的文字所吸引,之后就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动了,因此毅然决定上这篇课文。为了指导学生学好课文,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感知、体验、品读。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上课前,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报之后进入品读阶段。
二、精读课文,情感共鸣
1. 播放课件先让学生说出对小麻雀的形容。
2. 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的语句,说一说这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
3. 老麻雀的什么行为震撼了你的心灵? “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说明了什么?“蓬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样的情景?“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尖叫?从中能体会到什么?(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明白了老麻雀充满了对小麻雀无限的爱,准备与猎狗决一死战,所以文章用“石头”比喻“老麻雀”,突出了老麻雀拯救自己幼儿的毫不犹豫的决心和勇气。)
4. 老麻雀明知没有希望,为什么还要从树上飞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什么?(通过比较“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与“它不能站在树枝上”理解母亲拯救自己的幼儿,保护弱小者、战胜庞大凶残者所产生母爱的巨大力量,体会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中的闪光点—音乐渲染,体会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把学生的阅读体验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全文,使学生更深的认识到老麻雀这种不顾一切的行为对小麻雀是多么大的震撼,从而更加体会到老麻雀伟大的爱子之情;更好地感悟老麻雀的果断、勇敢,体会爱力量的伟大。
在最后我将文中的这种爱深化,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一则小故事伴有音乐运用音乐加强对故事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篇文章。
四、教学中的不足
在本节课中我虽然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但读书的形式单一化(指名读)缺乏多样化:默读,自由读,齐读……在授课环节中细节设计不紧密(板书),时间驾驭的不是很合理。同时,还应该注意教师的常用语要加以规范。这些足以说明在教学中我存在的一些问题,还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上好一堂课,真的不容易。有人说一位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而智慧来源于学习与积累,因此为了使自己以后在课堂上能够得心应手,我一定多学习。通过这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我觉得平时应踏踏实实,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3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做公开课,也是第一次有这么多高水平的老师对我的课进行深入的评价,我感觉受益匪浅。课后,我对我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多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
在本节课中,我虽然有演示实验,学生单人实验,还有学生合作小组实验,但是这些实验让人感觉有些单薄,也过于简单。也就是说,我虽然有做实验,组织实验的意识,但是做得不到位,就应在质和量上都有一个突破才行,我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必须会注意这些地方。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物理,体现出物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科学魅力。
在本节课中,我的引导以及讲解过多,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想得少,说得少,这与我们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是不协调的。我是一个新老师,对于上课的时间以及节奏总是掌握不好,总是认为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所耽误的时间是一种浪费,所以对于新知识以及难题我总是不想让学生来回答,而是自己在上面讲解。其实,这是一种很错误的想法,第一,让学生说的过程中,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脑海中整合的过程,这并不浪费时间;第二,学生回答问题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并且进行表达,这样其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第三,让学生回答问题能够检测他们的掌握状况,使教师心中有数。总而言之,让学生多想多表达,是十分有好处的,我以后必须要做到以学生为主。
二、深层次地挖掘知识,不能仅限于课本。
在本节课中,我对一些知识讲解地不够深入,不够细致。也许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本的知识以及难度足矣,但是,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就要掌握的更深入一些,所以,作为教师,课下所准备的知识必须要源于课本并且高于课本,以一种更高的姿态来对知识进行讲授,就会有另外一种更好地效果产生。
三、严谨用语,避免产生歧义。
在本节课中,我丢了“比较”两个字,就让听课的老师听出了误会,我觉得这属于我的用语不够严谨。而物理学科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以后我必须会注意,并且锻炼自己的科学用语。
四、注意课上课下的每一个小细节,严格要求自己。
首先,课件要做得清晰明了,这节课就出现了字体颜色过浅,以及字体过小的问题,这都是我在准备的时候疏忽的地方,以后必须要注意。
其次,我没有提前准备好彩色粉笔,这也是我失误的地方。
最后,我的板书结构也不是很好,以后必须要加强训练。
五、教学中要时刻心系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到温暖的同时充满正能量。
老师已经提出来,学生说“老师好”以及“老师再见”的时候必须要回礼,要体现出我对学生的平等的尊重,我觉得这一点十分有必要。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让我触动很大。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不好,脑子也没有其他同学灵活,但是我任教之后,我总是鼓励他,注意他,所以他的物理成绩上升了很多,属于班里的中上游。在听课的结尾,我让他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但是下课后他悲哀的哭了好一阵,说明明自己都会做,我却没有让他回答比较难的问题,他说我不重视他。我明白这些之后,心里面有心疼,有欣慰,还有悔恨,我深深的明白了,后进生不仅仅需要老师的温暖与呵护,更需要一个展示自我,向外界证明自我的平台与机会。所以,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必须要注意这一点,也就是我所说的,不仅仅要让他们感觉到温暖,更要充满正能量。
说了这么多,我感觉自己在教学的路上进步了,成长了,我会时刻反思自己,总结经验,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4
有两次大型的公开课,一次是xx开设的区级公开课,一次是x老师在xx中学的送课下乡活动,这两次公开课中两位老师所展现出来的东西值得反思和学习。
xx老师的公开课,先通过批阅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作业,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错误所在,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审题进行训练,指导学生如何在读题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同时对能量类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能量转换的过程和方向,并用能量流程图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黑板上,进行展开,明确每一种能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对提高计算正确性和解题规范性进行了指导,再通过典型例题地训练巩固了能量类问题地一般求解方法,最后通过当堂检测促发学生进行自我整合和自我反思,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
xx的这节公开课,从选题,到编制教学案,教学设计,备课,制作ppt,所有的过程都是由她本人一手完成,例题的选择有她独特的思考在里面,所选的题目新颖,全面,并能形成体系,反映教学理念;习题的讲解细,方法指导到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反映了一位女教师特有的细致。本节课也得到了广大评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合情合理。我听完这节课后,对于能量转化类习题的讲解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说来惭愧,xx第一年教初三就给我上了一课,使我原本模糊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所以不能小看任何一个同事,只有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才能积累经验,获得真知灼见。同时本节课后的初三教学研讨活动也使我明白了中考复习不同阶段的特点和相应的复习策略,以及与平常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学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应该从更高的角度看待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完成教学目标的特定方法,环环相扣,同时只有严密监视学情,相应做出调整,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这一点,在x老师的送课下乡活动中也有所体现。
老师上的是电学实验,原本准备了三个环节,但实际情况只完成了两块内容,即五串一并电路图能探究哪些问题,和电路连接应该注意的方面,最后一块电路故障没有能够完成。但是我认为课堂的容量并不在多,而是在于学生掌握的效果,如果一堂课能把上面两个问题讲明白讲透彻,也没什么不好,相反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必然导致每块内容都是蜻蜓点水,表面功夫。x老师的讲解层层深入,娓娓道来,学生互动自然,充分利用课堂生成,针对学情进行方法指导,并当堂出题训练,语言精练,教态自然,内容详实,图文并茂,让我听的如痴如醉,见证了x老师作为骨干教师的实力。尽管如此,我自己上课依然不会刻意模仿x老师,因为我认为每个人的特点和风格都不一样,强行照搬只会落得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境地,唯有取长补短,在自身特点的基础之上进行整合,才能上出属于自己的好课,回头看看xx和x老师,她们也是这么做的。总之很感激学校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锻炼的机会,能让自己看到差距和不足,学到先进的方法和理念,在日复一日平凡的磨练中,自然会有春暖花开的时候。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5
我班共有57个孩子,孩子的情况参差不齐,大部分孩子通过两天的入学教育已知道了上课的规矩,但后来进来的一个同学规矩全无,视老师、纪律全部存在,我行我素,想说就说,想走就走。还需多费心说服教育,让其在最快的时间内明白上课的意义。
上课伊始我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和教唱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需要它,帮助学习普通话,我们一起学好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汉语aoe的教学。
可能大部分进行过学前教育,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说出了三个字母的发音。但是他们的嘴形有的不正确,有的发音不太准确。
于是我利用课件,用儿歌“大公鸡,喔喔啼,阿姨带我到村西。小白鹅,呃呃叫,连声问我早上好!”讲授了课文的情境图意,一个个听得非常认真,这样快速地带孩子进入了学习状态。
接下来用表音表形图配合认字母来学习三个单韵母的发音,告诉孩子图与字母是横向相对应的,并且用儿歌:“嘴巴张大ɑɑɑ,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让孩子朗读,孩子们都很有兴趣。
最后用“猜一猜”(根据口形猜字母)、“考一考”(拿字母卡片去考别人)、“开火车”等游戏,让学生反复朗读,加强了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书写字母时,除韦佳豪不听老师的引导,继续玩自己的,其余同学没有出现贪玩或者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没有写的孩子。今天也有不是令人满意的地方就是一部分孩子的写字姿势还是不标准,还有几个孩子的握笔姿势在幼儿园就形成了很难纠正,可一旦离开老师的督促,他们恢复了不正确姿势。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6
教学公开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想起从准备——试教——修改——上课这每一步地提高,凝结了许多人的付出和帮助。通过这次教学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提高的方向。
一、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不够,在把握单元重点、难点和课时重点、难点两者关系还有待提高。
在备课时,组长叶平老师和我对教材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对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修改了一次又一次,教研员季老师在看我试教后先让我对小沙包掷远教材的理解、以及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和指正,让我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重点、难点的能力有的提高。
二、对问题地设计能力还要加强。
在教学中我是采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实应用的模式进行教学,在备课时对自己设计的问题认为考虑的比较充分的,在试教时发现学生对我问题提出的方式和切入点出现了不适应,结果是教学时间的紧张和学生理解问题出现了偏差。课后季老师对我设计的问题和问题提出的时机进行了指导,我重新设计了二套问题的方案进行尝试,得出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要用不同难度的问题设计。在课中如果学生出现不能很好地通过老师所设计的问题进行学习,老师的引导应该马上把学生从错误的边缘引到正确的学习路径上。感悟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实应用的能力需要我在每次课的问题设计都要仔细推敲,每,而且都有对老个环节的问题都要环环相扣,而且难度要层层递进。
三、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学期初教研组确立了研究的课题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作用,针对课题我们学习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并且听组内老师和其它学科老师的课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不断地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教学语言有了提高,通过教师的语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能主动地合作学习了;他们能合理地评价自己和小组了;学习目标地达成度也提高了。虽然在教学语言方面有了一点点进步,但是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朝着方向我将在教育领域里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7
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和探究。
作为新聘教师,宫老师在课后从不同的方面做出了指导:值得肯定的是:基本功扎实,课堂设计巧妙,通过复习旧知,掌握学情过度,为下面的教学作了铺垫,有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不错,在教学中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活动形式多样,做到了学以致用。但自己本身又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个体活动出色,但发音November 有问题。课后作业布置有难度,学生没有理解作业的要求,和学生交流没有面对面,掌控课堂能力还需要进步,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注意信息加工,逐步促进故事的阅读能力。
回顾这堂课,我激情导入,学生积极性倍增,我将兴趣教学贯穿始终,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情境中学,活动中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关注学生差异,给学生平等的表现机会。Pair work 、group work 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在课堂上用激情,童心,爱心,尊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
这堂课内容相对容易,我运用了以旧带新,精讲多练的原则,过渡自然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让学生在听说读演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还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媒介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信息,省时省力。在课堂活动中我先引导学生会说,然后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对话。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通过自己的智慧,编自己的对话。学生乐于参与并积极参与。
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内容深度不够,教师语言有些复杂,学生听不大懂。学生的主体能力还是没有得到尽可能大的发挥,作为新教师,我会努力和其他老教师积极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得到改进。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8
叶圣陶先生说:“打通了文字,这才可以触及作者的心。”潜心会文,品读、琢磨文字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使学生和作者的心灵相通,引起学习的共鸣,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为了让学生了解作者,我提前布置了课前预习,叫学生课前查作者资料,这样学生对作者就有了认识。学生在找文中海伦凯勒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时,就更容易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走进影响海伦一生的老师——莎莉文老师,让学生结合文中关键句段感受莎莉文老师的爱心,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学生完成得较好。
虽然这节课按时完成了,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对学生的点评上略显不足,学生只能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评价,而不能深入到写作方法、语言表达等方面,作品分析不够透彻,在这方面的引导上要加强。总之,多总结,多反思,我相信以后的教学会越来越顺利。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9
这周校领导听了我的一节语文课《春雨的色彩》,并提出了宝贵意见,现在结合他们所讲和我自己的感悟进行一下反思:
一、课堂回顾
在备课时我将课时设计为三课时,第一课时讲会认的生字,第二课时分析课文,第三课时讲会写的生字并做一些练习。在第一课时中,我先范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这个时候,学生齐读了,不符合我的预想。读完之后让学生圈出会认的生字,大约过了几分钟,我又领着学生圈了一遍生字,并且括出生字所在的词语。然后把生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给生字注音,完成之后带拼音读。读完之后正好下课了,第二课时开始我先把拼音去掉,再让学生读。接着视线转移到大屏幕上,我带着学生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去品读课文,借助图片去理解不熟悉的词语,比如纺线、杜鹃花、油菜花、蒲公英花等词语。最后简单地介绍了一下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三课时设计的过长,一般两课时足够。一节课学习基础知识,掌握生字,包括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另一节课分析课文,处理课后练习。
2.教学环节重复死板,浪费时间。学生自己圈生字,老师又带着圈生字,这样重复作业浪费了时间。两次可以合二为一,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逐段分析课文效率低下,可以根据学生的引导情况选择段落,打破僵局。
3.学生读得太少。第一课时中学生总共读了两次课文,还有一次没按老师的要求做,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叫停。第二课时中老师读得多,并且示范效果不佳,感情不到位,学生练得少。因此,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做足功课,起码起到好的示范效果。
4.课堂秩序欠佳。刚开始学生表现很好,但后来学生的秩序情况越来越差,而老师没有发觉或无暇顾及。所以,一定要把整顿课堂秩序放在首位,宁肯叫停也要把课堂秩序掌控好。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0
这节公开课,我是想要探索如何进行活动课的教学,并希望与同行们互相探讨,共同解决长久以来在综合性学习方面存在的困惑。我主要尝试了以下三点:
第一,创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
针对以往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不大、置身事外的现象,把教学的起点定位在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上。为了激起学生浓厚的自主探究兴趣,我对本单元的教材进行了再处理。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变“漫游语文世界”为“走近孔子”,目标直指《论语》及孔子,有的放矢。活动准备阶段,以公开课为契机,鼓励学生勇于展示,为集体和个人增光,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变被动的完成学习任务为积极主动的参与。
第二,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去解决问题,体会合作的成功与分享的喜悦。在活动目标的设置上,突出强调小组的核心凝聚力,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努力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第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真正“活动”起来。
课堂上教师的的作用应该是“抛砖引玉”,一堂课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教师,而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方法,领悟道理,受到熏陶感染,并能够自由地享受学习之乐。这节课,教师只在开始上课时激情导入,结束时总结并指导作业,中间部分只是随机点评和补充,其余的时间都交给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
但是,课堂最后生成的效果并非完全如我课前预设的那样。首先,表现在时间和节奏的把握上。前期的组织过程有点疲沓,小组代表人数偏多,有部分资料重复的现象未加以调控。因而最后教学用时不够,没有进行活动评价和小结,巩固练习的部分处理也太快。其次,活动的分组缺乏科学性。我是按座位就近的方式分的小组,事实证明,这样分组是不科学的。因为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在交流汇报中,有小组内容重复的现象。还有,活动成果的生成方式单一。在活动课结束时,为了巩固活动的成果,我让学生每人完成一道成语和名言积累题,此外,建议各小组把活动的内容办成手抄报。但我在指导的时候,太过粗糙,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反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和表现形式。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1
20xx年5月10日,我校进行了语文组教学公开课活动。这次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及各教研组的高度重视,组织到位,安排有序,在校园内掀起了听课、评课的高潮,无论是教研组内教师,还是组外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听课。同时我们还有幸请到了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殷新珍主任,蔡基老师,陈赣老师来我校进行指导,可以说通过这次活动,使众多教师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听课老师也受到了启迪和熏陶。现就本次教学活动总结如下:
一、存在优点
1、目的明确
素质教育的今天,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一节课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学生从这节课掌握什么知识、本节课的知识难易程度如何、那些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反复强调、哪些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难以掌握、哪些知识点学生自己读书就可以掌握;课堂上要预设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节课的内容学生课上能掌握多少,课下需要多长的时间来复习巩固。授课老师对这些应该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在本次活动中,张耀教师就能够充分做到这点。我们来看看张老师的那一节的教学设计:他讲的是《诸葛亮和小皮匠》,在本堂课中,老师始终站在一个高度上去引导学生,把握课堂的节奏。首先从学生所知道的有关三国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由检查课文生字词的预习入手,进入到课文的分析和学习,层层深入,最后揭示出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在聪明的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在基本完成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还细心的使用了一系列图片,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升华了主题。但在这里蔡老师的话语也让我们明白了在文本的解读上可以更深入和丰富些。
2、课堂设计精、结构巧做文章切忌平铺直叙,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生动的导语、巧妙的点拨、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富有节奏感的设计、层次分明的环节、引人入胜的问题设置,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的课上疲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张老师的语文课,导语直切主题,问题深入,形象生动,环环相扣,节奏紧凑,张弛有度,学生的兴奋点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教师情感的投入下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他的课是这样设计的:由问题导入,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感受语言美,这样的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大胆尝试,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课堂气氛活跃,不是指外在的形式,而是指学生思维的活跃。好的课堂总是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要对学生的反应能正确引导和评价,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尊重学生由不知到知之的过程,允许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允许学生出现的思维错误,允许学生从错误里爬出来。达到课堂气氛的和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张老师的课,他首先出示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他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虽说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但教师十分注重方法、阅读和合作学习的教育,使得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总体而言,语文组的每位教师都能积极配合,尽心尽力,知道张老师要上公开课,都帮忙出谋划策,有时一忙碌都没来得及喝口水,公开课的成功也正体现了张老师的文章主题,那便是“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当然,我们只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1、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问题
在实行新课改的现在,部分教师在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问题。这里有几种表现:一是课堂教学中仍然突出的是老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老师只满足于自己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而没有考虑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的“教”最终要转变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老师引导学生、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的过程。二是表现在对问题的处理上。不能够巧妙的设计不同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教学之中。在相当一部分课堂中,我们的学生就是一个过客。此外,有些老师的课堂缺乏必要的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缺乏对学生的启发,缺乏课堂上的检测,学生没有时间消化所学知识,课堂效率低下。
2、胡子眉毛一起抓,没有重点难点之分,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所有的问题都讲到了,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了,造成规定时间内完不成教学任务,至于学生学会学不会就看学生自己的本事了,学不会就只好用课下时间了。
3、课堂语言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用语问题,一个是语调问题。课堂语言不同于聊天说话,老师要对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负责任。有些老师的口头语过多,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老师说得多,自然学生动得就少。有的老师可能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急盼学生快点说出正确答案,因而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甚至于自己忙着把答案说出来;有的老师不敢相信学生,提出问题后总怕学生想不到自己设置的“正确答案”上来,于是在那啰啰嗦嗦,不断解释,结果是打乱学生思路,得不偿失。
4、板书设计问题。有的课根本就没有进行板书设计,老师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没有条理,没有章法;有的老师书写不规范,缺乏科学依据。板书是什么?应试教育时,板书是学生的笔记,是复习的主要依据;素质教育,板书是纲,是课程的灵魂。
二、几点建议
1、备课过程中既要备课堂,更要备学生,不要问自己教了多少,而要问学生学到了多少。
2、时间上的把握,不论课程时间的长短,都要自己先控制好。
3、要把握好课堂节奏,锤炼自己的授课语言,没有节奏的课堂容易让人疲惫。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次的语文公开课还是很成功的,在每次的教研例会上,评课激烈,每个人也都有新的收获,评课教师能够客观的评课,被评的教师也能虚心接受,希望各位教师能以公开课为契机,不断总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能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段上升,也希望公开课能成为一种常态课,最后我相信语文组的老师在教学上肯定能不断突破自己。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2
我国民间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造型丰富,色彩绮丽,每到春天,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出门放风筝了。
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有放风筝的经历,但是做风筝的经历应该不多。所以在学习风筝的制作时,我找到一段制作风筝的视频让大家观摩,通过形象的感官演示,让学生具体的了解到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1。扎架子2。糊纸面3。拴好风筝提线4。绘制图案,并在风筝尾部粘上纸条,增加飞行时间的稳定性。然后鼓励学生去想一想,制作风筝的材料还可以用什么来替代呢?结合科学课程,让学生了解风筝可以飞起来的科学道理。接下来是解决本课的难点问题,本课的难点风筝的样式和图案的创新,教师认为只有见得多,才能开阔眼界,只有增强想象力,才能有创新。在课本首页就有一幅各式各样的风筝图片,有燕子图案,有鱼形图案,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图案的寓意,了解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风筝作为一项民间艺术,作为现代的小学生,应该了解中国风筝三大产地,是北京、天津和山东潍坊。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民间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总体来说,本课完成了三维目标,教学过程了解了学习重点,解决了教学难点。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3
本次公开教学是以校本研训“主题阅读教学”为依托开展的。对于“主题阅读教学”我仅仅是知道了一点皮毛,到底什么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该怎样正确进行等等我还知之甚少,因此本次公开教学,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进行初次的尝试。
备前思考
“主题阅读教学”要求以一点为切入点进行拓展阅读,把课外阅读放到课内,大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我现在所带的六年级学生可以说对小学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都已经了解,马上面临毕业的学生应该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不需老师再牵着他们去品词析句、去领悟内涵,我想可不可以把单元内的课文进行整合,结合以前学过的写作方法进行教学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我进行了七单元三篇课文的综合备课。
备中推敲
在备课中我想到三篇课文虽然都是写事的文章,但是从内容上来看都写到了人物,而且 都有对老师的描写。我何不从人物的写作方法入手,让学生去反复阅读,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品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呢?于是我设计先让学生复习描写人物要抓住典型的事例,然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具体的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之后让学生自读自悟,去分析三篇文章中福楼拜、孔子、刘老师其人其行;最后拓展阅读,让学生收集一些描写老师的文章,并且进行分析,从而牢固掌握写作技巧。课后还可以安排习作练习。
课后反思
按照我的设计进行了本次的教学,在40分钟内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针对本次教学我也进行了反思,有几点想法。
1.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六年级学生确实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说对文本中人物的分析比较到位,概括也比较准确,不需老师反复强调。
2.把相同的写作方法放在一起去学习,举一反三,学生掌握牢固,而且节省时间,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确实有助于学生大量阅读。
3.虽说在同一方法上可以加大阅读量,但是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不同之处。比如《莫泊桑拜师》一课除了领悟人物精神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细心观察事物,持之以恒,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等等;《理想的风筝》一课中回忆性文章怎样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孔子游春》一课中景物的描写等。其实还有许多知识点都需要在下一课中补充。其实这种教学仅仅适合一课一得,也就是在某一个点上加大阅读量。
4.因为在一节课中要阅读两篇或者三篇文章,所以相对来说,分析文本就显得粗糙了很多,语文课中的情感、朗读、情境,铺垫等就少了很多,语文课显得有点生硬。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有点勉强。
或许是自己还没有真正领会“主题阅读教学”的精髓,亦或许是理解上的偏颇走的是弯路。总之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且行且琢磨。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4
本课教学内容是发展跳跃能力,是小学水平二(四年级)体育课学习的重要内容。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想体现"让学生在体育课中玩起来"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下面就谈谈本人上完课后的反思:
一、玩中练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体育课中如果没有"玩",那么这节体育课肯定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体现"寓快乐于体育教学之中"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开火车"的小游戏并且还有这个游戏的许多变化,使学生一下就进入了上课角色,玩得十分开心,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上课的热身准备活动。在下面的教学中,我始终在贯彻执行这种教学思想,无论是学习跳跃技能,还是知识延伸,或是放松身心,我都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如:"跳障碍""蟹抓虾"等让学生始终在玩中开展技能的练习,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愉悦身心。从整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十分喜欢这种练习方式,整节课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乐于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并敢于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如李州、黄浩伟等同学都表现十分特出。
二、玩中学
新课改的体育课,我觉得并不是简单的玩或者是做游戏。因此无论教师设计了怎样的课,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能在玩中有所收获,即玩中学。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跳跃的简单方法以及增强腿部力量,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两个小游戏:一个是跳障碍,一个是蟹抓虾。通过组织让学生玩这两个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明白了“跳跃的高度与蹬地的速度、力量”这个重要技术的原理,并能在实践练习中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许多平时体育不是太好的学生也轻意的学会了这个技术动作。这种教学方法要比教师直接讲解示范的效果要好,而且在这种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技术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获取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我在课的结束部分设计了一个"合作创新,愉悦身心"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孤岛救援”,整个救援过程都是学生通过合作完成的,真实的就是美好的。发挥孩子的创造力也是体育课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以上是这节体育课上完后的一个教学心得,当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密度的掌控,学生掌握技术的反馈评价的及时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5
新事物的产生必定具备其取代旧事物的优越性,就像今年语文统编教材的大变革,给人一种陌生而神秘的感觉。特别对我这个语文专业外行中的外行教育工作者来说,真是有些摸不准方向,毫无授课头绪。
昨天我们语文教研组长公布了公开课的安排表,而我是第一个,并且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这么突然的任务,让我有些慌乱。昨晚草草地整理了课件,今天就直接开讲了。我班的学生本身就不活跃,没有大胆发言的习惯,加上今天听课,好多学生更是沉闷不举手回答问题。尽管有几个学习好的同学举手并很好的回答了问题,但还是没有达到调动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总之,自我感觉效果不好,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
我对新教材也有一些的想法:虽然我是非语文专业且被“赶鸭子上架”的接受这门课程,但对于去年的教材来说,我感觉上课还是可以的,而现在的教材让我有些为难了!怎么说呢?我感觉现在的教材是对知识内容的硬性要求减少了,而软性的要求提高了很多。它没有那么多明确的定性的东西让学生去记,而是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就像今天这节课《桥》,它是一个小小说,而对于教学要求和目标来讲,不仅仅了解什么是小小说,还要让学生去体会文章是如何通过环境和情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特点和精神品质的,特别是一些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些让学生感悟领会的东西,我觉得很难引导让学生掌握。另外这种能力性的目标实现也不是当堂就能反馈出来的,也是需要时间去锻炼,才能在写作中表现出来。我在开学以来的教课中也很能感受到这种对教学能力高要求的压力,有好多时候都是在上完课才会“恍然大悟”,但却已经“后知后觉”了。所以就给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时间需求。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感受,也许是我的教学能力不足吧,但更希望能向同仁们多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的同时,能够更好的服务学生。
下午的时候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成员聚在一起对我的课进行了评价和意见交流,从他们的角度和思路上,我认识到了自己在上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还是比较有意义的,也有助于相学相长,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克服新教材给我们带来的困惑。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6
就这堂课,有以下几点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从“思想品德”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名称改变使我们一下子从旧的课程理念中解放了出来,但同时教材活动性的增加,使我们很难把握好教材,往往是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起到品德课应起到的教育。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在讲到植物在秋天变化,叶子脱落下来后堆在树根下,顺势发问学生:“你想向树叶学习什么呢?”引发学生学习树叶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秋天的变化时,教师在评价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同时,引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一事例,这种期待式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更佳的积极性。
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对于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内容,老师适时的补充了进去。我想这是很有必要的说明。在上课前充分的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不关是学生应做的,更是教师应做的。
另外在“为什么有的树叶在秋天的时候还是绿色的”这一问题上,教师让学生回家自己寻找答案,下节课一起研究,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该提倡的。
老师在每次分组活动之前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比如说不要大声叫嚷,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团结合作等等;我想这是有必要的,因为低年级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活动之前提出相应的要求变于活动的积极开展。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7
今天下午将要学习《广玉兰》一课,课前我布置了预习。正好学校里有几株广玉兰,花开得正盛,于是我布置了观察的任务。当然,为了防止学生过激的行为,我规定了只能观察,不能采摘的要求。对于观察我还作了具体的指导,具体到了花、枝、叶。上课了,当学到“广玉兰的叶背是铁锈色的绒毛”一句时。吴光泽突然举手,说:“老师,广玉兰的叶背不是铁锈色的绒毛,你瞧。”他举起了捡来的叶子,把背面展示给大家看。这一看可不得了,全班都笑起来了。原来,他用小刀把叶背的绒毛全刮去了,只留下了青绿色的叶背和清晰的叶脉。
显然,这是一个恶作剧。我在短暂地停顿了几秒钟后,马上走到他的面前,举起了他的这枚叶子,笑着说:“你能说说为什么会这样吗?”他很得意又有些胆怯地说“我——用刀刮了。”我微笑着说道:“是啊,同学们,大家拿出你们找来的叶子,看一看,与课文的描写一样吗?用手摸一摸,再用鼻子嗅一嗅,再把课文中描写叶子的这句话读好。”接着我对吴光泽说:“如果老师请你给这段描写叶子的文字再加上几句,你能做到吗?大家能做到吗?”这就成了我们班这节课后的作业。
结果出现了这样一些描写:
1、我用手轻轻摸着这些绒毛,真细腻啊,好像是叶子给自己穿着的保暖衣。
2、我用刀刮去了这些铁锈色的绒毛,发现叶背是嫩绿嫩绿的,浅浅的绿色,大概这才是叶子的肉吧。
3、叶子的表面像包着一层蜡,光亮光亮的,叶背上却是铁锈色的绒毛,一位同学把绒毛刮去了,连叶子的血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想叶子会很疼吧,那可是他的外衣啊。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8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安塞腰鼓》,循着安塞腰鼓给我们的感觉,朗读着品味着,学习着排比句。今天,我们又回归整体,由“表演前的静”读到“表演时的闹”到“鼓声停息后的静”。再抓住“好一个安塞腰鼓!”来读第二部分内容,学习其反复手法:师生、男女生配合读,说出:“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了解表现安塞腰鼓的四个方面后,再引导学生探究:这四个“好一个安塞腰鼓”感情是不是相同?仔细品读,大家发现作者在反复中表达的感情是层层深入的:赞叹——震撼——敬贺——沉醉。
此时,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作者仅仅是在赞颂安塞腰鼓的无穷魅力吗?由鼓及人,学生找出了写击鼓后生的词。我在黑板上写下了:黄土高原、击鼓后生、安塞腰鼓。什么样的黄土高原呢?与我们这儿比较一下,学生说出了环境的恶劣:荒无人烟、寸草不生、飞沙走石。大家一起想象黄土高原人民的生活。这样的人民击出了这样的腰鼓。我让他们比较“搏击”与“敲”有什么不同。学生埋头读第十二自然段,我启发:他们是在用什么与什么搏击?学生们纷纷举起手:他们用不屈的意志与恶劣的环境、厄运搏击。正因为“搏击”才有“鸡啼”,两相联系,学生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明天”。
最后我总结道:“安塞腰鼓气势磅礴,惊心动魄,被称为‘天下第一鼓’。天下第一的仅仅是腰鼓吗?”学生们更深刻地领会到,陕北人民“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不屈精神。
至此,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和拓展,深入作者内心世界,从心里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的学习,从浅层到达了深度,有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提升。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19
每一位教师在上完每一节课后都要对上过的课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但到底总结什么、反思什么,对这个问题还很模糊。学习了《教师怎样上好公开课》一书后,对怎样撰写课后反思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教学反思实际就是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
一 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二 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射门、深刻的反思、探究忽然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三 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四记再教设计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公开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公开课教学反思04-13
公开课教学反思05-15
公开课教学的反思10-10
公开课的教学反思12-08
公开课教学反思05-11
公开课教学反思01-26
《画风》公开课教学反思02-08
公开课教学反思推荐05-16
公开课后的教学反思05-14
公开课《统计》教学反思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