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反思(精选18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教学反思 篇1
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教学研究者、教学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物理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呢?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二、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通过反思,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现在学生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老师鼓励的话多了,比以前和蔼可亲了,上课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经常做家庭小实验,上网查资料,学生学习比以前更轻松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也比以前更有兴趣,更积极了。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
三、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
例如学了温度的测量后所做的反思是:本节课学生活动较多,如: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通过实验学习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使学生了解一般科学测量都要注意的问题和一般方法;让学生估计水(或教室)的温度然后再测量;探究体温计的特殊结构和使用方法等,这些试验和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从中也学到了一些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因此学生普遍欢迎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但同时,对于教师的要求实际上是提高了许多。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各地也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物理教学反思 篇2
初二物理对学生是一门新的课程,刚接触到这一门课时,学生往往有新鲜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但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兴趣上,或者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物理教学上,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多做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搞笑!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就应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同学们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我还从生物实验室借用了试管,让同学们研究敲击装有水的试管时,到底是不是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还有,在讲究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课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实验。在学习色光的三原色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放大镜(装有水的圆形塑料瓶)观察自己家的电视机的颜色,是否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色光组合而成的。
二、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多观察
首先,我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并用心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立刻指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就透过自己查阅资料,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还有问老师来解决。让同学们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的乐趣。
三、尽要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物理知识的应用
看看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哪些例子。透过学生自己的参与,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再用来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噪声,同学们能够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减弱噪声的三个环节来控制噪声。也能够利用回声,来估测一些生活中的距离。这样,同学们既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又会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热爱,对拥有知识的自豪感,也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四、不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恐惧感
刚接触物理,在带给同学们新的知识的同时,也让有些同学产生了恐惧。教师要了解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状况,要求他们写物理总结,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向。对感到物理有困难的同学,及时进行问题的解决。不让他们的困难和疑惑,越积越多,从而感到物理很难,一点都不懂。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何时刻提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个老师,在任何时候都务必思考的的问题。
物理教学反思 篇3
在听一节物理课《温度》的时候,发现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是首先让学生体验,感受冷热的不同,由于对比参照的不同,会有错误的反映,从而引入温度的对比和测量等,然后进行温度计的结构学习和使用。
但是,由于在冷热的感知过程中,一直让同一个学生参与体验,缺乏应有的对比反应,学生描述感受也就没有戏剧性的不同,学生感觉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就没有对为什么要使用温度计测量有鲜明的认知性,也就少了研制温度计的迫切性。
相对的,如果让两个不同的学生分别将手插入冷水和热水中适应一段时间,在同时插入温水中,立即评价,感觉对比也就大不相同,也就容易勾起学生对井水冬季、夏季不同反应的质疑,体悟到感觉的对比作用,也有不靠谱的描述等。继而认识到为了便于对比和记录,科学的方法是选取相同的参照物比对,引入温度的界定和温度计的研制和使用。
这就提醒我们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目的的导向性,绝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也不是仅仅为突出学生的参与性,而是有明确的'目的和功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某一知识内容,或者掌握某一方法技能。
还比如温度计的使用,同样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按照不同的测量方式以及观察结果,对比结果的不同,让学生感受到规范操作的意义和操作要领。进而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更多一些体验性,而不是单纯的接受性,也就更多一些顿悟性,也就无形之中保证学习的理解性,印象深刻而稳定。
所以,教学活动设计应注意目的的导向性,做好细节的组织和调整,既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其中的情趣性,还让学生体悟中明确学习内容的生成,注重教学活动的时效性。
物理教学反思 篇4
在今年物理教学过程中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学习物理,如同瞎子摸象,正如不同的瞎子对大象的认识不一样,不同学生的脑海中的物理世界也大相径庭,有的学生抱着“物理大象”的腿不放,当碰到“物理大象”的鼻子时,就发出“物理物理云里雾里”的感叹,有的学生喜欢这里摸摸,那里抱抱,做了大量的题目,但不会整理,对“物理大象”也只留下一个模糊的不完整的认识,我们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摸“物理大象”,力求获得一个完整且清晰的认识。理解重角度,操作重顺序。
一轮复习是以《考试说明》为纲,按教材的内容顺序以章节为单元从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复述是复习管理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将知识点串成知识线,零乱的知识条理化,由厚变薄,印象深刻,自然持久。学生经过高一高二学习,对高中物理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是有些概念辨析不清,有些规律理解不透彻,再加上或多或少的遗忘,学生的物理知识结构混乱且模糊不清,不会简明而完整的复述,有些同学甚至在一轮复习之后也只能对照复习资料中的知识清单机械地再现其中的一部分,不会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表达。如“直线运动”中可将知识点串成如下的知识线:“质点与参考系”时间间隔与时刻” “路程与位移”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图象”。不少同学经过高三一轮复习,感觉比过去懂得多了,但复习到后面,前面的内容又忘记了,恐怕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复述方面做得不够。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对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考试说明》中有“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等五个能力要求。在具体到每一个章节中,这五个能力又有不同的表现,如在“直线运动”中具体表现为:画情景图,选用公式,图象的识别与应用,估算。画情景图是理解能力的表现,画情景图是将题目中用文字语言表达的物理过程转化为用图象语言去表达物理过程,为用符号语言(即运动学公式)表达物理过程作铺垫。运动学的解题过程可理解为三种语言的转化过程:
有些学生通常没有画情景图的意识,直接从“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要困难得多,虽然有些简单的题目不画情景图也能做出来,那是因为这些同学将情景图直接画在大脑中,而不是画在草稿纸上,由于大脑容量的限制,信息较多、过程复杂的问题在大脑中难以完整地再现,常常难以立式或出现差错。选用公式和图象的识别与应用是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表现,估算是分析综合能力的表现。但对每一个章节中这五个能力的表现还不很清楚,有时只看到一个个题目,看不清题目背后相对稳定的能力要求,需要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和完善。
正如要提高自己对“直线运动”中题目的理解能力,首先要有画情景图的意识一样,可能每一种能力都首先具备一种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就会自发地行动,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这方面的能力。有些同学在成长过程中无意中获得了学习物理所具备的一些意识,在后来的学习中就能轻松完成学习任务,有些同学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了这方面意识,学习物理就困难重重。那么学好物理要具备哪些意识呢?这方面只有一些零碎的感悟,也需要学习与思考。另外,如果这种意识在高一高二教学中能够逐步渗透,那么再经过高三一轮复习时系统全面的整理,效果想必会更好。
总之,针对高考的五个能力要求,如何细化到每个章节之中?如何协调好高一高二及高三一轮复习的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养成能够有序发展,到高三一轮复习时就达到高考要求。
我们的学生在一轮复习之后问题还是很多,如差错多,遗忘快,答题速度慢,为此我们将Ⅱ级要求的知识点,组织成几个专题进行教学,使知识点变成知识块,优化学生物理知识结构,同时注意将专题课时化,大系统、小角度,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如将以往的“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专题改为“线框在磁场中运动”专题,角度小,便于操作,又利于学生知识整合。在理综考试中,常常审错题,书写不规范,为此我们设计了三大题书写规范化系列练习,通过练习,不仅使学生书写规范,而且提高了运用主干知识解物理大题的能力。
审题太重要,它不是得分多与少的问题,而是得分有还是无的问题。从学生考试后反馈的情况中,也存在看不懂后面两大题的问题。审题教学通常渗透在日常教学之中,今年我们尝试开展审题专题教学,针对学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审题差错和哪种类型题目常常看不懂这两方面进行一些整理,并尝试如何改造好题成为另一个双胞胎好题?由于这方面资料缺乏,改造题目水平有限,审题专题教学难以较好地开展。
学生在解答理综卷时总是从选择题开始的,快速而准确的解答选择题,可以增强学生解答后续实验题和三大题的信心。前两届我们开展了选择题的限时练习,今年开始尝试选择题专题教学,从以往的高考选择题中选题,整理出一些答题策略。存在的问题有:对所选高考选择题目的解题策略、能力要求领悟不深,整理也不到位,由于练习控制,时间紧张,没有开展选择题限时练习,二轮复习时选择题覆盖面不广。虽然也尝试过主要试卷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但没有将练习结合进去考虑。
我们也尝试了错题统计,按《考试说明》中所列知识点进行统计,不仅有助于学生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还有助于学生知道Ⅰ级要求和Ⅱ级要求的知识点。自信心是战利品,我们的学生常常自信心不足,原因恐怕是失败的经历太多,失败的体验太深,我们提倡学生纠错,通过纠错反败为胜,但是学生在纠错时,常常全盘否定自己原先的想法,接受老师或同学的正确解法,纠错的过程中自然烙上了的失败的阴影,为此提出“错题改造”概念,即在纠错时,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改造自己的解法,这样做既纠正了错误,又重拾了信心。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教学,一定是有效的。但是学生的问题太多,时间又有限。如果针对学生的问题,结合高考的应试要求,抓住主要问题,又兼顾问题的覆盖面,整合好若干个专题,选择恰当的便于课堂教学角度,这样才可能是高效的`复习。另外,积累好题,改编题目也是今后需要一直努力的方面。
在模考和高考中,实验题也是得分有与无之分的考题。实验复习先穿插在一轮复习之中,实验复习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实验复习教学直观性不够。实验题考试的侧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实验设计的原理领会,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实验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实验题常源于书本又高于书本,常常是课本实验的拓展或变式。到高三一轮复习时学生对高一高二的操作已相当模糊,如果针对高考题及《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制作一套演示实验或辅助课件,能增强实验复习的直观性,从而提高实验复习的效果。如果在高一高二的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与高考题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又为高三实验复习作一些铺垫,从而提升学生理综水平的档次。
一轮复习期间专门抽出一定时间进行集中复习,在日常考试中以附加题形式进行巩固,临近一模考试前一个月进行适应性训练:一个半小时如何安排?六个模块如何选答?自己要准备哪几个模块?主要存在问题有:认识上有偏差和自信心不足。
综上所述,学科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学科学习信心的建立与保持是物理学科学习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成功的喜悦,必须深入研究学情和物理学科的特点;要使学生能力发展达到预期目标,必须研究统考题与高考题,把握每个章节的能力表现和所应具备的意识,在高一高二教学中进行渗透。如何协调好这两个方面,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学科学习能力又能按预期发展,是今后教育教学的一个重点目标。
物理教学反思 篇5
关于物理的学习,很多老师都会遇到学生问这样的问题:老师,我以前都没有好好学习,现在想把物理学好,我该怎么办,我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完全是没有完全从头开始的必要的,因为物理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千万不可因为前面的知识忘记了,而重新开始,因为这样的话,很可能会导致在复习旧知识的时候,而跟不上新课,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因此会得不偿失。那么,这部分学生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操作呢?
首先,不要放弃对新知识的'学习,因为新的知识最终也是会变成旧的知识,这样会导致你不停的复习,不停的追赶进度,手忙脚乱,学习的任务不断的加重,最后不得不放弃!
第二,高中的物理知识是相通的,必修部分的知识真的是很重要的,它是学生学习后面知识的必备的基础,比如在必修部分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学习选修3—1的电场的时候,我们会学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也会学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匀变速运动,在必修部分我们学到了圆周运动的问题,在选修部分我们会学到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这部分也学的时候圆周运动,等等很多,因此我们在努力学好现在的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是我们在很好的复习,因此没有必要从头再来,否则,事倍功半!
第三,根据高中物理知识的特点,学生应该多去练习正在学习的这部分知识,和相对应的习题,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的去做题,而不停下来进行思考与总结。让学生不断做题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运用的更加熟练,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做准备,但是如果不停下来思考,它考察的是什么样的知识点,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知识有什么关联的话,那么学生前面学习的知识漏洞还是很难弥补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一边做题,一边总结,这样,当题目中不断的出现必修部分的相关知识点的话,说明这是一个必考的内容,需要加强练习,达到复习最好的效果,这就如同生物上学习的“用进废退”的原则,经常出现说明很重要,一定要弄清楚,弄明白!
所以,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一定要请求一下老师的帮助,给予一定的方法上的指导,避免盲目的去复习,最终,导致学习的压力倍增!
物理教学反思 篇6
讲授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在教后我体会很深,现结合这次课程培训,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在本节课中,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探究——应用”的物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较恰当的把握学生的经历水平、反应水平、领悟水平。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三讲三不讲,注重了规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理论推导,又用实验验证结论的可靠性。结果是异曲同工,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此外,我觉的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上基本做到了衔接紧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相对轻松,能从兴趣出发,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组内积极讨论,做到在交流中学习,在实验操作中认真谨慎,分析论证结论比较准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处:
1、在制作课件上不够完美。
2、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
3、在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拓展应用——液体压强的传递这个环节,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或老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素材。
4、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
5、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在处理连通器和帕斯卡原理时时间比较紧张在授课时将本节课分为两节课,我自己觉得对这一部分处理的不太好。
努力的方向:
如果再让我讲这节课,我会进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更贴近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更合理的教学环节,在教授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维互动”的开放式创新性课堂教学体系;删去无效课堂环节,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使师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更默契。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创设更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例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从物理走向社会。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使之学习、掌握、应用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渔胜过授之一鱼”;在学生的探究实验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气氛中学习;注意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课堂效益。
物理教学反思 篇7
这次我们生物出的题好多都是原题,但是学生们的错误还是层出不穷。这不禁提醒我学生们到底学会了什么?又记住了些什么?我们刚学的时候可以不会、可以犯错误。但是第二次、第三次,我们必须把它弄懂了、学会了。高中这三年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考后100分,我们在大量做题的基础上更要的是质的提高,每道题的每一个选项我们都要知道它错在哪里。这对于我们教学提出的巨大挑战就是,讲完并不是我们教学任务的结束,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学生的反应,学生通过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并且不定期的检查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错题本是很好地利用资源。
学生们对课本的掌握还欠缺太多,比如有一道题是对细胞学说内容的理解,考的就是阐述细胞学说的那三句话,错误选项里边只是把一切动植物改成了一切生物体,大部分同学就是不知道哪儿错了。我们每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不多,一定要把重要的罗列出来,让同学们知道我这节课最起码要记住些什么。我们做题也是为了巩固和理解这些知识点。而且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们查课本的意识,有些题目中的选项就是课本当中的'原话,但是学生就懒得从课本当中找,等着老师给他灌输。当然这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老师的讲解只是在他脑海当中过了一遍,而自己查到的却不同,相当于找到了问题的出处,以后再遇到时就知道去哪一块儿查找,一遍两遍三遍以后也就烂熟于心了。
学生们不懂得总结,蛋白质这一块儿是第一二章比较难的。这里涉及到一些计算题,看似复杂,其实归类起来也就那么几类。无非让你算肽键数、至少含有的羧基数或者氧原子数、蛋白质的分子量等等。每一类题型所利用的原理都是相同的,学生们要做的就是归类,知道遇到每一类题型应该怎么去思考。
这是我通过这次月考所发现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们在学习方法上的问题,还有自己在教学上应该做出的一些改进!
物理教学反思 篇8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单凭教师用语言进行讲授不容易让大多数学生明白,因而我考虑用实验来突破这个难点。
(1)考虑增加实验:课本中仅用杠杆和动滑轮两个演示实验进行教学,经过反思我觉得功的原理作为一个普遍的物理规律,只用两个实验是不足以说明它的普遍性的,因此我考虑增加实验。反思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可以增加的实验有:定滑轮和滑轮组。但又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问题,最后决定增加滑轮组这个实验。
(2)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决定增加实验后又思考:三个实验若都是演示实验,说服力上也可能有问题,不如让学生亲自对手去做。回想学生学习动滑轮和滑轮组时都曾经亲自对手做过这两个实验,知识和操作上的基础都较好,因而改为学生实验问题不大。
(3)对学生的具体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考虑到毕竟是一个新的实验,学生测量的部位和操作技巧可能都有问题,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并减少学生走弯路的可能性,我想应该有一个演示实验:杠杆不省功。为了学生看清所测量的部位,可用投影和教学录像片进行精确的指导。
(4)实验简化:上述实验若严格来证明功的原理理论上必须测量力的大小,但如果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结果因为额外功的缘故必然不准,不能得出功的原理,但前面已经学过杠杆、动滑轮、滑轮组等的省力规律,因而实验中的力可以不测,并且可以节约实验时间。
物理教学反思 篇9
充分地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只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这一教学新理念,有以下优点:
( 1 )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介绍,本节课提供大量素材和现象,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脑思考,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到较好的作用。
( 2 )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之中,他们在看到各种现象之后,积极去思考并得出初步的结论,有的还想到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
( 3 )充分展现了物理实验及其教学的魅力。本课设计的富有创意的物理实验,突破了长期以来的教学难点,成功解决了光在非均匀介质路径不沿直线的现象,特别是我自创的哪个用酒精灯加热光线,使光斑闪烁的实验和光线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效果非常好,让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的活动中,领略了光的奇妙,发展了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了探索自然规律的喜悦。
本节课虽精心准备,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 1 )亲和力不够,对学生来说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没有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 2 )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一些设问比较单一,使学生的深入思考不够。
( 3 )课堂上缺少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回答也较少,由于班级学生不熟悉,整个课堂的气氛还比较沉闷,不是特别活跃。
物理教学反思 篇10
作为一个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己在教学行为中更应大胆创新,比如在对待教材上、课堂结构上都可以突破常规来进行教学。
我在教乐音的特征时,就对教材做了改动。第一,我改变了教材上的知识顺序。首先从频率、振幅这两个概念上着手,让学生理解频率是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也就是我们唱歌时声带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振幅是物体振动的幅度(结合手势),也就是我们唱歌时,声带的振动幅度。然后再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第二,我用了更易操作、效果更好、学生参与面更大的实验替代了教材上有一定局限性的实验。即用敲击桌面让学生观察桌面上纸团蹦的高低代替教材上的音叉叉股弹乒乓球的实验,学生很轻松就总结出: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也就越大。第三,我一改课堂中间不唱歌的习惯。即在学生已明白“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后,大胆地让全班学生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声音唱两遍“1、2、3、4、5、6、7、i”,这时让他们自己讨论两次唱法中,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再让意见不同的代表人物站起来辩论,在辩论中他们对音调、响度这两个不容易理解的概念理解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在上述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已有了一定理解能力的实际情况,直接讲述频率和振幅这两个概念,同时注重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一来打破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神秘感,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使学生增加了对科学的感悟和体验,教学效果很好。这个创新让我自己也有成就感,以后的教学还要不断尝试各种新方式。
物理教学反思 篇11
回顾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主要表现如下:
1、利用课堂教学,打好学生基本功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从初三学生学习物理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前发学案课上着重把握好"预习指导-导入新课—结合媒体学习新课-小结-评阅作业-章节复习-考核"几个有机的环节,结合实验精讲概念、定理、定律,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气氛当中当堂或在考核过程中掌握、消化所学知识,力争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巩固好每一堂课,使物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在学习新课当中,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选精讲例题、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本来很有趣味的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2、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3、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这一阶段,在培养好尖子生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帮助、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赶上先进生,让差生在老师的激励、关心下不断取得进步。
4、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着重介绍了我国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了我国历史上和现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作风。
5、大胆、稳妥探求教学改革
着眼于素质教育,为达到最终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本学期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还结合愉快教学法、陶治情感法、强化训练法,和谐地展开双边活动,此法不仅能赐其以鱼,还赐其以网,授之以渔。教学实践表明,此教学模式较常规教学更易增强学生的自主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该教法的特点是强调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物理教学反思 篇12
二、 探究式课堂教学应使学生思维开放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但是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等等。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开放性。
三、 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要经过实践探索
物理教学应从生活到物理,再由物理生活。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研究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我们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继续学习生命化课堂理论知识,并积极贯彻到教学中,以期在探究式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物理教学反思 篇13
本周的教学内容是《认识棱镜》和《光的反射现象》。
第五节《认识棱镜》课堂开始时我以彩虹的形成为引,小组讨论彩虹的形成以及日常生活中除了下雨过后还有哪些情况能够看到彩虹。有些学生从来没有看见过彩虹,所以在讨论的时候没有参与感。然后我请了几位学生来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之后引入三棱镜的相关知识,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们来观察当白光透过棱镜时发生的色散现象。但是由于部分教室光线较强,拉上窗帘关了灯还是比较亮,而且手电筒光强较弱,导致部分小组并没有看到明显的色散现象,只能看其他小组做出的小彩虹,因此体验感不是很好。
第六节《光的反射现象》主要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1、为什么光会反射?这个问题需要在前面做铺垫,不然直接讲出来会造成知识的串联出现问题,所以我通过镜子中的`成像作为引导来提问,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很好的理解。
2、我们如何判断反射后的光线和射入的光线的性质是否是一样的。这个问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不太好理解,所以我请学生们自己小组讨论给出实验方案,我再做适当的补充,最后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但还是因为教室光线太强,所以学生们观察不到光线的行进路线,只能通过起点和终点来判断。后来我改进一下实验,让学生用喷雾往激光笔光柱上喷水,这样就可以看出光线,但是学生会把水喷得到处都是,影响后续上课,所以这个方案也不太好,还需要继续改进。
物理教学反思 篇14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激励学生去思考、理解和创新。为了适应新课改,教师的角色至少要发生这样的变化:由传统的学习者转化为研究者,由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由讲述者转化为实验者。新课改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教师只有认真的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漏洞,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成功的经验行为,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应全面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完善自己的教育实践。
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尚未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观的物理课程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接受式学习,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强调统一性,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因此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物理教学反思 篇15
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所以从初二的物理教学开始,首先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打开初中物理的大门,其次是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物理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拔高。
1、对教学目
首先,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2、对教学方法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3、对训练方法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要求学生解题过程要做到多反思、归纳和总结。
4、对教学技能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
总之,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初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就会在玩与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物理教学反思 篇16
今天上午我在初四五班上物理课订正一道物理试题,有关比较浮力大小的习题,题目是一个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铁球放在水中那个球受到的浮力大?好多同学不知道用那个公式来分析,在我讲解完后,脑海里突然想到若条件在改变一下看同学们如何解答。于是我就说若不是说水而是水银呢,情况又如何?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都在认真的思考,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我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了表扬,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接着我又改变了条件,若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铁球都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又怎样呢?这是学生给出的答案就不统一了,各说各的理由,这是我及时给予点拨,很快同学们就给出了正确答案,学生们的'脸上有一种自豪感。正想翘尾巴的时候,我突然接着问水桶在水中用力拉着它不动拉力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学生们有进入了思考,很快又给出了正确答案。我看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很高,接着我就发了一份试题检测浮力有关的内容。
这节课我感到很成功,通过一道题的引伸,学生们掌握了好多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心里暗暗下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总结,将知识系统化,提高课堂效率,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来鞭策自己。
物理教学反思 篇17
在八年级刚刚学习完《透镜》一节内容后不久,有一天我所教班的班主任,跟我说起他们班一位学习较差的男孩子,用一个放大镜把前面一位女同学的衣服烧了一个洞,班主任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非常生气,而在一旁的我却有点内心沾沾自喜,尽管在班主任看来这是学生的恶作剧,但在我眼里学生在顽皮中用到了物理知识,对于物理老师来说我心里多少还有点自豪呢。
事后,我找来这位男学生,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啊?”他说:“那天上课我听到老师说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我只是想试一试是不是这样,没想到就把前面同学的衣服烧着了。”听到这里,我说:“我相信你说的是真的,你并不是故意的,但是我要表扬你一点,也要批评你一点,表扬的是通过这件事说明了你那天上课认真听讲了,而且还具有了实验研究的意识,如果以后上课都能象那天那样注意力集中,你的学习成绩肯定会有所提高,要批评你的是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要考虑它的可行性和可能带来的后果,要注意安全,否则的.话就有可能带来象今天这样的情况,知道吗?”听到这里,这位男学生心悦诚服的点点头,并露出了一丝微笑,我也送给他一个会心的笑容,并拍拍他的肩膀说:“以后好好学习物理,相信你一定会学好的。”从那以后,这个学生跟我的关系非常好,经常课前课后帮我拿实验器材,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非常高,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做为教师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学困生,要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真诚相待,不歧视,不训斥,抓住每一个契机,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唤醒他们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物理教学反思 篇18
任教初中物理多年,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后,我们普遍感到压力,务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学的资料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以前教材中偏难,偏旧,没用的东西不少,而此刻有用的有价值,有用的资料多了,并且在教学中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效果不理想。在此刻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也有经常被学生难住的现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此刻学生普遍反映,此刻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老师鼓励的话多了,比以前和蔼可亲了,上课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经常做家庭小实验,上网查资料,学生学习比以前更简单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也比以前更有兴趣,更用心了
【物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物理教学反思10-25
物理教学反思03-20
物理教学与反思08-15
物理教学反思06-19
物理教学反思07-04
物理教学高中教学反思01-06
初中物理教学教学反思03-22
物理教学高中教学反思01-06
初中物理教学教学反思03-22
物理案例教学反思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