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

时间:2022-02-22 10:56:2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1

  一学期又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地理教学,我觉得对学生地理学科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下头重点来说说个人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的反思心得。

  地理学习兴趣培养与成功的教学过程互为因果。兴趣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强大动力,它促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一个分数的出现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兴趣的构成和发展只决定于学习的成功,并且是反复的成功,所以,进行教学评价,兴趣状态比分数更为可靠。教师应当经常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状态,作为自我改善教学的基本依据。

  影响地理学习兴趣的因素:

  学生的兴趣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构成和发展,教学系统的要素:教材(教学资料及其载体,教学手段)、学生、教师都与学生兴趣的构成、发展息息相关。

  1.教学资料是地理学习兴趣的源泉

  地理感性知识鲜明地体现着地理兴趣培养的趣味性特点。

  由于地理环境的空间广大性,直接观察必须走出教室,很多的间接感知又须借助特定的教学手段、地图等图像和教师、教材的直观性描述,以构成再造表象。正是由于感知困难,使地理事物总是显得那样新奇、生动。

  地理感性知识是兴趣源泉的源头,它既是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获得理性知识的基础。应对学生缺乏表象的头脑,不可能唤起探究的热情。满足了学生感知的需要,就在培养兴趣的道路上迈出了有力的第一步,并且往往由此直接产生探究理性认识的需要。所以,感知教学对于兴趣培养乃至整个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地理理性知识以综合性为其特点,蕴藏着地理环境中形形色色的奥秘。对其趣味性的体验在于进行成功的思考。

  地理概念是概括而来的,区域特征是比较而来的,规律和成因是分析综合而来的。如果要求学生在思考失败的情景下去死记硬背结论,势必抑制兴趣的构成。

  知识的意义在于运用。仅有经过运用,才能进一步获得对知识需要的体验,"感到知识具有使人高尚起来的力量—很难找到比这种感觉更强烈的刺激来推动求知的兴趣了"。

  地理技能使地理操作活动(智力的、动作的)进行的又快又好,令人钦羡。例如,当学生看到军人、探险者或考察队仅凭地形图即可在陌生的地区活动自如时,自然要激发出掌握读图技能的需要。

  熟巧的技能又往往是学生学好新知识的条件,使学生在获得顺利完成操作的满足的同时,获得新知识学习的成功。渗透在知识教学中的本事培养和思想教育,使学生经常获得本事增强的体验,不断感受思想感情意外的丰富和满足,从而推动着学习兴趣的发展。

  2.地理教学手段是兴趣培养的重要条件

  地理教学手段包括地理教具(挂图、模型、标本及视听软件)、地理学具(课本、地图册、作业册、颜色笔等)与视听设备、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图、地理室外观察点等是地理知识资料的载体,是地理教学资料——兴趣源泉流向学生的"渠道"。

  它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注意,激发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供给相当一部分地理感知,帮忙学生理解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需要与帮忙学生成功地进行学习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学生是地理兴趣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兴趣发生发展的根据,兴趣培养必须遵循学生兴趣发生发展的规律。

  ⑴学生对处于自我"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因为用力跳够得着的果子不仅仅能使他体验到需要,并且能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可能,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兴奋,获得果然成功的欢乐。

  学生的知识、本事基础是我们确定其"最近发展区"的依据。如果不了解、不顾及学生的基础,盲目地照本宣讲教材,就往往要在教学失败的同时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一样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存在着个别差异。基础不一样,构成兴趣的兴奋点也不一样。有的学生兴奋点在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上,有的学生则会在努力获得了及格分数后高兴得跳起来。承认并照顾到这种差别,才能使不一样水平的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学习。

  ⑵学生对掌握着主动权的学习感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成功归根结底要靠学习者自我对学习活动的主动调节。学生的学习不仅仅需要教师的指导,还需要阅读检索、独立思考、相互议论、向教师质疑、发表见解等主动方式的活动。这些活动能使学生感到自我本事的意义,增强自信心并提高学习成功率。

  ⑶学生对地理野外观察、地理观测、参观访问等室外教学活动感兴趣。室外教学活动为学生供给了丰富多采的最直观的感性知识,激发出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究需要,解答许多在教室内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

  ⑷学生对具有游戏性质的教学活动感兴趣,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

  ⑸过重的负担抑制学习兴趣,它使学生把地理课与疲劳、烦燥联系在一齐。

  ⑹地理学习的反复失败能引起学生对地理课的厌恶,会使学生把地理课与枯燥的死记硬背和糟糕的成绩联系在一齐。

  ⑺对成功的学习进行恰如其分的鼓励、表扬,能使学习兴趣得到强化。

  4.教师是地理兴趣培养的主导因素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领导者、控制者,又是知识信息的供给者。

  教学资料靠教师去发掘、驾驭,学生的学情靠教师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靠教师去激发,学生的提高、发展靠教师去启发、诱导,教师掌握着激发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所以教师作用的发挥是学生学习兴趣构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

  ⑴教师本人的思想、情感、学识、本事素质包括进行兴趣培养的意识是教师进行兴趣培养的内在根据。

  ⑵教师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掌握与灵活运用的本事。不一样的方法解决不一样的矛盾,引起多角度的心理兴奋。

  ⑶教师进行指导的生动性。生动、幽默的讲课使学习的紧张寓于活泼之中,使学生易于学懂、学会、记牢。

  ⑷教师的教学活力。兴趣靠兴趣来培养,活力靠活力来感染。教师带着对学科、对事业、对祖国、对人类、对自然的热爱融汇而成的活力,神采奕奕地进行教学,不仅仅能即时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并且长期的感染对学生个性的构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⑸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怀、帮忙、鼓励反映着对学生真挚的感情,对学生兴趣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这有助于学习的成功,另一方面使学生把学习与对教师的感情联系在一齐,产生相应的兴奋状态。

  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揭示了进行地理兴趣培养的根据。四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是统一的整体,发挥着教学系统进行兴趣培养的功能。

  综合四个方面因素,地理兴趣培养的途径应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地理学科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充分发掘教学资料本身的趣味性,完善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并进行成功的学习。

  今后更要努力做到一下几点:

  1.加强备课,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方法应当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确定。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本事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2.创新训练方式,促进主动应用。

  学生中普遍存在“知识迁移本事差,知识运用不灵活”的现象。所以,地理知识要尽可能围绕问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提问,并经过变换条件,甚至变换题型或设计新题型来训练学生的应变本事,知识整和本事,改变思维方式。

  3.创新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材资料能否被学生理解和理解,必须经过必须的物质媒介才可能顺利进行。搭配和运用不一样的教学手段,会使教学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我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当努力做到:从教学思想、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我很大的触动。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认为:领悟大纲是教学的基础,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巧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发展本事是教学的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2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更期望借助教材,在较短的时间内把知识告诉给学生,这种教学是一种授受式的教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被动理解,主体性不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就是要转变这种教学方式。经过创造实际的或模拟的情境,以此来呈现或再现问题、矛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并应用知识。

  一、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应用体验式教学情境是催化剂。在地理课堂中,仅有经过情境让学生去感知,在情境中探究,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获得体验。从学生角度来看,体验的生成也有赖于情境,若课堂中没有情境,充斥的只是干瘪的知识讲解、练习,学生也就难以生成体验。如在《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学习中,如果学生对自我家乡环境的地域差异和其他地方不了解,如果没有对全球性地域的比较和分析,学生对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较难理解的。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一是在导入过程中,需要以情境来引入新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活动、话题等多种方式进行,且要注重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在《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的学习中可从身边的小孩出生话题说起,并由此而引出某个地区人口增长的案例,然后再结合教材中的图标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有什么特征。这样,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过渡到“人口增长”的概念和特征探究中,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更容易让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二是在探究活动中要注重以情境来促进学生体验的生成。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针对问题也要注重以情境来帮忙学生理解,获得体验。如在《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中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河流是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引导问题如

  “世界闻名古国发祥地为什么和河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为什么会比较密集?”然后借助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引导学生找出武汉、重庆、宜宾等城市都在河流交汇处的原因,并对广州、上海、天津这三座城市的位置分布共性进行分析。这样可让学生在图片分析的过程中理解事物空间布置的特点,理解河流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二、提出探究问题,促进学生合作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有了情境,带给学生的是直观感知,但学生的归纳和理解本事有限,此时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丰富学生的体验,不仅仅只能转变讲授式的教学,还要注重在课堂中经过问题、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讨论,甚至是辩论和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构建,让学生经历地理知识的构建过程。首先,要注重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以《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中对地理环境区域性的特点探究为例,先呈现杭州龙井茶在日本种植的案例,问:“为什么龙井在日本始终没有种好?”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而交流。教师总结出地理环境区域性的特点,同时举出例子并追问:“农业生产会受哪些因素影响?”此时学生会有很多看法,教师问学生古代和现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并举出例子(如杂交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少量农业工人)引导学生确定,在此基础上总结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其次,在课堂活动中也要注重引导小组学生展开辩论、质疑、互问互答活动,如《城市空间结构》中“城市区位”概念的辨析就可在探究后小组间相互提问。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应用

  要在地理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应用也是较为重要的方法。传统地理教学的应用是以课后书面练习为主,强调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应试技巧,以此来应付考试。提倡体验是教学强调要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学生,关怀生命,拓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宽度,让学生能在学习知识后去应用,在应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更好地感受地理和生活的联系性。同时也要以应用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本事,真正能学以致用。在地理课堂中,要及时结合所学资料,引导学生围绕生活展开分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应用本事。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为例,对于交通运输方式(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等)学生不难理解,但这些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是什么,如何进行合理区位选择就是难点。教学探究该资料后就可引导学生根据家乡城市的情景展开讨论。同时,在课后也要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如在《区域差异》学习后对英国和日本进行分析,并在分析后得出自我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提议。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更多看重的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则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掌握知识、获得技能,经历地理知识的构成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必须的学习方法,构成必须的学习习惯。这样,让学生去经历、去感知、去体验,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才会变得牢固,技能才会得到提升,发展也才能落到实处。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3

  1、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而应关注案例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获取

  新课程非常重视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的教学策略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在实践中摸索经验。但是,我觉得案例教学无论是采取归纳法还是演绎法,一条原则必须要把握,就是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而应关注案例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获取。因为案例只是结论提取的材料,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获取和提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掌握结论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学生能力的很重要的体现。

  2、注重案例的验证

  近年来,我们的教学很注重反思,这其中包括对媒体、对学生、对老师本身的反思,而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更为重要。如何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对于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的案例教学来讲,我觉得教师在提取了结论和学生掌握了分析的方法之后,要选取相类似的案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推导。

  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尽量能让大多数的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和结论。而验证案例的选取可以参考其他版本教材的案例资源。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进行验证,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案例进行分析。

  3、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教学贵在思考。在一年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我在教学过程中希望能尽量去解决,也希望能够再实践中能够拨开云雾。我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致有以下:

  (1)如何才能准确把握课标要求?

  (2)课标与教材的矛盾如何解决?

  (3)知识点的难度该如何把握?

  (4)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异该如何解决?

  (5)课标要求和教材真的能代表广泛的适用性吗?

  (6)怎样面对初高中地理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生事物的产生有一个成长和成熟完善的过程。我想,新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我们就是要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让新课程走向成熟。只要这样,我们中国的教育才能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进步。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4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该怎样上课?……需要冷静、积极地思考,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经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并谈谈几点体会。

  1.多交流探讨,备课要充分,优化课堂结构。

  多听课有助于自己的成长,而备课充分也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在上每一节课之前,先备课,然后在去请教探讨并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得以解决问题。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并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师生互动

  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要是师生不互动的话,自己都很难把课上下去,感觉他们都没有在听,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吸收,我上课的时候非常怕学生太安静了,你问什么他们都没有反应,这堂课就上得很不舒服,虽说这样你就能把课时完成,但是这样上课,不只学生没有劲,老师也没有劲了,好像在走过场似的。尽量让学生动起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指导、引导他们。

  3.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地图册以及地球仪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教者,我想过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比如在讲到气候类型时就要将几种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进行比较。在讲到气温时有冬季最冷月气温、年均温的比较,降水有年雨型、季雨型的比较。

  4.创新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才可能顺利进行。搭配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使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

  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我很大的触动。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认为: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础,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巧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发展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5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法的价值意义

  在教学中,智力因素并不是主导因素,兴趣才是。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够说它是高中教学的工具学科,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当代,地理学科的教育职责十分繁重,不仅仅要对高中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并且要对高中生进行全球化启蒙教育。地理知识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建设发展中,具备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随着全球经济化及我国社会知识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生命科学及地球科学已逐渐成为我国高中地理教育的主要资料。所以,高中地理教育对于人类的未来发展极具重要性,不是高中教学中可有可无的小科目。现阶段,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将地理作为高中教学的基础科目,与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处于同等地位。而我国新课程改革也对地理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

  二、高中地理兴趣教学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驱力,是学生养成学习本事的根源。一个学生仅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对所学科目产生求知欲及学习动力。如果对学科资料没有兴趣,只是被动学习,则学生难以对真理产生探索欲。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必须合理利用趣味知识,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能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经过转变场景、色彩、光及声等,以动画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理教学课件,这样能够促使地理知识更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简化且深入的理解,从而到达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经过形象化的形式展现地理知识,不仅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二)引经据典

  首先,有机结合传统文学知识。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地理现象与成语、古诗文等结合,从而促使地理知识更具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学科文化内涵。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高中地理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这种气候的温差特点时,能够结合我国的古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等,向学生提问这句谚语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谚语的字面意思得出,该地区气候温差十分大。教师能够继续引导学生,为什么西北地区气候温差这么大,这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探知欲,进而对学生讲解温差特点的成因便能够事半功倍。其次,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其他学科中的故事作为地理知识教学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例如我国某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经过结合历史学科知识,向学生提问:哥伦布探索新大陆,第一次经过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共计37天,第二次顺着加那利寒流及北赤道暖流航行,共计22天抵达美洲。这是为什么?经过这种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后,教师可让学生自我阅读相关教材寻求原因,然后经过提问方式,由学生回答,其他人补充。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且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地

  理思维,有利于帮忙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联系教材图片

  地理教材中的很多资料都以漫画形式进行展现,这样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能够经过简单直接的展现,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地理漫画给予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辅助材料。例如某高中地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森林资源利用知识时,向学生展示了相关漫画,画中遍地都是树根,一只小鸟站在树根上,眼角流下一滴泪,嘴里说道:把我带走吧。展示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小鸟为什么这么说,学生经过观察,回答道:人类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动物难以继续生存。这种引导方式,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欲,并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高中地理兴趣教学方法多样化,高中地理教师只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例如好奇、好动、好胜、好学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特色化教育,便能够有效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6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这样的现状之下应运而生。高中地理的教学当中,双动两案教学是在构建主义以及元认识等多种理论的指导基础上建立,将学生的学案和教师的教案作为媒介,经过学生和教师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作详细的介绍,并且对高中地理课堂当中双动两案教学的特点进行概括总结,以期能够对其模式的构建研究做出一点贡献。

  1.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定义

  首先较少地理教学模式,即经过某些特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后建立起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地理教学结构、程序以及相关的策略体系。对于高中地理的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则是经过元认知、建构主义、地理学习以及教学等多种理论的系统指导,将学生的学案与教师的教案作为媒介,经过课堂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本事以及教师的教学本事等,从而良好的完成教学的任务的一种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双动”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两个活动,两案则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案。在双动中不仅仅要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还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两案当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目标、资料以及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学生的学案则需要教师充分的研究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经过学案能够自主的学习并且探究学习资料,主要有课前的预习、课上的指导、课后的练习和小结等资料。

  2.双动两案的基本组成

  2.1理论依据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包括建构主义、元认知、地理教学和学习多种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经过必须的学习环境获取知识,而非以教师的教授为学习的主要渠道,即知识经过某些意义构建而获得;元认知理论则是强调个人对于自身认知的一种认识和意识,即对认知的认知。一般情景下,元认知包含三个层面,最基础的一般认识,由经验获得,再是经过认知过程中获得的情感和认知体验,最终是经过认知能够对事物进行相关的评价和选择。地理学习与教学理论,是对地理学科当中一些学习的过程和规律的总结。

  2.2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模式都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构建,高中地理的总体目标即是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原理以及规律;获取相应的地理基本技能,拓宽地理的思维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手段以解决地理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树立正确科学的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种观念。

  2.3教学程序

  高中地理的教学程序,即一堂课的教学步骤。一般情景下,首先是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并且根据已经设计好精心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完成教学目标,获取知识和本事。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要充分精心相关指导,学生则应当做好课前的预习,并且在活动当中精心学习以及知识的延伸拓展。

  3.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3.1高中地理两案研究

  “两案”的研究分为学案和教案两部分,其中对学案的研究主要有:第一,地理学案应当明确其内涵和本质,在此基础上由教师进行设计并且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并完成学案的学习。教师要把握好资料的重点和衔接过渡;第二,学生的学案包括课前的预习、课上的指导、课堂的练习和课后的小结四部分;第三,在进行学案的设计时,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方法新原则、图表化原则以及有效性原这五大原则。

  3.2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特点

  双动两案的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高中地理的教学和学习更加有效。第一:设计性,在双动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和学生都根据教案和学案来进行资料的学习、知识的获取和目标的完成,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根据清晰的目标构成明确的思维,从而认识地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第二:活动性,“双动”强调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协调统一,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渗透进去教学的方法,学生又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第三:多功能性,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不仅仅注重教学的整体功能以及目标的完成,并且还注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成长,还有思维和本事的成长。第四:地理性,高中地理双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为了完成高中地理的总体目标而设计的,它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本事,所以在进行其构建时,还以地理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其规律原理,充分的将地理学科的思想体现了出来。

  4.结语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将其它教学模式的优点进行了充分的吸取,经过科学理论指导,并且对学案和教案的科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地理知识,了解地理本质,发展地理思维,从而使得高中地理的课堂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7

  教材在传统的教学中,以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地理教师都要求学生熟悉教材,回归教材,以教材为纲,也就是说的教教材。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在能力培养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新课程内容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理念,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方式。下面我以人教版20xx年版教材必修下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教材和人教版20xx年版教材必修第二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教材为例来谈自己在新教材下的教学和传统教材下的教学的不同。

  一、农业区位的概念的教学体现重能力轻知识

  人教版20xx年版教材必修下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教材中对农业区位的概念的教学,传统教学中是:依据教材列举的三江平原的种植业要分析三江平原为什么是种植业,然后要根据三江平原的气候、地形、土壤来分析种植业形成的原因;同样依据教材列举的青藏高原的畜牧业要分析青藏高原为什么是畜牧业,然后要根据青藏高原的气候、地形、草场的分布来分析形成畜牧业的原因。从而引出区位的两层含义:一方面是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人教版20xx版教材必修第二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中农业区位概念的学习只要求学生看教材中泰国湄南河平原的种植业和澳大利亚的畜牧业两案例来说明农业区位的概念。而泰国和澳大利亚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知识也不在要求学生掌握,弱化了“繁、难、偏、旧”的知识内容,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只是用来学习农业区位的概念的案例而已。教材后面还要求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农业区位的案例,这就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的“活”的知识。人教版20xx版教材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理念,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方式。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教学体现了学生是主体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教版20xx年版教材必修下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教材中对农业区位的因素的教学,传统教学是:注重区位因素知识的讲解,引出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需求、交通、科学技术、政策等因素,并且做了详细讲解,教材详细阐述了这些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对学生的要求是对这些知识的识记,理解。

  人教版20xx版教材必修第二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中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则是通过进行农业生产的案例要学生自己得出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直接由学生自己的感性认识就可得出结论,然后由学生总结怎样进行农业区位选择以及影响因素。教材后又有思考“除图中列出的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要影响农民的决策?”这一切都是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教材的最后又安排了活动,介绍了水稻种植、立体农业以及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教材通过这样的设计,更进一步体现了学生的在新课程教学下的主体地位。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注重学生思维的锻炼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而新课程改革要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而自主学习就必须要注重学生思维的锻炼。

  人教版20xx年版教材必修下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教材中对农业地域的形成的教学:教材直接呈现农业地域类型,对学生的要求是识记和了解,中间没有推理阐述,很多学生对什么是农业地域根本不了解。

  人教版20xx版教材必修第二册农业的区位选择中农业地域的形成的学习教材用了很多文字来阐述农业地域的形成。“农业生产需要土壤、水、热量、光照等自然条件,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得到加强,人们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逐渐将自然环境改变成了不同类型的农业地域。”通过以上的解释,学生对农业地域的形成就有了很好的理解,从而对农业地域的含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在地理教学中也要注重思维的锻炼也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在20xx版教材还列举了许多生活实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8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景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教师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一、反思自己是否已经转变了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为此,课改后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某某问题。”而课改前我们经常说:“这节课讲授或今天上第几章第几节……”,让人总感到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道,所以学生上课就是听讲,老师就是一个劲的满堂灌。课改后上课期间,我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碰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也多说些:“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 “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 “很有新意!” “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有一次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刚刚讲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二、反思自己是否已经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比如:班级有个女同学,平时性格内向,胆小,从来不举手发言,每当我眼睛注视她时,她就低下头,生怕我提名,常锁着眉头。有次我试着让她回答问题,可她说话时声音很小,邻座都听不清。课后我在想,这样的孩子今后怎么去适应社会……。一天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绘制降水柱状图,我轻轻地走过去,看见她的图画得挺不错,就笑着说:"你的降水柱状图画的真好!"然后举起她的图向全班同学展示,夸她的图画的准确、美观。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悦的神色。几天后,她主动举手发言了,并且声音响亮,我又表扬了她。一种莫名的欣慰涌上我的心头。原来她不仅性格内向,还缺乏自信。及时赏识她的各种变化,从此以后她有了明显改变,每次课后遇见我,总是一张灿烂的笑脸。还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一些,这使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反思自己是否已经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长江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我的地理科代表同学,“老师”当的有模有样,他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最初学生看我举手要求发言都笑了起来,但很快就接纳了我这位“老同学”。我以合作者的身份上完了这节课,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黄河”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真是“课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他们还需要什么?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

  四、反思自己是否已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

  记得前些时上“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一课时,我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让学生结合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洁净的空气?现在我市尤其是大街上空气如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能有什么好的建议来改变这一现状?经过一番热烈地讨论,“高招”出来了: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使用无铅汽油,并大力提倡骑自行车,尽量少用汽车和摩托车来减少空气的污染;有的同学建议最好骑电动自行车,速度快,又没有污染;有的同学说国外对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实行欧1、欧11标准,发达国家实行的是欧1标准,现在我国大城市北京、上海已实行欧11标准,假如超过这个标准就不准使用汽车,我们长春也应该执行这个标准;有的同学建议应该在汽车尾气排放管上面安装个过滤器,把有害物质都过滤掉……,学生的建议颇有创造性、这让我感到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被动摇了。这一课还有一个课堂活动题,内容是这样的:有人想买新房子,有两处地方可以选择:一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是房价稍贵些;另一处虽然房价便宜些,但是离工厂区比较近,空气质量差一些。选择哪一处呢?不用说,教材的本意,是选价格稍贵但环境好的房子买。经过这课内容的学习、讨论,大家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经提问,许多学生大声嚷嚷,应该选价格贵但环境好的房子,并纷纷说出理由:如果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虽然一时省了钱,可环境不好、有污染,人的心情也受到影响,以后生病,不知要花多少钱!说的很有道理。我相信就是成人一般也都会这样考虑。这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班上立刻有同学笑起来。我没有马上否定他的选择,而是说:“谈谈你的想法,好吗?”他说:“我选便宜点的房子,是因为这样可以把省下来的钱买一些树苗,种在周围,这样树木可以净化空气,就能够改造这个地区的环境。“真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多有新意多有创意!”我当即竖起大拇指说:“太棒了!这位同学的想法真高尚!”究竟哪一个答案最好?我真为自己唯书为上的思维定势汗颜。我再次感悟: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实,每当空闲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曾试着和他课后交谈以示关爱,于是曾经,他听课认真,不再干扰课堂,而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样……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在思索,我在反思……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9

  教师的反思主要特征,一是实践性,是指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是在其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二是针对性,是指教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观念的解剖分析;三是反省性,是指教师对于自身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本事的体现;四是时效性,是指对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的及时觉察、纠偏、矫正和完善,意即能够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五是过程性,一方面指具体的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整个职业成长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

  回首本学期的工作,首先应感激领导的信任,感激教研组长的帮忙和支持。下头,结合地理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对教学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的新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构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本事的增强,其效果是很不梦想的。

  所以,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进取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树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教学理念。

  如台风对这一部分的教学,采用传统展示录象,分析台风的成因、危害、防御从知识掌握方向也能够到达目标。对培养学习自主学习本事意识方向、合作交流表达等本事则较欠缺。

  我们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以整体设计的课程理念进行开放教学和延伸教学尝试,先让学生观看或回顾台风灾害,然后鼓励学生提出他们感兴趣的学习问题,再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材、图书、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的自主探究,构成独特见解,并将自我的认识与观点进行整理后,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最终使自我建构起对台风的全面认知。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实践教学时,有时会发觉教学过程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原因在于设计教学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我们所预想的作用。

  所以,教师应进取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宜,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取改善,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资料理论性较强,需要运用事例帮忙学生理解。有些事例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理解不深刻。在第二次教学时我用了下列本地农业生产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学习的效果比原先好些。(资料略)

  在复习地中海气候的构成原因时,在第一个班教学时,我让学生把气压带风带图画在左边,世界轮廓图在右边,可是学生理解的不是很好。

  在第二个班时我调整了教学设计,我让学生把气压带和风带画在世界轮廓图上,这样的调整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本事是否提高等情景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本事得到提高。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二)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往往讲过多遍,学生仍然不明白,处于一种好象听明白了,但做题又是稀里糊涂了。

  去年我校把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比原先教师拿一个地球仪在黑板前演示大有改变,但仍不是十分梦想.对此我们进行改革,在观看多媒体课件基础上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活动的方法。

  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弄,操纵教师所供给的特定的实物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寻找、体验活动中得到的概念,获得事物的感性认识;教师在学生经过探索、获得经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课后的练习来看这样做的效果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4.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经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本事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

  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资料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所以在讲解练习时往往不是要求学生讲出答案,而是学生要求把他的思维的过程讲出来。一方面可确定是否真的已学会,另一方面也可培养思维本事。

  讲例题时尤其是高考题要:分析出题本事要求,如何从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题的思维过程,以及相关的知识链接等方面的资料。

  经过例题分析让学生明白在学习中如何去掌握课本主干知识,关注自我解题本事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的只明白做题。在高三后阶段试题讲评时要做到

  1、侧重错误原因的讲评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是知识欠缺(如答不出或答错),还是本事欠缺(如分析不透或表述不清);是审题失误(未看清题意和答题要求),还是技术性失分(如错别字或笔误等)。经过错误原因分析使学生明确自我的主要缺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2、侧重地理本事的讲评分析。地理教学最终阶段应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综合本事训练上来。对试卷资料的分析也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上,要从地理学科的本事角度进行试题分析,对于学生本事结构的欠缺点加以重点分析和指导。

  3、侧重解题技巧的讲评分析。在试卷讲评时,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且应重视学习本事、解题本事的培养,重视解题技巧的指导。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02-11

高中地理教学课后反思01-17

高中地理教学课件反思范文10-03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01-15

《沁园春·雪》课程教学反思12-07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合集15篇)01-17

数学课程教学反思12-23

《木兰诗》的课程教学反思12-21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反思12-25

《灯光》课程教学反思(通用7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