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04 16:13: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劳动课教学反思范文(通用24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课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课教学反思范文(通用24篇)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1

  《择韭菜》这节课取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从每人每天的生活中所必须的吃入手,使学生知道要想吃就得做,自食其力,从中让学生知道择韭菜的道理还要学会择韭菜。所以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都比较投入,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也很感兴趣,在他们的操作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也是自己学生在生活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我从生活中经常吃哪些菜,这些菜不能直接吃等问题,导入择菜的意义、如何去择菜以及怎样择菜,也就是择菜的主要步骤,让学生重复择菜的主要步骤,然后在老师的示范下进行练习择韭菜,学生择韭菜很认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很高。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在授课时,老师应该先讲一讲什么是边皮,边皮应该怎么去掉,怎么容易去掉,用什么方法去掉边皮最快,实际上是没有把边皮解释清楚,所以造成学生择起来慢。

  2、在学生择韭菜之前,老师示范的.还不够多,应该多示范几遍,可能学生会择的快一些。

  3、择菜时,韭菜的量可以减少一些,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择韭菜,速度很慢,择的还不干净,出现的问题还是不少的,以后多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2

  《劳动的开端》节选自吴运铎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谋生道路的经过。这篇文章的重点是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此为主线,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体会到作者挑煤的艰辛,感悟作者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如果能紧紧抓住课文中心点,老师的教就能简练,准确;学生学就能快捷,深刻。因此在教学《劳动的开端》一课时,我就紧紧围绕“艰辛”这个中心词展开教学,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艰辛,在读中感受艰辛, 体会人物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教学《劳动的开端》的第2课时中,抓住学生第一课时中质的疑“第一次劳动的感觉怎样?”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学生在自己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交流了自己所感受到的作者第一次劳动的感觉。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悟,有助于与文本产生共鸣。当问及作者对第一次劳动的感觉时,学生都找到了“艰辛”这个词。“艰辛”是这篇课文的“文眼”,课文的'整体内容,包括具体涉及到的体现的词句也比较的多。而这些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悟到课文的中心。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是在学生找到文眼的基础上,以文眼为切入点,以 “文中哪些具体的词句让你感受到那份艰辛的?”为引领,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反复揣摩,朗读,感悟中心。最后结合吴运铎的生平,深入体会他的坚强。

  不足之处,整节课局限于文本内容,未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单元的整合。可以在教授的过程中渗透以下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劳动体会。总结时可以结合导学导练的题目与《幸福在哪里》进行一个对比。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3

  正逢五一劳动节,本次的周末活动设计的是《大家爱劳动》。一是给孩子进行节日教育,二是让孩子体验劳动的乐趣。

  过程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大扫除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会怎么正确使用小抹布来打扫卫生,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讲卫生、爱劳动的乐趣。其实,对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件既兴奋又有意义的事。小班的孩子虽然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但擦擦洗洗等劳动是孩子们最乐意干的。所以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很投入。

  在活动中,我告诉他们正确擦洗的方式,也划分了每一组小动物的劳动场地;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不盲目地乱擦,能够知道自己需要清洁的地方,也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我还采用巡回观察,言语指导的`策略,在过程中,认真劳动的动物组进行了表扬、肯定。这样一来,他们便更加积极的劳动了;没有受到表扬的组别,我亲自示范正确的方式,孩子们都很专注。最后,我们把小抹布都晒到了户外,让太阳公公每个地方都能晒到。小抹布被太阳公公晒过之后,就会起到杀菌的作用,下次又可以使用了。

  整个活动,孩子们情绪高涨,积极参与,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也感受到了活动室变干净后的欢喜。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4

  三年级新开设了劳动技术课。在教学上学生首先学习纸工制作,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剪装饰链,剪“双喜字”,剪对称图形,剪窗花。学生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纸工制作,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体验到纸工制作的乐趣,感受到纸艺装点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例如,学生学会用裁好的纸条,卷成不同形状的纸卷,做成各种形状的“零件”,再将这些“零件”组合成美丽的衍纸画。在制作装饰链时,我是通过对三种不同装饰链的研究引导学生发现折与剪得规律,认识到整张纸经过折叠后会形成两种边——折边和单边。只要在折边上进行加工,整张纸的内部就会产生变化;如果在单边上进行加工,整张纸的边缘就会产生变化。如果将折边全部剪掉,整张纸就会散落分离。学生在不断地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了积极的劳动体验。在剪窗花的学习中,学生对纸的`折法进行研究,例如,对角折一次,两次,再设计图案,进行剪,展开后看效果,将纸对边折一次,两次,再设计图案,进行剪,展开后看效果又不一样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实践,探究的方法。

  在劳动技术课上,让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份作品,比如:以组为单位,每个学生剪出各种颜色的拉花,再把它们一个一个的粘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很漂亮的装饰链,用来装点教室的板报或居室。学生们很有成就感。在教学中,我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反思这段时间的教学,有成功之处:那就是:每部分教学内容都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常见的问题入手,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实际操作完成相关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了解、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突出劳动课的实践性。我力图通过大量的操作和实践,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认识材料、了解设计思想、掌握使用工具的方法、学会设计,制作简单的纸工作品。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5

  《爱劳动》是一年级的第五课。本课从“爱劳动”的人文角度,选编了久唱不衰的儿童歌曲《劳动最光荣》和经典民乐合奏曲《三个和尚》作为聆听作品。演唱作品选编了两首:一首是长期以来深受儿童喜爱的歌曲《洗手绢》,另一首是在儿童歌曲中少见的、具有号子特点的歌曲《大家来劳动》,目的是通过聆听与演唱实践活动,将“爱劳动”的美德教育,自然而有效地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并通过活动,得到发扬和渗透。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除了让孩子们唱好歌曲外,还让他们根据歌曲的旋律,编创新的歌词,一边演唱一边加入动作表演歌曲。为了烘托歌曲的情绪,加入了打击乐器木鱼和碰钟为歌曲伴奏。在此活动中,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两种乐器的音色,并通过视奏找出适合演奏这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然后再按照教材上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在教给孩子们演奏乐器时,我总以为碰钟的演奏姿势,比较难掌握,所以,把重点放在了碰钟的演奏姿势上,而忽略了木鱼的演奏姿势,结果在跟音乐伴奏时,大部分孩子敲击木鱼的姿势都不规范,而且也没有发出好听的.声音。这时我又重新去纠正,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另外,为了突出“爱劳动”的主题,我把聆听歌曲《劳动最光荣》也作为学唱歌曲来教唱。孩子们模仿着劳动的动作,唱着他们“自己的歌”,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6

  劳技与技术教育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学会动手动脑,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为基本目标。是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规定的中学生必修课程。它既注重培养学生对飞速发展的“技术社会”的适应能力,又强调其技能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技术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融合与统一。力求在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同时,促进其共同能力,个性潜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为了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合为一体,并使其有机地融于劳动与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精选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模式,使之符合课标要求,又独具我校特色。将动手动脑与创新有机地联系起来,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激发了学生实践创新的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三维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开放、反思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自主探究法:

  问题分析即开始不直接阐述理论观点,而是问题引入。列出若干问题后,由师生共同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尔后归纳。这样做贴近学生实际,充满生活情趣,又极具挑战性。有科学道理,又有技术含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作品制作的技术问题,设计问题,学生一般不易理解。我们通过展示作品“剪贴画”布艺娃娃“防滑砧板”“木玩工艺”“金工小锤”“依拉罐花筒”等的具体分析,学生很快理解这些较难的问题。进行探究,花时不多,效果明显。

  2、合作学习法:

  课堂中我们设置了“操作示范”“问题思考”“动手实践”“技术实习”“调查研究”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开放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亲历亲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掌握技术的'基础,提高运用技术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团队精神。

  例如:劳技教室的桌椅摆放,采用四人围坐一桌的形式,工具大家用,条件大家创造,秩序大家维护。动手实践时,可相互交流,也可互补长短。动手能力强的可给动手能力弱的作示范,技术难点可共同攻关。评点时可自评也可互评,既发挥个体的作用,也体现团队精神。

  3、开放反思法:

  为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留住不同的思维想法,抓住有限的时间“展示当堂完成有创意作品”,放手让学生在评点中自我归纳、总结。增加了弹性,给愿意学,有能力、有条件学的学生拓展了看与学的空间,这样做面向全体学生,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见解得以呈现与综合,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得以突破。

  例如:每节课下来,同学们对于作品的制作过程,工具的使用方法,体现的创意,总会津津乐道,讲起来一套一套的。他们对作品看了又看,爱不释手。听到不同意见,他们据理力争。得到老师的赞许,他们的高兴劲就别提了。可以说是每件作品都牵动了他们的心。那种成功欲,不亚于放了一颗卫星。

  劳动与技术课的方方面面有很多,我就创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作了一些探讨,也感受最深,现在写出来,以利今后进一步总结。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7

  学习过哲学的人都知道,任何事永远都不可能有绝对的完美,所以客观的反思总是能够让我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习惯性地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自查,下面就这次的.自查情况作一简单的小结。

  一、亮点。

  1、能够以劳动场景为主线,创设一种劳动的氛围,用不同的劳动场面引导学生走进不同的音乐场景,教学效果颇好。

  2、能够主动积极的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能多角度的利用教具为教学服务。

  3、能够主动适时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4、通过本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5、教师能够自信且良好的驾驭课堂,亲和力的教学风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没有能合理的安排歌曲教学的时间,对于本节课来说无疑是有些缺憾。

  2、课堂中没有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得课堂氛围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

  3、给学生创设自由交流的空间欠缺。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在欣赏时,教师应做些什么?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其实公开课也是一个例子,它告诉我们教师是永远的学习者,希望我所承担的这次公开课也能给各位教师以启发。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8

  品德课倡导教学要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捕捉学生感兴趣的教育资源,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学生品德的培养遵循的是一种生活的逻辑,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领者,要通过创设情境和活动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和领悟。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是品德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从学生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把道理寓于实际生活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

  1、整体把握教材,调整教学目标。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在小学品德课中多次涉及劳动教育,一上《让我自己来吧》,一下《今天我当家》,二下《我们生活的地方(社区)》,三上《生活中的你我他》,三下有《可爱的社区人》,三下《了不起家乡人》等课,都渗透了劳动光荣、劳动者受尊重的情感教育。但是,上述课文并没有专门指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没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意识。要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首先必须进行正确的劳动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爱劳动”的思想意识,因此,我重组教材,抓住《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的关键词“劳动、创造”,结合本单元的序言部分,作为整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良好行为品德教育,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感受到劳动着是幸福的,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2、针对学生实际,调整教学材料。

  品德与社会的最大特点是生活性,而在这个环节中出现的“啃老族”说明了教师必须要走入孩子的生活中,要善于根据实际生活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家庭状况来调整补充教材内容,给孩子一个最实际、最直接的指导,也正是我们教学中所要力求达到的来源生活、用于生活,贴近生活。

  3、要随时抓住生成性进行深究,从更高的层次认识劳动的价值。

  这节课没能引导学生展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辛勤劳动”的讨论,留有遗憾。

  通过此次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品德》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做一个有心人,有意识地去积累各类教学资源。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从学生生活中来,到学生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9

  这节课以欣赏《劳动最光荣》为主线,把欣赏、拓展、创造等形式,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在音乐欣赏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感受音乐的美在教学中我以听为先导,让学生真正学会“聆听音乐”。本课教学的主教材是《劳动最光荣》,在听赏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聆听有童声演唱的《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口动,让学生说说歌中哪些小动物是十分光荣的、要跟谁学习、不跟谁学习,为什么。体态动,让学生表演歌中小动物劳动的动作。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成功的地方在于,通过情景,听觉,动觉来感受歌曲活泼的欢快情绪,从中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光荣。在音乐欣赏中创造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本身就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表演校园劳动的情景时,让学生回忆真实的劳动体验,启发学生自己创编劳动的项目,模拟劳动时发出的声音,以及创编劳动时产生的节奏和动作,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表演来培养他们分工合作的精神。但是,二年级学生的小组活动能力还不是十分好,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我及时地帮助和指导,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学习。但在创作内容安排上有点过多,时间短,学生有些无法及时完成创作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遗憾。所以,我应该及时调控,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创作内容或者延续到下一节课继续进行。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10

  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小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知、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校3—6年级安排了劳动课程,每周各年级一节,由各综合实践老师或劳动课老师来上这节课,并根据大纲对各年级的不同要求,按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

  一、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中

  在劳动课教学中,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课以劳动实践为主,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把思想教育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

  二、认真备课,加强现场教学

  劳动课也要认真备课,选好教学内容、劳动场地,通知学生带好劳动工具,加强现场教学,并尽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操作示范。例如《钉钮扣》一课,教师备好课后,事先通知学生带好缝衣针一枚,两眼扣两粒,四眼扣两粒,碎布一块,小剪刀一把,线团一个。在劳动课上,老师用投影机出示两眼扣和四眼扣的图片和一件上衣的图示,让学生懂得钉扣子钉在什么位置合适,又动手做示范怎样握针,怎样穿针引线,并教学生:“注意线不能太长,否则容易绕结。”并告诉学生左手怎样按紧扣子,左右手怎样配合,防止被针刺手指或不小心钉在自己穿的衣服上。老师讲完钉扣子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钉扣子的比赛,最后引导学生针线和小刀要放好,不要乱丢乱放,以免扎伤自己或别人,并让学生谈谈学会钉扣子的好处,()进行思想教育。

  三、加强与社会、学生家庭的联系

  利用劳动课时或节假日期间组织学生到工厂、商店、社队、车站和军烈属、五保户家里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既开阔学生视野,又学到劳动本领。我校有综合实践基地,在劳动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基地观察、探究、劳动和体验,真正做到教学做和一。

  四、积极开展科技文体活动

  我校根据新课程计划,把“兴趣小组”活动列入课程。做到课堂打基础,课外多实践。我校设有10多个活动小组。每逢这节课,各辅导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编织、折叠、绘画等手工,并动手做发豆芽、种花、种菜、植树等试验,开展穿袜子、系鞋带、戴红领的比赛。通过这些活动,使儿童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通过劳动课,学生掌握了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技能和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培养了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11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种体验性课程,新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生活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我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过程中。

  然而,三年级的孩子大部分还处在依赖父母为他们解决衣食住行诸多问题的阶段,对生活的体验不深,而且大多还不能做到主动留心观察社会生活,因此对“职业”的认识理解不够。所以,我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去调查了解社会上有哪些职业,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们具体要做什么的。再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他们对照自身生活,讲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的职业,来逐渐感受各种职业的劳动都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正当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当得到尊重。从而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尊重别人,长大成为别人生活需要的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待学生要像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小心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但却非常脆弱,稍不小心,它就会滚动破碎。作为教学工作者,对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所以,在活动过程中,为了保证全员参与,体现自主合作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我多次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机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大胆展示、大胆探索自己,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情感、态度、能力等都得到发挥和提高,通过课堂上学生的交流、汇报,让学生对“人们的职业和劳动”有全新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讲,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去主动吃米。于是我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以活动来体验生活。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职业与职业之间是关系密切的”,我让学生扮演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比如:医生的小孩要上学谁来帮帮他,教师生病了谁帮帮他。通过“接龙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们。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整节课,学生热情高涨,活动目标也达到了。但是,这节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在抓住教育契机这方面还是做得不够,对于理解“人们通过不同职业的劳动满足他人的需求,同时也为自己获取相应的报酬”这个问题,所用时间不够,学生谈得不多,而我在这时却没有灵活地改变教学方向,以便更好的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思考,要在这一环节适当加时。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12

  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甄别和选拔,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品德课堂不同于以知识的掌握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学科,在下课时已经基本能检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也就是说在品德课堂上学生很难从一个量性的评价中看到自己在这门课程中的进步,对他们的道德情感的深化和学习兴趣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品德课程低效的原因之一。

  品德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形成的过程就是学生的生活体验不断丰富的'过程。品德课程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质性的评价外,还要重视课堂的拓展延伸,在具体的实践中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并给予正确的评价。用公平、客观、发展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巩固道德情感。当学生在一次一次的生活体验中不断得到自己和他人的认可时,成的道德情感就会得到很好的深化。

  在《我爱做家务劳动》的教学中,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养成爱做家务的好习惯,巩固课堂上形成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课后布置实践作业让孩子每天在家长的指导下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并请家长按老师的表格登记下来,班级根据孩子们的表格上登记的情况和家长的推荐进行评比,评选出“家务小能手”。这种生活体验活动,能让他们体会到劳动带来的乐趣,也能让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家务劳动的兴趣,愿意积极主动参加家务劳动。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13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回想这段时期的手工折纸教学实践活动,使我悟道: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让他自己寻找生命支点,让他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认识自己。手工折纸正是采用了快乐的教育方法,以此对孩子进行教育,富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对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陶冶孩子的.心灵情操;培养孩子动手、动脑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启发学生自学感知: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劳动课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最后形成技能,教师的教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以学生会和不会的临界点为切入点,所以劳动课的自学感知是必不可缺少的。

  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运用旧知识与技能,学习新知识与技能的机会,还使学生对所需学习的新知识技能有整体印象。如在拆麻雀时,学生通过拆,了解折麻雀分了六步:麻雀的尾巴拆开后,发现“折脖颈、翅膀”属原有知识,折尾巴由学生实践感知,一起找到方法。

  折尾巴是难点,学生虽拆开尾巴,也不能完全掌握方法,于是师利用示意图出示折法,通过阅读再尝试折法,师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图示意义,再全面展开,兴趣高涨。

  巩固练习总结。技能的形成不是一次能完成的,学生掌握了折麻雀的方法、要领,放手让学生练习操作,一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劳动知识,形成技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及时矫正存在的问题。

  巩固练习总结后面加上延伸,如请同学们欣赏几组折其它的动物的示意图,会更加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未来的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将来的文盲不在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没有创造力的人。因此在课堂上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才是关键。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14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游戏导入。

  2、通过问答,理解职业和劳动的关系。

  3、图片感受劳动者为我们幸福的生活付出的辛勤劳动。

  4、了解职业的分类。

  5、感受各种职业都是人们需要的。

  6、感受不同职业的职业要求。

  7、创设情景,体验职业者的劳动。

  8、情感升华,出示赞歌。

  一步一步地、层层深入地对儿童进行感受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给自己带来的劳动成果并懂得珍惜,激发学生对从事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的尊敬和热爱之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品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也就是说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本节课我首先通“我做动作你来猜职业”游戏导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职业者的劳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职业和劳动的问答,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和劳动的关系,理解了当选择了一份职业,就要从事相应的劳动。

  再利用图片和视频由学生身边为其服务的劳动者拓展到广阔的社会中,让学生从众多的职业中区分一类是直接生产产品的职业,一类是为人们提供服务的职业。带给学生强烈的感性冲击,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通过介绍父母的职业,让孩子更深刻的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及收获。

  通过情景演示,让学生体验劳动者的不易和劳动的责任感。懂得劳动者是有专业、有水平的劳动者。

  最后出示赞歌,升华感情。

  本节课教学的效果良好,达到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品德行为。教学之后,我认为这堂课的.成功有这几个原因:

  1、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设计了有趣的全体同学都能参入的活动,通过活动体验,增强了学生的感受和认识。通过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带给学生丰富的视听感受,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交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敢想敢做,体验到职业劳动者的辛劳和付出。

  3、教学环节简单,衔接紧密。教师在教学中既有引导示范,还和学生一起活动,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游戏、活动等多种手段,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轻松愉快的参与教学活动动,积极思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

  1、在教学中,准备的人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资料丰富多彩,课堂上学生没有太多地时间看,如果课前把相关的视频资料放给学生看,准备更充分,课堂效果会更好。

  2、本节课在情景体验活动中,学生准备时间不足,所以表现时不够入角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15

  《劳动》是大班的一个音乐活动,通过歌曲活泼的欢快情绪,从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光荣,懂得劳动使生活幸福的道理。大班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能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意思。本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去学习歌曲,采取由听入手,由听展开。在听赏教学环节中,先聆听一遍《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说说你听到了歌曲里有哪些动物?孩子们对歌曲里的动物还是比较敏感的,能准确回答,第二遍欣赏的时候,我请幼儿用歌曲里的话来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这点还是比较困难的,许多幼儿能理解歌词的意思,但是有些却不能准确地唱出。第三遍幼儿看着图谱跟着老师一起轻轻地跟唱,到最会能脱离图谱唱,幼儿的兴趣始终未减,但时整个活动下来,我也发现辅助的手法较为单一,使得整个活动较为平淡。其实,适当给幼儿相关的学习信息,幼儿的学习欲望会更高。因此,我觉得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渗透歌曲的知识,待到教学时,似曾相识的知识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正所谓“跳一跳摘到果子”。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似乎每一个环节都在走过场,并没有实扎稳打。其实,只有脚踏实地的落实每一个环节,孩子们才能够在随着环节的深入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16

  本节课通过了解日常的劳动,激发学生爱劳动的情感,体会五一劳动节的意义。劳动节和劳动人民,对我班来说,都是比较抽象的。由于水平的局限,使学生不可能了解太多的劳动者和劳动行为,所以,本活动从学生日常活动出发,学生比较熟悉的劳动者,直观地激起他们对劳动者的尊敬和爱劳动的情感,投入力所能及的劳动之中。

  本课的'设计和执教过程中,用新课程标准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的教学,始终围绕着“生活语文”进行教育活动,学生的学习也始终围绕体验、感受、创造。老师在课堂中应是学生的“大”朋友,用孩子的语言和他们相互学习和平等交流,启发学生主动发现学习的目标。

  这节课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学习一个有关爱劳动的生字“浇”使学生了解到劳动是一种美德,同时劳动也是快乐和幸福的事情,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发现劳动,提问你会做什么?你在家帮妈妈做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引出课题《我们爱劳动》。

  《我们爱劳动》通过感受,使学生体会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同时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及表现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地,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回想、模拟、欣赏的方法,让学生对于人物的运动规律有一定的了解。首先回想,教师讲引导学生回忆劳动的故事,让学生闭上眼睛,回想自己都参加过哪些劳动或看到爸爸妈妈在劳动的时候是怎么样子的,这时同学们会给我一些不错的^答~`案。例如扫地,同学们会给我一个^答~`案人是弯着身子的,头是向下的,双手拿着扫把等等。为了更好的强化学生们心中的印象,我让学生进行模拟,通过模拟不但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而且为学生更好的表现人物打下了基础。接着,我就在黑板上板演学生最常见的和孩子们自己也参加过的一些劳动画面如《擦桌子》《擦黑板》《拖地》等。

  本课主要是通过观看课件理解劳动地喜悦与欢乐,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劳动活动中去。我通过看动画,爱劳动的情感激发很重要。教师可在学生不同爱好,不同熟悉的基础上,着眼于情感培养和情绪体验,如通过与劳动者^对`话,观察劳动者的辛劳以及讨论劳动成果与生活的重要关系等,使学生建立爱劳动的情感。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17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我们要利用好文中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

  劳动,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在劳动中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比如画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在夯悬于半空的最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

  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之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描绘劳动中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

  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试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化解。“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

  教学时,教师讲劳动的故事,让学生回想自己在劳动的时候或看爸爸妈妈在劳动的时候是怎么样子的——例如扫地,人是弯着身子的,头是向下的,双手拿着扫把等等。为了更好的强化学生们心中的印象,我让学生进行模拟,通过模拟不但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而且为学生更好的表现人物打下了基础。最后是学生欣赏书中作品,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再进行人物动态定位指导,学生就能够创作出不错的作品了。但是,在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对人物构图必须进行巡视指导。构图的好坏是一幅画成败的关键,否则就不能表现出人物劳动中所体现的动态美。所以,这节课人物动态线定位和构图指导非常重要。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18

  《劳动》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由于文章所处年代与我们较远,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也较难感悟其中流露出的劳动的艰辛。针对这点,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在设计教学时,重点放在抓住课文一个突破点,并运用大量课外知识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有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在教学时,我就有意转变以往老师有声有色地讲,学生毫无感受地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再让学生住抓住学生感受最深得的句子去读,从课文中可以感受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本课重点内容是 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在学习过程中,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的`段落,接着,再让学生思考:作者在描述“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然后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性,进而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除了引导学生抓住第一次挑煤的情景,还特别抓住本课中的比喻句和写体会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比喻句的用法,进一步体会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体验,体会生活的艰难和旧社会人民命运的悲惨。

  通过学习课文,大多数学生对劳动有了新的认识,感悟到劳动是历尽艰难的,劳动是为了生活所逼迫。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19

  《择韭菜》这节课取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从每人每天的生活中所必须的吃入手,使学生知道要想吃就得做,自食其力,从中让学生知道择韭菜的道理还要学会择韭菜。所以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都比较投入,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也很感兴趣,在他们的操作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也是自己学生在生活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我从生活中经常吃哪些菜,这些菜不能直接吃等问题,导入择菜的意义、如何去择菜以及怎样择菜,也就是择菜的主要步骤,让学生重复择菜的主要步骤,然后在老师的示范下进行练习择韭菜,学生择韭菜很认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很高。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在授课时,老师应该先讲一讲什么是边皮,边皮应该怎么去掉,怎么容易去掉,用什么方法去掉边皮最快,实际上是没有把边皮解释清楚,所以造成学生择起来慢。

  2、在学生择韭菜之前,老师示范的还不够多,应该多示范几遍,可能学生会择的快一些。

  3、择菜时,韭菜的量可以减少一些,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择韭菜,速度很慢,择的还不干净,出现的问题还是不少的,以后多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20

  对于劳技教学来说,不应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或者固定的程序,劳技课堂永远是充满动态和变化的,其过程充满了创造性,我深深体会到在劳技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个体对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1、记教学的成功点

  上完一节课,对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方法,总会发现成功之处。及时地记录,不断地积累,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记教学的失败处

  教师应该把每节课中某些失败的地方及时记录下来,并认真寻找原因,同时用另一种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3、记教学机智和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发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时过境迁,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同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

  4、记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

  劳技课的纪律一直是劳技教师普遍头疼的问题,虽然很多教师能随机应变予以解决,也应该在教学后记中予以记录,以应付今后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类似的问题,避免今后在课堂上出现尴尬的局面,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

  总之,教学反思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劳技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劳技教师。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21

  本节课教学的歌曲是一首劳动号子,对应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显得非常抽象。因此在设计上,尽量根据学生好奇、好玩、好幻想、好模仿的特点来设计。通过反复听、唱、说、动,学生感受和理解了解歌曲的音乐情歌,再启发引导学生想象和即兴创作,运用自己的方法为歌曲伴奏。运用身体的动作即兴表演,再次体验和表现歌曲的音乐情感。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我还设计了一个劳动大合唱的环节,让学生模拟劳动时的声音,比如:扫地的`声音“shua—”,擦桌子的声音“ca ca”,修理的声音“dongdong dong”。这些既是劳动的声音,又包含了音的长短的问题,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体会了劳动的乐趣,又学习了音的长短。

  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表演不同的声音,并把这些声音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合唱,告诉同学们,这就是《劳动大合唱》。在这个环节同学们都异常的欣喜。在学会了这首歌曲之后,要重点强调这首歌的情绪“有力地”,让学生在演唱的时候充满力量,不要软绵绵地,劳动是热气腾腾,朝气蓬勃地。然后让学生们边“有力地”演唱这首歌曲,边模拟大扫除,真正地形成一种“大家来劳动”的景象。就这样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了学生对歌曲的学习。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22

  一、结合学科特点,突出育人育魂

  农村初中的劳动技术教育如何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和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是农村劳动技术教育的方向问题。农村普通初中肩负着双重任务,既要为上级学校输送人才,又要为农村经济建设输送合格的劳动者。因而,农村普通中学的劳动技术教育,就是要面向农村,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的多功能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成为当地经济建设中的有觉悟、懂技术的劳动者。1984年,我从事劳技课教学之后,一直把这些做为我校劳技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1、明确目标,教育学生心系农村

  我认为: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根本,就是育魂,那么这个“魂”的中心是什么呢?要紧的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农村的生产实际,结合劳动技术学科自身的性质、任务和特点,一要向学生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二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技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劳技课多功能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转变观念,强化科技兴农意识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把读书作为升学谋职的阶梯,部分学生轻视劳动,瞧不起农村。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感到升学无望,破罐破摔,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带领学生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用劳技课讲到的知识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学农基地、有关村社和学生家里开展科技示范试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看到了劳技课学到的知识有用处,付出的劳动创造了价值,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科技的思想情感逐步建立起来。

  农村中学劳技教育课的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使学生都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呢?多年来,根据我国杰出的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做学主义”学说,瞄准本镇农业生产的需要,制定了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总目标——“学以致用”。也就是说让学生掌握农业技术,并能够独立操作,因此,要把“用”字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要在生产和生活中能够应用的内容,不受时间、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及时地进行传授,以充分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如1992年春,当地多雨低温,玉米花白苗病严重,我们就在全校各年级讲授该病发生的原因、病株症状及防治方法,学生很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了生产实践中,教学效果明显,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和农研部门取得紧密联系,积极引入科研新成果,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始终具有先进性,并通过教学把最新利研成果和生产技术传播出去,缩短了科研成果在我镇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为农业技术进步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增强了学生科技兴农意识。

  二、拓宽教学渠道,培养学生能力

  农村劳技课教学,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必须把它放在广阔实践的基础之上,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这个实践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扩大到课外、家庭与社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劳技教育网络。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建立以校田为基地,以家庭为补充,用教学带试验,以试验促教学的多方位、多渠道的运行机制。

  立足课堂教学,力争人人学会。我针对学生对农业技术了解参差不齐的实际,给学生分类上课,形式多样,有一般正常的课堂,也有特殊的辅导式的课堂,有集中上的课堂,也有个别上的课堂;有固定时间上的课堂,也有随时随地上的课堂。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自己空白的农业技术“填平补齐”。

  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目的在于追求它的实际效果。劳技课的功能和效果体现在哪里?又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呢?这是受劳技课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所制约的。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23

  《新课语文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想,在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就要渗透这精神,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仔细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寻找写作的源头,积累写作的材料,从而做到用手写我看,用手写我心。

  事实上作文教学真的是一种痛!是一种天生的痛!越是害怕就越处理不好,越是处理不好,就越是害怕,如此恶性循环,不仅我们的作文教学能力不前,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没法提高。虽然语文的教学任务很重,可我绝不会以此为借口,松懈作文的教学辅导。为了解决一这难题,我几乎是绞尽脑汁了!这次的习作教学,应该说是我较精心设计了。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乐说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从事过哪些劳动,因为提前布置了,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说,重点部分是要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具体。试着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一点点地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即使说不太好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师生互学互改,生生互学互改。让他们一点点改变,一点点进步!

  二、教给方法,范例引路—会写

  “万事开头难”,学生习作更是如此。因此我搜集了几篇相关优秀作文开头,做成幻灯片,引导学生借鉴,没想到许多学生经修改后的开头更“优秀”。就连平时“不会”写作文的`同学,也写出了像样的开头。

  在指导学生写劳动过程时,我先以下几个例句,引导学生明白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

  ①我做饭时,把米淘了一遍又一遍。

  ②今天是我第一次独立做饭。我想一定要做好,所以把米淘得非常干净。

  ③傍晚,我按照妈妈教我的办法开始煮饭。我量了两碗米,再舀两瓢水倒进饭盆里,用手轻轻地搓。水浑了,我就把水倒掉,然后再舀些水倒进盆里,让浮在水面上的糠皮、杂物顺水流掉。我又把杂在米中的稻壳和沙粒拣了出来。就这样淘了三次,水清了,米也就淘好了。

  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明白了怎样把劳动过程写具体。

  在指导学生写结尾时,先引导学生说说结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做这件事的感受;

  (2)你从这件事情中悟出的道理;

  (3)做到前后照应。

  然后再出示我事先搜集到的几段优秀作文的结尾,指导学生给作文写结尾。

  三、 合作评改,培养能力——会改

  只有让学生动手修改习作,学生才会有深切的体会,真正的领悟。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于是我给学生创设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改文实践,学生在合作评改中互动交流,互相补充,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对自己作文进行修改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进而使学生能创造性地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

  当然,这次作文教学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引导学生说的时间有点长,学生评的较少;其次,在评作文时,应重点以一两篇优秀作文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评讲。另外,在评价中,我只注重“主题、选材、语言”等几个方面笼统评价。写得好的同学还看看,对于中差等的学生来讲,毫不留情的评语,往往创伤了孩子的写作热情,他们看都不看。所以,通过学习目标,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我通过这一次的作文教学,深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从实际出发,善于发现每个孩子在写作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快乐,收获自信。

  总之,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将不断学习探索,让同学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在生活感受中悟情,在生活亮点中拓思,于动情处挥动妙笔

  劳动课教学反思 篇24

  歌曲《大家来劳动》是一年级第5课中的一首学唱歌曲。本歌曲是一首描绘劳动生活的创作歌曲,歌曲节奏整齐,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旋律铿锵有力,采用重复的手法模仿劳动号子的音调,生动地描绘了大家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努力劳动的情景。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首先聆听歌曲范唱,接着继续聆听,并让他们跟着音乐按照教材上的图示轻敲桌面,感受歌曲的强弱规律;紧接着提问:“在平时的生活中,你都参与了哪些劳动?用动作展示出来”。这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模仿擦桌子、扫地、拖到等动作,还有的孩子模仿擦汗的动作。随着音乐孩子们一边演唱一边表演,歌声铿锵有力,动作惟妙惟肖,形象极了,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能够独立演唱歌曲了。

  接下来,让孩子们徒手模仿木鱼和碰钟的敲击动作,跟随音乐为其伴奏。在此活动中,“酷帅”的宋志豪又有了新的创编,他用左手五指并拢虚握拳当作“木鱼”,用右手的`食指当作“小木槌”,跟着音乐的节奏“敲击”起来,那自信、快乐的模样可爱极了!在他的带动下,孩子们跟着音乐一边演唱一边“敲击”。下课的铃声响起,他们大声地唱着“嗨哟加把劲哟┉”,用力地“敲击”着“木鱼”高高兴兴离开了教室。

【劳动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劳动课的教学反思(通用16篇)04-17

劳动课的教学反思(通用21篇)08-19

劳动课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3篇)04-16

劳动课的教学计划12-10

小学劳动课教学计划05-21

劳动课线上教学总结(精选14篇)02-18

劳动课垃圾分类教学设计通用05-30

劳动课报告12-05

劳动课报告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