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教学反思(通用20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游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游教学反思 篇1
在本堂课中,我着力于引领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一、展开想象,感悟白云的变幻无常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描写天空的美,我们先品读了天空的颜色美以及大,接着我们通过想象说话,感悟了白云的变幻无常。
小黑板出示:几朵白云有时像 ,有时像 ……
秋天的天空是又大又蓝,几朵白云悠闲地飘呀,飘呀,一阵清风吹来,这些白云就像一个个魔术师一样,不时地变换着自己的模样,多有趣呀!你能说说白云还会变成什么吗?孩子们思维活跃,七嘴八舌说了好多,什么吃的(棉花糖、汉堡包、棒棒糖……),什么玩的(洋娃娃、机器人……)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狮子、老虎……),白云的千姿百态、变化多端,轻轻地在课堂上空飘浮着。
二、展开想象,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们先品出了农田的颜色美,接着引导学生说说稻子黄得怎么样?高粱红得怎么样?棉花白得怎么样?通过说比喻句,更生动形象地感受农田迷人的景色。
出示:农田里,稻子黄了,就像 。
高粱红了,仿佛
棉花白了,如同 。
三、联系生活,说话写话
课文第四自然段,紧扣“开心”,让学生说说同学们还会在草地上玩什么?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然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练习写话。我让学生说说大课间的时候,小朋友的活动有哪些?儿童节的时候,小朋友会表演哪些节目呢?大扫除时,大家在干些什么?自习课上,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最后再写写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听、说、读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训练。我想,语文教学就要这样借助文本,拓展说话的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经过这样扎扎实实的训练,孩子们就慢慢会说了,慢慢会写了。
秋游教学反思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组织幼儿外出活动,真正让幼儿走进大自然,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增强孩子们的团队意识。
2、增加幼儿间的交往、互助、合作、分享、独立能力,让幼儿感受秋天的变化。
3、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出游的乐趣。
二、活动地点:桃花岛
三、活动班级:大二班
四、活动时间:10月21日 8:30----11:00
五、活动准备:
1、教师确定参观的路线。
2、向各位家长做好通知工作,幼儿自愿参加,告知家长本次活动的 目的以及配合的事项。
3、教师准备游戏及道具。音响、食物、奖品、塑料袋、一次性桌布 等。
六、安全保障措施:
1、加强管理和监督措施。对各个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每班有三位教师,具体分工如下:
班主任负责带队组织活动(组织幼儿游戏、幼儿安全、队伍的排列、清点人数、活动小结等等)。
副班老师负责协助(幼儿安全、队伍的排列、观察体弱幼儿)。
保育老师负责后勤(穿脱衣服、药品拿放、垃圾的整理等等)。
2、班级教师对幼儿进行秋游活动安全教育,增强幼儿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保健医生携带好急救用品。以防幼儿突发事情。
4、秋游活动期间一切行动听指挥,准时集合,准时接送。
5、全体幼儿必须穿轻便的鞋子和衣服。
6、活动时要做到井然有序,教育幼儿不拥挤、不追跑、不打闹。
7、注意言行文明,爱护公物,不随地乱扔垃圾。
8、班主任在每一次集合时一定要清点好幼儿人数,确保幼儿安全。
9、不带危险食品,不擅自离队,不得靠近水边。
七、活动过程:
1、观察“桃花岛”的树木、花草,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今天我们和秋天有约。踏着轻快的脚步,哼着欢快的歌曲,我们去远足秋游!秋游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我们不仅领略秋天的美丽,感受生活的欢快,也会让我们学会思考,学会生活。“秋天开哪些花?”;“人与自然怎样和谐相处”让我们用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善待周围的植物、动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在大自然中体验,做大自然的好朋友。
2、游戏活动:
集体活动:参观桃花岛的花草树木,和幼儿一起寻找秋姑娘的身影。 幼儿游戏:
(1)揪“尾巴”
准备:“尾巴”若干
玩法:游戏开始时,孩子各自将红色带的三分之一塞进裤腰里,其余的部分拖在外面当“尾巴”。“尾巴”不可太短,否则孩子不容易抓住。孩子面对面站立,同时数“一,二,三”,两人同时开始左右挪动,互相揪对方的“尾巴”,先揪到“尾巴”的为胜。
(2)花儿朵朵
玩法:参加游戏的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拍手,当听见老师说:“三朵花开时,就按照花的瓣数抱在一起。出错的一组被淘汰,坚持到最后的为胜。
(3)我的舞台
事先准备好的歌曲,让幼儿自由表演和集体表演,歌曲、舞蹈、手语表演。
(4)万里长城
游戏规则:参加者围成一圈,向右转,双手搭住前面一人的双肩,要求所有人注意听一个口令(比如叫停就停,叫跳就跳,叫坐就坐,叫坐时坐下,叫走就走),听到后必须按口令做,否则受罚——表演节目一个。
(4)分享食物:
所有孩子共同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食物。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分享食物。提醒孩子们爱护环境,将垃圾扔进垃圾箱。
3、活动流程:观赏风景——参观桃花岛——组织游戏——休息分享点心——集中清点人数——集合后解散(交待家长及时接送幼儿,并让家长教育幼儿游玩要注意安全)
八、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秋天是美好的季节,丹桂飘香,菊香四溢,秋游活动旨在让幼儿亲近美丽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在活动中开拓幼儿视野,增长知识,感受同学情,师生爱,培养美好的情感。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更加热爱大自然也更能体会到友情、师生情的美好!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组织秋游这样的活动,
有利于将学生送入社会这个环境,同时也使更多的人能够将目光注意到孩子的身上来,使社会能够做出许多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事情,这样也就为孩子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自然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孩子融入自然的美丽风光中,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也提高了孩子的自然审美能力。
因为自然所具有的美感,它包括崇高、壮丽、威严等等。当孩子在欣赏自然的时候,自然所蕴藏的美感会潜移默化的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就为孩子的审美提供了关于崇高、壮丽等的审美意向。整个秋游活动,孩子都属于愉悦兴奋的状态。在最后结束时,我们还在桃花岛拍了张大合影,这一次的秋游将是孩子们心中最美的记忆!
秋游教学反思 篇3
《秋游》是一篇很美的小散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历过游玩的乐趣,而且也有了一定的经历与情感体验。执教起来,应该难度不大。但是从我今天的表现来看,还是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师傅听过之后,给我提了以下几点建议:
1、学是为了用——“一望无边”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词语“一望无边”,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已让学生做了简单的理解。因此,在学习句子的时候,我只是关注于让学生理解天空的宽广与辽阔,并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但是师傅指出,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我可以追问:除了天空,还有什么可以用上“一望无边”这个词语?从而使训练更加扎实、有效。
2、拓展难度太大
农田里丰收的景象,是秋天的一大特色。可农田丰收的景象跟孩子们会有怎样的关联?怎样才能使他们快乐的情感体验源于真实、源于自发?在一个孩子说“读了这一小节,我知道庄稼都成熟了。”之后,我便发问:面对成熟的庄稼,你感觉怎样?两个孩子都说了感觉很高兴,因为农民伯伯的辛苦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我当时觉得,孩子还挺聪明,挺会说。但课后的交流中,师傅告诉我,可以让他们来说说棉花、稻子和自己的关系,比如,有了棉花,我们就会有厚厚的棉被,暖和的棉衣、棉鞋,有了稻子,我们就有新鲜的大米等等,这样的快乐就比较自然。
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农田里,稻子黄了,像 ;高粱红了,像 ;棉花白了,像 。备课的时候,我也设计了几种答案。但课堂上的效果并不好。有的说稻子黄了,像一堆金子,有的说高粱红了,像一个个草莓,有的说棉花白了,像白云。首先,这些答案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所以,情急之下,我没有准确的判断,并给与恰当的指导。其次,师傅说,这个练习有些偏难,他们还没有学过比喻句,而且他们对这些庄稼也不是很熟悉,所以表达的时候,要想既兼顾比喻的恰当,又要兼顾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很困难的。可以把课后作业中的设计:“秋游,我们还有可能去哪里呢?仿照课文的第三消解说一说。”拿到课堂上进行训练,果园,菜园啊,等等。
3、“说话”不够自然
草地上,小朋友们做着许多游戏。“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课后练习的第4题,要求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虽然,我也设计了相应的练习,但总觉得有些牵强。“课间、体育课上小朋友们会做哪些活动?”这一语境的提示,也没能调动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师傅建议,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并想象一下,小朋友们在草地上还会做些什么呢?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段话。然后再转变情境,课间、体育课上学生的各类表现。
4、“主线”不够突出
这篇课文,我旨在抓好“快乐”这根线索,因为从同学们接到秋游的通知到看到天空的湛蓝与无边,白云的变化多端,到农田里的丰收景象,再到同学们在草地上的表现无不洋溢着同学们的快乐与开心。于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板书出这条主线。只可惜,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很好的把本该属于这条线的珍珠很好的串联到一起。因此,这条主线也显得形单影只,形同虚设。
5、识字教学有些散
本节课,我选的两个生字为“追”和“逐”。我之所以选它们,是因为其结构相同,意思相近。于是,在课堂上,我一一呈现,一一分析、范写。可这看似正常的步骤,却也彰显问题。师傅说:你可以让小朋友们观察这两个生字的共同点,以此来加深印象。
一年的见习期已过,我只能说自己刚刚站稳讲台。站在讲台上,不再紧张,面对备课,不再恐慌。但是,我觉得自己还不能很完整地驾驭一堂。一些问题,往往在备课的时候已经有所思考,但在实施的时候还是觉得思考的不够完备,以至于不能达到自己的期待。单靠自己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要学会学习,学会交流,交流也是一笔财富。正如王校长向我们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一样,我也要及时记下自己的困惑,并与同年级的前辈、师傅交流。
柳暗花明的境界令人神往,但蜕变的过程亦需要用心地付出与追求。
秋游教学反思 篇4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出游之前所要做的准备工作。
2、和家长讨论,并且能大概的制定好秋游计划,增强亲子之间的互动。
活动(一):说一说
引导:今天上午我们去了秋天田野逛了一逛,但是老师对小朋友的表现很不满意,首先没有好好的排队,然后小朋友们很吵,几乎都听不到老师的解说了,所以老师决定在下一次出门秋游之前,要好好的想一想出发前我们要准备什么!
1、教师出示挂图,一份秋游计划的表格。
(1)教师明确目的地,班级,人数。
(2)依次让从成员,交通工具,携带物品,注意事项等方面逐步引导幼儿讨论。
(3)并按照表格内容逐步填写。
活动(二):自主设计。
1、将事先准备好的计划表发放下去,让幼儿知己找到自己的家长,在家长的协助之下,认真的填写相应的内容。
2、教师轮流查看家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环节,对于不当之处要及时的纠正。
活动(三):讨论
1、让幼儿从家长的讨论区会到自己的座位,然后请个别的幼儿上台互相的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秋游计划,安排,注意的事项。
2、教师要对于幼儿的阐述及时的进行点评,不对的要纠正,正确的要肯定。
3、讨论完毕之后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以及其他相关事宜。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是以秋游为主,让幼儿在讨论环节之中能够合理的安排外出计划的相关事宜。知道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可以经行的。但是在本次活动之中,并没有能够很好的,很合理的做好一个事例,在之前出示事例的部分,交代的不够清楚,以至于后来家长的讨论环节之中,秋游计划的目的地被限定,而不能展开更好,更广的联想。
本次活动之中,对于幼儿的回答,几乎都给予了坑定的答复的,并没有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合理的点评,从而使得幼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会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回答,造成答非所问的情况。
对于课堂的调控也并不是很好,之前的气氛所致,使得幼儿特别的兴奋,从而到最后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必须反复的强调纪律才可以。
秋游教学反思 篇5
《秋游》是苏教版第三册中的教学内容,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落实在指导朗读上。
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以外,课文的插图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简单明了,我没有放过多的时间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让学生读,感知这一自然段写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说说在读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的让孩子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验秋天的美丽,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蓝蓝的”,是“一望无边”的,白云一直在变幻,田野里色彩斑阑,到处充满了果实成熟的美。
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云有时像xx,有时像xx,有时像xx。”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xx,高梁熟了,像xx,棉花白了,像xx。”再想,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让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比赛,培养语感。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采取了激励措施,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学着课文中的孩子一样,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秋天多美呀!”有的孩子喊:“秋天的果子真香啊!”这个时候,同学们心情不错,语言也放得开了,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着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表达这种此时此刻的心情。
秋游教学反思 篇6
《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
1、课文具有以下特色:
抓住特征,绘形绘色。作者抓住秋天里天空的一望无边,白云变幻无穷的形态特点,以及稻子、高粱、棉花的色彩特点,绘形绘色。
2、情景交融,真切细腻。
写秋景处处关情,字里行间流淌着喜悦;写秋游处处涉景,由上至下,由远到近,丝丝相扣。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意境优美而生动。
接着,我顺水推舟,指导学生“如果加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那这段话就非常优美了。”出示:( ),农田里,稻子黄了,像( ),高粱红了,像( ),棉花白了,像( )。真( ) !”虽然略有难度,但由于平时我比较重视说话训练,学生说得还是比较好的,从他们最后写的话中间,可以看出他们还是掌握了。甚至有学生写出了:高粱红了,像少女脸上擦上了红红的胭脂。
如果没有平时阅读的积累,二年级的孩子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的。
但我们也应清楚,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毕竟还是识字、写字,说话写话的训练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材的特点,千万不能主次颠倒。
秋游教学反思 篇7
《秋游》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这是一篇适合朗读的好文章,句式整齐,富有节律。因为教室条件的不允许,多媒体还没有安装,不能通过图片等形式让孩子身临其境大自然中,所以在教学时为了使孩子们能读出郊游的喜悦,读出欢乐,我通过谈话引导:“孩子们,假如明天我们就要去秋游了,那你们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孩子们有的说开心,有的说高兴,“那现在就用这样的心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孩子们开心地高声朗读了起来“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
在指导第二段朗读时,先让孩子们想象天上的白云除了像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还会像什么?你能不能按课文的句式再补充一句,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时像片片雪花”“有时像几匹骏马”“有时像层层高楼”......指导朗读时不宜作纯技巧性指导,应该着力诱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要着力于学生朗读兴趣的激发、朗读情感的调动,采取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在语气上,“蓝蓝的”和“白”这两个写色彩的词要重音轻读;“一望无边”和两个“有时像”要读得缓慢,读出同学们驻足细看时的样子。而“一群白兔”和“几只绵羊“则要读得轻快、俏皮,流露出找到了恰当的事物来形容白云的欢乐心情。
朗读是这学期我们二年级组研究的主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想要读得有感情,读出朗读的感觉还是有点难度的,需要我们慢慢培养积累孩子的语感,经常进行练习。说到朗读,想起周五下午刚参加的包河区近两年新入职小语教师培训会上师范附小的一位老师给我们做的培训,讲的就是如何指导学生”自然朗读“,就是不矫揉造作、带有感情自然地朗读。其实语文离不开读,通过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读找到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不仅学生要多大声朗读,我们老师更要如此,薛瑞萍老师就是一个特别爱大声朗读的人,每天她都会如此,所以从自己开始做起吧!
秋游教学反思 篇8
《秋游》是这学期给孩子们上的第一篇课文,所以我做了充足的准备,可是上完课之后,觉得自己有些方面还是做得不尽人意,下面我来说一下我的几点反思: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当学生通过有关的语句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欢快心情时,我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课文,融入课文。遗憾一:自身语言不够简练、传神。教师的文化底蕴无法作秀,尽管准备了一肚子的美词佳句,但却不能灵活的运用、恰当的运用。自然的去评价,产生自然的美!语言跟不上趟,自然不能很好的引导、过渡。 因此,我觉得在低年级,老师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遗憾二:收得太紧,放得不够。凭感觉我都知道这节课孩子们没读够,也没说够。他们的心中一定有了不少的体会,可是我却无法大气的把权力下放,我知道那需要时间,于是一切都似乎是蜻蜓点水,缺少那点睛的一笔。
2、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在讲述课文二、三自然段的时候,我创设了朗读情境,采取了激励措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朗读的技巧领会不到位,我也没有采取其他形式的朗读方法去引导,而是直接告诉学生朗读的方法。但是现在想想: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可以先让一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评议他们的朗读,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就知道该怎么有感情地去朗读了,自然也掌握朗读的技巧了。
3、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相结合一直是我的困扰,到底是先识字还是先阅读,还是二者结合。识字教学脱离了一定的语言情境,就显得枯燥乏味。本文我是先阅读再识字,但是觉得效果并没有达到最佳。之后我思考了,比如在讲述本文第四自然段“追逐”一词时,可以把这个词语拎出来单独去讲解然后描红,这样学生对这个词语的印象肯定更深,这样识字也会很有趣,我准备在之后的课文当中去尝试一下。
总的来说,这节课还是达到了基本目标的。小朋友们自二年级以来进步也是很大的,尤其在课堂回答这方面颇为显著,这篇课文两个课时之后,孩子们基本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也基本可以成诵,这点还是不错的。
秋游教学反思 篇9
星期一早上第一节课,一个崭新的开始。区教研员张老师和顾校长如约走进了我们班教室。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秋游》的第二课时。课后两位老师的点评让我豁然开朗,也让我对低年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在此,就其中的几个细节,与大家共勉。
一、切莫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道“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就“一望无边”的理解,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一望无边”的天空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出示词语)谁来读读个词?
生:读词。
师:点评。为什么要这样读?大家从中听出了什么?
生:我感觉到蓝天很大很大,望不到边。
师:出示句子,学生读句子。
师:除了蓝天,还有什么也是一望无边的?
出示图片:大海、草原、稻田,让学生进行直观感受。
通过教研员的点评,我注意到,其实很多学生还是可以直接理解“一望无边”这个词的。而我首先出示了图片让学生去感受,就忽略了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首先从文本去理解词语的能力。应该调换一下顺序,先让学生就文本进行思考和理解,再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样,以文本为本,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二、画龙只需“点”睛,拓展不宜过多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进行了三处句式的拓展练习,分别是第二自然段白云的变化“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第三自然段果实和颜色的拓展“()()了”;和第四自然段并列关系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因为拓展的内容较多,所以时间也显得紧张,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想象和组织语言,其效果并不理想。不如只挑选一处进行指导,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练习,自己说一说,相互说一说。比牵着学生赶火车似的向前跑,收效会好得多。
三、立足基础,夯实基础
课堂上指导了5个生字的写法,加上学生描红的时间,总共不超过10分钟。正是因为前面精读课文拓展得过多,有些地方挖得过深,所以重点部分——识字写字的教学显得仓促而不扎实,方法也有些过于琐碎。应该将其中部分内容进行整合,比如“望”字的字形教学就放在“一望无边”的理解以后,这样一气呵成,学生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追”和“逐”可以进行整合,就字形和字义比较结合来教学,可以事半功倍,提高效率。此外,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写字时间,将识字写字教学扎实地进行。这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课文内容是字词的语言环境,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上的“精彩”而舍本逐末。
回想起两位老师的点评,都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肯定。心怀感激之余,还应不断地思考和实践,让自己更快地成长。
秋游教学反思 篇10
《秋游》这篇课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情景。我觉得这节课的亮点就在于我能随着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学生的朗读为主,串起看图、想象、说话,让学生在读读、看看、想想、说说中,用心体验。不足之处就是学生读的还不够多,学生在感悟的时候不够深刻,让学生说的少。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总写了老师带领学生去郊游。我让学生用“谁和谁什么时间去哪儿干什么”这个句式说话,先整体感悟整篇课文的内容。学生能简单的把话说完整,把句子表达清楚。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主要通过写景来展示秋天的美,在这两段,我通过播放图片和范读,让学生感受秋天,感受各种色彩。并在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去思考与颜色有关的词语,如“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中的“黄、红、白”相关的词语,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并用这些词语来说话,如:稻子黄了,像————,这样也锻炼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用“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想象说话时,图片放得过快,对学生的说话没有起到很好地提示作用。另外,学生想象的内容比较单一,教师没有及时加以引导。因此,我觉得在低年级,老师适时启发性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运用一些教学机智。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时,学生读出了庄稼的色彩美,但整句话读得不够流畅,欣喜的语气还不够。如果我在备课时能够充分研读教材,把场面和语言表达形式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朗读,那么学生才会在读中体会庄稼丰收时农民伯伯内心的愉悦!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主要是写了秋游时的人物的各种状态,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但是这句话让学生说的有点少,我自己也没有完全给学生点透,可能有些同学没有完全掌握。
我想,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自己把教材研读通透才是最重要的,这样上课也会更流畅,学生接受的时候才能更轻松,老师才能上好一节完美的课!
秋游教学反思 篇11
《秋游》是本册书继识字后面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除了朗读,本篇课文我采用了图文结合,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形态变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阑。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我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然后根据学生的描述,引导学生把这美景读出来?”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
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当学生通过有关的语句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欢快心情时,我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课文,融入课文,鼓励他们学着文中的孩子向着蓝天亮开嗓子。
但是我也存在很多不足,语言不够简练、传神。教师的文化底蕴无法作秀,尽管准备了一肚子的美词佳句,但却不能灵活的运用、恰当的运用。评价也比购自然,不能很好的引导、过渡。
秋游教学反思 篇12
《秋游》是本册书继识字后面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近阶段的重点工作的需求,我将先前设计好的教案作了以下调整:
一是导入部分,不以教师的激情描述和指导看图导入,而是利用复习成语作为课的入口。复习完跟秋天有关的四条成语后问学生:“在你脑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学生有的说:“我脑中的秋天很美丽!”有的说:“秋天是金色的。”此时,学生对秋天的印象还比较局限,只停留在很肤浅的视觉感官上,而对于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以及秋天给小朋友们带来的那种无与伦比的欢乐,他们还没有深切地感受。我顺势将话题一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在那个地方也许你能找到更多不同的感受。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到达那里再睁开眼来。”这样,课文插图被自然地出示出来,也将课引入了新课。
二是对图的利用稍作简化。在这里,图主要用作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睁眼时进入一个全新的美丽环境中,然后让他们简单描述看到的景物,对环境作整体感知,靠近课文内容。而对图的详细观察和述说放在第二课时,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起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
三是将课堂的重点转向学生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是学习活动的基石,“制度保证质量”,在今后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使学生常规训练达到集体晨会上所宣读的“十五条标准”那种水平,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在每天的每一节课中都不能放松。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和过程还是清晰可见的,而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但课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可充裕些,常规训练时方式比较僵硬等等。值得思考的是:短期内如何更有效地养成十五项常规习惯?何种方式方法能训练中竞争的积极现象?如何连贯训练常规过程中学生学的情感线和教师教的情感线?
秋游教学反思 篇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课内容我进行了两次说话写话练习;
第一次:想象画面说具体
文章的第三段,用“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12个子写出了庄稼丰收的景象。我们的孩子都生活子啊农村,对此情景并不陌生,我先扩写了第一处,“农田里,稻子黄了,像铺了一块金地毯;接下来,孩子们的仿写的比较得心应手。
高粱红了,远远望去像一片燃烧的火焰; (像一个个高举的火把);棉花白了,像天上的白云飘到了地里。
第二处:拓展延伸活运用
文章第四自然段描写了孩子们在田野里草地上玩耍的情景,文字是用“有的……有的……有的……”连接起来的。在课堂上,我进行了写话练习,另外,我还要求他们不只是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要把当时的场景写具体。
附上孩子们的写话:
下课了,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跑出校门。
他们有的像兔子一样跳绳,有的像大马一样奔驰,还有的像猴子一样在爬竿。
同学们笑着喊着,追着跑着,个个满头大汗,玩得真开心啊!(傅娜)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打羽毛球,羽毛球像一只白色的蝴蝶在两个小朋友之间飞来飞去;有的在踢毽子,之间他们一只脚弯曲着,一只脚站立地上,一上一下地踢得可带劲了;有的在踢足球,他们你踢给我,我踢给你,踢得可开心了。(张瑜洋)
下课了,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有的跳绳,只见她们的小辫子一甩一甩的,绳子在飞速地旋转着,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有的踢毽子,毽子好像粘在她们的脚上,从不落地,还不停地换花样;还有的在拍球,球在他的手里一蹦一跳的,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娃一蹦一跳地走路。正在同学们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上课铃声响了。(刘泓妤)
大课间,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起了自己喜欢的游戏。同学们有的在荡秋千,像是一只猴子在树上荡来荡去;有的在丢沙包,沙包像是一只小鸟在空中飞翔着,有的在跳绳,绳子犹如一只蝴蝶从头上飞过。同学们玩得多开心啊!(沈凯伟)
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我们去郊外游玩。
农田里的专家又丰收了。稻子黄了,开心得笑弯了腰;高粱红了,摇晃着红扑扑的脸蛋;棉花白了,吐出了白白的棉絮,正等着农民伯伯去采摘呢;大豆黄了,撑圆了肚皮。乐呵呵得咧开了小嘴巴。
小伙伴们在田野里追逐打闹,有的忙着逮蝴蝶,有的正引吭高歌,还有的在欣赏美丽的秋景。单价奔跑追逐,欢声笑语,玩得对开心啊!(林氲涵)
秋游教学反思 篇14
这篇课文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欢乐心情。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抓住“渐渐”一词帮助学生感受秋天的到来。通过句子的比较,学生读后都能比较出加了“渐渐”语言表达更加准确。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的描写出了秋天天空与庄稼的美丽。第二自然段中,我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白云?接着让学生试着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再让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此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有时像一串串糖葫芦”、“有时像张牙舞爪的大老虎”、“有时像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我顺势把“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千变万化”补充给学生,最后顺势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第四自然段中,我抓住“开心极了”,问孩子“你从哪看出他们开心极了?”他们一下子找到了“打个滚儿,忙着逮蚂蚱,亮开了嗓子”等词语,我们就这些词语聊着,读着,有的孩子都忍不住离开椅子做起了相应的动作,看得出孩子们透过这些文字感受到了郊游的快乐,当我问着“你来亮一亮你的嗓子吧,你会喊什么呢?”第一个女生有些羞涩,下面的男生可豪放多了,一个接着一个喊了起来“我太开心了!”“我好像飞啊!”“蓝天你真美啊!”乘着这股子热情,我让他们说说你去郊游,你会玩什么呢?用“有的……有的……有的……”来说!一下子,他们好像真得来到了郊外,众说纷纭,有放风筝的,有跳舞的,有拉着老师一起转圈的,有拍照片的……这样的课堂真快乐!
秋游教学反思 篇15
课文的第二、小节写出了秋天的特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形态变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阑。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田野,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我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
当学生把白云的变幻,田野的五彩斑阑描述得很美时,我创设了一个语言情境:“大家说得可真美呀!谁来把这美景读出来?” 这时我有意先让一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当一名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然后让学生评价他们的朗读。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创设了朗读情境,采取了激励措施,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秋游教学反思 篇16
由于有了上节课的教训,所以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先复习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原想着学生对两位数退位减法掌握的应该不错了,这毕竟是一年级下期学过的,没想到出乎我的意料,上台演板的三个学生没有一个做对的。
我有点失望,按耐住心中的郁闷耐心的讲了做题方法,或许是过了一个假期,孩子们都忘了。经我一点拨,他们恍然大悟的样子,为新知的学习扫清了障碍。为了让学生更快的明白书上的两种做题方法,我举了生活中一个常见的例子:我有10个苹果,第一天吃了2个,第二天吃了3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有提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的,有提还剩多少个苹果的?学生的思路很开阔,可能是生活中接触的多了,很快就想出了两种解题的思路,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秋游教学反思 篇17
《秋游》是一篇语言很美的写景小短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尽情享受的欢乐心情。怎样把这篇简约灵动,富有节律的美文读好,我在授课过程中的做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课堂上孩子们情绪高昂,妙语连珠,整节课孩子们学得快乐而扎实。
首先,以“同学们还记得描写秋天的词语吗?”为导入,由于在《练习1》的“成语积累中,学习四个描写秋天的成语: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学生能用上这些成语争先恐后地回答,逐渐进入了秋天的情景。
在初读课文纠正了读音后,我进行了范读,读后问大家:“听老师朗读时,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白白的云,蓝蓝的天。”有的说:“我好像看到了火红的高粱。”“那么你再读一读,让我听的时候也能看到这些。”大家练读,已比初读好了很多。
我们又一起选择了二四段进行重点训练。第二段主要写天空、白云,原文“……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孩子们边读边做动作,我只轻轻一句“还有的像——?”此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的像飞奔的大马”、“像喝水的大象”,并且边说边做相应的动作,已完全沉浸在云的美妙形态中。当言与情相融时,怎么会不产生语感?
第四段写同学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这段在看图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说,学生对图上的丰富画面,产生了极大的渲染力,孩子们的语气语速分明带着一种欢快,仿佛已置身其中。“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啊!”当我听到孩子们有心喊出这句话时,我知道这节课已成功了。
这节稍觉得意的课,之所以上得如此自如而轻松,源于课前的充分预设,课中的随机调整,也就是“以学定教,顺势而导”。孩子的朗读要达到有感情,必须真正由情而发,由感而出,进入情景达到忘我。
秋游教学反思 篇18
《秋游》是苏教版第三册中的教学内容,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落实在指导朗读上。
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以外,课文的插图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简单明了,我没有放过多的时间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让学生读,感知这一自然段写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说说在读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的让孩子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验秋天的美丽,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蓝蓝的”,是“一望无边”的,白云一直在变幻,田野里色彩斑阑,到处充满了果实成熟的美。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云有时像xx,有时像xx,有时像xx。”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xx,高梁熟了,像xx,棉花白了,像xx。”再想,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让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比赛,培养语感。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采取了激励措施,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学着课文中的孩子一样,向着蓝天亮开嗓子,有的孩子喊:“秋天多美呀!”有的孩子喊:“秋天的果子真香啊!”这个时候,同学们心情不错,语言也放得开了,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着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表达这种此时此刻的心情。
秋游教学反思 篇19
在教学第一课时时,为了完成第一个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首先范读,让学生听读;再让学生借助拼音会读生词。在读课文时,考虑到有些长句子容易读破,我就教给学生学会断句的方法,再让他们读,就能读的正确、流利了。为了了解每个小朋友的读书情况,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同桌互读、互评,使每个小朋友都经历学习的过程。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形态变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阑。
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我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当学生把白云的变幻,田野的五彩斑阑描述得很美时,我创设了一个语言情境:“小朋友说得可真美呀!谁来把这美景读出来?”这时我首先先让一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当一名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看着书本想象那种画面,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然后让学生评议他们的朗读。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创设了朗读情境,采取了激励措施,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使学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但经过两课时的教学结束后,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1、在讲解段落时衔接不够自然、流畅。
2、语言不够优美,未能使小朋友全程积极参与到我的教学过程中。这两点是我在经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
秋游教学反思 篇20
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讲过,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位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了。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是很重要的。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关注学生的朗读,强调“书不读熟不开讲”,并运用各种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读课文。
例如最后一个环节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请把自己最拿手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学生在经过前面主动又有趣地学习后,个个都踊跃地朗读且读得很有感情又投入。有的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时还主动配上动作;有的学生读到最后一段时,边读边跳像在草地上玩耍;有的读第三自然段时重轻音读得特别好;还有的读着读着不禁咯咯笑起来等等。这样的读既达到了本课所要求的目标,又让学生再次充分感受到了文美、景美、情美,是一次声情并茂的读,这样的读是语言的积累,更是情感的抒发。
【秋游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秋游》反思08-04
《秋游》教学反思05-09
秋游教学反思05-14
《秋游》教学反思11-17
《秋游》的教学反思12-15
《秋游》 教学反思02-22
秋游的教学反思01-30
《秋游》教学反思05-11
秋游教学反思04-14
《秋游》教学反思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