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13 12:12:1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通用9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怎样写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通用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通用9篇)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1

  本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自己领悟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先让学生在交流预习作业的基础上,再次通过观察图形的涂色部分,以及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内在联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以及数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然后让学生从观察涂色的分数出发,自主探究,以自己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对这些分数进行分类、比较,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形成表象,进而以归纳的方式抽象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了初级概念,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把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之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维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学生练习反馈来说,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意义掌握不错,能正确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从而达到这节课的目标。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主动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新知沿着理解、掌握、熟练不断前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2

  本节课要通过真分数,假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分数的概念。所以教学中我紧紧扣住直观图形和直线上的点表示的分数,使学生从直观上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这样学生概括真、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即为水到渠成。在学生掌握了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后,再通过设问,让学生讨论出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及算理。

  新课教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分三层。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认识分子和分母大小关系的三种情况,了解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引导学生比较分数值与1的大小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利用数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掌握它们的分界点是1。

  第二部分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分为两层。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这些假分数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理解和掌握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3

  xx省xx市实验小学的xx老师执教一课,朱老师提出要“帮助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准确把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本质特征”。课前朱老师做出这样的思考:“学生怎样才算真正理解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首先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假分数的形成过程,感受并认同假分数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其次,从学习基础分析,当学生面对一个真分数时,已经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用自己的方式作出解释。比如,可以从部分与整体(一个物体或一个群体)的层面进行解读,也可以理解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即一个量相当于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我认为,只有当学生看到一个假分数时,能利用已有的经验从不同的维度去解读它,对它的理解程度能与真分数等同了,才算真正实现了假分数意义的构建。”

  笔者在课前调查中发现, 学生们对于分数的认识大致如此:讲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用分数表示。比如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子的2份可以用分数四分之二来表示。但是,学生的认知中还是趋向于认同分子小于分母的情形。这就是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之间现实的而又不可回避的矛盾。那怎样解决矛盾?

  教学片断: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四分之一吗?

  学生个性化画图。

  教师和学生从四分之一开始,每一次增加一个分数单位,学生很自然也很顺利地完成。

  师:看着这5个分数,你有觉得谁最特殊呢?

  生:四分之五。因为分子比分母还要大。

  师:还有谁比较特殊呢?

  生:四分之四。分子和分母一样大。

  师:像这样子分子大于分母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师:前两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你能在括号内填上自己喜欢的数,并画图表示这个分数吗?

  笔者在课堂巡视时看到了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比4小或者等于4的数,并能正确画图表示.

  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即“学生认识到假分数在形式上与真分数是不一样的,但其实质都是分数单位累加的结果。”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4

  本节课我采取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对概念的建构和理解过程,其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融合,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建构过程。

  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多种教学策略的有机融合,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凸显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知识起点,有效激疑。

  孩子对于分数的了解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因此在课的伊始,从学生熟知的分数入手,并借助于这个可待定分数,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对所熟悉的部分与整体关系的分数的回忆,同时又可类推出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这种分数的出现,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和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引起了认知矛盾冲突,有效的激活了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

  2、把握教材设计意图,探究释疑。

  纵观整个章节的编排体系,真分数、假分数内容教材的编排意图,除了让孩子们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跳出前面在分数认识中形成的“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这一思维,形成分数也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份数关系,所以在让学生感知如何用圆中的阴影来表示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有效的突破了单位“1”的限制,让学生明白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其表示的具体量已超过了单位“1”,需要再增加这样的一份,借助于教师有效的引领,让学生明白了单位“1”的大小、平均分成的份数与分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次强化了二者的重要性。之后,一个有效地设问,把谁看作单位“1”?充分估计到了学生认知上的误区,通过对比、观察、辨析,让学生深刻感悟到了同样的图形,单位“1”的不同,得出的分数竟存在如此大的差异,从而强调了单位“1”的重要性。至此,借助于一波又一波的矛盾冲突和问题情境,在无疑—有疑—释疑中深化了学生思维,加深了学生对假分数意义的理解和体验,增强了学生的思辨意识,有效的突破了难点。

  二、重视数形结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注重了通过图形语言揭示概念的意义和特征。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于圆形图和数轴,将“图”与真分数、假分数的特征相对照进行解释、分析和说理,使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感悟概念的意义和特征,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便捷性、科学性的优势。

  三、练习设计注重坡度和梯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第一个层次,基础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巩固对真、假分数的认识。第二个层次,提高性练习,考虑到学生在数轴上描点是个难点,有意识的将它分解为几个层次,先是判断真、假分数,接着借助于对单位“1”的认识引入数轴,然后让学生猜测真、假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描点。这个题目囊括了本节课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同时进行了有效提升和难点的突破。第三个层次,开放性练习,首先是让学生在繁杂的分数中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发现规律,接着让学生接触不确定因素:(a≠0),a<6时,是真分数,a≥6时,是假分数。(a≠0),a>6时,是真分数,a≤6时,是假分数。(a≠0、b≠0),a>b时,是真分数,a≤b时,是假分数。为的就是将学生思维不断提升,从形象的呈现分数判断到学生形成抽象的符号化思想。整个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由表及里、由直观到抽象,加深了对真分数、假分数意义和特征的认识,建立了完整的分数概念。既有效地关注了过程性目标的达成,同时又将教师的“引”与学生的“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对知识的建构。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5

  这节课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了分数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利用对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的认识,通过学生熟悉的涂色表示分数的活动,运用类比推理得到四分之四、四分之五这样的假分数,并通过例3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假分数的感知。然后通过说理和讨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在练习第39页练一练第1题右边第3幅图时,有些学生认为涂色部分应该用八分之七来表示,这时我让不同见解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讨论明确图中是把一个长方形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四分之一,涂色部分有7个四分之一,是四分之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完成对分数概念表征的修正和调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展数学思考。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6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教学内容将进一步加深并巩固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为今后学习带分数、比较分数大小和分数加减法奠定基础。

  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在对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较、抽象的基础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教学环节中,我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了“涂色——描述——观察——再描述”这一系列过程,用折纸和涂色的方式表示出分数,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复习分数的意义,深化了“平均分”的认识;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切实感知了列出的几个分数和单位“1”之间的关系,为真假分数概念的理解做好铺垫,使真假分数的内涵和外延得以显现。训练学生表达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突出将谁看为单位“1”这一难点。在说理过程中,虽然学生的发言展现出认知的矛盾,但在师生的交流中学生逐渐明晰用图形表示假分数的方法,学生对于假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加深,使得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呼之欲出。整个片断,教师为学生安排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充满交流和碰撞、有着鲜活感受的过程。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7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分数与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只有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所以教学中我紧扣住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从直观上理解了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这样学生概括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即为水到渠成。

  一、本节课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点特点:

  1.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整个过程设计中,我努力营造学生独立、主动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过程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引导学生去探究,自己去发现,使学生对新知沿着理解、掌握、熟练不断前进,从而获得了最佳效果。

  2.通过自主探究与研究,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

  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中自己领悟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学生经历这一过程后,自学能力得到培养,提升了思维水平,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能正确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从而达到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3.关注学困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存在的`不足:

  1.教学能力还需提高

  2.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还需提高。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8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的一次理论上的概括。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是对分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分数意义中“平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的含义,这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条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样,在分与折中,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意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转载于: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应用价值,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1.在练习上淡化语言描述,强调概念本质。在练习中没有反复的描述,但学生在折一折、分一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中,已经深刻的领会到了分数的本质意义,并且掌握的更加灵活。

  2.由单一为丰富,变枯燥为形象。通过分数与图形的结合、分数与整数的对应、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形成了分数的意义表象,沟通了概念之间的联系,强化了实际应用在数学概念学习中的作用。练习也变得富有吸引力了。

  3.练习突出学生的创造性。以往的练习设计,问题封闭、答案唯一、缺乏灵活性。在这里注意到了问题的开放性、挑战性,最后一道题目,需要学生思维的参与,每一道题目,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答,让学生充分体验思维的力量,享受创造的快乐!教学中,学生不时有精彩呈现。

  数学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设计的联系生活练习,能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9

  真分数和假分数这节课是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奠定基础。

  成功之处:

  重视真分数和假分数概念的形成。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涂色表示出分数,让学生通过比较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从而发现这些分数是比1大,还是比1小。由此得出真分数的概念,即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在例2的教学中,首先由真分数1/3、2/3的意义引入,然后问学生如果表示这样的3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如果表示这样的4份呢?1个圆还能表示出来吗,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学生想到再用一个圆来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就表示4/3。在教学假分数时应把重点放在假分数的意义上,让学生明确是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4份的数;7/4表示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7份;11/5表示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11份。通过观察这些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从而发现假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分子比分母大,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2.区分11/5和11/15的意义。学生在表示11/5时,由于受图形的影响,受原来学习分数的影响,导致学生会把3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5份,表示这样11份的数。通过对比这两个分数,既可以从图中发现错误,也可以利用分数的意义发现问题,还可以从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辨别。

  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在练习中还是出现了假分数写成真分数的情况。

  改进措施:

  重点教学假分数的意义,特别是要注意假分数是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每个假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反思(通用9篇)】相关文章: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通用17篇)03-24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和反思12-16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04-23

《日食和月食》教学反思04-16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04-13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04-13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4-06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03-04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04-13

狮子和鹿教学反思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