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21 09:40: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通用18篇)

  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通用18篇)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篇1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由波兰作家麦克格雷涅茨创作的著名图画书。这是一本非常简单的图画书,单看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就能猜出故事大概。故事本身浅显易懂,讲述了月亮和一群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同时,这又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智慧的图画书。

  题目“月亮的味道”就足以使孩子们的小脑袋中产生无数的小问号:月亮可以吃吗?是软的,还是脆的?它是什么味道的?是甜的,还是咸的?这样饱含智慧的标题不但勾起了孩子们的食欲,而且也吊足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可是,该怎样才能品尝到月亮呢?一群小动物们采用“叠罗汉”的方式搭起了天梯,一点一点向月亮靠近……动物们在“叠罗汉”的过程中没有遵循由大到小、由强到弱的规则,可是天梯不但没有倒,反而竖得越来越高了。天梯每增高一节,月亮就会跳高一点。此时,童趣便在这一类似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展露出来。最终小动物们有没有吃到月亮呢?由于月亮的疏忽和大意,最顶端的小老鼠成功地够到了月亮,动物们如愿以偿地品尝到了月亮的美味,最后满意地睡着了。故事本该就此结束,偏偏这时一条小鱼出乎意料地走进了故事,它在说出自己疑问的同时也把无数小读者引进了未完的思考中。

  夜晚,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在成人的眼里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更不要说会想到去品尝一下月亮的味道了。但是,在这则故事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被幻化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不是吗?在孩子们的眼里,它像极了一片香喷喷的薯片,还像极了一个诱人的冰淇淋球。而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为了能吃到那美味的月亮可谓不惜一切代价。在“够”月亮的过程中,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执着和合作精神令人感动,故事中小动物们那可爱的“坚忍不拔”“坚持到底”对孩子们来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孩子大多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是不可能吃到的,但他们又相信故事中的小动物们确确实实吃到了月亮,这就是童话故事的奇思妙想带给孩子的无限乐趣。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很好地把握了故事的主旨,并力求让孩子体验故事的情趣。如教学中我请孩子们学一学小动物的话,让孩子融入角色体验“摘”月亮的快乐,获得语言练习的机会。尤其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月亮是什么味道的”,由此激发孩子听赏故事的兴趣。

  在欣赏过程中,我采用了“听赏一想象一讨论一体验”的方式,预设了一些插问,如“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够到月亮”“小动物们挤在一起睡着了,让你感觉怎么样”,这些插问在启发孩子想象的同时,更帮助孩子理解作品内容,并进而体会小动物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设计活动环节时做了一些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做到前后呼应,如开始部分我让孩子数数有几个小动物在看月亮,想尝尝月亮的味道呢?在最后小动物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后再来数一数有几个小动物,从而引出下一环节“小鱼”,激发孩子继续阅读绘本的兴趣。

  当然在活动中还有值得探讨研究的地方,如在讲述故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处理好语气语调以及适度的情感渲染。还可选用适当的乐曲,营造温馨的欣赏氛围,音乐的烘托和渲染,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当小老鼠“摘月亮”时,配上更加优美流畅的音乐;当小老鼠“吃月亮”时,配上活泼诙谐的音乐;当小动物们“同枕共梦”时,再配上舒缓的梦幻曲。这样处理,会进一步加深孩子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增强孩子对故事情趣的感受。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篇2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智慧的绘本。书名“月亮的味道”就足以使孩子们的小脑袋中产生无数的小问号,在“够”月亮的过程中,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执著和合作精神对孩子们来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大班的孩子大多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是不可能吃到的,但他们又相信故事中的小动物们确确实实吃到了月亮,这就是童话故事的奇思妙想带给孩子的无限乐趣。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把握故事的主旨,力求让孩子体验故事的情趣。《指南》在对幼儿阅读图书的教育建议中提出“保证幼儿自主阅读”“鼓励幼儿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就是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图书用自己的速度阅读。在教学过程中,从第一次让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讲述到第二次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更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并进而体会小动物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设计活动环节时做了一些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做到前后呼应,从阅读封面封底开始到结尾从仔细观察封底封面月亮表情的变化结束,是孩子从猜想到反思的过程。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篇3

  《月亮的故事》本身是一个绘本故事的学习,但是由于故事的内容较长且其中的动物角色过于丰富,对于小班而言,接受绘本中的全部信息是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本活动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编,从最初的绘本学习改为故事学习,并且将故事的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压缩,将活动的重点落在故事中动词的掌握和小动物对话的学习上,这样既满足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的需求也使得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在故事内容方面,考虑到故事中小动物的角色过于丰富,有小乌龟、大象、长颈鹿、斑马等等,因此教师进行了难点前置,在活动的导入部分便将小动物的角色呈现出来,幼儿能够通过观看图片便知道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故事的学习。

  整个活动下来,教师发现,虽然故事较长,而且中间有一段是重复的句式学习,但是幼儿的参与度还是较高的。能够在教师讲述故事的时候认真倾听,且在第一遍讲述故事之后,幼儿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回忆出故事的名称及其中包含的动物,而且能够完整表述出今天小动物一起完成的事情。因此教师在此基础上,用提问的方式进行了过渡,引导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倾听第二遍故事,并且能够梳理出小动物先后出场的顺序以及每个小动物之间的对话。第二遍故事的讲述教师是利用了课件的形式,形象直观的方式使得幼儿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故事内容。第二遍讲述之后,幼儿基本掌握了整个故事的内容,并且能够按照顺序说出先是谁想来够月亮,第二个来的是谁,他们之间说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通过逐步提问的方式,教师和幼儿对故事有了更细致的认识。但是在第二环节的教具摆放中,教师忽略了其他小动物对幼儿的干扰,而是应将未出现的小动物先摆在旁边,然后根据提问逐次出现,这样更便于活动的开展。

  在幼儿完全掌握故事之后,教师对故事的主题进行了提升,从故事本身过渡到实际生活,通过观看幼儿合作的照片,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并鼓励幼儿学习故事中小动物的精神,能够与同伴相互帮助、互相配合,共同解决困难,从而理解团结的力量,珍视与同伴的相处。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篇4

  这一活动的设计虽然偏向于科学领域,但是整个活动以故事贯穿,旨在让幼儿通过操作对科学合理的叠高方法感兴趣,再通过故事把这种方法传递给幼儿,让他们能够把这种经验迁移到自己的建构活动中。

  整个活动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也能够理解首位交错重叠的方法,并且感受到了同伴间齐心协力吃到月亮后的快乐。然而最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运用材料来进行一种科学的验证,让整个活动可以更加完善。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篇5

  5月5日,我在中山外国语学校上了一节《月相变化》的课。本节课是我区“名特优”教师展示课,徐州科学中心组的老师也都光临指教。其实我能有机会上这个展示课非常诚惶诚恐。在课前我做了很多准备,可以说是很尽心去做这事。但是我认为还有这样一些不足:

  1、剪月相环节完全可以放到课上去做,因为学生可以看黑板上没有哪个月相就剪哪个,比较灵活,不会耽误过多时间。

  2、学生分组讨论少,因为学生表现比较沉默,我一时忘记让学生讨论月相的成因环节。

  3、在这之前观察月亮时应该激励孩子,让他们满怀兴趣,因为“兴趣是观察的基点”。这点是受沈特级点拨而豁然开朗。沈特级是从十五开始让学生观察月亮的,而曾宝俊老师他们是从农历28开始看月亮的,角度不同,但是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值得我学习。做什么事都要多动脑筋。

  4、在观察月亮时,每次观察5分钟还是观察10秒钟。木易老师说的这个问题我认为提的很好,也表现出我布置的不够细致。木易老师认为10秒钟就足够了。

  5、我们把整个月的月相贴到了黑板上,应该怎样贴,特别是农历下半月,刘东老师提的意见很好,怎样兼顾月亮的亮面和太阳照射的方向?我认为下次可以改变。

  左老师、曾老师,雪妹妹,英丽妹和刘荧妹也都发表了自己的高见,很令我钦佩,

  特别是左老师说的叫给学生的三句话,让我回味,我也要把这样三句话教给我的学生,让他们懂得>倾听、知道自己怎样与他人交流“我觉得??我想给他提个意见??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

  真理越辩越明,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搞,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盼望下次活动的到来。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篇6

  《弯弯月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这篇课文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破的动人景象。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是重点段落,从村前到村后具体地描述了弯弯月亮的美丽。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了“美丽”这一文眼展开教学。

  一、质疑,初读

  是学生质疑,学生的问题集中在:弯弯月亮在哪里,弯弯月亮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叫弯弯月亮?

  1、学生通过预习,初步回答。

  2、带着疑问再读,让孩子们自由说感受,不用拘泥课文。激起孩子对那里的向往,鼓励他们自己读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想一想课文写了弯弯月亮哪两个地方的景色?”去读书,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课文写了村前、村后的景色”村前、村后)

  二、图文结合,边读边悟

  1、解疑“弯弯月亮”在哪孩子们可以轻易在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朗读时抓住“美丽”这不光是第一自然段的重点词语,更是全文的总领。

  2、问学生想去看吗?观察弯弯月亮的插图,让学生初步直观地感受到了弯弯月亮的美丽。紧接着就请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观察图片,找一找,图上画了什么。(在此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使其形成清晰明朗的思路,了解弯弯月亮的景物方位,从而也能更好地识记课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想要去更好地研读文本的兴趣。)让学生简要谈谈感受,就告诉他们这么美的地方就藏在课本里,鼓励孩子读2、3自然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朗读几遍,并进行交流。

  在这一段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让学生紧紧围绕“美丽”二字,自己读一读,想一想,村里什么景色最美,并说说你觉得美丽的原因。在读、说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弯弯月亮的美丽,并将自己的感受体现在朗读上。

  3、梳理一下顺序,对二年级的写话有帮助。由于本课的一个难点是理清村前景色的顺序,所以在学生将景物以凌乱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选择了用课件一个个出示景物方位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之后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刚才已经被打乱的顺序排好。这样一来,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他们了解按顺序写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三、紧抓字、词、句训练

  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认为自己就是弯弯月亮的小村民,带领着游客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环节一训练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弯弯月亮的美景出示“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弯弯月亮真美呀!”环节二教学“小河”一句时,我抛砖引玉,让学生知道“因为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所以我们的村子叫做弯弯月亮”。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一句话。环节三教学“倒映”这一句时,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边看图,边读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好在哪里?有意识的渗透弯弯月亮青山碧水的美景和依山傍水的优越位置。教学“农田”一句时放手让学生质疑先出示“过了桥,是一片农田”,学生质疑少了“绿油油”,同样让学生练习说话,从“绿油油”一词中,仿佛看到了些什么?环节四引导学生争做合格小导游,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最后向客人介绍弯弯月亮,播放音乐进行美读。

  四、抓住关键词,尝试背诵

  我在小结课文时加以提示,学生很快就能根据这些表示方位的词将课文背诵出来了。在这个指导背诵的过程中我是渗透了一个抓住关键词来背诵的方法。所以背课文也不是死记硬背,是有方法的,作为老师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这些方法。正所谓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五、拓展延伸,口头说话

  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赞美自己的家乡,告诉学生可以使用课文中的好词,美句。这样,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也使他们更能感受家乡的美好,从而更爱自己的家乡,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学着介绍美丽家乡。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篇7

  在本学期开学初的第三周,我上了五年级上册科学《看月亮》。

  我觉得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我能从学生的前概念中发现矛盾引出问题,进而设计模拟实验进行探究,最后全班达成一个初步的共识。尽管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长时探究”,但是我在本课设计中的实验前指导仍然花了很长时间,这是根据本课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措施,因为这个模拟实验难度很大,在多次试教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也很多,因此实验指导要尽可能做到细致全面。在师生共同探讨了实验方法之后我让一组学生上台试一试完成这个实验,这是一个“试误”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进行调整,虽然花了较长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只有在精心指导多次试误的情况下,学生的实验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觉得还有几点遗憾。首先,实验完成后学生交流时间不是很长,其概念建构不够完整,有点牵强。虽然我在学生记录表下设计了讨论题:上半月月相由(缺)到(圆),亮面部分朝(下);下半月月相由(圆)到(缺),亮面部分朝(上)。目的是让学生画好月相后有一定时间在组内交流。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多数小组学生画好了月相图后就“无所事事”,并没有将时间用在小组交流上。我觉得是否可以让每个观察员在明确了自己所代表时间的月相后,也对其他日子的月相有所体验,在经历了这样的体验后,达成月相变化规律的共识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篇8

  《看月亮》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通过爸爸带着姐弟俩看月食的事,介绍了月食的经过,说明了月食发生的原因。在教学设计中,我突出课文的两大重点:

  一、月食的全过程,配合课件演示适时介绍有关月食的天文知识,使学生知道月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二、通过看月食过程中人物的表现(特别是弟弟说的话),突出“相信科学,破除迷信”这一中心。 课上完后,我感觉还挺不错的。在办公室,我们教研组老师在帮我分析课时,总结出我整堂课提问太多,我听了大吃一惊,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因为在教学设计上我没有设计那么多问题呀,回家后,我又拿出教案,细细回顾课堂上的教学情景,总结出这些小问题提出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为了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用了一些小问题来引出过渡。

  2、为了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一个个小问题脱口而出,这也是我教学上的一个老毛病了,虽然自己平时一直在告诫自己,但在课堂上还是患得患失,总想把学生的回答引向自己满意的答案。我想,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突破自身的教学弱点,教学问题要精心设计,碰到一些分歧较大的问题时,要大胆放手,相信学生能自己解决,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习、感悟。上好一堂成功的课,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经过千锤百炼,需要我们不断追求,不断学习积累,不断内化,成为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篇9

  《走月亮》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里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本文语言看似平白,但韵味无穷;语言浅近,但情深沉。首先,反复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其次,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如“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林间的大道和小路……”“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不仅增强韵律感,使语言富有气势,更使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让人在脑海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路美丽的景致,而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

  在教学本文时,我调动学生的经验,情感和想象,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意境的美,还感悟到亲情的真。开始我设计的是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其中有一个环节是问:“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拉向了他们的生活,学生的生活各种各样,学生的回答缤纷多彩,学生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课文描写的“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效果教佳。 但是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一部分时,遗憾的是学生的朗读或者发言闪光点不是很多,进入情境较慢,说明我的引导还是不到位。所以,我应该让学生回忆和自己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安全、快乐……但是只有个别学生情感是高涨的,能够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读的动情,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情感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整堂课不足之处值得改进。 总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这些美妙的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生活,联系自己,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这样整堂课就会是一副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这时候学生再读文章,就是带着头脑中的画面,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了,其效果就会不言而喻。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篇10

  本次活动是以围绕“月亮”展开联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作一幅月亮的故事画。

  孩子们常常以想象代替思维,常常把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儿童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学习围绕主题安排故事情节,编织《月亮的故事》,是本次活动设计意图和教学重点。

  活动开始,我首先播放一曲《小小的船》视频音乐,这一段音乐非常美,让人充满幻想:一轮皎洁的明月载着自己在无边无际的`星空漫游,是那么的惬意!我设计这个导入是一种情景创设,更能激发学生的联想。

  活动中,我向孩子们展示了民间关于月亮的传统故事图片,如嫦娥奔月、猴子捞月等等,并结合这些图片和孩子们讲了几个关于月亮的故事。将其中一个故事的时候,我配合这故事内容,运用画笔在纸上将故事画了下来。接着,我请孩子们也来讲讲关于月亮的故事,要求孩子们大胆进行创编。孩子们的想象超出了我的预设,他们想到自己拿着气球飘到了月亮上,想到和嫦娥一起玩游戏,想到月亮上的小兔子在跑步等等等等。通过孩子们创编的故事,在作画的时候,孩子们呈现的画面更加具有故事情节性,画面效果很不错。

  要上好一节美术课不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反思一样不少,都需要我们下功夫来思考、推敲。孩子们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其作品作出具体分析、合理评价,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篇11

  本次活动作为中秋节主题系列活动之一,以月亮作为切入点,让幼儿通过欣赏不同的图片,拓宽思路,并自主选择表现形式进行创作,并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活动以关于中秋习俗的谈话活动作为导入,引出“月亮的故事”这一话题。在欣赏示例图片时,让幼儿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画面内容,注意月亮在颜色、形态等方面的变化,体会画面的完整性,感受画面传递出的温馨、团圆的氛围。有创意的图片虽然能吸引幼儿的兴趣,但整体来看,示例图片略多,因此这一环节占用的时间也较长。

  幼儿交流想法之后,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制作材料,因此创作热情比较高涨。但是由于选择材料之前,教师对创作的要求和材料的介绍不够明确,导致了部分幼儿的创作目标不明确,尤其是选择拼贴这一形式的幼儿。拼贴提供的材料较多,占桌面的地方也比较大,幼儿可利用的空间变小。此外,供幼儿剪贴的小兔、云彩等素材略小,影响了拼贴的效果。如果教师提供较大的月亮或角色形象,让幼儿先拼摆,在拼摆基础上再去添画,幼儿的完成情况会更好。作为载体的白色纸盘,在粘贴、添画之后,幼儿很少对空白处加以装饰,艺术性不强。在平时的活动中,有意识地锻炼幼儿的装饰能力。绘画和粘土两个小组用到的材料比较简单,效果也比较理想,幼儿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画不像、做不好等顾虑,能够大胆地去操作,是本次活动比较成功的地方。且选择粘土的幼儿分为两组,合作制作了作品,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讲评环节,教师将话语权交给幼儿,幼儿自己组织语言,为同伴介绍作品,讲述属于自己的“月亮的故事”。有的幼儿讲述的姿态自然大方,声音洪亮,甚至能根据作品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但也有个别幼儿略显羞涩,声音较小,或是展示的欲望不强。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活动中,不断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尊重他人,在别人发言的过程中放下手中的材料,安静倾听。

  与上次活动相比,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也更加尊重幼儿的意愿,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也更深入地体会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篇12

  本次活动是一次运用故事教学,帮助孩子理解科学现象的活动。通过故事的讲述,孩子们能够理解地上的月亮是月亮的影子这一科学现象。故事很形象很生动地把这一科学现象展示给孩子们,帮助孩子明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产生的原因,,对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现象的欲望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我原先在备课的时候,把活动的难点定在“知道月亮的映像”这个概念上,但是通过教学活动,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难点并不是这个,而是孩子们对许多的概念的理解上有困难。比如什么是“山泉”,什么是“露珠”,什么是“水潭”,这些纯粹是概念性的名词,他们却不理解。反思之后,发现其实是孩子们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造成的。因为他们没有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些东西,也没有接触类似的地点,所以他们对这些东西根本就没有概念,所以也无从想象。虽然老师提供了相应的图片,但是好像小朋友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原因还是小朋友缺少真实的生活经验,所以《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中说的:“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忘记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孩子只有自己真实地去感知过,去与这些东西亲身接触过,才会真正记在心里,刻在脑子里。

  可想而知给孩子们更多的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带他们到田野上,到山上,看许多有生命的动植物,和这些动植物亲密接触,一定会带给他们许许多多的美好体验的,这种教育是任何一种课内的教育无法比拟的,会让孩子有更多的收获,更多的成长。

  所以,我们要建议家长把孩子带出去进行教育。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篇13

  诗歌《月亮》表现的是月亮在“树梢”、“池塘”、“脸盆”中所展现出的不同美景与趣景。在设计这一诗歌教学时,我将诗歌中树梢与小鸟的关系、池塘与青蛙的关系及脸盆与宝宝的关系作为理解这一诗歌的关键所在,因为理解了它们的关系后就能更好、更快地理解诗歌。

  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来帮助幼儿理解的。

  幼:我听到‘小鸟说,月亮和我好。’

  师:为什么小鸟会说月亮和它好呢?现在的月亮在什么地方?

  幼:因为月亮在树上,小鸟也生活在树上,所以小鸟会说月亮和我好。

  师:还有谁说月亮和它好的?

  幼:青蛙说的。

  师:为什么现在变成青蛙说了?

  幼:因为现在月亮在池塘里了,青蛙也在池塘里。

  幼:宝宝也说的。

  师:这回又是怎么回事呢?

  幼:脸盆是宝宝的,月亮也到脸盆里去了。

  ……

  通过与幼儿的互问互答,幼儿进一步明确了月亮所在的不同位置,不仅帮助了幼儿的理解也促进了幼儿对诗歌的记忆。

  另外,诗歌中“挂”、“漂”、“盛”这三个动词也是难点所在,在理解与学说时我强调得较多,方式有听辨确认、图片辅助和结合实际,特别是“盛”这一动词,我引用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到的饭碗,知道饭装在碗里叫“盛”,帮助幼儿理解“月亮在脸盆里也可以叫做‘盛’”。

  而在诗歌、儿歌学习中,如何提高幼儿学习的趣味性是大家都比较困惑的,在这次诗歌朗诵过程中,我在练习策略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发现幼儿主动性还挺高的。我是这样尝试的:在每一次练习时都有不同的要求,首先一起边看图边和老师一起练习;接着老师退出,只看图;然后连图也退出,全凭记忆;最后是通过分男女、分组等形式来进行比赛,因为进入中班幼儿好胜心更强,所以通过教师有意识地一次次挑战、比较,幼儿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篇14

  《走月亮》这篇文章描写的意境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句子去重点体会。

  如: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把文中的优美句子一一找出,并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去读,这需要老师具有极高的语感素养,教师自己要用柔美的语调动情地朗读课文。用声音把情、景、物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月夜美景图。虽然学生对于月光如水的静夜意境之深邃似懂非懂,但由教师传递给他们的情感及透过文字和声音描绘的画面,让学生深受感染,如身临其境。不需多讲,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领悟,语感也随之得到培养。

  此时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感觉、情感触摸语言,使学生与文本产生鸣。在教师的感染下,在学生充满想象的感悟中。再加上 多媒体课件,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欣赏了月夜的美丽,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兴趣。

  这篇文章不仅描写的意境美,情感也真。我引导学生回忆和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学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幸福、快乐,学生好像回到了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感受到了妈妈的爱,学生此时的情感是高涨的,所以读得是动情、幸福。情感不知不觉的渗透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时的读就是用心读书,用情读书。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篇15

  《走月亮》是第二单元里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散文。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悟真情”,在教学本文时,我想调动学生的经验,情感和想象,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意境的美,还感悟到亲情的真。生活有什么滋味,语文就有什么滋味。阅读教学中,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才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达到有感情地朗读。下面我就这节课中提的小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反思。

  《走月亮》这篇文章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如诗、如梦的画卷,开始我设计的是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其中有一个环节是问:“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拉向了他们的生活,学生的生活各种各样,学生的回答缤纷多彩,学生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课文描写的“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时学生透过文字看到的就是一副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这时候学生再读文章,就是带着头脑中的画面,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了。例如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一部分时,但是遗憾的是学生的朗读或者发言闪光点不是很多,说明我的引导还是不到位。

  引导的不到位,比如在感悟“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时,这里突出的是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我应该让学生回忆和自己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安全、快乐……但是只有个别学生情感是高涨的,仿佛回到了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读的动情,已经将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觉地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时的读才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 我觉得学生们下课后涌到前面七嘴八舌跟我说的时候比上课时要激动。

  作为老师,我觉得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这些美妙的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生活,联系自己,最终的目的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学生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篇16

  虽然准备时间比较匆匆,但是我对活动的设计还是反复斟酌的,第一次设想用音乐引出白天黑夜的概念,再分别出示画面学习诗歌;第二设想是用黑白两色背景的画面导入活动,引出白天黑夜的概念,再欣赏诗歌的;结果临上课前我又有了新的主意,于是决定用幼儿常见的太阳、月亮图导入活动,让幼儿根据经验把月亮和太阳分别安排到黑白画面上,然后告诉幼儿他们还请来了好朋友,就藏在好听的诗歌里,引起幼儿倾听诗歌的欲望,也是让幼儿在没有画面的基础上完整欣赏诗歌。这时候幼儿感受到的是语言美和老师的朗诵美,他们在倾听中更渴望知道太阳和月亮会带来哪些朋友。我估计第一遍欣赏完后有的孩子会记几句精彩句,这时候我可以帮助幼儿回忆听到的诗句再引出图,但是发现小班幼儿的回忆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我直接出示了诗歌中出现的人和物图片,之所以在花花草草上画上睡觉的眼睛和睁开的眼睛就是想让幼儿根据观察,把花、草、树、人等图片归类到黑白背景图上 ,这个设计是一举两得的:既可以分句学说,又可以趁机融合画面,达到一种诗句朗诵和画面融合的意境之美。

  当画面全部出来后,就进行分段学习,先学白天部分,再学夜晚部分,发现每段的最后一句是幼儿比较难记忆的,也就是“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这两句,在分析教材中本来我是考虑到这个难点的,还曾经想设计两个脸谱图 来代表“热闹”和“静悄悄”给幼儿加深记忆,但是这个设想最终没用,对幼儿的记忆还是有所影响的。

  但我在第三个环节中应该还是注意到了,也就是用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白天的热闹和夜晚的静悄悄。大家也可以看到,小班孩子对性质明显的音乐还是具备辨别和匹配能力的,选择的音乐也是比较合适的,很能引起幼儿表现的欲望。

  活动快结束了,孩子们还是蛮兴致的,这时候我急于结束活动,其实还可以让幼儿在音乐声中一边朗诵,一边表演一至两遍的。我觉得这个活动还可以进行第二教时,根据一些花草动物的贴图引导幼儿学习创编诗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另外在朗诵上可以更进一步的进行指导。

  《太阳和月亮》这首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读和记忆,选择这首诗歌,因为我认为它的文学形式易被小班幼儿所接受,不但可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还可从小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语言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句话已经把幼儿园开展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概括得相当清楚。语言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文学活动素材和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朋友是谁,把幼儿导入到活动中,然后让幼儿根据经验把月亮和太阳分别安排到橙色和黑色的画面上,接着出示了许多的图片,让幼儿帮太阳和月亮找到属于它们的朋友,这样把幼儿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老师乘势把《太阳和月亮》这首儿歌念出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但是我发现每段的最后一句是幼儿比较难记忆的,也就是“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这两句,在分析教材中本来我是考虑到这个难点的,还曾经想设计两个图谱来代表“热闹”和“静悄悄”给幼儿加深记忆,但是这个设想最终没用,对幼儿的记忆还是有所影响的。

  小班幼儿很容易感到乏味,新鲜活泼的教学语言不但能促进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预测,激发自我成长的动机。活动中,在对语言环境的营造方面,做得还不够,特别是在听乐曲《去郊游》并表现出白天热闹的场景这一环节,表现形式有些单一,热闹、欢快的气氛还不够。如果活动时又模仿各种动物活动的样子,或是模仿自己起床后的生活场景会更好。我发现,因为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动作发展不够灵活和协调,在进行音乐游戏时,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在以后的时间里,应注重幼儿的动作发展。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使我更加相信,新课程的实施是对传统分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它使幼儿在学习中变得更主动,使幼儿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获得经验,掌握技能,锻炼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是一个灵活开放的系统,在课题的生成中必须融会贯通,如果你僵硬的、静止不变的执行课堂计划,会使它失去生命的活力,从而不能激起幼儿学知的兴趣。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篇17

  本课主要内容:一个是要求学生画月相,一个是要求学生把所画的月相排列规律,一个是总结月相产生规律,最后一块是可作为延伸处理的。

  学生画月相是展开本探究学习的基础。而学生画月相又是建立在平时对月相的观察基础之上的。我们现在的学生是怎样一种状况呢?他们晚上的主要任务是回家作业,其次是看电视,玩电脑,站在星空下“数星星的孩子”几乎没有了。我们小的时候还能在夏天的晚上在自家场上乘凉,遥望星光灿烂的天空,看着“天河”,听大人讲嫦娥、讲吴刚、讲牛郎、讲织女。而现在的孩子呢,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有了空调,因此,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不再到天底下乘凉了,于是也就失去了仰望星空的机会。所以,我以为要单凭书本上提供的这点信息资料来完成对“月相变化”的探究是很难的。

  我们是三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不是天文爱好者兴趣小组。如果是兴趣小组,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我们却不行。因此,我在教学此内容时,改变了教材的一些信息,在学生画月相之前,增咖了一个模拟实验。实验设计如下:一生代表地球上的人(当然是北半球的),一生举着月球(一面是白的,一面是黑的)围着地球转,在转的过程中“地球上的人”确定8个观察月相的点,并记录下来。这8个点分别是0度角、45度角、90度角、135度角、180度角、225度角、270度角、315度角和360度角。这样的模拟实验下来,学生对一个月中具有代表性的几天的月相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生实验好后,在黑板上作必要的板书,利用这样一张月相图,学生就很容易分析得到月相的变化规律。

  1、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

  2、上半月月亮的西半面亮。下半月月亮的东半面亮。

  这样一个模拟实验也能达到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能很好地让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更符合课堂教学,更符合现在学生的实际。

  用这样的模拟装置取代原有的实验方法,学生在实验中可以按照严格的实验要求“定点定位”地进行实验,实验更严谨了,操作也更简便了,这样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模拟实验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都有各自的任务,只有经过小组合作,正确实验并认真做好实验记录,才能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的重大任务中的明确分工,让每位学生都有了使命感,既提高了实验的效率,也让小组的合作变得更加默契。

  实验装置中的泡沫纸轻便携带方便,耐用,可随意擦洗。尤其是做为记录单的8张泡沫纸,让学生用白色粉笔涂出看到的月相,蓝色为底表示天空,白色和蓝色有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在实验汇报时,展示在黑板上并且其他同学都清晰可见。白色粉笔在清洗时可以直接用湿布擦干净,即可重复使用,这样既节省了材料,又省去了重新制作的麻烦。

  不足之处:

  1、这节课没有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在别的班试验了一下,没有提出可行实验方案

  2、也进行交流,主要采用一个人做实验,主要是考虑,学生太多,空间太小!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 篇18

  一位教育学家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来自兴趣,而如何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就成了我每天要面临的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豁然开朗,从此明白了要用情感珍珠去串兴趣项链这个道理。

  那是有一天布置家庭作业,我让学生预习《古诗二首》这课。第二天上课我检查预习情况时,发现同学们只是按惯例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注了音,简单地把课文看了一遍,至于读课文的作业,绝大多数学生不会读,读破词、破句、错字、加字掉字的现象十分普遍。

  原来,学生只顾完成任务,读课文也只是带着看故事的心情去看一遍,这样的预习怎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下课后写了教学反思,找出问题的关键是我没能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没有激发起他们内心那好比好胜、好奇好动的情感,当然他们学习的兴趣就调动不起来。

  在布置下一课《捞月亮》的预习时,我就给同学们讲明天的语文课上要进行小组竞赛,分别请同学上讲台当小老师教生字,还要分角色表演这个童话故事,看谁明天能当上“优秀小老师”和“小小表演家”,看哪一小组能获胜夺红旗。孩子们一听可就乐坏啦,回家积极做准备,有的不懂就连忙查字典或问家长,有的干脆就和家长开始练习角色表演了。

  第二天一上课,我导入新课后就满怀信心地说:“同学们,从你们的神态中,老师可以看出,大家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下面我们就来比试比试,谁第一个来当小老师教第一个生字?”刷刷刷,全班同学几乎都举起了小手。我从中抽了一个平时不爱发言吕思奇同学,没想到“小老师”站在讲台前,手持教鞭指着生字学着我的样子教大家,而同学们也都精神饱满地声音响亮地跟着小老师学习,比我自己亲自讲注意力要集中多了。

  这中间我不断用鼓励的目光和提示的语言暗示着她。她先教读音,再讲结构和偏旁部首,然后说说用什么方法来记这个字的,最后组一个词,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她一教完,掌声立刻就响了起来,我马上给她所在的小组画上了一面小红旗。

  在下一个环节生字组词时,大家更是争先恐后地抢着说,连课外学会的也都用上了,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因为同音字太多啦,所以有时孩子说错了,我就及时给予纠正,帮助他们分辨清楚。这节课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小组竞争激烈,在热情洋溢的课堂气氛中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了生字学习任务。

  接下来我分析课文,带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细细感悟每个角色当时的心境。然后,我抽两名同学分别扮演大猴子和小猴子,他们不但演得很投入,还把课文没有讲完的故事接了下去,自发续演了课文。他们表演时的语气,说话的神态不时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此时此刻,我激动地体会到,角色转换产生的新异感能激起孩子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角色意识的趋动下,尽情地投入,全面地活动起来,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从而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中班《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03-11

《月亮的味道》教学反思范文03-23

月亮的味道观察与反思08-28

大班语言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月亮的味道》09-22

月亮的味道教案与反思范文06-11

月亮的味道03-19

月亮教学反思11-08

月亮教学反思11-08

月亮教学反思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