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05 16:09: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通用21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通用21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1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2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计算教学是学生最感到枯燥无味的知识,但教材安排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教学。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位小数乘一位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两位小数乘一位整数的计算教学。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知道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应该如何写还很模糊。就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数学问题要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中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该放手时就放手,当学生能以课堂主人的身份主演舞台时,用他们的理性主动诠释课堂,阐明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为课堂增色时,我们就应该放手了,可以尽情欣赏他们的表演。

  2、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把教学内容提前到例2之前进行,并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探索积的小数的位数与因数中小数位数的关系,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3、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8×3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最后引导小结:笔算小数乘整数应该做到末尾数字对齐。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能正确判断积里面的小数位数。

  然而也有很多不足,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在今后的的教学中我会多注意这些细节。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3

  《小数除以整数》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开始,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除以整数》 教学反思。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为什么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较好的处理了“算用”之间的关系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突出“算”与“用”的结合,在计算教学的同时也比较充分地体现解决问题的教学。课的开始,我出示情景图——妈妈在购买水果,已知水果的数量和总价,提出问题:每样水果的单价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列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主解决问题,体现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处理,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小数除法产生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而这节课中,学生已有整数除法作为基石,因此,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就成为了本课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进行探索,并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接着,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如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算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从作业反馈看,学生掌握不够理想的。课堂作业全对的人数为65%左右,有错误的同学也大多不是因为算理的错误,而是由粗心马虎造成的。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留出几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更谈不上渗透下一节课的知识,或设计一些开放型的练习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巩固。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4

  它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利用知识的迁移, 我精心做了设计,先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利用情景图,直接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人觉得在计算教学课上就应省略过多的修饰,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这个问题是我在最后时刻想出来教学过程,因为我一直都在想后面的计算方法怎样出示会显得自然流畅,那么可以在课前就打好一个伏笔,让学生提出本节课想学到的知识,教学就以他们想学到的知识展开探索并小结,这样比教师自己出示计算方法,更能体现课堂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方法。

  教师直接将答案板书出来。

  课前我调查过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能够将这道题解答正确,教师可以很放心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但应给以归纳小结。

  2.35是几位小数?2.35的积是几位小数?

  这部分在处理时,我力求承接上面的教学内容,力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猜想——验证——归纳这一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效果很好。

  然后把例题改为买书,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大胆让学生尝试、讲解和讨论,把学生引导到计算算理的探究过程之中,找到计算的方法:因为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4.8×23= 148×2.3=

  148×0.23= 1.48×23=

  计算课,最关键的在于课后练习的设计,要做到层次性,新颖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因为如果光是枯燥的练习计算,学生很快就会疲劳。所以我采取了以上的练习设计,内容各不相同,难度逐渐加深。

  有一个环节我感觉不是很理想,就是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出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算,然后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班里只有几个学生回答出了,最后还是我给归纳的,很糟糕。现在想想,这个问题好象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归纳,因为教材是在小数乘小数后才出现。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提前渗透,但看来还是早了。另外,练习中忽视了诸如0.234×120这样的习题的练习,最后导致作业本上很多同学 0.5×150=7.5,看来以后备课一定要仔细全面。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也是在整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使学生明白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这样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数与计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由于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要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成已知,逐步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在教学0.72×5时,教师提出了“你能将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成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并不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对计算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如:教学3.5×3时,有的学生想到了用35×3,教师要启发学生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先把3.5元转化成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再比如教学0.72×5时,学生提出问题:3.60为什么可以写成3.6?,360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向左移动两位?通过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6

  今天是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虽然进入课堂之前我已经思考了很久,并且为此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但总朦朦胧胧地觉得我的目标定位有问题。就在铃响的一刹那间,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我禁不住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今天这堂课我到底要学生学什么?是教会学生做小数乘法吗?还是通过小数乘法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显然,后者比前者更能体现学科的数学价值。抱定这样的目标之后,我那“精心”的教学设计也受到了彻底的颠覆。

  在课的开始,提供了一组题:

  (1) 125×3=375

  (2) 12.5×3=37.5

  (3) 1.25×3=3.75

  (4) 0.125×3=0.375

  请学生比较第(2)(3)(4)题与第(1)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旨在渗透积的变化规律,并试图沟通小数乘法时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然后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0.52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0.52+0.52+0.52+0.52 0.52×4 或 4×0.52)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而后,我提出挑战:你能算出0.52×4 或 4×0.52结果是多少吗?请你来动笔算一算。学生开始尝试计算,先做好的上来板演,下面的同学如果有与黑板上的不一致,也可以上来把你的过程展示出来。一个接着一个上来,看来情况真的很复杂,列举一下:

  生1: 生2: 生3:

  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主要就是这三种做法。接下来就让学生陈述理由。

  生1:我们刚刚学过的小数加减法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我就把4和0对齐,然后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师:那积里面怎么会有一个小数点呢?

  生1:我把0. 5 2看成了52,扩大了100倍,所以积要缩小100倍,这样才能保证积的大小不变。

  生2:我把0. 5 2元扩大100倍后成了52分,52分×4=208分,再改写成用元作单位,就要缩小100倍,得到2.08元。

  话音刚落。一生马上补充:她的单位名称错了,前两道的单位名称应该是分,不是元。其他同学根据学生的补充也发现了问题,对于她的发言,同学们露出了信任的神情。

  生3:(大概是听了前面的同学说得振振有辞,显得很紧张,发言时含糊不清,极不肯定。)

  我想描述一下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生1的口才很好,平时对数学总有自己的见解,想要驳倒他还真不容易;生2的问题好解决;生3的想法最符合意思,可偏偏又讲不清楚,真是不凑巧啊!我开始着急了,觉得要收不回来了,怎么办?我积极地寻找对策,先点评了生2的做法,肯定其想法,然后我就指着生1和生3的做法说,他们现在两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你准备支持哪一方的做法呢?请说出你的理由来。学生思考了片刻,陆陆续续开始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经过一系列的辩论之后,学生开始明确,其实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都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了整数乘法,既然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就要遵守整数乘法的法则,4自然要和2对齐。课堂上生1带着他的部队开始主动向生3部队靠拢,我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第三层次,我延续情境: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每个人需要2.08元钱,那你能算一算我们班50个人一共需要多少钱吗?其实今天的败笔也在此,这一层次的练习应该将班级人数拟定为51人,这样的话更有利于今天的小数乘法学习,50最终还是归纳为一位数,不能很好地暴露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练习设计中要注意问题的全面性与合理性。

  今天的课堂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根据“新基础教育”的思想,当课堂上我们把问题“放”下去之后,面对“收”时真有点不知所措,这里有很多的因素困扰着我们:该怎么“收”?收到什么样的度?资源怎样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所用?思来想去,还是自己的专业素养不够,今后需要不断提高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7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新知。

  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理解算法。

  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算法阶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教材中的解决问题改为生动有趣的买风筝情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身边的数学,让他们乐学,主动参与。同时,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8

  这是践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第一课,虽然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课件,小黑板,该做的做了,改写的写了)但课上还是感觉很乱很乱。

  其一、教学设计上的问题。

  1、学法指导跨越幅度太大,多数学生看着学法指导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2、内容含量大。两个例题放在一节课,如果是以前的教学方法,时间会很充裕,完成两个例题及相关练习不成问题,可因为实行新的教学模式,孩子们还找不着门道,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任务没有完成。

  其二、学法指导上的问题。

  新的模式学生不了解,不知道老师又在耍什么花招,茫然中似乎还在等着接招,却不知学习任务已经布置下去,很多学生倍感茫然,手里端着书,眼睛盯着学法指导,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不仅反映出学生没有自学能力,也说明我在备课时对课堂预设不够,没想到孩子们会如此茫然,如果课前交代一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他们该怎么做,效果会好一些。

  其三、实行过程中的问题。

  因为陌生,所以各个环节都显得时间不够用,十五分钟仍然有部分同学没有完成自学任务(有的同学一节课也未必能完成),在检查自学效果时,让后进生汇报,再让后进生更正,因为我对学生不熟悉,在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时关注不到位,以至于在汇报环节浪费很多时间。利用小组合作,对“小数乘以整数”转化成“整数乘以整数”说理过程落实还可以,但当堂训练环节因时间关系,完全取消了。

  虽然下午又利用一节专科课(停了)对小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进行了补充,但学生究竟会了多少,我心里没底。上完课心里如此没底(尤其是数学课),好像还是第一次。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学习的,它将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乘法的应用及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在本课中,学生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情境引入,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接着让学生体验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单位转化来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在第2页,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来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为铺垫,也有了较好的数感,这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正在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学生要抽象的用两次转化的思想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还处于薄弱阶段,所以不要求他们准确的用数学语言描述出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 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学会简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获得运用已学的知识解 决新计算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具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境,提出问题(预计1-2分钟)

  1.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呢? 2.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买3个3.5元的风筝多少元钱” 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

  二、尝试练习,探究算理(预计23-25分钟)

  (一)探究算理 1.估算范围

  (1)估一估:3.5×3大约是多少?

  (2)算一算:学生估算,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估算1:

  3.5×3≈3×3=9 比9多

  估算2: 3.5×3≈4×3=12 比12少

  估得3.5×3的积的范围大致在9和12之间

  2.感知算理

  (1)算一算:要想知道3.5×3精确值是多少,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 板演展评

  (2)说一说: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个3.5就表示3个3.5的和,这就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小数的和的运算。

  把小数拆分成整数 把3.5变成3元5角,先3元乘3,再5角乘3,最后把它加起来 。

  利用竖式的计算方法,把元转化成角来计算,即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来做。

  引导:第三种方法中把小数转化成整数,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小结:3.5转化成35,也就是小数点向又移动了一位,即扩大到原来的10倍,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要使积不变,就要缩小到原来的1/10,所以结果就是10.5

  3.明确算理

  (1)想一想:现在老师手上只有一根4.6米长的线,老师放风筝需要5段这样长的线,你知道老师需要线的长度是多少米吗?先自己独立思考,如果无从下手的同学,可以向老师要准备题,,如果还是有困难,可以自学课本,也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

  (2)算一算: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 板演展评

  引导:你是怎么想的呢?

  (3)说一说: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预设:

  4.6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X5X5缩小到原来的1/10 2 3 0 引导:横式上的积为什么是23呢?

  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积的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二)概括算法

  (1)观察:观察上面竖式,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2)想一想:小数乘整数应怎么计算?

  (3)说一说:请同桌互相说说你的发现和计算方法。

  小结: 1.看:把小数乘整数看做整数乘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2.数:数因数有几位小数

  3.点: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把“0”去掉

  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预计13-15分钟)

  (一)基本技能练习

  1.计算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用竖式计算

  12.4×7 12.04×5 12.25×8 10.25×8 3.森林医生

  1.7处方 1.6 处方 × 5 × 5 8.5 8.0 (二)计算方法应用

  (1)下图是一块长方形菜地。如果宽扩大到原来的1.6倍,则菜地的面积会增加多少平方米? 12米

  (2)要下雨了,小丽看见远处的闪电,4秒后听到了雷声,闪电的地方离小丽有多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0.34千米/秒 )。

  (三)思维发展练习

  四、课堂总结,深化新知(预计3-4分钟)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你认为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转化的思想 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2.计算下面各题

  2 .60.4 70.9 5 10.4

  X 5X 1 5X4 X 9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10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整数乘法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课始,先复习积随因数变化规律、和小数的性质为新课做铺垫。情境导入新课后,学习课本第2页例1时,首先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研究3.5×3等于多少。有的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把乘法转换为学过的小数加法;有的学生把人民币单位“元”转化为“角”,也就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也有学生列竖式完成,分别从不同角度想出了三种方法。

  集体交流时,学生都觉得用乘法竖式好,但理解每一步的计算时出现了问题——小数点要点在哪里?为什么?于是就从积的变化规律入手,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思想把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把积进行还原。由此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竖式方法。也为后面学习小数乘小数打下基础。

  接下来学习例2:0.72×5时,就直接作为练习完成,而后交流并讲清计算方法。做出结果3.60后,讨论处理办法,最后明确化简格式。本节课通过试做、交流、小结、练习、再交流、最后总结方法,明确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先算整数乘整数,再点上小数点。当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把小数乘整数当成整数乘整数算出积后,怎样在积中点上小数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提出:因数中小数是几位,积就是几位小数这个猜测,然后通过后续练习题目验证猜测。由此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就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不足之处是对于小数乘整数的意义的探究较为被动,虽然能够自如地进行列式但是对于意义的表述能力不强。计算练习中仍出现了忘点小数点、计算马虎等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练习。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11

  我上了《小数乘整数》这节课。课一开始我出示书中的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再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目的是想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提供条件。

  本节课是小数和整数相乘的第一课时,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并熟练运用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的知识准备是整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及小数的意义.教材安排了例1,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根据经验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来理解算理。通过课前了解学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会计算,因此,在教学例1时,让学生理解了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后,直接问学生:这是一道小数乘整数的题目,你会计算吗?那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把这几个问题一下子抛给学生,学生非常活跃,很快就口算出了0.8×3=2.4。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部分学生已不再感到困难,但也有不少同学受小数加减法的影响,还是把小数点对齐了。出现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写法后,我马上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你们各自说说自己这样列竖式的理由是什么?你们认为有道理吗?哪一种写法符合我们刚才的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讨论和比较,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竖式的书写格式。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得了智慧屋,填写( )×( )=4.8,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学生想了很多,但时间关系,没有能发现所填算式之间的联系。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这节课学生是真正课堂的主人。但计算课不是一味的算,要明白算理”需要“悟”。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如用不同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计算的有道理,如 0.8元×3就是8角×3,8角×3=24角,就是2.4元;或 0.8是8个0.1,8个0.1×3=24个0.1,24个0.1就是2.4,所以0.8×3=2.4;这样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看成整数乘整数来计算,而且理解了算理,知道了为什么可以这样算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因此,在注重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时,更要强调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12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能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本课的重难点是:探索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本课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课前预习时发现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课的难点,在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之后,我安排了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又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在当堂训练的反馈情况下我发现,学生对于小数乘法的对位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对位有混淆,因此如果课堂中进行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对比题目可能会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在整节课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教学重点放在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本节课也是在整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让学生共同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13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例1,并且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根据经验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来理解算理。通过课前了解学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会计算,因此,在教学例1时,我并不是直接引用教科书上的例题,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用数学周记的展现,也就是使用的是情景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并且通

  过这个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让学生自主的去搜集看到的小数的信息,吸引学生积极探索并理解计算方法。

  然后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计算出答案,学生非常活跃,并且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计算是有道理的,有的同学说:0.8元×3就是8角×3,8角×3=24角,就是2.4元;也有同学说:0.8是8个0.1,8个0.1×3=24个0.1,24个0.1就是2.4,所以0.8×3=2.4;还有同学根据意义用加法来说明。通过学生自己寻找理由说明计算的正确性,从课前的无意识的计算到现在的理解清楚了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接着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2.35×3,学生通过独立的计算和讨论,对小数乘整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学生是真正课堂的主人。学生理解了计算课不是一味的算,而是需要“悟”。我在注重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时,更强调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摒弃“形式化”说理,让学生经历独立尝试、思维交流、反思评价、再次体验的过程,层层深入,理解感悟算理。这样才会使计算课生动有趣。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14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在教学中却将它当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多少,积就会乘以(除以)相同的数这样一个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1.5×5,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72×5时,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一些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应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还有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

  3.突出小数位数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另一个是判断小数的位数,通过用两道练习来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3.6,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扩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激励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在实际学习中,口算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地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增加了口算练习,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地思考,运用发现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都很流畅,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情况也良好,但并没有化的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并没有意识去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略显疲态,所以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质疑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15

  小数乘整数实际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打破了枯燥的传统叫法,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发挥了本班学生的特点,大胆尝试新教法,鼓励学生自学。

  一、搜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前,我安排学生到各大超市做调查,收集小数,发票等,使学生学习的数学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知道数学从生活中来。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始终在生活中学数学,如:当教学0.8乘3时,我利用书中原始的教学情境提问:如果每千克西瓜8角,那么买3千克西瓜需要多少钱?学生对于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掌握的已经相当不错,所以,学生易于明白,易于发现规律,掌握算法。另外,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之中,我倡导小组学习,在学生的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搜集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经历了探究的过程,真正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到了课堂中来,使数学教学活动成了教会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三、鼓励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在解决如何列竖式的问题上,我首先去了解学生列竖式的写法,尽管学生在尝试列竖式中出现了一些错误,但为学生理解竖式的写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后总结出了算法。这一环节在实施的过程中,速度偏快,应该让学生体会出错误原因,认识到计算时是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进行的,因此过程中不点小数点,算出积后再点。接下来,让学生观察积的末尾有零的情况,体会到应该先点小数点再化简。最后,让学生总结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但他们的数学语言实在贫乏,总结不是很到位。

  同时,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会将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积末尾的0没有自觉化简等。

  基于此,我觉得课后的练习还是相当有必要!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16

  上了《小数乘整数》这节课,感觉有亮点也有明显的不足,亮点是在探究积的小数点与乘数的小数点关系时的教学片段:

  【片段回顾】

  例题教学过后,

  师:刚才大家在讨论小数乘法的算理时有这样一个感觉,小数乘法的一个关键是小数点的确定,那请大家观察这两个乘法算式,猜想一下积的小数点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乘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板书:乘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这只是一种猜想,所以我们暂时只能打上问号,那如何来证明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呢?

  生:要举例来证明。

  师:该如何举例呢?谁先来试一下。

  生:老师,我举一个例子就能证明这个规律是错误的。

  师:请你说一说。

  生:1.25=6,小数位数是一位,乘积是整数,所以我认为刚才的猜想是错误的。

  师:是真的吗?(故作惊讶,环视教室)

  稍停片刻,听到教室里响起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是的!不是!

  师:老师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说是的的同学一定和这位同学想的一样,说不是的同学一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我觉得1.25=6,这里的积本来应该是6.0。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1.2是12个0.1,12个0.1乘5就是60个0.1,60个0.1是6.0。

  师:说到这里似乎明白了一些了,老师把这个过程写下来。这样的话乘积6.0还是几位小数?

  生:一位小数。

  师:那又为何说等于6呢?

  生:因为小数末尾的0去掉后小数大小不变,所以将6.0写成6了。

  师:对,按照小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将6.0写成6,但是我们在探究这个规律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将这个0保留下来,这样才便于我们探究新知。大家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那请大家每人举一个例子来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

  本环节的设计是在意料之中,所以当学生出现质疑之时,能有效进行点拨引导,使之能顺理成章地完成探究之路,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同时又由于过分关注探究这一环节的设计,而将不少课堂时间用在这块上,致使对于小数乘法的书写格式,却有些疏忽了,导致作业反馈中出现有部分学生还是用数位对齐的方法来写两个乘数。这也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计划执行能力的一次质疑。

  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

  1、 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没有从学生认知心理的角度出发,从备课中就充分重视原有知识技能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产生的干扰,即负迁移的作用。本课的负迁移影响来自于小数加减法的书写规则(数位对齐)。凭当时(课堂上)学生的板书和巡视(不够全的情况下)过程中没有发现这一问题,就忽略了问题的存在。就没有把这个问题作为重点来抓。致使问题没有暴露,而使问题遗留到课后。

  2、忽视了对部分后进生学习状态的密切关注,不可否认,比较喜欢和优等生的对话,因为精彩总是出自于他们,奇思异想也往往出自于他们的智慧,与他们的对话更能激发一种课堂教学的热情。而面对后进生,虽然有百般的耐心,虽然总是尽量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到他们身上,将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他们,脚步更多地在他们身边停留。但总是有疏忽,这也是老师最感难以掌控的地方。总是希望时间能充足一些再充足一些。总是希望有几张嘴可以同时和不同的学生对话。但是希望总是希望,遗憾总是伴随着。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17

  今天是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与整数相同学生很容易理解,而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学生能不能很好理解呢?进入课堂之前我已经思考了很久,并且为此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

  在课的开始,出示一个乘法算式:18×3问:18×3表示什么?生:3个18相加的和是多少?或18的3倍是多少?接着出示例题提出问题: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怎样列式?0.8+0.8+0.8或0.8×3那谁能说说0.8×3表示什么?生(3个0.8相加的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而后,我提出挑战:你能算出0.8×3的结果是多少吗?先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并交流:生1:把0.8扩大10倍当做8,用8乘3得24要想使积不变,积要缩小10倍。生2:把0.8元转换成角计算。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板书出竖式:提出先用加法竖式算,在用乘法算。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用乘法计算不仅简单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小数乘法的积与加法结果之间的联系。加法和是一位小数,0.8×3的积是一位小数。接着又出示:2.35×30.9×4两个算式要求先用加法计算,在用乘法计算。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加法和是一位小数,0.8×3的积是一位小数。最后学生观察得出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之间的关系。既: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

  这节课学生是真正课堂的主人。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计算课不是一味的算,要明白算理”需要“悟”。因此,在注重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时,更强调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摒弃一切“形式化”说理,经历独立尝试、思维交流、反思评价、再次体验四个层次,层层深入,理解感悟算理。这样的计算课才生动有趣。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18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情分析: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 0.05 (学生口答)

  2、小数加法:0.6+0.6 0.8+0.8 0.2+0.2+0.2 0.4+0.4+0.4 0.1+0.1+0.1+0.1+0.1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1)0.2+0.2+0.2,用乘法怎样表示?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这样想的?0.2×3表示什么意思?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

  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连加法:0.2+0.2+0.2=0.6

  b.联想、转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

  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

  e.还有不同的吗?(略)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19

  小数乘法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计算教学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所以学生对计算内容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对计算的练习备感枯燥,《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因此,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更显重要。在教学时,我就利用课本上的主题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这样,学生在探究用新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理解与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学反思《《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因此,我在例题教学时采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主题图的问题,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的习惯,慢慢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学生的课堂表现基本做到了自主解决问题。

  三、巩固方法 体验成功

  在完成例1的情况下,让学生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出示例2,

  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最后进行专项练习,巩固新知。

  整一节课能让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思维过程的表述能力的培养。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1)进入主题图后有点匆忙,应让学生充分观察主题图。(2)算理用的时间太多,导致练习太少。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在这些方面多加注意及做出相应的调整。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20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通过例1,例二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58.6×6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58.6扩大10倍,计算的是586乘6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不足之处:

  1.老师落实不到位,比如学生在处理第一个练习时 58.6时,我只是× 6

  让学生自己说出了自己计算的方法,没有让学生用笔标一标末位的数。由于“末位”一词没强调死很多学生都被学习整数乘法时是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所迷惑了。

  2.在学生说成了结果是351.6时我应该在问一句:为什么小数点点在了6的前面?这样或许就更能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3.学生在总结收获时说用整数计算简便,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来得及纠正。其实不是为了计算简便才把它看成整数的,而是这里是应用的一种转化的思想,这是一种方法。

  4.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导致的课的环节处理不到位,时间安排不合理。

  还有个别的小环节,比如在老师领着学生订正完第一道题适时应该让学生同位之间互相说说做题的方法

  总之,每一次讲完,磨课后都会有收获,也希望自己的课堂会随着自己的努力而更上一层楼!最后勉励自己: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21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因此,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者创设了购买西瓜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提出问题,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让学生探索0.4×3的结果,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并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通过生活情景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主张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竖式笔算。

  本课凭感觉“先看作——整数乘整数”,让学生道出算之情理;在教学的进程中,学生自然获得切身体验,即“小数和整数相乘”与“整数和整数相乘”尽管存在差别,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里的设计,跳出了教材,又深化了教材,实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灵活处理教材的体现。教者用多媒体计算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积,再让学生研究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最终得出了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法则。

  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列式,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新理念。在最后又设计了一个《科技之旅》的练习题,给每个孩子练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7-26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6-21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2-04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反思05-29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5-24

小数乘整数教学的反思07-12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10-08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9-24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