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24 11:20: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1

  本学期第一次汇报课上了《秋天的雨》,在找资料时发现已经有很多前辈用过这个课做公开课,一个个资料仔细翻看过来,还是学到蛮多东西的。

  课后结合老师的评课,反思如下:

  1、为了让学生理解“五彩缤纷”,在这个环节,我提出问题:“秋天都把好看的颜色给了谁呢?”在学生找出后,我再出题:()的银杏树,()的枫树等,你能不能说得更详细一些呢?

  聪明的学生马上就知道让括号里填上相应的颜色,我再引导学生进行发现:这些都表示颜色的词语。接着出示与物品相应的图片,提问:这么多的颜色,我们可以用书本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五彩缤纷。这一个环节的设计,还是可以的。不过纪老师提示说,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在此让学生初步感知“鹅黄、橘黄、天蓝”之类表示颜色的词语;

  2、在第二段,指导朗读时,我竭力想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而寄情于读,我在变换句式、抓重点词语这些方面用力,但却力不从心,反而把自己禁锢其中走不出来。评课时纪老师就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设置一定场景,通过师范读,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和风细雨;而在理解“你挤我碰”时可以通过让学生用自己日常熟悉的场景造句,从而初步感知拟人句。而对于排比也可以初步进行感知。

  经过老师的评课,我有两个感触较深:

  1、在指导朗读方面,应该尽可能地设置情境,以读引读,不必讲多,留着让学生慢慢回味慢慢体会;

  2、从纪老师的评课中,我觉得她特别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她清楚地知道,那些是学生将来会学到的,所以在中段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初步的感知,潜移默化地为高段的教学埋下伏笔。

  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不断的强化,循序渐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应该会更加牢固。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2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则写秋天。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通过本课的的学习,让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我上的第二课时,课文的生字,已经在上一节课就学习了,所以在本课我检查了学生的认读情况之后就一带而过,这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从读中积累语言文字,从读中去感受秋天的美好。

  在正式上课前,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些秋天的美图,让学生边看边说,以图画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美的直观感受,为课堂教学做一个铺垫。这篇课文的结构分明,每段话的头一句就揭示了段落的中心,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自己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这样围绕中心,设置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掘。以读代说,先读,再说,说了再读,使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成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们读完了这一段,眼前浮现出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时,就自然而然地懂得五彩缤纷指的是什么意思了。再让学生说说类似的词语,学生很容易地就说出了“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等词语,这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课文的语言很美,有些句子很富有诗意。特别是第二自然段中的几个比喻句和拟人句,都写得非常美,我觉得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还是没有能很好地引导出学生的情感,学生读得很流利,却没有读出那种美好的感觉。如果能在教学时能够加入一些范读,多一些指导,比如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银杏叶是怎么样扇来凉爽的,效果应该会更好。学到用时方恨少。教学时,觉得自己的语言真的太平乏了,需要引导学生去读时,去说时,我没有更多的词汇,更多的语句来表达。需要在平时多给自己充充电了。

  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了解课文的大意,及准确概括每个段落的主要意思也是一个重点,我没有能够突出这一点,可能是因为一直教的是低年级,对中年级的很多教学重点还不能够很好地把握住,需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范文3

  讲完《秋天的雨》一课时,在回味课堂生成的精彩之余,更多的是就这节课,引发了我许许多多的思考。

  讲课前,全体教师(片区老师)就这节课进行了集体备课,先由我来说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设计,在陈述完之后,感觉不太理想。仔细一想,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在备课中过多参考了别人的思路。在今后的备课中,不要急于去参考各种资料,自己拿着文本反复研读,试着确定重、难点、关键点、疑点等,接着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设计流程,如有什么困惑,再去参考,我想只有这样再驾驭教材时,才会游刃有余。

  讲课中,学生的精彩回答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犹如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使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圆满地完成。但就学生的朗读来看,还不容乐观,教师对朗读地指导只是停留在表层、硬性地指导上,学生没有真正地被感染,被感悟,所以没有达到入情入境地读。朗读只有读懂了才能进入情境,只有进入了情境,才能激发情感,学生在朗读下产生美感,再情感地推动下,才能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锻炼表达能力。

  讲完课,自己静静回味同时感觉教师创设情境及营造氛围对学生的感情朗读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如何创设呢?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教师文化底蕴的问题,所以,做为一个成长中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加强底蕴,不管哪方面的书,开卷有益,同时也要有计划地去读,做好读书笔记。是梦想,就要坚持!

  附评语:每教学一课,或是偶尔思考或是深入思考,都会强化我们对课堂教学的再认识,你能这样想也能这样做,真好!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秋天雨》教学反思06-17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07-18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05-18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09-07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08-22

《秋天的雨》的教学反思11-17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10-20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11-29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07-04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