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个性,让课堂鲜活起来
《三袋麦子》是一篇妙趣横生的童话,记得我初次读这篇童话的时候,小猪的憨厚可爱,小牛的节俭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更被小猴的聪明能干深深折服。由于这种思想的使然,初始,我对文章主题的把握侧重于体会小猪的出色,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的思想一旦被拘泥,学习积极性就受到压抑,课堂犹如一潭池水,掀不起一丝一毫的风浪,这貌似安静的课堂留给我的是不尽人意,是一声叹息,是沉重的思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番真知灼见让我疑窦顿开。的确,由于各人所处的环境、阅历、性格等因素不同,对文本阅读的体验和理解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谁说不是呢?顿悟的我本着尊重学生个性为目的,大刀阔斧地调整教学思想,果断地采用"演一演、辩一辩、想一想"的教学三部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表演中尊重学生个性
学习"一年后,土地爷爷的评价"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运用表演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倡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小猪的表演各不相同,有的说:"我把麦子做成香喷喷的奶油面包、布丁蛋糕、大批萨,每次吃得肚子鼓鼓的,像座小山。"有的说:"哎,如今,我一想起那美味,就口水直流,肚子饿得发慌,咕噜咕噜直叫唤。"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颔首称赞。这时一个学生响亮地说:"土地爷爷,土地爷爷,你今天一定是给我送麦子来的吧,去年的那一袋实在太少啦,才几天,就被我统统报销啦。求求你再送我一袋麦子,让我解解馋吧。"学生听罢大笑。从这笑声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对刚才那位学生的发言似乎不敢苟同。我仔细一想,这不是有悖常理,而是合情合理。我当即肯定了那个学生:"老师十分佩服你,你真会动脑筋!(众笑)同学们没有想到的、小猪心里最想说但没说出口的话全让你说出来了!你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是好样的!"这一个小小的处理,使这个学生的心态一下获得了开放,主体得到了凸现,个性得到了张扬,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辩论中尊重学生的'个性
通过表演学文,学生对小猪、小牛、小猴的喜爱加深了一层,但这样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故事的表面,是感性的认识,缺乏理性的深化。如果仅仅满足于此,是很不够的。为此,我巧妙地采用"辩一辩"的设计来加深学生对小猪、小牛、小猴的喜爱。辩论时,我抛出自己的观点,喜爱小猪、小牛、小猴的学生抢着分别陈述理由。
让我们来看一看学生的精彩回答吧。
师:哼,这小猪真谗,一大袋麦子几天就吃光了,真不会过日子。
生:小猪这样做无可厚非,不吃放在那里可能会变质,那不是浪费吗?
生:小猪这么可爱,他懂得享受。
师:哎,这小牛,真可怜,明明心里喜欢吃麦子,却舍不得,这不是为难自己吗?
生:小牛没有把麦子全部吃完,给自己留有余地,这一点比小猪聪明。
生:小牛节俭,懂得细水长流,我喜欢它。
生:小牛还想得很周到,勤把麦子搬出来晒一晒,不浪费一粒粮食。
师:这小猴,真奇怪,土地爷爷给你麦子是让你吃的,你怎么全给种了?这不是没口福了吗?
生:如果把麦子全吃光了,第二年就再也吃不到了。现在把麦子种下后,就能收获更多。
生:虽然今年小猴没吃到麦子,但以后会吃到更多,收获更多。
这一设计多么巧妙!在师生辩论时,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亢奋状态,思维被大大激活了。学生个个使出浑身解数,情绪激昂,不光说得铿锵有力,而且振振有词、滔滔不绝,不能不令人信服。如果说,我抛出的是一块块砖,那孩子们的一番言论就是一块块璞玉。在辩论中,学生的思维不断跟文中人物思维碰撞,他们仿佛就是文中的小猪、小牛、小猴。在辩论中,小猪、小牛、小猴的个性越来越鲜活,可爱的一面一览无遗。
三、想象中尊重学生的个性
紧接着,教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为什么会这么做?在上述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对人物的优点认识得更深刻,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文中人物的处理方法,而是兼容并蓄,有了自己的韬略。有的说,我会吃掉一半麦子,种下一半麦子;有的说,我会吃掉一部分,收藏一部分,种下一部分……这难道不是真知灼见吗?这一问,大大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我就是这样,认认真真地学习着、实践着《语文课程标准》,如果你要问我的点滴体会是什么,那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人物鲜活起来,让课堂鲜亮起来!
【尊重学生个性,让课堂鲜活起来】相关文章:
数学日记让学生的思维鲜活起来06-12
让阅读鲜活起来论文07-12
让语文鲜活起来(网友来稿)12-06
《让人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12-16
《让人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范文12-16
《让人物鲜活起来》教学设计范文03-24
一个话题鲜活整个课堂12-05
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11-26
启发学生思维使课堂活跃起来12-05
鲜活的近义词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