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教学反思(通用13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教学反思 1
本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和商的一些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因此,重点放在对规律的探索方面,本节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学时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发现探索规律,并且通过小组交流汇报。老师启发诱导,孩子们发现规律,小结规律后,再通过练一练来验证发现的规律,这样就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
2、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学生必然要经历大量的计算,其中也包括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为了使学生摆脱这些繁杂的计算,让学生的思维集中于探索和发现规律上,教材也明确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这些计算。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更多地侧重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是计算器的作用所在。但同学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计算器是用来帮助学生能较快较准地计算出大数目计算题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发现各种规律。所以我认为计算器只是本节课的一种辅助工具,而非本课所学规律的重点。我们不要把计算器神奇化,使得学生过分相信、依赖于计算器计算,影响学生对数感的培养。
3、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本节课,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
总之,本节教学,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教学反思 2
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指名介绍来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
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计算器计算后,设计了一组竞赛题,里面有数据较大需要计算器计算的、有直接口算、有简便运算。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会辨证地看待计算器。认识到要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运用。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教学反思 3
一、学生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在设计教案之前,我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自己拿计算器按按就会了,所以用计算器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教师作补充的环节,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价值与应用上。
二、联系实际,密切计算器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指名介绍来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由于书本上安排的练习都是单一的计算题,形式比较枯燥。我设计了几道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计算器计算,同时渗透了“节约用电、用水、用纸”的思想教育。
三、巧妙安排,体验计算器的优劣。
计算器,这一计算工具,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不足,如何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的优劣,我设计了两组竞赛题目,全班分为两组,一组用计算器计算,一组不用计算器计算。一组是数目较大的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是用计算器计算的小组获胜,从而体会到计算器的长处:计算快、算得准。第二组是一些数目较小,有一定运算规律的计算,口算就能解决的计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数目较小,或有一定规律的计算,应该用口算。从而避免盲目用计算器的问题,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
四、精心设计,人脑与计算器大战
计算器学生用后,会有强烈的感受:它很聪明,自己很多算不对,或者不会算的题目它都会算,它比我们人脑都聪明。怎样纠正学生这一错误的想法。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1111111×1111111,这道题计算器算不出来,然后我又出示了这样几题:先用计算器算出前四题的得数,再直接完成后三题。1×1=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 学生找出规律,自然就解决了“1111111×11111111”这道题,最后我让学生谈体会,学生深刻感受到“人脑比计算器更胜一筹”。
五、实践操作,深思不足
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对学生的实际考虑不周到。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用计算器完成一系列的操作,速度较慢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教学内容中的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人脑比计算器更胜一筹,可以合并于最后一题,在最后一题中充分体现,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完成了教学任务,一举两得。
2.过分追求完美。由于对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速度考虑不周到,故就不能将整个过程实施,由于是竞赛,我想完全实施,想追求完美,实际效果不理想,感觉前松后紧,过程不流畅。其实在后面练习的环节,每一部分停止都可以。
3.有些环节处理不实。本节课有些环节的处理还不到位,没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空,让学生去交流、去讨论。如让学生交流计算器按键的功能上,在学生介绍的环节上,教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在其余学生补充时,没有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介绍、去试一试。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教学反思 4
计算器在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大部分学生都会进行简单的操作,所以课前我需要思考的是这节课知识生长点在哪里,如何建立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新知的联系。这节课的关键应该是“用”,实现“会用”——“巧用”——“活用”。
由于学生基本上都接触或使用过计算器,所以我把教师介绍计算器的基本环节省去,让学生自己去玩计算器,在“玩”的过程中观察计算器的基本构造,自主探究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小结一步、两步同级运算的操作方法。
本节课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又要让他们辩证的看待,灵活选择计算方法。为此我设计了两轮人机大战:第一轮是大数目的计算,通过同桌之间一人使用计算器,一人不用,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方便、快捷与准确;第二轮是六道简单的算式,适合口算或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比赛感受不能过度的依赖计算器,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结合计算器的教学补充探索规律的题目——111111111×111111111,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矛盾冲突,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用著名科学家华罗庚的话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观察发现规律,解决用计算器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1、学生上台演示12345679×5时,按错了数字键,使用到退格键,这是多好的一个课堂生成,但很可惜我没有及时抓住,错过了介绍的机会。
2、课堂上的活动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本节课教学中让孩子小组合作探究111111111×111111111这一题,但是我没有做到环顾全体学生,个别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3、本节课的教学是将感受计算器计算的方便快捷和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分别设计题目来突破的,可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所以我也在想是不是可以直接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自主计算,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教学反思 5
1、用计算器计算是这堂课的重点,但不是难点。计算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计算工具,它已融入了现代生活,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或使用过计算器,所以我把一些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教学环节省去,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器的用法。设计这四个层次题目的价值何在?
为什么要用计算器?或者说什么时候才用计算器?遇到大数目的计算才用计算器来帮助,并不是所有计算都需要用计算器。
要真正用好计算器,首先要熟悉你的.计算器,它是聪明型的还是傻瓜型的。像第⑥题,聪明型的计算器,可以直接输入;傻瓜型的计算器,最好要学会用“M+”和“MR”这两个键。
另外提醒学生计算器并不能保证计算一定正确,正确计算的前提是要正确地输入数字。
2、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充分体会“人的智慧才是天下最伟大的力量!”
3、如何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这节课可以说是作了有效的尝试,但在介绍数史资料时还可挖得再深一些。
4、在计算的过程中,若能加以估算的指导,就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器操作的正确性,反馈时的实效也会大大提高;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教学反思 6
本课教学是让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可以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教学旨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在设计上遵循新课标的几个基本理念,并体现以下特点:
1、通过尝试操作、自主探索,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
计算器已融入现代生活,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学生对计算器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中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直接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学生兴致浓厚,在自主操作中,发现问题,学会本领。
2、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我还补充出示了这样一个算式,11111×11111=
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矛盾冲突,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探索欲望。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办法,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来探索结果。然后再出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并表达这些算式的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在这节课上,我追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加10分,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加分,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还让小组对小组的发言作评价,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小组作出评价。
不足之处:
1、应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与估算结合的意识。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一不小心就会按错键,输入错误数据,导致结果有误;或者,按健顺序搞错,也发生错误。在计算前应该培养学生先估算结果大约是多少,然后再计算,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正确率.这一点,我在上课时没有很好地做到,以后要特别注意。
2、课前准备应做得充分。由于计算器非常普遍,学校又没有统一购买,尽管我一再强调要带哪一种,学生带来的计算器各式各样,有的是普通计算器,有的是科学计算器,计算器的功能也有所不同,最关健的是计算位数不一致,这就带来课上计算时的不统一,给上课带来很多的不便,有待以后更好地解决。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教学反思 7
《用计算器计算》这一单元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他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笔算,而用计算器可以轻易得到一个式题的答案.还没有到学的时候学生都嚷嚷要学习它了.他们也自认为自己完全会使用计算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同学购买的.是科学计算器,上面的功能键很多,乱按容易锁定格式,导致计算不出来想要的结果,还有的计算器上出现了三位分一级的现象,这与我们刚学习过的认数中四位分一级的情况不符合,于是就产生了怀疑等等.
由于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指名介绍来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
由于书本上安排的练习都是单一的计算题,形式比较枯燥。学生早已掌握了,不必要按要教科书安排的课时
进行教学.于是在解决课本上两道例题后,我设计了三道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计算器计算,同时渗透了“节约用电用水”的思想教育。
学生虽然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计算器计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有可能出现错误,比如,按键按错了,看数字看错了,或是多按了或是少按了等等.于是我设计了两组竞赛题,一组里都是需要用计算器才能计算的,比一比看谁速度快而且没有错误.另一组是既有数据较大需要计算器计算的、也有直接口算、直接简便运算的。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会辨证地看待计算器。认识到要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运用。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教学反思 8
计算器是一种现代计算工具,由于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使用。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计算器的知识,就显得很有必要。对于计算器,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针对学生对计算器的有关知识和简单使用已有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我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确定为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简单操作和运用计算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于是我选择了这样的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策略。介绍计算工具发展时,由学生自己说说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小组交流计算器的共同部分,自主探索各键的功能,同桌间互相交流等形式,在生生互动中使已有的这方面知识得到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在学习使用计算器时,以学生自练为主,在自练中摸索按键的顺序。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学完了这节课,学生能否合理使用计算器,能否达到以上具体目标,能否用计算器计算出家庭收支情况、仓库物品进出情况等,是我在设计时考虑的重点。要使已经熟悉计算器功能和操作的同学能在课堂 上感受到用计算器的实际意义,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于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整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学生成了课堂的真主人。而我做了穿针引线的工作,或者充当了他们的“秘书”。先由我为他们安排好工作流程(也即设计教学环节),至于每一个程序要达到的效果(教学目标),则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实现。整堂课学生很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形式的交流中来,包括交流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介绍自己的计算器的部分功能,说明操作计算器的过程、技巧??俨然一副主人翁的姿态,在学生的自我展示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
目标。值得高兴的是,整堂课下来,没有出现大量学生中途“退学”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致在一个一个环节中保持得还不错。并且也能利用计算器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正是这“秘书”的角色和已经设计好的预案,让我在课堂上陷入了被动,失去了活力;也让部分学生的学习热度还没有完全上升。其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难道仅仅是让学生在每个环节尽情地说?甚至是漫无目的地说?不是的,学生的知识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善于捕捉有利的信息,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点“劲”,抓住时机,利用一个学生所说的引发更多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课堂热起来,火起来!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教学反思 9
1: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在设计教案之前,我对两个班的学生(30人)进行了调查,其中只有2人未用过计算器,其他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自己拿计算器按按就会了,所以用计算器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教师做补充的环节,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价值与应用上。
2:巧妙安排,体验计算器的好处。
如何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的好处,我设计一个数目较大的计算(统计表求合计)。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学生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计算器算,在汇报时对两种方法我都呈现其计算过程。能主动用计算器计算的学生选择计算工具的能力较强,很有成就感;而用竖式累加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计算也显示了其较强的计算能力。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自然发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
3: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本节课实践应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有口算、笔算、简算、估算、计算器算,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选择计算方法。课堂设计较大胆,出示4个情景后让学生任选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由于刚学完计算器,所以很多学生都选用计算器算。在汇报中,当有的学生指出第二题口算更好时,学生们恍然大悟。于是有的学生说第三题可以估算,第一题还可以用简便算法。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渗透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教学反思 10
在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课时,学生的积极性极高,可能是他们可以乘机玩一玩他们认为非常神奇有趣的计算器吧!虽然这一现象使课堂看着充满激情,但在这激情的背后却让我陷入了几点思考之中。
1、计算器要“利用”到何种程度为宜。我们借助计算器,将学生的思维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更加关注规律的发现过程。在猜想、枚举验证、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学生必然要经历大量的计算,其中也包括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为了使学生摆脱这些繁杂的计算,让学生的思维集中于探索和发现规律上,教材也明确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这些计算。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与方法,并使教学过程更多地侧重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是计算器的作用所在。但同学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计算器是用来帮助学生能较快较准地计算出大数目计算题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发现各种规律。所以我认为计算器只是本节课的一种辅助工具,而非本课所学规律的重点。我们不要把计算器神奇化,使得学生过分相信、依赖于计算器计算,这样只有害处且无益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感的培养。
2、本课内容似乎略显单薄,时间尚余。本课是教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的规律。但是通过实践教学,我发现这个内容在一节课内进行教学和相应的应用练习,时间还有多余,学生也似乎还能学习的余力。对此,教师可以有多种处理方式,比如增加练习,进而巩固知识;又如适当地补充学习内容: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的变化;
(2)两个因数都有变化时积的相应变化等等。如果是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方面考虑,我则偏向选择第二种处理方法。当然,这是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而言。对于其他学生则可在今后的学习和练习中慢慢巩固。我觉得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还能有效地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教学反思 11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顾上课,很少会考虑为什么要上这节课,教材中为什么把这节课安排在这里上。《巧用计算器》从表面上看视乎很简单,让学生找到并学会电脑中的计算器程序就可以,但纵观全局,理解教材,让我明白计算器这一课不简单。它是第一册信息技术中第一次提到“程序”这一概念。对于程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以及程序具备的一般性都要让学生通过计算器的学习去了解,去感知。如果课前没有注意到这点,教学就会出现疏漏。再次,用键盘来操作计算器这一环节,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电脑键盘,对键盘的初步了解也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之一。所以在备课中不仅要着眼本节课,更应纵观全局,了解教材编写的目的,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另外,学生刚刚接触电脑,对电脑的认知和操作都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教学中要落实基础。
首先鼓励学生说。说的过程其实是知识内化转为外化的过程,表现出一个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教学内容。很多学生会操作但缺乏说的勇气或方法,所以教师的表述就起了示范作用,鼓励和要求学生的表述正确、规范。
再次注重学生的练。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掌握地熟不熟练,完全要取决于教学中的练习量的多少。为了吸引学生,体现生活化,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的练习:要去秋游了,假如你有20块钱可以在超市里消费,选择怎样的消费最为合理。在展示的过程中,有的“消费者”超出了限定的金额,只能舍掉部分物品;有的“消费者”将20块钱都拿来买了水和饮料,虽然还有余额,但却被同伴告知这趟秋游会很累,因为他背的`东西太重了;还有的“消费者”既买了吃的、喝的,还有剩余的钱买一些玩的,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肯定。同时,在用计算器算账的过程中也“淘汰”了一小批不合格的“收银员”。在这个练习中,不仅熟练掌握了计算器的操作,还学会了该怎样合理消费。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教学反思 12
用计算器计算,在学生的脑海中的印象是很容易的,平时都在用,但是学生对于为什么要用计算器,在计算时,如果手边有计算器,学生会依赖这个计算工具,如果本课就在如何使用计算器上花时间会显得单调,枯燥无味。教材第一段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再学习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第二段进行两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中,我对内容进行了一些整合,对第一课的内容进行了一些补充。通过尝试操作,自主探究,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
学生对计算器在生活中大部分已接触过和使用过,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对计算器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究中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用计算器进行一步式题计算,我让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操作的.过程与方法,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学生通过积极的互动,较好地掌握了基本的使用方法。在“想想做做”的练习中,让学生用计算器来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并通过探索规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142857分别与1、2、3、4、5、6和7相乘,以及111111×111111的计算,让学生在运用计算器的过程中形成矛盾冲突,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探索欲望。通过组织讨论,探寻出规律,这样有利于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获得了用计算器进行探索的成功体验。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教学反思 13
听了备课组张红梅老师的《用计算器计算》一课,她是这么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还记得神舟六号吗?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有关神六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课件)展示老师搜集的信息:
(1)一套普通的毛衣重约1千克,中国航天员的仓内航天服重量大约是普通毛衣的10倍,舱内航天服的重量大约是()千克。
(2)地面一昼夜,神舟六号上的航天员要经历16次日升日落,我们在地面过了6昼夜,神六经历了()次日升日落。
(3)神六绕地球77圈,每圈飞行距离约为42229千米,神六共飞行约()千米。师:怎么列式?(板书:42229×77=)你还能口算吗?(不能)遇到这个问题该怎么办?生:列竖式算,用计算器算。师:象这样复杂的计算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板书:计算器)
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
1、认识计算器师:你在哪儿见到过计算器?生:超市购物、会计办公室、妈妈买菜等。师:计算器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那你了解计算器吗?拿出计算器,看看你手中的计算器,再看看同桌和屏幕上的计算器,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课件)生:都有显示器、键盘。(生上屏幕指一指)师:有哪些键盘是你认识的?生:数字、运算符号等。小结:键盘里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有些键由于我们学的知识有限,现在还不需要用,今后我们可以再慢慢去认识它们。
2、尝试使用计算器师: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计算一算,请把计算器准备好,准备好了吗?(板书:用计算)
(1)(课件出示)用计算器计算:42229×77=1438+2576=、生:用计算器算,把你的计算结果写在草稿纸上。师: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谁能上来算给大家看看!(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师:你先找什么?怎样进入工作状态?(开机:ON)有不同的吗?师:ON按了以后,显示器上显示0,表示开始工作。生:边按边说。师:(板书:42229×77=3251633竖着写)原来计算器这么简单。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生:依次按键输入数字和符号。师:怎么进入下一题?你用的是什么办法?生:按0、ON、C键。师:在计算前先要归0。第2题你们报数,老师来按键好吗?1438+2579,6输成了9,怎么办?师:研究你们的计算器,小组讨论一下,怎么解决?小组交流,上台演示。按C、箭头、ON、MRC、%等。师:在发现的办法中,哪个办法最适合你?不同的计算器,功能键设置是不一样的,我们在使用前要注意看说明书。
(2)学习两步计算式题师:还想不想再计算几道?归0,作好准备。(课件)用计算器计算:765+469—296=816÷68×27=生:算完后把结果记录在草稿纸上,报结果。师:你是怎样计算的?(着重调查第一步打完是否打等号)比较不同在哪里?怎样输更简便?
3、小结师:用计算器计算感觉怎么样?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生:轻松、简单、很快、方便、不容易出错。师:用计算器计算,又准确又快捷。
三、巩固练习,熟练使用
1、游戏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叫“擂主争霸”。擂主的产生靠什么?算得要快又准。拿出课前发的题目纸,把答案写在纸上。擂主争霸:45×20=125×7×8=669+75+125=3028-2965=380×426=41600÷128=师:第一个做好的站起来,是不是擂主还要看算的是否正确?你想不想知道他获胜的秘诀?(1~3题可以口算)现在你对计算器的使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呢?师:对于一些简单的、可以口算和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反而比较慢。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在使用计算器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按错键,看清楚数字,细心的输入。
2、找规律师: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1×1=11×11=111×111=1111×1111=接着往下写,你还能写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计算器算,填得数,说规律。师:计算器原来还能帮我们找规律呢?
3、解决生活问题师:下面我们就要真正发挥计算器的作用,用它来研究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1)课件:一个水龙头滴水的动态画面。师: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想?(不能浪费水资源,要节约用水。)
(2)出示研究材料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8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白白流掉了。
(1)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请你列式计算。(课件:18×365=6570千克)
(2)把这些水分别装在饮水桶中(每桶约重15千克)算算大约能装多少桶?(课件:6570÷15=438桶)
(3)你家每月用几桶水?算算这些水够你家用几个月?大约合多少年?
A、用计算器计算汇报结果。
B、说一说,通过算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发表意见)师:是啊!水是生命之源,我们从小就要有节水意识。
四、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师:
刚才我们使用计算器很快就算出了水的浪费情况,可以看出计算器在现代社会中的确很有用处,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在计算器还发明前,我们的先辈们是怎么计算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你知道吗?分别介绍:
1、算筹
2、算盘
3、计算器
4、电子计算机。
五、全课总结师:
我们的计算工具正一步一步向简洁、方便、快速、实用的'方向发展,如果同学们想了解这方面更多的知识,可以上网查找,或者查阅一些书刊。师:计算器用完了我们最后要做什么工作,关机。怎样关机?(OFF、或自动关机)听了这节课,我感受颇多:
1、本课时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近几年来新增设的一个新的内容,但对于计算器这个现代的计算工具来说,学生并不陌生,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他们对计算器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有的学生甚至已经操作得相当熟练了,面对这个实际情况,张老师首先找准教学的起点,在学生简要介绍计算器后,创设了教师出题,学生来算的情境,让学生采取自己认为算得快的方法参与计算,从中亲身体验计算器这个现代化计算工具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由此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进而把这种求知的渴望转变为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这节课是学习计算器的有关知识,相对于以往的数学教学来说,它的特殊之处是以操作为核心,学生会有很强的好奇心,有强烈的动手欲望。因此,在设计教学中张老师采用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尝试、探索和发现过程,
(1)通过学生之间互动的学习方式,摸索和尝试计算器的基本按键的功能;
(2)通过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尝试,学会计算器的一般操作方法。教学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生生互动的学习中,通过同桌或四人小组间的交流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解决,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创设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学会如何操作和使用计算器。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用数学》教学反思03-24
小学数学计算器教案 计算器的教学设计03-16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0-22
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8-14
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18
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4-16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