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垂钓者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垂钓者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垂钓者教学反思1
《小儿垂钓》一诗充满儿童情趣.这位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许多有趣的形式,孩子们学习的兴头很足,课堂上时时充满欢声笑语.这节课有不少可取之处。
1、放手让孩子自己了解诗的意思,但又有必要的引导
自学前让孩子们回忆通过什么方法来理解诗意,“看注释、看图猜、联系上下文”等,孩子们按自己归纳的方法在小组里展开热烈的讨论。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学习的效果是很好的,一个孩子起来说诗的意思,很多孩子争相发表不同的意见,相互补充。对古诗的意思达成共识以后,有一个女孩坚持要再说说诗意,可能感到老师不大想让她说了,她振振有词地说:“我是把看注释和看图猜结合起来理解的。”多会学习的孩子呀。教师宽松的学习空间,使孩子们的潜力有了充分发展的机会。我们要培养的不就是这样会学习,会思考的孩子吗?
2、多种形式感受诗歌的意境。
这首诗写的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学生倍感亲切,童真童趣跃然纸上,教师让孩子们分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丰富对诗歌的感受。孩子们的表演反映出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有的小组用原诗做解说,有的小组则用自己的话来解说;有的组表演时添加了水中游的小鱼,有的给路人增加了恰当的问话,那个“蓬头稚子”更是演得活灵活现。精彩的还在后面,老师问:“能不能把这首古诗用熟悉的旋律唱出来?”一个孩子自编小调唱了一遍,一个孩子说能用黄梅调唱,仔细一听,还真有那回事,另一个孩子说:我能用“梁祝”把它唱出来。马上有几个孩子窃窃私语:这能用梁祝唱出来吗?我也倍感好奇。听,梁祝的旋律配上这首诗倒也是另一番情趣。我想不管恰当与否,这种学习的形式学生感兴趣,最后欲罢不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是愉悦的心理体验,这应该是有益的。
3、不足也是明显的,动有余而静不足。
比如自学古诗意思,缺乏学生个人安静的思考读书,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会更利于交流。另外,活动很多,但最需要的活动——吟诵不够,学生没有读几遍诗,更谈不上熟读成诵。激发学生想象不够,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进入古诗描绘的境界中,感受诗的意境美,语言美。一堂课一首诗,单薄了。可缩短学习这首诗的时间,补充其他写儿童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更多的古典诗词中的儿童形象。
垂钓者教学反思2
苏教版古诗《小儿垂钓》,这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描写农村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小儿垂钓》教学反思。全诗是这样的:“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因为这首诗通俗易懂,课前已让学生对全诗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可以说,领悟能力强的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理解诗意,感悟诗的意境。因此,我板书完诗题后,直接让学生说一说“垂钓”的意思,这大部分同学都已明白。学生说出就是“钓鱼”之意后,我追问:“为什么称‘钓鱼’为‘垂钓’呢?”发现教室里突然鸦雀无声,看来孩子在预习时只是从资料上查到意思记下来,并没有进行“知其所以然”层面的思考,所以一下子被问住了。我等了大约30秒时间后,有两三个孩子举起了小手,他们有过钓鱼的经历,联系钓鱼时钓竿上垂下的钓钩及钓线上理解了“垂钓”,其他孩子听了他们的答案后都随声附和。
在讨论“蓬头稚子”时,孩子们都知道“稚子”就是小孩子,我让他们说说对“蓬头”的理解。有的孩子说“蓬头”就是“头发很乱”,有的孩子说“蓬头”一词写出了农村孩子形貌不加粉饰,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还有一个细心的孩子发现文中的插图上,垂钓的小男孩头发梳得很整齐,他认为“蓬头”就是头发蓬松的意思,教学反思《《小儿垂钓》教学反思》。我对他们的理解一一给予肯定,特别是最后一个同学,我还告诉她,古时候男的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把头发束起来,而文中的小男孩显然还没到这个年龄,所以“蓬头”是很正常的。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功能,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也是实际教学中的难点。在学习《小儿垂钓》一诗时,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遥招手”出发,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因为害怕惊动快要上钩的鱼儿,所以没有马上回答路人的问话。”“嘘,别出声。不然我就钓不到鱼了。”“请你再靠近一点,我会轻声告诉你的。”……
从他们精彩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知道诗人抓住了孩童瞬间的变化,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孩童的神情意志,令大家不得不爱上这个可爱的孩子。通过思维和想象,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垂钓者教学反思3
作为一次美术欣赏活动,如果只和孩子们观察这一画面,再让孩子们画一幅钓鱼图,这很简单,也很省事。既然是欣赏,我就想让孩子们充分欣赏画面,充分了解与画面相关的人和事。
于是,我上网搜查了画作者杜菲的资料,并且将那些资料进行整合,准备介绍给孩子们,还下载了几幅杜菲的作品准备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让他们感受画家作品的美。
活动开始了,作品呈现于孩子们面前,孩子们兴奋地观察着,给他们一段时间细细观察,然后说说各自的发现。孩子们说得很好,有的说:“画面上有人戴着帽子在钓鱼”;有的说:“有五个人在钓鱼。”问她怎么知道的,她说:“我数了这个鱼竿,共五根。”表扬了她观察仔细,并说喜欢她刚才举手的样子,这的确是我看到的她最好的样子,希望通过我的表扬能让她控制自己,能认真听别人说。有的说:“发现一个白头发的老人在钓鱼,他的家人陪在旁边。”这个发现让我很欣喜,因此,讲述了一个从外面听的一个孝顺的儿子在工作繁忙之际抽出时间陪老人钓鱼的事情,让孩子们感知怎样的行为是孝顺的。一个孩子数了数,共有11个人,这话题竟然引孩子们的争议,和他们一起点数后,确认是11个,这个不需要争论的问题就此一滑而过。接着再仔细观察画面,于是,我开始给孩子们介绍画的作者。和孩子们一起看画面下面一行字:垂钓者,问:“什么意思?”就是钓鱼的人。“杜菲,是谁?”我说:“我本对这个画家也不熟悉,在上前我在网上搜查了一下,得知杜菲是法国的一个画家。”这样说是想让孩子们明白对于我们不懂的东西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这也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呢。“再看1908年,什么意思?”就是画家在1908年画的这幅画。“油画,什么意思?”有人问,我再问:“你们说呢?”有的说是油画棒画的,有的说是油彩画的,有的说是颜料画的。我只能含糊其词地说是用一种油画颜料画的画,其实这个概念也不准确,当时应该再将问题抛给孩子们,让他们后找资料查一查,到底什么是油画。
和孩子们讲述杜菲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杜菲通过白天打工积攒学费的方法晚上去上夜校学画画。他在海边码头、船甲板等上画画。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他们是非常希望了解这些的,他们为杜菲的学习劲头而感动。至此刚才的疑问解除了,杜菲作品中的人物是在海边钓鱼的,因为他基本生活在海边。
垂钓者教学反思4
作为一次美术欣赏活动,如果只和孩子们观察这一画面,再让孩子们画一幅钓鱼图,这很简单,也很省事。既然是欣赏,我就想让孩子们充分欣赏画面,充分了解与画面相关的人和事。
于是,我上网搜查了画作者杜菲的资料,并且将那些资料进行整合,准备介绍给孩子们,还下载了几幅杜菲的作品准备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让他们感受画家作品的美。
活动开始了,作品呈现于孩子们面前,孩子们兴奋地观察着,给他们一段时间细细观察,然后说说各自的发现。孩子们说得很好,有的说:“画面上有人戴着帽子在钓鱼”;有的说:“有五个人在钓鱼。”问她怎么知道的,她说:“我数了这个鱼竿,共五根。”表扬了她观察仔细,并说喜欢她刚才举手的样子,这的确是我看到的她最好的样子,希望通过我的表扬能让她控制自己,能认真听别人说。
有的说:“发现一个白头发的老人在钓鱼,他的家人陪在旁边。”这个发现让我很欣喜,因此,讲述了一个从外面听来的一个孝顺的儿子在工作繁忙之际抽出时间陪老人钓鱼的事情,让孩子们感知怎样的行为是孝顺的。一个孩子数了数,共有11个人,这话题竟然引来孩子们的争议,和他们一起点数后,确认是11个,这个不需要争论的问题就此一滑而过。
接着再仔细观察画面,于是,我开始给孩子们介绍画的作者。和孩子们一起看画面下面一行字:垂钓者,问:“什么意思?”就是钓鱼的人。“杜菲,是谁?”我说:“我本来对这个画家也不熟悉,在上课前我在网上搜查了一下,得知杜菲是法国的一个画家。”这样说是想让孩子们明白对于我们不懂的东西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这也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呢。“再看1908年,什么意思?”就是画家在1908年画的这幅画。
“油画,什么意思?”有人问,我再问:“你们说呢?”有的说是油画棒画的,有的说是油彩画的,有的说是颜料画的。我只能含糊其词地说是用一种油画颜料画的画,其实这个概念也不准确,当时应该再将问题抛给孩子们,让他们课后找资料查一查,到底什么是油画。
和孩子们讲述杜菲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杜菲通过白天打工积攒学费的方法晚上去上夜校学画画。他在海边码头、船甲板等上画画。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他们是非常希望了解这些的,他们为杜菲的学习劲头而感动。至此刚才的疑问解除了,杜菲作品中的人物是在海边钓鱼的,因为他基本生活在海边。
垂钓者教学反思5
《小儿垂钓》一诗充满儿童情趣。这位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许多有趣的形式,孩子们学习的兴头很足,课堂上时时充满欢声笑语。这节课有不少可取之处。
1、放手让孩子自己了解诗的意思
但要有必要的引导,自学前让孩子们回忆通过什么方法来理解诗意,“看注释、看图猜、联系上下文”等,孩子们按自己归纳的方法在小组里展开热烈的讨论。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学习的效果是很好的,一个孩子起来说诗的意思,很多孩子争相发表不同的意见,相互补充。对古诗的意思达成共识以后,有一个女孩坚持要再说说诗意,可能感到老师不大想让她说了,她振振有词地说:“我是把看注释和看图猜结合起来理解的。”多会学习的孩子呀。教师宽松的学习空间,使孩子们的潜力有了充分发展的'机会。我们要培养的不就是这样会学习,会思考的孩子吗?
2、多种形式感受诗歌的意境。
这首诗写的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学生倍感亲切,童真童趣跃然纸上,教师让孩子们分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丰富对诗歌的感受。孩子们的表演反映出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有的"小组用原诗做解说,有的小组则用自己的话来解说;有的组表演时添加了水中游的小鱼,有的给路人增加了恰当的问话,那个“蓬头稚子”更是演得活灵活现。精彩的还在后面,老师问:“能不能把这首古诗用熟悉的旋律唱出来?”一个孩子自编小调唱了一遍,一个孩子说能用黄梅调唱,仔细一听,还真有那回事,另一个孩子说:我能用“梁祝”把它唱出来。马上有几个孩子窃窃私语:这能用梁祝唱出来吗?我也倍感好奇。听,梁祝的旋律配上这首诗倒也是另一番情趣。我想不管恰当与否,这种学习的形式学生感兴趣,最后欲罢不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是愉悦的心理体验,这应该是有益的。
3、不足也是明显的,动有余而静不足。比如自学古诗意思,缺乏学生个人安静的思考读书,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会更利于交流。另外,活动很多,但最需要的活动——吟诵不够,学生没有读几遍诗,更谈不上熟读成诵。激发学生想象不够,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进入古诗描绘的境界中,感受诗的意境美,语言美。一堂课一首诗,单薄了。可缩短学习这首诗的时间,补充其他写儿童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更多的古典诗词中的儿童形象。
垂钓者教学反思6
我在这节课整体把握上,是先由实际生活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通过指名读、齐读,扫清生字障碍,为分析古诗做准备。通过再读古诗,思考:诗中的小孩是个怎样的小孩?来灵活处理诗句,由易入难,让孩子能有体会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当分析完后,再带着自己的感悟来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并讲述这个小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小儿垂钓》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前两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写小孩学钓鱼的姿势;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路人借问,小童招手不应的动作神态,重在写神,在遇到“路人借问”的情况下,小儿急着“遥招手”,为什么呢?因为害怕惊动快要上钩的鱼,所以没有马上回答路人的问话。这把小儿专注垂钓的神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了。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一点,我让学生合作探究:为什么写“遥招手”,而不是“遥摇手”?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能否体会到小儿当时的心理?通过讨论,学生认为:诗中用“招手”而不是“摇手”,说明小儿并没有完全拒绝答话,只是请路人再靠近些,他会轻声作答的。诗句把小儿的神态写得十分传神,令读者不得不爱上这个可爱的孩子。接着我让学生把《小儿垂钓》一诗描绘的情景分角色演一演,不仅仅演到“遥招手”为止,还要把“招手”以后的情景通过想象表演出来。
学生兴趣盎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垂钓者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垂钓者》的教学反思07-02
垂钓者教学反思12-31
《垂钓者》教学反思范文07-02
《小儿垂钓》教学反思 小儿垂钓的教学反思11-14
《小儿垂钓》教学反思08-25
《小儿垂钓》教学反思02-16
小儿垂钓教学反思06-12
《小儿垂钓》 教学反思08-05
《小儿垂钓》教学反思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