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08 19:06:2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

  盐类物质是我们初中化学教材中最后研究学习的一类物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研究物质的方法,在学习碱和酸以后,学生已经对研究物质的性质有了较强的接受能力了,所以在介绍和归纳的盐的性质时,我就可以充分的让学生有讨论,自己总结的空间了。对于具体的一些应用也可以展开。培养学生学习把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寻找规律的能力。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有差异,因此在课堂上的反应有所不同。这节课基本能使学生接受所学的内容,但是对一些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收益不大,这也是我这节课的缺憾之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是值得我去用心钻研的。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2

  学生在一年级的自然课学习中已经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不少学生也都知道空气中是有氧气的,因此本课就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由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入手,然后再认识组成空气的其他一些气体。一个年级9个班级执教下来,通过前后研究、实践、改进后,收获还是挺多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本课实验器材的设计选用较成功。在本课最重要的一个学生活动,也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实验活动“探究空气中的氧气”中,我没有完全选用教材上要求的实验器材。因为在课前准备、自己演练的过程中就发现如果照搬教材上的器材对于学生们而言在实际操作时有些方面太繁琐,还有的器材会给学生对于空气中氧气所占的大约量的认识造成阻碍;对于我而言还会浪费大量准备器材的时间与精力。所以从事半功倍的原则出发,我最终把实验器材改为:盘子变为中号培养皿,装橡皮泥的盖子去掉,细长的蜡烛变为矮胖型蜡烛,上粗下细的玻璃杯变为上下粗细差不多一致的玻璃杯。学生们在探究活动中利用这些器材组装实验后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也很形象地认识到了杯子中有一种助燃的气体,就是氧气,而且在空气中氧气是有一定的比例的。

  当然也发现了实验活动中学生使用火柴时的安全隐患。由于现在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比较少有机会接触到点火柴再加上他们中的多数动手能力普遍较弱,所以虽然在实验前我已经教给了学生们安全使用火柴的注意点与小窍门,还反复强调了安全性,实在害怕不会点的同学就不要勉强,让组里能干的同学点火柴,但是在个别班级个别小组的学生点火柴时还是有人手被烫到,甚至有人紧张得把放火柴梗的小烧杯也给甩掉而打碎了。这也给我又提了个醒,放火柴梗的小烧杯最好换成小铁罐,每一组还要准备一块湿抹布,以防万一。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3

  表现出的问题是学生积极性不高,有轻视的倾向。在加上化学是文理综合较强的学科,有性质、反应规律、化学用语、基本操作等多方面内容需要记忆,且化学用语、分子、原子等内容的学习又是难点,不易较快的掌握。面对此情,我感觉到压力好大。为提高中考成绩,必须想办法,经过认真反思,决定在复习中从以下以几点入手:

  一、晓知以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xxxx

  二、复习中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三、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五、对难点内容加强练习

  化学基本概念都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得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定律、规律、原理和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精辟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课题中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把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让学生把握好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概念中要害的词语一定要讲解到位

  为了深刻讲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熟悉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应该在纯净物的范畴内进行区分,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定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轻易错将一些物质如氧气、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2、概念的一定要剖析到位

  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一定要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3、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定要练习到位

  有些概念,是概念中包含概念,学生对这样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从两个概念的相互关系的着重练习做起,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假如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要害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进行化学概念的复习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六、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经常与老师及时进行交流,精选习题提高课堂效率。在习题处理上:

  1、选题要有代表性和启发性

  化学习题不在多,而在精。精的标准就是习题类型要全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针对重点。

  选题的启发性是指选取的习题材料要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潜在水平出发,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启发和激发作用,将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作为思维的路标,引导学生循着符合逻辑规律的方向进行思考,质难问疑、创造提问和答疑的民主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进行探索的思考能力。

  2、以点带面,突出思路教学

  在习题课教学中,重视题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审题,让学生弄清每类习题与哪些概念、理论、公式和哪些物质的性质有关,进而找出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然后根据习题特点,找出解题的要害,从而形成正确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案,把握解题方法,并能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重事项。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一般思路为:⑴审析题意。从中找出已知和求解的关系。⑵列已知,设未知。⑶列出比例式、求解。⑷写出答案并验算复核。

  3、要重视习题课的反馈纠正。

  习题课教学中,对学生习题中出现的范例和错例应及时整理,并反馈给学生。如解题中的简捷思路、方法和技巧,笔答题逻辑的严密条理清楚,通过讲评,介绍给其他学生,有利于推广交流,启迪思维。使学生熟悉到解任何题目,把握必要的知识是基础,间接新奇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不容忽视,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通过对错例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理解为什么会出错,从而对症下药。对错误严重的,还可以进行面批、面改,给予个别辅到,便于因材施教。

  4、突出化学计算,提倡一题多解

  化学计算使学生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继续学习及从事科学实验研究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它能使学生从量的方面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把握化学计算的技能和培养一些能力,因此在化学课教学中我有突出了计算习题的教学,因为:

  ⑴化学概念是化学计算的基础。

  通过化学计算,可以了解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把握程度。这样,教师就能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必要措施。例如:学生对溶解度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的换算经常搞错,那就必须从这些概念出发,弄清它们的涵义,然后从溶质、溶剂、溶液的量的单位寻找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得到解题的途径,这样通过化学计算,使学生对化学概念有了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

  ⑵通过一题多解,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学生熟悉解题的一般要求,把握一般解题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爱好,可以使学生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机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办法可以引导学生多中选优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⑶进行综合计算题的练习,培养学生化学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化学综合计算题,把较多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原理,物质知识和多种计算机能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计算题的练习,可以更好的练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化学计算技能和解题能力。在加强综合计算题指导时,着重点放在题目的分析和解题思路上

  七、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是学生易失分点,此类型题应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引导如何审题、实验设计方案,收集相关题型加强训练。

  以上是我在教学上的一些体会,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4

  开学已经一个月下来了,我教初三化学,化学是初三学生刚接触的一门课,我相信只要师生齐心协力,必须能够将化学学好.在这一个月的教学过程中我有一些感触.

  一、体会

  (一)学生探究的资料要视教学资料的价值性。哪些教学资料让学生自我探究,哪些资料要教师给出相关信息或启发讲授,我的体会是: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价值,选取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的、规律性的资料让学生探究。因为学生透过探究活动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知识的主干,构成了扩充和扩展自我知识结构的潜力。

  (二)帮忙学生建立进行探究的条件。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尽量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潜力,帮忙指导学生用家里的废弃物、儿时玩的玩具和少量药品建立小实验室,以便为开展完全的科学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师应当做探究“向导”。在学生探究阶段,教师要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巡视各小组的表现状况,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忙和辅导,如有的小组只是在盲目地做实验,没有必须的目的性,融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更为后面的整合、精致及今后的教学安排带给具体的学生状况。

  二、有待反思的问题

  “初中化学探究学习”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这棵“老树”中“开出了新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同时发现了一些其它问题有待解决:①如何让学生在开始学习化学时,尽快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潜力。②学生学习的日益深入,想探究的实验越来越多,非课堂内做探究实验,在没有教师在场的状况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何控制。③学生对探究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由于时光概念淡,易影响其它学科学习。引起家长的反对这一矛盾如何解决。相信,经过更全面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中化学探究学习”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5

  今天上午第三节我执教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一节复习课。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条规律,它适用于一切的化学反应!更是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基本原理之一;化学方程式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工具,是以后学习物质的化学性质、用途及制取方法的根本!当然也学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前提条件,两者都是学考的重点。也由于学习过程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解决不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读法与意义的问题,本人觉得有必要在这儿与学生认真总结一下学考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侧重点、题型等,基于此安排了这节复习课!

  本节课我按照1检查听写-2基础知识复习-3重难点知识强调-4练习巩固-5学生讲解(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等的四基训练与培养,基本是学友互助+组长补充的解决模式)-6教师及时点拨、讲解的思路来达成目标,同时这也是按照学校“6+2”小组合作学习化学复习课常规模式的一节常态课!

  本节课课前教师做了精心的准备,课前激励性语言选取,精心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查看课标要求确定学习目标,精选习题也包括近几年学考题的选择与甄别!还包括课件与学案的编制与印刷等!

  但通过这节课的执教整体感觉还不错,不管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友之间的配合,还是学生的知识讲解、方法运用,但自我感觉学生积极主动性稍有点问题,本来预设的目标要求还有一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没有来得及落实,略显遗憾!

  反思本节课

  1. 81班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较差,很多记忆和了解的知识还掌握不起来!看来以后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双基的检查与督促!

  2.学生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训练与培养还有待遇提高,这也是以后学考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本节课也因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训练与培养付出了较多的时间,以至于课前的预设与实际生成的课堂稍有差距,但是我觉得这样做应该对学生化学学习的后续发展更有益!

  3.学校“6+2”小组合作学习学友之间的配合与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氛围还不够浓厚!此小组全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到全班,其他组不管优秀生还是差生竟无人愿问津!

  4.平时就让班长对全班各组回答问题的得分情况进行记录,如平时第一环节检查听写,是全组作为一个整体计分,1人全对得1分,几人全对就得几分;其余环节指定1-6号中某号回答问题,几号回答且正确就得几分,若需学友帮助且学友回答正确减半计分,学友也解决不了,组长回答且正确再减半计分;若此问题还解决不了将放到全班,抢到的组并回答正确记10-12分!可能由于有听课教师的缘故,绝大多数的学生放不开,自我表现欲不强,导致稍难的问题浪费时间较多,以后要加强学生自信心与勇气的培养与训练!

  以上是自己执教后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谢谢!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6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的化学教师响应积极,他们认真理解新的化学课程观,学习 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化学教学观。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 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3个月的“国培”学习,在教学中我有了许多体会和反思,现总结如下:

  一、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

  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 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推进了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对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粮食危机、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做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建设者

  1、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①。把”生活世界“作为化学课程内容的范围。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使化学”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例如,学生提出为何擦亮了的铝饭盒蒸几次饭后又会变暗?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金属发生的缓慢氧化。

  ②。通过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建构人生意义。因为课程所提供的内容是与人类群体的生活经历,以及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不能通过灌输而获得,而需要通过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体生活方式来理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有关教育内容的东西或文本,而是把课程动态地理解为学生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来探寻人生意义的活动及其过程。例如,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燃烧现象的探究,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浓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深刻了,懂得了如何让可燃物充分燃烧,如何安全 用火和灭火,大大提升了学习化学知识的品位。

  ③。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实施课堂教学。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们不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注意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活动方式。“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程理念,是一名化学,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落脚点。

  2、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推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式”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原有的按教材内容灌输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尝试运用新的评价—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和“多元化”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个人思考,尝试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小论文、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并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持续的行为,确保了评价的自身不断完善。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7

  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 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 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 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 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会考好成绩。期末复习工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会考的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能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 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 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回来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考试成绩而不断地进取。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8

  从20xx年开始,化学中考分数为80分,比起其他学科来说,比例偏低了,所以现在的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表现出的问题是学生积极性不高,有轻视的倾向。在加上化学是文理综合较强的学科,有性质、反应规律、化学用语、基本操作等多方面内容需要记忆,且化学用语、分子、原子等内容的学习又是难点,不易较快的掌握。面对此情,我感觉到压力好大。为提高中考成绩,必须想办法,经过认真反思,决定在复习中从以下以几点入手:

  ①. 晓知以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②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③..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去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

  究能力。

  ④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⑤对难点内容加强练习

  如化学用语的复习采取看、读、写多种感官并用,编顺口溜便于记忆等。

  ⑥.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

  经常与老师及时进行交流,精选习题提高课堂效率。

  ⑦.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是学生易失分点,此类型题应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引导如何审题、实验设计方案,收集相关题型加强训练。

  以上是通过多年教学的一些体会,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9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呢?教学设计是最重要的。学生学习的好坏,首先起点是是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而调动学生的兴趣的关键,也是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的一个前提。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学设计灵动性,一个好的设计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非常感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是关键,让学生怀着好奇心去寻找答案可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提高。

  反思:通过学习《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这门课程,让我对以后的教学充满了自信,初中化学教学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使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0

  今天上午第三节我执教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一节复习课。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条规律,它适用于一切的化学反应!更是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基本原理之一;化学方程式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工具,是以后学习物质的化学性质、用途及制取方法的根本!当然也学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前提条件,两者都是学考的重点。也由于学习过程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解决不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读法与意义的问题,本人觉得有必要在这儿与学生认真总结一下学考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侧重点、题型等,基于此安排了这节复习课!

  本节课我按照

  1、检查听写

  2、基础知识复习

  3、重难点知识强调

  4、练习巩固

  5、学生讲解(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等的四基训练与培养,基本是学友互助+组长补充的解决模式)—6教师及时点拨、讲解的思路来达成目标,同时这也是按照学校“6+2”小组合作学习化学复习课常规模式的一节常态课!

  本节课课前教师做了精心的准备,课前激励性语言选取,精心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查看课标要求确定学习目标,精选习题也包括近几年学考题的选择与甄别!还包括课件与学案的编制与印刷等!

  但通过这节课的执教整体感觉还不错,不管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友之间的配合,还是学生的知识讲解、方法运用,但自我感觉学生积极主动性稍有点问题,本来预设的目标要求还有一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没有来得及落实,略显遗憾!

  反思本节课1. 81班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较差,很多记忆和了解的知识还掌握不起来!看来以后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双基的检查与督促!

  2.学生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训练与培养还有待遇提高,这也是以后学考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本节课也因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训练与培养付出了较多的时间,以至于课前的预设与实际生成的课堂稍有差距,但是我觉得这样做应该对学生化学学习的后续发展更有益!

  3.学校“6+2”小组合作学习学友之间的配合与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氛围还不够浓厚!此小组全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到全班,其他组不管优秀生还是差生竟无人愿问津!

  4.平时就让班长对全班各组回答问题的得分情况进行记录,如平时第一环节检查听写,是全组作为一个整体计分,1人全对得1分,几人全对就得几分;其余环节指定1-6号中某号回答问题,几号回答且正确就得几分,若需学友帮助且学友回答正确减半计分,学友也解决不了,组长回答且正确再减半计分;若此问题还解决不了将放到全班,抢到的组并回答正确记10-12分!可能由于有听课教师的缘故,绝大多数的学生放不开,自我表现欲不强,导致稍难的问题浪费时间较多,以后要加强学生自信心与勇气的培养与训练!

  以上是自己执教后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谢谢!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1

 一、做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建设者

  (一)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1.把“生活世界”作为化学课程内容的范围。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使化学”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例如,学生提出为何擦亮了的铝饭盒蒸几次饭后又会变暗?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金属发生的缓慢氧化。

  2.通过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建构人生意义。因为课程所提供的内容是与人类群体的生活经历, 以及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不能通过灌输而获得, 而需要通过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 以及个体生活方式来理解。因此,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有关教育内容的东西或文本,而是把课程动态地理解为学生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来探寻人生意义的活动及其过程。例如, 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燃烧现象的探究,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浓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深刻了,懂得了如何让可燃物充分燃烧,如何安全用火和灭火,大大提升了学习化学知识的品位。

  3.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 实施课堂教学。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们不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 而是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注意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活动方式。例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走访, 了解了当地近三十年来水资源的变化情况, 获得当地水资源从“很好—被工业化生产所污染—正在被综合治理”的第一手资料,反思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 自觉地做水资源的保护者和宣传员。“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程理念,是一名化学,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落脚点。

  (二)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推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式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原有的按教材内容灌输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学生进行了一周的课外自主探究活动,比较了铁制品在不同介质中锈蚀速度的快慢,然后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得出了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寻找防止和减缓铁制品锈蚀的方法和措施。学生学习知识更加灵活,理解知识更加深刻。

  (三)尝试运用新的评价—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和“多元化”。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个人思考,尝试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小论文、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并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持续的行为,确保了评价的自身不断完善。例如,组织学生举办化学晚会,每个学生表演一个趣味小实验,学生当评委,使学生有成就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师教学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教学观念: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

  在教学上我致力于“打好基础, 促进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让每个学生、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如备课不用一种模式,课可用不同的方法,考试不用一把尺子,评价不用一种标准。树立了有差异而无差生的素质教育基本观点。对待学生的差异, 不是完美主义地只用一种尺度去衡量学生,更不是要求学生处处学老师那样,没有失误。而是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二) 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为中心向能力发展为中心转变—树立课程目标意识。

  教学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彻底改变了以往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树立了课程目标意识,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关系: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树立了主体意识。

  1.学生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训练,并且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实质性教学活动。

  2.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探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自求解答,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认知活动: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教学过程转变——树立了训练意识。

  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经历“(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的认识过程。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尽量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 暴露知识思维过程。例如,我和学生一道学习空气的组成时,引用了大量的化学史料来展示发现空气组成的探究过程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2

  一、备课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一)制订教学计划通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特别是要领会课程标准中对本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学期化学教学目标分析;

  2、情况分析。包括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孩子的学习习惯等;

  3、目标要求。理解并把握《化学课程标准》关于9年级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

  4、教学进度。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课题学习、复习、检测等时间安排(要写明具体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二)教学设计化学课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必须提前备课1~2课时,并做到:

  1、钻研教材。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

  2、了解学情。充分了解孩子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孩子在本节课的化学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

  3、熟悉课型。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评讲课)、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等课型的备课;

  4、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①教案要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明确;②化学活动过程设计(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明晰;③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④教学内容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孩子的情感体验。

  5、媒体与教具使用,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孩子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媒体的使用要适度,知识的过程展示要详尽。

  6、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7、编写教案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孩子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一般化学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教案序号,授课日期、节次。①课题:指教学课题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及本课教学的创造性或拓展性目标。③重点、难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④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对化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要有一定的层次,突出形成性练习,注重孩子板演等形式的知识反馈与纠错。⑤作业布置:精选习题(在课本与作业本范围内选),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孩子过重课业负担。⑥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有利于巩固和反馈。⑦教学反思: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二、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材、演示实验器材等,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课,不以任何理由拒绝孩子进课堂。

  2、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板书工整、规范、有序;合理适当使用媒体辅助教学。

  3、面向全体孩子。教学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孩子。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遵循化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引导孩子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重视孩子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有效组织好孩子的学习活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鼓励孩子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6、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留有孩子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孩子,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设置。要求:①从课本作业题、作业本中精选习题;②作业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对不同水平的孩子有不同的作业要求。除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课型外,每节课后留3-4道作业题(解答题),选择题、填空题每3道折算成一道解答题作业。初三总复习教学阶段,每周至少批改2次单元或综合检测题。

  2、作业辅导。辅导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促进每一位孩子发展的有效措施。要求:①针对孩子水平,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要面向学习困难的孩子,同时关注尖子生的发展和提高,提倡多作个别辅导,多作学习方法上的辅导;②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指导孩子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③辅导孩子应耐心,鼓励为主,帮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

  3、作业批改。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孩子学习状况,了解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渠道。①作业全批全改,批改须及时,重视反馈;②分层次对孩子进行作业评定;③登记孩子平时作业成绩;④批改既要严格,更要正面鼓励引导,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态度和习惯。

  4、作业讲评①讲评及时,时间安排适当;②对孩子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对错误原因要适时作出综合分析,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③讲评形式多样,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孩子,可采取面批辅导、孩子互助等多种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错误,可组织全班孩子展开讨论、以讲解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纠正;④有计划地进行优秀作业或数学实践成果的展评(每学期1-2次)。

  四、质量测评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评,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化学学习历程,激励孩子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化学教学质量测评应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孩子发展的进程,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测评体系。应积极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成长记录和综合表现等多种方式,质量测评的内容应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要从孩子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注意适度性和科学性。

  2、对化学学习的测评既要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孩子学习化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质量测评的试题编制应以教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参考所选用的教材。注重对化学“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考查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并突出重点。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适度加强对化学应用意识和用化学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考查,适当体现对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试题应有层次性,但容易题(难度系数0.8以上)应占70%,试题表述力求科学、规范、简洁、无歧义。

  4、科学选择测评方式和方法,恰当安排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认真做好单元检测,期末考试的组织、批改、成绩记载,以及试卷分析等各项工作。每学期单元形成性检测不少于5次,要全批全改,并有讲评与订正。及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反思与反馈,使孩子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5、建立孩子、教师共同参与的质量测评体系,让孩子、教师能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进孩子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6、建立孩子数学学习成长档案,并及时予以记录,教师每学期写一份所任教班级的质量分析报告。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几乎每一个单元和许多的课题上都涉及到实验。其实验分老师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的分组实验,及某些具有研究性的实验。

  从实际情况可知,学生实验毕竟是少,研究实验也偏少,相对来说,演示实验的数量就比较多了。有些化学教师认为:化学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可做可不做,主要以讲解为主,我认为不然,如果我们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话,可以做一下演示实验,因为演示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多增加一下对实验现象的印象,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的总体理解。并且有许多的演示实验并不会花费很多的时间或者精力,再说即使花费了些许时间也是值得的。

  说到化学教学,从事过化学这门学科教学的教师应都知道,城市里学校的化学教育和农村乡镇学校的化学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就学生这一块来说,城市的学生的眼界要比农村乡镇学生大的多,他们的知识面相对较广;从老师这一方面来说,总体的水平相差不会很大。而从教学设备上来说,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水平差距就相差甚大了。就化学实验室这一点就有着很明显的差距,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室比乡村中学的简陋许多,甚至,一些应该具备的基本化学实验器具或药品都不齐全,仪器和药品在数量、种类、质量远远不及城市的中学。

  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做好同样是一本化学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就显得尤为关键,而这一点要做好就得让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多动下脑子了。从教的这些日子里,就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吧: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二个单元第一个课题中,有一实验(检测空气中氧气含量)中要用到大橡皮塞和钟罩等仪器,在那个时候,无论我怎样寻找,我翻遍了所有的装橡皮塞的盒子,只找到了一个大的.橡皮塞,可在检查气密性的时候,发现这个仅有的大橡皮塞因老化而气密性不好,故无法使用。但是,难道实验就不做的吗?“不行”!我这样告诉自己。得想办法,于是我找来一只矿泉水瓶子下端切去,留下上面的似钟罩的一大半,拧开盖子,把燃烧匙的上端烧红后直穿矿泉水瓶盖,再做一些密封措施,一个简单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仪器(附图)就做好了,后来在课堂教学上用这个自制的实验仪器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的时候,效果还蛮好的。现在想想:是啊!其实很多东西都在人的脑子里的,只要我们稍微多动动自己的脑子,其结果就会更加的完美!

  同样的,农村的孩子一样的渴望知识,同样渴望更好的掌握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做老师的,能做的就是把我们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都教会给学生,同时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条件及环境传授给学生予无限的知识技能与做人的道理!

  相信学生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4

  走近生活新课标指出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学生生活的原型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地去分析、探究事物及其科学规律。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经过认真思考,决定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设计《酸碱盐》这一课。

  一、在生活中充分挖掘探究素材新课程教学可以通过各种教材来落实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教师用教材教,而不被教材束缚,去教教材,要拓宽教学思路,打破常规,寻求身边的教学资源。因此,在设计《生活中的酸碱盐》一课时,我努力使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把厨房中醋酸和食盐的妙用引进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进而拓展视野,创设“假盐”这一生活情境,给学生营造鉴别物质真伪的探究氛围。在生活中学,在学中学生亲身体验了鉴别物质的一般方法,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去利用这种方法鉴别身边不同的物质,树立起学以致用的观点。

  二、在实验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获得到发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在《生活中的酸碱盐》一课中,我着眼于学生的“学”为设计中心,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在厨房中钠盐的鉴别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并除杂的实验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交流和讨论实验方案,并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和记录,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实验探究的能力,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但是,由于我实践新课程的时间较短,尽管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上作了努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还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

  一是教学关注“预设”还是“生成”的问题。由于教学课时紧、内容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关注教学任务的执行与完成,即关注“预设”的目标。而对于课堂中“生成”性的目标、内容则挖掘不够。

  二是如何有效处理学生活动与提高教学效益的问题。本节教学设计和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已经注意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但是,由于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化,还未能完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过于关注活动的频度,而没有充分关注学生活动的效度问题,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研讨,我深感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理念,把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把课堂教学融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体验探究,这样的化学教学才会更有价值和魅力。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5

  摘要:九年级是化学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讲故事———讲与化学相关的故事———已成为化学课堂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也是让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水的净化”教学以故事为线索,着重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建构真实课堂。在教学片段点评的基础上,就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从设计教学境脉、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微视频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反思。

  关键词::故事教学;初中化学;反思;水的净化

  1问题提出

  九年级是化学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是“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学思维、将学生引入化学殿堂的重要阶段。然而,一方面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传统习惯,教师往往片面强调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由于应对升学考试的需求,知识内容的掌握依然是课堂教学中主要的目标追求。教师为了实现大容量、高效的课堂,有意割裂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得学生被束缚在抽象的符号世界中。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对化学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畏难情绪日益滋生。因此,我们教学中的当务之急是,实现化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通,体现化学的学科价值,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尝试在“水的净化”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引用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风靡全球的真人秀节目“荒野求生”。本文在教学片段点评的基础上,就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反思。

  2教学思路与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见图1。我们试图打破新授课的常规模式,充分挖掘贝尔格里尔斯(下称“贝尔”)“荒野求生”的视频资源,精心设计情境。围绕水的净化,组织了贝尔野外生存中净水的几个微视频素材,将教师的主导意识(问题线)和学生的认知途径(活动线)巧妙地串联起来,一方面,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课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把学生由课本知识引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创设系列“水”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健康的生活观念,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同时,通过合理地选择净水方法,理解水的不同需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资源开发意识与科学耗能观念,提升核心素养。

  3教学片断实录

  3.1片段一:新课导入

  师:今天,我和大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野外旅行,学习一种野外求生的基本技能———水的净化。有请我们今天的野外旅行向导。播放微视频1:(写实电视节目《荒野求生》的片头)一组蒙太奇镜头展现野外生存第一人———英国探险家贝尔格里尔斯在沙漠、沼泽、森林、峡谷等危险的野外境地施展野外生存绝技的画面。师:下面让我们跟随贝尔去寻找水源并获得饮用水。播放微视频2:(《荒野求生》片段)贝尔蹲在山涧旁捧起溪水:“因为现在正值雨季,有很多水从山上流下,你可以看到水很浑浊,里面有很多沙子,还有很多淤泥……”。师:从山上流下的这杯泥沙水,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饮用吗?生:不能。师:让我们与贝尔一起来想想办法吧!点评:《荒野求生》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一档节目,用其作为课堂教学引入,新奇感、震撼力都相当惊人。水是野外生存必需的基本保障,因此情境引入也与教学内容高度地契合。这样创设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考。

  3.2片段二: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

  3.2.1明矾净水———吸附沉淀法师:静置一段时间的泥沙水,是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澄清呢?以前,在没有自来水的农村,暴雨过后的河水很浑浊,而人们又急需饮用水,怎么办呢?播放微视频3:(《荒野求生》片段)水缸内盛有浑浊的河水,村民用一块明矾在水缸内壁摩擦几圈,水中形成胶状物,再把干净长木棍放入其中沿一个方向搅动几下,水逐渐变得清澈透底。师:搅拌时,在水中看到了什么?生:胶状物。师:这种胶状物就是明矾溶到水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物质,它吸附了水中小颗粒,使其形成大颗粒而沉降,这种净水方法称为吸附沉降。

  3.2.2过滤分离法师:刚才我们通过沉降的方法将浑浊的泥沙水进行了净化,那贝尔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净化的呢?播放微视频4:(《荒野求生》片段)贝尔使用帆布包内袋制作过滤装置除去水中的泥沙。师:贝尔是怎么净化的?生:过滤。师:他用什么过滤的?生:布袋。师:布袋的作用是什么?生:分离泥沙与水。生: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师:日常生活中的过滤器有哪些?生:筛子、渔网、纱布、茶叶漏、漏勺、淘娄等等。点评:在明矾净水的教学中,视频使用别出心裁,可以直接明了地让学生了解明矾净水的全过程,能够清楚地比较明矾净水前后的差异,效果显著。过滤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者通过贝尔用布袋净水视频引出过滤概念,从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过滤操作。

  3.3片段三:除去水中的色素、气味等可溶性杂质———活性炭吸附法

  师:(展示过滤的水)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而颜色、气味却没有除去,为什么?生:它们含有的都是可溶的物质。师:贝尔在野外生存时,也经常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处理的?播放微视频5:(《荒野求生》片段)贝尔将烤焦的木片敲碎,放入水中。师:颜色和气味真的能除去吗?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将有颜色、有气味的水倒入事先准备的装有黑色物质的注射器中,并将水挤压到小烧杯内。师:(学生代表)观察处理过的水的颜色、闻一闻它的气味。生: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了。师:注射器中预先放的是黑色的木炭。木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大,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常用来除去色素和异味等。而防毒面具、净水器中用的则是吸附效果更好的活性炭。投影:电子显微镜下活性炭内部细微密集的孔隙结构。点评:教师通过视频“贝尔利用木炭去除颜色”引入吸附净水法,继而利用注射器设计了一套简易活性炭净水装置,具有现象明显、便于控制、时间短等优点。

  3.4片段四:海水的淡化———蒸馏法

  师:前面,贝尔为我们找到的都是淡水,如果野外生存是在一个孤僻的海岛上,又如何得到饮用的淡水呢?生:蒸发海水、雨水、露水……。师:我们来看贝尔是怎么做的。播放微视频6:(《荒野求生》片段)贝尔模仿大自然造雨的方法得到淡水。师:贝尔得到淡水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原理?生:学生叙述,得出蒸馏的原理。师:你还有什么方法得到淡水?视频中贝尔的蒸馏器是仿造什么来制作的?生:大自然造雨。点评:实验室的蒸馏操作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用的很少,更很少演示,教师还是通过视频展示贝尔得到淡水方法,让学生从中感悟蒸馏的原理。

  4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著名作家王开岭曾经指出,故事是吸引受众、传递价值理念唯一有效方式。中央电视台的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每件美食都与人物的故事结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化学的课堂一定也是充满着故事的课堂,每个知识的起源与发现背后都有一段绮丽、美妙的故事;每个知识的应用也会产生吸引学生的故事,因此每个教师都应是位讲故事的高手。

  4.1运用故事设计教学境脉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社会情境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儿童认知与发展的重要源泉,学习高度依赖于产生它的情境。而所谓情境学习,即指在所学知识的真实的、应用的环境中,通过目标定向的活动而进行的学习[1]。化学课堂中表现为“将化学问题或事实镶嵌在一种模仿或真实的环境中,呈现给学生,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者寻求问题解决,以达到认知和谐”[2]。这种“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化学场景”,并利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联接教学内容,称之为教学境脉[3]。千百年来,在这奇妙的世界上酿出的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故事,真是浩如烟海,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故事创设教学境脉,并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形成具有驱动性的问题系列。本节课即以“贝尔野外求生”的活动故事为境脉,以获取干净的饮用水为目标,不断地产生问题驱动学生基于已知的经验去思考、去学习,从而串联起水的一系列净化方法教学。这种教学设计将学生的学习与故事的进程交织起来,学生的情感融入了事件发展的进程。学生跟随着事件的发展,体会着化学的至真、至善、至美。这种浸润式的教育方式,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改变着学生的观念,从而落实了知识的教育价值[4]。

  4.2利用故事为学生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具体的情境是在该社会中活生生地进行活动的实践过程[5]。在此基础上,美国学者L迪芬克明确提出了“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教学观,并从结果层面强调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和学习所引起的学生的“变化”、以及“影响和变化”是对学生融入社会的终身受益的价值[6]。讲故事———讲与化学相关的故事———已成为化学课堂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也是让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方式。为了能让故事有效服务于教学,教师也必须会编故事。而营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教学故事可以一方面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截取学生“曾经经历”、“正在经历”、“必将经历”三种情况,谁都曾年少过———“曾经经历的生活”帮助学生审视化学在其中的存在;成长的烦恼———“正在经历的生活”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我们即将长大———“必将经历的生活”则引领学生成长的品质、体现学习的发展价值,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7]。另一方面,化学史也是教师组织教学情境的重要资源,化学知识发展的历史故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本节课把水的净化知识与贝尔的野外生存故事相联系,将化学知识还原到生活的应用中。故事从寻找水源开始,展开的除去悬浮物、吸附气味与颜色、杀菌消毒、海水淡化等一系列过程真实而自然,让每一个知识内容都鲜活起来,消除了书本知识的“惰性”,同时也帮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中建构了净化水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故事,将学生的学习由浅显引向深度,随意而独具匠心、平常而高于生活,为学生构建了一次“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4.3微视频是开展故事教学的有效方式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种具有强大编辑功能的教学软件的开发,使得微视频故事在化学课堂中广泛地应用成为趋势。我们可以从电视、电影、动画片等视频资料中获得所需要的素材,当然,故事情境不只是为了吸引眼球,更是构成组织课堂教学的线索。另外,这些视频都不会自然符合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将视频素材进行精心的剪辑,并充分利用蒙太奇手法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从而形成与教学内容契合的故事链。故事微视频在课堂上不仅可引导学生的学习进程,而且会适时地为学生提供“支架式”的帮助,从而使学生实现情感、知识、方法的有意义的建构。贝尔的《荒野求生》只是一档真人秀节目,其中情节芜杂,不可能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因此笔者依据教学设计思路和九年级学生心理,兼顾故事的娱乐性和知识性,同时侧重于知识性要求,截取了走进野外、寻找水源、过滤泥沙、吸附颜色、海岛用水等五小段视频,并补充了一段自我录制的明矾净水的视频,然后合理地编辑,前后串联,将故事线、知识线、活动线、价值线等线索暗藏其中,使剪辑后各个看似孤立的六个场景都能密切相关并服务于水的净化主题,以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也取得显著的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10-26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07-16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06-24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0-12

初中化学的教学反思06-20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0-20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12-22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09-08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汇总07-29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