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小票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06 12:20:4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推荐购物小票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推荐购物小票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购物小票教学反思

推荐购物小票教学反思1

  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留给我以下思考:

  1。“教”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2、“学”用现实的方法体验数学。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再通过教材,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再精心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推荐购物小票教学反思2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购物小票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购物小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在这节课上,让学生看购物小票、核对购物票上数据,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索小数加减法时,以学生为主体,把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把问题抛给学生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中逐步解答得出结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在小数加减法应用过程中,注意把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通过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小票上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调动已有的购物付款经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这个重点和难点,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富有个性化地理解和解决问题,自主地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要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课堂上通过练习,我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课前,我安排学生在周末的时候去超市去购物,这样可以熟悉购物情境。在引入中通过购物这个细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荐购物小票教学反思3

  通过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小票上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在研究购物小票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购物小票中发现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获取新知识与寻求策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编制”生活内容。特别是在“应用拓展”部分,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的联系起来,加上老师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的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比如:在“摘帽子”一题中,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意见出现了分歧,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学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才不流于形式,这样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又学会了与人合作。

推荐购物小票教学反思4

  北师大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购物小票》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直观模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在前一学段已接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如3.25元+1.24元等于多少元,那是利用元角分的知识进行计算的,3.25元是3元2角5分,1.24元是1元2角4分,加起来就是4元4角9分,也就是4.49元。此节课怎么上?怎样让学生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其它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的道理?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是利用元角分的知识作为切入点,还是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为新课做好铺垫?如果采用这两种方法的话,课堂教学会进行得很顺利,教学效果会更明显。但这样做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吗?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和课改精神吗?

  我思考再三,决定抛弃这两种求稳求妥的教学方法。但怎样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呢?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意图之后,我决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组织本节课的教学。

  一、发挥课本情境图的作用,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由于这是一节教导处临时通知的随堂听课,我没有、实际上也来不及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其它教具。怎样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决定利用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采用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于是有了以下的对话。

  师:同学们经常到超市购买物品吧,当我们在收银台付完钱后收银员会用电脑打印一张什么给我们呢?

  生:购物小票。

  (师板书课题:购物小票)

  师:可别小看一张购物小票,它里面却蕴藏着不少的数学知识呢!不信?咱们就来瞧一瞧。

  这就很自然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中的主题情境图上,让学生观察购物小票,然后指名说说从购物小票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继而话锋一转,抛出问题——“怎样核对应收款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列出小数加减法的两道算式。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利用直观模型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何突破?我把小数的意义作为知识切入点,让学生先说说算式1.25+2.41中每个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1.25中的1表示一个,2表示十分之二,5表示百分之五;2.41中的2表示2个一,4表示十分之四,1表示百分之一),然后用直观模型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摆),最后再涂一涂。

  在“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的过程中,学生已领悟到只有相同的计算单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种直观模型的建立,使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顺理成章地就把小数点对齐了,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在学生独立尝试“算一算”后,我让多个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并反复追问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这一过程耗费的时间比较多,却非常值得,让学生去说、去摆、去涂、去思考,从直观到抽象,从直观模型到数学模型的建立,学生已充分理解和掌握了小数加减法。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困生。

  在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小明家两个月的水费共是多少元”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根据题中的数学信息,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解答?根据学生计算中出现的粗心、马虎、不认真的现象,我及时教育引导学生,仅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耐心、细致、认真的品性,才能确保计算的正确。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到面向全体,更关注一些学困生的成长,对学习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点和辅导,所以整体教学效果很好。

《推荐购物小票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12-31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12-31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12-31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推荐02-06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11篇12-31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11篇)01-01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9篇)01-01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9篇01-01

购物小票教学反思(精选11篇)01-01

推荐购物小票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推荐购物小票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购物小票教学反思

推荐购物小票教学反思1

  在这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留给我以下思考:

  1。“教”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学习内容是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内容的基础。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要把儿童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空间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

  2、“学”用现实的方法体验数学。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新课之前,我安排学生到超市去购物,这样,学生就熟悉了购物的情境和过程,再通过教材,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材料帮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再精心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新知识,最终让生活中的经验提升为数学知识。

推荐购物小票教学反思2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购物小票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购物小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在这节课上,让学生看购物小票、核对购物票上数据,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索小数加减法时,以学生为主体,把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把问题抛给学生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中逐步解答得出结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在小数加减法应用过程中,注意把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通过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小票上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调动已有的购物付款经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这个重点和难点,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富有个性化地理解和解决问题,自主地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要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课堂上通过练习,我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上课前,我安排学生在周末的时候去超市去购物,这样可以熟悉购物情境。在引入中通过购物这个细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推荐购物小票教学反思3

  通过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小票上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比如:在研究购物小票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从购物小票中发现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将获取新知识与寻求策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编制”生活内容。特别是在“应用拓展”部分,学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的联系起来,加上老师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的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比如:在“摘帽子”一题中,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意见出现了分歧,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学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才不流于形式,这样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又学会了与人合作。

推荐购物小票教学反思4

  北师大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购物小票》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直观模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在前一学段已接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如3.25元+1.24元等于多少元,那是利用元角分的知识进行计算的,3.25元是3元2角5分,1.24元是1元2角4分,加起来就是4元4角9分,也就是4.49元。此节课怎么上?怎样让学生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其它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的道理?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是利用元角分的知识作为切入点,还是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为新课做好铺垫?如果采用这两种方法的话,课堂教学会进行得很顺利,教学效果会更明显。但这样做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吗?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和课改精神吗?

  我思考再三,决定抛弃这两种求稳求妥的教学方法。但怎样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呢?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意图之后,我决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组织本节课的教学。

  一、发挥课本情境图的作用,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由于这是一节教导处临时通知的随堂听课,我没有、实际上也来不及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其它教具。怎样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决定利用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采用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于是有了以下的对话。

  师:同学们经常到超市购买物品吧,当我们在收银台付完钱后收银员会用电脑打印一张什么给我们呢?

  生:购物小票。

  (师板书课题:购物小票)

  师:可别小看一张购物小票,它里面却蕴藏着不少的数学知识呢!不信?咱们就来瞧一瞧。

  这就很自然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中的主题情境图上,让学生观察购物小票,然后指名说说从购物小票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继而话锋一转,抛出问题——“怎样核对应收款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列出小数加减法的两道算式。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利用直观模型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何突破?我把小数的意义作为知识切入点,让学生先说说算式1.25+2.41中每个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1.25中的1表示一个,2表示十分之二,5表示百分之五;2.41中的2表示2个一,4表示十分之四,1表示百分之一),然后用直观模型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摆),最后再涂一涂。

  在“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的过程中,学生已领悟到只有相同的计算单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种直观模型的建立,使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顺理成章地就把小数点对齐了,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在学生独立尝试“算一算”后,我让多个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并反复追问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这一过程耗费的时间比较多,却非常值得,让学生去说、去摆、去涂、去思考,从直观到抽象,从直观模型到数学模型的建立,学生已充分理解和掌握了小数加减法。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困生。

  在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小明家两个月的水费共是多少元”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根据题中的数学信息,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解答?根据学生计算中出现的粗心、马虎、不认真的现象,我及时教育引导学生,仅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耐心、细致、认真的品性,才能确保计算的正确。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到面向全体,更关注一些学困生的成长,对学习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点和辅导,所以整体教学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