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优秀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池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用12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池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池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
课前我仔细思考过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教材中安排“角的分类”与“画角”同课时教学,但是我觉得这样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掌握那么多的知识点,肯定会向走马观花一样,课上会缺少实践探索的机会,所以我决定分两课时教学,先教学“角的分类”,然后教学“画角”。
课前我就发现在画角时随意性很大,尤其在二年级学生已经会画直角,但我却发现学生很少用三角尺的直角去画,而是用直尺画一个近视的直角。所以课上我就从画直角入手,让学生说说:“在你认识的角中,那些角最好画?”学生很快提出平角、周角、直角,然后我就让学生去试画这些角,并让学生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画的过程,学生很新鲜,画得认真,看得认真,画后让学生评一评,议一议,学生很快指出画平角、周角的优点和不足,并集体进行更正。在画直角时,我故意找一名用直尺画得同学,评议直角的画法时,我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知道画的.直角是否规范?”学生就提出用量角器量一量或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学生照样检查发现用直尺画得直角不是很规范,接着就讨论“怎样画直角规范呢?”有了检查的过程,学生很快就能思考出两种方法。最后我让学生画60度的角,学生仍选择两种方法去画,评议后我引导学生总结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并讨论:“用三角尺画角和用量角器画角,那种方法应用更广泛?”学生讨论后总结用量角器的使用范围更广,最后再让学生尝试用量角器画一些角,组织学生评议,这样学生对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都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好,课后我反思,这与纠正学生过去画角的错误做法关系很大,学生自己在纠错的过程中发现画角的方法比教师的讲解的作用要大得多了,因此我们在上课时能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很重要的。
池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2
1、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亲切谈话、课题探究的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检查读课文的情况时,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体会课文内容时,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
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3、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本教学比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如果课件出示过早,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容易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学适宜时机运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
(1)呈现美景,激发情感。在课始,为了激发学生情感,我请学生欣赏了爬山虎爬满山坡、墙头、岩石的情景,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获得美的熏陶。
(2)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再适时机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池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3
《池上》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读来朗朗上口。课堂上老师通过这首小诗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到了“童年”的话题。因为这是表现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现在的孩子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儿童时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鸣。
虽然这首古诗难度不大,学生初读便能理解大意,但对诗中的意境及一些关键词的正确理解还是有难度的。如《池上》中“偷”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将会影响对诗主旨的把握。尤其是如何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呢?于是,我把“诗中有画”的审美方法巧妙地融于整堂课的教学之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诗人王维诗的评价,它代表着诗与画互相融合的完美境界。而这首小诗就用浅显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池上》就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教学《池上》时,我让学生先美美地欣赏一组表现荷塘美景和小娃偷采白莲的画面,然后。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在想象中领悟了“偷”字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小儿天真无邪的特点和白居易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课尾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出示了一组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古代诗歌,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想象诗的意境,然后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给画面配上诗句,让诗画合一。想通过孩子们创作的“诗画合一”,培养孩子们书写规范、端正,同时增加趣味性。
课已完,但还有一些遗憾。古诗中生字的恰当处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进入古诗意境?这些问题都留给我不断思索,促使我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思考,促使自己进步。
池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4
《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听老师范读等形式,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引导学生联系“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诗人为什么要把“偷采白莲”的小娃写入诗中?你对这个小娃有什么看法?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说小娃撑着小船在荷花池中行驶,看到颗粒饱满的莲蓬子,忍不住偷采了几个来解馋;有的`说小娃没有经过大人同意,小心翼翼地采了几个莲蓬子;有的说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偷采的经历:为成熟的枇杷、桔子、西瓜……说着说着,大家都忍俊不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最后学生都知道了:这里的偷采与一般的偷盗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诗人写“偷采白莲”的小娃更能体现出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池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5
白居易的《池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描写儿童的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0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
古诗意境很美,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理解诗句的意思,按照传统的方式,先理解字词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如果学生理解上有问题,我会创设情境,引导理解,比如: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从哪些地方看出?再如:“偷”是偷东西吗?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理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出示挂图激发灵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学生表达的比较到位,基本没有偏离古诗的意思。
池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6
本月的教研课上,我讲了《池上》这首古诗,这首古诗的语言质朴,用通俗的词句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娃的形象生动的描写出来。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结合插图对诗意的理解也很容易。
在教学中,我采用看插图导入古诗,先让学生用一句话简要的概括图的主要内容,这样训练了学生的看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说,诗人白居易看到这么有趣的景色,写了一首古诗,由此引入新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古诗的意思已经初步知道了。由于本课人的字只有5个,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在读诗句中,相机学习生字。扫清生字障碍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句,注意五言诗的停顿和重音。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对诗意的掌握不同于一、二年级。他们第一次接触书下注释,我就告诉他们,书下注释是我们理解诗意的小帮手。在理解“浮萍”一词中,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查词典,理解浮萍是一种水生植物。最后,借助插图和自己的理解,在组内说一说诗意,最后是在班级内交流。结合课后习题,闭上眼睛想象诗意。使学生对诗意的理解,达到一个升华。
因为本版块的主题是童趣,我就提问,你觉得古诗中哪一个词,最能体会到小孩儿的天真可爱。在文中找一找。学生马上就说出了“不解”和“藏”等关键词。和本版块的主题紧密结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最后学生都知道了:这里的偷采与一般的偷盗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诗人写“偷采白莲”的小娃更能体现出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最后,学生们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古诗,整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很主动,教学环节很紧凑。不足之处是写字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对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初学钢笔字,写字也是每节语文课都要注重指导和训练的。
池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7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古诗教学应当侧重于朗读教学和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我的朗读教学主要分成单个步骤:
一、学习字词,突出重点。抓住字词的重点与难点,让孩子课前注音练读,课上主要检测朗读的准确性。
二、划分节奏,读出韵律。古诗的朗读的第二层次是读出节奏感。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拖腔、连音是他们常出的问题,所以要让他们学会哦划分节奏,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三、抓住诗眼,情感朗读。读诗的最高水平是将诗歌的情感通过声音、表情等传达出来。
当然这是建立在对诗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对于第三步,我抓住了诗眼“偷”字,让孩子说说对于它的理解,让孩子思考这个字是否可以换成“拿”字,又让孩子上台想象并演示小娃“偷”的动作,旨在让学生理解“偷”字的精当和小娃的'天真,进而给每一句诗句配上了感叹词(小娃撑小艇-嘿,偷采白莲回-哇,不解藏踪迹-呵呵,浮萍一道开-哈哈),让孩子愉快地朗读,也做一回天真活泼的小娃。
诗歌是留白的艺术,短短的四句,二十个字,其隐藏的语言甚为丰富,学习诗歌就要先将诗歌读厚,在补白中品味、享受、丰富。诗人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写了事,写了景,却并未直接写小娃采摘成功后的心情和动作,而只写“不解藏踪迹”,可是,去偷采的时候可是“解藏踪迹”的,为什么回来时就不解了呢?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想象的空间。完全可以想象,小娃一边撑艇一边得意,一边撑艇一边高兴,一边撑艇一边低头欣赏白莲蓬,一边撑艇一边想象和小伙伴们分享的快乐,一边撑艇一边已经手舞足蹈,乐不可支了。
作者不直接写小娃将小艇划得有多快,而写“浮萍一道开”一句,也留下了想象空间,且富有动感和画面感。所以,如果再上一次,我会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过程、采莲而归的心情等,通过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池塘的美,感受小娃的天真可爱。课前的教学案例设想中,我本来就配好图画,想让孩子将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可惜,由于时间的关系,加之,自己引导的不够巧妙,孩子对于小娃“兴尽”“归舟”导致“浮萍一道开”的行为、心理理解不透,所以编讲故事未能实现,只能留于课后。
池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8
《池上》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秉承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的叙事风格,动静结合,简单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偷采莲又天真地不知如何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
整体来看,这首古诗难度不大,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欣赏一组荷塘美景,并用自己的.画描述一下画中的景色,接着再结合教材上的插图,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上学期学过的《江南》,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大致了解了故事所秒回的景象。
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明确了朗读的三个层次,运用范读、跟读、自由读、连麦指名读,问答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能读准字音,感受停顿,读出节奏,读出趣味的情感。同时,抓住“偷”“解”“藏踪迹”等关键词,体会小孩的天真可爱,感悟作者的情感。
识字写字环节,对易错的平舌音和翘舌音重点指导,识记字形时,利用构字规律识记以及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组词识记。需要书写得生字共两个“首”和“采”,先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然后出示动画,书空笔顺,强调书写需注意的细节和难点,随即让学生进行描红并书写。
池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9
《池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21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了提倡自主阅读,重视学法指导,体现各方互动,尊重个体感受,恰当运用激励的教学特色。
在拓展练习部分,我安排学生运用前面学到学习古诗的学法来分组自学《所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古诗。一方面为了提高课堂容量,丰富课堂建构,一方面是想让他们多背一些古诗。多背点经典古诗,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古诗文化准备。
通过上古诗,我觉得教师的语言还应更加简洁,充分体现精讲加练习的原则,尽可能多的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池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0
白居易的《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妙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因此本课的设计,我把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境、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新课一开始,我就展示了荷塘的景色图片,让学生感受荷塘之美,再让学生赞美荷塘,说出荷塘之美。这一环节设计,把学生带入古诗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学习古诗做好铺垫。接着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把古诗读通顺,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第三部分是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体会诗歌的情感是孩子学习诗歌的难点。因此,我第三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进入“偷采白莲”的儿童的.内心世界,体会“偷”、“不解”的用字之妙,感受孩子的顽皮可爱;抓住“不解藏踪迹”体会孩子的纯真、质朴。本环节的设计旨在使作者情、诗中情和学生情水乳交融,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但这一环节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体会小娃的天真、可爱时,做得不到位。比如学生在体会“偷”字时,有的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说是“偷偷摸摸”,而我没注意,没有把握好这一块生成。在引导学生体会小娃的“天真、可爱”时,本来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来体会的,但一紧张,直接就把答案说了出来,没有通过意境来体会,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诗歌教学重在朗读。所以我第四个环节的设计就重在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这一环节的朗读,我以课件呈现,先出示整首诗,然后逐步加深难度,最后只出示题目,让学生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从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与意境美,通过熟读成诵和拓展阅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学这一环节,由于第三环节拖了时间,导致在朗读上有点仓促。
整堂课上下来,感觉前“松”,后“紧”,作业的时间都没有了。这也提醒我以后的课堂上要注意课堂节奏。
池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1
《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在谈对“偷”的理解时教室象开了锅的沸水,孩子象小麻雀一样争论不休。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问题的感悟与质辩:小娃去采白莲到底是天真还是“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最后我们达成共识: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所以这个“偷”字更能体现出小娃的天真可爱。
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要有重点,同时,在充分挖掘想象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其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评价中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图片资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出“小娃的天真、可爱、顽皮”。
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分角色演一演,这项工作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对这首诗有更真切的体悟。
池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2
读这两首诗,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偷采莲蓬,小河垂钓那是发生过的。我在写自己童年故事时,这些事早已经入文了。我没有白居易、胡令能的才气,将这些小事入诗,这足以证明自己的创造力存在问题。
现在的孩子,能做这些事的越来越少了,即使垂钓也不会有“侧坐莓苔草映身”的感觉,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情境,这首《小儿垂钓》美就美在最后两句,但孩子哪能体会到这种美呀,这不得不让我对现在孩童缺失的世界感到怜惜。当然,不可能学什么,孩子就有什么体验。其实这首诗还是可以排成童话剧让学生表演的,在排练过程中,他们也能体会到“遥招手,怕鱼惊”的童趣。
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为孩子有着非常有意思的创造。《池上》“偷”字用的多好呀!其实那就是真实的,孩提时代,这种“偷”是会经常发生的,虽然大人们不允许孩子这么做,怕影响孩子的未来,这种偷被父母知道后一般要换回一顿打,诗中有着“偷”,诗外有着“打”,一偷一打,其实就构成了美好的童年回忆。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把这种真实传递给孩子。但不要让孩子模仿“偷“,因为模仿就不美了,那就是自己的.大脑有问题了。
童年的事还是很多的,现在孩子也有着过去孩子所没有的世界,所以学习这课,背诵这两首诗,就是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其实不小,写不出诗来,是非常有意思的。
这两首诗非常简单,学生背诵下来,老师稍微点拨,他们就理解了。所以,我个人认为,理解这两首诗不是什么重点,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书写自己的童年上,我觉得这才是把握住这两首诗的教学起点,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书写自己的童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因为孩子必定是孩子,他们“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事实使得孩子想不起来用文字表达,所以在引导上还要有着新的方法。
两首诗中的人物都是孩子,虽然诗不是课文的主人所写,但这些事却发生在孩子身上,我觉得让学生认识文中之事后,想自己的事,想自己的事是不是也有大人来写?这样引导,就等于把任务带回了家,假如孩子的爸爸、妈妈也写过自己的孩子,有着为孩子记日记的习惯,孩子也读到了父母的记录,我想孩子们会收获到另一种的快乐。这就是我个人认为的这两首诗教学的新方法。
所以想到这里,我觉得这两首诗也是为我们大人而写,也是为我们语文老师自身而写。我们如果也以文章的形式写着孩子们的童年事,记录着他们的顽皮,记录着他们的享受,课堂中也能够把自己的记录拿出来,读给学生听,我想这样的教学就有利于学生进入诗的情境中去了。
【池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池上》的教学反思04-22
池上教学反思02-09
池上教学反思12-20
《池上》教学反思08-31
《池上》教学反思08-15
池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优秀02-28
《池上》课后教学反思03-07
语文《池上》教学反思12-05
《池上》教学实录与反思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