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4 18:04:1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1

  本框题重点是如何尊重他人隐私和维护自身的隐私权。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尽管已经学习了隐私以及隐私权的含义,而且课堂上学生也能轻易列举出现实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案例,可是,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时,他们却茫然不知。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着重使用了情境体验性教学法,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

  在讲述如何尊重他人隐私时,我采取了体验性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受到侵害时的感受,从而达到让学生体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让学生明白了尊重他人隐私的重要性。同时在创设情境是使用了学生最为熟悉的案例,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在讲述维护自身隐私权时,我创设了三种情境,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侵犯隐私到维护隐私,由自我保护到依法保护,由维护隐私到尊重他人隐私,循序渐进,学生学习起来很顺利。只是对于分数是否属于隐私的问题,学生争论比较激烈,不论哪一方感觉都很有道理。我提倡言之有理就是正确的。我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我习惯在学生讨论回答后,再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学生商榷。而对于分数的是否属于隐私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分数属于隐私,但公布分数是否侵权,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学生事先知道并默许了,学校和老师在一定范围内张榜公布,则不够成侵权。如果学生不想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知道自己的分数,可以与老师协商,找老师单了解情况。这种主题由于是学生耳闻目睹的,或自己体验的、感悟的,学生感到亲切,觉得有话可说。课堂上学生讨论起来非常热烈,发表看法也是条条是道,甚至不乏真知灼见,课堂的上学生提得为什么也特别多,气氛也特别浓,连平时最不爱讲话的学生此刻也按捺不住地举手发言。在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不断得到体现,探究方向越来越明确,思路也越来清晰,心中的疑团自然迎刃而解。

  通过教学和课后检测,还有以下问题需注意,隐私权从旧课本的一段伸展到一课,说明隐私权在人格尊严权中的地位得到重视。可是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隐私权还重视不够,什么是隐私还分不清。这就必须要由老师不断去引导。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是,选取的`案例一定要与学生密切相关,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课堂里、和书本上、和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儿童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学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便是自然的,而不是外加的。我们的思品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2

  如何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首先要吃透新课标。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参考书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静态的教学重点难点。

  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从而确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科学切合实际的静态和动态重点难点。例如,当原来确定的难点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感到难以理解时,教师就不必再在这个问题上花过多时间和精力。再如,当学生提出教师事先未估计到的疑难问题,又需要在课堂上讲请楚时,这些地方就是教学的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

  在长期历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导”、“联”是突破教学重难点最有效的方法。

  善于引导。善导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问题症结和难点实质,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多角度地启发学生,使之产生多方联想而有所感悟。疑难、重点问题的多样性,决定了引导手段的多样性。一方面,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引导既可以导之以趣、导之以思、导之以情,也可以导之以理、导之以法。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的多重性,教学难点的多样性,思维方式的多向性,决定了教师引导方法需要多变。所以,教师须多备几手“导”的技能,以便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讲故事法、观看影视法、类比法等。

  善于联系联想。善联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尽快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中找到位置,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对学生来说,书本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它只有和直接经验相结合,获得直接经验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学得牢固扎实。所以,教学不宜空讲知识,尤其是不宜照本宣科,枯燥分析,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那样只能弱化教学效果。善联,一要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将时代的气息引入课堂。二要联系学生以前学习并掌握的旧知识。这些旧知识既是新知识的生长点,也是新知识的固着点。因而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纵横联结,注意教学内容的整体与局部、前与后、因与果的衔接与递进,在联系中将新知识融为一体。三要联系教师自身的学习感悟。教学既是教与学的传导过程,也是师生双向交流沟通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感悟,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自己化解难点的做法和体会,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看得真切,悟得透彻,听得有味,学得有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总之,教学方案的编制,教学方式的选择都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难点,以效益为核心。唯有如此,实现有效教学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3

  教学思想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美学教科书,一部优美的文学画卷,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而,借助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上一堂美学课,上一堂文学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同时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教师也不宜对它分析得过细。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由课文这一素材,我大胆地设计了半节课的拓展训练,我想体现的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结合,从书本向生活,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教学中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尝过中秋的月饼,赏过重阳的`菊花,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

  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课内容。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设计说明】想秋,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B讨论:

  (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概括。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说明】点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诗的主旨,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6、自由朗读,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2、欣赏品评。

  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设计说明】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并借此巩固一点修辞知识。

  3、资料交流。

  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共享。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写作平台。

  A布置练笔题目《我是风》,要求根据《秋天》一诗的内容,以风的眼光见证每一个场景,以风的口吻创造性地描述每一幅画面。

  B师示范作文。提示:发挥想象联想,运用拟人手法,可选取一个诗节,也可选取一两个诗句,再创造。

  C学生完成练笔。

  D展示作文。

  【设计说明】

  发挥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表达兴趣,享受写作带给自己的快乐体验。

  四、结束语并布置作业:

  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文人墨客,画家歌者还有我们提供了无尽的素材:秋阳暖暖,秋波澹澹,秋风习习,秋雨绵绵。流连于字里行间,徜徉于音乐图片,秋的氛围、秋的风韵在我们心头久久久久挥之不去,我们不禁会赞叹,秋天原来如此美丽,世界竟然这样神奇!

  作业:整理所搜集的资料,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办一个有关秋天主题的展览。我们给这个展览起一个名字就叫《秋天如此美丽》。

  五、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总体来看,这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要把它上成一堂美学课,文学课的设想基本实现了。这一点,评委们也做了充分的肯定,称这节课是此次总校创优竞赛中“美学价值最高的一堂课”。

  2、基于丰富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大胆创新,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把理解目标渗透到反复诵读中,问题设计精当,处理简练利落。拓展延伸环节的内容设计,评委高度赞许“丰富而不单一,干练而繁冗,充分而不做作。”

  二、遗憾之处:

  1、教师的激情应该更充沛,在调动学生上还应再想想办法。

  2、由于这节课容量较大,写作环节时间仓促,致使学生的作文没有更多地展示。

  三、意外收获:

  1、在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一位学生未经老师许可就抢先发言,我肯定了他的勇敢积极。老师的理解和宽容会创设一个更开放的环境,有助于学生踊跃地大胆地表现自己。

  2、有好几个学生的发言很见光彩,有的联系实际,有的画龙点睛,有的辟蹊径,甚至对我都很有启发。我想,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师生都是学习者。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4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让我收获颇多,感慨良多,下面从教学前的探索、教学中的得失、电子白板的运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课堂教学前的探索:

  在上一节课前,很多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用什么形式、用哪些幻灯片来上这节课,这常常让我忽略了研读教材。我曾以探究形式试教:让学生从衣食住行四方面做社会调查,搜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就现象讨论分析维权的方法、途径。试教效果不佳,课堂显杂乱,重难点不突出,放弃。此时,周技敏老师提醒:好好研读课本,抓脉络,扣关键字词句。再重新备教材、备学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清晰呈现出来:消费前——消费中——发生侵权后,怎样维护消费者权益。重点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难点在增强学生维权意识。维权途径课本只有一段话,内容很空很虚。怎样让学生从这段话中,学到真正维权的方法呢?组内老师提醒:可以结合桂林本土资源,拓展在桂林维权的具体途径,桂林消协电话,桂林仲裁委员会在哪里?这样的思路只有在认真研读教材、深挖教材后,方能抓住课本脉络与关键。

  从这节课的'备课与试教的失误中,我深刻体会到,自己备课环节的薄弱,想要上好一节课,研读教材守键!

  二、课堂教学中的得失:

  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联系生活紧密,教材的深挖和拓展到位,教学内容较丰富。

  但美中不足,这节课教学最大的缺失是学生知受力未达成。本课重点是消费维权途径的掌握。法律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还是欠缺的;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况且,现八年级学生并未真正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老师除了开始跟同学说:学习93页《维护消费者权益》,之后并没要求学生看课本,在课本上做笔记。一节课下来,除了极个别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自觉做笔记以外,其他学生书本一片空白。课末,对一节课知识的板书整理,让学生对知识的一一梳理,记忆清晰,这也很重要。课下,问及学生本课学到什么知识?大多数学生,只知一二。这也警示自己:法律知识教学是实实在在的学习,适时的提示和要求学生做笔记是必要的。

  其次,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前半节课,老师本人缺乏激情,谈到消费本应兴致勃勃,老师却语调平淡,且不说抑扬顿挫,声调起伏是理所应当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够,前半节课堂气氛略显沉默,教师没有十分的融入课堂。这需要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要想让学生回归到课堂,老师自己先融入课堂;要想感染学生,老师先感动自己!

  再次,教师课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课中,学生对其中一问题倍感兴趣,且笑声四起,课堂气氛极好,老师可针对当时课堂现象灵活调整或提问:我们为什么笑呢?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但老师仍一本正经的进入到下一环节,错失及时调节课堂气氛的良机。另在维权途径的探讨环节,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多次打断学生的话语,太急,语速太快。在师生分析问题过程中,学生回答不一定到位,需要老师一步步引导,而不是生拉硬扯到正确答案上,学会耐心引导,追问,也是年轻教师以后好好探索。总之,老师的教学机智、调控能力不够灵活,鞭策自己在以后教学中,多留心观察,多学习,多改进!

  三、电子白板的运用

  电子白板,将传统教学的黑板与电脑功能有效结合的新型媒体。电子白板很多功能可用于数理化绘图实验中,也可用于各科的教学中,比如外部资源可播放音乐、视频,图库展示地图,新建页面,页面漫游,屏幕批注、书写,放大\缩小镜,硬笔、软笔、智能笔,橡皮擦,笔填充颜色、粗细,工具栏有遮屏、聚焦、计时器、三角板,等等。功能繁多,我在教学中,使用屏幕批注、书写,软笔、智能笔,聚焦,新建屏幕页等。白板功能的使用,需结合自身学科情况,和教学设计,适当使用即可。当然也存在使用不当或不熟的情况,在分析维权环节,书写维权途径,本应将学生写错部分,用橡皮擦区域清除即可,但我忙中出错,点击了页面清除,学生书写内容全部清除,达不到书写分析修改的效果。这也提醒自己,使用白板需要加强练习,从容应对!

  能有机会展示这节课,非常感谢卢老师给予这个机会和信任!同时这节课的备课、教学,得到周技敏老师的专家点拨,阳永红师傅的耐心指导,组内各位老师的热心指正,每一节试教,每一次评课,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大家的帮助,衷心感谢他们给予的无私帮助!让青年教师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从备课环节到上课流程细微处的查缺补漏,我深刻感受到自己的缺失与不足,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更激励我:用心专研教材,留心教学环节,耐心引导学生,早日成为合格、优秀的教师!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5

  教学要求: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画,先跟同学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修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抓住秋天景物的重点,按照一定顺序具体描写秋天的景物一至三处片段。

  2、由片段到篇章,完成整篇写秋天景物的作文的写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找秋天,寻找写作素材。

  这次作文,我们不是选一幅或想象画一幅秋天的画,而是组织同学们游览我们的家乡,观察秋天的景色,因为这里有山区,有平坝,有河流,有湖泊,更有果园,有红叶,还有茂密的树林,时髦的农家小院,精彩的神话故事。景物比较齐全,内容比较丰富。同学们在大自然中这尽情地观察,有了素材,就有了说和写的基础。

  (这一过程是寻找写作素材,做好作文“有米下锅”的准备。)

  二、组织学生画秋天,训练学生选择写作材料。

  在山上,同学们看着秋天美丽的景色:山上的果园,平坝上的田野,近处的湖水,天空飞行的小鸟等等尽收眼底,美不胜收。同学们欣喜地寻找秋天的特点,看着秋天的迷人的景物,个个高兴异常,他们挥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自己找到的秋天。

  (这一过程十固感知的表象,学会选择材料,为作文打下基础。)

  三、组织学生说秋天,训练口语,为写作做进一步的准备。

  1、组织小组同学分别看自己的秋天图,再用自己学过的美词佳句,相互说一说自己画的秋天图,看谁说得好,说得形象具体。同学相互评议、修改,最后推荐代表,准备在全班汇报。

  2、汇报秋天图。

  学生对着自己的画,用自己的语言,结合学习过的美词佳句,描绘着秋天。他们带着激动的心情描绘,对秋天图有说出不完的欣喜和赞美。

  (这一过程是进行口语训练,让说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好作文前的思想和语言文字的准备。)

  四、运用学习认知、迁移规律,教给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写秋天的写作训练实践。

  (一)老师出示事例课件,引导学生总结写景物作文片段的方法。

  1、内容

  秋天的果园

  我爱秋天的果园,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红艳艳的大苹果,高高地挂在树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穿着鲜红醒目的红裙子,缀满枝头。黄澄澄的柿子,又圆又大,好像一个个玲珑小巧的灯笼。石榴咧着嘴笑,露出红宝石般晶莹的籽。亮晶晶的葡萄,好似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珍珠,又仿佛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玛瑙,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使我垂欲滴。农民伯伯在果园里面摘水果,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简评,写的果园片段好在那里?

  1、用“总——分”的结构形式来写秋天的果园图的。第一句是中心句:我爱秋天的果园,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下面几句话围绕着中心句来写:苹果、柿子、石榴、葡萄,农民。条理清楚,结构紧凑。

  2、有重点地选择苹果、柿子等水果,分别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让水果有了人的灵性和特征,美!

  (1)红艳艳的大苹果,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穿着鲜红醒目的红裙子。(拟人)

  (2)黄澄澄的柿子。石榴咧着嘴笑,露出了红宝石般晶莹的籽。(拟人)

  3、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具体更生动:

  (1)红艳艳的大苹果,高高地挂在树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穿着鲜红醒目的红裙子,(比喻)

  (2)黄澄澄的柿子,又圆又大,好象一个个玲珑小巧的灯笼。(比喻)

  (3)亮晶晶的葡萄,好似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珍珠,又仿佛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玛瑙,(比喻)

  4、使用“叠音词”,使片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累累”“红艳艳”“高高”“黄澄澄”“亮晶晶”“一串串”“闪闪发光”“一颗颗”等。

  5、动静结合,使秋天果园图更有生机与合力,有动态的美。

  前面描写的几种水果都是静态描写,写得有生机,形象生动,运用了动词:“洋溢”“笑容”“眯”。

  (二)由扶到放写片段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按照上面介绍的写作方法,去写秋天美景图的片段。

  2、学生写出秋天图的片段后,对照秋天图,看看像不像画的图画,请小组同学帮助检查,看是不是图文合一,内容一致。秋天美景片段在你的笔下到底美不美,请同学们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进行修改。

  3、各小组选出优秀作文片段全班品评和欣赏,老师做指导,提出修改意见,使之更加完美。

  4、在学生写好一个片段后,再让学生回忆,参观的秋天的其他景物,用同样的写作方法再写一个或者两个不同的秋天的景物片段,完成作文由段到篇的文章内容的准备工作。

  (这一过程是教给学生作文片段的技巧和方法,有条理地写具体、写生动、写形象、写感人作文片段是本次作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写好作文的片段,掌握认知规律,由扶到放写片段。)

  (三)由片段到篇的完成,升华主题:添加过渡、开头、结尾,点名中心。

  1、教师:同学们写的每个秋天图景的片段都很美。但是我们如果将几个片段(如:秋天的天空、田野、果园等)放在一起,也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还需要加上开头和结尾才行。每个自然段之间还需要过渡。

  2、教师指导,要求学生用学习过的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写过渡句(段)。用学生学习过的前后照应的方法写开头、写结尾,表达作者的心情。

  3、教师指导,学生写,之后出示课件:

  过渡递进过渡承上启下:不但。而且。不仅。而且。

  开头总起开头引出下文我爱家乡的秋天,家乡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凉爽的季节,家乡的秋天是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结尾总结全文点名中心家乡的秋天是美丽的,我爱家乡美丽的秋天,更爱创造美丽秋天的家乡人民。

  4、认真仔细地把完整的文章读一读,体会秋天的`美丽与可爱,体会作文的篇章结构。

  教师出示文章结构板书:总——分——总。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

  (这一过程是教给学生写好一篇完整作文的方法,教给学生写作文的开头、结尾的方法,领会文章结构的写作方法,使作文更加紧凑、完整。)

  五、评比展示《秋天美》图画和《我爱秋天》的作文

  将班上同学的秋天图和《我爱秋天》的作文进行展示,请每一位同学欣赏图画和作文,评选出最佳秋天图画和最佳《我爱秋天》的作文,进行表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并将优秀的作文推荐到校外报刊杂志去争取发表。

  (这一过程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观、绘画、写作中找到学与玩的结合点,让学生有学习写作的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4、缺乏想象力。

  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xx,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

  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

  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2、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

  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观察图文和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俘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和看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和看中学写,读看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6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案例:

  师:济南的七十二泉各有特点,但其中最著名的还要数……

  生: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

  师:同学们想去这些泉看看吗?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四辆旅游车,一辆通往珍珠泉,一辆通往五龙潭,一辆通往黑虎泉,还有一辆通往趵突泉。你们想参观哪个泉就乘哪辆车。

  生:(移动座位)

  师:旅游车就要开了,临开车之前老师还有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先读读旅游须知。

  1、读读课文,想想你参观的这处泉在什么地方?

  2、到了那儿你看到了什么?

  3、这处泉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4、小组同学可以在一起读一读,画一画或者演一演。

  生:(分小组自学、师指导)分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上来汇报。

  生:我们这组参观的珍珠泉,它在泉城路北。到了那儿我们看见它的泉水很清很美。好像一串串珍珠。最吸引我们的是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很神奇。

  师:你们这小组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展示?

  生:我们想来演一演,我是导演。

  生1演太阳。生2读旁白。生3、4、5演泉水。

  (开始表演:旁白开始有感情地朗读,太阳发光,泉水向上涌,一会儿聚在一起,一会儿分开,一会儿断开,一会儿连上,一会儿流得急,一会儿流得慢,旁白用一只手将它们拎了起来。)

  师:刚才这小组同学通过表演体现出珍珠泉的特点,接下来的小组准备如何汇报呢?

  生:我们小组参观的是五龙潭,它在旧城的西门外。到了那儿我们看到了……,五龙潭最吸引我们的是……。

  生:我们刚才根据书上的插图以及自己的想象画了一幅画。

  生:(介绍这幅画)

  师:五处泉水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五龙潭,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概括?

  生:汇注而成。

  师:看了他们这小组合作完成的这幅画,我们可以感受到五龙潭泉群的特点。

  生:泉很多。

  师:这小组非常有创意,能通过画来表现五龙潭的特点。

  生:我们这组既不表演,也不绘画,我们想有感情地来朗读,我们相信我们能读得很好。我们这组参观的是黑虎泉,它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到了那儿我们看到了……,最吸引我们的是……下面我们全组来为大家朗读这一段。(小组齐读)

  师:我觉得他们的朗读能体现这儿的泉水很大。例如:“不断地喷吐”这个词,我仿佛看见水一直在不停地往外喷。

  生:还有“喧腾”这个词,也能感受到水大。感受水声很大,很热闹。

  生:“昼夜不息”他们是这样读的,“昼—夜—不息”感觉这个水不分白天黑夜地在流。

  师:有哪个组想跟他们比一比吗?

  生:(踊跃尝试)

  师:看来每个小组都做了精心地准备。我感觉我们班的同学有的成了演员,有的.成了画家,还有的成了朗诵高手。

  反思:

  通过读,丰富孩子的情感想象。

  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如何通过读来丰富孩子的情感想象,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自得、自乐、自悟。例如:在学习“黑虎泉”这一段时,学生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从而了解“黑虎泉”的很大,很急。并从朗读中找到乐趣。最后,我再引导学生开展赛读,评读。通过赛读、评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最终达到通过读,丰富学生情感想象的目标。

  通过画,培养孩子思维创新

  语文教学如何与其它学科整合,达到既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激活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孩子各种综合的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常让学生画一画,并且渐渐的发现孩子的兴趣很浓。例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学生选择了画一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小组同学在一起合作完成了“五龙潭泉群”图,从他们所画的画中,感受到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通过画面来表达“汇注而成”的意思,通过一些小圈小点来表达这是一个泉群。这不由地使我感叹:学生的思维多么活跃,在我们大人看来是一件简单的符号,而在孩子们看来却是一次伟大的创作。

  通过演,展示孩子的创新能力

  《泉城》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绘了珍珠泉的特点,学生在小组学习时选择了通过演一演来理解课文。有的演泉水,有的演太阳,演泉水的同学通过他们的动作来表现“聚、散、急、缓、断、续”这些动词,从而体会到珍珠泉泉水的多变。这些内容仅仅通过朗读一是难以体会的。同时,在练习时充分体现了小班互动的特点,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合作完成。学习在表演时,也发挥了各自的想象力,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来表达珍珠泉泉水的动态美,展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a、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b、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c、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学习生字

  “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六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教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字的字理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8

  教学要求: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画,先跟同学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修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抓住秋天景物的重点,按照一定顺序具体描写秋天的景物一至三处片段。

  2、由片段到篇章,完成整篇写秋天景物的作文的写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找秋天,寻找写作素材。

  这次作文,我们不是选一幅或想象画一幅秋天的画,而是组织同学们游览我们的家乡,观察秋天的景色,因为这里有山区,有平坝,有河流,有湖泊,更有果园,有红叶,还有茂密的树林,时髦的农家小院,精彩的神话故事。景物比较齐全,内容比较丰富。同学们在大自然中这尽情地观察,有了素材,就有了说和写的基础。

  (这一过程是寻找写作素材,做好作文“有米下锅”的准备。)

  二、组织学生画秋天,训练学生选择写作材料。

  在山上,同学们看着秋天美丽的景色:山上的果园,平坝上的田野,近处的湖水,天空飞行的小鸟等等尽收眼底,美不胜收。同学们欣喜地寻找秋天的特点,看着秋天的迷人的景物,个个高兴异常,他们挥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自己找到的秋天。

  (这一过程十固感知的表象,学会选择材料,为作文打下基础。)

  三、组织学生说秋天,训练口语,为写作做进一步的准备。

  1、组织小组同学分别看自己的秋天图,再用自己学过的美词佳句,相互说一说自己画的秋天图,看谁说得好,说得形象具体。同学相互评议、修改,最后推荐代表,准备在全班汇报。

  2、汇报秋天图。

  学生对着自己的画,用自己的语言,结合学习过的美词佳句,描绘着秋天。他们带着激动的心情描绘,对秋天图有说出不完的欣喜和赞美。

  (这一过程是进行口语训练,让说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好作文前的思想和语言文字的准备。)

  四、运用学习认知、迁移规律,教给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写秋天的写作训练实践。

  (一)老师出示事例课件,引导学生总结写景物作文片段的方法。

  1、内容

  秋天的果园

  我爱秋天的果园,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红艳艳的大苹果,高高地挂在树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穿着鲜红醒目的红裙子,缀满枝头。黄澄澄的柿子,又圆又大,好像一个个玲珑小巧的灯笼。石榴咧着嘴笑,露出红宝石般晶莹的籽。亮晶晶的葡萄,好似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珍珠,又仿佛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玛瑙,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使我垂欲滴。农民伯伯在果园里面摘水果,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简评,写的果园片段好在那里?

  1、用“总——分”的结构形式来写秋天的果园图的。第一句是中心句:我爱秋天的果园,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下面几句话围绕着中心句来写:苹果、柿子、石榴、葡萄,农民。条理清楚,结构紧凑。

  2、有重点地选择苹果、柿子等水果,分别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让水果有了人的灵性和特征,美!

  (1)红艳艳的大苹果,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穿着鲜红醒目的红裙子。(拟人)

  (2)黄澄澄的柿子。石榴咧着嘴笑,露出了红宝石般晶莹的籽。(拟人)

  3、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具体更生动:

  (1)红艳艳的大苹果,高高地挂在树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穿着鲜红醒目的红裙子,(比喻)

  (2)黄澄澄的柿子,又圆又大,好象一个个玲珑小巧的灯笼。(比喻)

  (3)亮晶晶的葡萄,好似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珍珠,又仿佛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玛瑙,(比喻)

  4、使用“叠音词”,使片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累累”“红艳艳”“高高”“黄澄澄”“亮晶晶”“一串串”“闪闪发光”“一颗颗”等。

  5、动静结合,使秋天果园图更有生机与合力,有动态的美。

  前面描写的几种水果都是静态描写,写得有生机,形象生动,运用了动词:“洋溢”“笑容”“眯”。

  (二)由扶到放写片段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按照上面介绍的写作方法,去写秋天美景图的片段。

  2、学生写出秋天图的片段后,对照秋天图,看看像不像画的图画,请小组同学帮助检查,看是不是图文合一,内容一致。秋天美景片段在你的笔下到底美不美,请同学们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进行修改。

  3、各小组选出优秀作文片段全班品评和欣赏,老师做指导,提出修改意见,使之更加完美。

  4、在学生写好一个片段后,再让学生回忆,参观的秋天的其他景物,用同样的写作方法再写一个或者两个不同的秋天的景物片段,完成作文由段到篇的文章内容的准备工作。

  (这一过程是教给学生作文片段的技巧和方法,有条理地写具体、写生动、写形象、写感人作文片段是本次作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写好作文的片段,掌握认知规律,由扶到放写片段。)

  (三)由片段到篇的完成,升华主题:添加过渡、开头、结尾,点名中心。

  1、教师:同学们写的每个秋天图景的片段都很美。但是我们如果将几个片段(如:秋天的天空、田野、果园等)放在一起,也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还需要加上开头和结尾才行。每个自然段之间还需要过渡。

  2、教师指导,要求学生用学习过的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写过渡句(段)。用学生学习过的前后照应的方法写开头、写结尾,表达作者的心情。

  3、教师指导,学生写,之后出示课件:

  过渡递进过渡承上启下:不但。而且。不仅。而且。

  开头总起开头引出下文我爱家乡的秋天,家乡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凉爽的季节,家乡的秋天是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结尾总结全文点名中心家乡的秋天是美丽的,我爱家乡美丽的秋天,更爱创造美丽秋天的家乡人民。

  4、认真仔细地把完整的文章读一读,体会秋天的美丽与可爱,体会作文的篇章结构。

  教师出示文章结构板书:总——分——总。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

  (这一过程是教给学生写好一篇完整作文的方法,教给学生写作文的开头、结尾的方法,领会文章结构的写作方法,使作文更加紧凑、完整。)

  五、评比展示《秋天美》图画和《我爱秋天》的作文

  将班上同学的秋天图和《我爱秋天》的作文进行展示,请每一位同学欣赏图画和作文,评选出最佳秋天图画和最佳《我爱秋天》的作文,进行表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并将优秀的作文推荐到校外报刊杂志去争取发表。

  (这一过程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观、绘画、写作中找到学与玩的结合点,让学生有学习写作的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4、缺乏想象力。

  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xx,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

  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

  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2、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

  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观察图文和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俘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和看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和看中学写,读看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9

  ①诗歌教学需重朗读。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做到了这一点:有朗读指导,有听读到跟读;有初读到再读到品读;有自由读到分节读到指名读到齐读;有比较读到有师生同读。“以读代讲,以读促品”(品味语言,品味情感),正是诗歌教学的特色。

  ②诗歌教学还需注重情感的体会;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也讲究“调动学生的体验”。本堂课上,这爱国情感是学生自己积极参与积极体验出来的,因而才有了先前的嘻嘻哈哈和后来的情不自禁地抢说有关爱国的名人名言与名篇,情不自禁地哼唱爱国歌,情不自禁地议爱国谈启示。

  ③“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强调方法的指导,因而我引导了第一首诗的学习,而第二首则采用了探究合作式自主学习。

  ④教师恰到好处的点评充分的`肯定,才有了学生智慧之光的闪耀。作为老师,看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的发现与探究,你不能不为学生的能力叫好称绝。

  ⑤爱国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之一,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所以必须弘扬。只有“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到具象化”之后,才能顺利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只有将这种神圣的情感落实到实处到小处后,才能促进学生爱国心灵的内化与升华。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外国诗两首》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10

  ①诗歌教学需重朗读。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做到了这一点:有朗读指导,有听读到跟读;有初读到再读到品读;有自由读到分节读到指名读到齐读;有比较读到有师生同读。“以读代讲,以读促品”(品味语言,品味情感),正是诗歌教学的特色。

  ②诗歌教学还需注重情感的体会;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也讲究“调动学生的体验”。本堂课上,这爱国情感是学生自己积极参与积极体验出来的,因而才有了先前的嘻嘻哈哈和后来的情不自禁地抢说有关爱国的名人名言与名篇,情不自禁地哼唱爱国歌,情不自禁地议爱国谈启示。

  ③“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强调方法的.指导,因而我引导了第一首诗的学习,而第二首则采用了探究合作式自主学习。

  ④教师恰到好处的点评充分的肯定,才有了学生智慧之光的闪耀。作为老师,看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的发现与探究,你不能不为学生的能力叫好称绝。

  ⑤爱国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之一,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所以必须弘扬。只有“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到具象化”之后,才能顺利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只有将这种神圣的情感落实到实处到小处后,才能促进学生爱国心灵的内化与升华。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11

  案例:

  师:济南的七十二泉各有特点,但其中最著名的还要数……

  生: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

  师:同学们想去这些泉看看吗?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四辆旅游车,一辆通往珍珠泉,一辆通往五龙潭,一辆通往黑虎泉,还有一辆通往趵突泉。你们想参观哪个泉就乘哪辆车。

  生:(移动座位)

  师:旅游车就要开了,临开车之前老师还有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先读读旅游须知。

  1、读读课文,想想你参观的这处泉在什么地方?

  2、到了那儿你看到了什么?

  3、这处泉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4、小组同学可以在一起读一读,画一画或者演一演。

  生:(分小组自学、师指导)分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上来汇报。

  生:我们这组参观的珍珠泉,它在泉城路北。到了那儿我们看见它的泉水很清很美。好像一串串珍珠。最吸引我们的是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很神奇。

  师:你们这小组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展示?

  生:我们想来演一演,我是导演。

  生1演太阳。生2读旁白。生3、4、5演泉水。

  (开始表演:旁白开始有感情地朗读,太阳发光,泉水向上涌,一会儿聚在一起,一会儿分开,一会儿断开,一会儿连上,一会儿流得急,一会儿流得慢,旁白用一只手将它们拎了起来。)

  师:刚才这小组同学通过表演体现出珍珠泉的特点,接下来的小组准备如何汇报呢?

  生:我们小组参观的是五龙潭,它在旧城的西门外。到了那儿我们看到了……,五龙潭最吸引我们的是……。

  生:我们刚才根据书上的插图以及自己的想象画了一幅画。

  生:(介绍这幅画)

  师:五处泉水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五龙潭,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概括?

  生:汇注而成。

  师:看了他们这小组合作完成的这幅画,我们可以感受到五龙潭泉群的特点。

  生:泉很多。

  师:这小组非常有创意,能通过画来表现五龙潭的特点。

  生:我们这组既不表演,也不绘画,我们想有感情地来朗读,我们相信我们能读得很好。我们这组参观的是黑虎泉,它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到了那儿我们看到了……,最吸引我们的是……下面我们全组来为大家朗读这一段。(小组齐读)

  师:我觉得他们的朗读能体现这儿的泉水很大。例如:“不断地喷吐”这个词,我仿佛看见水一直在不停地往外喷。

  生:还有“喧腾”这个词,也能感受到水大。感受水声很大,很热闹。

  生:“昼夜不息”他们是这样读的,“昼—夜—不息”感觉这个水不分白天黑夜地在流。

  师:有哪个组想跟他们比一比吗?

  生:(踊跃尝试)

  师:看来每个小组都做了精心地准备。我感觉我们班的同学有的成了演员,有的成了画家,还有的成了朗诵高手。

  反思:

  通过读,丰富孩子的情感想象。

  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如何通过读来丰富孩子的情感想象,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自得、自乐、自悟。例如:在学习“黑虎泉”这一段时,学生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从而了解“黑虎泉”的很大,很急。并从朗读中找到乐趣。最后,我再引导学生开展赛读,评读。通过赛读、评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最终达到通过读,丰富学生情感想象的目标。

  通过画,培养孩子思维创新

  语文教学如何与其它学科整合,达到既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激活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孩子各种综合的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常让学生画一画,并且渐渐的发现孩子的兴趣很浓。例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学生选择了画一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小组同学在一起合作完成了“五龙潭泉群”图,从他们所画的画中,感受到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通过画面来表达“汇注而成”的意思,通过一些小圈小点来表达这是一个泉群。这不由地使我感叹:学生的思维多么活跃,在我们大人看来是一件简单的符号,而在孩子们看来却是一次伟大的'创作。

  通过演,展示孩子的创新能力

  《泉城》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绘了珍珠泉的特点,学生在小组学习时选择了通过演一演来理解课文。有的演泉水,有的演太阳,演泉水的同学通过他们的动作来表现“聚、散、急、缓、断、续”这些动词,从而体会到珍珠泉泉水的多变。这些内容仅仅通过朗读一是难以体会的。同时,在练习时充分体现了小班互动的特点,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合作完成。学习在表演时,也发挥了各自的想象力,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来表达珍珠泉泉水的动态美,展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12

  教学思想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美学教科书,一部优美的文学画卷,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而,借助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上一堂美学课,上一堂文学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同时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教师也不宜对它分析得过细。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由课文这一素材,我大胆地设计了半节课的拓展训练,我想体现的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结合,从书本向生活,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教学中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尝过中秋的月饼,赏过重阳的菊花,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

  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课内容。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设计说明】想秋,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B讨论:

  (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概括。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说明】点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诗的主旨,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6、自由朗读,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2、欣赏品评。

  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设计说明】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并借此巩固一点修辞知识。

  3、资料交流。

  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共享。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写作平台。

  A布置练笔题目《我是风》,要求根据《秋天》一诗的内容,以风的眼光见证每一个场景,以风的口吻创造性地描述每一幅画面。

  B师示范作文。提示:发挥想象联想,运用拟人手法,可选取一个诗节,也可选取一两个诗句,再创造。

  C学生完成练笔。

  D展示作文。

  【设计说明】

  发挥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表达兴趣,享受写作带给自己的快乐体验。

  四、结束语并布置作业:

  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文人墨客,画家歌者还有我们提供了无尽的素材:秋阳暖暖,秋波澹澹,秋风习习,秋雨绵绵。流连于字里行间,徜徉于音乐图片,秋的氛围、秋的风韵在我们心头久久久久挥之不去,我们不禁会赞叹,秋天原来如此美丽,世界竟然这样神奇!

  作业:整理所搜集的资料,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办一个有关秋天主题的展览。我们给这个展览起一个名字就叫《秋天如此美丽》。

  五、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总体来看,这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要把它上成一堂美学课,文学课的'设想基本实现了。这一点,评委们也做了充分的肯定,称这节课是此次总校创优竞赛中“美学价值最高的一堂课”。

  2、基于丰富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大胆创新,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把理解目标渗透到反复诵读中,问题设计精当,处理简练利落。拓展延伸环节的内容设计,评委高度赞许“丰富而不单一,干练而繁冗,充分而不做作。”

  二、遗憾之处:

  1、教师的激情应该更充沛,在调动学生上还应再想想办法。

  2、由于这节课容量较大,写作环节时间仓促,致使学生的作文没有更多地展示。

  三、意外收获:

  1、在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一位学生未经老师许可就抢先发言,我肯定了他的勇敢积极。老师的理解和宽容会创设一个更开放的环境,有助于学生踊跃地大胆地表现自己。

  2、有好几个学生的发言很见光彩,有的联系实际,有的画龙点睛,有的辟蹊径,甚至对我都很有启发。我想,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师生都是学习者。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13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交往、权利和义务,虽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还处于逐步认识并付诸行动阶段,尤其对“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至关重要的问题也不甚清楚,在实际生活中,他们还很缺少自觉维护正义和公平的意识,有些学生甚至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也不懂得该怎样维护自身权利,于是经常采取消极的态度和做法,忍气吞声,放任不良行为的肆意蔓延。而本节课就针对学生的这一问题出发,通过理论阐述和事例介绍,重在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努力引导学生做一个追求公平、维护正义的公民,将来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品德高尚的正直的现代人。 《自觉维护正义》一课贴近学生生活,通过“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做有正义感的人”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既有理论知识有明确了正义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实际行动的指导意义。

  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案例、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正义是自身道德品质的一方面。

  本课教学设计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感受见义勇为的积极意义,从而树立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意识。特别是运用比较详实的见义勇为的事例为依据,激发他们维护社会正义的内心需求。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活动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我挖掘了课文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线索,对教材进行了处理、稍加整合,使本节课的设计更符合思维的逻辑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和情感体验。

  搜集小品资料中,学生可能存在盲目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因而教师要指导进行小组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中肯的评价。指出优点,矫正不足。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学生的发言较为分散,与教师期望相去甚远的情况,

  因而教师要在鼓励学生思考之前提下,对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引导,有意识地让学生的思维向教学目标靠拢,使课堂中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能够有水到渠成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尝试,使我感受到了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结果的快乐,也看到了学生那种渴望创新、探索、渴望表现的要求,也是我看到了学生的巨大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对于我在今后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基础,我会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

  反思一: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

  现代社会需要有正义感的人,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一些积极的、消极的、正面的、反面的社会现象不可避免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初中生对所接触到的一些负面的社会现象,往往感到迷茫,产生疑惑。

  《自觉维护正义》一课贴近学生生活,通过"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做有正义感的人"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既有理论知识有明确了正义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实际行动的指导意义。

  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案例、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正义是自身道德品质的一方面。

  本课教学设计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感受见义勇为的积极意义,从而树立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意识。特别是运用比较详实的见义勇为的事例为依据,激发他们维护社会正义的内心需求。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活动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尝试,使我感受到了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结果的快乐,也看到了学生那种渴望创新、探索、渴望表现的要求,也是我看到了学生的巨大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对于我在今后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基础,我会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反思二: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交往、权利和义务,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还很缺少自觉维护正义和公平的意识,有些学生甚至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也不懂得该怎样维护自身权利,于是经常采取消极的态度和做法,忍气吞声,放任不良行为的肆意蔓延。而本节课我就针对学生的.这一问题出发,采用活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学习方法逐步学习本框题,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懂得有正义感是做人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树立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的意识培养自觉维护正义,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的习惯。

  反思三: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

  1、坚持启发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问题本身是学生未知的新问题,且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与学生的认受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相适应,不过难也不过易,是他们跳一跳后方能摘到的"桃子";问题的表述清楚明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从身边的事,从社会中普遍的现象入手,让学生在现实的社会中去感悟,去认知,去学习,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坚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氛围中体验认知和学习的快乐,而不是老师一味的灌输。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14

  新课改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新课改理念为指针,切实把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对问题设计、师生关系、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生活与体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做精心的思考与设计,以求充分体现师生平等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落实课改理念中,我于20xx年9月份出示了一堂胶州市级语文公开课——《夏》,20xx年3月份,又参加了胶州市级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课题是——《柳叶儿》。因为这两次活动比较典型,因此在备课、上课方面更注重思考与设计,总体来讲,新课改的精神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课堂设计、学习过程均得到听课教师的肯定。但是,在课后,细思课堂每一个环节,仍觉遗憾在心。现结合这两堂课,谈一点认识与看法。

  一、散文中的"读"尤为重要

  这两篇文章,均为散文。前者是抒情散文:当代散文家梁衡用饱蘸情感的笔为我们描绘出幅幅夏的画卷,在作者笔下,夏天是紧张的、热烈的、急促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热爱夏天、歌颂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后者是叙事散文:旅美作家宋学孟回忆了小时侯摘柳叶儿、吃柳叶儿的往事,深切表达了对柳叶儿的感激之情。

  怎样才能体会作者的感情?读懂文本,是了解全文的基础。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指导学生先以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读课文,再请一个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做点评,点评过程也是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过程。这个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一人读、接龙式读、自由读、齐读均可,但读出声音、读出感情是必须的。在学习《夏》一文时,我请了班上朗读很好的同学来读,并且配以《梅花三弄》的曲子,很好的渲染了气氛。《柳叶儿》是和南关中学的学生学习的,为了全面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以接龙式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自告奋勇的站起来并且给予编号,取得很好的效果。

  读包括整篇课文的读,也包括细品重点段或语句时的读。由于时间仓促,课文赏析时的读往往不到位,"走过场""流于形式化"严重。如赏析摘柳叶儿时有一段景物描写,在赏析时,学生指出此段写得细腻,我没有及时请他们再读语句,而是急于对这幅宁静、朦胧、优美、润湿的美丽画面做了总结并自己把景物描写的作用给予点拨。课后,我觉得,如果让学生加以体会,谈出意见,效果会更好。其实,在《夏》一文中,也存在读书欠缺的遗憾,只在赏析词与句,而忽略读中品是不可取得。这个读既可以在析之前读亦可在品之后再读,但读是必须的,尤其是在散文的学习中。

  二、联系生活体验,才会品出滋味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学生的认识与体验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

  散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积极引导学生拾取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并让学生将自身体验与所学知识运用于文本的理解中,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本,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进而使他们感受到文本中所蕴涵的哲理及饱含的情感。因此,我们说"知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体验才会真正走进文本、融入文本中。

  1、导入新课,进入情境体验。

  学习《夏》时,我以导语勾起学生的切身体验:同学们,我们刚从炎热的夏天走来,夏天的景物,是否依旧展现在你的眼前?夏天的人与事,是否依然回荡在你的心间。其实,你已有十几年的夏日生活的感受与体验。你喜不喜欢夏天?为什么?与老师和同学谈一谈好吗?

  (生谈)

  师结:同学们的夏日生活真丰富,老师已被深深感染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作家梁衡的《夏》,去感受那种特的魅力吧!

  学习《柳叶儿》时,我则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树木发芽......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老师也忍不住要吟诗一首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学生自然的随你吟诗,把对春的感受调动起来。然后,由咏柳谈到作者笔下"别有一番滋味"的颂柳,这样水到渠成。

  2、在体验中进行品析。

  梁衡的《夏》对身居小城的学生来说很难体会其紧张、热烈与急促。在赏析"热风浮动"、"麦浪翻滚"几幅画图时,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夏日最难耐的酷暑时刻,想象夏日沙漠的炽热。尽管如此,学生的体验仍是不深刻的,只能凭借想象加以揣摩。对于田野里耕种与收获的场景,也是难以理解。在选择这课时也曾预料到感悟中的难度,也曾试着让学生加以体验,但在课后想来,总觉得学生并没有完全进入文本中。鉴于此课的经验,在学《柳叶儿》时,我重点做了预想,设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小的时候是多么的饥饿。当学生品析时点到"一个大红樱桃,鲜红鲜红的,全是肉做的"这个比喻句子时,我及时出示了图片。色彩鲜艳的'图景,钩起了学生美好的联想。我让学生充分想象画面上的太阳在自己的眼里会是什么?学生兴趣大增,有的说是红苹果、有的说是红气球、有的说是红色的会徽......我接着问,为什么作者把它想象为红樱桃?学生很自然想到:饿!然后,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心情,让学生在情景中试读比喻句,淋漓尽致的感受到作者的心情。

  3、习题设计,联系生活,体验反思。

  在赏析《夏》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写作题: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菏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如此多彩的季节,你最钟情于哪一个?请以《我爱胜过》为题,和同学畅谈一下你的感受好吗?

  在学习《柳叶儿》后我设计一个体验写作题:今天人们吃不吃树叶、野菜?与课文所写是否相同?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发现生动的谈谈看法。

  以上两个题目的设置,均可以让学生以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与能力,来认识自身的生活,表达自身的感受。这是与新课改的思想相一致的

  三、课文赏析中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1、灵活机变很重要。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学习的内容不应该由教师预先全部安排好,教师应以课堂机智协调课的内容及顺序,这样才会充分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

  我一直有些遗憾:在优质课评选那节课上,我预先设计了两个拓展练习:一个是比较阅读刘绍棠的《榆钱饭》;一个是写作题(见上)。因为课前下发了前文讲义,因此,我便按部就班的进行第一个练习。当把第二个布置为作业时,才恍然发觉学生对此题如此感兴趣。我为自己课中的犹豫不决而感到有点后悔了,为什么没有及时加以调整?如果让学生口头作文,然后再当作业岂不更好?

  由此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应果断的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包括阶段性目标),这样会更有利于课堂学习。禁锢学生、包办课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放任型的完全听从学生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最好的做法是:教师机智的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的调整学习内容、并及时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与方法。

  2、赏析文章切忌面面俱到。

  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只是个例子。"在新课改下,这个观点更有其积极意义。在散文教学中,品味与体验很重要。怎样才会品味的透、怎样才会体味的深?只有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或者语段做深入细致的研读,才会领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运及表情达意的淋漓尽致。

  但重点赏析不等于不做整体把握。我认为学习一篇散文的大致思路是:"整体感知——细处品味——拓展迁移——体验反思",重点应放在第二步上。根据文章写法及内容的不同,制定重点学习的目标。如《柳叶儿》可以重点赏析比喻句和景物描写句;《夏》则可以揣摩词语的表现力,如"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涌"这个动词相当富表现力,引导学生就此类词语加以赏析,学会赏析方法,便会收到举一反三之功效。

  3、课题研究及学法指导应有意识的渗入。

  发展性学习方式的研究是我校的省级研究课题。了解学习发展的六个轨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加以探索,积累经验,查找不足,用理论指导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学习方法的研究是我校的强项,教会学生"渔"的方法,可供其终身享用。再者,"师生相互促进教学模式"与新课改所倡导的"尊重学生"、"做形式平等学习的首席"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我也试着进行实验,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牢记课题要求,并做深入探讨。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更加生动有效。

  4、多媒体教学可用,但不可流于形式。

  语文是语言学科,有时直观性的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但是,一味的以多彩画面展示文章内容,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与想像,这是应避免的。我们都有感触:《红楼梦》百读生百味,屡看不厌。原因就在于,它给我们无尽的遐思。而观电视剧《红楼梦》,则总觉演员表演缺少内涵。不该用的多媒体亦有此之嫌。

  此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探究等方面均须我们反思:哪些知识点需要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如何把握?探究的问题是否有价值?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只要有善于反思的意识,在新课改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定会折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只有善于思考的教师才会有希望成为专家型的教师。愿我们为之努力!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06-13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11-22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01-27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范文11-29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范文11-13

《自觉维护正义》教学反思汇总02-20

我们维护正义教学课件04-01

提升教师的专业自觉的教学反思06-22

教师在自觉反思中学会教学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