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的优秀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老师的优秀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老师的优秀教学反思1
短文《穿红裙子的语文老师》里讲的那位女老师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最终改变了学生厌学、逃学的不良现象,深受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
然而,有一位笔名叫牧原的大学教授,即《赤尾狐》的作者对我们的想法很不以为然。他给我们的评论非常尖锐:“老实说,我找了半天才看到了《穿红裙子的语文老师》原文,读后,心情不畅,原因在于文章里透射出的你所谓的素质教育,让我更感恐惧。素质教育绝对不是二胡、口琴、笛子、小碗小盆等‘乐器’的‘交响曲’在校园小戏台上演,而是学了语文,学生提高了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而二胡、口琴、笛子、小碗小盆等‘乐器’的‘交响曲’在校园小戏台上演是音乐啊!现在,许多校长就这样理解素质教育,而根本看不到老师上课讲什么。”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这位大学老师的观点。但是,我们非常愿意与这位大学老师商榷:“红裙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语文老师?
在“父母拼命掏钱;孩子玩命‘上班’(各种兴趣班)”的大都市中小学里,还有谁会头脑发热拿“小碗小盆等‘乐器’的‘交响曲’在校园小戏台上演节目”呢??要知道《穿红裙子的语文老师》原文所说的是偏远的相当落后的山村小学里的语文老师啊。至今依然有不少语文老师甚至主管领导很错误地认为,我们语文教师的天职就是把语文课本里的课文循规蹈矩地一篇接一篇给学生讲完,语文课本必须讲,而且,课本没有的内容不能讲。最后也就是拿着“参考答案”跟学生讲解考题以应付考试。在这样的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我们应该肯定,“红裙子”是一位的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
农村教育一直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也急需人们支持的大事业。如今,在广大农村中小学依然没有艺术专业的老师,就算个别有,他们也会被安排去教“主科”——学生要考试的科目。特别是在山村小学,很多老师是“包班”甚至是“包校”教学,也就是一个老师把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所有课程包揽了。如果大家深入农村,深入了解农村的教育就不会对“红裙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语文老师产生任何怀疑。
这位大学老师还说,素质教育绝对不是二胡、口琴、笛子、小碗小盆等‘乐器’的‘交响曲’在校园小戏台上演,而是学了语文,学生提高了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我们并不完全反对这样的观点,只是,我们认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爱语文,让学生懂语文,让学生用语文。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在课外,“红裙子”有时把学生带到村子中间的清水河里,找小鱼咬脚趾的`感觉;有时把学生领到郁郁葱葱的牛头山上,看哪儿像牛头,哪儿像牛角;在语文课堂里,“红裙子”有时把学生打扮成课文中的大灰狼、小白兔、丑小鸭,在讲台上模仿课文内容大喊大叫,有哭有笑……学生跟着她进入了情境。一会儿是没有捞到月亮的水淋淋的小猴子站在讲台上,一会儿又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怜巴巴地向大家诉说着什么——“红裙子”所做的这一切难道错了吗?为什么这位大学老师却说“根本看不到老师上课在讲什么”呢??难道整天拿着一份“参考答案”给学生讲课,让学生得到一点点可怜的分数,那才叫语文的素质教育吗?
本来,我们也仅仅是在分析短文《穿红裙子的语文老师》里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过多地强调现实生活中的什么应试教育与所谓的素质教育问题。我们一直认为,语文老师评定学生答卷正误的标准应该回归文本,换句话说,我们阅读文章应该回归文本,绝不可以想当然的凭个人的喜好去分析和判断。同理,对“红裙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语文老师的问题,我们也不应该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即文章所指出的在农村,在落后的偏远的山村的语文教育的特殊情形。中学生写阅读理解题目的答案是这样,我们作为社会上的成年人更应该理智/明智啊。
“红裙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语文老师呢?我们不得不再罗嗦一遍:从短文的字里行间大家完全可以看到:穿红裙子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年轻美丽、热爱学生、教学有方,深得学生及家长欢迎的好老师。当然,“红裙子”也是一位“与众不同”,“充满青春活力”,“和蔼可亲”,“善解人意”,“温柔可爱”的好老师。此外,她还是一位“受上级领导器重和关心”的老师。同时,她更是一位“淡薄名利,热爱农村教育和农村生活”的好老师!
语文老师的优秀教学反思2
因为当前的假书非常多,读完这篇文章,我就想办法查找一下,所以到网上反复阅读了有关信息,最终得出答案,有这么回事,大概发生的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了这个准备后,我用再次读了这篇文章。对于这篇文章,我读到了什么?
一是我读到了大人应该向孩子学习。这也是这篇文章直接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一眼能够看到的。笔者与孩子也接触多年了,其实像这样的事,在我们的身边时有发生,但因为我们老师不怎么注意,不用笔记下这个美好时刻,有着类似的感受,也就随时的推移而消失了,向孩子学习的事也没有成为成人的一项自我任务。
二是我读出了大人对孩子缺少一种尊重,也太把自己当作大人了。萧伯纳代表着成人,代表着名人,往往成人、名人是非常在乎自己的,虽然也喜欢孩子与孩子一起玩耍,但真正的尊重是缺少的。我们老师其实对待孩子多也如此。
三是那位小姑娘回萧伯纳的那句话就是童言,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最有创造力的,孩子是无畏的……我进而想这位小姑娘回到家中会怎么向她妈妈说今天的事?她会直接把她的回话告诉其妈妈吗?如果直接告诉妈妈,妈妈会作出什么反映呢?我想大多数的母亲肯定会批评孩子不懂礼貌,名人效应不是今天的产物,追星不是今天的.产物,爱名人名星不只是属于年轻人,青年老年群体中大有人在,所以其母亲自然会把其上升到道德上来对待孩子。因为绝大多数家庭的教育要注意这一些。因此,想到这儿,我个人认为,这位小姑娘回到家中,也会主动地说今天她和大作家萧伯纳在一起玩。
四是萧伯纳的感悟给我许多启发。萧伯纳从这件事上收获到“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行相待,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也许编者的意图也就是把这句话传给孩子,让孩子明白“平等相待,永远谦虚”是多么的重要!但思来想去,感觉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别忘记大家都是“人”。也就是说,我们向孩子学习什么?——孩子其实也是人!想到这里,感觉到这一课好像对小孩子学习意义不大,好像是对我们成人进行道德教育。
到底怎么引领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把起点定位在哪儿?我觉得我们老师不要掩盖自己应该接受这篇文章的教育,也就是直接告诉孩子这篇文章对老师非常有用,自己应该向学习。这给予学生的一种暗示,即你们长大后,也要重新学习这一课,这样孩子就能够顺理成章地理解课文,明白“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行相待,永远谦虚。”
大教育家陶行知有首诗叫《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其实小孩并不小,你若再说小孩小,要比小孩还要小),他创办“小先生制”在中国教育史上非常有影响。其实孩子也是师,因为孩子的天真,本身就是师之最美的地方。孩子其实也是人!孩子其实也是师!
语文老师的优秀教学反思3
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担任语文学科的教学,对于语文学科我也一直有着自己的看法,语文实习老师教学反思。语文时候一门庞杂的学科,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同时也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备课、授课我更感到如此。
在实习中,看着同学们学习语文也让我想起了自己高中的语文课。以前学习语文只觉得很简单,只要把老师所讲的内容死记硬背下来就能有个不错的成绩,而我的语文老师更是讲得细致无比,所以在课上根本不曾注意听讲只顾得拼命记笔记,课下再“死记硬背”下来也总算能有一个不错的成绩。一直到自己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后才知道,语文这门学科并不是只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其实语文尤其要求理解,只有在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做好老师布置的任务,才能做到全面理解。学好语文不能以分数作为衡量而是要看真正理解掌握了多少知识。那么如何让学生完全理解所讲授的内容就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我认为要让学生学好语文,教师所要做到的有两点:首先,将知识点讲授全面,一定不能随意马虎,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全面;其次,将知识点讲解明白,让学生彻底明白所讲内容,攻可重点、难点。通过反思,我发现自己就这两点来说我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在备课时自己虽然能将知识点准备充分,没有缺漏,可是在讲解的过程中却总是会出现缺漏的现象,有些知识点虽然已经准备但也会忘了向同学们强调。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在备课的环节出现了问题,自己虽然在备课本上记得很详细却不能将备课本上的东西记到脑子里从而导致出现缺漏。其次,就是将知识点讲解清楚,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不易接受、理解,所以就更需要教师的.详细讲解,那么如何将这种复杂的内容用简单、生动的方式教给学生是教师所必备的技能,而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更是我在实习中一直探索的。
通过这次的反思,让我明白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更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想在以后的授课中不仅要注重将知识点讲解全面清除,更要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语文老师的优秀教学反思4
每到期末,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教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资料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进取性;三是天天作题,学生机械麻木。如何上好复习课,就成了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的设计理念是:
1、复习教学要给予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发展的天空,让他们愿学、会学、乐学,从中真正体味到没有考试压力下的复习乐趣。
2、复习教学在发展语文本事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彻底从考试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品尝到创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3、复习教学要联系实际,走向生活,要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4、复习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5、复习要有针对性,抓住考点。
拟公益广告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个考点,资料不多,考分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学生得满分的不是很多。原因在于学生平时所练不多,对写作技巧掌握甚少,细节部分处理不到位,更有甚者,少部分学生弄不清“公益广告”的概念。
我设计这节课,解决的重点有三:一是广告知识,二是什么是公益广告,三是创作技巧。而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公益广告的创作技巧,以便学生在高考中多拿分。
过去的这一节课,留给我的思考是永久的。我认为,复习课也能够进行探究性学习,复习课也能够生活化教学,语文复习的领域无边无际。
语文老师的优秀教学反思5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朗读,多种方法练读,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感受到小燕子的进步,学习通过仔细观察去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整个设计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由扶到放,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语言迁移运用,从而完成了由书本语言到自我语言的读书内化的过程。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好引导者,我在教学时,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想学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当老师,以师生角色的互换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培植信心,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互评议,逐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受能力,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生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二、语文学习不仅要理解,还要会运用。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口语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构建语言模式。
三、学写生字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不仅动口动手,更动脑,才能真正做到“字字入心”。
四、以读为主,通过自由读,同桌合作读,指名读,范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领悟,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
五、在语言积累的过程我不仅注重在课内积累,还鼓励在课外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尤为重要。我又换上另外两种蔬菜,说说燕子妈妈好小燕子会怎么问,怎么说,这样我就创设了一个语言迁移运用的机会,不但让学生产生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的语言,完成了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
六、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中我通过实践活动,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扩大知识面,学生的各种能力会不断的提高。
七、在教学时,有时我对学生的追问还不够,有时我说话还不够准确,以后我会继续努力改正。
语文老师的优秀教学反思6
小语教材(苏教版)第二册第7课《骑牛比赛》是一篇记叙文,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这篇课文寓意深刻,首先要理解骑手的“技艺高超”,再通过骑手的话“小姑娘,你不知道,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来理解高超的技艺必须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但一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参与面不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通过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法传统,没有创新。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还是采用了传统的串讲法,对重点段落,进行逐句讲解,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意思。教法比较陈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发展。因此学生的发言不够积极,参与面不广。
二、教师讲得多,没有培养学生从朗读中感悟的能力。
对于几个重点词语“特别”、“兴致勃勃”、“技艺高超”的理解,我反复提问学生,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可启发来启发去,还有很多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这样,老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也吃力。过后我想:一年级的学生的阅历其实比较少,不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中有关句子来让学生感悟词语意思,而是让他们在老师的提问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确实是为难了他们。这样生硬地教学,自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反思过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朗读训练,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备课要精,课堂上更要做到少讲、精讲,发挥教师的引导、点拨作用,使学生得到更多发展能力的机会。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渗透课改中“尝试创新,合作探究”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这是一个教师永远的课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地从自己的教学中进行总结、反思,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地教学水平,让教学中的遗憾不再发生。
语文老师的优秀教学反思7
这篇文章是作为综合性学习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原本并不太喜欢这篇文章,一则觉得它是篇略读课文,不怎么上心,二则觉得文字比较平淡,没有什么典型的语言材料可以咀嚼。
后来读着读着,发现文字虽显平淡,但感情却不平淡。作者对怀特森先生前后甚至有着截然相反的评价和感情,这一切皆因怀特森先生用极为不寻常的设计带给了我们崭新的怀疑主义。“水尝无华,相荡既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何不就从情感冲突入手构筑对话来学习这篇文章呢?这是我最初的设想。
于是,我在这堂课上就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学生的感情变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中自然发生的。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三维目标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结构,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可以融入情感这一磁场中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过程、有方法、当然更有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在第二版块的学习中,力图想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堂课到每一堂课,从他的课堂到别的课堂,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带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尤其是最后的`拓展训练,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载体,事实上也是学生们对怀疑主义这一价值观是否真实有效建立的一个检验和展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拓的是课文的意蕴,展的是课文的内涵。至此,感觉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渐渐清晰起来。
于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我对课文的理解也跟作者看待怀特森先生一样经历了一个感情转变。这给我一个启示,当你深深地沉浸在课文的文字中,你总能发现它的可读之处,可教之处,可掘之处。这是研究这一课给我的最大收获。
到现在,我已经有了再上这一课的盼望!
语文老师的优秀教学反思8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使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门应该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的精彩。
一、教师角色与学生地位。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方向,无所适从。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是过去人们常说的话。可在新课标下这已远远不够,教师需要有几桶水,甚至是活水,长流水。新课改使我们又有了新的认知:师生之间不是老师“倒”学生“装”的关系,而是老师的“大桶”与几十个“小桶”连在一起形成连通器。老师通过提问把知识之水送过去,激发学生去思、去想;学生的回答又汇成涓涓细流不断涌入,知识交融的同时会碰撞、激荡出智慧的.火化。这种互动的开放教学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给老师创设无限的研究空间,也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发展的动力。促使教师要由“传授型”转变为“研究型”,去研究如何组织教材、组织课堂教学都必须紧紧围绕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让学生感兴趣。能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多数学生对这节课是否感兴趣,是否真正学到了有用的知识,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去创新、去实践。成为我们衡量本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二、学生自主性学习与教师引导性教学。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
“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如何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呢?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要求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生成的资源具有不确定性,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准确把握课堂具体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情感需要、知识需要等及时做出调整,进行“二度备课”,从生成中因势利导,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与策略。
三、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如今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几年的教学让我们逐渐意识到,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合作学习前,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是关系到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非常必要的,它关系到合作学习的质量好坏。因为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形成对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立的看法。这样,在合作时,才能将自己的思维过程与同伴交流,使合作更有成效。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
有人说,语文教学课堂是失落的天堂。良言在耳,我们有时逼问自己: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如何让广大师生的语文教学课堂是儒雅的、原汁原味的语文天堂。我想,还应当不断自我更新,进行内功储备,让每一节的语文课堂上都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每一节语文课堂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语文老师的优秀教学反思9
孔庆东说“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很无奈,茫茫题海换来了文化的贫瘠,很不忍,李清照的苏轼的呤哦换成了模式化的解题,很不幸,没有情感的课堂也会有高分的学生,内涵与品味成了渐行渐远的隐者。凡高的《向日葵》在泼泻的黄色中窥见的是一种深埋在灵魂深处的世界动态与自我的愿望,然后你知道了什么是选材什么是象征;或者是周杰伦的《发如雪》,抒情的旋律,剔透的歌词,“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捍感动了谁/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生发开去便是语言中的修辞之妙。语文可以是历史的回顾,可以是时间的流逝;可以是高山的依恋,可以是流水的深思;可以是社会的热点争论,可以是金庸的武侠小说的讲坛……
一句话,小语文,大世界。
那是一种气质,一种内涵,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蕴,是一种抹也抹不去的情感的渲泻。语文课已不仅仅只是传授字、词、句的课堂,更是拓宽文化视野,对文化的.深切感知与体认,那是在阅读文本学习以后留下的精神印迹。于是,在课堂上,学生反复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句,大声地朗读,不同角色的演绎,优美段落的背诵,仿写等等。在这种时候,语文对于他们来讲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功课,更重要的是学生所感受到的是一种精神文化的遗留,是一种精神实质上的需要,在这里再也不是强迫性地去读去看,而是变为了一种需要,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是本着语文课真实的呼唤而生成。它不需要片面追求跨学科的学习,它不需要片面追求愉快的教学,它也不需要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从而导致的教学中非语文因素过多。过多的游戏、表演、实验、绘画、唱歌那只是需要表演的形式。语文课应该是情真而意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运用多种手段将语文蕴育其中,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语文学的真正魅力恰恰在于将她咀嚼在口中之时的那种甘甜。是从无垠的文学田野中收获到自己的那一份果实,如同《血色浪漫》中所呼唤的真实的存在,它不需要太多华丽的包装,课件多媒体只是适时的点缀。语文的真实即使是思想的停滞、交流的消逝那也是真实的收获。语文课上所运用的有效手段的灵活多样,也只是殊途同归,为了唤醒心灵走进心灵。
于是,我为了抬起头能看到满天的星斗,愿扎根于在这肥沃的语文土地上,将这神圣而诗意的语文课堂放回到苍穹之中,真实地将文本中的精灵还原到生活当中。
语文老师的优秀教学反思10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教师犹如豆腐娘、犹如疱丁大劫八块,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
说实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十四五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我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你是怎样样上语文课的?其实语文课就是要瞎扯
十几年来,我的语文课总能给学生以不一样的感觉,我的课对传统的课来说其实不能说是课,因为课堂上我喜欢瞎扯,说这说那,东拉四扯,海阔天空,信马无疆,扯到哪儿算哪儿,评课者是很感冒的,谆谆教导我,不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开教学,就是要放得开,为什么要收回来呢?其实收不回来是也没有关系的,学生其实在我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课了。让自我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一翻学生作文,写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气势,看到这样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高分呢?所以学生总是对我的课充满着期待,期望我带他们到处神游,好不快活。自我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
我常常不把课本当回事,一本语文课本说不定我一个学期只上其中几篇自认为美文的文章,而对自我喜欢的文章说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个个把星期。我上过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过离别诗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对那些自我不感兴趣的文章坚决不上,对那些说教意味甚浓的文章坚决不上,对自我认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坚决不上的。现行课改课本,每单元都是同一题材的文章,教学目标基本相同,我就上一节课就差不多了,关键是要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学。语文课每课不必须要有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为什么不能够是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呢?如第八册第六整个单元都是讲爱的教育这个主题,主题雷同不说,文章题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课后,还真想不出来上后面三个课文的理由。有人说让他们阅读,看书,其实在小学语文课中,知识和情感储备都还不丰富的学生对单纯的诵读以及很多阅读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接下来,不神聊,不瞎扯还能玩什么呢?
语文一节课能到达多少教学目标?异常是高段,一节课下来,他们就有了爱的冲动了?有爱的感觉了?绝对是瞎扯,其实语文的教学目标决不是一节课,几节课所能达成的,就算字词目标,也是不可能在一节课中达成的,学生经过不停的运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时虽然你在上课时讲过一下,带过一下,难道学生就能够初步达成思想目标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标一个学期,几个学期,甚至几年,也是达不成的,有些目标根本就是虚的。一种价值观,一种情感,一种本事,不是靠某一课堂上的某一环节来完成,但我们必须在潜意识里不断的渗透,而后才能到达一种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节课可是四十分钟,根本就来不及讲几个笑话,根本就讲不了一个精彩故事,,根本就来不急一次精彩的辩论,根本就来不及一次朗读比赛,也根本就来不及一次口语比赛。所以以每节课为单位备课上课,是不太科学的。真搞不清楚大语文到底是什么?
课本上自认美文的几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给学生讲些课外的东西,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一齐来学,学生兴趣昂然,群情激奋,人人陶醉。或和学生谈谈国内外的大事啊等等,开阔开阔眼界,课堂内外到处都是语文,讲着讲着,常常会发现正讲在兴头上,学生听的正高兴,下课时间却到了……我认为这才算语文课。
【语文老师的优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老师优秀教学反思06-20
优秀语文老师教学反思06-23
语文老师的优秀教学反思03-30
语文优秀教学反思06-21
语文优秀教学反思03-26
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1-10
语文《鲸》教学反思优秀03-02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反思09-23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学反思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