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4 17:13: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欣赏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

  在开始部分就和孩子一起复习了春天的特征,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故事,蝴蝶在春天从蛹变成虫变成蝉变成蝴蝶的故事,充分引起了孩子的兴趣。

  第二部分介绍音乐时,我请孩子来欣赏一段关于蝴蝶的故事,产用整首欣赏的方法,通过看图谱和听音乐,引导幼儿发现音乐有几段,每段有几句。然后练习蝴蝶飞着去找花,飞三下找一朵花,飞四下找一朵花。

  在幼儿掌握的基础上,我启发幼儿想象蝴蝶飞翔的动作,通过语言不断的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动作。然后跟着音乐,练习蝴蝶飞。孩子们有些显得兴奋,常规较乱。在常规比较乱的情况下,我没有往下继续,而是停了一下,让幼儿静下来,安静听音乐,使幼儿在情绪得到平静。

  在幼儿掌握音乐之后,请幼儿区分什么时候是蝴蝶飞的.,什么是摆造型的,幼儿在边表演边倾听时只会跟着老师表演,于是我让幼儿安静下来,闭上眼睛安静的听,幼儿听,老师讲,然后再来表演,果然,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比以前好多了,知道什么是是飞,什么时候是摆造型。

  我进一步引导幼儿飞出不同的动作,摆出不同的造型,跟别的小朋友想出不一样的。我采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分开表演花和蝴蝶,蝴蝶的姿势比较多样,花的姿势就少了点。我突出表演了一些会创新动作的幼儿,于是很多幼儿都能做出和其他小朋友不同的动作,活动效果很好。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2

  内容提要:音乐欣赏教学包括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的聆听,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地讲解、提示,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20xx年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读》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由此可见要上好一节欣赏课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学校提供设备支持,更离不开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音乐欣赏要注重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尊重学生独立的见解和感受;要根据学生地域水平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欣赏,恰当的选择电教手段进行辅助。只有如此才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音乐欣赏;简析;理解;分层;电化教学

  20xx年以前,我国的音乐课教学包括四方面内容:唱歌、欣赏、乐器和识谱。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标把音乐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领域,丰富了音乐欣赏的内容。音乐欣赏教学成了音乐教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单纯地听,它的基本任务在听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作品的内容。通过音乐欣赏,不但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且能在欣赏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欣赏教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但欣赏教学又无法而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我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多次听课的感受,也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教师的教材简析要详略得当,不要不讲或多讲

  音乐教师在备课时,在理解欣赏教材透彻的基础上已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通过教师的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等内容表达出来,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进入兴高采烈或伤感深重等情感状态。这样,便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欣赏活动。教师要注意通过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和愿望,激起情感共鸣,而教材简述是学习课文内容的开端,学生一般是通过听教师口述看教师表演,听音乐旋律来感受感化的。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有必要对学生作以介绍,但这种纯知识型或理论性的介绍尽量删繁就简。要抓住乐(歌)曲的重点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点到为止,绝对不可以过多地讲解。我以前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总以为应该把乐曲所涵盖的内容要讲深讲透,唯恐学生不理解,结果讲得多听的少,学生无兴趣,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后来,通过阅读音乐欣赏教参,方晓得自己教学中的弊端。但同样也存在着另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不讲或者很少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听。学生,尤其是我们的中小学生,毕竟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文学艺术修养还不够深厚,对音乐的理解只能是处在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和肤浅的认识上,教师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提示,欣赏教学则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了。

  那么教师在简短的介绍中应向学生讲些什么呢?

  最首要的两点:一是音乐的形式因素,二是音乐的背景因素。如这部作品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如是声乐曲,那么它是那种演唱形式的歌曲,如:女高音独唱、童声表演唱、混声四部合唱等;如是器乐曲,那么它是哪种类型的器乐曲,是独奏、重奏、是西洋交响乐还是民族管弦乐。这些内容一般在音乐欣赏教材中都会提到。但是对于演唱、演奏者和词作者及作曲家的介绍,教材中有的介绍,有的则需要靠教师去查资料了。另外,声乐曲的演唱特点和风格,以及器乐曲各种器乐知识性的介绍和演奏方法、乐队的配器等知识,就要看每位教师自身对这些技术性知识了解和掌握多少了。背景因素,即围绕乐(歌)曲的产生而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状况。一般来讲,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会在当时社会中产生过激昂振奋的社会涟漪,它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们对某种事物和社会意识的`导向性思维。另外,这些作品都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如伴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而产生的《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我们在了解了香港和澳门及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之后,再来听听唱唱这些感人的歌曲,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音乐欣赏教学要从感受音乐的要素入手。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并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这样,学生们就渐渐学会了如何去欣赏音乐。教师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教给学生欣赏音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之耳,对于不懂音乐的人再美的音乐对他都没意义。在欣赏音乐教学中切忌过多的作曲式理论分析,学生最讨厌听这些。教师对作品的和各种体裁用简单的A、B、C提示即可,不可过于专业化。尤其是中国古典的音乐作品,句、段、章法并不那么规整,无法用我们在学校所学的作曲理论去生搬硬套,这是不切合实际的。中国的音乐作品大都是表现的一种精神,注重音乐的意境和精神意味,讲究的景外之景、韵外之致,思与景谐,就如同印度音乐的拉格精神。音乐不象文学,它没有具体形象的描写,大都为抽象的理念(旋律美)。因此,我们不能误导学生现在音乐是在讲(描写)什么。音乐的可感形象就每位欣赏者而言是不尽相同的,这也是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种类的最主要特征。

  二、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音乐,教师不要框架学生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音乐作品,这是不正确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而不是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将教师的偏爱强加于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外国著名音乐家的作品,特别是一些近现代作品,决不能苟同于一些音乐作品的介绍文字。就如同毕加索的现代化,有的人竭力推崇,但也有的人就是不喜欢。教师不能用行政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学生,诸如这是某某大师的杰作、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作品,多好听呀!等等语言威慑诱导学生,这样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开头的引子,长笛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吹奏出恬淡而美妙的旋律,有的学生讲描绘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江南景色。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描述的是夏天的原野上,鲜花盛开,小桥流水,蝴蝶飞舞的美丽景色。他们认为春天蝴蝶还没生出来呢。这些理解无可厚非谁对谁错,只要认为描写的是一种景色就可以了。

  在介绍中国和外国的一些器乐体裁的内容、风格、演奏形式和作曲技法时,教师只可作简短介绍。要让学生根据这些介绍自己去认识音乐和理解音乐。在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时,可选一些较为简单明了的小型作品让学生分析,逐渐提高对音乐句、段、章的认识。初中音乐教材和思考与练习音响资料中有简短介绍。要复听音乐作品,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如我在介绍音乐的主题、副题、呈示、展开、重复、对比;和中国的作曲技法,如:合头、合尾、鱼咬尾、句句双等时,我们可将乐谱抄于黑板或投影仪展示来进行简短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复调音乐作品。就主调与复调而言,复调音乐是高于主调音乐一个层次的。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大师级的作曲家的作品中,都会有一些复调因素在里面。就是创作或改编的小品也会用复调的技法去修饰一下。复调音乐更能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楼台相会中,小提琴与大提琴如泣如诉哀怨缠绵的对比式复调,掐死倒好处地表达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情感。

  至于复调的技法,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如对比式复调:⌒⌒模仿式复调:~~支生性复调:-声部进行,可用同向进行:-↗↗;平行进行:;反向进行:;斜向进行:;声部交叉:;简单的图示,一目了然,使学生理解了复调高深的理论。

  三、要根据不同学生欣赏不同音乐,不要用高深音乐难为学生

  音乐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曲,人有高雅与粗俗之分(但这种粗俗通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我国广大城乡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和发展水平存在着许多差异,客观上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和教学水平,基于这一现实,音乐欣赏课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就拿※※市来讲吧,※※市与周围各县不一样,每个县的中心区与五郊四邻又不一样,中心各校区也不一样,音乐班与普通班不一样。要根据学生具有的音乐素质的层次进行教学。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课本照顾到的是中层次学校的学生,而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则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材,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而且必须了解和懂得中外音乐文化知识。但针对各地学校的情况,教学要有所不同,对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音乐班学生,要进行深层次的教学,而对于一般的中学生,则要有选择的教学和简单地介绍了。我曾经到过几个学校听课,课余时间做了一次调查,问学生:你们是喜欢中外古典音乐还是更喜欢现代流行音乐呢?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更喜欢流行音乐;问现代的流行音乐包括哪些内容时,有的回答未置可否,有的则认为就是流行歌曲呗。可见现代的流行歌曲对音乐教育的冲击和在青少年的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的大呀!同时,也能反映出现代中学生认识和欣赏音乐的水平。

  就流行音乐而言,早在《学校审美教育全书》中有这样的解释:流行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的种类很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概念,在20世纪中,常有人把通俗易懂、轻快流畅、比较接近古典音乐的顺乐或音乐喜剧(例如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等)称为轻音乐,把时尚流行的歌舞,特别是通俗易懂的歌曲称之为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现代流行音乐包括各种形式、各种体裁的声乐曲和器乐曲(例如: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一些歌舞音乐、电视配乐以及世界流行的地方性音乐)。就流行音乐的特征:通常短小精练,器乐曲常作机械的反复和简单的变奏,而且多即兴演奏。并且认为流行音乐多为此时此地的创作音乐,多数未得到公认的经典之作,因而其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欣赏者具备较高的欣赏水平去正确认识它。但就目前中学生认识水平而言是达不到这个层次的。我不赞成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当前一些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教学一些大陆的、港澳台的以及国外的一些流行歌曲。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引起我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在音乐课上,应该开发学生的审美与能动能力。音乐教师更不能听之任之,学生说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教师就教学社会上流行的歌曲。我们不能说流行歌曲都不好,但是现今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流行歌曲,格调低下,歌词不伦不类,对学生起不到激发向上,积极进取,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但我也不反对对流行歌曲加以疏导和介绍地去欣赏,因为他们毕竟是在社会上和青少年心目中影响面太大了,一定要改变学生认为的流行音乐只有流行歌曲的不正确认识。对不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音乐教育。对整体素质教育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体裁、题材、风格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各个时期音乐的特征,以及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的联系。这时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但对于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而言,则只能是一般知识性的讲解,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内容能掌握就足够了,而且教学参考书上也是这样要求的。

  四、要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但不要盲目随意

  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鉴赏力和感受力。一段乐曲或歌曲光听教师的弹奏或演唱远远达不到欣赏的效果。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运用直观形象手段,通过放录音、幻灯片、影像资料等手段,能够将作品更准确形象的表现出来,同时较易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内涵的能力,并陶冶情操。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先放一段录像,动静并置、远近呼应的画面。同时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理解。一群牧羊迈进朝霞,山村姑娘提着篮子走向村野--提示乐曲内容清晨放牧的情景,碧草青青,溪水潺潺;一群顽童们正在忘情地追逐嬉戏--暗示乐曲欢快的情绪和节奏;星星点点的茅屋农舍,家家户户的缕缕炊烟;小姑娘头上清新秀丽的野花,还有牛背上悠然吹笛的牧童--展示了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衬托着乐曲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再配上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曲调,这样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去理解作品、深情投入地欣赏乐曲。

  但是电教手段的运用也要慎重选择,切勿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在媒体选择及运用上要注重实效,从音乐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比如,欣赏音乐《天鹅湖》片断,虽然教材上写明了教学内容是了解什么是舞剧音乐,重点也是欣赏音乐,但在媒体运用上电视及DV就要比录音机的效果好。它能够把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通过舞蹈演员的形体动作帮助自己来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思想,同时,也明白了舞剧音乐与其他音乐的不同。

  运用电教手段,省时高效,声、形、图、文并茂,可以创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音乐氛围,激活音乐课堂使学生大道乐的境界,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提高唱歌及欣赏水平。但是电化教学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相信经过教师们不断去努力求知、探索,音乐电化教学的前景将更为为壮观,电化教学之路也将越走越实。总之,要组织好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辛苦和智慧,需要教师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展示出自己的才艺、发挥出自己的综合知识能力;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才会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xx)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懿颖(20xx)《谈音乐教材中的有关问题》中国音乐教育

  [3]杨兆新(20xx)《音乐教育在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3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如:用懂音乐的耳朵来聆听世界万物之声;用聪慧的眼睛来捕捉人类、大自然乃至宇宙的美的瞬间;用稚嫩的双手描绘出心中充满童真的音乐的蓝图。),从而引导出学生丰富的敏感性。那么,作为音乐教育者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我认为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

  从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从课内,切忌音乐教师把音乐欣赏课上成政治理论课,应该让“乐、情”始终贯穿整个音乐课堂。

  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教师紧接着再趁热打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此引导后的效果如下:学生们有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有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有跃跃欲试想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的……教师只需微笑地带着欣赏肯定的目光投向您的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的表达方式作出一定的评价,您的第一个想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的目的就已经在自然而然中达到了。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4

  三年级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一段音乐,那么就需要音乐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枯燥的音乐欣赏课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师应帮助他们处理好听觉与联想的关系,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从而丰富和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

  本课课前我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因此,课堂上师生兴致盎然,气氛活跃,学生始终以愉快、饱满的情绪进行学习,取得较好效果。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听看结合,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入门老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而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光靠老师的`讲解、介绍,学生就会缺乏兴趣,厌倦音乐欣赏课。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尽量地运用图片、多媒体、视频等手段进行教学,通过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其积极的思维活动,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本课在欣赏《赛马》时,我采用自制,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大屏幕上时而出现骑手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赛马热烈场面,时而又出现人们在草原上唱歌跳舞、休闲娱乐的场面。由于欣赏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强了对作品的理解。

  二、听唱结合,加深理解

  欣赏一首音乐作品,一定要熟悉该作品的音乐主题,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音乐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而唱音乐主题,是让学生熟悉主题,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方法。通过哼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音乐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在欣赏《赛马》乐曲时,我让学生跟随乐曲哼唱第二主题旋律,并运用图形谱来辅助学生学唱,通过学唱,学生不仅分辨出音乐主题的重复和变化,还能体会出音乐的风格和情绪变化,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三、听动结合,体验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以情感打动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欣赏教学应通过音乐作品的鲜明艺术形象来诱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而体验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音乐实践,通过律动、演奏、舞蹈等,使学生在音乐中“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深化对音乐感情的体验,提高学生审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欣赏《赛马》乐曲时,我让学生以双响筒、自制沙锤、手鼓、串铃等打击乐器表演模拟马蹄声、马铃声、马鞭声、欢呼声,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打击乐器环节中,该加入一些不同速度、力度设计,让学生能够很好的表现马的“行进”、“慢跑”、“奔腾”的声音,来更好的体验感受跃马奔腾驰骋草原之时的欢快、自豪情感。

  通过这节音乐欣赏课,我体会到,教师只有开放学生的多个感知通道,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才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之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5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

  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

  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

  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二、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

  出锣鼓宣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出你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一落,大部分同学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渴望表现的体现吗?见此,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平时不积极的同学,平时积极的同学用各种乐器的打击动作和模仿各种乐器音响来表现,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钟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时给予表扬。

  以上的案例,我紧紧抓住人的第五个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欢快,通过参与活动去体验乐曲的内涵,让学生在轻松中得到艺术熏陶。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舍弃频繁无味的讲解式教学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6

  一、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通过律动游戏感应乐曲ABABA的曲式。

  2、大胆创编洗澡动作,并按音乐四拍节奏变换动作表现。

  3、体验洗澡游戏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乐曲《洗澡歌》、《呼噜呼噜清洁歌》,小花猫洗澡图片5张。

  2、道具:铃鼓、砂蛋,水袖(用篮子装着、人手一份)。

  三、活动重点:感应乐曲ABABA的曲式结构,根据不同乐段大胆创编洗澡动作。

  四、活动难点:按四拍节奏变换部位做洗澡动作。

  五、活动过程:

  1、入场律动。《洗澡歌》做律动入场。

  2、故事引入,出示小花猫图片。

  故事讲述:这是一只既贪玩又懒惰的小猫,整天在草地上踢足球、打滚、捉蝴蝶。回到家还懒得洗澡,看看它现在的样子,小动物都不喜欢,它走在大街上大伙都捂着鼻子离得远远的。它去找大白鹅踢球,大白鹅见了说:“你身上臭烘烘的,我不要和你玩”。它又去找小白兔捉蝴蝶,小兔子说:“你身上脏兮兮的`,我不要和你玩”。这下子小猫着急了,赶紧跑回家洗澡。洗澡后的小猫镇漂亮,走在大街大家都赞美它。

  3、用肢体感应曲式。

  (1)完整欣赏乐曲。(做拍手、洗澡等动作引导幼儿感应)师:听了这首《呼噜呼噜清洁歌》你有什么感觉?(2)创编洗澡动作。

  师:小猫刚才是怎样洗澡的?(观察图片中的小花猫洗澡的动作,引导幼儿模仿并创编洗澡动作)(3)随着音乐做洗澡律动。

  A段:带领幼儿用肢体各部位做各种各样的洗澡动作。(一个四拍换一个部位动作)

  B段:肢体不同部位抖动,做冲水动作。

  4、乐器感应曲式。

  师:洗澡的时候我们需要什么工具,先洗哪里,再洗哪里?(引导幼儿说出洗澡的工具和顺序,并且自主选择乐器,想象代替工具进行律动游戏。)

  (1)铃鼓(脸盆)

  A段舀水:拍子的感应,铃鼓当脸盘舀水,可有前、旁、后各个方位。

  B段抖动:颤音感应,身体抖动做冲水动作。

  (2)砂蛋(香皂)

  A段香皂轻搓:四拍的感应,砂蛋当香皂,轻敲身体洗澡。 B段抖动:颤音感应,砂蛋当痱子水撒痱子水的动作。(3)水袖(毛巾)

  A段:拍子的感应,用水袖当毛巾在身上大面积洗刷,每四拍换一个部位。

  B段:颤音感应,抓住水袖两端,搓洗背部。

  5、洗澡律动

  (1)梳理洗澡顺序。

  (2)全体幼儿站成圆圈队形,完整伴随音乐表演。(注意引导幼儿听辨音乐,根据四拍节奏变换洗澡的动作,并注意按洗澡的顺序表演)

  6、合作表演洗澡

  (1)请两位幼儿示范表演双人洗澡。

  (2)自主选择伙伴,尝试练习双人合作洗澡。

  (3)随音乐双人合作表演洗澡的律动。(重点引导幼儿在A段做互相擦香皂,擦身等合作洗澡的动作,并随音乐协调表演)

  7、小结评价

  提问:勤洗澡,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

  小结:洗澡有利于身体健康,小朋友们要做勤洗澡、讲卫生的好孩子。

  六、活动延伸

  在其余的活动时间播放其他的ABABA曲式的音乐,让幼儿自己创编各种小游戏,并及时的知道与评价。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7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天鹅湖》之《四小天鹅》。孩子们兴奋极了。

  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电脑上下载了《四小天鹅》的录像,找了跳芭蕾需要穿的芭蕾服和舞鞋的图片,还让学过舞蹈的小朋友提前做了表演节目的准备。就这样,我们的活动开始了。

  首先,由衣服和鞋子的`图片入手,孩子们看了非常感兴趣,说出了这些衣服与我们衣服的不同。接着,我让孩子们看了《四小天鹅》的录像,孩子们更是看得津津有味,投入的不得了,当我提议要他们来当四小天鹅的时候,他们更是兴奋极了。我分组请他们来跟着音乐表演,大家不但从中感觉到了《四小天鹅》轻快的音乐,而且也对这个舞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谁学过舞蹈,让我们也来欣赏欣赏我们小朋友的舞力!”齐齐、凯宁、田子、宝宝,分分献艺,下腰的下腰,劈叉的劈叉,大家都拍手叫好!

  本次的欣赏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进行,孩子的兴趣点和参与热情都很高,自然地接受了《四小天鹅》。让孩子真正参与其中吧,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8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享受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感。

  2、发展音乐想象力、表现力和感受力。

  3、初步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mp3、视频课件、“全家福”照片。

  2、知识准备:知道自己家里有几口人,有幸福的体验。

  重难点分析:

  重点: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

  难点: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随轻音乐学小鸟飞入教室。

  2、伴随《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幼儿自由欣赏“全家福的照片”摄影展,激发幼儿热爱自己家庭的情感。

  (1)教师:“小朋友,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家,今天我们教室里布置了一个全家福照片展,想不想看?好,我们一起欣赏,看看照片上有谁?他们的表情怎样的?”教师和幼儿一同欣赏并讨论感受。

  (2)请几名幼儿上前介绍自己的全家福。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全家福?”

  (3)教师总结:这些照片都是幸福的家庭,瞧!他们的脸上笑咪咪的,充满了喜悦,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你们生活得幸福吗?(教师演示动作)爱就像一个大大的房子,包围着我们,让爱住我家!来,我们一起学一学这个表达爱的动作:让爱住我家!(请幼儿起立学动作)

  (二)欣赏歌曲

  1、完整欣赏歌曲旋律。

  (1)过渡语:幸福的家庭里每天都会发生着一些幸福的事情,让我们轻轻的坐下,静静的闭上眼睛,伴随着音乐,回忆着有哪些幸福开心的事情?(放音乐)

  (2)提问:伴随着这么优美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对,小朋友想到了爱就是爸爸的拥抱、妈妈的吻…,那么爱到底是什么?今天老师还邀请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带来的一首好听的歌曲《让爱住我家》(边说边做出动作),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2、播放多媒体,分句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含义。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叫什么?他们的家里有谁?谁先唱的?(逐个回答)

  过渡语: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里,他们各自认为爱是什么呢?我们先来听一听小姐姐唱了些什么?

  (1)欣赏第一句(教师范唱):“姐姐认为爱是什么呢?(幼儿回答)爱是不吵架,陪我一起玩耍。那你爸爸妈妈会陪你一起玩些什么?(幼儿回答)是呀!一家人相亲相爱不吵架,还有妈妈爸爸陪我玩,真是太幸福了!那爸爸妈妈认为的爱是什么呢,让我们仔细地听一听。”

  (2)欣赏第二句、第三句:“你听到爸爸妈妈认为爱是什么呢?爱就是忍耐,家庭所有繁杂。家里的事情特别多,妈妈每天都在忙些什么?你看家务活这么多,这就是繁杂,可是妈妈从来不嫌烦,总是耐心的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歌曲中妈妈唱到的忍耐,让我们觉得更舒服。那爸爸唱了些什么呢?爸爸的爱就是付出,让家里什么都不缺。你的爸爸每天都为这个家做些什么呢?爸爸虽然陪伴我们的少,但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在外面拼命工作,也很辛苦,爸爸就是我们的依靠,有了爸爸的保护,我们全家人都会生活的平平安安的。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引导幼儿大声说出心中对爸爸妈妈的爱)

  师:“姐姐、爸爸和妈妈都把心中的爱唱了出来,让我们也跟着一起来唱一唱吧!(引导幼儿起立跟唱歌曲第一至三句。)姐姐、弟弟、爸爸和妈妈都爱这个家,爱呀天天伴随着他们,你们听——”(幼儿欣赏第四句一遍)

  (3)欣赏第四句:“这就是幸福的一家,大家都在付出自己的爱,享受着别人的爱。(教师边说边做动作)爱就在你的家,爱就在我的家,爱就在我们的家。让我们一起跟着这一段音乐来表达我们的爱吧!”(放第四句音乐,幼儿表演第四句歌词。)

  3、完整欣赏。

  (1)师:“这首歌曲好听吗?我们除了可以用语言、歌曲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还可以用动作来表达心中的爱,你知道哪些可以用来表达爱的动作呢?你的.爸爸妈妈会用什么动作来表达他们对你的爱呢?你又会用什么动作来表达你的爱呢?(请几名幼儿上前表现)请你把这些表达爱的动作传递给你身边的伙伴,传递给老师吧,让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跟随着音乐一起来传递我们的爱吧!”

  (2)放音乐,幼儿跟随着音乐做爱的传递。

  (三)全家福

  (1)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有着深爱自己的爸爸和妈妈。而在我们大六班,也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老师和阿姨就像你们的爸爸和妈妈,深爱着你们。我们在大六班这个大家庭中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成长,你们觉得幸福吗?那么,你们想不想把这份幸福的感觉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呢?那就让我们把这一张张的全家福汇聚在一起,组成我们在六班的爱心全家福吧!”(放音乐,幼儿将自己的全家福贴在已布置好的爱心里。)

  (2)幼儿和老师一起拍全家福,结束。

  活动反思

  这个月,我们每一位年轻教师都上了一节观摩课,我上的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让爱住我家》。刚开始看到这篇教案,心里感觉很没底,最担心的是在活动中能否营造“爱”的氛围,如何让幼儿能真正地感受到爱。

  在试教完第一遍后,我从他们的表情(眼中含泪)、语言(想妈妈)中已经感觉到他们感受到了爱,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并有了些许信心。所以,在接下来的丰富中,我有意识地让孩子们通过语言、动作等形式来表达爱。

  就像大家说的那样,这节课上下来,各个步骤到是挺清晰的,但在有些环节上却没有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特别是“将自己的爱通过动作的形式传递给他人”时,我虽然引导了幼儿做表达爱的动作,但却将这个环节的重点(传递“爱”)给忽略了,没有让幼儿明白“传递爱”的真正含义,有所欠缺。

  但我觉得我个人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如何应对和转换幼儿对我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回答,在语言方面还需要努力加强。在这次活动中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不少东西。希望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在这方面得到提高。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9

  音乐欣赏活动,是敏锐感受音乐活动和理性认识音乐意义的心理历程。而音乐欣赏教学,则是为实现这一历程而提供适宜的环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聆听和体悟音乐的过程。

  在小学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明确小学音乐欣赏的目的,是吸引学生了解音乐,熟悉音乐,进而演绎音乐,创造音乐。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感受较深的几种教学方式:

  一、故事形式教学,拉近与音乐的距离。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

  以《抗敌歌》为例,在欣赏歌曲前先放一段抗日战争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再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作曲家黄自的生平,使学生理解他的创作目的。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再如欣赏民乐合奏《三个和尚》,借助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形式,让学生“看”、“听”、“想”结合,在脑海里形成故事的梗概,再由他们用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游戏形式教学,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底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但是,音乐欣赏教学毕竟不是唱游课,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好尺度,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在组织音乐游戏教学时,还要注意将学生的活动面铺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

  三、表演形式教学,演绎音乐作品。

  音乐表演是将作曲家的创作真正成为音乐,是将音乐作品从音乐符号变为音乐的过程,学生将在二度创作中提高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器乐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

  在《动物狂欢节》的欣赏教学中,先由学生聆听音乐,对作品较为熟悉后,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扮演各种动物,如“狮王”、“大象”、“公鸡”、“母鸡”等等,或歌或舞,尽情发挥。学生在聆听音乐,理解音乐后,进而学会演绎音乐。

  四、图谱结合教学,进行音乐的再创作。

  曲式结构对音乐作品而言,就像是人身上的骨架一样,了解了曲式结构就知道了音乐作品的构成。小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往往是一理半解,借助图像可以将音乐理论浅显化、直观化,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掌握了曲式结构以后,再根据曲式结构进行音乐创作就会容易多了。

  《春天来了》是很简单带反复的三段体,ABA结构。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看歌谱,他们很容易就能总结出歌曲的曲式结构来,教师可以将曲式结构用图形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种曲式结构进行旋律的再创作。学生从单纯的音乐欣赏中走了出来,提升到了音乐创作上来了。

  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种形式,只是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儿童理解音乐,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不是音乐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静心聆听,全神贯注地感受音乐,让思维在时空中自由驰骋,超越自我,在欣赏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尺度,音乐需要的是聆听和想象,尤其在完整欣赏音乐作品时要注意,不应在欣赏时干扰音乐,破坏了音乐美,不要只重视形式而忽略了音乐本身。

  在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的特点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会大大地激发学生审美主体的兴趣,提高欣赏趣味性,发展想象力,让音乐听觉触动灵魂!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0

  一首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慢板乐章,许多人觉得很难受,感觉听不懂,但同样的这首作品,改编成排箫演奏主旋律的轻音乐,听众就觉得很好听。其实整个改动很小棗仅仅把主旋律由小提琴演奏改成了用排箫演奏。在我看来,实质性的改动不在音乐上,而在名称上:“严肃音乐”棗“轻音乐”。前者令人感觉“听不懂”,而后者就让人觉得“好听”,其原因在于,在听众被灌输的概念中,前者是“严肃音乐”、“古典音乐”、“高雅音乐”,所以是有“深刻思想内容的”,需要“听懂”,没有那么深刻,因而可以轻轻松松地听就行了。

  这个例子表明,“听懂”音乐的概念,就好象是一座大山挡在听众的耳朵与音乐之间。这座大山就是人们要力图在音乐中获得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出来、讲得明白的文学性、美术性的内容。不打破这种审美观念,就难以真正走入音乐艺术的世界。

  古典音乐被贯以“高雅”、“严肃”的帽子。而“高雅”、“严肃”的音乐是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这种音乐必须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才能理解。这些要领构成了音乐欣赏中的`一个巨大的误区。在这一误区下中,音乐艺术成为神秘、高深莫测、拒人千里之外、高高在上的艺术。在这一认识的误区中,一部分人,对古典音乐敬而远之没有成为音乐爱好者;另一部分人虽然喜欢音乐,但也常常不自信地说:“我很喜欢音乐、但我不懂”。由于这个误区的存在,使得古典音乐难以为更多的人提供艺术享受,使许多听众远离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音乐艺术,无疑是人生的一大缺憾。而这个障碍仅仅是一个概念棗就象听轻音乐一样用我们的耳朵去接受音乐。迈出这一步,后面的一切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先用“形象鲜明”、“通俗易懂”的音乐来引导听众,渐渐的听众就可以深入理解音乐了。其实,这种“引导”的实际结果是:从个人来看,很多听众长年只欣赏几首被成功的解说了内容的作品;从全国来看,整个曲目局限在有乐曲解说的部分浪漫主义时代的作品上。音乐曲目范围严重狭小就是这种“引导”的必然结果。

  只有打破这个音乐审美的误区,让我们的耳朵而不是思想首先面对音乐,让我们放下一切对音乐的成见,自由地倾听,充分地感受,我们才能领略音乐时,你就会发现古典音乐之所以成为经典,应在于它们那种无法言传的音乐自身的美,它们是如此的亲切、感人至深,它们是如此的丰富,如此的令人无限回味。这时你一定会同意,如果仅仅按某种唯一正确的解说来理解音乐,甚至如果我们终生不能欣赏这种音乐,那么我们失去的就太多了。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1

  在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的投入地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教学伊始,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将学生带进辽阔的大草原,带进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为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联想情境做铺垫,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在完整初听音乐中模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结合乐曲三乐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分段细听时,我根据A乐段的旋律紧凑密集音乐情绪紧张的特点设计了蒙古舞扬马鞭的动作,将学生带进紧张激烈的****场。学生们有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有的兴奋地挥动着马鞭,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在细听B乐段时我以主题的.三次变奏用了二胡连弓、顿弓、拨弦三种演奏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视唱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出现几次,每次音乐情绪的变化。最后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学生在音乐中兴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对音乐知识,音乐情绪理解更为深刻。在细听A1乐段设计了学生模仿****冲刺,体验音乐。

  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处:

  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会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2

  东海蔡亭幼儿园执教者:杨铱琳指导老师:蔡丽彬时间:20xx.12.8活动目标:

  1、熟悉《呼噜呼噜清洁歌》曲调,感知乐曲ABABA结构。

2、感受乐曲想象并表现小猫洗澡的情境。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呼噜呼噜清洁歌》MP。

  3、《呼噜呼噜清洁歌》PPT课件经验准备:幼儿有自己洗澡的相关经验。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导幼儿回忆洗澡的生活经验。引导语:你们喜欢洗澡吗?为什么?你们是怎么洗澡的?

  二、完整欣赏音乐,理解乐曲的旋律和结构。 1、完整播放乐曲,初步感知乐曲的旋律。 2、引导幼儿想象小猫洗澡的过程。 3、完整倾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结构。

  提问:听听音乐有几段?每一段的旋律是一样的吗?4、结合图谱,进一步理解乐曲结构。

  提问:这首乐曲到底有几段?

  四、分段欣赏,引导幼儿感受AB段落的旋律,想象并表现小猫洗澡的情境。 1、欣赏第一段乐曲,引导幼儿想象并表现小猫难受的样子。提问:乐曲的节奏怎么样?小猫在做什么?

  2、欣赏第二段乐曲,引导幼儿想象并表现小猫冲水的情景。

  提问:乐曲的节奏怎么样?小猫它是怎么冲水的?

  2、欣赏第三段,引导幼儿想象并表现小猫洗澡的过程。提问:这段听起来与哪段相同?小猫是怎么变干净的?3、欣赏第四段,引导幼儿想象并表现小猫冲洗泡泡的过程。提问:这段听起来与哪段相同?它在做什么?4、欣赏第五段,引导幼儿创编擦干毛发的动作。提问:这段听起来感觉怎么样?接下来小猫会做什么?

  五、完整感受乐曲,想象乐曲中的情境。

  六、幼儿随乐表演,感受小猫变干净的'快乐心情。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音乐区继续随乐表演。

  反思:

  在对音乐欣赏《呼噜呼噜清洁歌》这个活动的设计前,同指导老师、教研组老师对音乐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力图在活动中以幼儿用心聆听为主,感受歌曲的情境。活动中的听是由浅到深(一共完整的听了六遍,分段听了一遍),每次都给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幼儿在活动中没有感到一丝的烦躁,反而听的十分投入。通过运用线条形式的音乐图谱,让幼儿的视觉与听觉形成更好的感受体系。在随乐表演中感受了幼儿们意犹未尽的心情。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3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的艺术,是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对音律、节奏来感受于人们的心理,使人们在感知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音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审美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良好的习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音乐新课程标准还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可见,音乐新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氛围开放自由;

  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直接影响欣赏的效果与质量。要让听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首先从听入手,“听”包括“精听“和“泛听”。精听:指学生反复听,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和心灵去进行分析、感受、鉴赏,直到从中听出“味”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灌输性的讲述,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平等、开放的氛围。让孩子们在交流中提出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并培养孩子们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有人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是富于想象的时段。用音乐的闸门,培养孩子们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教学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时,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使学生自主学习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设计让学生聆听音乐后,思考音乐的感受,音乐中用了哪些乐器?分别表现了自然界的什么声音?让学生自己创造自制乐器来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学生乐学。在欣赏《鳟鱼》时,我也是将两种不同形式的《鳟鱼》音乐让学生欣赏,一种是乐曲,一种是合唱。目的是丰富听觉、引发思考、激活课堂,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设计提问:这两首音乐表现同一内容,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这一提问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接着,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乐曲是由多种乐器演奏的,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而合唱声音优美,具有感染力。这样使音乐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三、创设创造性课堂,组织创造性活动;

  创作音乐旋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件较为困难的环节。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和挖掘创造思维的手段。课堂上我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创作兴趣与自信。在认识唱名do、re、mi、三个音后,我让孩子们玩“找朋友”的游戏,增进学生合作意识。请几位同学分别戴着画有do、re、sol的头饰找朋友,如两个“do”音在一起便是“do 、do” ,如两个do 在一起而re站住一边,便是“do 、do 、er ”。通过找朋友的方式创造出旋律,整理好用投影仪打出,让学生自己唱出自己编写的旋律。同时还选择一些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学生熟悉、喜欢的儿歌,辅导学生编配上旋律,让学生唱出来,选出编得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全班同学学唱,这样不仅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而且挖掘了学生即兴创作的潜能。

  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图形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不同情绪的音乐也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在欣赏《杜鹃圆舞曲》时,我启发学生:“从音乐中你想到什么情景?”鼓励学生把想象的情景说一说。接着再听,请学生用不同的图形来区分两段音乐主题,让孩子们在音乐中用图形和颜色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有的同学用了蓝色、红色。我问他们选择的原因时,他们说因为这些颜色都很明亮和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很相符。音乐、色彩、图形的结合给了学生很深刻的刺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在一种自由而富有感情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其思维也活跃起来,他们的色彩感觉、音乐感觉都得到发掘与提高,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音乐本身就是创造,创造精神的培养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兴趣,鼓励学生求异思维,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很好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老师应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灵感。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4

  这次是“雁翔工作室”的一次展示活动。我的课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赶花会》。知道要上课的时候,心里就紧张起来了。毕竟音乐欣赏平时接触的也不是非常多,而且音乐欣赏是需要老师对这段音乐足够的熟悉,对每一个乐句、节奏都要吃透的。

  刚听音乐的时候,我是一头雾水,几个月段,几个乐句,每一句乐句里有几拍,都是模模糊糊的。经过师傅的指导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回家以后我就开始抱着录音机反反复复的听,随着听音乐的遍数逐渐的增多,我对这段音乐的乐句、节奏也渐渐熟悉起来。再给孩子们试上的.时候也就心中有数了。经过谢老师、师傅和园长帮助我多次修改了教案后各个环节也清晰了。我这几天,天天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一点了。但我想,在我一次次的试教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我的问题所做出的反馈都是不一样的,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还是需要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尽量考虑到孩子们可能出现的问题,提早进行问题的预设。

  怀着忐忑的心情上完了整个活动,我觉得我在整个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的东西还是太单一,《赶花会》中间的一段作为重点,我只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去学一学花会上各种花朵的样子,其实让孩子们感受赶花会的人在看花卉的样子也是一个要点,我没有让孩子们也去学一学。但有一个比较成功的点就是这个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欢快,有一个情绪上的体验,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也很强。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音乐欣赏活动有了更多的感想和想法,这是我的一次宝贵的经验。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5

  活动目标:

  1、探索用表演动作、表情、打击乐器及嗓音等来表现音乐。让幼儿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2、在游戏过程中,培养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能力及与他人共享活动空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查找有关森林动物的资料,重点了解狮子的动作、声音。

  2、多媒体课件。

  3、三种打击乐器(腰鼓、木鱼、铃鼓)。

  活动过程:

  一、播放幻灯片,教师讲故事,引出课题。

  师:在神秘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的奇妙树,它们都在那忙来忙去,忙着搬家了。它们为什么要搬家呢?是森林里面谁要来了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完整播放音乐,幼儿随老师一起整体感知音乐。

  讨论:

  1、刚才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有力、害怕、恐怖)

  2、你觉得是谁要来了?(老虎、狮子、猎豹)师:对了,老师来告诉你们这首强壮有力的音乐就是森林之王狮子要来了。狮子要来了,森林里的气氛就变得紧张起来了。奇妙树们害怕了就忙着搬家,它们会找一个地方停下来不动,狮子就不会发现它们了。待会儿我们就请小朋友来扮演奇妙树,音乐一开始奇妙树就搬家搬家,音乐停的时候你们就变成一棵奇妙树不动了,可以吗?

  三、分段播放音乐

  1。播放乐段一,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扮演奇妙树。

  (1)幼儿随音乐扮演奇妙树。

  (2)师幼一起讨论狮子大王的动作并表演。

  师:这个时候,森林之王狮子真的来了,它今天要穿过森林。狮子是怎样走过森林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狮子怎样走的。(师幼一起学狮子走路)

  好了,森林之王狮子来到森林,它要让其他小动物都知道大王来了,它会做什么呢?(幼儿讨论:吼、叫)

  狮子是怎样吼的呢?请小朋友来学一学。

  森林里的奇妙树听见了狮子的吼叫声会怎么样?(幼儿讨论:不动、害怕)

  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听听什么音乐是狮子走来了,什么音乐是狮子在吼,什么音乐又是奇妙树在害怕。

  2、幼儿欣赏乐段二,感受狮子大王狂吼和奇妙树害怕。师:刚刚你们觉得是大狮子来了还是小狮子来了?(大狮子)

  大狮子走起路来是怎么样的'?(沉重、有力、慢)

  3、再次播放乐段二,幼儿随音乐节奏表演。请表演好的幼儿做示范。

  师:(1)狮子大王突然停了下来,坐在了奇妙树的旁边,奇妙树害怕极了,狮子大王它要等它的伙伴吗,小朋友猜猜它的伙伴会是谁?(小狮子)

  (2)对了,它是在等小狮子。大狮子和小狮子约好了要一起穿过森林的,但小狮子的脚很短很小,步伐就比较小,它要跟上大狮子就必须要走快一点。我们来学学小狮子走路。小狮子追上了大狮子,它们就一起往前走,突然又停了下来,他们在想,今天的森林有点特别,这些树和平常不一样。它们就转过身对着森林,猜猜它们要做什么?(吼)对,它们要吼,但是声音要比平时大很多。让我们来试一试它们大吼一声。

  4、播放乐段三,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表演小狮子和大狮子。

  四、完整播放乐曲,幼儿分角色表演,师强调每个角色的特点。

  五、出示音乐图谱。

  1、变魔术。老师有一只魔术笔,猜猜会变出什么来?(幼儿讨论)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魔术笔听着音乐会变出一些什么来?

  师引导幼儿讲读魔术笔变出的图谱。

  2、随音乐播放PPT音乐图谱,检验刚刚幼儿讲读魔术笔变出的图谱的正确与否。

  六、出示打击乐器,引导幼儿讨论为乐曲编配打击乐器,并听音乐看图谱为乐曲伴奏。

  活动延伸:将打击乐器投入到表演区,幼儿可继续表演。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11-24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01-07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04-04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04-04

小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03-22

中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09-30

音乐欣赏化蝶教学反思03-14

中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06-13

音乐欣赏化蝶教学反思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