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事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故事的教学反思1
今天教学《争论的故事》,本课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而且课文有两个显著的特色:
1、借事说理。
2、大量运用人物语言,以对话推进故事发展。以“讲”代“叙”,增强了故事的紧凑性。
针对本文的特点,教学第一部分我就采用抓关键词讲故事的办法来引领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主动接触文本,讲故事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所好,所以这部分教学轻松、有趣,效果不错!
教学第二部分时,我问同学们:想先听听盛老师的学生们的感想还是想先听听咱们班同学的感想?结果他们都选择了先听听盛老师的学生们的感想,于是我们就采用分组朗读和个别分角色读的方式来体会同学们的话,并顺势推荐了“各抒已见”这个成语来表达同学们七嘴八舌发表意见的情景。
最后,为拓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想像力充分挖掘出来了,我让学生通过讲故事、表演等形式积极参与其中,学生的参与面广,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各类学生都有收获,人人都懂得了做事一定要抓住时机,并能积极从身边的事做起。
故事的教学反思2
在这一课中,我坚定地抓住白兔和雪人的感情改变主线,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体验中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我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引导学生看到徐学文,创造一个积极的活跃教室。
阅读文本,让学生可以得到真正的情感体验。当我教这个文本的时候,一开始我让孩子们看到雪,看着美丽的冬天,让孩子们进入文本的情况。然后我介绍了动画的形式,突然动员孩子们学习兴趣,他们就会进入一个轻松的气氛,活跃在教室里的气氛。对于后面的研究已经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后我让学生根据文本的内容猜测文本的含义,发现课堂上的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文本的含义和知道文本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我是 然后引导孩子仔细观察文字插图,理解文字的文字,句子,段落和文章的内涵。对于文字,我提出了天气怎么样?兔子之前早晨的美丽如何玩游戏?他们高兴吗?小白兔发现雪的孩子没有看到从我们想要的文字的心情了解什么?面对我的问题,孩子们急于急于回答,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在答案的爆发,儿童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已经行使。通过对文本的研究,创造一个积极的.活跃教室,让孩子进入思维活动的观察和想象,让孩子的感觉升华,进入情境阅读的文字,阅读的感觉更丰富。
二,引导学生朗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低级语言教学应该注重创造情境,用感知语言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来实现感觉。在课堂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满信心,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指导儿童观察情况地图,掌握文字关键词和句子,引导学生朗读 文字,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中,我在文本句中抓住了几句话:1,雪儿看到白兔家火,很快就跑过去了。
2,雪孩子从火抢救了一只小白兔,但是自己。
3,他走到天空,成了白云,美丽的美丽的白云。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角色的心理,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然后通过阅读加强学生的内心经验,使孩子对文字有更深入的理解,阅读更加深情。在兔子阅读体验愉快的心情后;感觉的白兔子失去了雪后的孩子的悲伤的感觉,阅读雪孩子的心灵美,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也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乐趣。
最后,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学习雪儿帮助别人,自我牺牲拯救崇高的品质,知道别人有勇气伸出援手之手。
本课程是通过阅读文本,引导孩子朗读,培养孩子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让孩子得到情感的体验。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真正让学生学习,学习文字,必须牢牢把握情感因素, 通过阅读的产品文字,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进入文字,感受情境。
故事的教学反思3
《渔夫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来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让学生围绕导读的要求: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课文语文形象生动,个性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十分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的用心性。在学习中,学生都十分用心主动,小组汇报学习也是精彩迭出。有的用主角朗读的形式,有的用表演的形式,有的就某些精彩语句来谈感受。个性是能抓住这两句话:(1)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取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2)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必须能压制他的妖气。”来体会到: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在阅读中学生们都拥有自己的'见解。整节课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理解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取、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问题就应从孩子当中来,由学生的需求产生问题,这样的问题指向才是学生真正愿意学,并学得有好处的资料。
上完这节课后,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第斯多惠说的,“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的内涵。为了孩子完美的明天,让我们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孩子,让他们经历习得知识的过程吧。
故事的教学反思4
《索桥的故事》是巴金的一篇散文,本文不在写“桥”,而重点是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通过写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全文的主旨。
作者的`写作顺序是介绍索桥、站在桥上、走下索桥、点明主旨。全文脉络清晰,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去自读自悟。
本节课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解决“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这个问题时,一位同学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和何公何母修建索桥都是为后人造福,都勇于克服困难。”看似没认真听的他,回答的非常到位。
但是本课的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我的目的是启发孩子,培养阅读能力,但是并没有给孩子一个太大的想象空间,比如“当同学们站在这样的桥上会想到什么?”“索桥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等等,当同学们把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的时候,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
故事的教学反思5
前段时间一直在忙半期总结和区上的研究课,教学进度也比较拖后了,更重要的是前段时间没有了上课的感觉,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也许是半期考试大家都没有考好,心情不好吧。
课还是认真备了的,带着疲乏的心走上讲台,在上《朱德的扁担》的时候,朗读教学抓的`很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反复让学生读,读出心中的情感。在一次次的朗读后,感觉学生的情绪有所调动了,不再那么死气沉沉了。在上《这个规矩不能有》的时候,感觉终于找回来了,和学生非常好的配合,在分角色朗读中不停的变化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在拓展部分请学生说出了生活中哪些规矩一样不能有,结合实际进行了讨论。在处理这堂课的时候,首先是初读课文,然后直接由课题 “这个规矩不能有”入手让学生说是哪个规矩,为什么彭总要说这句话,再从彭总的语言、动作、神态上去分析,学生也易于接受。
很高兴,久违的课堂的味道再次回来了……
故事的教学反思6
本次活动是一个续编讲述的语言活动,在本周这已经是第二次,所以小朋友对于这样的续编绘画和讲述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活动中小朋友能从图片的内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时他们也能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说出了自己对于小猫咪咪跑掉后的猜想。有的说“爸爸说,抓到了我要打它一顿,抓到了要它陪,咪咪自己回家道歉了……”。当幼儿看到幼儿用书的最后一张图片,他们就说:“小猫又送了一盆花给爸爸”“那这盆花哪里来的.呢?”“小猫又是怎么对爸爸说的呢?”我就及时的引导幼儿想象……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从自己的想象中进行简单的绘画表示,虽然有的幼儿绘画的并不好,但她讲的却是很动听,也有的幼儿绘画的很好,但讲的却是不怎样。不管如何从幼儿每一张图片中发现每一个幼儿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活动效果较好。
故事的教学反思7
《“贝”的故事》这篇课文是一篇识字小故事。课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述了“贝”的来源和它发展演变过程。第二自然段讲述了“贝”的字义来源和以它作偏旁的字在表意上的共同规律。旨在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认识生字,了解归类识字的方法,并借助规律来认识生字,初步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和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节课是这篇识字课文的第二课时。在导入的过程中,我先为学生讲述了一个有关汉字文化的小故事,让学生深入浅出地了解汉字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在学习课文内容的时候,我先让同学们观察贝壳的形状,了解“贝”字的演变过程,进而了解到什么是甲骨文。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记忆和了解,我还让学生看了“马”“鱼”这几个字的演变,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接着通过给学生讲解贝壳由于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让学生知道贝在古时候的作用。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多大与钱财有关,从而引出生字“赚”“赔”“购”“贫”“货”,这样,学生就了解了带贝字旁的字的'含义,也学习了归类识字的学习方法,在方便记忆的同时,更深刻记住了这些字的含义。在这个基础上我适机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贝”字旁的字。然后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镜、珠”等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拓展《甲骨文的故事》。
这节课上,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对汉字的起源了解的更清楚,对汉字的兴趣更加浓厚。
比较成功的地方:这节课,通过讲解“贝”的起源发展与演变,学生不仅在音、形、义这几方面很好地掌握了“贝”字旁的生字,而且也对汉字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浓厚的探究的兴趣。
不足之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还不太到位与及时;指导书写上还需要更加细致;应该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多进行一些朗读指导。
故事的教学反思8
一、教材分析
自1825年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发明并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能使用的蒸汽机车正式运行到现在,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已经发展到了现代化的磁悬浮火车。这是震撼世界的科学创举。
本文是一篇介绍火车种类的常识性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的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事情,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词语]:机车、蒸汽、内燃、电力、磁悬浮、
飞驰而过、夕发朝至、世界屋脊、
奇怪、鼓励、明白
2、如果把这些分成三类,你会怎么来分呢?
一类:机车、蒸汽、内燃、电力、磁悬浮、(跟火车有关)
一类:飞驰而过、夕发朝至、世界屋脊、
一类:奇怪、鼓励、明白
3、你看到过火车是什么样子的吗?(引出火车是长长的)
4、用课文第二段话中的句子引:
让我们一起到火车的故事中去找找答案。(板书课题)
如学生通过课前的自读课文回答,是由机车带动的,师过渡语: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5、引出第三自然段,
二、精读第3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第三段,标出共有几句话。
2、师问:这么长的火车车厢,一节连着一节的,靠什么带动呢?
引导生接:原来,一节一节的车厢是由机车带动的。(理解“机车”就是“火车头”)
3、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哪几种不同类型的火车?(师板书:蒸汽 内燃 电力 磁悬浮)
4、深入了解蒸汽火车
A师:最早的火车是那一种…… 生:最早的火车是蒸汽火车
B[出示有关文字介绍],指名读一读
C听了XXX的介绍,我们一起在表格里填上最恰当的???[出示文字介绍下面的表格]
D如果你是蒸汽火车,你会怎样来介绍自己呢?
(引导学生回顾:介绍时要先和大家大招呼,再把自己最主要的特点告诉别人。)
E[出示学生自述的句式]指名介绍。
F听了XXX的介绍,想不想看看真正的蒸汽火车?[出示图片]
5、小组合作学习另外三种火车
A刚刚我们用了这样的方法和步骤来学习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步骤:1、读一读;2、填一填;3、说一说。]
B请四人小组从剩下的三种火车中选择一种,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一学,开始吧!
C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D全班交流反馈
E了解了四种火车,让我们回到课文,读读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自由读——指名读
这样的火车指的是……(生:电力和磁悬浮火车),因为它们……(生:速度快、污染小)
五、略读体会(学习4—5自然段)
,《火车的故事》教案和教学反思
1、看到你们通过相互学习了解了这么多火车的知识,我想说你们真能干。小明也通过查找书本了解到了很多知识,爸爸对他又说了什么呢?(齐读第4自然段)
师: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理解“夕发朝至”:“夕”是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早上,“至”是到。谁能把词语意思连起来说说?——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
师:这里的“”指的是第一次提速,现在已经是第六次提速了,从北京到上海仅需要9小时56分钟,而到明年的奥运会之前,北京到上海的火车还将进行一次提速,到时,从北京到上海只需要8小时。
2、爸爸还说了什么?(指读第5自然段)
我国正在修建的这条铁路有什么特点?(海拔最高)
(用简笔画,画出海面及山势的剖面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海拔”。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里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
000米(相当于1300多层楼高),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3、出示句子:我国正在修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等铁路修成了,火车就可以开到
“世界屋脊”上了。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师:其实,在去年的7月1日,青藏铁路就已经正式建成通车了。现在你能把这句话改一改吗?学生边说边修改
( 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火车可以开到 “世界
屋脊”上了。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4、扩展你所了解的创举
六、总结
1、师: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火车的知识,想不想驾驶火车啊?(生:想)
我知道小明比你们更想。师引读“这天晚上……”生齐读第6自然段
2、希望小朋友能够向小明学习,多问多看书,了解更多的知识!
3、下课!
七、板书设计
33 火车的故事
机车:蒸汽——内燃——电力、磁悬浮“绿色环保型”
夕发朝至:北京——上海
创举:青藏铁路
了不起
三、教学反思
经过两次试教,两次修改教案,教学设计与第一次的完全不一样。如果说第一次上的试教课是一堂常识课的话,那么,现在的才算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重在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本文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教学的内容又是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的,所以教学课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合作学习的环节。在这样的学习形式中,一方面,渗透给学生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最早的火车——蒸汽机车时,我带着学生一起学,在学完后,出示给学生看,我们一起学的方法和步骤(当然,这里的方法和步骤,如果是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和总结的,那就更好了,考虑到班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归纳概括不出来,所以我就直接出示)。让学生在接下去的合作学习中能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学习时非常投入,可见,这样的学习方法的提示,对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因此,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环节,老师不能够完全地放手给学生,要给他们一根拐杖,由“扶”到“放”,合作学习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这里还进行了口语能力的训练,合作学习中的第三步“说一说”,用比较童趣的语言来介绍自己(把自己当作火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一次说话训练,口语能力应注重平时的点滴训练。同时,也拉进了火车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更感兴趣,接受起来也不怎么困难了。因为关于四种火车的特点,是我另外加入的课外资源。
对于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与书本上的内容,应该适当地加入相关的`课外资源。个人认为,对于课外资源的利用为这堂课增添了不少色彩。有三处课外资源的引用:一、合作学习的内容——四种火车的特点,通过自己的加工处理,把介绍火车的语言变得很简单而富有童趣,又抓住了重点。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时候一下了就把火车的特点记住了。二、关于北京到上海火车的提速,这里仅是我自己的讲解,但是,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火车提速后,带来的时间上的差异。也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展给火车带来的变化。三、有关青藏铁路的介绍,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建造这条铁路的艰难,首先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理解“海拔”,又通过用房子的楼层作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在他们心中没有概念的“高度”。由于,这是一篇比较早的课文,当时,青藏铁路还在修建中。而在去年的7月1日,青藏铁路就已经通车,在这里,正好利用了这一点让学生了解这一情况,把这段文字改一改,又使学生得到了语言的训练。所以,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走出书本、走出课堂,从而丰富学生知识的潜能和储备,为学生长期的语文学习打还基础。
当然,这堂课中也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在让学生自述介绍自己喜爱的火车时,担心学生说不好,就给了学生一个介绍的句式。看起来,学生在老师间接的帮助之下,说话说得很不错,但是这样的句式却框住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就不会有自己的语言创造,也显得没有童趣了。在理解“海拔”,“世界屋脊”等词语的时候,我一心想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理解,但是,从教学只能感学生的反应看,要通过引导使他们自己真正理解是有一定困难,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也没有再强调,就这样过去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似懂非懂的。同时,也看出了我的课堂应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故事的教学反思9
今年在方老师的带动下,我们高一信息技术备课组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模块的教学上采用了“数字故事”作为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内容后,通过讨论我们确定了教学思路和教学安排,本人是这样安排和进行的:
第1次课,展示几个经典的“数字故事”作品,《云南故事》、《老师我可以不爱吗》、《爱画画的他》,告诉学生何为“数字故事”和数字故事作品制作的一般流程。
布置接下来几节课的大任务,要求学生自选主题,用幻灯片的形式讲述一个故事,故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验的事情、身边的故事、印象深刻的电影、亦或是自己的一些感触……展示“数字故事”作品评价标准。展示课时安排,第1周设计数字故事脚本和收集素材,第2—3次课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作品制作,第4—5次课展示学生作品和评价。
布置本周的任务,编写数字故事脚本(为了让学生重视这个作业和便于检查,我印了脚本表格模板发给学生),收集图片素材和背景音乐素材(因为学校网络较慢,我要求学生课外收集。鉴于部分学生家里无条件上网,我要求没条件上网的同学要先设计好脚本,让可以上网的同学帮忙收集素材。为了防止部分学生找不到合适的素材而放弃,我跟学生强调图片素材不用那么精确,只有符合故事情景就可以。)。要求学生在下周周一前完成脚本设计,素材在下周上课前一天打包后注明姓名发到老师制定的邮箱。
布置完任务,剩下的时间让学生观看“数字故事制作要点”课件,了解数字故事制作方法和要点。
学生由于一开始就给我展示的数字故事作品吸引住了,很多学生都耐心地观看课件,还有个别有带纸笔的学生认真做起了笔记。
第2周,周一上午课间操时间,我就去各班收脚本。4个班,平时表现比较认真的2个班级大概收了80%,其他两个班大概收了60%。经过几轮催促,在第2次课上课前一天,只有个别学生没有上交脚本。通过检查脚本,大部分学生都比较认真,都按照老师给的格式,设计好故事情节。素材收集方面,出乎我的意料,几乎所有同学都有发素材过来。之前调查发现,每个班只有一半多一点的学生家里有条件上网,这次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找到素材,我觉得归功于两个方面,一是老师展示的“数字故事”吸引了学生,学生对数字故事产生了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另一方面,是我这次工作做得比较细,跟学生强调图片素材不用那么精确,强调没条件上网的同学先设计好脚本请可以上网的同学代劳。
第2次课,进入数字故事制作的教学。先给学生介绍PPT插入新幻灯片、设置幻灯片背景、文字加入和插入图片的.方法。布置本节课任务:按照脚本,添加幻灯片,设置幻灯片背景,添加文字和图片。要求学生本节课至少完成整个作品60%以上文字和图片的添加。
通过检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老师的要求,只有个别基础较差打字较慢的学生只完成少量素材的添加。
第2次课,介绍动态效果设置和自动播放设置。对于比较难的操作,我都事先制作了操作录像挂在我上课用的“揭阳一中信息技术教学辅助网站”上,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快速查看老师给的帮助视频。这里给大家推荐两个视频录制软件,可以录制gif格式的操作录像。一个叫“亦思屏幕录像截图专家”可以录制比较清晰的gif格式操作录像,一分钟视频大概10m。另一个叫“Gif—gIf—giF”,也是录制gif格式的操作视频,因为压缩比较大,录制的视频不太清晰,但视频容量非常小。大家可以把录制的gif格式操作录像,挂到局域网教学辅助网站,或webquest教学网站上,学生可以很方便查看,如果不用网站的形式,用资源管理器打开的话,学生不太习惯,而且打开太多窗口,电脑也容易死机。
考虑到部分动作较慢或追求作品完美的学生不能在第3节课结束前完成作品。我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在上课当天放学后或中午时间到电脑室加班。
第3次课,介绍背景音乐设置。这个是难点,我反复跟学生强调音乐文件要和PPT放在同一路径,并一起提交。
要求没能按时完成的同学在当天放学后到电脑室加班。
第3次课后的那一周,我开始检查学生的作品。
检查学生数字故事作业,是我这个月来最开心的事。通过作品,了解学生的思想。很欣慰,学生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都积极向上,或引入思考,或催人奋进。很多学生都选择了亲情、友情、励志、环保等主题,很多作品都可圈可点,这个时候我已经忘记了这次作业技术的性质,陶醉在与学生思想情感的沟通。每检查一个作品,我都慎重地写下了我的观点,或鼓励学生,或表达我的看法。
我觉着这次作业是一次很好的德育教育。这次查作业,给学生写评语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交流方式,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我也可以趁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收买”人心。
故事的教学反思10
上周三,我上了《渔夫的故事》一文,《渔夫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故事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讲完课,一方面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更重要的是对这一类文章到底如何教进行了深刻地反思。略读课文到底应该怎么教。叶圣陶先生讲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我认为,略读课文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学生积累(准备)的阅读方法的应用,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训练,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至于问题的解决,那仅仅是编者为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训练阅读能力所搭建的一个平台,创设的一个凭借。编者的真正的意图,不只在阅读任务的完成,而主要在阅读能力的.训练。
因此,在教学《渔夫的故事》这一课文时,我首先考虑的不是我要教给学生什么,而是我要让学生去做什么、学什么。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到了合作阅读,学到了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学生展示了自身的朗读能力;学生知道了当遭遇险境要运用智慧的力量去自救;更高兴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面以《渔夫的故事》为例,来具体说明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教什么。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以及对学生平日能力的掌握,我认为这篇文章学生是完全能够独立学习的。因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一读知内容(通读全文,了解内容);二读击重点(理解渔夫的智慧);三读谈感受(感悟生命的智慧)。最后,找准“练笔处,讲究读写结合
一读知内容,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为完成这个任务,老师让学生回忆,在平时学习中,我们是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了解故事的大致意思的。一开始,应认真读课文(轻声读或默读),同时用笔画一画关键的词句,记住一些主要的情节,如故事发生的时间,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有哪几个人物,这几个人物构成了一件怎样的事,结果怎样。同时给孩子提示,魔鬼的命运自始至终和一个道具有关—————黄铜胆瓶。学生初读《渔夫的故事》,用以上边读边思边动笔、从具体到概括的阅读方法,很快完成第一项任务。
二读击重点,渔夫怎样战胜魔鬼的。
完成这个任务,同样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前几课中深入理解、领悟故事的学习方法。我教这一课,学生抓住重点部分深入领悟的时候,采用了“多读几遍课文,想想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抓住重点句子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并且以“—的魔鬼”,和“——的渔夫”,加定语的方法,体会魔鬼和渔夫的性格。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评价任何事、任何人要做到有理有据的好习惯。
三读谈感受,感悟生命的智慧。
在讲完了渔夫怎样战胜魔鬼的,我趁热打铁,问道:“你想对渔夫说些什么,你想对鬼说些什么”,问题一出学生回答的积极性极高,有的同学说,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有的说,要学习渔夫的自信,有的说要学习渔夫的沉着冷静,还有的说:面对狡猾的敌人我们一定要看清他的本性,果断的做出抉择……继而我问,生活中当你遇到比你强大的敌人时,你该怎么做?学生说,要用自己的智慧战胜敌人,千万不能硬碰硬。还有学生说,要和敌人斗智斗勇。此时此刻,“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的主题已不言而喻。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可见正确的引导,并且放手让学生去说,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最后,找准“练笔处,讲究读写结合。
叶圣陶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指出:“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有关联,阅读得其道,无论是在思想吸收或者技术训练方面都是写作上的极大帮助”。语文课本里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应找准“练笔处”,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练笔中达到统一,使三维目标在练笔中达到整合。因此在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想象假如渔夫是在第三个世纪救了魔鬼,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对话?这既是对课文的内化,又激发了的想象,有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很多不尽完美的地方:本课语言生动形象,我虽让学生找了,理解了,体会了,也读了,但对学生朗读指导得太少。正像郭妮老师所说的“理解是为了更好的读,而读又却能更深的去理解。”当然还可以让学生演一演,由于时间关系,也只放到了课后,还有很多遗憾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以使自己更快成长。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指导,谢谢大家!
《渔夫的故事》是一篇自读课文,这节课我的进步之处是,比前几节课更加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可以运用文本进行教学,而不是粗略的升华课文主旨。
故事的教学反思11
《名字的故事》一课分为2课时执教,在时间的布置上比较富余,第一教时主要学习写名字,用名字的笔画线条巧妙地分割画面空间。开始创设了召开新同学见面会的活动情景,以书写名字、传送名片的形式交流,同学反应热烈,在交流中增进了相互了解,融洽相互感情。由于习惯影响,一个班级上下来,发现同学写的名字普遍偏小,笔画拘谨。对此,我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调整了教学战略。我采用同学作业当场反馈比较的形式,让同学看看比比谁把名字写得很大,很丰满。形象直观的比较一下子使同学发现把名字写大的优点。为了协助同学克服写小字的缺点,我采用诙谐方式,要求他们写得“大名鼎鼎”、“顶天立地”,同学易记易学,饶有兴趣。后来,把这环节空虚到教学设计中。同学通过涂一涂、练一练的绘画实践活动,掌握了基本的色彩平涂方法和接色法,有的同学还学有余力,教师就鼓励他们大胆变化,探索运用其他的方法和资料创意表示,组合成“名字的故事”画面。有的用绳线绕知名字,再填色,有的则先画好彩色底版,再用漆笔画写名字……用综合方式表示无限创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同学在写名字、填颜色的过程中,有局部同学的作业颜色很花,五颜六色的,却识别不出写得什么名字。教师可建议同学从这几方面调整修改。(1)把用浓重、粗黑的线条把字的`笔画加粗、加重。(2)调整色块,用刮蜡、罩色等方法减淡色彩的对比度。
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有些同学表示得相当积极出色,而有个别的则表示淡漠,像个旁观者。如何调动这局部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同学都动起来。我想可以通过谈话、做游戏、与老师、同学合作描绘表示等形式,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融入教学过程,在愉悦的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审美素质,让每个小朋友都有发展。
故事的教学反思12
在庄子的《惠子相梁》中,最后一句是: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乎?翻看了本课的教师说明用书,对本句的解释是:现在,你想要用你的梁国来威胁我吗?在这种翻译中,把“以”理解为“用”,把“吓”理解为威胁。
但是根据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我觉得这句话更应该理解为:“现在,你想要因为你的梁国而对我发出“吓”的声音吗?”在我的这种翻译中,我是把“以 ”理解为“因为”,把“吓”理解为“发出“吓”的声音”,因为我觉得在庄子讲的那个关于凤凰的故事里,庄子是把自己比喻作志向高洁、淡泊名利的凤凰,把惠子比喻作猜忌君子的'猫头鹰,把梁国的相位比喻作腐鼠。猫头鹰对凤凰发出“吓”的声音,是因为它害怕凤凰把它的腐鼠拿走。
而惠子对庄子的这种行为,庄子认为也如同猫头鹰一样,是因为害怕庄子把梁国的相位拿走。所以这个“以”理解为“因为”更好一点,只有这样,才能与前面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而教学用书上的这种理解,却把故事和最后这句关键的话脱离开来,我觉得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事的教学反思13
在镇级高效课堂达标活动中,我执教了北师大版六年级第二单元第二课《索桥的故事》一课,《索桥的故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主题单元“遗迹”的一篇精读课,该文是作家巴金去都江堰参观时有感而发写的一篇散文。索桥的故事不是在写桥,而是在于写与索桥有关的故事。通过介绍故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特点,揭示文章的主旨。可以说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
上完这节课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的教学预设环节和生成以及教学预定目的进行深刻的反思,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有效,真正落实 “ 惜时增效,轻负高效”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这节课反思如下:
《索桥的故事》这篇文章故事简练,意蕴深远,但“索桥”什么样?在哪?它有什么作用?什么时候修建的?它有什么故事?这些问题对于学生都是陌生的,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及本课的特点,教学中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然后,我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列出提纲。再根据提纲和文章的内容,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对照图画,引起联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合作交流,倡导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在与文本交流的过程中,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再次,我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分析让作者感动的是什么,他得到的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是什么?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然后来概括每一段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学习文中所赞美的牺牲自己,造福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了解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和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即“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本文以索桥为线索,以故事为内容,以人物的精神为主题。索桥造福于人民,写索桥是为了歌颂造福于人民的人。都江堰是造福百姓的工程,二者相呼应,深化主题。本节课我感触最深的是在解决“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这个问题时,我班同学回答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和何公何母修建索桥都是为后人造福,都勇于克服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是真正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了。窗体底端
成功之处:
1、本节课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如:批划从哪些方面介绍索桥,了解索桥的特点,争当小导游,师生简介索桥,了解索桥的故事,体会人物品质,理解李冰父子、何公何母、勇士丹柯又一颗伟大的心。学生思维的火花再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学到了新知,激活了课堂,提高了效率。
2、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自读自悟索桥的特点,发生的故事,蕴含的道理,生活中的故事,自己今后应做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真正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入情入境地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3、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本课争当小小导游的设计,找生活中更美、更好的故事,课上小练笔今后自己想做一个怎样的人,充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一个个精彩的介绍,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思想的洗礼,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深化了课文的中心,完成了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
1、本课的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我的目的是启发孩子,培养阅读能力,但是并没有给孩子一个太大的想象空间,比如交流“当同学们你站在这样的桥上会想到什么?”“索桥给你什么样的启示?”等等这些问题时,如果同学们能把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的说一说,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
2、没有把作者的游览顺序和整节课有机地整合起来,课堂生成一些环节有些不尽人意,让学生去读故事,一些同学放不开,没有做到入情入境,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品质体会得不太到位,介绍索桥时,学生读得不太充分,今后应多加强训练。学生在发现更美、更好的东西时,学生的思维没有打开,应多联系实际生活。
总之,经过反思自己找到了教学中的得与失,今后会发扬长处,克服不足,上出高效率、高质量的课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地努力。
故事的教学反思14
自从和同事约定每个星期互听互评一节课之后,我就开始认真地准备着每一堂课了。为了能上好今天的课,我花费了2个多小时,自我感觉准备得比较充分。
上完课之后,第一感觉就是课完全按照我事先设计好的路子进行了。同事首先肯定了我课的优点:实实在在,没有花架子。这也是我一贯奉行的授课原则。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同事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我的问题:
1、课前准备不充分。生字词教学在三年级依然是重点,我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课文中的生字词,应该课前就写在小黑板上,课堂上直接出示,既节省时间,又能让学生有整体的印象。虽然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生字词的能力,生字词不需要一个个教,但还是需要整体出示出来,整体检查自学情况。
2、指名读书的方式不正确。在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时,我采用开火车的方式。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书,容易使部分孩子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反正也没找到我读,就可以不认真听了)。采取随机点读的方式,可以促使每个孩子都集中注意力倾听同伴的'读书情况,因为老师随时都可能叫他把同伴正在读的课文接着读下去,若不注意听,很可能接不上。
3、缺少教学机智。当有学生问:“五六十里路究竟有多长”的时候,因为我当时就没有想到合适的解释方法,就将它跳过去了。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如,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课需要不停地“磨”,水平才能得到提高。相信通过不停地努力,我们离名师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故事的教学反思15
本文重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渔夫,到还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诈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克服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本文运用对比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教学时,我避免了繁琐的剖析,而是通过领导学生朗读,以情导读,以读定悟。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学生通过前后对比,朗读、表演、模仿渔夫的言行举止的变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们一阵阵开怀大笑,正是在这种轻松协调的气氛中,狡诈的魔鬼与聪慧的渔夫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便展示在面前,谁是谁非?孩子们答复,我已经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故事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故事教学教学反思02-02
故事教学教学反思02-04
教学故事的教学反思12-03
故事教学教学反思02-02
故事的教学反思10-13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06-28
渔夫的故事教学反思06-29
讲故事教学反思02-10
我的教学故事与反思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