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2 16:52:5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1

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不同老师的眼中、面对不同的学生,绝对是不同的。

  北师大张东娇教授来校指导校园文化课例,郭云老师上的就是这篇课文。她曾在指导课中反复强调:丰厚文本,深度教学。提出让师生读读相关的'书籍。

  当我现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很自然地不收课文的限制,文本的教学简单而轻松,我把时间留给文中主人公带来的书籍资源。

  从学校图书馆,孩子们借来了《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斯格雷》,废寝忘食地阅读起来。读中,她们找到了简爱的原型,发现了与作者的相似之处,阅读课上品评人物,就成了最热火朝天的情形。不要担心落伍者停滞的脚步,无法交流时的尴尬,会无形中督促他们奋蹄阅读。

  从课内走向课外——这就是我对这篇课文最大价值的发掘。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2

  在学校组织的一人一课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生活贫困却不放弃写作,在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的指点时却遭到冷嘲热讽,出版诗集只卖出两本的重重打击下,依然不放弃,而是理智地思考,从诗歌转向写小说,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脱颖而出的故事,赞美了三姐妹不屈不饶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讲完后,我总觉得有很多想法值得写下来,以便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

  反思之一:研读文本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前我认真反复地读课文,教参,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上网查阅有关文本的分析,直至自认为对文本的重点、难点都理解了。

  反思之二:研究本班学生的特点。因为是刚接的新班,对学生的了解我差不多从第一堂课开始就留心。哪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哪些学生理解能力强,哪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以及哪些学生存在什么问题,我都一一记在心中,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正确引导。

  反思之三:虽然对文本已经认真研读,但后来在教学中还是发现了漏洞。如:“小草”和“大树”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一次是课题,第二是骚塞给夏洛蒂的.回信中提到,第三次是结尾部分,备课时我认为“小草”就是指“成功之前的夏洛蒂三姐妹”,而“大树”就是指“成功之后的夏洛蒂三姐妹”,但是,在教学中我联系上下文发现,其实三次所指并不相同。骚塞的信中所言是指“女人”和“男人”,只在第三处才是喻指三姐妹。

  反思之四:老师的语言要精炼,教学要富有激情。老师在教学中犹如演员,角色的把握非常重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用恰当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并做到随机应变,是一名好老师必备的教学品质。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3

六年级语文《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小草和大树》一文介绍了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三姐妹不甘命运的摆布,在经历了屡屡失败之后,仍不懈努力凭着顽强的意志向着人生理想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典型事迹。

在本节课教学时,我从“逆境”入手,感受夏洛蒂所遭遇的'一系列不幸与打击,然后感受夏洛蒂坚持不懈、坚强不屈、顽强拼搏取得了成功。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探究交流、说话练习,抓住文本,抓住“语文味”去感悟。如:第2自然段中,写到夏洛蒂母亲早逝,生活贫困,她要维持家庭生计,吃过很多苦。我设计了说话练习:炎炎夏日,别的小朋友在——而夏洛蒂在——-;寒冬腊月,别的小朋友在——而夏洛蒂在——;通过说话交流,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夏洛蒂的家庭不幸,吃了许多苦,却始终没放弃学习。

当然,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我觉得这节课是我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多努力:1、对各教学环节内容以及时间的把握上还要再精心推敲;2、走出朗读的误区,语文课堂重视朗读,但不能做无谓的朗读,除了要进行朗读指导,还应适当的进行朗读示范。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4

  教学《小草和大树》一课,我扣住“以长篇小说《简爱》著称于世的夏洛蒂勃朗特,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这句话中的“逆境成才”来展开教学,先从“逆境”入手,让学生读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夏洛蒂勃朗特遇到了怎样的逆境?学生通过静思默想后,基本能回答。我就适时进行点拨与小结:

  (1)家境贫寒,失去亲人,自谋生计,生活艰难;

  (2)写诗希望破灭,遭受训诫,打击沉重;

  (3)一败涂地,损失惨重。

  在这一基础上,我这样问:“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逆境会怎样呢?”学生交流后,我话锋一转:“但夏洛蒂成才了,还有她的两个妹妹。”接着就出示文章最后一段,让学生感受她们三姐妹取得的辉煌成就。“那她们凭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呢?”我抛出了这个问题。

  接下来,就让学生默默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并在令你感动的地方写上批注。几分钟后,我终于等来了学生精彩的.发言:“我从尽管成年累月在艰难中谋生,她们却始终……这句话读出了夏洛蒂她们心中的信念非常坚定,她们渴望成功。”“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她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打不垮她。”“我从夏洛蒂和两个妹妹没有悲观退缩……

  这句话体会到了她的智慧,因为当一条路被堵住时,她就另辟蹊径。”“三姐妹以罕见的精神毅力……这句话让我感悟到她的发愤、坚持、韧性。”……交流完,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些词语:信念坚定、不屈不挠、慎重选择、孜孜不倦、争分夺秒等词语。这时,“为何把夏洛蒂的生命比作沙漠中的仙人掌?“为何说她是逆境成才的典范?”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5

  《小草和大树》是一篇充满人文气息的课文。它讲述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姐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发奋努力,坚持写作,最终由“小草”变为“大树”,成为震惊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故事。文章表现了三姐妹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歌颂了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教学时我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去感悟形象。首先我引导学生人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其次,我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在教学中提出这样的问题: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用笔把表现主人公艰难谋生的词句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替富有人家带孩子”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就和弟妹们在家里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抓住“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都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

  综上所述,本节课我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进行“导学、质疑、存疑、评议、解疑”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同时,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今后我还应该努力做到:事先要加强对教学预案的构想,只有准备充足了,构想充分了,上课时的自由度才会大起来。正如有位老师说得好:“多给学生一点空间,老师就会多一份意外的收获。”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6

  教学一开始在学生初读课题的基础上让他们说说你眼中的“小草”、“大树”。然质疑:那么这篇课文是不是讲述了大自然中的“小草和大树”呢?这样的设计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了,纷纷告诉我这篇课文讲述的内容。那么课文中的“小草”和“大树”分别又指什么呢?由于课文中的小草和大树有着深刻的含义,初读文章学生是很难把握的。只有逐步向文本行进,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所以第一课时我并没有过早地进行点拨指导。在第二课时一开始我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出现了3次,一次是在课题,一次在骚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所以,我先出示了“骚塞的回信”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骚塞回信的冷酷其实就是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小草和大树”分别指的是谁呢?学生说:“小草”是夏洛蒂,“大树”指的是“骚塞”。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领悟出回信中的`“小草”也指的妇女能从事的事业,“大树”也指的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小草不能变成大树,小草就是小草,大树就是大树,板书:不可能。随即我再出示句子“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这句话怎么理解?学生:“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取得了巨大成功,她们用自己的努力使‘小草’变成了‘大树’”。

  板书:可能。那这里的“小草”和“大树”有指什么呢?学生有些为难。我笑着说:“孩子们,等我们学完课文,你定会豁然开朗的!”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向文本的纵深行进。体会夏洛蒂姐妹面对不幸时具有的钢铁般的意志。在这学习的基础上,再来解决文末那句话里的“小草”和“大树”有指什么呢?可谓是水到渠成了。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人生。

  教学重点:

  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教学难点:

  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

  学生交流对大树和小草的认识。

  课文所写的夏洛蒂.勃朗特成材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

  二、自读课文: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

  嗷嗷待哺 要强好胜 节衣缩食 脱颖而出

  寥寥无几 惴惴不安 孜孜不倦 大名鼎鼎

  2、读后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四、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1、默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节):概述了《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以为在逆境中成材的典范。

  二(2-4):讲述了生活在极度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坚持学习、写作,不断遭受着打击与失败。

  三(5-7):讲述了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经过慎重思考,从写诗改为写小说,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终获成功。

  五、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六、指导写字

  第2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段

  1、默读,文中把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什么?

  2、认识仙人掌花吗?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感受到主人翁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生命力。)

  三、学习第二段

  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课文,说说主人公遭遇到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翁是怎样艰难谋生的?用笔把表现主人翁艰难谋生的词语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1)抓“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一连串生活细节体会主人翁为生活而奔波而忙碌的形象,感受主人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

  2)抓“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在家里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翁热爱学习、要强毫升的性格。

  3)抓“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翁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

  1、在写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1)遭遇诗人嘲讽训诫。

  2)自费出版诗集,只卖出两本。

  2、体会夏洛蒂向诗人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抓住“惴惴不安”等词语,开展对话交流,想象主人翁害怕而又充满期盼的心情。

  3、夏洛蒂热切盼望的结果怎样?

  抓“原样退回”等词语理解诗人所说话的意思。

  4、面对这样傲慢的训诫,夏洛蒂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抓重点词开展想象,体会倔强、不屈服的性格。

  5、沉重的打击,夏洛蒂屈服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学习第三段

  1、夏洛蒂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

  2、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翁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五、回顾全文

  1、交流对课题的理解。

  (通过题目鲜明对比抓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一步体会主人翁与命运和世俗的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性格。)

  2、回顾全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蒂成功的人生启示。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8

  最近,我上了一节六年级教研课,内容是《小草和大树》,这篇文章是写夏洛蒂三姐妹在遭受重重打击后,改写小说,最终成功的故事。

  这节课上,我注意了课堂的合理争鸣。在讲解夏洛蒂三姐妹改写小说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小说之路好走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绝大多数认为小说之路不好走,但有几个同学认为这条路好走,才写了一篇文章,就发表了,并轰动文坛,这不是好走吗?真的是这样吗?我让学生们再读读,再想想:是不是每个人一写作品就可发表?夏洛蒂三姐妹写小说真的没有遇到任何挫折吗?经过反复读书,学生们不仅明白了小说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还明白了成功是需要大量的积累。这种有效的`课堂争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发展了学生敢于质疑的个性。

  我还注意在教学时,以一词带动全段。在讲述夏洛蒂三姐妹创作小说时,我抓住一个词语“争分夺秒”来进行全段教学。她们为何要“争分夺秒”?她们在“争分夺秒”什么?她们是怎样“争分夺秒”的?让学生研读本段,结合“争分夺秒、孜孜不倦”进行理解,设置情境让其想象三姐妹是怎样“抢时间、抢精力”的。一个个场景在孩子的话语中再现,一幕幕画面在人们的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在回答中,大家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三姐妹那孜孜不倦创作的精神。

  不过,我觉得本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本课教学内容偏多,来不及讲;

  二是段落之间的衔接不够自然,过渡语句不够精彩实用;

  三是对个别重点段落的讲解不够到位,学生的了解有失偏颇;

  四是课堂学习气氛还不是太浓厚的……

  “吃一堑长一智”,通过这课的教学,能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这是非常好的事。我相信:今后,我会不断完善自己,使课堂发挥更大的效用。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9

  小草怎样变成大树

  ——

  《小草和大树》主要讲了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教学之前,我就作了认真研读,觉得这篇课文很多地方都值得引导学生品读理解,小草和大树有着深刻的含义,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有文本的内涵,更有做人的道理。

  教学中,我始终抓住课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小草”和“大树”的内涵,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共出现了3次:课题、骚塞的回信中、文末。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形成的鲜明对比,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发人深思。文中将“小草”和“大树”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将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将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树”,体现了夏洛蒂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付出的艰辛努力,让学生明白在自然界中,小草虽然不能变成大树,但在文学界里,夏洛蒂姐妹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整个教学过程不能用流畅来表示,不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感悟到的应该是丰富的。

  最后,我布置了拓展题,供学生想象和思考:

  1、你想用哪些名言警句来概括夏洛蒂三姐妹的成功?

  2、这篇课文对你有哪些启示?

  3、三姐妹成名后,假如在一次宴会上遇到了骚塞先生,此时,她们会说些什么呢?

  多元作业,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运用,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能也得到了提高。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10

  小草和大树在文中有着深刻的含义,学生只有对文中的小草和大树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轻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词义以及学习课文呢?在学生对小草和大树在身份上有了整体认识后,我引导学生再次认真读课文,并概括全文内容,随后聚焦“文学”一词,再引导学生从“文学”方面思考小草和大树的代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对文中的'小草和大树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这样的教学避免了在课堂上对小草和大树的内在含义的枯燥讲解。

  第二课时我抓住第一小节中的“艰辛、壮丽”展开教学。先请学生找出夏洛蒂姐妹遭受的不幸——家庭不幸的逆境,遭遇训诫的逆境,出版失败的逆境,再仔细品读,感受三姐妹遭受的苦难与失败,这些“逆境”和第一小节中仙人掌的生存环境是一样都是恶劣的。接着,朗读三姐妹的伟大成就,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一个反差,遭受这样的逆境是如何取得伟大成功的呢?于是再抓关键词“钢铁般的意志”请学生分别对应三处逆境找夏洛蒂姐妹是如何对待的。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夏洛蒂姐妹做法的词语、句子,体会她们三姐妹的坚定的决心。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11

  通过三个学生都熟悉的大人物以及两个更为熟悉的“小人物”同学,迅速拉近了师生距离。同时巧妙地暗含着题目中的“小草”和“大树”,一下子切入了文本,形成了阅读期待。我在想,如果我来设计,也许会从王宝强、曹文轩、莫言这三个更具“草根气息”的`大作家入手,出示他们的近照,链接他们的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青涩照、引人忍俊不禁的小名,也许更能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尤其对于借班上课这样特定的情境。

  那个名片,如果给学生几十秒时间让其提炼信息,也许会更好,在学生的头脑中凸显一个“大”字,从而和下文的“逆境”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冲突。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12

  11月3日,我在金城镇中心小学六(1)班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课后,工作室全体成员,集中评课。执教此课,主要目的是想提供一个课例,组织工作室成员评议,使大家在评议中展现各自的语文教学思想、课堂艺术观点,以便使这一崭新的团队,在相互的碰撞中,激起智慧的火花,增加相互了解,增进对“书香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理解。

  课后,自我反思如下:六(1)班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文,已养成习惯。自主学习效果较好,课文朗读、字词学习,基本达成教学目标。课堂上,经过思辨和论,学生对本文“小草”、“大树”的内涵理解准确,对“小草”和“大树”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有了深化。在此基础上,读写结合的渗透,有所实现。然而,该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尚存形式化的刻板倾向,尤其表现于开卷之后,抓主要内容、抓要点的意识不清晰,方法不娴熟,以致于降低了对文本内涵理解的深度,淡漠了对作者谋篇布局之匠心的体悟。因此,教案设计虽然试图抓住课文的核心问题披文入境,解读文本,体悟内涵,展开语言训练,但是,由于“预设”离开了学生的实际,还是没能产生“灵动”的实效。此课,对“书香课程”思想指导下的文本解读、简约处理教材等方面有独到之处,但至少相对于六(1)班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要求之高还是过于理想化了。

  评课时,大家从教材处理、教学环节设计、语言文字训练、教者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展开了讨论。虽然大家初次“碰撞”,出言满含“礼貌”的谨慎,但大家交流的坦诚,对教学的较真仍然表露无遗。由此可见,工作室成员个个后劲十足,大有发展的希望。但是,有一点值得重视和深思:大家的评议,基本建立在学生当前阅读量有限的阅读水平状态,对学生大量阅读之后,语言文字水平可能呈现的灵动状态缺乏足够的认识。为此,将来的研讨,有两个重点工作急待上马:开展“书香课程”的理论研修;尽快在各自班级开展实质性的大量阅读。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整理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分析】

  本课是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的许多植物,和以往观察和描述以及栽培植物的实际体验,进一步引领学生对植物进行观察、比较和分类。通过对植物茎的比较,认识到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比较完成《科学同步探究》P9对比表格。

  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

  3、总结:从以上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教学反思:

  本课的“草质茎”、“木质茎”、及“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概念的呈现上略显生硬。可以在介绍完四种草后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茎有什么特点(茎软、细),然后介绍说这样的茎就叫“草质茎”,在请同学们说几种草质茎的例子。然后对比我们之前学习的树木,它们的茎是硬的,粗的,那么这样的茎就叫“木质茎”,然后再请同学们举几个木质茎的例子,这样的过度的相对自然了。另外重点“维恩图”的处理,是本节课的难点,我是把它放在最后讲解,但其实更好的方法是在课进行的过程中先将小草的特点一点点的呈现,这样等讲解维恩图的时候小草的特点已经在黑板上了,这样便于学生讲出大树的特点,在前一段讲小草的特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提示或者补充,但在讲大树的特点的时候就要放手让学生去讲,这样有扶有放,教学方法上更全面。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14

  (一)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在学生观察比较香樟树和狗尾草的特点后,我让学生明确维恩图的操作方法:先把大树和小草的特点分别写在各自的框里,然后对照两边的特点,把共有的特点写入交*的位置,再把两边共有的'特点划掉。让学生第一次就牢固掌握这一种学习科学的有用工具。

  (二)我对本课的实施过程进行了变动,课一开始在引出狗尾草之后,我先带领孩子们去校园里寻找并小心的采集狗尾草,然后在教室里展开小组观察交流,完成对狗尾草各部分特点的了解,最后,讨论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结束本课。课刚结束,听到有几个学生在交流:科学课真有味道!心里感到非常的欣慰!做一个受孩子们欢迎的老师一直是我的追求。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15

  《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的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这个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勃朗特和两个妹妹不屈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读了几遍课文后,我掩卷沉思,进行梳理:这篇文章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什么呢?我又对文章细细进行了梳理。课文主要描述的是两部分:一是她们遭遇的逆境;二是她们的坚持不懈、发奋努力。这两部分内容在处理时是“平分秋色”还是有轻有重呢?我上网查了一下有关的课例,发现老师们在上这课时,基本上是用“平分秋色”的方法处理的,先品“遭遇逆境”,再品“不懈努力”。看完优秀课例,我又继续梳理自己的教学思路,我想读文后给我留下影响最深的是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那么学生读文后大概也是如此。我又想,编者之所以把这篇课文选进教材,从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来看,也是想培养学生们遭遇逆境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吧。我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应该给学生留下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态度,是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从写法上看,这篇文章有四大特色:一、中心明确,证明有力;二、描写人物,个性鲜明;三、恰当议论,深化中心;四、运用比喻,表述生动。“中心明确,证明有力”在以前学过的多篇文章中都有体现,“描写人物,个性鲜明”在前一单元《负荆请罪》、《船长》等文章中已进行重点学习,“恰当议论,深化中心”是学过的《谭千秋》一文的主要特色,衡量下来,根据一课一得的原则,我把“运用比喻,表述生动”作为本课重点学习的写作方法。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生的“输出”——写,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有写作训练的意识,抓住“读写结合点”,有效进行说、写迁移训练。但我认为说写训练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为教学内容服务,对品析人物形象有帮助,不能为了写而写。从本篇课文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时间等方面衡量,我决定在品读骚塞的话后,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所以,在进行教学预设时,经过慎重考虑,我打算采用“弱化‘逆境’,强化‘努力’,兼顾比喻,有效迁移”的处理。

  在第一课时的末了,我引导学生制定第二课时的目标,经过讨论,制定的目标如下:1.品析人物形象;2.学习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伊始,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继而,我引导学生进行了第一次探究: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不是一篇写植物的文章,作者是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板书:比喻)作者是把什么比喻成“小草”,又把什么比喻成“大树”呢?因为有了第一课时的读书基础,学生浏览课文后,很快通过交流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把“小草”和“大树”板画在黑板上,小草矮小单薄,画在左边;大树高达繁茂,画在右边。接着进行了第二次探究:作者为何把没有成功前的三姐妹比作“小草”,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这次探究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阅读“逆境描写”部分,通过读书感受她们的艰难。组织交流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第三次探究:你认为三姐妹是靠什么把“小草”浇灌成的“大树”?请默读2-7自然段,圈画有关词句,简单作批注。并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去探究思考、阅读批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集体交流,在交流时重点引领学生去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通过引导学生个性解读并朗读骚塞的话,相机进行补白说话训练:

  夏洛蒂心想:

  艾米莉和安恩说:

  以此来感悟三姐妹的不屈服。通过她们的转型感悟她们的聪明智慧,通过朗读她们的勤奋,感悟她们的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在解读最后及第一节文字时,抓住几个比喻句感受三姐妹成功的来之不易和顽强意志,并相机补充马克思、萨克雷、毛姆等人对三姐妹及其作品的评价:

  马克思把夏洛蒂和大作家狄更斯、萨克雷并列,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她是最最出色的小说家”。

  萨克雷说:“《简·爱》使我非常感动,非常喜爱。请代我向作者致意和道谢,她的小说是我能花好多天来读的第一本英国小说。”

  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毛姆将《呼啸山庄》评价为世界十佳小说。

  通过阅读评价,学生进一步深化了认识。

  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我相机把不屈不挠、顽强意志、聪明智慧、勤奋几个词语板书与“小草”上方,并及时小结:正是靠着“不屈不挠、顽强意志、聪明智慧、勤奋”的浇灌,“小草”才成为“大树”的。接着出示几则有关逆境成才的名言:

  逆境是人生中最好的`大学。(别林斯基)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松下幸之助)

  并非每一个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常是幸福。经过克服的困难不但给了我们教训,并且对我们未来的奋斗有所激励。(波普)

  通过读名言,学生进一步明白了,无论遭遇怎样的逆境,只要有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再加上聪明勤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学生们进行了自主、充分地探究,在集体对话交流中进一步碰撞、明晰,在朗读中品位感受,再加上板书的形象,课末,学生很容易地进行了“自主总结”。

  我们六年级组“同课异构”的主题就是“自主总结”,通过解读自己备课的心路历程和课堂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综合组内老师的上课情况,我也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总结”进行了自主总结:

  一、明确的学习目标为“自主总结”指明了方向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指出:“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学生达成度高,是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标志。在教学起始阶段提出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在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这是避免学生盲目被牵的关键所在。”课始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目的、任务,并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学习活动,在“自主总结”时针对“学习目标”将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就会学有所获。如《船长》一文,经研讨,黄智、范妍妍、刘影三位老师确立的学习目标为:1、感悟人物形象;2、学习写作方法。感悟人物形象指向的是文本内容,了解文本塑造的“船长”这一人物形象,感悟他的精神品质;学习写作方法指向的是文本形式,关注作者是如何塑造“船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关注的是表达。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再通过探究、交流,深化认识,“自主总结”也就避免了盲目性。

  二、深入的自主探究为“自主总结”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读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探寻答案,从而有所发现。自主探究时应以读书为主要活动,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学中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达到自悟,同时对疑难问题和自己的理解感受进行圈画和批注。如黄智、刘影、范妍妍三位老师在《船长》一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中语言描写的探究;杨晶主任在《小草和大树》一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逆境描写作用的探究以及对“小草”如何成长为“大树”的这一问题的探究;徐瑞兰主任在《学与问》疑问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两个事例的探究。正因为学生有了主动探究和发现,才有了在“自主总结”时对经验的总结、对知识的归纳和认识的深化。

  三、充分的自主交流为“自主总结”拓展了思路

  讨论交流就是让学生汇报自学情况,说一说自己懂得了什么、是如何知道、如何想到的。可以采用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的形式。在交流时,教师既要为学生充分表现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思维互相碰撞中产生火花,又要体现主导作用,肯定正确,纠正错误,补充提高,系统归纳。我们六年级组的每位老师,在自主交流时,都展现了很好的驾驭能力。而且,在交流时,老师们都注重引导学生把书读好,通过读去深入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品质、体会表达方法、理解文本内涵。通过充分的交流,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形成了全方位、多思路。在自主总结时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去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

  在自主总结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对当堂所学、所获进行系统的梳理,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写作方法、收获启迪等方面进行总结,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有所习得、有所发展。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06-26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09-09

《小草和大树》的教学反思06-13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06-13

小草和大树的教学反思06-13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12-16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10-30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04-07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