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
本节课设计很科学,自主阅读期间学生解决了绝大多数知识上的困惑,通过阅读后的组内帮扶、知识梳理,强化、巩固了基础知识。
本节合作交流环节重在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培养,通过问题“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异同”、问题“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和营养方式”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通过问题“假设你手上有100个细菌,其繁殖速度为30分钟一氏,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培养学生解读、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问题“外科大夫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消过毒的口罩和手套”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存在的不足:
孢子与芽孢的区别学生自主学习时理解不够到位,通过教师精讲,能清楚孢子是生殖细胞,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但接触到实际应用问题的时候,仍不能灵活应用。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2
陆地生活的动物
这堂课我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资源利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教学,通过学生调查、资料收集、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围绕“陆地生活的动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这同一主题,我确立不同学习小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图书馆、报刊、杂志以及网络资源,寻找与主题相关的信息与资源。同时,各个小组还配合超市、动物园等本土资源的.社会调查,分别制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小组间互相进行展示、比较和评比,最后,所有的学生对所有的成果进行一定的讨论和分析,发表意见,互相交流。这个过程不仅使得部分同学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得以训练,而且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通过部分同学的展示,都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在这个过程的学习中,学生也不再是只有单纯的听、看,没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各种媒介提供的资源环境,开阔思路,极大的扩充了知识量。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3
本节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产生运动的结构基础,另一方面是介绍运动是如何在骨、关节、肌肉的配合下产生的。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很难理解,需要教师运用直观道具辅助教学。为此在介绍产生运动的结构基础时,使用直观材料——关节和骨骼标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好地认识各个结构,尤其是关节的结构,通过开展讨论,学生经思考得出结论,关节使动物的运动灵活。
“在运动产生的过程”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学,让同学演示运动是如何在肌肉、骨、关节的配合下产生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演示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的模型只做了一组肌肉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教材在前面虽然已经对动物的运动方式进行了介绍,但并未涉及运动的结构基础,教师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以便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
关于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关系,通过学生上体育课的感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理解运动的产生是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产生的。
本节课有一些不足之处,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较少。如道具演示不够直观,讨论太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对材料加以选择,以达到科学、准确地演示。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课题包括的范围比较大,知识比较零散,如何把握本节目标和突出重难点很关键。另外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体验运动的产生和运动的意义至关重要。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主要从这两方面为突破口,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
在课前热身环节,播放视频歌曲《健身歌》,学生可以跟着唱或做动作。这首歌欢快活泼,学生都十分熟悉,而且喜闻乐见,都会唱,跳也可以很随意,所以不但能吸引学生注意,而且能激发学生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又和运动直接相关,不但可以使学生轻松进入课堂,也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紧接着播放动物运动时优美姿态的视频,让学生欣赏,这样就由近及远,带给学生无限遐想,再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及运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出关于运动的话题。给学生以美的视听享受。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以话题的形式展开,这对我来说是个突破。因为我觉得关于运动学生知道的较多,他们会很有话说。因此我跳出了常规的教学思维,设置了三个话题,在三个话题进行中适时请出嘉宾,出示图片,给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再通过交流和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下感受新知,比常规的教学要更吸引学生注意,这样更能接近师生的距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在话题一进行中通过现场嘉宾的助演,给本节课增添了亮点,也是对身边教学资源的一种开发,再请出“神秘嘉宾”(四个人体骨骼标本)使学生对运动系统的组成一目了然,印象更深刻。在分析关节特点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易理解。在设计时此处并不是本节的重点,只需要让学生通过一些感性认识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就可以了,知道各部分在运动中的作用即可,不必占用更多的时间。
关键是话题二运动的机理,主要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来实现的。体验过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并且采用记时的形式,让学生坚持用力屈肘30秒,再谈感受,这样就轻而易举的将难点击破了。
而对动物运动意义的话题采用先给学生观看视频,与学生交流动物运动的意义,近而再说出人们生活中的运动的意义,由学生的生活入手,再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也符合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最后以这样的语言来结束本节课“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运动的话题!希望运动伴随我们的一生,让运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活力!更加精彩!”以这样富有激情的话语结束本课,我觉得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关于运动的话题不是一节课就能说完的,这样就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到生活中去尽情体会,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
通过上这节课,使我更深的体会到生物课特有的魅力!因为它的教学资源实在是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可以灵活的进行整合,许多资源就在身边。另外,在教学形式上,教育者应多创造一些和谐自然的氛围,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教育者能随意带动求知者,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获取知识。”,我们都应追求这种状态。
本节课还有一个问题值得老师们思考,就是知识的完整性更重要还是体验运动的机理、意义更重要!我觉得,一节课时间把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运动机理、运动的意义都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而且也不符合新课标的理念,看起来内容很丰富,可实际上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我认为本节课必须明确教学的重难点是运动的机理和运动的意义,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去观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受!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运动对生命的意义!因此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更重要!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等形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的机理,感受运动的快乐,才能使本节课的情感得以升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觉得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前的热身,还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一起唱起来、跳起来会更好,结尾也以师生共同运动来结束就更好了!新时期的教师就应该是演员一样,需要动起来时就应该动起来,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和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达成共鸣。
在探讨话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像一个主持人一样,做到收放自如,轻松自然,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尤其是语言的高潮迭起,会使课堂大放异彩,感觉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准备得还不够充分,对语言没有精心琢磨,尤其是对课件操作的熟练程度还不够,因此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总之,在本节课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经验源于实践。我想我在本节课中的得失将使我终生难忘,这些经验将串连成许多“快乐的音符”伴随我在未来的路途中一路欢歌!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5
在进入课堂教学过程前,根据课文内容,我还明确了这样一个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好网络及多媒体资源,但决不能把《生物入侵者》一课上成一堂生物课。这还是一篇说明文,所以必须在教学中紧扣说明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基本能力。
课堂上,我首先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导入课文,这又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留意力。在随后进行的课堂分组学习中,我对教学过程作了如下安排:①学生分小组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②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结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热烈的讨论,正确的发言,都说明他们对于课文已相当熟悉,而这,正缘于课前充分的预习。在学生就每个问题得出结论之后,我再以电脑课件进行总结,作到了知识点的清楚明白。紧扣课文内容和结构的讨论分析,使学生从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出发,把握了大纲所要求的能力和知识点。而小组讨论和电脑课件的运用,则使课堂生动活跃起来。
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加深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将抽象的生物入侵者概念变为活生生的东西,进而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当我让学生们交流小组学习成果的时候,课堂气氛再次活跃起来。无论是上讲台交流的学生,还是其他的.小组成员,都透着自信和喜悦。台上,一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电脑课件,一面侃侃而谈;台下,更流露着认真与跃跃欲试。奇妙的大自然展现在同学们眼前,神秘的生物入侵者变得真实生动起来。更让我兴奋的是:每一个小组都提出了防治生物入侵者的方法。其中更有小组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除了严防死守,防止生物入侵者入侵之外,更应该已天敌来进行生物治理,而最重要的是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当小组交流结束的时候,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告诉我:这一堂课,他们有所收获。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6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 , 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本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出色完成了查阅资料、共同探究、动手实践、课件制作、表达交流等工作,由此不仅提高了同学的多方面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课下交流和同学课上谈的感受可知,很多同学体会到:
(1) 生物学科虽然在中考课目中分数占的比例少,但在实际生活中确有用武之地。
(2)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之间有了更多合作的机会,为促进同学间和谐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3) 这种教学方式给同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求知和实践的空间,有利于挖掘同学的潜能。
(4)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原本其他科成绩较差的同学却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后在教学中会多多采用该教学方法。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7
本节是继细菌之后的一节内容,本节联系生活也较紧密本节的难点是如何真正的让学生认识真菌的结构,通过自己的观察让学生自己说出真菌的结构,自己推测去真菌的营养方式。
因为前面学过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对比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和掌握真菌的结构并推测营养方式。比如老师可以出示细菌的模式图在屏幕上,让学生找和真菌细胞结构的共同结构和最大的不同,学生容易注意到细胞核的有无上来,我试验过不对比教学的班级很少能注意到真菌是有细胞核,只是机械的记忆了细胞的基本结构,脑海中无法留下痕迹。
为了能让学生了解孢子的的具体形态,一定要提前一周给学生准备好发霉的橘子皮和馒头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青霉和曲霉的颜色和孢子排列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对青霉和曲霉的`颜色的区别印象非常深刻,尤其是曲霉,发霉的馒头片颜色多种多样,有黑色、黄色、红色、绿色等。
本节的孢子和上节的芽孢很容易混淆,老师能放在一起进一步的对比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8
本节课知识点非常清晰,但也存在部分不易理解的概念或名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既定目标,我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突破难点。
讲课之后,自我感觉离我预设的理想效果还有一段距离,除了临场发挥不够好的问题外,感到遗憾的主要问题有:
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2、讨论方面没有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没能调动起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
3、完成情感目标上还欠缺一些。应该在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典型食物链时,除了让学生得出动物有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这一结论外,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如果人类随意干预就会造成引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为渗透动物的保护打下伏笔。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可能还很多,敬待评委专家及同仁的指点。总的来讲,这次集备,让我受益匪浅,既提高了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观念上得以及时更新,对今后更好的研究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我相信通过参加这次集备,我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都将与新课程一道成长。
点评:
教师很谦虚地反思了自己的这节课,更多地提出了自己在课堂中暴露出的问题,并中肯的.谈了以后的改进措施。
课堂强调交流。问题的讨论,质疑问难,结论生成。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有交流欲望的情境下的互动,实现课堂学生的经验再建构。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在“悱悱然”状态下,使学生跃跃欲试,有效改变课堂的“沉闷”。
情感目标的落实常常以知识目标的落实为载体,不惟情感目标为目标。在学生的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展示等状态下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反思是课改的前提,教育技巧在课堂实践中发现。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9
本节反思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闪光的地方有:
1、在新课的引入上:我采用了典故导入法:讲一段历史,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逐步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2、对课标的把握准确:备课前我深入研究了课标中有关本课的教学要求,在本教研组老师的集体研讨中,我更加明确了本科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准确的把握了课标的要求。在备课中将课标要求逐项落到了实处,将“学为主体”作为整个教学的重中之重。
3、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到位:本课有一个探究活动——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这个活动在新课标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较多,而且探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备课时,结合本组老师的`意见,我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这一探究活动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设计成“小组PK”的形式,在课堂让各小组学生合作探究,在学生开展探究前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学生展开探究。
在学生探究时,及时了解各小组学生的探究进度及探究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帮助探究有困难的小组完成探究活动。之后组织各学习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合作交流及再次展示合作探究成果,最后师生共同合作,互动交流,概括总结,得出结论。
4、情感教育落实到位: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小组间合作交流讨论及二次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交流意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探讨,让学生进一步强化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将情感教育落实到了课堂教学中去。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0
这节课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处理得比较好:
1、讲到菌类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时,我把课本的示意图转化为表格,
学生一目了然,更利于理解和记忆。
2、讲菌类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时候,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的内容,
课上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学生可以拓展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3、讲共生的时候,学生会举很多课外的例子,学习气氛一下被激发,通过这些例子,学生能更加理解共生的意义。
不足之处:
课前布置查阅资料的任务,只有一小部分能自觉完成,大部分同学还是没有重视。虽然已经用了加分的股利措施,但还是无法激发大多数同学的.主动性。这个与生物学科的地位有一定的关系。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课前准备
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
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
4、放大镜
5、有条件的可配备实物投影仪
6、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进行配置培养基和培养菌落的实验
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分为两课时。
课时一: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吗?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提供实物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兴趣小组同学介绍配置培养基和接种、培养细菌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基成分,总结归纳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的周围有细菌和真菌吗?如果有,它们喜欢呆在哪里?观察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讨论设计探究活动方案,课后实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实物,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课时二: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哪里细菌、真菌比较多?学生展示探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分析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并阐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实验方案和结果,组织学生辩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它们太小了,要用显微镜看。
教师:在我们的生物小组里,同学们却用肉眼观察到了细菌的生长。他们是怎么看到的呢?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首先,我们看到的不是细菌,是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
我们先制作了培养基。我们把牛肉膏、蛋白胨、盐、琼脂和水加热混合。
教师:对不起,打断一下。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培养基里为什么需要牛肉膏?
学生:牛肉膏应该是营养物质。
教师:还有什么成分属于营养物质吗?
学生:蛋白胨、盐。
有的同学提出琼脂,在同学中引起了争议。经过阅读课本和兴趣小组同学的说明获得了答案。
学生:琼脂是凝固剂。
学生继续汇报:配置好培养基后必须高温灭菌,否则细菌就长得到处都是了。灭菌后趁热分装在培养皿和试管中,试管和培养皿也要灭菌。等培养基凝固后,我们将其暴露在空气里,细菌就落到培养基上,这是接种。然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个个菌落。
教师:为大家展示学生们培养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平,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教师:根据课本中的描述,你能从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区分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细菌真菌比较多呢?各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限时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学们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选题,中选的小组将从老师这里领取两个配置好的培养基,继续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投票评选最有科学性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方案。
教师:虽然这一次我们只有三个小组获得了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但其他同学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现成的材料来培养细菌和真菌。下节课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课时2:
教师: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
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进行简短汇报。
学生:我们比较了厕所和食堂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教师: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细菌的携带者,清洁剂和消毒剂都可以减少细菌的分布。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食堂里吃的多。营养多。
教师:可见,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学生: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
(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总结出:营养、潮湿、温暖、人类和动物的活动等条件有利于细菌真菌的分布;通风、洗涤剂、消毒剂、紫外线会减少细菌真菌的分布。)
教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他们比较了学校中心花坛和学校门口大马路边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和同学们的一样:他们准备了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中心花园的草坪上,一个放在马路边上,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为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激烈辩论)
学生:马路边多:那里尘土飞扬,还有汽车尾气。
学生:中心花坛多,那里潮湿、很多落叶作为营养。
学生:马路边更通风细菌少。
学生:紫外线强烈,细菌不容易生长。
学生:汽车尾气是污染,对细菌的生长更不利。
学生:马路边人来人往,细菌多。
学生:中心花园还有很多蚯蚓、虫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细菌,都会散播到空气中。
教师:经过学生讨论,大多数同学认为中心花园里细菌比较多。是不是这样呢?请小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中心花园和马路边的细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刚才其他同学展示的都多。两者比较起来,中心花园的细菌真菌还是明显比马路边多。理由大家都已经说了。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在家里利用简单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实验,下面请这些同学也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
学生:展示自己用果冻、柑橘、面包做的探究实验。
教师:同学们爱好钻研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教学反思
在进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班额过大一直是困扰教学实践的难题。课堂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混水摸鱼;课堂展示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展示所有学生的设计。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这次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时候,我就采取了竞争答辩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个小组进行比赛,最先书写完成完整的探究计划的4个小组可以参与竞争答辩;然后要求全班同学从在参与竞争的4个小组中,投票选择2个设计科学、创意新颖的方案。这三个小组将获得教师提供的培养基。这样,小组为了尽快完成设计方案必须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同学们为了参与评选必须专心倾听。这样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大家的竞争意识。为了获得最有创意的方案,大家开动脑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品质。无须担心没有获胜的其他小组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大家可以轮流参与,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简单材料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对于自己进行实验的同学,可在记分等方面给以各种形式的表扬。这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
在实验结果展示过程中,以辩论的形式预测实验结果,是课堂的一个高潮。这个亮点不是我事先设计的,而是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发生的。"学校的中心花园和马路边"这个课题也是学生提出来的。这个课题选择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觉认为马路边很"脏",但通过阐述理由,很多同学认识到花园的条件更适宜细菌和真菌的存活。这种通过自己的知识预测事件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而通过辩论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2
“生物入侵者”指的是“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在上这一课时,学生找到了课文中的原文来阐释了“生物入侵者”的含义。我也认同了这种说法。可是,在随后的教学探讨中,我发现对于文中的这句话,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会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错误。
“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方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要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作者如是说。但这样说有失偏颇。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后来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比如,原产于西域的黄瓜,在西汉时引种到中国后,并未见其对某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并没有给人类社会造成经济损失,反倒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可食菜肴的品种。像黄瓜这样的“移民”,生活中可谓多多。如西红柿、胡萝卜等这样带有“西”、“胡”字眼的植物,或是由国外引进,或是由少数民族地区引种。它们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但,是有益的。
当然,反面的例子也是有的。几十年前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一种植物——水葫芦,曾一度用它净化污水。后来,引入“高原明珠”滇池后,水质污染导致它疯长,几乎覆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植物几乎绝迹,每年国家要花巨资打捞。类似的还有薇甘菊,它也使深圳滨海大道北侧的'红树林区,由80000多平方米锐减至不到20xx平方米。紫茎泽兰也在四川凉山上惟我独尊。
这样看来,对于生物“移民”,我们不能如作者那样,一概称之为“生物入侵者”,看之色变。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生物“移民”中,也有许多有益于自然和人类的物种。它们也会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民展,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福祉。但是,对于“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的物种,我们也要提高警惕,不能让它们无节制的繁衍。
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质疑,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不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3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生态系统及细菌和真菌知识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一节生物教学活动。是我经过多次讲课后,总结经验教训所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提出播放视频,直奔主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饶有兴趣的问题去思考、探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实践着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然后让学生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的细菌和真菌使人和动物患病的例子。使学生明白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借助实物、图片、文字和视频,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探讨根瘤等共生现象的形成机理及意义,并进一步讨论了发生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共生现象及其作用。
在“评价实验方案”的技能训练中,特别注重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进行反思,这是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个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明白了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理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多个活动,来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体现着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主体参与、探究及合作式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如何去预防某些疾病,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4
本节课对课本内容进行大量扩充,增加了介绍研究的动物行为学的科学家故事以及尝试研究自己学习行为的探究实验,突出主体性,促进学生在活动学习,在快乐的气氛中更加向往生物学研究。
1。活动引入,一箭三雕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史中的璀璨明珠,其中也蕴含着许多动物行为学的素材。本节课的引课环节采用活动法,“看图片,猜古诗,说行为”。猜谜游戏使学生兴趣高涨,全体参与到课堂;优美的古诗词使学生陶醉在如画的意境中,心情愉悦感悟课堂;说行为活动又使学生了解到动物行为多样性,好奇求知向往课堂。
2。突出主体性
本节课的重点是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不同意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的积极性,很好的突破了难点。课堂上突出主体参与性,通过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才能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同发展。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观察并认识常见的真菌;
3.描述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形式;
4.了解食用菌养殖的一般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
2.难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
课前准备
1.有关真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用面包、柑橘培养的真菌
3.常见的食用菌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生长中的真菌录像观看录像提供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认识真菌的细胞结构特征观察青霉或曲霉的菌丝,尝试分辨两种菌丝;观察酵母菌的图片,总结真菌细胞结构的共同特征提供资料,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认识真菌的营养方式观察发霉的食物,解释霉菌的营养方式提供实物资料,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真菌的繁殖方式观察图片,解释霉菌的营繁殖方式提供图片资料,指导学生观察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巩固对真菌主要特征的理解辨别各种常见的食用菌,描述蘑菇的主要特征和繁殖方式提供图片和实物资料,知道学生观察和分析孢子印的制作和食用菌的栽培操作提供资料,指导学生操作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在生物界里,还有一种菌类,它的样子和细菌有很大差别,这就是真菌。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经常被我们忽视的生物吧:(放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
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构成真菌的躯体的主要是什么结构?
学生:菌丝。
教师:真菌的菌丝长得都一样吗?(指导学生观察根霉和青霉)
学生:不一样,有的透明,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黑色的。
教师:虽然菌丝的结构不一样,构成菌丝的细胞结构却是一样的.,让我们比较一下构成霉菌菌丝的细胞和细菌的细胞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细胞核。
教师:对,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但没有叶绿体。另外,霉菌还是多细胞的生物,而细菌的每个细胞都是单独的生命体。不过,也有单细胞的真菌,例如酵母菌。(示图片)它虽然是单细胞生命,但是它的细胞结构也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而不具有叶绿体,所以也是真菌。
教师:摸一摸真菌菌丝扎进面包(柑橘)的地方,和没长霉的地方比较,有什么感觉?
学生:很软。
教师:这是为什么?录像里是怎么说的?
学生:菌丝分泌的物质将面包(柑橘)分解了。
教师:可见,真菌也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教师:为什么菌丝的颜色不同呢?我们放大看一下(展示图片)。
学生:是菌丝顶端一个个小圆球的颜色不同。
教师:这些小圆球也是一个个细胞,不过它们和构成菌丝的细胞不同,这些细胞可以随空气散放到各处,一旦遇到适宜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霉菌个体。这些细胞就叫孢子。总结霉菌的繁殖方式。
学生:孢子繁殖。
教师:除了酵母菌和霉菌以外,你还知道其他的真菌吗?
学生:蘑菇。
教师:让我们认识一下各种好吃的蘑菇(展示实物和图片)
学生:积极发言,分辨香菇、口蘑、木耳等;
教师:为什么说蘑菇是真菌?你能从这张图片中寻找出支持蘑菇属于真菌的证据吗?(出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多细胞的,也是由菌丝构成的,也有孢子,也有细胞壁、细胞核等。
教师:(播放蘑菇孢子散放的录像)不同种类蘑菇的孢子形状和排列方式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孢子印来观察(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
教师:蘑菇也是由孢子繁殖的,我们收集蘑菇的孢子,不也就能繁殖蘑菇了吗?确实可以。但是等待孢子萌发实在太慢了,我们有更节省时间的方法(指导学生操作或提供资料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操作)
学生:选择制作孢子印或食用菌栽培。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03-26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反思04-10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0-30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学反思01-14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范文05-18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通用04-24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5篇)03-28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15篇03-26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反思(精选24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