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感悟(精选9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对某些事或人产生一些触动,在这个时候,不妨试试写篇感悟的文章,便于记忆。不过,是不是写起来就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感悟(精选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感悟1
记得第一次拿到梦想课程教科书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从目录看到全新理念“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要”,“让孩子们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让我倍受启发,这些是普通课时没有的。上学期我们学校有两位老师参加梦想课程教学,取得较好效果;所以这学期又有三位老师加入梦想课程教学。希望让我们孩子都能在梦想课程里快乐的学习,幸福的成长!
通过两个学期梦想课程教学,觉得梦想课程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外来务工的子女们,他们的学习生活没有城市孩子现代化;没有农村孩子的豪放与自由。他们生活在城市与农村的夹缝。梦想课程起到很好连接作用,能把我们这类学校优点发挥出来,比如梦想课程《去远方》课程纲要里面的教学背景,乡村学生很少有走出去的机会,借助课堂教学,让学生对于外出旅行进行充分的了解。因为走出去面临更多的选择,也在课堂授课上教会学生如何整合资源进行最佳选择,教学目标完全适合我们这类孩子。从上课的反馈来看,我们的孩子们一直都不停地随父母工作旅行,他们对《去远方》体会最深刻。
虽然我们梦想课程教学经验不足,但有我们真爱梦想基金会为我们提供强大的教育资源,我们会在不断学习中成长。现在也体会到:“梦想课程”是开放的、自主的、多元的、宽容的,学生没有压力,思维活跃,课程内容紧贴孩子生活实际,服务社会,乐中学,学中乐。老师们都能兴致勃勃,玩到极致,何况孩子呢?梦想课堂是分享快乐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让人实现梦想的课堂。“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把梦想课程的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领域,让梦想空间真正成为孩子们放飞梦想的乐园。用我们的爱心托起外来务工孩子们理想的翅膀!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感悟2
信息技术课程由是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型,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它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以下是我的一点教学心得:
一、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其次,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有趣味又苦涩难学的学科,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践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三、处理好教师、学生及教材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现代课堂教学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训导、灌输,随意摆布的教学行为应彻底屏弃。要确认学生是一个有一定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会学"个体,是一个独立构建个体。我们既要重视他的情感过程,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思维过程。
其次,信息技术发展飞快,新技术新应用更新非常快。教材中所提到的软件,市场上已有更新的版本;更好的软件能使某一应用更方便、实现更好效果。在使用教材时,我们的教师不可能每一个软件都能讲到,因此应教会学生逐类旁通。另一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应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艺术的处理。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教学结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备课时,要认真感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思考教材定论以外的"变数",在研究教材编写意图中找到教学目标,在"变数"中找到创新点。
再者,现在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是:信息技术教材,在发下来几周后,有很多学生就基本上找不到这本书在哪了。这里既是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教材本身的原因,深层次来说还有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要学生自己看书后进行相关操作的内容,我个人认为,要让学生学会看书看帮助,以后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更过的是要他们自己通过书籍,资料,在线帮助等获取。因此,老师的引导还是必要的,教材的引导也是必要的,当学生年龄到了一定的时候,而且知识水平也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时候,我们才去引导学生通过看书、看帮助等途径来获得新知,这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四、 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关组学生的发展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同样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再加上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伙伴教学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
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领域宽泛,发展日新月异,光靠学校的有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高中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
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应用需求与发展变化相联结,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譬如,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而这类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心得,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
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老师的信息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教学心得,信息技术的路还要走得很远,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拦路虎,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感悟3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我们一线老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和理念,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生机。
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能开展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的质量,所以我们应该从备课着手,从学生出发。美术老师不仅心中要有教材,课前有准备,小至一节课的准备,大至一个单元、一学期的准备,更要心中装有学生。教师要有强烈的训练意识,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会思考、会学习。老师要形成一套自己的同时又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再模式的“规范”中自由地学习,自主地学习。
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的“自知之明”、“扬长避短”和“自我超越”,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强烈 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的身心得到自由、主动、充分的发展。我们注重对学生训练:学会最基本的美术语言,学会最基本的美术表现方法包括制作方法,学会想象,学会评价。
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训练要求:美术基础好的,悟性高的 ,要训练他们学会创新和求异;美术基础一般的,要训练他们学会在不断模仿 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添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训练他们学会模仿和临摹。
总是,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只有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密切配合,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教学才有“有效”可言。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感悟4
近年来高校发展迅速。为了适应学院的发展需要,高效最近几年大幅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出现了新进年轻老师较多的情况。这些年轻老师普遍存在学历高、教学经验少的情况,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多少在授课能力上会存在缺陷。针对这种情况,我院教务处组织了最近几年引进的老师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学技能培训,邀请了多位专家进行教学方面的讲座,围绕的主题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老师”。此次教学技能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年轻老师的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教学能力、师德以及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以下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谈谈本人参加大学老师教学技能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教学能力
大学是提供给年轻人学习机会的地方,老师的职责是给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而不是把知识灌输给他们,并让他们把学者们的观点倒背如流。如何给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呢?这就是高校教学的特点对高校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的一个考验。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这就要求各位年轻老师尽快进入老师角色。上课前,应该要吃透教材、备好课、写好教案,对教学目标、重难点、学生的整体水平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应该准确把握,课堂上要有组织和实施教学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效能方面,表达教育教学观点要明确,采用教学策略要恰当,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活动能够很好把握。教学监控能力方面,要对教学状况准确预测,正确合理地评价学生,擅长营造合适的教学情景并进行教学效果的反思。教学行为方面,课堂规则要明确,教学时间管理能力要加强,能够洞察学生的真正意图,并且对意料外的学生反应能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从而使教学行为顺畅。在平时,青年老师要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力争博采众家之长,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我认为,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岗前培训以理论性为主,实践性、针对性不强的缺点,能够给予年轻老师一个面对面的学习机会,它有助于年轻老师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学教育规律,解决年轻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可能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但是,听课的过程中,年轻老师要做多种准备。要事先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来讲授这部分内容,准备如何进行,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要仔细揣摩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还要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听课后要马上进行总结与思考,准确客观地评价其他老师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每次听课之后,进行反复琢磨,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才能起到听课的效果。
另外,青年老师还应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的有关理念,学习学校关于教育教学的有关制度。要利用各种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要具备一定的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锐化自己的思想,发现问题,认真感悟每一个环节,用于探索,推陈出新,因材施教,提高自身的终生职业能力。另外,学校组织老师每年进行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涉及各个行业,除了有效地丰富了老师们的知识,老师们还通过不断的自我职能开发,逐步掌握高超的教书育人技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老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一位优秀的老师,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高校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教学的时候,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而要与时俱进,结合目前科研的发展进行讲授。
在这期教学技能培训过程中,年轻老师们通过对多位教学名师的教学观摩,亲身体验了各位教学专家们是如何上好一堂课,深感受益颇多。
二、师德的培养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作为青年老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既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因此,青年老师尤其要牢记加强师德建设,教书不忘育人。
在教育中,师德培养的前提是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来教育孩子。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师德丰碑。我们年轻老师也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要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举止要温文尔雅,努力促成自己人格的完美。
三、学生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如果老师和学生沟通无障碍,那么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将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如果不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话,将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师生交流,往往是单向的,老师一厢情愿地滔滔不绝地说教,学生被动地无可奈何地接受。这样的交流,老师虽然煞费苦心,但多数情况下并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因而也就找不到“因材施教”的突破口。在全面实施教学改革的今天,要建立新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个性,老师必须由权威者转变为指导者、参谋者,积极引导者。
那么,应该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呢?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是关键,而理解别人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因此,老师要习惯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想与学生顺利沟通,老师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经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会希望老师怎么讲授课程?学生出现了问题,也问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个学生,会发生这种问题吗?我做学生遇到了这种问题会怎么办?也就是说,要以学生的思维来判断事情的是非,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其次,要端正对学生的态度。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在内心要真正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尽量少用指责性、劝诫性的语言和口气,更不能对学生加以训斥甚至挖苦讽刺等;要学会仔细聆听学生的陈述,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动向,多用商讨的口气,建议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深入浅出地将学生引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更高境界,这样才容易使学生感受到信任和尊重。
四、总结
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牢记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永远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准备好授课的每一个环节。
2.授课的同时,不能放松自己对科研活动的要求,只有不断地进行科研活动,才能够了解与把握相关行业的最新动态及成果。
3.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关系上,不要生硬地指导、指挥学生,对学生的想法要注意倾听,善于发现,及时引导,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只要我们永远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为了学生付出一切,即使再多的困难与挑战,我们也能够战胜。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感悟5
提到梦想,我的理解就是我们心中一种美好的愿望,只是梦中的一种想法。所以对于梦想课堂我无法理解,这次学校要求我们去运城西街小学培训学习梦想课,我很期待,梦想课堂到底是一种什么教育形式的课堂?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行十几人走进了梦想教室,刚进门我的眼前一亮,真像走进了梦幻世界,教室装修得体大方,很符合学生的心理,而且有优良的设备,学生在这样的教室里不想学也由不得自己啊。
这节课是《远方的城市》由王丽萍老师来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热烈,同学们发言精彩,尤其是第一组的同学,每一次发言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通过他们精彩的发言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且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展示和等环节让我深受启发,特别是热身游戏环节。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只是适时点拨。
通过这节课我对梦想课程有了很多很好的了解,梦想课堂五步骤:
1,热身游戏
2目标说明
3成果展示
4总结评价 。
5同时也让我感受了分享的快乐。
接下来,又上了一节理财课, 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梦想课堂不再是“做梦”课,而是实实在在的很值得推荐的一门学科。首先做到了人人参与,轻松学习,同时也给后进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开发,不断创新,促进自身成长。
“梦想空间”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优良的设备,还有全新的教育形式,它强调自我学习能力、主动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它提供给学生们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和多元化、信息化的学习手段。孩子在这里是最大的主人,这不仅是间“教室”,它是我们为孩子们开启通向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发现自我、展现自我,是一个承载农村孩子们梦想的地方。既然它能给孩子们那么多,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它的资源和设备,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梦想课程之中,把梦想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学校的老师们分享,大大提高梦想空间教室的使用效率,让梦想空间真正成为孩子们放飞梦想的乐园。
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也让孩子们拥有做梦的权利,我会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做梦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同时我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让我的课堂更精彩,更有魅力。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感悟6
讲完《压强》这节课后,针对教学设计我仔细回顾了教学的全过程,结合评课老师的点评,有了如下的认识和体会,10.1压强教学反思。
一、压强是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
它不仅贯穿本章的学习,还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所以压强的概念在初中占具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压强的概念。压力概念是学习压强概念的基础,虽然我把握住了重点和难点,但设计时轻视了对压力概念的认识。
二、本节课我利用“吞鸡蛋”实验引入新课。
出人意料的结果创设出讨论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关于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我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做实验,这是部分后进生的强项,让他们也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畏难心理,拉进教师和后进生的距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实验就在我们身边”,教学反思《10.1压强教学反思》。类比以前的探究实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计实验降低了难度,照顾了学生的差异,两种不同的方案让学生相互交流,使其从触觉、视觉不同角度认识压强。但在施教的过程中,我给学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照顾到可能有不同想法的这一部分同学来进一步发表意见,师生共同探讨,以让问题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四、压强的知识学生生活中接触比较多,但对概念很陌生。
我在教学中通过类比速度概念的方法让学生去归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在施教中引导学生时,没有及时把压强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这一联系结合探究实验进一步强化,帮助学生构建压强概念,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这一缺陷,迫使教师又带领学生进一步分析归纳,用时过多。
五、关于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我从公式出发,让学生掌握一种运用公式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公式分析问题的意识。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没有更多的时间结合实例进一步的分析、运用来巩固。
总体而言,我这堂课从设计和施使中还是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但细节把握不够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感悟7
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展示的机会,参加本次青年老师优质课评比活动,同时感谢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各位老师。作为一名青年老师应该如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该尽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认真备课,精通课程内容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好一节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以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点。
二、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效率
在授课中,要用饱满的激情去授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心智参与度,条理清楚,深入浅出,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每一节课。
1、要注重新课的引入
好的新课引入,应该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打下基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2、课堂教学要精讲精练,注重启发式教学
老师在授课时,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难易程度,精讲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引导学生思考,把握教与学的共鸣,激发创新性思维。
3、要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双边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的互动性性,让学生自然地参与和融入课堂,对老师的讲解进行思考或提出疑问,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各种回馈作出进一步的反应,从而在老师与学生的不断互动沟通中把课堂推向前进。
三、在讲课的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语速适中,抑扬顿挫
语速过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容易产生听觉疲劳。语速过慢,学生思维不集中,不连贯。因此,在课堂上应该调整好语速,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
2、要善于维持课堂秩序和气氛
通过举例、发问、变换语气语调等方式进行秩序的维持,还要严肃课堂纪律。
3、适当的距离
在适当的时候离开讲台,拉近和学生的空间距离,不仅可以舒缓课堂气氛、提高听的效率,而且可以让老师自身的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
4、时间的把握
实验课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进行操作的时间,因而理论授课要把握好合理的时间范围,既要学生理解实验内容,又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还要有剩余的时间做出总结,总结重点难点及实验中的不足之处。
5、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我们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歧视差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心态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犯错的学生要多一点理解和宽容。
四、今后要学习的地方
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除了要勤于翻阅各种教辅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虚心向有经验的老老师学习,学习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等等,看他们如何驾驭课堂的,吸其精华。
总而言之,青年老师要想尽快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工作充满激情;其次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然后还要有勤学求精和虚心请教的精神。以上就是我此次授课的一点心得体会,请各位专家老师们给予批评与指正。谢谢!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感悟8
1、课前深入、细致、全面、系统地解读课程标准,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除了课程标准外,教材作为教学的参考,也非常重要。教材不仅限于课本,还包括各种其它的教学资源。所以,我们在平时备课时,大量翻阅各类教辅材料,上网查询与教学有用的各种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认真落实教材系统中的阅读、读图思考、活动、案例分析、问题研究,是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核心和关键。
新课程尤其重视“过程和方法”的价值取向,要求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新课中的这些环节,能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试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困惑与反思:
1、作为教师,我们始终对新课改的评价体系顾虑重重,始终在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这一点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
2、新教材、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教材与课程标准、教材与辅导材料不配套,尤其是我们用的第二教材,难度过大,不适合高一的学生,还有诸多实践活动缺乏设备(如地球仪)等。
3、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对于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应如何把握?还有教材中众多的探索、阅读、案例研究等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心中没底。此外,部分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也不符合教学实际或学生的实际,活动时间长,效果不明显,很难在课堂上实施,有些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
应对措施:
1、新课改背景下的老师必须要加强学习,加强教学研究,只有这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等。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学习具体情况出发。布置作业时,要求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地图的分析,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3、课堂教学中可适当采取多种方式,根据教学所需,发挥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课本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可以将书中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来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吸引力。
以上是我在这段时间的新课程教学中一些粗浅的认识,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感悟9
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园方为我们请来了教授给我们培训有关整合课程方面的知识,在经过了这次培训之后,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平时的工作和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在与孩子和家长们将近两个学期的接触中,我已经了解了我们班孩子、以及每一位家长对孩子在园学习方面的态度。在园长亲自组织的关于整合课程培训的辅导中,我们老师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都有了很大的转变。老师们从各自执行自己预定的学科教学计划,到现在根据小朋友的兴趣、需求来选择课程、平衡课程、优化课程;让孩子从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成了现在探索体验式的学习;所有在这些新的理念指引下的教学方式,都使我们开始反思,也开始探究新的学习方法。这次有幸听了教授关于幼儿园整合课程的培训,更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听完了这次培训之后,我想落实以整合为特点的课程构想。
《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有困惑、有错解,但经过这次的认识—实践—反思,我对这套课程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当我们接触到这套课程时,首先要对这套课程中的“整合”这个概念进行界定,如果连什么叫整合都没认识清楚,我想就无法去实施这套课程。那么“整合课程”是指什么呢?在这个概念上许多人会进入一个误区:就是对整合课程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只考虑各学科之间相结合或联系的层面上,有时甚至还片面地认为整合就是单纯的把各领域的内容拼凑在一起。当然存在此想法有它的根源性,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将幼儿学习的内容分为六科,课程观是以知识为中心,导致了只重幼儿的知识与智力的发展,忽视了直接经验,因而也不利于幼儿情感的陶冶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真正地去认识清楚什么是“整合课程”。“整合课程”是一种课程模式,它倡导课程综合,是强调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把课程的各个部分要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课程,注重教育影响的整体性,它更能让幼儿全面和谐的在自主的活动中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较多成为主动、积极有效的学习者。
在概念被界定、认识清楚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其目的性就比较明确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时常会去思考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何课程非要整合呢?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对这一问题作了充分的回答,使我们对“整合”、“教育整体观”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确立了“一日活动都是课”的教育理念,把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及生活活动看作是一个教育整体,明确幼儿教育应充分协调多种资源、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系统,使各种因素发挥整体的影响,以提高幼儿教育成效,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当我们能科学地认识课程整合观后,我们对课程整合有了正确的方向,在实践中我们会多角度、多层面地对整合课程进行反思,整合课程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设置应依据孩子们的兴、生活,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上来安延伸。孩子们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因此,我们应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来获得多方面的经验,从而使课程内容自然的整合。那么,课程内容的整合有领域内的整合,也有领域间的整合。相对于以往的分科教育而言,领域已经对教育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因此,领域的内容必然比学科内容整合程度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领域的内容已不需要整合。从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实践来看,要使领域真正成为领域,必须加强对领域内容的整合。每一个领域的的教育内容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但在一个领域中,教育内容有可以作相对的划分。如在科学领域,有数学方面的内容,有科技方面的内容,还有自然界方面的内容。在实施这套课程中,我们应努力使这些内容之间尽可能地相互联系,有机整合。
领域是对课程内容的相对划分。我们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恢复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一些固有联系,将某些内容还原成整体的、联系的状态,并尽可能发现和挖掘领域间新的、更多的联系线索,使幼儿园教育发挥更大的整体性功效。在主题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在获得探索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在习得语言,或也正萌发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愿望。领域之间的整合有两个领域之间的整合、多个领域之间的整合、有领域之间的零星联系、多点联系和密集联系。在一个课程中,可能不同的领域联系和整合的水平是不同的。
在实施课程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单纯的有明确任务的学习也许并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我们应注意在一日活动中观察孩子的反应、表现,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需,孩子们可能要什么,孩子们可能会对什么感兴趣,从而为他们创设环境,尽可能支持、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
幼儿园整合课程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形成与方法上的整合需要教育实践的经验,需要对幼儿活动水平的洞察能力、组织活动的应变能力。除了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整合外,更要在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进行整合。那什么是学习方式的整合?也就是将幼儿的学习活动整合到幼儿的全部生活中。幼儿园活动的整合课程提倡融生活、游戏、学习为一体。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生活中实现的,教师要充分挖掘过去被大家忽视的其他方面的教育价值。在课程整合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供生活、游戏、学习为一体的课程。
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现实背景,是幼儿在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晨间活动、用餐、午睡、日常劳动等,都是孩子们在园的生活活动。如果课程脱离了幼儿生活,就难以产生教育。幼儿的生活能力与习惯的养成均是在生活活动中逐渐形成,慢慢积累的。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必须是与幼儿生活相关联系,我们应将课程尽可能纳入幼儿的生活之中。在实施主题活动中要求教师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特点决定能够了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与游戏整合。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孩子生活经验的反映。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的进行自己的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应充分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和发展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区域游戏是幼儿个别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区角活动的内容整和起来。
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育作用,探索课程与游戏的内在联系,找到游戏与课程的最佳结合点,达到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以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幼儿生活的环境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家庭、社区、民俗风情,这些都是教育资源,应充分加以利用,并进行有机整合。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等方式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充分利用社会这一教育资源,开展各项活动,使幼儿园、家庭、社区这些教育资源三位一体,达成共识,从而拓宽幼儿教育的空间,使它们真正协调一致地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幼儿的任何一种知识经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促进孩子多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善于把个别幼儿的活动主题,引伸为全体幼儿都感兴趣的主题要善于捕捉时机,借助情景和材料及时进行颠簸,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他们尚未明晰但有价值的内容中,有选择地直接提出主题,“推动”幼儿学习。孩子每天都有新的话题和新的兴趣点,一会儿谈论“宇宙英雄奥特曼”,一会儿又对“蓝猫淘气三千问”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要顺应幼儿的活动,为他们提供有关主题的资料及活动所需的材料、时间、场地等等,使幼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探索,并形成主题。在适当的时机对幼儿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题。总之,实施幼儿园课程是教师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教育雄伟日趋科学的一个动态过程,它的成功决定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与课程的创新意识。在整合各种教育手段,调整教学策略,科学评价教育活动的同时,应关注幼儿兴趣与需要,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这样才能使幼儿园的课程获得实质性的进展,从而体验创新的乐趣。这既是我学习了《整合课程》的体会,希望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感悟】相关文章: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04-15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讨心得体会12-13
研修新课程标准的心得感悟02-05
课程标准教学计划03-24
基于任务型教学的教学设计06-21
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反思02-16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范文03-15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7-22
《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反思03-08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反思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