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阅读教学教什么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教学教什么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阅读教学教什么读后感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台戏,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可开阔视野,提高成绩,开发智力。那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结合自己教学,作以下思考: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机械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
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提醒学生,或结合教材,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不能让其松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另外,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应用于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其次,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释疑,这样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探讨的相互动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来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当然,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为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断,甚至篇。
总之,通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勤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教师在这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采用最佳的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教什么读后感2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就是给了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一念及此,我不由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也结结实实成了我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一、创设情境,披文入情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每节课上,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语言、眼睛、动作??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心灵鸡汤,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用情感去融化语言。
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同时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语文,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创造“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尽情地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我们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
在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
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在生活中学语文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我们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三、多一些感悟
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同学之间的思维的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读文章,想画面),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在不误读的前提下,鼓励个性化乃至创造性解读),培养创造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思、议,不仅要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而且要组织好、引导好师生之间的对话。要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交流中的闪光点、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进行思维碰撞,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舞台,成为老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
阅读教学教什么读后感3
看完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先生的《阅读教学教什么》后,我倍感亲切又觉收获颇丰。
倍感亲切原因有二:第一,我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觉得王荣生教授仿佛我大学时代的恩师(虽然没教过我,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求真务实的探究态度是我校的风格);第二,20xx年我在江苏师范大学进修,班主任步进博士就是王荣生教授的徒弟,步老师当时就用的这本书中的理论指导我们工作坊进行《藤野先生》的备课、评课和作课的。
收获颇丰原因也有二:第一,我明白了旧课程和新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旧课程是老师在备课时想的是如何教好,而新课程是老师在备课时想学生需要学什么,怎么能为学生提供帮助让其更好地学。第二,我明白了阅读教学的目的、阅读教学的内容和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也是我的日常工作,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些理念和做法是错误的。
这本书涉及三大块内容:第一部分是主题学习,第二部分是共同备课,第三部分是课例研究。
第一部分主题学习又分为四个主题:阅读教学研究的新进程;文本教学解读及其要领;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环节的组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面。
第一个主题理清了阅读理解、阅读能力、阅读取向与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与文本体式、文学鉴赏与实用文章阅读等概念的界定并明确了阅读教学及其路径。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凭着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能力来理解这篇文章,不足以达到理解的目的。不明白应该看哪些地方,看出些什么。老师就是要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和经验得到提高,从而能够理解课文。阅读教学的起点一要看文本体式,二要看学生学情。
第二个主题文本教学解读的要领有三个:第一,老师把自己当做普通读者读文本,用常态的阅读状态把握文章的个体特征;第二,老师把自己当做研究者读文本,分析文本中最重要的地方在哪里,必须感受理解的地方在哪里;第三,老师把自己当做语文老师读文本,明确学生阅读的困难点,最终达到“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的目的。
第三个主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得要领是:依体式,定终点,研学情,定起点,中间做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重点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在于教师的教学环节。
第四个主题阅读教学的三个层面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教什么”要注意克服“随意化、点状化、两极化”,“怎么教”要注意重学生体验而非认知接受,重策略而非提供答案,重生成而非按兵不动。“为什么教这些”是受课程性质所决定,由文体特点所决定,由学生的实际所决定。
共同备课工作坊共4篇,我认真看了一篇初中的课例《回忆鲁迅先生》。在共同备课的过程中,老师们通过讨论、经过合作专家的点拨,终于确定了教学目标为:认识私人场合中的真实的鲁迅、感受萧红独特的笔触:采用回忆录的写法,叙述与鲁迅的交往过程,较少议论,给读者以客观真实的感受,摒弃了一开始的“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等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
在课例研究部分,我看了《陋室铭》和《孔乙己》课堂教学研讨,觉得“聚焦法”很好,在具体的字、词、句上重点品味,而不是平面式的理解文义、体会情感、明确写法。因为意思、情感及写法都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了。黄厚江老师在《孔乙己》教学中以“手”为突破口,穿起人物的一生、性格、悲剧的根源,是聚焦式教学的典范。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书,也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理论总结。我希望自己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将这些理论用于实践,从而使学生在我的阅读课堂上收获更多、更大!
【阅读教学教什么读后感】相关文章:
阅读教学教什么读后感04-03
《阅读教学教什么》读后感12-31
阅读教学教什么心得体会(精选5篇)04-19
《阅读教学教什么》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03-02
中专是教什么的09-01
关注教什么落实怎么教作文1100字05-17
家庭教育该教什么12-09
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有什么方法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