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

时间:2023-03-08 00:49:11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有关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精选5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了。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精选5篇)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1

  新学期已到来,我们又要投入到紧张、繁忙而有序地教育教学工作中,怎样做好这些艰巨而富有重大意义的工作,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围绕我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要求制定教学计划:

  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初中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现中考仍以基础的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的原型或改造,后面的大题是教材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复习时应以课本为主。尤其课后的读一读,想一想,有些中考题就在此基础上延伸的,所以,在做题时注意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做到举一反三。

  2、充实基础,学会思考。中考时基础分很多,所以在应用基础知识时做到熟练、正确、迅速。上课要边听边悟,敢于质疑。

  3、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基础知识既是初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要做到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知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中考涉及的`动点问题,既是方程、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结合,同时也涉及到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导等。还重视数学方法的考察。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等方法。

  二、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

  初中数学基本能力有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体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相关学科相联系的能力等等。

  1、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把各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触类旁通。目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复习,查漏补缺做好知识归纳、解题方法地归纳。

  2、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几年来,初中的数学的方程、函数、直线型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试卷始终。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也是中考的热点题型,所以应重视这方面的学习与训练,以便适应这类题型。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中考的有关的政策,避免走弯路,走错路。研读《中考说明》,看清范围,研究评分的标准,牢记每一个得分点。避免解题中出现“跳步”现象。

  三、精选习题。

  1、初三下学期刚开始,每一周安排一次综合练习。让学生开始接触中考题型、题量,新课结束后就每周一次综合模拟测试。

  2、每天利用几分钟时间练习。初一初二时是作为速度练习,初三时用作专题(解方程、方程组、不等式、不等式组、分解因式、代数式等)练习,在后段专门训练中考模拟试题中的选择题、填空题。其特点是题量少,时间短,反馈快,对中考模拟试题中的选择题、填空题是反复做(打乱次序)。

  3、整合习题,把握重点难点。对中考题进行精选和整合,将重点放在第17—26题之间的基本重点部分。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2

  一、教学内容

  本章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比例线段、相似图形、相似三角形、中位线、位似图形、图形与坐标等,探索并体验相似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章是继图形的全等之后集中研究图形形状的内容,是对图形全等知识的

  进一步拓展和发展。整个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现实和教学现实的相似现象,总结图形相似的有关特征并自觉应用到现实之中。同时,通过“相似图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教学活动经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认识教学丰富的人文价值,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际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相似,知道相似与轴对称、平移、旋转一样,也是图形之间的一种变换。

  2、探索并确认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以及面积比的关系。

  3、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以知线段是否成比例。

  4、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及其主要性质。

  5、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利用位似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7、了解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重心的概念以及有关应用。

  8、能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9、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10、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成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位似图形的概念和作法。

  2、教学难点:利用性质和判定分析和解决问题。

  3、教学关键:成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四、教学策略

  1、采用引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采用尝试指导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2、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每一个问题,而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结论。

  3、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多开展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3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

  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要让学生弄懂、会做,书后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也要学生认真想一想,集中精力把九年级和八年级下的教学内容等重点内容的例题、习题逐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习题,其效果并不明显,有本末倒置之嫌。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按知识块组织复习,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章节:

  第一章:数与式;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第三章函数;第四章:基本图形;第五章:图形与变换;第六章:统计与概率。复习中可由教师提出每个章节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2、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

  每年的中考数学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解题技巧。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3、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

  如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出函数解析式,或者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都需用到函数的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这一思想的深刻理解,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再如方程思想,它是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联系和制约的关系,通过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再如数形结合的思想,不少同学解这类问题时,要么只注意到代数知识,要么只注意到几何知识,不会熟练地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建议复习时应着重分析几个题目,让学生悉心体会数形结合问题在题目中是如何呈现的和如何转换的。

  4、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九年级数学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已发展的广泛空间。通过九年级数学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级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手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九年级数学包括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三章《旋转》,第二十四章《圆》。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代数三章,几何两章。而且本学期要授完下册第二十七章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学措拖

  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秤的教育方法。

  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5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4、初步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有关的知识。

  5、能灵活应用有关知识解直角三角形。

  6、掌握圆的性质,并能应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措施:

  1、开展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增加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3、加强实习作业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建立学习小组,鼓励合作学习,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差生成绩。

  教学进度:

  1、解一元二次方程 27课时

  2、解直角三角形 0课时

  3、函数及其图像 3课时

  4、圆的有关概念 20课时

  合 计 30课时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从上学期学生期末考试总体来看,成绩在前面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在推理上的思维训练有所缺陷,对很多孩子来说,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代数上现行的教材降低了孩子们在计算上的难度,对于一些较简单的计算题,讲解新课时,能又快又好的进行计算,但时间一长,学生又忘得快,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在广泛的深入的理解基础上使知识在各个方面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是最不容易忘记的,但现在的要求中,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所缺失的。

  2.教师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们初三共八个班级,四位数学教师负责其数学教学工作:马同贝老师任教三年级一、二班;宫美玲老师任教三年级三、四班;迟菊任教三年级五、六班;李昌义老师任教三年级七、八班。我们初三级部全都是年轻教师,相对来说经验不够丰富,但是只要发挥好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运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信我们初三的数学教学业务水平将会不断提高。

  3.教材情况分析:

  第六章证明(二)、第八章证明(三)、与证明(一)类似,本章所涉及的很多命题在前面已由学生通过一些直观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所以学生对这些结论已经有所了解。对于这些命题,教科书努力将证明的.思路展现出来。教科书首先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这些结论,以及探索结论的方法和过程,因为这些方法和过程往往会对证明的思路有所启发。然后再利用公理和已有的定理去证明这些结论。这样处理旨在将抽象的证明与直观的探索联系起来。此外,教科书还注意渗透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第七章《一元二次方程》:在前几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等,初步感受了方程的模型作用,并积累了一些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本章将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解法和应用等。第九章《反比例函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并利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变量与常量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再次经历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第十章《频率与概率》: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对一些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对一些游戏活动的公平性作出了自己的评判。但学生对随机时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的认识是一个较长的认知过程,学生对概率的理解也有必要随着其数学活动经验的不断加深而逐步得到发展。本章将继续学习概率计算有理论计算和实验估算两种方式。

  三、教学主要目标:

  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优化备课组活动,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2、深入课堂教学研究,确保课堂教学学生知识巩固率和信息交流面。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4、以新课程为标准,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讨性,既注重知识的点拨,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改变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力求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所具备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本册教材《第六章》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第七章》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第八章》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第九章》的教学目标是经历并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结合具体情境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并利用反比例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第十章》的教学目标是能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能用试验或模拟实验地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件发生的概率。

  四、教学工作的主要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内容,领会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备课,写出详案。

  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能力是在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而得到发展的,同时能力的提高也会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能力的培养教学。

  3、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着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的一切教学措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他的特点和范围,所以我们应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借助于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实行两主教学,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4、加强优生工程建设,既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及爱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让优生确实吃饱、吃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的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5、注重差生的培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明确学习的目的,使其丢掉包袱,跟上整体的队伍。开展以好帮差的活动,及时对他们查漏补缺,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加强集体备课,以经验丰富的老师为榜样,经常听课、说课,深入钻研教材,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及系统性,认真备课,精选习题,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7、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方面的重大成就以及数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均衡,每一位学生对各部分知识掌握的程度也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对症下药,在制定复习计划时一定要考虑上、中、下三部分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信息反馈,提高效率。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总结、深化、思考、归纳。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7

  提前做好计划安排,有利于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下文为大家整理了初三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1、理解频数分布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根据频数分布图获取有关信息;

  3、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图。

  难点:是合理分组确定组距和端点。

  学习过程设计(学案)教学过程设计(教案)

  一、学法指导

  1、阅读图解新教材:

  第74~76页;

  2、阅读课本:第55~56页例1;

  3、小结:绘制频数分布图的步骤;

  二、知识探究

  以同桌为组,讨论第57页探究活动。

  三、基础问题训练

  完成书本P57、58课内练习。

  四、存在的问题

  一、预习检测:

  1、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结束了,愿中考将我送达另一个理想的彼岸.这27个字中,每个字的笔画数依次是:3,6,8,7,4,8,3,5,9,9,7,2,14,4,6,9,7,9,6,5,1,3,11,13,8,8,8.其中笔画数是8的字出现的频数是______,频率是______.

  2、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定义?

  由此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由引例归纳出频数分布直方图概念:一般地,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基本统计图叫做频数分布直方图。

  三、例题讲解

  例1、抽查20名学生每分脉搏跳动次数,获得如下数据(单位:次)

  81,73,77,79,80,78,85,80,68,90,80,89, 82,81,84,72,83,77,79,75。

  请制作表示上述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完成

  (1)确定组距、组数、组界。

  (2)组中值的意义和作用。

  2、随堂练习:P57 课内练习

  四、辨析

  频数分布直方图与一般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频数分布直方图是经过把数据分组,列频数分布表得到的,数据分组必须连续,因些各个长方形的'竖边依次相邻。这是一般条形统计图不要求的。

  五、合作学习

  课本P56

  注意:在讲解时,要让学生分析各组中的组界值是多少?怎么样求?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与体会

  七、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作业题第1、2题 ;

  选做题:课本作业题第3、4题。

  教学反思: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8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建立方程模型的作用,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2、在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抽象、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

  一根长22cm的铁丝。

  (1)能否围成面积是30cm2的矩形?

  (2)能否围成面积是32 cm2的矩形?并说明理由。

  二、探索活动

  分析情境问题可知:如果设这根铁丝围成的矩形的长是xcm,那么矩形的宽是

  ____________。根据相等关系:矩形的长×矩形的宽=矩形的面积,可以列出方程求解。

  思考:这根铁丝围成的矩形中,面积最大是多少?

  三、例题教学

  例 1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12,点P从

  点A沿AB向点B 以1/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点B沿边BC

  向点C以2/s的速度移动,问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2?

  分析:题中含有等量关系:S△PBQ =82,只要用点P运动的时间

  来表示三角形各边的长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即可得到相应的方程。

  例 2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

  BC=3cm。点P沿边AB从点A开始向点B以2cm/s

  的.速度移动,点Q沿边DA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3)那么,当t为何值时,△QAP的面积等于2cm2?

  四、课堂练习

  1、P98 练习

  2、思维拓展:

  如图,有100m长的篱笆材料,要围成一矩形仓库,

  要求面积不小于600m2,在场地的北面有一堵50m的旧墙,

  有人用这个篱笆围成一个长40m,宽10m的仓库,但面积

  只有40×10m2,不合要求,问应如何设计矩形的长与宽才能符合要求呢?

  五、课堂小结

  如何正确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六、作业

  后进生:P98 练习 P99 习题4.3 6 优生:P99 习题4.3 6、7、8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9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那么创设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感受学数学的重要性,就变得很重要,因此在这方面,课前我将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这些措施使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形成应用基础知识灵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能力,打好“基础”。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主动性和学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信心。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比较的学生,给他们留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的作业,检验他们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留一些综合运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情况。作业数量适中,及时批改作业,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跟踪矫正,认真讲评,提高练的质量,并根据上级减负要求,坚持作业量不超过二十分钟。

  4、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要求学生课前预,预不是走马观花,而是通过预“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或还有什么我看不懂,在书上做出记号。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课堂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惯: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听课时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答问题,不懂的及时提出来。要求课后养成复的惯,每天都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可在头脑中回顾当天所学知识,对于忘掉的或回想不起来的,可翻书重新记忆。另外,隔段时间还要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再行回顾,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了。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作业要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杜绝抄袭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惯。

  5、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根据课题学,如:图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6、关注学困生,不歧视学困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第八节自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对他们要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7、提优补差。对于中上等生,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料丰富他们的头脑,增加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资料或上网学等方式拓宽他们知识面和视野,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惯,以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学困生多关心和帮助,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多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利用午休或其他时间为他们进行辅导,使他们能够学到一些简单的知识。

  8、利用教材中每章后的数学活动和课题学,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总之,通过以上方法,循序渐进的、逐步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10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初二上学期已经学习过开平方,知道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会利用开方求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并且也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经历了用估算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过程,初步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意义;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用计算器估算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必要性和作用,基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在学习了估算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产生用简单方法求其解的欲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且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而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本课《配方法》内容从属于“方程与不等式”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方程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用开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模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3、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顾;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第三环节:讲授新课;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

  活动内容: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4,则这个数是 ,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7,则这个数是 。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它们具有怎样的关系?

  2、用字母表示完全平方公式。

  3、用估算法求方程x2?4x?2?0的解?你喜欢这种方法吗?为什么?你能设法求出其精确解吗?

  活动目的: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通过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开平方和完全平方公式,通过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估计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较麻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后面配方法的学习作好铺垫。

  实际效果:第1和第2问选两三个学生口答,由于问题较简单,学生很快回答出来。第3问由学生独立练习,通过练习,学生既复习了估算法,同时又进一步体会到了估算法较麻烦,达到了激发学生探索新解法的目的。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工人师傅想在一块足够大的长方形铁皮上裁出一个面积为100CM2正方形,请你帮他想一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应为 ;若它的面积为75CM2,则其边长应为 。(选1个同学口答)

  (2)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3cm后,它的面积变为64cm2,则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为 。若变化后的面积为48cm2呢?(小组合作交流)

  (3)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独立练习)

  x2?5; (x?2)2?5; x2?12x?36?0。

  (4)上节课,我们研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方程x2?12x?15?0,你能仿照上面几个方程的解题过程,求出x的精确解吗?你认为用这种方法解这个方程的困难在哪里?(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开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为后面学习配方法作好铺垫;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实际效果:在复习了开方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口答出了第1问,为解决第二问做好了准备。第2问让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在交流如何求原来正方形的边长时,产生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直接开方先求出了新正方形的边,再减增加的边长,求出原来的正方形的边长;有的同学用了方程,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xcm,根据题意列出了一元二次方程(x?3)2?64;(x?3)2?48然后两边开方,根据实际情况求出了原来正方形的边长,这样,再一次经历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初步了解了开方法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简单应用。在第2问的基础上,学生很快解决了第3问。但学生在解决第4问时遇到了困难,他们发现等号的左端不是完全平方式,不能直接化成(x?m)2?n (n?0)的形式,因此大部分同学认为这个方程不能用开方法解,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方程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来研究的问题(自然引出课题),为后面探索配方法埋好了伏笔。

  第三环节:讲授新课

  活动内容1:做一做:(填空配成完全平方式,体会如何配方)

  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选4个学生口答)

  x2?12x?_____?(x?6)2 x2?6x?____?(x?3)2

  x2?8x?____?(x?___)2 x2?4x?____?(x?___)2

  问题:上面等式的左边常数项和一次项系数有什么关系?对于形如x2?ax的式子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配方法的关键是正确配方,而要正确配方就必须熟悉完全平方式的特征,在此通过几个填空题,使学生能够用语言叙述并充分理解左边填的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右边填的是“一次项系数的一半”,进一步复习巩固完全平方式中常数项与一次项系数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实际效果:由于在复习回顾时已经复习过完全平方式,所以大部分学生很快解决四个小填空题。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发现要把形如x2?ax的'式子a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只要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加上()2即可。而2

  且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使如何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更加透彻。事实上,通过对配方的感知的过程,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这就为下一环节“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打好基础。由此也反映出学生善于观察分析的良好品质,而这种品质是在学生自觉行为中得到培养的,体现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活动内容2:解决例题

  (1)解方程:x2+8x-9=0.(师生共同解决)

  解:可以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得

  x2+8x=9

  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8的一半的平方),得

  x2+8x+42=9+42.

  (x+4)2=25

  开平方,得 x+4=±5,

  即 x+4=5,或x+4=-5.

  所以 x1=1, x2=-9.

  (2)解决梯子底部滑动问题:x2?12x?15?0(仿照例1,学生独立解决) 解:移项得 x2+12x=15,

  两边同时加上62得,x2+12x+62=15+36,即(x+6)2=51

  两边开平方,得x+6=±51 所以:x1??6,x2??51?6,但因为x表示梯子底部滑动的距离所以x2??51?6 不合题意舍去。 答:梯子底部滑动了(51?6)米。

  活动内容3:及时小结、整理思路

  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其关键又是什么?(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通过对例1和例2的讲解,规范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及关键是将方程转化成(x?m)2?n(n?0)形式,同时通过例2提醒学生注意:有的方程虽然有两个不同的解,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对结果进行取舍。由于此问题在情境引入时出现过,因此也达到前后呼应的目的。最后由问题“用这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什么?”引出配方法的定义。

  实际效果:学生经过前一环节对配方法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两个例题的处理,进一步完善对配方法基本思路的把握,是对配方法的学习由探求迈向实际应用的第一步。最后利用两个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得出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结论的得出来源于学生在实例分析中的亲身感受,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活动内容4、应用提高

  例3:如图,在一块长和宽分别是16米和12米的长方形耕地上挖两条宽度相等的水渠,使剩余的耕地面积等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试求水渠的宽度。(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目的: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通过例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实际效果:大部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结合图形很快列出了方程,在交流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如果设水渠的宽为x米,则1?12?16;有的同学认为如果设水渠的宽为x21米,则方程应该是16?12?12x?16x?x2??12?16,并且给出了合理的解2方程应该是(16?x)(12?x)?

  释;有的同学则认为,如果剩余的耕地面积等于原来的一半则意味着水渠的面积也等于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方程可以列为:12x?16x?x2?1?12?16。面对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解他们2所列出的几个方程,然后再让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这三种方法都正确,并且指出第一种方法可以利用平移水渠,把分割成的四部分拼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较大的矩形(如下图),然后再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此种方法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最简单。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论、辩论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达到了资源共享。

  第四环节:练习与提高

  活动内容:解下列方程

  (1)x2?10x?25?7;(2)x2?6x?1;(3)x(x?14)?0(4)x2?8x?9

  活动目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实际效果: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独立练习,通过练习,学生基本都能用配方法解解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用配方法解简单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关键,以及在应用配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

  实际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掌握了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过程。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50页习题2.3 1题、2题

  四、教学反思

  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学生在初一、初二已经学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如何对一个正数进行开方运算,而且普遍掌握较好,所以本节课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利用几个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引入配方法。教学中将难点放在探索如何配方上,重点放在配方法的应用上。本节课老师安排了三个例题,通过前两个例题规范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技巧,同时本节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配方法(3)中的一个是设计方案问题改编成一个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到了数学的实际价值。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相信学生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课堂上要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本节课多次组织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出现的独到见解,以及思维的误区,这样使得老师可以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

  3、注意改进的方面

  在小组讨论之前,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11

 时间的脚步没有停歇,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总结过去是为了积累更多的经验;计划将来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特制订本学期的初三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九年数学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新学期,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是先摸清底子,稳住学生,然后根据学生学情分布情况,设计教学方法和培优补差计划,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学生们迅速适应新一学期的学习环境,然后,尽快帮他们找到新的学习榜样,帮学生们树立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以及创新意识,鼓励大家在新学期,获得更大的进步,取得更大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六章:

  第24章:圆;第22章:二次函数;第25章概率初步;

  第26章:反比例函数;第27章:相似形;

  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四、教学目标:

  (1)根据学情,调整好教学进度,优化学习方法,激活知识积累。

  (2)形成知识网络,解决实际问题。

  (3)强化规范训练,提高应考能力。

  (4)关注学生特长需求,做好学生心理疏导。

  具体的说,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 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

  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

  难点:

  1、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

  六、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计划在本学期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简要复习所有内容,特别是几何部分。

  2、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3、尽量兼顾大多数学生,注重整体推进。

  4、 坚持以课本为主,要求学行完成课本中的练习、习题(A组)、复习题(A组)和巩固与练习,学生做完后,教师做适当的讲评,不做繁、难、偏的数学题目。

  5、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深入研究备课、科学规范施教、认真精细批改、及时总结反思。 1. 教学总原则:降低基点,面向全体;深化内涵,追求高效;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2. 教学总目标:稳定基础,转化边缘,培养优生,促进尖子,争创第一。

  二、学生基本情况:

  从上学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总体来看,成绩在前面的基础上还有所提高。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在广泛的深入的理解基础上使知识在各个方面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是最不容易忘记的,但现在的要求中,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所缺失的。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所进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部分孩子的数学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本学期也要继续努力使同学们在这个初中阶段这个最重要的一年的时间里能更上一层楼。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还要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一章 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的概念、会用两种方法分解因式,即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学习分解因式最主要的是为解高次方程作准备,另则学习对于代数式变形的能力和体会分解的思想、逆向思考的作用。

  第二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主要让学生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进行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验根。能解决一些与分式分式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具有解决分析问题的的能力和意识。

  第三章 数据的分析是初中代数自成体系的最后一章,主要研究如何收集、整理、计算、分析数据,既定性又定量地获取总体信息,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推断.本单元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极差、方差等.基本要求是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及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第四章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它的基本性质。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图形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结合本章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感悟抽象、归纳、演绎、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

  第五章 平行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几何图形,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把教学工作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五、教学进度

  具体课时数如下: 第一章 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 1课时 2、提公因式法 2课时 3、公式法 3课时 回顾与思考 2课时 测试讲评2课时 第二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 1、分式2课时 2、分式乘除法2课时 3、分式加减法3课时 4、分式方程 4课时 回顾与思考2课时 测试讲评2课时 第三章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 2课时 2、中位数与众数 1课时

  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4、数据的离散程度3课时 回顾与思考2课时 测试讲评2课时 第四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图形的平移 4课时 2、图形的旋转 3课时 3、中心对称 2课时

  4、图形变化的简单应用 2课时回顾与思考2课时 测试讲评2课时

  期中复习 第五章 平行四边形

  课时 1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课时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3课时 3、三角形的中位线 2课时 4、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2课时 回顾与思考 2课时 测试讲评2课时 期末复习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13

  教学目标

  (1)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经历求根公式的发现和探究过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渗透化归思想,领悟配方法,感受数学的内在美.

  教学重点

  知识层面:公式的推导和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能力层面:以求根公式的发现和探究为载体,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求根公式的推导.

  总体设计思路:

  以旧知识为起点,问题为主线,以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为基本方式,突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探究知识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提出问题

  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学生选两题做)

  (1)x2+4x+2=0 ; (2)3x2-6x+1=0;

  (3)4x2-16x+17=0 ; (4)3x2+4x+7=0.

  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四题的解答过程,由此发现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接着再改变上面每题的其中的一个系数,得到新的四个方程:(学生不做,思考其解题过程)

  (1)3x2+4x+2=0; (2)3x2-2x+1=0;

  (3)4x2-16x-3=0 ; (4)3x2+x+7=0.

  思考:新的四题与原题的解题过程会发生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 1.复习巩固旧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扫除障碍;

  2.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用配方法解题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不同的现象,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两题,这样做能保证运算的正确和继续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分析问题,探究本质

  由学生的观察讨论得到:用配方法解不同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相同之处是配方的过程----程序化的操作,不同之处是方程的根的情况及其方程的根.

  进而提出下面的问题:

  既然过程是相同的,为什么会出现根的不同?方程的'根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探究?

  让学生讨论得出: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去探究根与系数的关系.

  ax2+bx+c=0(a≠0) 注: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可

  ax2+bx=-c 以采用学生独立尝试配方, 合

  x2+ x=- 作尝试配方或教师引导下进行

  x2+ x+ =- + 配方等各种教学形式.

  (x+ )2=

  然后再议开方过程(让学生结合前面四题方程来加以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b2 -4ac”的重要性.

  当b2-4ac≥0时,

  (x+ )2= 注:这样变形可以避免对a正、负的讨论,

  x+ = 便于学生的理解.

  x=- 即x=

  x1= , x2=

  当b2-4ac<0时,

  方程无实数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理性思维.

  (三)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由上面的探究过程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确定. 当b2-4ac≥0时,

  x=;

  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这个式子对解题有什么帮助?通过讨论加深对式子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

  进而阐述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设计意图: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公式才能烂熟于心,才能在题目中熟练应用,不会因记不清公式造成运算的错误。

  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前两道教师示范,后两道学生练习)

  (1)2x2-x-1=0; (2)4x2-3x+2=0 ;

  (3)x2+15x=-3x; (4)x2- x+ =0.

  注:( 教师在示范时多强调注意点、易错点,会减少学生做题的错误,让学生在做题中获得成功感。)

  设计意图:进一步阐述求根公式,归纳总结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时总结简化运算,节约时间又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1)x2+x-6=0; (2)x2- x- =0;

  (3)3x2-6x-2=0;(4)4x2-6x=0;

  设计意图:能够熟练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通过大量练习,熟悉公式法的步骤,训练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

  (四)拓展运用,升华提高

  [想一想]

  清清和楚楚刚学了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看到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1)=0, 清清说:“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而楚楚反驳说:“不一定,根的情况跟m的值有关”.那你们认为呢?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基础较好,因此对求根公式作进一步深化,并综合运用了配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提高.比较配方法在不同题型中的用法,

  避免以后出现运算错误。

  归纳小结, 结合上面想一想,让学生尝试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对方法进行提炼,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方法更具系统化和网络化,同时也是情感的升华过程.

  (五) 布置作业

  ㈠必做题

  ㈡选做题:P46第12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分层布置。 适合的练习既巩固了所学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又保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14

  我有以下设想,主要是问题的解决。

  那么,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学生面对急于求成,造成学习上的方法不当,出现无形的学习压力,造成各方面的损失。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效率。

  2.在课堂中涉入与有关的试题知识,作业也渗透一些知识。

  3. 在训练巩固方面,对作业的要求是做到每天必练,当天问题及时解决。

  4.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数学知识系统分析会。

  5.中考结束后进行一次学生个人搜集一套中考性试题。

  6.中考总复习后进行一次分组提问会,学生提出自己备考中的问题,师生交流解决。

  总之,为中考做好备战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归纳全力以赴完成中考复习工作,让全体学生有一个满意的中考成绩!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深入研究备课、科学规范施教、认真精细批改、及时总结反思。1.教学总原则:降低基点,面向全体;深化内涵,追求高效;拓展延伸,培养能力。2.教学总目标:稳定基础,转化边缘,培养优生,促进尖子,争先创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突出了如下特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每一章数学知识的引入中,都由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引入,注重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探究、合作、抽象和概括来掌握知识,逐步学会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得方法进行推理。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五章:(六)证明(二)(七)一元二次方程(八)证明三(九)反比例函数(十)概率与频率

  (六)证明(二):本章是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证明一》的继续。与《证明一》类似,本章设计的很多命题,在前几册中已由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所以学生对这些结论已经有所了解。本章还涉及一些没探索过的命题,对于这些命题,则尽可能创设一些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发现的空间,然后再进行证明。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

  (七)一元二次方程:本章遵循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模式,首先通过具体问题情景建立有关方程,并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然后探索其各种解法,并在现实情景中加以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八)证明三:本章与第六章《证明三》类似,从内容上讲他是《证明一》和《证明二》的继续。在本章中,作为论证前提的结论更加丰富,因此证明的方法和过程对学生更具挑战性。本章随意逻辑证明为主,但在素材和背景的选取上仍注意尽可能与实际联系,增强论证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证明的兴趣,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逻辑证明在实际中的意义和作用。

  (九)反比例函数:本章通过对具体情景的分析,概况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形式,明确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例题和学生举例可以丰富丢反比例函数的认识,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本章在内容编排方面,直观、操作、观察、概括和交流仍是重要的活动方式。通过这些活动,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进行整合,逐步形成对函数概念的整体性认识,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十)频率与概率: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许多随机事件,研究了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对一些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但学生对概率的理解有必要随着其数学活动经验的不断加深而逐步得到发展。在概率模型的选择上,教科书注意了模型的递进型、现实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

  初XX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女生XX人,男生XX人。初三的学生已经有基本的思维习惯和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别较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更多地采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采用“小组合作互助”的教学模式,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与问题的质疑释疑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结合初三上学期的期末水平测试,细致分类,重点突出,抓好三类生和边缘生的辅导,争取教育教学有新的突破。

  四、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2、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16

  初三学年上学期的复习教学,是整合升华学科知识、培养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环节。复习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成功与否。为保障毕业班复习教学取得良好成效,奠定今年中考胜利的基础,结合本年毕业班工作实际,对初三复习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计划完成九年级上册新授课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期末检测分析,发现本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另一方面是相当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13课时)

  本章的主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方程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本章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为二次函数的学习作好准备。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在本章得到进一步渗透和巩固。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12课时)

  本章是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是函数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次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既是其他学科研究时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本章所提及的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实际问题。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既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曲线之一,同时抛物线形状在建筑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抛物线型拱桥、抛物线型隧道等。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二次函数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第二十三章 旋转(9课时)

  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本章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与作图。本章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学生通过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数学活动经验。本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画图、简单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等操作性活动形成图形旋转概念。它又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几何,包括圆等内容的学习起着桥梁铺垫之作用。

  第二十四章 圆(16课时)

  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本章是在学习了直线型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一种特殊的曲线──圆的有关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归纳的数学思想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本章的学习是高中的数学学习,尤其是圆锥曲线的学习的基础性工程。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12课时)

  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本章的难点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材注意从知识源头开始的学习与思考,重视知识的发展过程。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意向(原发性思想),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强化或不断地修正,丰富个人的直接经验,它将成为学生理解知识的支持系统。背景经验越丰富,知识的'解释力也越强,适用范围也更广,有利于灵活的支配和运用,利于广泛迁移。

  四、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九年级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适度安排教学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

  2、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课堂。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实习作业。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发展。

  8、把辅优补差工作落到实处,进行个别辅导。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1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继续全身心投入国家的教育事业,服从学校相关工作安排,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并通过课改尝试寻找突破点,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新时代的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x班、x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所担任班主任的4班现共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女生x人、从成绩来上看,班上学生的数学只有x个优秀,x个及格,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基础、而x班,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数学上的偏科,学习数学较吃力,也有不少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

  教学中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各类学生数学成绩都有相应的提高、

  四、教材分析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具体方法、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本章主要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本章重难点就是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及应用、

  第二十三章旋转: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本章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与作图、本章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第二十四章圆: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本章的难点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力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加强培优补差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习惯;

  (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

  (3)自主作业习惯;

  (4)课后复习习惯、

  7、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基础知识技能“推迟判断”,让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18

  金秋结硕果,大地丰收时,正是我们又一个新学期的开始。为了打开新局面,面对新形势,重新确立起点,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新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创出新业绩,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执教能力有新的起色,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认真执行“135教学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

  二、教材学情分析:

  本学期任教九三、四两个班级,学生基础较差,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且又面临升学考试,因此,本学期的工作难度大,任务繁重.但是一切为了学生,必须要树信心,力争出佳绩。

  本册教材遵循《标准》的理念,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注重创设问题请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力求实现《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课程总体目标。

  1、在内容选取上,突出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

  2、在内容的组织上,突出了对知识的重新组合。

  3、在教科书的基本着眼点上,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在本位。

  三、 教学目标:

  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理解数据的整理及分析等有关概念。掌握频数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绘制。理解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正多边形概念。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算。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3、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六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采用“135教学模式”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19

  一、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二、教学任务、目标及学生知识情况分析

  第一阶段:基础训练段。时间:20xx.8.152011.8.25教学方法:以试卷的形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具体操作如下:

  小学毕业考试试卷初一、二各个学期期末考试卷一套并做好简单的试卷分析。以先复习,后考试再补充的形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其后高强度的学习、训练做好准备。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能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我曾经问过几个学习较差的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习?也问过几个一直在努力学习的同学,为什么一直在努力学习,而学习成绩提升不上来?他们的回答基本上,基础知识薄弱,从而跟不上,从来听不懂,或者是听到是听懂了,而在具体做题的时候,感觉不知从何开始分析而无法下笔做题,从而凭感觉做,结果可想而知。

  只有一层一层的往上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从基础开始学习,抓住最基本的知识,抓住知识最本质的东西,才能更深层次发展。试问,一个近视眼,不佩戴眼睛能看清远处的景物吗?知识也是一样,送给学生一个科学、合理的基础知识平台,学生的思维才能向更高更远的层次发展。

  第二阶段:20xx-8-282012-1.12新课教学,争取将初三所要教学的新课(上、下两册)完成80%的进度。

  本阶段的学习处于高强度学习过程中,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使的学生跟不上,必须有正确,可行的教学方法,必须在教学中考虑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不断更改教学方法以,使其符合绝大数学生的味口。

  高强度的学习,不能丢失课堂的趣味,不能让学生在枯燥中学习数学,这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同时也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学生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时刻意识到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中心,是教学质量体现的形式及重要体系,要想搞好教学,搞活教学,这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分不开的。如果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教师就是付出百分之一万的努力都没有效果,就是神仙也不行,所以说,在教学中,要搞好教学,更要搞活教学,只有在整体上学生进步了,学生在学习上才看到学习数学的希望,进步的希望。看到自己学习成绩一天一天好起来,那么学生才会才数学有兴趣,教师才能拥有有一分耕耘三分收获,而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甚至一分耕耘无收获。

  在教学上,必须讲得少,练得多,一块田,如果不耕耙,放再大的水进,也不会满,教学也是一样,教师讲得再多,如果不是练,到头来,学生依然会云里雾里。

  在新式的.教学教法中讲到,教为辅,探为主,练为提,也就是说,教师的讲授做为学生的引导,以学生探究式学习为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以练习的方式巩固、提升学生在本课堂的基础知识,对有能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句话讲得很对,在教学上也非常值得借鉴。但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还是那句话,走都不能走,能跑

  吗?根据我的学生实际情况,认为我现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中,还不能完全按照教为辅,探为主,练为提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应该是教与练须相结合,不分主次,既重教,也重学,更重练。把握每个学生的学生进度,根据他们来制定实际的教学方法才是可行的。

  在这一个学期中,坚持每课一练,每练必改,每改必分析,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掌握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做好服务于学生的准备,让学生与我没有距离,能主动与我在课堂、课后交流。

  三、教学措施、方法和日常教学指导思想

  1、尽快了解学生,融洽师生关系,消除学生逆反心理,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2、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深入挖掘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关键,争取在课堂上消化知识,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主要途径。 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秤的教育方法。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3、多研究教学改革、多参加听评课活动,多学习,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4、作好常规教学,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复习,及时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让每一名学生放弃数学,不让每一名学生放松学习,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5、组织学困生的辅导。课堂上多进行提问,多与学生沟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力,增强学习信心。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6、分层辅导,因材施教对本年级的学生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提高成绩。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7、 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20

  马上就有开始一个新的学期了,我将继续带领我的班级开始学习。这个学期,我将继续教我之前教了两年的班级,在经过了2年的磨合期以后,我想在初三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做得更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初三的学生马上就要面临中考,语文作为占中考分数很高的科目,必须要学好。所以我制定了我的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习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该教材有以下突出特点:(1)立足学生实际 (2)体现现代意识 (3)弘扬人文精神 (4)突出开放性 (5)注重策略引导。

  二、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通过初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八年级共有学生44人,大多数同学爱好语文学习,有十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成绩优异。另有十分之三的同学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三、教学目标

  1、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基础。

  2、学习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2、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3、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5、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基础较差学生身上,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使其与优秀的距离有所接近。

  6、课堂结构和时间的把握需进一步提高,向单位时间要产量。

  7、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比如古诗词,可按作者、按类别、按主题分别进行分类,形成经纬交织的网络。

  8、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回顾。

  9、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句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10、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五、科研课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大赞赏的力度。

  2、广泛征集资料,形成初步材料。

  3、把写大作文目标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

  4、少搞命题作文,尽量自由写作,评改适度。

  六、本学期个人提高方面

  1、业务提高计划

  (1)定期参加听课活动以及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搜集优秀的课例进行研究。

  (2)写好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并及时进行整理,升华为随笔和经验。

  (3)上好每一节课,精心的科学设计、思路创新的探索以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实际。

  (4)课堂结构要严谨有序,丝丝入扣,生动有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初三数学数学教学计划10-18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06-12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04-04

初三数学的教学计划01-10

人教版初三数学教学计划03-07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精】02-20

初三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5-20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推荐】04-03

【精】初三数学教学计划04-03

【荐】初三数学教学计划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