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时间:2021-01-29 14:54:53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文(精选5篇)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文(精选5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本学期我担任五、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任务。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在教学实施上,必须贯彻标准的这种根本理念,使得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感受和理解、习得和掌握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内容,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纯粹的知识学习。

  (一)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在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别列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个部分。必须认识到,这样三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整体存在于儿童个体的发展之中并且互为影响的。一个人的情感体验是在生活中获得的,生活态度是在生活中形成的,能力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的,而人类迄今为止的所有知识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归纳出来的。具体的课程单元中,要逐渐地习惯于全面地考虑和把握教学目标。

  无论是什么样的具体内容,也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教师都应当事先从目标出发进行考虑:在这一单元、主题或课题的学习中,可能促进学生哪些态度的形成和转变?可能促进学生哪些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可能给予学生哪些知识经验的获得?进而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加以把握。当然,在不同的内容中,态度、能力、知识目标必然地会各有侧重。

  (二)要充分利用并且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并非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并不是从这门课的学习才开始的。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有了一些很初步的社会生活经验,已经在生活中养成了一些行为习惯,具有了很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说大多数学生已经很自然地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基本相适应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了初步的社会积极性。而品德与社会课的内容正是从学生这样的发展基础上建构,继续予以教育和提高的。所以,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不要把教学内容当作学生完全不懂的东西来加以讲解,加以灌输。而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善于动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与课程具体的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得学生面对学习的主题的时候,感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正是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因而理解课程的意义,乐于进行探究。

  除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品德与社会课还应当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过程就是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各种能力不断提高,知识积累不断增加,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念的过程。这样才符合学生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连续性过程的规律。所有这些,仅仅依靠原有的生活经验是不够的,要通过各种活动,通过引导和帮助,使得学生思考和尝试的范围不断扩大,以此为基础引导他们向更成熟、更高级的水平发展,使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得以拓展、扩充、提升。

  (三)要刻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一个依靠知识灌输的传递过程,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在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当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等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而这些成分的形成、变化与提高,都是以个体的亲身经历、主观体验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就不会有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性。而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只能在自主性的活动当中才可能产生。因此,如何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是教师带有根本性的任务。

  (四)要不断拓展教学空间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

  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特制定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在内容上共设计了四个主题单元。第一单元《我会保护自己》,设计了四课教学内容,由近及远,首先从保护自己的身体开始,让学生知道人的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直接影响着自己的身体健康,要爱护和保护自己的身体。然后,将关注的视角转向我们生活的学校、家庭和社区,从中找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特别是交通安全问题,以及人为的一些伤害和危及学生安全的行为,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保护自己的相关知识,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最后,通过《学会自护自救》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事故的预防和解除。

  第二单元《我尝试自主学习》,设计了三课教学内容,将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以及良好的学习心理等内容加以综合,以贯彻《课程标准》中有关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珍惜时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教学内容要求。让学生通过两个小主人公丹丹和曾兵在学习中的成功经历,体验到的学习心理对学习成功的重要性,进而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做学习的小主人。

  第三单元《我和我的朋友》,本单元以大课文的思路,将丹丹、何莹莹、张青三个小主人公贯穿于整个单元之中,并通过她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与朋友交往应该学会宽容、以诚相待、互信互助。重在引发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很容易联系到自己平时的言行,反思自己,并从她们的故事中学会正确的交友之道,感受有朋友的快乐,没有朋友的痛苦。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在一起》是关于集体生活的内容,本课从集体生活需要规则——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维护集体荣誉——集体生活中的民主这三个层面,让学生对集体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责任和权利,从而更好地在集体中成长,更好地为集体服务。

  三、教学目标

  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自觉爱护自己身体的意识和行为,知道交通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交通秩序,注意交通安全,在面对各种诱惑或求助骗局时,能够沉着应对,不上当受骗,掌握一些事故的预防及解除办法。

  2、知道学习、做事要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对自己有信心,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能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3、在与人的交往中,能够意识到别人的不高兴,知道日常交往中让人讨厌、生气的言行举止;当朋友间出现和矛盾时,能够反思自己的言行,并以恰当的方式加以化解;知道真正的朋友应该以诚相待]、互信互助。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4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本期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另人,以人宽容”“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2、通过学习“学校和班组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让学生了解建立民主平等的重要性。

  3、本单元为地方特色教材。引导学生了解乡村的新面貌,了解经济、法制建设、文化活动、农村新形象。

  4、通过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5、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本期要重点解决的教学问题

  由于教材综合性和情感性较强,考虑在引导学生学习品德和社会知识的同时,如何建立一种开放性。让教材的“话题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深入到社会,通过实地调查、参观、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课内外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得到开放。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读书、实践、讨论、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热情,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适当体验,把品德知识的学习上升到一种情感的体验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教改措施

  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保质保量地上好每一节课。

  2、课内课外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晨会、班队会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做好后进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使之端正学习态度,力所能及地接受各科知识。

  4、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不懈地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落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儿童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5、在其它各科中,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在爱的阳光下;第二单元主要是我们共欢乐;第三单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第四单元主要是寻路和行路。

  三、教材重点难点

  “寻路和行路”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安全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校外探路出发,激发学生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认识,最后落实到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

  四、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六、教学进度

  略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03-24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篇)03-14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8篇03-11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12-25

《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07-14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03-21

品德与社会的教案课件05-16

品德与社会教案课件05-12

品德与社会高峡出平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04-20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反思(通用6篇)12-2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文(精选5篇)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文(精选5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本学期我担任五、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任务。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在教学实施上,必须贯彻标准的这种根本理念,使得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感受和理解、习得和掌握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内容,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纯粹的知识学习。

  (一)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在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分别列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个部分。必须认识到,这样三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整体存在于儿童个体的发展之中并且互为影响的。一个人的情感体验是在生活中获得的,生活态度是在生活中形成的,能力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的,而人类迄今为止的所有知识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归纳出来的。具体的课程单元中,要逐渐地习惯于全面地考虑和把握教学目标。

  无论是什么样的具体内容,也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教师都应当事先从目标出发进行考虑:在这一单元、主题或课题的学习中,可能促进学生哪些态度的形成和转变?可能促进学生哪些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可能给予学生哪些知识经验的获得?进而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加以把握。当然,在不同的内容中,态度、能力、知识目标必然地会各有侧重。

  (二)要充分利用并且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并非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并不是从这门课的学习才开始的。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有了一些很初步的社会生活经验,已经在生活中养成了一些行为习惯,具有了很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说大多数学生已经很自然地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基本相适应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了初步的社会积极性。而品德与社会课的内容正是从学生这样的发展基础上建构,继续予以教育和提高的。所以,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不要把教学内容当作学生完全不懂的东西来加以讲解,加以灌输。而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善于动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与课程具体的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得学生面对学习的主题的时候,感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正是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因而理解课程的意义,乐于进行探究。

  除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品德与社会课还应当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过程就是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各种能力不断提高,知识积累不断增加,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念的过程。这样才符合学生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连续性过程的规律。所有这些,仅仅依靠原有的生活经验是不够的,要通过各种活动,通过引导和帮助,使得学生思考和尝试的范围不断扩大,以此为基础引导他们向更成熟、更高级的水平发展,使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得以拓展、扩充、提升。

  (三)要刻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一个依靠知识灌输的传递过程,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在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当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等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而这些成分的形成、变化与提高,都是以个体的亲身经历、主观体验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就不会有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性。而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只能在自主性的活动当中才可能产生。因此,如何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是教师带有根本性的任务。

  (四)要不断拓展教学空间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

  一、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意在使儿童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意在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

  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特制定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在内容上共设计了四个主题单元。第一单元《我会保护自己》,设计了四课教学内容,由近及远,首先从保护自己的身体开始,让学生知道人的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直接影响着自己的身体健康,要爱护和保护自己的身体。然后,将关注的视角转向我们生活的学校、家庭和社区,从中找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特别是交通安全问题,以及人为的一些伤害和危及学生安全的行为,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保护自己的相关知识,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最后,通过《学会自护自救》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事故的预防和解除。

  第二单元《我尝试自主学习》,设计了三课教学内容,将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以及良好的学习心理等内容加以综合,以贯彻《课程标准》中有关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珍惜时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教学内容要求。让学生通过两个小主人公丹丹和曾兵在学习中的成功经历,体验到的学习心理对学习成功的重要性,进而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做学习的小主人。

  第三单元《我和我的朋友》,本单元以大课文的思路,将丹丹、何莹莹、张青三个小主人公贯穿于整个单元之中,并通过她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与朋友交往应该学会宽容、以诚相待、互信互助。重在引发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很容易联系到自己平时的言行,反思自己,并从她们的故事中学会正确的交友之道,感受有朋友的快乐,没有朋友的痛苦。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在一起》是关于集体生活的内容,本课从集体生活需要规则——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维护集体荣誉——集体生活中的民主这三个层面,让学生对集体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责任和权利,从而更好地在集体中成长,更好地为集体服务。

  三、教学目标

  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自觉爱护自己身体的意识和行为,知道交通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交通秩序,注意交通安全,在面对各种诱惑或求助骗局时,能够沉着应对,不上当受骗,掌握一些事故的预防及解除办法。

  2、知道学习、做事要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对自己有信心,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能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3、在与人的交往中,能够意识到别人的不高兴,知道日常交往中让人讨厌、生气的言行举止;当朋友间出现和矛盾时,能够反思自己的言行,并以恰当的方式加以化解;知道真正的朋友应该以诚相待]、互信互助。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4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本期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另人,以人宽容”“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2、通过学习“学校和班组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让学生了解建立民主平等的重要性。

  3、本单元为地方特色教材。引导学生了解乡村的新面貌,了解经济、法制建设、文化活动、农村新形象。

  4、通过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5、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

  二、本期要重点解决的教学问题

  由于教材综合性和情感性较强,考虑在引导学生学习品德和社会知识的同时,如何建立一种开放性。让教材的“话题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深入到社会,通过实地调查、参观、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课内外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得到开放。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读书、实践、讨论、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热情,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适当体验,把品德知识的学习上升到一种情感的体验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教改措施

  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保质保量地上好每一节课。

  2、课内课外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晨会、班队会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做好后进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使之端正学习态度,力所能及地接受各科知识。

  4、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不懈地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落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儿童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5、在其它各科中,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在爱的阳光下;第二单元主要是我们共欢乐;第三单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第四单元主要是寻路和行路。

  三、教材重点难点

  “寻路和行路”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安全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校外探路出发,激发学生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认识,最后落实到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

  四、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平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六、教学进度

  略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03-24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篇)03-14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8篇03-11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12-25

《品德与社会》教学随笔07-14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03-21

品德与社会的教案课件05-16

品德与社会教案课件05-12

品德与社会高峡出平湖教案课件教学设计04-20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反思(通用6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