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1 11:56:38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6篇)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6篇)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九年级数学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已发展的广泛空间。通过九年级数学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级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手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九年级数学包括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章《定义命题公理与证实》,第三章《相似形》,第四章《解直角三角形》。第五章《概率的计算》。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定义命题公理并学会运用:掌握相似形的相关知识及运用;会解直解三角形,掌握概率的初步计算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学措拖

  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秤的教育方法。

  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意整体推进。

  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仿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认识各知识点,并能纯熟运用。

  五、教学进度

  全学期约为22周,安排如下:

  09.1~09.30:一元二次方程

  10.7~10.30:定义命题公理与证实

  11.01~11.26:相似形

  11.27~12.27:解直角三角形

  12.28~1.14:概率的计算

  01.15~01.30:整理复习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基本情况分析:

  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有量数的的概念及其运算。

  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体验相反意义的量;从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学习有关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初步理解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为数的大小比较是今后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数轴在各个数学领域里都有重要的应用。

  借助丰富的现实背景,引入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以及与乘方和有理数运算密切相关的科学计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等。通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运算法则和运算律。教材还设计了大量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第二章、走进代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和整式的加减运算。

  代数是一门具有丰富内容并且与现实世界、学生生活、其他科学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代数的符号表示手段,深刻提示了存在于一类实际问题的共性。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和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体验用字母表示数;从数的字母表示,理解代数式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学习有关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知识,代数式在以后的解方程、函数中有重要作用。

  借助丰富的现实背景,引入代数式的加减运算。通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运算法则。教材还设计了大量运用代数式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是方程学习的开端,又是进一步学习方程组、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数学内容的必备知识。数学建模是中学数学的一条主线,而方程与方程组是反映现实问题的一个典型的数学模型,对于方程与方程组,教材紧扣数学建模思想,努力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获取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本章突出数学知识产生于现实生活与数学发展需要,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一次方程,研究它的解法,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一次方程与周围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重点探求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实际应用。

  第四章、直线与角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教科书首先从大量的实例入手,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物体中抽象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以及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在此基础上,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等活动,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认识。

  本章是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作为义务教育第二学段的统计与概率部分,为后续的统计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学习怎样从统计图、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走进数学世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

  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具体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五、时间安排:

  第一章:有理数……………………………………………第1——4周

  第二章:走进代数…………………………………………第5——8周

  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第9——12周

  第四章:直线与角…………………………………………第13——16周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17——19周

  第20周进行期末复习。

  迎接期终考试。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9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成绩提高较慢。从上学期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班内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差距明显。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

  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五、教学课时安排计划

  略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教学内容

  本期教科书中的所有章节: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第十章:轴对称。

  二、奋斗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四、教学进度

  第六章第一周———第三周

  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第一周

  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周

  3、实践与探索第二周———第三周

  复习与考试第三周

  第七章第四周——第六周

  1、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第四周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四周

  3、实践与探索第五周———第六周

  4、复习与考试第六周

  第八章第七周——第九周

  1、认识不等式第七周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七周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八周——第九周

  4、复习与考试第九周

  期中复习与考试第九周——第十周

  第九章第十一周——第十三周

  1、三角形第十一周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十二周

  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第十二周

  4、复习与考试第十三周

  第十章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1、生活中轴对称第十四周

  2、轴对称的认识第十四周

  3、等腰三角形第十五周

  4、复习与考试第十五周

  期末复习及考试第十六周——第十九周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二(5)班共有学生44人,二(6)班共有学生41人。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例如二(5)班的李吴滔、戴程鹏、马雪婷,二(6)班陈佳龙等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面对这部分学生,我真的觉得压力重重,有点不知所措,然而,面对现实,我还是要尽我所能,把他们教育好,争取使他们有一定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遵守纪律,爱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好学的氛围,促使大家共同进步。

  三、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四、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建立初步的几何概念,会识别简单的图形。

  3.乘法口诀表的灵活运用。

  4、初步会写应用题的解答过程。

  难点:

  1、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概念(算理的口头表达)。

  2、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乘除法。

  3、初步感受数学中的互逆关系。

  4、能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六、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3)班有62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3、分一分、认识物体;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进位加法;

  6、20以内的退位减法;

  7、总复习。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读懂学生,真正做到备好课,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让他们“吃得了”。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6、利用家长联系本和校讯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家长们针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7、对于作业进行一系列积极的两种评价,如正确率和书写整洁度都做评价,全对的学生批改的日期上方得大五角星,如果作业有错的学生,等订正后在批改的日期下方得个五角星。

  六、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略)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6篇)】相关文章: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3-22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1-26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文03-22

精选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篇01-12

精选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四篇01-01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12-24

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01-21

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3-21

数学上册教案12-25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集锦十篇12-3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6篇)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6篇)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九年级数学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已发展的广泛空间。通过九年级数学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级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手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九年级数学包括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章《定义命题公理与证实》,第三章《相似形》,第四章《解直角三角形》。第五章《概率的计算》。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定义命题公理并学会运用:掌握相似形的相关知识及运用;会解直解三角形,掌握概率的初步计算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学措拖

  1、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秤的教育方法。

  2、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意整体推进。

  3、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仿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认识各知识点,并能纯熟运用。

  五、教学进度

  全学期约为22周,安排如下:

  09.1~09.30:一元二次方程

  10.7~10.30:定义命题公理与证实

  11.01~11.26:相似形

  11.27~12.27:解直角三角形

  12.28~1.14:概率的计算

  01.15~01.30:整理复习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基本情况分析:

  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有量数的的概念及其运算。

  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体验相反意义的量;从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学习有关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初步理解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为数的大小比较是今后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数轴在各个数学领域里都有重要的应用。

  借助丰富的现实背景,引入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以及与乘方和有理数运算密切相关的科学计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等。通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运算法则和运算律。教材还设计了大量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第二章、走进代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和整式的加减运算。

  代数是一门具有丰富内容并且与现实世界、学生生活、其他科学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代数的符号表示手段,深刻提示了存在于一类实际问题的共性。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和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体验用字母表示数;从数的字母表示,理解代数式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学习有关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知识,代数式在以后的解方程、函数中有重要作用。

  借助丰富的现实背景,引入代数式的加减运算。通过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运算法则。教材还设计了大量运用代数式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是方程学习的开端,又是进一步学习方程组、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数学内容的必备知识。数学建模是中学数学的一条主线,而方程与方程组是反映现实问题的一个典型的数学模型,对于方程与方程组,教材紧扣数学建模思想,努力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获取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本章突出数学知识产生于现实生活与数学发展需要,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一次方程,研究它的解法,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一次方程与周围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重点探求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实际应用。

  第四章、直线与角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教科书首先从大量的实例入手,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物体中抽象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以及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在此基础上,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等活动,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认识。

  本章是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作为义务教育第二学段的统计与概率部分,为后续的统计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学习怎样从统计图、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走进数学世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

  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具体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五、时间安排:

  第一章:有理数……………………………………………第1——4周

  第二章:走进代数…………………………………………第5——8周

  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第9——12周

  第四章:直线与角…………………………………………第13——16周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17——19周

  第20周进行期末复习。

  迎接期终考试。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9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成绩提高较慢。从上学期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班内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差距明显。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

  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五、教学课时安排计划

  略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教学内容

  本期教科书中的所有章节: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第十章:轴对称。

  二、奋斗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四、教学进度

  第六章第一周———第三周

  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第一周

  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周

  3、实践与探索第二周———第三周

  复习与考试第三周

  第七章第四周——第六周

  1、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第四周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四周

  3、实践与探索第五周———第六周

  4、复习与考试第六周

  第八章第七周——第九周

  1、认识不等式第七周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七周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八周——第九周

  4、复习与考试第九周

  期中复习与考试第九周——第十周

  第九章第十一周——第十三周

  1、三角形第十一周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十二周

  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第十二周

  4、复习与考试第十三周

  第十章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1、生活中轴对称第十四周

  2、轴对称的认识第十四周

  3、等腰三角形第十五周

  4、复习与考试第十五周

  期末复习及考试第十六周——第十九周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二(5)班共有学生44人,二(6)班共有学生41人。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例如二(5)班的李吴滔、戴程鹏、马雪婷,二(6)班陈佳龙等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面对这部分学生,我真的觉得压力重重,有点不知所措,然而,面对现实,我还是要尽我所能,把他们教育好,争取使他们有一定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遵守纪律,爱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好学的氛围,促使大家共同进步。

  三、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四、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建立初步的几何概念,会识别简单的图形。

  3.乘法口诀表的灵活运用。

  4、初步会写应用题的解答过程。

  难点:

  1、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概念(算理的口头表达)。

  2、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乘除法。

  3、初步感受数学中的互逆关系。

  4、能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六、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3)班有62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3、分一分、认识物体;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进位加法;

  6、20以内的退位减法;

  7、总复习。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读懂学生,真正做到备好课,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让他们“吃得了”。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6、利用家长联系本和校讯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家长们针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7、对于作业进行一系列积极的两种评价,如正确率和书写整洁度都做评价,全对的学生批改的日期上方得大五角星,如果作业有错的学生,等订正后在批改的日期下方得个五角星。

  六、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略)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精选6篇)】相关文章: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3-22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1-26

初二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文03-22

精选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篇01-12

精选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四篇01-01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12-24

数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01-21

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3-21

数学上册教案12-25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集锦十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