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汇编7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1
一、教材介绍
1、思想内涵丰富。
小学语文四下教材共入选23篇课文,文质兼美,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教材是分7个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如第一单元颂春篇,是关于赞美春天、亲近自然的教育;第二单元创新篇,是倡导创新,教给学生创造方法的教育;第三单元英才篇,是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以公心、廉洁等传统美德。
第四单元爱心篇,是倡导无私奉献、相互关爱、回报母爱和保护弱小等美好品质的教育;第五单元动物篇,是关于天人合一,学习动物知识、爱护动物的教育;第六单元环保篇,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美化环境的教育;第七单元国魂篇,是关于歌颂领袖人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入选的这些课文人文内涵丰富,都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教材,而这样的编排,又进一步优化了课文的组合,提升了育人的效果。
2、安排了四个重点训练项目
中年段阅读教材,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四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四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那么,这四个重点学习项目在教材中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主编张庆、朱家珑先生提出的编排原则是:“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
3、注重向小学高年级阅读的过渡,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承担着从第一学段向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过渡”任务。而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又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也就是说,就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而言,第二学段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就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而言,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除了肩负“承上”的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编排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1)注重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阶段目标”阅读教学要求中,可以看出朗读、默读的技能,阅读理解、概括等能力,第三学段较之第二学段有明显提高。本册教材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
主要表现在:一是注重理解能力的提高。如第6课《最佳路径》:“4.格罗培斯的迪尼斯乐园路径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4.‘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第24课《黄河的主人》:“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教给了学生瞻前顾后、抓住联系、整体把握等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二是注重概括能力的提高。
如果说阅读理解是引导学生把书“读厚”的话,那么阅读概括就是引导学生把书“读薄”。学生能把书“读厚”,这是十分重要的阅读能力;而能把书“读薄”,也是必备的阅读能力之一。因为阅读不能把书“读厚”,就会味同嚼蜡,兴趣索然;而不能把书“读薄”,阅读就如同一团乱麻,不得要领。阅读概括往往要比阅读理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不能因淡化了上个世纪的“分段”和“概括段意”训练。而忽视或丢弃这方面的训练。基于这些认识,本册关于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作了应有的加强。
如第7课《人类的老师》:“4.说说第3、4、5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21课《云雀的心愿》:“5.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先有条理地说说,再写下来。”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
如《三顾茅庐》等课后安排的查字典解释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的训练;再如《人类的老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等课后安排的搜集课外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训练等,都为高年级“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作了很好的铺垫。
(2)注重读写结合。阅读与习作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而读写结合又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之一。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读写结合,是分长、短两条线来安排的。长线结合是指突破了按单元对应地安排读写训练,以使学生的阅读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内化过程,力图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习作的机械模仿、生搬硬套。短线结合是指阅读课中的小练笔,这种与阅读对应的片段训练,用时少,见效快,既是作文教学的补充训练,又是学生习作的基础训练。
本册教材比较频繁地安排了这项训练,诸如想象扩写古诗的意境(《春日偶成》),模仿课文的句式“写一处景色”(《三顾茅庐》),观察生活,写出自己喜欢的鸟的“样子和叫声”(《鸟语》),依照课文写一个“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天鹅的故事》),看课文插图,写一段话,“选用课文中的词语” (《沙漠中的绿洲》)等等。
(3)按主题组织安排阅读单元。关于本册单元阅读教育的主题,上文已经作了具体的介绍,这里主要强调三点:一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单元主题阅读学习与“主题单元”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其有联系,是指课文单元的安排,都是“以内容分类的”,话题结构凸现了人文精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以“主题”为中心,整合本单元课文,并适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开展“大阅读”,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说其有区别,是指在单元的训练安排中,仍然凸显着“语文姓语,小语姓小”的理念,努力强化语文学习意识,力戒“泛语文”、“非语文”倾向在阅读教学中的滋生和泛滥。二是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我们的单元主题阅读学习,是以“知识和能力”为切入口的,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上。
如通过上文“四个重点学习”项目的落实,再加上对应“单元练习”中“处处留心”和“读读背背”的学习,使每一个“单元主题阅读学习”形成了更大的板块,最大程度地整合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即学生不但扎扎实实地学到了“知识和能力”,而且亲历了学习的过程,运用了多种学习方法,同时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情感体验,较好地把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整合到语言文字学习这个载体中。
二、教学方法:
1、抓好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学习
(1)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最重要的手段。
小学生理解课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是以感知课文所描述的形象为手段的,进行抽象的定义解释和逻辑分析都是不足取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其突出特点是以句(文)解词,以句(文)解句,即读书时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理解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其主要做法是一是前后联系。
如对《苹果里的五角星》中“循规蹈矩”的理解,可以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找出表示“循规蹈矩”意思的语句。当学生找出“循规蹈矩”就是“按通常的切法”,“却未”用过“另一种切法”后,再引导学生读3、4两个自然段,具体说说“循规蹈矩”的切法是怎么切的,为什么说小男孩的切法不是“循规蹈矩”的?
这样把“循规蹈矩”与人的具体行为做法联系起来,既大大地化解了理解的难度,又使这个词语形象地积累在学生的脑海中。二是归类组合。词语归类,特别是意思相近的词语归类,是以词解词的最好办法。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这种方法,特别是于永正老师教《小稻秧脱险记》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他先引导学生把描写杂草“蛮不讲理”、“气势汹汹”地抢夺小稻秧养料的词语找出来,再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联系生活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基础。母语学习离不开生活。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要以生活为基础,学生只有借助已有经验和积累进行阅读理解,才能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有深切的感受,才有助于学生对这些词句的积累和内化。
(3)字、词典是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重要工具。对于小学生来说,随着年级的升高,在阅读中使用工具书的频率和要求也要逐步提高,因为这是自学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本册的课后练习设计,对此予以了应有的重视。如《三顾茅庐》第三题,“先说说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黄河的主人》第四题,“查字典,先解释带点的字,再理解词语的意思”等。
2、抓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学习。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核心工程,是
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进一步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抓住联系点,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篇课文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从整体入手。过去的繁琐分析,“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方法,不但把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无助于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也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激发学生自主读书的积极性,就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抓住课文的联系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步步深入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抓课题。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抓关键词(句)。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是指概括文章内容,提示文章中心,能统领全文的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词)等。因为是关键词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抓住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阅读课文,就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抓课后问题。本册课后问题大体分为写字、朗读和背诵(复述)、词语积累和运用、阅读思考和探究、迁移运用和资料搜集等类型。编者在设计这类问题时,力求为老师们选择最佳的教学切入口,并能通过这个问题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刻地思考,在准确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课文的内涵,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动情点,真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捕捉课文中的动情点,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真切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及其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如《第一次抱母亲》中“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就是课文动情点之一。
3、抓好默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
4、抓好“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学习。阅读就是吸收。而小学生阅读最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积累语言。因此,抓好“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学习,也应该是小学中年段阅读教学的基础工程之一,必须充分重视。
(1)课后的读写词语训练要落在实处。“课后的读写词语训练”,虽然只是要求读读写写,但不能只进行抄抄写写的机械训练,更不能挤到课外不管,而应该贯穿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进行综合性的训练。主要形式有:一是在阅读中体会、吸收;二是在读写练习中巩固、积累;三是在迁移运用中内化、吸收。
(2)养成阅读摘记的好习惯。“阅读摘记”是“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小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阅读摘记的方法,又要培养学生阅读摘记的好习惯。
(3)朗读背诵仍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除了重视抓好上述的两种形式的训练外,朗读背诵训练仍是主要渠道。因为学生通过课文,不但积累了“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而且积累了这些优美词句所在的优美语境,储备了一些语言模式和语言图式,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文反应机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因此,朗读背诵训练仍然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扎扎实实地练好语文基本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人文,渗透德育,学习中华民族的的优秀文化,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现代文明修养的教育与熏陶。
二、教学要求。
(一)思想教育。
1、在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过程中,坚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从小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2、在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3、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引导孩子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从中领悟一些人生哲理,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233个生字。
(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65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得端正,写匀称。
(3)续练习写毛笔,能写得端正,匀称。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并能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说回答问题,作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阅读适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 习作。
(1)能用学习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写出文从句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走,我们去植树》《燕子》《江南春》《春日偶成》。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4、理解课文内容,大自然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养成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心。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要积极开动自己的脑筋,善于动脑,乐于动脑,了解事情往往在自己努力后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顾茅庐》3、4自然段。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4、理解课文内容,从历史故事中明白其中的道理。学会如何自主阅读剧本,了解剧本的基本结构。
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芳香扑鼻”、“附近”、“疏忽”、“顽强”造句。
3、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4、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领悟人性的可贵,懂得奉献的美好,激发学生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生命的壮歌》中的一则。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们和平共处的情感。学习生命的壮歌后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云雀的心愿》。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4、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想象能力,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游人的感触和话语,写一段话。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意境之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池上》《小儿垂钓》。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4、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四、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班中的学生大都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认真听讲并举手发言,不足的是完成作业时不够专心,导致做作业的速度较慢。本学期,打算在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上狠下工夫。其次,学生的课外阅读几乎没有,导致理解能力差,作文没具体的内容以及精彩的语句。所以,决定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强化习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习作水平。
五、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立足教学改革,加强自身的教改意识,准确把握新课标和教材的尺度,明确教学任务,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教学任务。重视教法、学法的研究,刻苦钻研业务,不断获取教改新信息,探索教改规律,力求教学上的突破。
2、结合教材、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抓住各种有利的教育契机,在知识传授,能力训练过程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受到德育思想的渗透。
3、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对优秀学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发展其才能;对暂时的后进生,耐心细心,培养信心,挖掘潜力,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4、词句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词句训练,更是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中年级的词句训练可从以下几点进行:一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要避免以词解词,要鼓励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能力,逐步做到能自行理解;二要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三要重视词句的运用,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5、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要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默读也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
6、合作促进学习。同桌、小组、全班交流是孩子们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天地,也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学会协作。学会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找到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内容
一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
二 课文1、2、3
三 课文4、习作1、练习1
四 课文5、6
五 课文7、习作2、练习2
六 课文8、9
七 课文10、习作3、练习3
八 课文11、12
九 课文13、14
十 习作4、练习4
十一 课文15、16
十二 课文17、习作5、练习5
十三 课文18、19
十四 课文20、习作6、练习6
十五 课文21、22
十六 课文23、习作7、练习7
十七 期末复习
十八 期末考试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会写80个字,累计会写2500个,会认3000个。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并能从中捕捉信息。
3、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5、在阅读中,进一步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10篇。
7、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详略得当。
4、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二、教学资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专题大致有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的生活。在之后又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
本册要求会写课后写字表。教材后附生字表。还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抓住重点句段,加深理解;主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习作感情真实,详略得当。
2、难点: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学习详写和略写。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喜欢阅读,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较扎实,而阅读和习作则要稍微逊色一点。
1、识字写字。
作为高段学生,他们的独立识字能力较好,所欠缺的是不喜欢主动利用字典来帮助识字、阅读(所以上课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利用字典。)、据词定义能力、书写习惯、错别字多。
2、阅读。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有感情地朗读仍需努力;学生学会了默读、浏览等方法,但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一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方面则要加强指导,尤其是中下学生;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了解文章的一些显著的表达方法。
课外阅读:阅读量大部分能达到,喜欢阅读童话、故事类、文学类、漫画类书籍,对古今中外的名著则涉猎不多,且能主动积累的学生大约只占半数。
3、写作。
在写作方面,尤为突出的尖子生寥寥无几,最为欠缺的是写作素材单一,不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写法单一。
4、口语交际。
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不高。倾听和评价的能力较之以前,有所提高。
5、综合性学习。
大部分学生对综合性学习较感兴趣,且有几个学生脱颖而出,综合能力强。欠缺的倒是自己对过程的指导。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学会用“比较法”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内容、结构、特点。
2.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
3.学会用“连缀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审题归纳法”、“重点段落归纳法”、“课后问题归纳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学会用“课题分析法”、“重点段落分析法”、“分析主要内容法”、“找文中总结、小结、过渡或议论等关键句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5.学会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
6.学会用“总结提高的方法”检查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科学,更系统,更完善。
五、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1.教学内容:
(1)童年的愿望(2)汉语家园(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4)幽默三则(5)人间情(6)长城的故事(7)山水风情(8)马的天地(9)科学趣闻(10)壮丽的山河(11)考验
2.课时安排:
周次内容课时备注
1 一单元1-1课(2课时)
2 一单元1-2课(2课时)
3 一单元 1-3课 (2课时)一单元测试
4 二单元2-1课 (一课时)二单元2-2课 (一课时)
5二单元测试
6 三单元(3-1)(3-2) (3-3)分别两课时
三单元测试
7 四单元4-1课 4-2课 4-3课(六课时)
8四单元测试
9五单元、5-1课5-2课5-3课(每课分别为1课时)
五单元测试
10六单元6-1课6-2课6-3课(每课为一课时)
11六单元测试
12 七单元7-1课7-2课 7—3课(每课为2课时)
13七单元测试
14八单元8-1课8-2课(每课为2课时)
15八单元测试
16九单元名著9-1课9-2课(每课为2课时)
17单元测试(9)
18十单元10-1课10-2课(每课为1课时)
19十单元测试
20十一单元11-1课11-2课11-3课(每课为2课时)
21十一单元测试
22期终复习
23考试
六、教学评价方案
教学情况的评价,应有以下内容:
(1)形成性练习题的检测结果;
(2)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
(3)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
(4)遇到有测验和考试时,记录其评价结果。
七、德育渗透计划
通过语文学习启迪学生思想,认识中华民族传动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先打的思想和观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4
一、学情分析
四(1)班共有学生46人,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如:刘雨晴、于慧宇、蔡梓艺等;部分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一)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3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36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我爱读书、生活的启示、父母之爱、中华历史、遨游汉字王国、走进西部、童年生活、自然资源。其中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7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四、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3.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班级后进生帮助对象有:于幸琳、朱高昊、郑鑫隆、刘金龙等。主要措施: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板演。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对于刘雨晴、蔡梓艺、于慧宇、夏小韩、李梦歌等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对于于静蕾、邵若涵等要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对于刘昌禹、陈俊俊、张一鸣、张洪等重点指导写字和朗读,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做到“三个一”,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
三、教学进度。
参考区教学进度安排表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5
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上一学期的努力,四年级 2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品读文章的方法,已有了一定的作文能力,且在学习课文时能不断地联系生活实际,从大的语文观的角度讲,的确是令人可喜的。但由于在教学中对差生的识字能力训练不够,致使部分孩子字词方面掌握得不够好,故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除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将在字词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教材特点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保持了围绕专题组织单元的特点,使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三者形成一个整体,更好的发挥陶情冶趣和训练阅读的功能。在继承上一册教材的特点的基础上,本册教材还结合专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栏目,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空间和有意义的话题空间,同时加强了课内外的衔接,使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得到更紧密地联系。除以上特点外,本册教材更加注重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加大了背诵量。除背诵许多段落外,还安排了名言警句、诗句的积累与背诵。
当然,本册教材也非常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常常以学习伙伴的方式提出问题,还安排了一些选作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有利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了催化的作用。
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 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本册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认字 200,会写 190;累计认字 2600个,会写 20xx个左右(修订的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累计认识 2500个左右的汉字;会写 1800个左右的汉字,减少了 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如查字典)。提高汉字书写的速度。中年段的识字、写字教学,往往被忽视或重视不够,识字、写字教学应该作为小学语文的常规教学,但是,低、中、高不同的年段,处理识字、写字的方法要有所区别。
2 .会使用字典、词典(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查字典、词典的方法: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学会默读(修订的课程标准把原来在低年级的默读要求提到了中年级,即“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养成好的默读习惯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到了四年级,应该训练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5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6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感受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语言。
7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诵读优秀诗文,我校校本课程包含的古诗文诵读训练内容,正切合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常抓不懈,保证学生从小具备足够丰富的诗文积累量。
8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课外阅读要有一定的量的要求(课程标准提出,中年级的阅读字数总量不少于 40万字,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
9 .听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这是与阅读教学的训练目标相一致的,由读到说)。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0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能修改习作中有错误的句段(整篇习作的修改,安排在高年级进行训练,中年级的习作训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句子的修改)。尝试写读后感、读书笔记(一些课文后安排了小练笔,要求学生写感受、写体会)。
11 .能在综合活动中,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初步学会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与运用(高年级教材中每册安排了一个大的综合性学习单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搜集资料与处理资料的能力)。
具体措施:
(一)、生字新词和句子的学习
一、二年级基本实现独立识字,三年级基本实现独立学词,四年级上学期学习写摘录笔记,自学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精彩句子,一至四年级背诵古诗文、名言警句,第八册后不再单独提这方面的要求,第八册仅给以一些简单的指导。教学时要抓好两点:
1. 学生是否养成了认真自学词语句的习惯。
2. 检查(老师查,学生互查)自学的效果。
第八册字、词、句的学习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应由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不再提统一要求,而是逐渐趋向根据学生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学。这个目标主要通过记摘录笔记的途径来实现。摘录笔记必须写,经常写,随时写,要养成习惯。 “语文天地 ”中的第一项就是 “我的摘录笔记 ”,语文教学彰显工具性,摘录的重点在语言材料,主要是生词佳句和名言警句。摘录有用的信息资料可以另设一个摘录笔记本。帮助学习生字新词之外,摘录笔记还能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把它作为评价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
评价字、词、句的学习掌握情况,一是识字保底的部分还需要有统一的测试,思路与前几册相同,但权重应有所下降;二是这一阶段使用汉字的问题凸现出来了,应结合阅读、习作活动消除错别字,不走加大练习量的老路;三是要结合语文实践测试独立识字和学词学句的能力,巩固提高多种识字学词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习惯;四是名言警句、佳作积累的权重不能低于三年级。
(二)、阅读
本册教材共有 27篇主体课文,篇目较少,篇幅不长,但自读课文的篇目较多,阅读量较大。课文内涵丰富,文化含量加大,弹性内容增多,阅读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师生深入开掘。
1.不求一下子学深学透,而看重积累,积累名篇佳作于心底。
2.不是传达教师、教参编写者阅读的结论,而是教会学生自己去阅读,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阅读的良好习惯。
3.不为统一思想认识,统一表达阅读体会的语言,而是为个性化学习开辟广阔的空间。
阅读的评价内容,应突出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量,以及整体感受这样几个方面。
(三)、习作
升入四年级,愿意写、有内容写仍然是学生写作最基本的矛盾。本册教材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强调习作与阅读结合,与活动结合,与日记结合,引导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学会表达。
1 .可以在列出的题目中自由选择,老师要适时地点拨引导,不要让学生一学期总写想像内容;
2.四年级学生必须练习写真实的内容,可以写长写短,可以成文,可以只是片断,题目也可以自己拟定;
3.修改,对提高表达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册教材安排了专项内容。教师要特别重视修改,把它看作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重视修改,尤其是当堂修改,在交作文前再读再改,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要少点理性分析,多做具体指导,每学期保证对所有学生面批一次。
(四)、口语交际
课改以来,语文教学呈现出空前的活跃状况,学生彼此愿意交流,有自信,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不少地区和学校的学生能够合作学习……这都是应该肯定的可喜现象。
在这样的基础上,教材第八册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交流。
1 .做讨论的主持人,使交流能有组织有方向地进行。
2 .与不同意见交流(态度;认识)。
3 .做讨论小结。
( 五 )、综合性学习
前三年综合性学习教学重点在于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从第七册开始,要求学生有计划地行动,首先是制订个人活动计划。第八册学习制订小组活动计划。计划不仅是一种实用文体,它涉及目标、想像力、行为、对时间的支配、人尽其才等多方面的元素。
有计划地做事,才能从有为提升至自为。
综合性学习活动可大可小,八册仍然本着这样的精神来安排。教师应当结合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考虑到教学时数,全学期大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应掌握在 4次左右。
随着年级的增高,活动的综合性越来越强。要整体安排每个单元的学习时间,整体设计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把 “语文天地 ”的活动与主体课文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畅所欲言 ”的内容,组织好,可能是一次辩论会,也可能是一次故事会,或者演讲会,可以视为一次大的综合性活动。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1、注重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使学生热爱语文学习,有浓厚的探究兴趣,愿意独立解决学习语文时遇到的问题。
3、注重文化积累,情感积累。
4、每个单元有三篇主体课文和两篇拓展性阅读的课文。这些课文,在注重贴近儿童生活和情感世界的同时,扩大了文化含量。学生应当能够通过,为,学习这些诗文,初步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现实社会和历史有所理解,并放眼世界,接触更广博的知识。这一点,从单元主题“遗迹”“战争”“生命”“科学的精神”“地球家庭”就可以看出来。
5、课文涉及多种文体,增加了随笔、报告文学、寓言、传记、对联等,两册还各选编了一篇剧本,帮助学生涉猎日后阅读时可能接触的多种阅读材料。
6、语言材料(字、词、语、精彩的句段篇)的积累是中小学语文教学始终一贯的任务,我们的“日积月累”栏目一直贯穿到小学毕业。但是积累什么,怎么积累的问题,四年级以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四年级就是个关键的界点。介于四年级的这个重要的“关键的界点”,我觉得应强化由老师硬性指定范围到学生自觉独立地完成逐步过渡(重在前者),进行有层次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使学生顺利度过这一关键阶段。
二、具体措施
1、持续培养学生的自觉积累的习惯。
2、继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的能力。
3、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保底的工作。
4、通过随感的写作持续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篇7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汇编7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汇编六篇03-23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03-07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8篇02-26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5篇03-09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10篇03-07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15篇03-07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6篇02-28
【必备】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3篇03-20
精选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3篇03-19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集锦六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