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一年级体育课教学计划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初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精选11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1
一、导思想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二、教学目标
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认真开展研究、教改活动。认真完成校领导安排的各种临时性工作和任务。
三、学生现状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已进入青春期,心理、生理的发育波动大。男生爱动,喜欢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等项目。而女生则恰恰相反,喜欢娱乐性、柔韧性、游戏性强的项目。从身体素质方面来看男生力量素质差,但是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强。女生也是力量差,但是柔韧性好。对于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较薄弱,对锻炼方法模糊,不知如何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因此,这学期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择多样的教学内容,多通过集体游戏来提高凝聚力,满足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四、加强课堂常规落实、改进教学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1、常规落实,上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受益。在体育课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加强组织纪律教育,防止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第一。
2、体育教学是整个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上好体育课是重中之重,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本学期,我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积极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在教学中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上好体育课,学好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3、进一步提高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水平,学校的体育工作除体育教学以外,还有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这两项同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形式,它即可以使学生对在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又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学习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以保证课外体育活动顺利的开展。
初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2
新的学期开始了,本学期是七年级下学期,在和同学们相处了一个学期后,我对他们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将结合个人身体的差异给予教学,使他们爱上体育课,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所任教的七年级学生年龄在13——14岁之间,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心理、生理的发育波动强,身体发育较快。男女差别较大,男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女生趋于文静,不好活动。因此,这学期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择多样的教学内容,多通过集体游戏来提高凝聚力,满足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需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二、目标任务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落实课堂常规、改进教学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1、随着学生身体和年龄的增长,可多采用一些对抗性的游戏。
2、初中生对抗性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3、因材施教,分组时采用男女分组或按身体素质分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4、改进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受益。在体育课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加强组织纪律教育,防止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第一。
5、按照“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上好体育课,学好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初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3
作为刚刚步入新学习环境的新生于他们来自各间校风不同、师资要求有异、体育风气有别、场地器材条件有差异的小学,这就自然形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深浅不一、基础不一、身体素质有差距等因素。另外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是很适应。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初一年级五个班,一、二班44人,其余每个班55名学生。 感情丰富而强烈,表现为情绪波动性大、不稳定,不成熟。
2.技能情况:初一学校都处于青春发育期间,体质差异大,但是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合理性,规律性还有待于逐渐提高。所以在进行初一的体育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打好基础,使原来体育素质较较好的同学能树立新的拼搏目标,而对于体质较差的“困难户”能在新的环境下树立自信,发挥长处,增强体质。但是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合理性,规律性还有待于逐渐提高。
二、教材分析:
新课程中健康教育教材的定位新课程从体育扩展到体育与健康,内涵扩大了,增加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内容,把有关身体发育、增进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都纳入一本教材。
1.教材突出技术点,强调锻炼的实效性
教材突出技术点,便于学生掌握,增强身体锻炼的实效性。体育教学中不能排斥运动技术,更不能一见到竞技技术的名词术语就认为是竞技技术。教材中出现的技术与竞技运动技术有很大区别,即使是学习一些初步的竞技运动技术,其目的是用它来发展学生的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
2.用方法引路,渗透应用意识,学以致用
体育是以身体锻炼的'实践活动为鲜明特征的,要使教材中的知识、技术原理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锻炼,就要把体育知识和技术原理与身体锻炼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展开学习。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思维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学会评价方法,培养评价能力
在使学生学会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应该培养他们具有评价能力。对事物迅速做出判断和评价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通过对事物做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向新的目标前进的愿望,新编教材为此建立了学习评价体系。
4.开阔视野,丰富体育运动文化
增加了运动文化知识,提高了信息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用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体育文化知识,增加阅读兴趣。
体育学科是综合性的文化科学基础课程之一,它以身体实践活动为鲜明特征,在身体实践中是身心统一的活动过程。作为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学科,应该更好地发挥本身的功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学生体育素质。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拼搏进取精神
(二)、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做到
1、能自觉参加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积极参与课外各种体育活动;
2、知道合理安排锻炼时间的意义;合理安排锻炼时间,运用掌握脉搏测定等常用方法,测量运动负荷;
3、了解所学项目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
4、通过技能练习,发展运动能力和运动技术,增进身体健康;
5、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意义,树立自尊、自信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运动能力,和与同伴合作练习的能力;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竞争意识;
四、主要工作:
1.在课的准备上要做到认真。主要以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2.开展好学生的游戏课,让学生能开开心心的上完每节体育课,让学生在快乐的条件下上好体育课。
3.开展好班级的体育活动,班与班进行,篮球、田径、等体育项目的比赛
初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4
一、教学目标
1.增强体质: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
2.技能培养:教授学生基本的体育技能,如篮球运球、足球传球、田径起跑等,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巧。
3.兴趣激发:通过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和游戏,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4.团队协作:在集体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内容
1.基础体能训练:包括跑步、跳跃、投掷、柔韧性练习等,每周安排2—3次,每次30分钟。
2.专项技能教学:
篮球:教授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技术,组织小组对抗赛。
足球:学习传球、接球、射门等技能,进行小场地比赛。
田径:短跑、长跑、跳远、跳高等项目的基础训练。
乒乓球/羽毛球: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兴趣,选择一项进行基础教学。
3.体育游戏与活动:设计各种团队游戏和接力赛,如拔河、接力跑、障碍赛等,增强课堂趣味性。
4.健康教育与理论:每学期安排2—3次健康教育课,讲解运动损伤的预防、营养与运动的关系等。
三、教学方法
1.示范讲解:教师先进行动作示范,然后详细讲解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2.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3.比赛激励:组织小组间或班级间的'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4.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成功经验。
四、评估与反馈
1.技能测试:每学期末进行技能测试,评估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
2.体能测试:定期进行体能测试,记录学生的身体素质变化。
3.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学习态度。
4.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谈方式收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初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5
一、教学目标
1.强化基础: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和运动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身体条件,提供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习惯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4.心理调适: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增强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基础体能训练: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体能训练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2.兴趣小组:成立篮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等兴趣小组,由专业教师指导,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3.体育与健康课程:结合体育实践,讲解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健康素养。
4.心理健康活动:组织团队拓展、心理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方法
1.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体能和技能水平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下学习。
2.情境教学:创设贴近生活的体育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环境中学习和运用体育技能。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4.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四、评估与反馈
1.个性化评价: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情况,进行个性化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而非单一结果。
2.综合评价:结合技能测试、体能测试、课堂表现和学生自评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3.反馈机制: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定期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空间。
4.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学生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初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6
一、教学目标
1.增强体能: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2.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爱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运动的乐趣,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技能掌握:教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如田径、球类(篮球、足球、排球等)、体操、武术等项目的基本动作和技术要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4.团队协作:通过团队项目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5.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安排
1.第一学期
开学初进行体能测试,了解学生身体状况。
基础体能训练:包括跑步、跳绳、仰卧起坐等,每周安排2—3次。
田径项目教学:短跑、长跑、跳远、投掷等基本技术和规则讲解。
球类项目启蒙:篮球运球、传球、投篮基础;足球带球、传球、射门入门;排球垫球、发球基础。
团队游戏与竞赛:组织班级间的趣味运动会,增强班级凝聚力。
2.第二学期
巩固上学期学习内容,提升技能水平。
引入体操和武术项目,教授基础体操动作和简单武术套路,培养学生协调性和柔韧性。
深化球类项目教学,进行小组对抗赛,提高学生实战能力和战术意识。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面对挑战、克服困难。
期末进行体能和技能考核,总结学期教学成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解示范、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定期组织班级间、年级间的体育比赛和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长。
初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7
一、创新目标
1.融合多学科:将体育与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相融合,创造更具趣味性和创新性的体育教学环境。
2.科技赋能:利用智能穿戴设备、APP等现代科技手段,监测学生运动数据,提供个性化训练建议,提高教学效率。
3.情境教学:创设贴近生活的体育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真实场景中进行体育活动,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4.家校共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二、教学内容创新
1.智能体能训练:引入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学生的心率、步数、卡路里消耗等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体能训练计划。
2.音乐与体育融合:在热身、放松等环节播放适合的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在球类项目教学中,结合音乐节奏进行传球、射门等练习,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3.虚拟现实体育体验:利用VR技术,让学生体验滑雪、攀岩等平时难以接触到的运动项目,拓宽视野,激发兴趣。
4.环保主题体育活动:结合环保理念,开展垃圾分类接力赛、低碳出行挑战赛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PPT等自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堂上则更多地进行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
实施项目式学习,围绕某个体育主题或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研、设计、实施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建立学生体育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体能变化、技能提升、参与态度等方面的信息,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微信群、学校APP等平台,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体育锻炼计划制定和监督。
初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8
一、教学目标
1.增强体质: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能、耐力和协调性,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2.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至少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
3.技能提升:教授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如田径、球类(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操、武术等,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4.团队协作:通过团队项目和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安全教育:强化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运动器材,预防运动伤害。
二、教学内容安排
1.第一学期
前两个月:基础体能训练(如跑步、跳跃、柔韧性练习)与体育理论知识学习。
中间两个月:重点学习篮球或足球的基本规则与技能,穿插进行趣味运动会,增强班级凝聚力。
后两个月:体操与武术入门,培养学生身体控制力与平衡感,同时开展班级间友谊赛,提升竞技水平。
2.第二学期
前两个月:巩固上学期学习的体育技能,引入乒乓球或羽毛球项目,拓宽学生运动兴趣。
中间两个月:组织校园运动会,让学生参与多个项目的比赛,体验竞技乐趣,检验学习成果。
后两个月:心理健康与运动调节课程,结合体育活动,教授学生如何调节情绪,缓解学习压力,同时进行体能测试,评估学生体质改善情况。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解示范、分组练习、游戏竞赛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课堂互动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运动技巧,丰富课堂内容。
定期邀请专业教练或运动员进校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实施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能与兴趣,制定差异化教学计划。
初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9
一、教学理念
本计划以“快乐体育,健康成长”为核心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快乐,学会合作,勇于挑战自我。
二、教学目标设定
1.全面发展:通过多元化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2.技能掌握:让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运用到实践中。
3.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缓解学习压力。
4.社会适应: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与他人和谐相处。
三、教学内容规划
基础体能课:每周两次,包括跑步、跳绳、仰卧起坐等基础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
专项技能课:分为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四个小组,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参加,每周一次,深入学习专项技能。
趣味体育课:每月一次,设计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体育活动,如拔河比赛、接力赛、趣味运动会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体育理论与安全教育:每学期两次,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体育知识、运动规则及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技能掌握情况等多方面表现。
定期收集学生、家长及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质量。
设立体育之星、进步之星等奖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追求卓越。
初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10
一、教学目标
1.增强体质: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
2.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体育特长。
3.技能掌握:教授学生基本的体育技能,如田径、球类、体操等项目的基本技术和规则。
4.团队合作: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5.健康意识: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了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安排
1.开学初期(第1—2周)
体质测试: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50米跑等项目,了解学生的初始体能状况。
理论课:介绍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体育精神、运动安全知识等。
基础体能训练:慢跑、拉伸、柔韧性练习等,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2.中期教学(第3—12周)
田径项目:短跑、长跑、接力赛等,提高速度、耐力和爆发力。
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的基本技术和规则教学,培养球感和团队协作。
体操与舞蹈:基础体操动作、啦啦操或简单的舞蹈学习,提升协调性和节奏感。
游戏与竞赛:组织各种趣味游戏和班级间的小型竞赛,增加体育课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3.期末阶段(第13—16周)
复习巩固:对已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提高技能水平。
综合考核:通过技能展示、体能测试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收集学生反馈,为下学期教学做准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解示范、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体育比赛视频、技术动作分解图等,增强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如校运动队、体育俱乐部等,拓宽体育视野。
初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11
一、教学目标设定
1.身心健康: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同时关注心理健康,通过运动缓解学习压力。
2.全面发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性、协调性等多方面的能力。
3.习惯养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社会适应:通过体育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规划
1.基础体能强化(第1—4周)
晨跑与拉伸:每天早晨进行适量的'跑步和全身拉伸,提高心肺功能和柔韧性。
力量与耐力训练:利用体操垫、哑铃等器材进行基础的力量和耐力训练。
2.技能学习与提升(第5—12周)
篮球基础:学习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技术,组织小比赛增强实战能力。
足球入门:介绍足球规则,教授控球、传球、射门等基本技能,进行团队配合练习。
乒乓球或羽毛球体验: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一项,进行基础技能教学和对抗练习。
3.特色体育活动(第13—16周)
户外拓展训练:组织一次户外拓展活动,如定向越野、攀岩等,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文化节:举办一场体育文化节,包括体育知识竞赛、运动才艺展示等环节,展现学生风采。
亲子运动会: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趣味运动项目,增进家庭亲子关系。
三、教学策略与实施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运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体能和技能水平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强调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自我挑战。
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体育表现,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初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初一体育教学计划 初一下体育教学计划11-14
初一体育教学计划02-04
初一体育教学计划03-06
初一体育教学计划05-28
初一体育工作教学计划10-21
【热】初一体育教学计划02-10
初一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最新01-31
初一体育教学计划(合集)05-29
初一体育教学计划(精选10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