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15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1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刘__的《赢在课堂》唐山68中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书中的内容安排得科学合理,实践与理论交相辉映,可读性很强。内容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书中的很多教学方法非常实用,可操作性极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真真切切来自于我们的教学之中,读来倍感亲切,一篇篇精辟到位的分析一次次让我茅塞顿开,很多教学方面的问题终于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我一边读一边思考着:如何让课堂评价助燃课堂?
俗话说:“表扬是最廉价、最有效的奖品。”老师们也发现,积极的鼓励是肯定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进心、自尊心。在教学中,我们不失时机地运用“回答的很好”“考虑的周到”“问得好”等激励唤醒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氛围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可教学中一些过多的、笼统的表扬,就导致了评价缺乏真情实感。记得在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中,听课的教师对我说,在我的课上,听的最多的一句表扬是:“太好了!”,而且频频出现,这种评价虽然是表扬性的,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但对于学生的学习却帮助不大,因为他们不明白对在哪里,好在哪里。学生则无从获得真正的成就感、惊喜感。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了解评价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1。调动学生积极性;2。激发创新欲望;3。使学生品尝成功喜悦;4。最终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动力。
高效课堂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蹲下来与学生交流”,并倡导“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高效课堂的评价要求我们区分对待:
首先,对于学困生的评价时,我们要了解学困生的特点:缺少自信,需要鼓励。评价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学困生的评价,重了,会伤害自尊心;轻了,无法起到评价作用。2。要从他们身上发现让他们自己认同的优点,进行准确评价。3。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愿望,可侧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如:“虽然你没有把问题回答全,但是你能发言,就很了不起,勇气可嘉。你真有毅力,一次次说错,一次次重说,一次次克服困难,终于将年的来历说完整了。”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后进生心服口服,为他们进步指明了方向。
其次,对于中等生的评价,中等生的特点:占多数,有向优等生靠近的愿望,但学习的积极性不持久,潜力还未限度地发挥。评价时要注意他们对学习态度的鼓励和欣赏,对知识正误以及学习方法的点评,教师要抓紧时机,在他们表现好时候,给予限度的表扬,比如:“这句话你说得多好啊!请给大家再说一遍吧!““很欣赏你画画时专注的样子。”“音量再大些,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是个播音员!”
最后,对于班上优等生的评价,优等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课本对于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所需要的是超越课本难度的新知,要体会学识上同龄人的快感,要享受获得更高水平知识的乐趣。所以,评价时要注意:不能停留在简单课本上的知识,而应选择独特视角,激发深入思考,使其进入更深层次。
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2
我国基础教育的英语课程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其指导原则是注重学生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习者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教学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情感,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学习策略完成学习任务。评价作为英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程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外语课程改革的方面、力度与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探索课程评价体系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又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研究重点;因此,实施新课程需要我们对课程评价再认识,需要我们具有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评价观,明白新课程小学英语评价的价值取向,确定符合要求评价的要素、内容、标准、方法等,才能使新课程评价由观念变为行为,发挥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中的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因此学习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对于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很有必要,通过这次在线培训,通过对评价建议的学习,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体会。
首先,我更加明确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促进其发展,而不是仅仅在活动结束时对学习成果进行监控。我们要将教学过程与评价结合起来。在让学生快乐的游戏、歌唱、表演时,利用评价对课程进行调控。帮助学生快乐学的同时也能取得发展,学的有效。
而不是一课下来只顾着玩了,学习没有效果或者效率低下。如在学生表演时,对个别学生坐姿端正、认真听的好习惯给予表扬,使其他学生模仿、学习,以此来调控课堂纪律。在学生朗读时,找出声音响亮或者语音语调优美的学生,让其他学生进行模范,用榜样的作用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我懂得了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不能只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进行肯定或者否定,应看到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否有所收获。我们要科学的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的着眼点不在于“考”,而在于“导”,引导教师们更为科学有效、有针对性地利用评价工具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评价过程,更好评估自己的发展状态,学会学习。如课堂中,当学生回答不了问题时,我们不应放弃或者批评。
可是慢慢的用手势或者关键词去引导其回答,促进学生的学习,给予他们学习的信心。终结性评价是课程或项目结束时,对学习者习得的知识和应用能力进行的测验,以界定其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水平。这类评价一般采用较为正式的大规模测试形式。
终结性评价不应仅是使用间接性、客观性试题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测试,而需要更多任务型和表现型评价活动,并且应与学生平时学习状态记录等形成性评价手段组合,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状态,达到全面的终结性评价。现在的一、二年级虽然已经学习英语,但期末并不只是组织大规模的书面测试。而是用表演对话、小诗、歌曲再加上听力,并用排序、配对等较有趣的方式进行答题,从听、说、读、写、演,多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评价,效果也是较好的,学生较轻松也较有信心。
再者评价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因为评价并不是为了筛选出优秀的学生而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设计的评价内容应该适合所有的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选“尖子生”打击大部分学生。所以评价时还是大众的,基础的内容较多,适当的安排一、两题较有难度的。
总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应该是正面的、鼓励性的东西较多。通过培训对于评价我得到了一些启发,但如何更合理的评价学生,用评价来帮助学生学习,发展,这还是我今后将认真研究、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3
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核心的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炒。然而现今,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使得很多学生讨厌学习,不善学习。一谈起学习就焦虑不安。特别是应考这根指挥棒在牵着教师与掌生的鼻子走。使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以致教师与学生在精神层面都得不到那种学习快乐的享受。但现实总归是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不是我们教师个人所能改变的,那唯有的,我们只有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聱松、令人最满意。工作更有效。
本学期。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我对教学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思考。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一种动态的过程,一种注重全面发展的结果。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那么该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首先要有效备课。切实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用心研读课标要求,把握教学目标,精心研读课文,熟悉教学内容,精心撰写教案。要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进行考虑如何创建与之相应的学习环境。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要实现有效教学关键抓住有效教学的主阵地一一课堂。要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教师要采用易于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不妨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深刻体会到课堂提问要集中,不能太散乱,指向性要明确,紧扣教材内容,围绕掌习目标,化零为整,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另外,教师要重视课堂评价,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于回答出色的学生给予高度的评价的同时。对于因为胆小害怕而说话语无伦次的学生也应适时给予鼓励,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在尊重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教学机智调节好课堂教学。
“教"是为了“学”,检验“教”的有效是积极地“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对有效课堂的反思就会“逼”着教师们提高自身素质,尽快由教书匠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强化自己的有效意识,使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而是要持续不断地追问自己:“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我的教掌有效吗?"“有没有比我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
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提升自己。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还要进行教学反思,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相信只有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4
听了专家的《课堂教学评价诊断》专题讲座,听后受益很大。通过学习,我对新课程下听课、评课的方式、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一、新课程改革宏观背景下对听、课评课的要求。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种新的价值观,对新课程听课、评课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的知识观要求听课、评课超越知识技能的取向。
原先的听课体系过分强调了知识技能的确定性,把知识技能视为普遍的、不变的、供人掌握的内容,导致了听课评课的知识技能取向。在新课程改革中,不再把知识技能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内容。
2、新的学生观要求听课、评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的学生观更加关注学生的潜力,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新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活动中复合主体的重要构成。
3、新的课程观要求听课、评课引导课程回归生活世界。
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正在成为课程改革中教学实践的新观念。
第二、 新课程下听课、评课的方式方法。
1、教师怎样听课:
首先,教师听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如:先了解下听谁的课,上那篇课文,提前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自己简单预设一下这课的教学流程。
其次,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两者兼顾。看“教”——主要是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主要是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即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
此外,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在分析总结他人的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听课的教师要善于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的有效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2、教师怎样评课:
(1)由教者自评。一般自评的内容有教材、教法、学法、程序。教材,主要介绍教学的要点、难点、编者的意图以及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谈自己的认识和处理与设计的差距。教法,主要介绍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方法,评议自己的设计与课堂上的设施情况。学法,主要评议自己在课堂上怎样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以及取得的效果等。程序,主要评价自己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同行教师评议。听课的同行教师要针对听课的情况对本节课的优缺点,尤其是教学特点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评价。但要明确评课的身份要以研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出现。评课的目的以激励为核心,真正了解教师上的疑惑和困难,和教师共同探讨,重视培养教研团体和谐的气氛,互相关心,共同进步,而不是挑三拣四,监督检查。
(3)专家评议。根据教者的自评和同行老师的评议情况,由较有权威的领导和专家综合大家的意见,对课做一个基本评价。评价应切切实实归纳出几条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若干必须注意的有关问题,增强大家多这节课的总体印象。
(4)在教者自评、专家评价和同行老师评价的基础上,主持人应在最后做画龙点睛的概括总结,提出课堂教学中哪些做法、思想值得学习和推广,应该怎样去学习借鉴。
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肩负的重要任务要求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听课、评课活动也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经常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有利于教师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学习、提高和成长,更能有效的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听课评课的方式方法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与探索,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研究的“艺术效果”。任何的学习、交流都是为了不断的反思、改进我们的教育行为,听课、评课将是让我们扬长避短,共同进步。而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课,才是真实,离老师最近,于学生最受用,也最有研究和使用价值。
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5
20xx年8月初,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师大在大连举办的“全国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策略与教学评价专题研讨会”。在这里我要感谢谢地区进修校的领导、局进修校的领导和校长的精心组织下,研讨会上,我们聆听了六位全国知名教育教学和管理专家对课堂有效教学实施、学业评价、教学艺术等近年教育热点领域的专业报告。这些报告,理论与实践结合,案例生动经典,思想务实前瞻,都让我感到受益匪浅,深受启迪与鼓舞!我觉得,这次研讨会不仅是对自己知识的扩充、教学理念的提高,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必将对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和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分别是洋思中学副校长、教育专家刘金玉的专题发言。原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首届全国明星校长杨一青教授,他就他们的学校一些新的成功做法谈了对我国教育的启发。海市特级校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谢应平从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对校长要求的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浙大教授盛群力介绍有效学习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中央教科所研究员,我国“差异教学”的创始人华国栋教授介绍“差异教学”。
还有一个就是著名教学艺术专家、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吴松年,他在中学任教20多年,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他把抽象的理论通过典型的教学案例解释得通俗易懂,他很风趣幽默,时不时会引发听众一大片的鼓掌声,但在我们的笑声背后往往还留下了很多的思考,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我们讲解了有效教学的概念,首先指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我们这个时代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使薄弱源变成优质生源的过程就是有效教学。检验的标准是是学生学生东西是否终身受用?之后说了有效教学是获取整体教学效应的教学,整体教学依靠教师团队,从而体现学生整体的学习效应。强调有效课堂教学就是简捷性和实效性的统一,指出精讲是教师用教学知识讲课,讲怎样掌握知识、掌握最佳学学习方式、方法、讲出触类旁通点来,等等。
下面我说谈谈让我最受启发的几点不太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各位同仁多加指证,以此来不断激励我日后的工作。
1、提高备课质量。
有效课堂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有效备课。课堂教学的起点在于教师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备课充分,上课时就会感到踏实;备课周到,上课时就能避免陷入尴尬的境地。按照吴教授的有效教学观,一节好课应具有简约性和实效性,有4~5个环节就够了。教师不应也不能迷信教学模式,应扬长避短。教学设计合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的合理运用,学生能理解所学内容,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达成既定教学目标,这种课堂就是有效课堂,有效课堂必定是和谐的课堂。
2、教学艺术的生命力是创新。
创新有三个前提:第一、深厚的知识根基;第二、过硬的本专业基本功;第三、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教下来把自己取得的成绩(按吴老师的说法叫“小彩段”)记下来,这样日积月累,以后教学上就能信手拈来,一定能取得突飞猛进,因为创新最根本的前提就是积累。这个本子可以叫做《教学灵感笔记本》。
3、问出我的风采。
提问在教学中也是一门艺术,提问的目的是对学生的能力训练,开发潜能;设问要精心设计,不能随意性;提问不等于问“答案”,而是问“能力”。提问时最大地误区就是让学生回答“答案”,没有教学价值。譬如问学生解决一个问题的最佳方案等,让学生能训练能力,学生不就越来越轻松了吗?学生对学习的“承载能力”是由教师来培养的,教师不能讲得面面俱到,这反而削弱了学生的能力。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总是怕学生可能会听不懂,于是就把例题一遍两遍甚至多遍地教,这无形之中学生就会对我产生了依赖性,反正老师到时候会奖给我听的,这等于是增长了学生的惰性。我以后在讲课时要注意这些方面。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研讨会,听了这些专业知识,提高了我的教学意识和教学理念,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使我对课堂有效教学改革有了全新的认识,极大的鼓舞了我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信心与决心。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有效课堂教学需要具备一种不断反思、不断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在如何通过现有的教学设施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多作探索,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能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胜任教育教学管理的重任。
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6
12月7日下午,我有幸听了北京师范大学赵德成教授的讲座《有效的教学评价》。听完这场讲座,我感触很深。赵教授进入教室后就与众不同,他说话的语调很低,从后面的讲述中知道,越是声音宏亮的上课,学生未必会用心倾听,反之,你的音调降低,学生反而会用心听你讲课。所以,整场讲座中,赵教授用他独特的语言魅力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学员,从中我认识到平时我在课堂教学中,是不是也可以注重一些语言的特点。在听赵教授讲述有效教学评价之前,我所理解的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在评价过程中并没有关注评价是否有效。赵教授从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说起,展开了教学评价的讨论。从这节语文课的导入来讨论,这位老师的评价是否合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位老师给予的学生评价是条件性肯定,而这种评价会使个体产生紧张感。在我的教学评价中,我有意无意的也和这位老师一样做过条件性肯定,然而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评价方式累积到一定量后带来的不好的结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做无条件性肯定,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的焦点不是教的怎么样,而是学生学的怎么样,要以学定教,以学评价,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学到了什么。就这点很多老师就没有认识到,每位老师都会备课,更多的就是考虑该怎么上好这节课,而不是考虑学生在这节课上要怎么学好,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朝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来教学。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不能流于空泛,要对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分析行为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影响。不能仅仅“就课论课”应“以课为例”,反思自身教学在实践中的问题,从而寻求改进的方法。
在赵教授的讲座中,他给了我们三点建议来阐述了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教学。首先,要对旧的标准进行梳理,要摒弃或者淡化过去的教学评价指标。我发现我们在做评价的时候确实就是模式化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关注是否有效。赵教授给我们说明有时不一定要给予及时评价的教学案例,这也启发我在不同教学情境中,要随机应变,不能死板的按照模式化的套路来。其次,在新标准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很多学科虽然进行了新课改,教师也进行了学科培训,但是穿新鞋走老路,并没有实质性的发生改变,赵教授对比了国内国外的历史考试题,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跟上时代发展,教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是守着过去的知识一成不变,而是要将过去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在的生活中才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最后,教学评价标准要以校为本。要符合学校教学发展的需求,克服片面追求全面的倾向,要重点突出。总之,所有的评价者不能仅凭经验对教学进行评论,要加强理论学习,站在理论的高度,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使每一次评价活动都能带给教师新的思考。
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7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焕然一新,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关注课堂实效,关注动态生成,关注过程体验,关注学生发展,让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言行举止,甚至一个极其微小的动作、一点点教育智慧都可能使学生的心灵产生触动,进而影响其一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通过反思总结,我要把自己原来没有关注的课堂教学评价环节重新重视起来,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的。
1、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新课改首先要求师生平等,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没有距离,没有居高临下。课堂上,我经常读一篇课文或阐述一个问题后,问学生:“你觉得老师读(讲)得怎样?”这时候孩子们会说出许多我想不到的话。生1:“老师,你读得太美了,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生2:“老师,我觉得你还要大点声,我有几个地方没听清楚。”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以生为主体,经常了解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助于教与学的同步提高。
2、教师的评价
(1)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扬,这样会使学生分不出是与非,长此下去会养成学生自高自大,惟我独尊的思想。因此,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要委婉的指出:“你的想法似乎有些不妥,再想想你会说得更棒!”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时,应引导一下:“想一想还需要补充吗?你的回答有一点不完美。”
(2)教师的评价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激励后进,指出不足,让评价用到实处,恰到好处。
(3)教师的评价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获得进步的动力,获得帮助。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对那些差生教师要注意,评价重在鼓励他们敢读、敢说。克服自卑和依赖心理。“你能行的,勇敢一点吧!读吧!”这样差生也会有自信心的。
(4)对那些优等生,教师要注意评价重在激励他们挑战、创新。“再想想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这样会增强他们探索的决心。
(5)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起着不容忽视的导向功能。教师的引领会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3、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的有生命力的群体。他们有思想、有意识。在课堂上,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了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每个同学都会看到自己的不足,汲取别人的优点,使自己有更大的进步。让孩子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言论吧!互相指出对方的不足,互相看看对方的优点,这样在互相评价中他们会共同进步。
4、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评价,只有落实到学生的主体上,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效益。学生的自我评价有着很好的自我反省作用。一节课后让学生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表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自我总结的过程。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目的,落实全面评价内容,执引灵活评价标准的保证。
5、实施分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立足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着眼与学生发展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课堂中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分层测试题中注重针对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知识的记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考察。
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8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
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
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
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
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
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
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
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
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
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
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
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
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
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
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
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
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范文
我认真听了沧州师范学院老师吕炳君讲的《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课。
它不像以前的理论那样去强调教学的艺术性,高谈阔论一些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的东西,而是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很多东西说出了我们的心声,颇有感触。
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就是有效备课。
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第一。
备而能用。
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
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
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曾经有老师认为,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
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互动中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互动。
教师必须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这是两种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
面对新课程,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身份,充分重视和谐互动对学生学习的重大意义,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
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被排斥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的能力。
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成功的课堂或者说成功的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和谐的交流和平等的对话。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交流,不再是唯教师,唯教材而独尊的行为。
而是一种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没有对话和交流就没有真实的互动,这种交流和对话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才能形成学生的体验与收获。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
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
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一言堂",学生只有随声附和的份儿,那就根本谈不上彼此之间敞开心扉,实现平等,民主的对话。
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
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的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
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
教师是学生年长的伙伴,真诚的朋友,贴心的师长。
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营造一种生动,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
教师要摈弃自己唱主角,学生当配角,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同学当听众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引导着学生。
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共享"。
这就使得课堂沟通在渠道上多样化,在信息交流上多元化,和谐互动的课堂需要对话和共享。
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9
课堂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教书育人活动,教师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着眼点。对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行为的结果需要经常地作出准确的反省和判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需要经常地作出中肯的评价和鉴定,这就是教师教学评价。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教改理念,强调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参加《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专题培训以来,我一直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以更好地投身到教学实践中。下面我就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跟大家交流交流。
一、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同时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
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比如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情绪状态等等,使得师生之间有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学生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的情绪,从而得到意外的收获。
三、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我相信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评价形式和方法会不断发展,会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关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和资源,课堂上,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传授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多方面地开发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除了教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是一种资源。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因此,在课堂评价时要关注教师在教学时,是单纯教教材,还是以教材为主线,科学、有机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10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可根据教学目标及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和技能形成的情况,以及课堂练习情况,给学生以及时的反馈评价。
如对学生阅读、板演、讨论发言、回答问题,从传统教学评价中过分偏重知识与技能,发展为一要评价知识与技能,二要评价、动手操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的评价及对学生作业的评价等。这种评价是形成性与总结性相结合的评价,它既可以使老师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新的技能的形成情况,又能让学生得到评价反馈,验证自己得出的信息和结果是否准确。
二、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如数学教学中的口算,不单要说出结果,还要说出怎样想;应用题教学及计算教学中不但要看结果是否正确,而且要看学生计算和思维的过程是否合理有序,是否有创新性的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方法是否科学简便。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三、对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这是传统教学中最不受重视的一项评价。对学生学习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没有积极的情感就很难谈到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没有端正的态度也不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关注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1、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发展性的评价。教师用赏识的评语给学生以反馈,会诱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不断激活思维的细胞,使学生在幸福快乐的心境下学习,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2、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可采取描述性评价,也可采取会意性评价。描述性评价即是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性的语言描述,如用激励性的语言,赏识性的语言,既肯定成绩又指出发展方向的语言等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会意性评价即是教师用表情、眼神或某种表示赞许肯定的动作,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表现表示肯定的评价形式。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用点头,伸拇指等动作来表示对学生回答的回应等。
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从各种角度给学生以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相信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评价形式和方法会不断发展,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11
自从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这本书以后,对教学评价有了新的认识。教学评价是一种中观和微观的教育评价。语文教学评价,即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程评价理念的指导下,系统、科学地收集、处理教学信息,对语文教学活动以及成果,给予价值判断并以求改进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有考试评价、即时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多种形式。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提倡发展性评价,讲究方式的多种多样。除了一般考试测验外,还有访谈、观察、文献研究、范例考查、个人经历记录时。然而有的教师误以为任何一种语文学习都需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评价。他们在实施过程中不顾学生实际,不顾学生的起点、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无限扩大评价界面。如一篇作文写好后,先自改自评,再小组评,班级评,然后家长评,写评后反思评后报告,再呈交老师评。殊不知学生作文在众多的评价中已面目全非,已找不到初写的影子,学生自己已耗掉了多少快乐自由的时间,有种疲于应付之感。长时间的折腾,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加大了心理压力,也致使学生丧失了写作激情,反而失去了评价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为增加学生的知识占有量,每天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介绍文学作品、讲解诗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组织进行演讲比赛和诗词背诵比赛,培养学生的兴趣。
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新课程评价计划。细致周详、切实可行的计划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备课不充分,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备好每一节课,广泛搜集材料并与老教师交流。抓住教学的重点,采用最佳的教学策略。认真备课对课堂教学十分重要。
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学生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去吸收新东西。可见,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现代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学生灵活运用传授的方法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扩大积累、培养能力。教师应如何去评价他呢?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我得到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语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今后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更好地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特别是当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教材、与教师的理解有偏颇时,我们如果能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护孩子纯真的心,那我们的评价语言才会宽容、亲切、真诚,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面对学生错误的理解,有一位教师这样说:“我佩服你!你有已见、有思想,有个性!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佩服你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老师的话赢得了学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中,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体悟到的是学生的成功感受。
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教学的理念与传统的教学观有较大的不同,因此教学评价也发生了转变。如何通过教学评价的改进,促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新课程,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就成为新课程实施之后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本文就这方面的认识和实践阐述如下。
1、课堂教学评价尽量采用质性研讨,减少主观的定量评价。新课程标准推出时间不久,各级部门对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研究不多,时间不长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讨。因此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宜用“是什么”的态度去研究,暂时不宜用“怎么样”的态度去评价。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尽量不采用量表来对教师的课堂进行打分,而采用质性研讨的方式,与执教者进行教学的研究商议,鼓励教师大胆改进教学,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采用先进电教手段和网络资源,运用同伴互助的形式,加大研讨的深度。传统的教研由于时空的限制,造成研讨的时间不够充分,观点碰撞引发的思考不够深入。而且面对面的交流,教师的意见难以充分表达,使教研的质量打了折扣。教师平常的教学是单兵作战,同伴间缺乏相互的支持和借鉴,因此造成好的经验无法及时得到推广。根据现状,我们借助电教手段来改善。用数码摄录机把教师的典型课例录下,执教者可以不断反复观看,和同事研讨,直观重现的评课效果会更好。同时我们借助网络资源,在网上开设专区,交流听课的感受和对课堂教学的理解。网络跨时空的优势,使教师们可以在线随时随地的发表意见,充分思考之后回应意见,可以用书面语言较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赞赏,最新的教学心得和体会能与同伴分享,教学资源的及时共享成为了现实。
3、摒弃一些非本原性标准,建立科学化的测评体系。一段时间,一些老师把教学研讨课看作是表演课,把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绝对、僵硬、机械地看成是学生在堂上自由学习,看成必须有若干时间的小组讨论,必须有多媒体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因此在一些课堂上,课室变成了“自由市场”,学生动辄七嘴八舌地围在一起嚷嚷;教师的教学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老师一味鼓励,不敢指出学生的错误;用软件演示代替教师讲授,这样的教学远远偏离了新课程所提倡的状态。为此我们提出教学评价应该摒除一些非本原性的标准,如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小组交流等等,用课堂教学的本原性标准建立一套能使教师易于理解和操作的策略,真正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新课标的施行。这套评价标准就是要让课堂呈现动态生成的状态,做到真正以生为本。
(1)指导自学,形成习惯。学生自学,既是主动学习的表现,也是主动学习的开始。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像“这篇课文有点难,看谁能自己读懂,说出文章的内容。”、“看谁能在读书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看法”、“这课的内容很有趣,课前可以查查有关的一些资料,上课时向同学们介绍。”等学习建议的提出激发起学生自学的兴趣和欲望。教会学生利用字典、课文插图、课外书、网络等工具和手段,用自学本记录自己的收获、疑问和感受,尝试解决课后的一些问题和习题。学生通过自学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或独特的感受,教师要像批改作业一样阅读,及时的予以表扬、鼓励,总结并推广这些好的学习方法。
(2)反馈学情,灵活调整。新课程的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在课上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自学中你有什么问题?”“通过你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根据学生所反应出来的情况,调整教学的重难点,而不要把教案看成是“雷打不动”的计划,无视学生的基础而仍然“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自学的价值并感受成功,这样的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又节省了教师新授的时间,一举两得。
(3)总体把握,放手探究。学生课前自学的情况我们无法预知,学生在自学时提出来的问题也难以一一在堂上解答,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和见解也不可能全部汇报。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总体把握,抓准训练点,对教学重点和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要肯花时间,放手让学生探究,而对一些可以由学生自己解决或属于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可放手。不然,势必造成要不就是时间不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要不就是探究、讨论流于形式,匆匆走过场,失去应有的价值。这里要注意放手不是“自流”,无论是学生个体或小组的自主探究都应在教师精心设计下进行,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给予必要的指引,充分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使学生的自主探究真正富有成效。
(4)创设情境,强化综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之外,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学习的良好情境也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里的情境可能是语文教学的感情氛围,可能是数学教学的问题情境,也可能是科学课的动手实验环节。教师还可利用竞赛、表演、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此外,设计情景性强的作业,让学生觉得想写、愿做,并与他们的生活实践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注重课后延伸,这必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这种教学上的策略,有助于教师理解和操作,也有助于评价者根据策略来与执教者研讨,紧扣“自主、合作、探究”这条主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会使课堂教学中一些非本原性标准的干扰降低,突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4、要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发展做出指导。
对教师不但要分析当前教学的优劣,指出教学中的优点,提出改进的意见。同时,也要分析教师的个性、气质、优势特长、发展的潜力,应该尊重教师的个性,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给予个别化的指导。要帮助教师运用新经验、新理论归纳、提升课堂教学行为,剖析课堂教学问题,引导教师完善、固化符合新理念的教学行为,改造不太符合教学新发展的教学行为,丢弃不符合教学规律的种种做法。同时对执教者的教学能力发展提出建议,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这才真正为教师的发展服务,把教师教学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有机结合,从而促使教师自觉规划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教学能力的指导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解读能力。只有秉承一定的教育理念,才能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分析与解读,课堂教学才能呈现人文光彩,体现执教者的风格。如对《统计》一课,有位老师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统计全班同学以及听课老师的生日、爱好、穿着、个人爱好、属相等,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统计的价值,同时也很好地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方法,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就是教师对教材的独特解读。
其次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能力。它包括了课堂中有效问题的设计、课堂动态生成的把握、学生知识面拓展和学生思维发展的引导等,要引导教师不断提高在动态生成课堂中的组织调控能力,就要培养教师的学生意识,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不断积累教学机智。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时,让孩子们分组量一量身边的一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当有一个小组异想天开说:“我们组打算量教室的长宽高。”教师不但没有制止,还鼓励他们说:“那就请用你们的方法试试吧。”这个组的学生用步估测出了长和宽,用教室墙角的长鸡毛掸,举起做上记号的方式量出了教室的高。教师能根据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动态生成出符合学习实际的新教案,孩子们由此绽放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热情与生命智慧,教师的组织驾驭能力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再次是教学之后的反思总结能力。教师在教学之后,善于反思自己教学的得失,发现教学的存在问题,并积累教学案例,总结规律,提升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像我校的一位语文教师,学生考试中反应出想象能力较差,她没有责怪学生,而是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觉平常教学对此忽略了。在下个学年的教学中,她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了续写、扩写等的想象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
最后是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能有机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能开发和设计辅助的教学材料,大胆进行教材的开掘。这也需要学校予以指导和鼓励。比如,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校本课程的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的运用等都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只有不断根据课程开发出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教学能力才真正得到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的改进,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评课者与执教者平等交流的平台,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我校为例,过去我们的全校教研课,是由专家评课,其余教师没有发言的机会。现在评课时执教者、专家与其他教师平等对话,有时甚至意见相左,大家各自发表看法。还有老师会把双方的发言观点进行比较,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对新课程的思考。这样的教学评价多元化了,教师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思考走向深层次。
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13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教改理念,强调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自从参加《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培训以来,我一直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以更好地投身到教学实践中。下面我就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关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和资源,课堂上,教师只是依据教材传授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多方面地开发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除了教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是一种资源。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因此,在课堂评价时要关注教师在教学时,是单纯教教材,还是以教材为主线,科学、有机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和增强新的课程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积习已久的教学习惯,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并促使学生由单向思维转化为多向发散性思维,实现对课程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上,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同时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
三、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其结果是,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比如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情绪状态等等,使得师生之间有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学生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的情绪,从而得到意外的收获。
四、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的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
我相信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评价形式和方法会不断发展,会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14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效课堂的评价标准》,体会如下:
1、作业的合理性
为了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在课堂内外都会设置一些作业,尽管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业的量和教学的质并非成正比关系,只有科学、合理、适量的作业才能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剂,否则只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能否主动地思考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学生能否在实践探究中解决问题;学生能否在反思质疑中发现新的问题;学生能否在课堂学习中提高相应的能力水平,如果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真正由传统的“教而获知”转变为了“学而获知”,从而也就实现了高效课堂所追求的目标。
3、教师的指导性
新课程对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定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必须具备适时性,如当学生的自主学习偏离了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引领
学生回归“大道”,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当学生面对学习难点徘徊不前时,教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给予援助、化解疑难,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当课堂氛围过于活跃或沉闷时,教师又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加以调控,以创设符合教学需求的和谐氛围。
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15
本周五,我校举行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习专题会,通过学习,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制定了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可以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高效课堂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教师只有精心备课,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达到高效。在高校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次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一起学习;再次在教师与学生合力打造一节高效课时,教师又是这一堂课的决定者;教师从教学中获得发展,改变观念,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预习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才能更高效;展示中,教师要充分选题,做到典型题、重点题不遗漏;达标测试中,教师要对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吃透,把握好重点难点,才能对学生进行选题测试。同时在教学中,课堂要活,而不能乱,这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驾驭力。
高效课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改革中,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改变传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11-02
学习教学评价心得体会11-02
课堂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12-31
学习教学评价的感悟心得体会12-30
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06-14
课堂教学评价的心得体会12-11
学习教学评价的感悟心得体会11-02
体育教学设计和评价心得体会01-05
关于学习教学评价的感悟心得体会11-01
学习教学评价心得体会11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