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教学设计

时间:2024-12-10 11:44:26 晶敏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教学设计(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教学设计(通用6篇)

  《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教学设计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学生在认识了植物和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之后,进而了解多样的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也是很有必要的。这节课重点是介绍昆虫的生长发育,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昆虫,另一方面让学生更为深入的认识昆虫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外部形态。

  二、设计思想:

  昆虫的生长发育是我们看得到摸得着的事物。但是对于学生来讲,繁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没有亲眼长时间观察昆虫发育过程的机会。因此我们采取观看录像的方法,在学生今后的生活过程中,可以看到发育到某一时期的昆虫直观的对应起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蝗虫个体发育所经历的几个时期

  (2)能够说出蝗虫的个体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3)能够说出家蚕个体发育所经历的几个时期

  (4)能够说出家蚕的个体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能力目标:

  (1)结合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简单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结构与功能上的变化的教学,使学生建立逐渐起生物生长发育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特征

  解决方法:利用录像片让学生直观的理解知识点

  2.难点:不完全变态发育与完全变态发育

  解决方法:利用录像片让学生直观的理解知识点

  五、教学媒体:

  1.蝗虫形态图

  2.蜘蛛、蜈蚣的图片

  3.蝗虫生活史的图片

  4.蝶类幼虫的图片

  5.蝴蝶完全变态的录像片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

  一、昆虫的生长发育

  1.昆虫的一生

  蝗虫蝴蝶

  相同点1.始于受精卵分裂

  2.都经历自由活动的幼虫时期

  3.幼虫发生变态

  不同点不经过蛹期经过蛹的变态阶段

  相似实例蟋蟀、蝈蝈苍蝇、蜜蜂

  发育类型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

  2.害虫的防治

  七、教学过程

  阶段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

  导入

  (通过对我国蝗虫灾害的介绍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几省都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蝗虫灾害,导致大面积的农业作物减产,草原退化

  设问:1.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之大的蝗虫灾害呢?

  2.人们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呢?思考

  讲述:要了解这些我们就得先了解一下蝗虫,了解它是什么样的生物,有着什么样的特点。首先,蝗虫是昆虫,而且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昆虫。我们就以蝗虫为例来学习昆虫的生长发育特点,然后来解答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

  蝗虫的生长和发育讲述:学习昆虫的生长发育,就得知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的生物可以叫做昆虫,蝗虫是典型的昆虫。演示蝗虫形态图

  提问:1.昆虫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回答

  讲述:昆虫的身体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头、胸、腹,具有三对足,一对翅或两对翅,一对触角观察、记忆

  提问:2、那么蜘蛛、蜈蚣属不属于昆虫?不是演示蜘蛛、蜈蚣的图片

  讲述:蜘蛛、蜈蚣的身体并不能完全的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并且不只有三对足,故蜘蛛、蜈蚣并不是昆虫

  设问:以蝗虫为例,蝗虫究竟是如何生长发育的呢?思考

  讲述:蝗虫的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雌蝗将受精卵产到土里,第二年蝗虫的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成为若虫(蝗虫的幼虫又可叫做跳蝻),在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方面与蝗虫成虫相似,跳蝻经过5次蜕皮生长发育为成虫,每次蜕皮就增加一龄,最后一次蜕皮之后,跳蝻就成为成虫了

  提问:3、为什么蝗虫要蜕皮?回答

  讲述:蝗虫外表的“皮”叫做外骨骼,这层外骨骼是无法随着虫体的长大而长大的,所以要蜕皮,以适应生长的要求

  蝗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经过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生长、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incompletemetamorphosis)

  当大量的蝗虫虫卵度过冬季后开始孵化出跳蝻,先涝后旱就非常有利于蝗虫虫卵的孵化,而后,先涝后旱有导致了粮食农作物的减产,同样以农作物为食的蝗虫也面临着食物短缺的状况,这时蝗虫开始集结迁徙寻找食物,蝗灾就爆发了。

  现在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蝗虫还处于跳蝻的阶段给其毁灭性打击,进行生物防止,在易爆发蝗灾地区放养以蝗虫为食的禽类演示:蝗虫生活史的图片

  蝴蝶的生长发育提问:同学看到的这些生物,它们是昆虫么?思考演示蝶类幼虫的图片

  讲述:不要仅仅看到这些虫子有很多对足,没有翅,也分辨不出头、胸、腹,就认为它们不是昆虫了,因为它们不是昆虫的成虫,而是幼虫观察思考

  讲述:蝴蝶就是这样的生物,蝴蝶的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演示:蝴蝶完全变态的录像片

  讲述: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经过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与成虫有显著的不同,这样的生长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completemetamorphosis)

  蝗虫蝴蝶

  相同点1.始于受精卵分裂

  2.都经历自由活动的幼虫时期

  3.幼虫发生变态

  不同点不经过蛹期经过蛹的变态阶段

  相似实例蟋蟀、蝈蝈苍蝇、蜜蜂

  发育类型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讲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许多昆虫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家蚕、蜜蜂……;有些昆虫还是害虫的天敌,如螳螂、七星瓢虫……。但也有像蚊子、蟑螂、苍蝇……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危害的昆虫

  设问:我们如何防止害虫呢?思考

  讲述:请大家阅读p45页《害虫的防治》,在你的笔记本上写下防治害虫都有哪些方法自学

  开放式结束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蝗虫和家蚕的生长和发育,知道了蝗灾发生的原因,而蝗虫生长发育与蝴蝶生长发育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生物有着不同的生长发育过程

  《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描述昆虫(如蝴蝶、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并举例说明。

  2. 阐述两栖动物(如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对比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差异。

  3. 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4. 通过了解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命奇妙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及特点。

  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的变化。

  2. 难点

  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及其意义,尤其是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变化。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图片、视频展示)、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些不同生物幼体和成体的图片,如毛毛虫和蝴蝶、蝌蚪和青蛙等,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生物的生长发育主题。

  2.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15 分钟)

  以蝴蝶为例,通过播放蝴蝶生长发育的视频,详细讲解卵、幼虫(毛毛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展示蜜蜂的生长发育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昆虫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请学生举例说出其他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加深理解。

  3. 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15 分钟)

  展示青蛙的生活史图片,讲解青蛙从受精卵到蝌蚪,再到幼蛙、成蛙的发育过程。

  对比蝌蚪和成蛙在外形(有无四肢、尾巴长短等)、呼吸器官(鳃到肺和皮肤)、生活环境(水中到水陆两栖)等方面的差异。

  组织学生讨论两栖动物变态发育的意义,如适应陆地生活等。

  4. 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昆虫完全变态发育和两栖动物变态发育的过程及特点,强调变态发育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5. 课堂练习(5 分钟)

  给出一些关于昆虫和两栖动物生长发育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鸟类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求偶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阶段。

  2. 认识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如胎生、哺乳对幼仔生长的重要性。

  3.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尊重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鸟类繁殖和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

  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的特点及其意义。

  2. 难点

  探究鸟类筑巢行为和孵卵条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模拟鸟类筑巢)、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创设(3 分钟)

  播放一段春天鸟儿欢叫、筑巢的视频,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提问学生鸟儿在做什么,引出鸟类的生长发育主题。

  2. 鸟类的生长发育(12 分钟)

  讲解鸟类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求偶(展示孔雀开屏等求偶行为图片)、筑巢(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鸟类筑巢活动,用树枝、干草等材料,探究筑巢材料和结构的'合理性)、产卵、孵卵(讨论孵卵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育雏(观看亲鸟育雏视频,分析育雏行为对幼鸟生存的重要性)。

  3. 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12 分钟)

  以家兔为例,介绍哺乳动物的胎生过程,通过图片展示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情况。

  讲解哺乳行为,强调母乳对幼仔生长发育的营养供给和免疫保护作用。

  让学生对比哺乳动物和鸟类生长发育方式的差异,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

  4. 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培养(3 分钟)

  讲述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都是长期进化适应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生物生长发育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5.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 分钟)

  总结鸟类和哺乳动物生长发育的重点内容。

  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种珍稀动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并写一篇短文介绍。

  《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能举例说明常见植物的生殖方式。

  2. 掌握种子植物(以菜豆和玉米为例)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的特点。

  3. 通过实验观察(如观察种子萌发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让学生体会植物生长发育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与联系。

  菜豆和玉米种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关键时期的特征。

  2. 难点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对比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些美丽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图片,提问学生植物是如何产生这些花朵和果实的.,从而引出植物的生殖和生长发育主题。

  2. 植物的生殖方式(10 分钟)

  讲解植物的有性生殖概念,以桃花为例,展示花的结构,说明传粉、受精过程,形成种子和果实。

  介绍无性生殖,如扦插(展示扦插繁殖的月季等植物图片)、嫁接(讲解嫁接的原理和方法,以果树嫁接为例),让学生对比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完成表格填写。

  3. 种子植物的生长发育(15 分钟)

  实验观察:提前布置学生进行菜豆和玉米种子萌发实验,课堂上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过程(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等)。

  展示菜豆和玉米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的图片,讲解不同阶段的形态结构变化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4. 植物生长发育与人类生活(5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植物生长发育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氧气、美化环境等,引导学生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5. 课堂总结与拓展(5 分钟)

  总结植物生殖和生长发育的主要内容。

  拓展:让学生思考如果改变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个条件,会对植物产生什么影响,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探究实验设计。

  《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描述鱼类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仔鱼、稚鱼、幼鱼和成鱼等阶段的特点。

  2. 认识环节动物(如蚯蚓)的生长发育特点,了解其再生能力。

  3. 通过观察标本、模型和视频资料,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水生生物和土壤生物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水域环境和土壤生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鱼类生长发育各阶段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变化。

  蚯蚓的生长发育及再生现象。

  2. 难点

  理解鱼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以及蚯蚓再生能力的机制。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标本、模型展示)、讲授法、探究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3 分钟)

  展示一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图片,画面中有各种鱼类和海洋生物,提问学生是否知道鱼类是如何从小小的受精卵成长为大鱼的,引出鱼类的生长发育主题。

  2. 鱼类的生长发育(15 分钟)

  利用鱼类胚胎发育模型和视频,讲解鱼类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等胚胎发育阶段,逐渐形成仔鱼、稚鱼、幼鱼和成鱼的过程。

  展示不同生长阶段鱼类的标本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态特征(如体型、体色、鳍的发育等)和生活习性(如食性、栖息环境等)的变化。

  组织学生讨论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环境需求,如水质、水温、食物等,以及人类活动对鱼类生长发育的影响。

  3. 环节动物的生长发育(15 分钟)

  以蚯蚓为例,介绍环节动物的生长发育特点。通过观察蚯蚓活体或标本,讲解蚯蚓的身体结构和生长过程,包括繁殖卵茧形成、幼蚓孵化等。

  展示蚯蚓再生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蚯蚓断体后再生的过程,组织学生探究讨论蚯蚓再生能力的可能机制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 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鱼类和蚯蚓生长发育的主要知识点,强调生物生长发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5. 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7 分钟)

  进行一些关于鱼类和环节动物生长发育的课堂练习,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作业:让学生制作一份关于鱼类或蚯蚓生长发育的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下节课进行展示交流。

  《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爬行动物(如蛇、蜥蜴)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卵生、孵化、幼体生长等阶段的特点,以及其与两栖动物的区别。

  2. 掌握昆虫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以蝗虫为例,阐述其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的特征,并与完全变态发育进行对比。

  3.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爬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特点。

  昆虫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及与完全变态发育的差异。

  2. 难点

  理解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生长发育特征的进化意义,以及昆虫变态发育的进化适应性。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视频,其中包含蛇、蜥蜴、蝗虫等生物,提问学生对这些生物的生长发育有哪些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爬行动物的生长发育(12 分钟)

  以蛇和蜥蜴为例,讲解爬行动物的卵生过程,展示其卵的结构和特点,与两栖动物卵进行对比。

  介绍爬行动物的孵化条件和幼体孵化后的生长特点,如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可防止水分散失;肺发达,完全用肺呼吸等,分析这些特征对其适应陆地生活的意义。

  组织学生讨论爬行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何应对陆地环境的变化,如温度、食物资源等。

  3. 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12 分钟)

  以蝗虫为典型案例,讲解昆虫不完全变态发育的三个阶段:卵、若虫(蝗虫的若虫称为跳蝻,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但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成虫。

  展示蝗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变化。

  引导学生对比昆虫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对比表格,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4. 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6 分钟)

  呈现一些因环境变化导致生物生长发育异常的案例,如水污染导致鱼类畸形、栖息地破坏影响爬行动物繁殖等。

  组织学生分析这些案例,讨论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5.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 分钟)

  总结爬行动物生长发育和昆虫不完全变态发育的重点内容,强调生物生长发育的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紧密联系。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爬行动物或昆虫,写一篇短文介绍其生长发育过程以及与环境的关系,要求至少 300 字。

【《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10-11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10-26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10-29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 (精选13篇)11-22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09-12

生物教学设计07-30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学设计(精选6篇)08-07

《语文园地五》及其他教学设计范文08-30

周围的生物教学设计12-04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