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和反思3篇
篇一: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是浙教版义教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和揣摩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设计理念
从总体感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原因,选取一个故事内容认真导读,明确因果联系;再通观全文,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掌握,加深对人物个性的把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课文中运用了推理形式,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已有知识的运用能力。
3.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晏子在机智应对中体现出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对待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教学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教学法,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2、学习方法
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通过读、思、议、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媒体说明
为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消化教学难点,我们采用多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根据课程不同内容,运用不同媒体诠释教学内容,辅助学生学习。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及承受力,本课程教学(学习)媒体以文字教材为主,以音像教材及其他媒体为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晏子出使到了楚国,接待他的是谁呢?你想知道什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一同来看课文。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课的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晏子和楚王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情呢?事情的最终结果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探个究竟。
2、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三、引导探究
第一次交锋:
1、第一次想侮辱晏子的故事,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导填空)
2、教师指导填空:开狗洞的是(狗国),开城门的才是(国家),现在楚国开的是狗洞,可见楚国是(狗国),那楚王是(狗王)。 》
3、晏子可真会回答。注意看,晏子是怎么说的这句话?(是“看了看”)
4、是“看了看”说的,那晏子看了看,他可能怎么想?
5、再思考一下,为什么晏子是“看了看说”,而不用想了想“说”?这是为什么呢?
(晏子非常有智慧,他想也不用想,就知道该怎么说了。)
6、这晏子想也不用想,一看,就计上心头,说出下面的话——读
7、所以从这个“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
(爱国精神。冷静。有勇气。非常有胆识)
8、“冷静”,那是睿智的标志;“勇气”那是获得胜利的前提。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到小个子晏子背后藏着的是大智慧。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见晏子的发言和表现那是超越了他的脾气,超越了他的性格,是真正的智者。而“看了看”之后他说的这句话,我们才能感觉到这句话的分量和底气。不信,你读读看——
第二次交锋:
1、哪位同学给大家讲讲第二个故事?
2、指导填表:
3、指导填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可见,楚国就是(最不中用)的国家
出示生读:(1)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在补充教材里,也有这样一句,是)(2)“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4、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
生: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师: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5、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待学生写完。)来一起读一遍——
6、这三个成语和原句相比,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这三个成语还用了什么方法?(生: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
7、你说这个国家,哪里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怎么着?(晏子这么一说,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8、引导有感情地读一读。(严肃、装着难为情、拱了拱手)
第三次交锋:
1、谁来讲讲楚王第三次想侮辱晏子的故事?指导填表:
2、指导填空:《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到淮北就又小又苦,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盗贼,可见楚国是(贼国)。》
3、晏子这次是怎样说的?(面不改色)请同学们面不改色地读一读晏子的话。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四、中心研讨
1、现在,请同学们送给晏子几个词,作为对他的评价。大家想送他什么词好呢?(机智过人、临危不惧、能言善辩)
2、那么楚王呢,我们选几个词送给他,选哪些词合适呢?(你为什么要送这样的词给他,相机指导学生读一读)(胸怀坦荡 虚心求教 礼貌待人 趾高气扬 傲慢自大 自取其辱)
3、教师引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4、你看,这就是晏子。最近老师在读《战国策》,文中的晏子,让老师想起了《战国策》里这样一句话: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一个人的辩论,比九个鼎还重;三寸长的舌头(虚指),比百万军队还强大。)
五、交流:
然而,今天有一位外交官,他对晏子的口才却是这样认为的,谁来读一读? 晏子的语言虽给人们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还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师:关于这位外交官的评价,你赞成他的观点吗?现在,不要和别人讨论,你自己静静地去思考,我相信,当你观点通过你的思考传递出来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声音,任何人的观点我们都赋予尊重,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思考。
2.结合课前预习,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3.学生角色表演。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开城门
没人才下等国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强盗国只好陪着看
课后评议(看课人对这堂课的评价)
1、课准备充分,研究到位,方法得当,进步迅速。
2、课上的很有条理,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展资料出示的恰
如其分,对学生深入了解课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教后反思(200字以上)
1、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2、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不足,如课堂上对学生缺少足够的引导,致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目的性不强,三件事都是平铺直叙,重点不明显;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等,这一切都源于我本身的业务素质不强造成的,所以,今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篇二: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题
1、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
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
2、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理解“使”,出使。
3、说说课题的意思。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读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通过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学生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交流不理解的词句意思。
敝国:我国。敝,谦词,用于称有关自己的事物。
面不改色:不改变脸色;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若。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3、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看关于晏子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读。课件一
2、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夫出使齐国,那么楚国又是如何接待晏子的呢?晏子有辱自己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如何呢?这些也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关注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思考: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把晏子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
2、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3、知道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三、抓中心句,理清脉络
1、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文,把文章快速读一遍,用横线画出表示晏子出使结果的句子。出示课件指名说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齐读,理解不敢不的意思。板书:尊重
2、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许多信息,这句话也一样,读读这句话想一想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对待晏子的?用上一个词出示句子:
在这之前,楚王三次—————————————————晏子
3、学生交流后板书侮辱。
四、研读课文。体会晏子的能言善辩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和晏子每次回击楚王的句子,想一想晏子的话妙在哪里?
2、学生交流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出示课件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1)自由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楚王的霸道、专横、不尊重人)
(2)可见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一达到长楚
国威风的目的,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他勃勃的野心,跋扈的态度,不可一世的嘴脸!能读出你们的体会吗?
(3)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过渡句: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可真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板书:反击
3、学习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
(1)指名交流出示句子
晏子看看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2)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斗智。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关闭城门,挖五尺高的洞让晏子入城,来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他的话妙在哪儿呢,妙在他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打开城门,为什么?他的话很明白,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楚王要说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楚王怎么敢让晏子走这个洞呢,所以只好打开城门。这一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3)练习 出示课件:完成练习访问正常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板书:狗国
篇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否有效,不是看一堂课中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了多少,也不是看信息技术运用的技术含量有多高,而是看信息技术是否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些恰好是传统教学手段实现不了的,或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一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体现了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
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序,先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间叙述了晏子与楚王三个回合的斗智过程,最后以一句话交待出斗智的结果。结构精巧,紧凑完整,故事情节有起有落,矛盾冲突合情合理,且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既干净利落又风趣幽默,具有极强的故事性。课文叙述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描写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冷笑、招待、盗贼、柑橘、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补充、比较等形式品读晏子语言的巧妙之处,感受他的能言善辩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品读晏子的语言,感受他能言善辩的口才。
课前准备
补充材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 揭示课题
1、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2、学生汇报收集晏子资料。
3、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大屏幕展示生字:
侮 辱 谎 敝 矩 囚 嘻
臣 淮 柑 橘 枳 贼 赔
①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②交流识字经验。
③教师提醒并范写容易写错的字:谎敝臣。学生练写。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4.提出问题: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认真读文,把晏子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里?并说说晏子是个怎样的人?阅读时如果遇到问题做出标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全班共同研究解决。
三、研读文本体会语言艺术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没解决的问题。
预设生:(1)晏子为什么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呢?
(2)晏子为什么装着很为难的样子?
(3)为什么偏偏在招待晏子的酒席上会有武士押着囚犯经过?
(4)晏子说的“水土不同”怎样理解?
2.现在请同学们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3、请同学们仔细品读第3自然段,找出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然后想想从晏子的话里你感受了什么?体会他说的话妙在哪里?同时解决第一组提出的问题。
(1)大屏幕出示:“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2)指名读,说说妙在何处?
(3)我们把晏子的言下之意补充完整:
大屏幕展示: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 ,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4)晏子为什么不把话说透呢?(作为大使说话既显得彬彬有礼,又让楚王不得不打开城门迎接,绵里藏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感情朗读这句话。谁来当当晏子再读读这句话?
4、晏子见到楚王后又接连受到侮辱,那他又是怎样应对的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第4、5自然段,找出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然后想想晏子的话里妙在哪里?同时解决第二、三、四组提出的问题。
(1)大屏幕出示:“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①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晏子把齐国的人多势众表现出来了,晏子的话柔中带刚,刺中了楚王的要害,让楚王无言以对。)
②积累与这段话有关的三个成语(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并记住它。
(大屏幕出示)晏子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③想想这里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
④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
(2)大屏幕出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①晏子的话里藏着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装着很为难的样子? ②在这话里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有所以,就必须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读读。
③晏子为什么不用“因为”这个词呢?
(3)大屏幕出示:“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①你能理解这段话吗?为什么说是“水土不同”?
②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类比)
③积累与这段话有关的典故:
(大屏幕展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④分角色朗读第五自然段。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和反思】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6-21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6-27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6-16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6-16
晏子使楚的教学反思01-02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1-03
《晏子使楚》的教学反思10-16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10-02
《晏子使楚》的教学反思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