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20 14:25:4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火之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

  (起因)雷暴是个谜

  大胆推测

  25天火之谜(经过)解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结果)发明避雷针

  作业设计:

  课内

  1、抄写词语。

  2、造句。

  3、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课外

  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词语,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2、学习文章第一段。

  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齐读第一节。

  五、指导写字

  六 、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实验的经过,体会富兰克林的英语实践的精神。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

  中国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塔轮板书: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6、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7、讨论交流

  (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板书:习惯地

  (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

  他读得怎么样?

  8、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9、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10、引出第5节。

  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板书震惊世界

  11、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2、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布置作业。

  复述实验经过。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第六节,总结全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述实验经过。

  二、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4。

  四、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

  5、优选复述。

  五、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完成练习册。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2、了解富兰克林揭开雷电之谜的过程,感受他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感悟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今天我们学习《天火之谜》。(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天火就是我们夏天常见的雷电,它常常伴随着轰鸣的声音、耀眼的闪光来到世间,这不,它来了。(播放图片、雷声)

  3、大家都见过雷电,你对雷电了解有多少。

  4、以前的人们对雷电了解并不科学。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中国人则……长期以来……

  5、人们认为雷暴跟神灵有关,他是神灵发怒的表现。但偏偏有人不这么看。他认为——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学生齐读句子)

  持这个观点的是——富兰克林(板书:富兰克林)

  雷暴到底是放电现象,还是上帝的怒火?这可真是个谜。最终这个谜解开了吗?结果是——课件完善句子,学生朗读。——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只不过是无稽之谈。

  出示“无稽之谈”什么叫“无稽之谈”

  人们心头的问号变成了感叹号,而把问号变成感叹号的正是——富兰克林。

  二、深入探究

  1、问号源于富兰克林的推测,而把它改成感叹号的方法是(实验)板书。

  2、交流富兰克林的推测

  我们先来看富兰克林的推测,课文哪一段介绍了这个推测?默读这一段,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富兰克林善于观察

  学生找到句子“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说自己的理解。引导体会“很多”等词语以及“早就”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体会到富兰克林“善于观察”。

  大家能读好这句句子吗?

  (2)富兰克林敢于挑战

  (方案a)学生说自己的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读了这句话,你读到了什么味道?——人们在责备富兰克林,读好句子。(仅仅是责骂吗,还有取笑,人们会怎么取笑呢?出示词语“冷嘲热讽”这就叫“冷嘲热讽”)。

  (方案b)人们同意他的推论吗?哪里看出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富兰克林把这个推论告诉张三,张三说……告诉李四,李四说……找个有学问点的,告诉老师,老师说……(示范:你是我老师)找个更有学问的,更有学问的说……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看似有学问的,都在……富兰克林面临着……齐读句子。面对嘲笑,富兰克林的决定是——从中你看出什么?

  3、交流风筝实验

  过渡:事实胜于雄辩,富兰克林决定用实验证实自己的推论。

  1、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的这个实验。大家了解这个实验,那也就能了解富兰克林这个人。

  a、这是个能揭开天火之谜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呢?

  (1)学生说要准备的东西。(课件出示词语)

  (2)学生画简笔画。其他同学读关于试验做法的片断。画画学生解释富兰克林是怎么连的,引导学生注意“拴、结、系”的用法,简单介绍原理?

  (4)老师说过,了解富兰克林的这个实验,你就能了解富兰克林这个人。实验做到这里,你又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呢?(学生说自己的感悟——科学严谨)

  b、现在就让咱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752年7月的那个雷电交加的一天,跟富兰克林一起把风筝放上去。当我们做完这个实验,你会发现,你对富兰克林的认识又深了一层。请大家闭上眼睛,听,我们到了……(课件播放雷声,教师叙述)

  ……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这时富兰克林把手指靠近铜钥匙……

  实验完成了,请大家回到课堂。

  刚才我们跟富兰克林一起经历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实验,这一个试验已经用文字记录下来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回忆难忘的场景。

  a、讨论靠近铜钥匙,说说怎么看出勇于献身的(板书“勇于献身”后问同学你会不会把手指接近钥匙?)。

  b、讨论“欣喜若狂”。出示词语,说说意思,(照理他应该难受才对呀)讲讲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欣喜若狂”联系“捉住天雷”以及前文人们对他的取笑。读好这句句子。

  c、还从那里可以看出富兰克林勇于献身?“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解释科学原理,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读好这句句子,读出喜悦。(或教师引导:刚才老师跟大家一起做实验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出示句子——“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想想看,当老师看到麻绳“怒发冲冠”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电流离我如此之近,害怕是人之常情。富兰克林是什么心情呢?)

  大家刚刚跟富兰克林一起完成了这个风筝实验,现在有一个任务要交给大家——把我们刚才看到的讲给曾经嘲笑过富兰克林的人听。能完成吗?

  建议复述前先把这个片断再好好读一遍。

  教师针对要点模仿无知者提问。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很快,大家都知道了富兰克林的这个风筝实验。现在人们会怎么说?张三,你会怎么说?李四,上次嘲笑有你吧,现在你怎么看?这位老师?

  三、结语

  1、这个实验震惊了世界,人们被什么震惊了?

  2、对呀,这个实验不光揭示了一个科学真相,还蕴含着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因此他发出的声音才会掷地有声。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宣言。

  3、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出示“安然无恙”解释。

  四、学习本课生字,布置作业。

  1、学习生字

  2、作业:

  (1)复述课文

  (2)按照分好的段落概括课文段意。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秘密的艰难,体悟富兰克林大胆实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从而明白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又百折不挠的精神。

  4、学习文中烘托这种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是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谜的事。

  二、找出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

  过渡: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富兰克林是一位科学家,科学家,这真是一个让人无限向往的称谓。他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也是科学实验的过程,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都要遵循一定的步骤,我们的课文在给我们揭示天火之谜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文中他从开始关注雷暴到最终通过“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谜”,是经历了许多个环节的。这些环节,就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每一位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都要遵循这样的步骤。

  1、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的步骤。

  最好是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提问——观察——推测——实验——结论

  现在,就让我们来一回当下最流行的穿越,通过书中的文字,时光穿梭,回到18世纪,跟富兰克林一起揭开天火之谜。

  三、品读课文,了解富兰克林的人物品质,感受成功的艰难。

  (一)、提出问题:

  1、我们先来看看,富兰克林的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提问”,所谓提问,其实就是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富兰克林想研究什么?(雷暴)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一小节,告诉我雷暴有多可怕?

  (交流重点: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场面恐怖进行朗读

  上帝的怒火雷神是不可触碰的神明,非凡间凡间所有。)

  3、口说无凭,耳听为实,我们来听一听雷暴的声音。(播放雷暴的声音)

  4、带着心中的这份恐惧,一起来读读第一小节,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雷暴的可怕。(齐读第一小节)

  5、面对这么可怕的雷暴,我们不禁想再次确认一下,富兰克林你真的确定想研究如此可怕的雷暴吗?真的确定?不怕危险?不怕神明?

  (为了科学,无所畏惧,为富兰克林喝彩。)

  (二)、观察和推测

  过渡:同学们,看来,想成为一名科学家还真不容易,有没有同学要放弃这次体验的?很好,都很勇敢,有科学家的一点风范。做科学研究,可不是光靠勇敢无畏的心,其实,我们的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雷暴的一些秘密,并且已经有了研究的方向。

  1、找出课文中描写富兰克林观察和推测的内容的句子。

  2、从这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早就,长期观察。观察的具体内容,用科学眼光去细心观察,他的观察角度与普通人的观察不一样,思考,联系科学的观察)

  (语言训练:把推测换成猜测行不行?推测:有根据的猜测。科学家的推测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观察的基础上的。)

  3、富兰克林不畏惧可怕的雷暴,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终于提出了自己的推测,真是不容易。可是这推测却遭到了人们的冷嘲热讽。

  (出示文字)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段文字,用心感受倾听人们是怎样嘲讽富兰克林的,等一会,请你来说给大家听。

  4、想好怎么说了吗?别急,老师这里还又一段补充资料,也请你去读一读,看看自己有聆听到更多的冷嘲热讽。(出示补充材料)

  5、想象人们对富兰克林的嘲讽。

  6、自己长期的研究推论,换来了人们无尽的取笑,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想过放弃吗?

  (为了科学,不怕嘲笑,让我们再次为富兰克林喝彩。)

  (三)、实验探究

  1、终于到了实验的这一步了,真是步履维艰。实验探究是整个科学实验步骤中,最关键的一步,最精彩的一步,最让人紧张的一步。这到底是一次怎样的实验啊?接下来,就让我们跟富兰克林一起走进那个震惊世界的实验。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4小节,以四人为一小组,思考讨论:这是一次的实验。注意联系文中的具体词句,说出自己独特的理解。

  预设一:感悟危险——危险、勇敢、大胆、惊心动魄、紧张

  1、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2、补充材料,感悟危险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资料,也能看出这次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3、谈感受。为了科学,不畏生死,再次为他喝彩。

  4、配乐朗读

  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中,亲身感受一下这个紧张、危险的场面。准备齐读。

  预设二:感悟风筝——特别、精心准备、考虑周到、费劲心思、艰辛

  1、富兰克林用来做实验的风筝与我们平常看到的风筝又什么不同?(出示图片)

  2、精心准备,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艰辛,考虑周到、费劲心思、融入了对科学的挚爱、一丝不苟。下功夫,努力。

  预设三:体验成功——成功、争气、了不起

  过渡:这是一次特别的实验,这是一次危险的实验,这是一次精心准备,惊心动魄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倾注了富兰克林的所有的努力和心血,它理所当然取得了成功。所以这还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1、出示: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2、指导朗读。

  3、我们共同见证了富兰克林的成功,这一刻,我们一样欣喜若狂,让我们一起来为富兰克林欢呼。

  (四)、问题解决

  1、过渡:“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富兰克林成功了,此时此刻,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人会怎么想,怎么说?

  2、冷嘲热讽没有让富兰克林停止自己的探索的脚步,众人的吹捧和表扬也不会让富兰克林迷失自己,他在科学的道路上继续探索着。

  3、引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四、总结回顾,感受精神

  1、时光穿梭的幸福时刻到此就结束了,让我们回到21世纪。同学们,在和富兰克林一起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中,你一定收获颇多,感想颇多。现在,你来告诉我,你觉得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

  (勇于探索执着追求敢于实验百折不挠)

  2、那富兰克林能最终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品质是什么?

  永不言弃百折不挠

  3、这就是成功的秘诀——百折不挠。

  你还知道哪些人百折不挠,取得成功的故事。

  这样的人真是太多了,谈迁、李时珍、诺贝尔、张海迪、爱迪生……

  五、作业。

  阅读其他名人“百折不挠”的故事,学习他们的精神。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4

  一、复习导入

  1、读课题

  2、天火之谜指什么?(板书:雷暴之谜)

  3、谁来说说雷暴(板书:放电现象)

  4、谁解开了这个谜团?(富兰克林)

  师: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打开课文,找一找

  二、整体切入课文

  1、出示句子: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2、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指导抓住“直”“才”体会句子含义

  3、为什么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富兰克林解开呢?小声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体会体会。

  三、精读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重点指导理解句子

  投影出示: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对他冷嘲热讽。

  1.“这种推论”指什么?同学们,告诉我们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有这个推论?(引导体会)师导:富兰克林什么时候就有这种推论了?

  2.人们是怎么看待这个推论的?理解“不足为奇”“难以置信”

  3.师: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使一般人认为他是无稽之谈?就连许多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想像人们会怎么冷嘲热讽他?如果这是对你的冷嘲热讽,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4.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怎么做的?(读句子)

  5.富兰克林在人们的嘲笑中,在人们的冷言冷语中,他依然决定通过实验揭密,你觉得富兰克林怎么样?

  6.再读中心句。

  过渡:那么富兰克林又是怎样通过实验揭开这个秘密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在实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找出来,读一读,再小组交流一下体会。

  投影出示: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天电了。

  1.学生说说体会。富兰克林不知道那个钥匙带电吗?

  2.出示:一片乌云漂过……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3.富兰克林是怎么发现麻绳带电的?理解“怒发冲冠”是什么意思?这里指什么?指导有感情朗读

  4.其实他早就观察到麻绳带电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用手指靠近钥匙,是为了亲自证实一下自己的推论。读句子,再说说体会,引导体会勇于献身的精神。

  5.富兰克林手臂发麻的时候,他有什么表现?

  理解:欣喜若狂。以评促读。理解“狂”。

  6.他为什么欣喜若狂,引导联系前文,对比读第五小节,层层推进,朗读体会实验成功的兴奋。

  7.读句子,引导体会富兰克林准备充分,考虑周密。

  你能说说用这些材料都有什么用处呢?

  师: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富兰克林成功了,他……引读。更加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再读中心句,相信我们此时对富兰克林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五、复述实验过程

  富兰克林是怎样揭开谜团的?把实验经过和同桌讲一讲,指名讲。

  六、学习最后一段

  师:雷暴这个谜团已经解开了,这个谜团解开后有什么意义呢?理解“安然无恙”

  七、延伸拓展

  1.读了故事,相信同学们对富兰克林一定有深刻的了解,让我们再次走进他――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

  2.出示资料读。

  3.你有什么想说的?

  板书设计:

  19、天火之谜

  雷暴之谜

  富兰克林

  实验揭秘

  放电现象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足为奇、冷嘲热讽、怒发冲冠、无稽之谈”等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实验过程。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表达上的准确与严谨,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出示雷雨图)雷暴发生时,会出现什么?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大自然中的一种放电现象,是一种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对流天气。它必定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3、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就成了一个谜。齐读课题《天火之谜》。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过渡:老师看到同学们刚才读得很认真,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2、是谁揭开了天火之谜呢?师板书:富兰克林

  你了解富兰克林吗?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他的资料。

  出示资料:富兰克林(1706-1790)

  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主义主义者、科学家。1731年费城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1743年组织美国哲学会,1751年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独立战争时期参加反英斗争,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1776-1785年出使法国,缔结法美同盟。1787年为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富兰克林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曾作出贡献,发明了避雷针。他被德国哲学家庄德称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3、检查生字词。

  出示:(1)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指名读,齐读,说说这几个词有什么关系?(古代西方人把天火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科学上叫做雷暴。)指导写“暴”并描红。

  出示:(2)击倒 劈成两半 爆炸 毙伤

  ①指名学生读这组词。(相机指导书写“劈”、“毙”,描红)

  ②读了这组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组词。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雷暴很可怕?(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林劈成两半)正因为如此,所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出示第一小节: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他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③齐读第一小节。

  出示:(3)推测 推论

  混为一谈 无稽之谈

  不足为奇 难以置信 冷嘲热讽

  (推测:对于事物的一种理论判断分析。

  推论:经推理所得出的结论。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无稽之谈:稽:查考。没有根据的说法。

  不足为奇: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难以置信:置:使得、让。信,相信。事情发生得出乎意料,让人难以置信。

  冷嘲热讽: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辛辣难忍的讽刺话。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进行讥笑及讽刺。)

  ①指名学生读第一组词。说说自己的理解。富兰克林是怎样来看待雷暴的?他说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他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文中已告诉我们,谁能找到?

  出示: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的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指读这一段话(谁能用“因为……所以……”把这段话连接起来说一说)并试着造句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混为一谈、无稽之谈”。

  ③这种推论在我们今天“不足为奇”的(说说对词语的理解)?但这种推论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理解“冷嘲热讽”。用分词法理解,(冷嘲:冷言冷语,尖刁刻薄的风凉话;热讽:辛辣难忍的讽刺话)想想人们会说些什么?

  ④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退缩了吗?动摇了吗?沉默了吗?他坚信——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过渡:课文哪一小节写了富兰克林的实验?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4)学生自由读,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风筝?

  ①出示词语 :风筝 拴上 系着 结上 钥匙 (指名读这些词,师相机正音。系jì:打结、扣 xì:绑、拴)

  ②用这些词语说说富兰克林的风筝与众不同之处)

  ③出示词语 :乌云密布 雷电交加 大雨倾盆

  一叶小舟 颠簸摇晃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④读了这些词语,指名说脑海中想到什么画面。

  ⑤理解“欣喜若狂”、“怒发冲冠”、并用“欣喜若狂”造句。(看到我梦寐以求的礼物时,我感到欣喜若狂。花一看到思念多年的母亲,欣喜若狂地奔跑过去。)

  ⑥下面就让我们回到257年前,去看看富兰克林的实验过程。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出示:⑦以上就是震惊世界的(“风筝实验”),它向世人宣告:______________ __。

  4、然而,富兰克林研究、探索的脚步没有就此停止,后来,他发明了

  。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了。

  5、男女生赛读第4自然段。

  三、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词语并回顾富兰克林的故事:

  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爆炸 击倒 劈成两半 毙伤

  混为一谈 难以置信 冷嘲热讽 无稽之谈 不足为奇

  风筝 拴上 系着 结上 钥匙

  雷电交加 颠簸摇晃 怒发冲冠 安然无恙 欣喜若狂

  (2)、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完成课后习题

  (3)、能不能根据这三段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

  小结:刚才我们将课文每一段的内容归并起来,稍作整理,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这是一种很好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后我们可以经常运用。

  (4)那么,富克兰林是怎么样通过实验揭开雷电的秘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又会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四、作业

  1、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2、完成习字本19课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懂的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中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对人物言行的具体描写中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用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解读雷暴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9课。齐读课题。懂得这里的“之”的意思吗?看到这个“谜”,我们不由想到了另一个“迷”。知道“迷”的意思吗?(引导学生从字形上推测)知道“谜”在课题中的意思吗?预习后知道这里的“天火”是指什么吗?(板书:雷暴,提示“暴”的字形)课文中有一段关于“雷暴”的介绍。

  用黑板出示课文第一节: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指名读,指导读通读顺。从这一段介绍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结。正因为雷暴一直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神秘,一直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恐惧,所以人们才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想搞清楚它到底什么。但是,限于当时科技发展水平,人们无法认识到雷暴的本来面目,于是人类就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的作用,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想象出了雷公、电母这样的天神。齐读第一节。

  (二)整体感知

  雷暴到底是什么?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板书:富兰克林)知道富兰克林吗?教师朗读富兰克林生平事迹的资料摘要,要求学生注意倾听,思考:从老师的介绍中知道了什么?(读《富兰克林简介》)讨论。

  下面我们就让我带着对富兰克林的印象走进课文,了解富兰克林是如何揭开天火之谜的。

  1.检查读书,指名读3~5节。读第四小节时,提示“风筝”的“筝”读轻声。“钥匙”这个词读轻声。提示“颠簸”的读音及字意,提示“划”的字音。齐读这一节。

  2.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3~5自然段。(板书:观察——推测——实验)

  ①同学们,我们曾经学习过一则伽利略的名言: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来。富兰克林就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指名读描写他观察雷暴的句子。

  ②根据观察,富兰克林作出了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同学们,这种推论在今天看来,是不足为奇的,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像现在,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但在15世纪的欧洲,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教会却认为太阳是围绕地球转的。但是一批科学研究者通过长期观察,提出“地球是围绕太阳转”这一观点时,就遭到了宗教势力的迫害,有的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在那个科技不发达,人们还信奉神灵的时代,富兰克林作出的这个大胆的推论同样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课文中是怎样说人们的反应的?指名读有关句子。什么叫冷嘲热讽?想象人们会怎样冷嘲热讽?

  (三)揭开谜底

  ③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没有作口舌之争。他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于是,他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④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第4节,对照插图,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他的实验过程的?这一段描写中哪些词、句给你印象深刻或令你有所感受?

  预设:

  ⑴前四句反映了富兰克林的实验准备得很充分,考虑周到。

  ⑵“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用一个比喻,暗示了实验的过程是危险的,但这一叶小舟一定会乘风破浪,到达胜利的彼岸。

  ⑶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理解“欣喜若狂”。联系前文,你能理解或是体会到他此时此刻的感受吗?

  小结。

  齐读课文第5节。

  ⑤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

  (四)感悟成功

  ⑥同学们,阳光总在风雨后,成功不会随随便便可以获得。请你再完整地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因素让富兰克林获得了成功?从他的成功中你想到了什么或领悟到了什么?写下来。

  小结。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的解开雷电之谜的故事,表现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课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拟从整体入手,以读为手段,通过重点词句的品味,通过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人物特点,积累课文语言,有效落实教学目标。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欣喜若狂、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然后出示词语,对照批改。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火就是什么?古代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

  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3、是谁揭开天火之谜的?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打开课文,找一找

  二、学习课文δ2、3

  1、出示: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齐读: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指导抓住直到才体会句子含义

  富兰克林认为雷暴是什么呢?(生答: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2、、富兰克林凭什么作出如此大胆的推测?读读文中相关句子。

  (1)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回应:大胆的推测来源于对自然想象的观察)

  (2)学生回答的同时相机出示下面一段话,指名读一读(2人即可)

  出示句子: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

  (3)(根据读的情况让学生注意到这个早),从早字你读懂了什么?

  (富兰克林一直在观察,观察了好久,只有长期的观察,才会有所发现。真是勤勉啊!)

  (早就开始观察,长期的观察,日积月累后才会作出了如此大胆的推测,可见他多么勤奋、勇于探索!)

  (当时人们都已对雷暴是上帝的怒火深信不疑,而富兰克林却没有盲从,这就是对待科学的诚实,实事求是!)

  (所有人,包括有学问的人都认为是上帝的怒火,而他却敢于怀疑,敢于挑战权威,可见他多么了不起的探索的精神!)

  (4)你看一个早字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对待科学如此的诚实,而又勤勉、勇于探索。

  2、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引读:雷暴就是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这种推论公布于世后不仅()就连()也()。

  (1)富兰克林可能会听到哪些冷嘲热讽?(提醒学生联系相关句子说说,教师根据回答补话,切不可喧兵夺主)

  (2)难怪,有人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的狂人。

  教师导语(渲染情感):这样的狂人面对人们的取笑,他妥协了吗?他停止探索的脚步了吗?他放弃研究了吗?(学生答:没有没有没有)

  3、出示句子: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指名读,多读)

  (1)决定一词让你想到什么?

  (作出这个决定容易吗?不容易,是顶着压力的,)

  (作出这个决定就意味着要冒生命危险,)

  (2)这样的一个决定背后让我们看到:富兰克林在科学探索路上克服了多少的艰辛,排除多少的险阻,为了一个科学事实,而不懈地努力。

  (3)齐读这句话。

  四、学习

  1、过渡:历史翻开到1752年7月的一天,这一天是不寻常的一天,这一天是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大胆试验的一天。

  2、自由读读δ4,想想:实验中用了哪些器材?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富兰克林在试验中观察到了哪些实验现象?

  (1)交流实验器材,并说说其各自的作用,可联系当时的天气条件说明实验的危险性,电往往就和死亡紧紧相连,体会富兰克林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2)富兰克林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了呢?出示一段话:(指名读)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手臂一阵发麻。)

  ①实验中首先出现什么现象?(先让学生概括,教师引导:乌云掠过、麻绳带电)

  ②出示表格:(交流实验器材时就要出示下面这幅图)

  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风筝(细铁丝、麻绳、铜钥匙等)

  乌云掠过,麻绳带电

  ③学生完成表格(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一是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二是同桌二人进行交流,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④交流时按顺序一个实验现象,学生的概括语言可让大家评议,选择准确到位的答案出示。

  再自由读读这段话,请记住先后观察到的现象。

  3、指导学生复述第四自然段:

  (1)过渡:实验的成功意义重大,让我们永远记住1752年7月的一天,记住在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中的风筝实验。

  (2)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所用器材、观察到的现象试着把实验过程说一说,如果不连贯可看看书。

  4、在复述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读读最后一句话,然后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本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读)

  (1)大胆的推测,得到了有力的证实,此时此刻,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

  (2)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用实验作出了有力的回击,在捉住天电的那一刻,他欣喜若狂地喊道

  (3))齐读:让我们和富兰克林一起欣喜若狂的喊一喊

  5、富兰克林的实验为什么会获得成功?(学生回答)

  6、震惊世界的风筝实验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上帝的怒火()。

  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五、引读

  是啊,富兰克林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根据放电原理,他又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

  六、小结

  1、教师总结:现如今,当我们享受着电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方便时,不要忘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生:富兰克林),不要忘记他为科学所作的巨大贡献。

  2、延伸: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富兰克林这样的科学家,才使得科学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以及他们为人类所作的贡献?(学生自由说说)

  七、布置作业

  1、练习复述《天火之谜》,把故事讲给他人听。

  2、小练笔:风筝实验成功后,人们又会怎样议论?试着写一段对话。

  板书设计:

  天火之谜

  雷暴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8

  基本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收集的资料、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4、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发展目标:

  1、激发学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收集课外信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经过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3月26日

  复习导入

  1、读题后提问: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天火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呢?

  2、天火之谜到底指的是什么?

  3、引读: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那么这个谜是怎样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

  (板书:富兰克林解开)

  1、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复习上一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

  2、背诵老师引读的内容“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上堂课已经学习了第1自然段,在复习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雷暴在人们心目中的可怕程度,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并相机板书: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自己能够读懂,哪些地方还不理解?读的时候,可以用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来帮助理解,不理解的做上记号,等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4、指名学生说说不懂的问题。并相机组织学生讨论、朗读课文。

  (1)你们真的了解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之间的相似之处吗?你怎么知道的?引出:老师收集到了这样三份资料,从这些资料中,你就会有新的发现。这些资料能帮你说明问题吗?引读,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2)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值得奇怪,但在当时却令人难以相信。人们为什么要取笑他呢?出示取笑的一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吗?齐读这一段话。他们会怎样取笑富兰克林呢?

  过渡: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板书“风筝实验”)

  1、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概括这一节的意思。

  2、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联系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和解决自己或同学提出来的问题。

  4、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不断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先从整体上了解这一自然段的意思,然后运用读懂课文的方法自己学习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自能读书的本领

  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课外资料进行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理解课文内容,在讨论理解的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课文。

  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课外收集到的资料来理解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教师收集到了一段动画,请同学们看仔细了,或许可以解开你心中的疑问。

  3、看了这一段动画,你又知道了什么?

  4、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吗?相机讨论、指导朗读。

  (1)做这次实验的条件有哪些?

  (2)为什么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就说明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3)指导读两个感叹句:第一句要读出有惊奇发现的心情,最后三个感叹句要读出他成功的喜悦。

  (4)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补充课外资料,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5、这一段写得很精彩,同学们能够把“风筝实验”的经过复述出来吗?出示多幅图片,让学生练习复述。

  6、指名学生复述课文第4自然段。

  7、如果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复述就更加生动,谁来?

  1、学生自学课文第4自然段,理解有关语句,不理解地方做上记号。

  2、观看动画,理解课文。

  3、讨论理解同学当中不理解的地方,深入理解课文。

  4、体会富兰克林在实验过程中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5、对照图片练习复述课文。

  学习这一重点小节,以读懂课文、朗读课文、体会思想、复述课文贯穿,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复述是课文后的要求,即是编者的意图,一改通过文字提示指导学生复述,而是在观看动画的基础上并辅之以多幅图片指导学生复述。

  学习第5自然段

  1、“风筝实验”成功了,这个实验也证实了富兰克林先前的推测――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板书:证实推测)

  2、联系上下文想想看,做成功了“风筝实验”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

  (相机板书:震惊世界)

  1、知道实验的结论。

  2、说说做成功了“风筝实验”在当时的影响。

  通过想象,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风筝实验”对当时影响以及富兰克林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第6自然段

  1、雷暴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震惊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2、避雷针有什么作用呢?

  1、齐读第6自然段。

  2、说说避雷针的作用。

  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的意思,感悟富兰克林在科学上的不懈精神。对照板书总结课文1、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2、出示富兰克林简单生平和其它发明介绍资料。

  3、拓展作业: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

  1、了解富兰克林的生平和其它发明创造。

  2、课外完成作业。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板书设计

  25、天火之谜

  富兰克林 早就观察 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

  解 开 风筝实验 证实推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9

  (一)课时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对难句的理解,感受富兰克林的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二)教具准备:

  小推车、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词语。

  雷暴爆炸揭开钥匙不足为奇

  上帝推测毙杀骤然欣喜若狂

  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2.细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可用哪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为什么说它可怕?古时候人们把他看成什么?这说明什么?读这段时应用怎样的语气?

  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5自然段。

  第2自然段:

  介绍富兰克林。

  这段有几句话,各是什么作用?介绍过渡段。

  第3自然段:

  富兰克林观察到雷暴与静电有哪些相似之处?得出的大胆推测是什么?“人们熟知”指什么?人们的态度怎样?什么叫“冷嘲热讽”?指导朗读。

  第4自然段:

  自读讨论富兰克林做了个怎样的实验?这个风筝特殊在哪里,怎样放的,发现什么,心情怎样?指导朗读,复述内容。

  第5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讲什么?“震惊了世界”?(使世界上人们大吃一惊)“宣告”?(公开告诉人们)“无稽之谈”?(没有依据的话。)“天火之谜”已被富兰克林解开,与第2自然段设问自答的内容互相照应,“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指导朗读。

  (3)你觉得富兰克林是怎样的人?齐读第6自然段,说说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指导朗读。

  3.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进行了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往直前大胆探索的科研精神,说明了只有经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4.练习用“推测”和“不足为奇”造句。

  (1)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2)指名口头造句,集体评议。

  (3)书面造句,写在作业本上。

  5.布置作业:

  凭借段落大意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25天火之谜

  早就观察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放风筝--震惊世界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材简析

  《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干揭开大自然的奥妙。课文第一局部写了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第二局部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的“风筝试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最后一局部写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文章用词丰富、描写精彩,而内容中又涉和到较深奥的物理知识,因此,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此教学重点和其课文自身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其中较为基本的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综合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自身收集的资料、和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4、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另外较有发展性的目标是:

  1、激发学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收集课外信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置能力。

  三、教法: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学习才干有效的进行。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天火之谜》一文时,我将尝试着使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自身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意义建构。

  四.学法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学习中生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示。而我们教师就要善于创设情境,不时为学生激起“涟漪”甚至“波涛”。指导学生按”质疑—读解(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读议—读评”的学习链进行学习,达成目标.

  五.教学程序

  在教学第一课时时,主要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朗读课文能够正确、通顺,了解课文大意,能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落大意,并精读了课文的第一局部,感受到了雷暴在人们心目中的可怕程序。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公开课教案则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尽管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但不少内容涉和到物理知识,语句描写生动具体,假如不引导学生切实读懂课文,学生就会一知半解。我主要教给学生两个读懂课文的方法,一是联系上下文,二是借助课外搜集到的资料读懂课文,其中后者是教学重点。一方面,在课前我让学生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以备课上增加自身发言的依据。另一方面,搜集一些资料,并且在课上适时地运用,力求让学生自身在综合阅读中读懂课文,并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置能力。

  二、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实现自主建构性学习

  1、抓住学生学习中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激疑。问题的发生不是教师强加给予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的困惑、矛盾。揭示课题后,我就让学生质疑引起认知抵触:“天火之谜”指什么?这个谜解开了吗?谁解开的?是怎样解开的?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需要。然后通过自读课文,使学生很快解决了前三个问题,把学习目标定位于最后一个问题。

  2、抓住学生之间不同理解的矛盾,解疑。教学目标定位后,我没有指定阅读的内容,而把球再次踢给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读课文的哪一局部呢?学生很容易确定为第四自然段“风筝实验”。在学习“风筝实验”时,先组织学生观看课件“捕获天火”。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初步感受了实验过程。接着让学生围绕“风筝实验”自身来设计问题相互考一考。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哪个问题最值得研究。对一些简单的问题我随时解决;对一些较麻烦但与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我提议到课后去解决;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我引导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花力气研究解决。最后把问题定位在三个上:

  1、实验这天,天气如何?(这是实验的条件)

  2、这次实验是怎么做的,需要哪些东西?(实验器具)

  3、当风筝飞上了天,富兰克林又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实验经过)

  3、设计一些对学生有问题启示作用的范例,再生疑。如在教学完风筝实验后,我又创设情境小结延伸:是呀,在这样电闪雷鸣的天气里,很可能被雷劈到,因此,富兰克林做这个实验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学到这,你又有什么新疑问吗?这时,学生问:难道富兰克林不害怕?他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做这个实验呢?从而使学生找到了新的增加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三、突出朗读和复述的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是课后的要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使朗读与读懂课文相结合,通过朗读促进学生读懂课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提高朗读水平,并重点指导了两处感叹句的朗读,体会第一句中那惊奇发现的心情,还有最后三个感叹句体现的那分胜利的喜悦。考虑到这篇课文比较长,在课内并没有布置全文的复述,而是突出重点自然段,让学生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在复述时,我没有使用“文字提示”的方法指导学生复述,而是采用多幅图的方法指导学生复述,我想这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因为,我们回忆一件事的时候,脑子总是一幅幅画面,而不是一个个关键词语。

  四、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课上指导了学生围绕课文阅读搜集课外资料进行信息处置的方法,还要求学生课后进一步课外阅读,并且还要是自身阅读的需要。

  最后的作业设计:“拓展作业: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防止雷击从而维护建筑物的?”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试图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更多地了解富兰克林,了解大自然中更多的奥妙。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天火之谜的教学设计12-19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01-08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04-14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07-02

《天火之谜》优秀教学设计12-14

天火之谜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1-20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7篇05-15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13篇07-19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10篇03-15